第一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大全]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形成的原因
2、掌握昼夜更替的原因、周期、意义
3、掌握晨昏线的概念、判读、特点 课前小测
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称什么,时间多长?
2、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
3、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规律是什么?
4、画出阳光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
5、判断阳光直射的半球和移动方向?
建党节
国庆节
元旦
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这一想象是怎样产生的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昼夜变化的有关知识。课程学习
学习探究一:为什么有昼夜之分 学生读图
地球会发光吗?
地球是透明的吗? 一.昼夜交替 1.昼夜成因 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②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一半地球
探究活动二:为什么地球上会昼夜交替
2.昼夜交替
成因: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②太阳照射③地球自转 周期:24小时(1个太阳日)意义:①作息;②调节地球的温度
3.晨昏线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上各点正在日出
昏线上各点正在日落 课堂练习
4、晨昏线的特点:
二至日光照图二分日光照图
① 晨昏线所在平面是过地心的大圆并平分地球 ②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 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在二分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相交 ⑤晨昏线自东向西运动
第二篇: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2、通过让学生体验人类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出“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通过让学生了解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奋斗的理想。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大头针、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大屏幕播放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多媒体课件)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谈话:送走黑夜,迎来黎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为什么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发生呢?请同学们猜想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哪些天体有关?(出示课题)学生汇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和地球有关。
2、讲解: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确与太阳和地球有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一片光明,背着太阳的一面一片黑暗。光明的一面形成白天,黑暗的一面形成夜晚。
3、提问: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可能的运动形式。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成因的浓厚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节课的探究内容是比较难的。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提出问题”环节,明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胆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出现的各种运动形式。
二、大胆探索,模拟实验: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猜想和假设,那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等)提问:用这些实验材料怎样去做“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讨论,一是搞清楚每件实验器材的作用,二是探讨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实验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运动形式,为后面开展的模拟实验进行精心地准备。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谈话: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实验方法,请各小组按照你们制定的实验方法去实验,看是否能看到“昼夜交替”现象。做实验时,请注意用画图的方法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巡视中注意适时指导,留心不同的实验方法。)
3、小组汇报,补充完善。
学生汇报,要求在讲台前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方法。(教师仔细倾听,及时补充,并帮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方便了学生交流、质疑、完善。
4、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呈现出“昼夜交替”现象,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只有一种,你认为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教师统计不同观点人数)设计意图:通过统计不同观点人数,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阅读资料,探寻真理。
1、谈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昼夜交替”现象呢?(学生阅读小资料,反思自己的猜想)
2、提问:读完小资料后,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得出科学结论,教师鼓励和表扬猜想正确的学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反思自己的猜想,科学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洗礼。
3、交流汇报,课外延伸。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哥白尼的故事,并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有关的天文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开展哥白尼科学故事报告会作好准备。
第三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是苏教版《科学》第九册第三课内容,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也不算是新知识了,但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还要费一番思考。本课的目的就是要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国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3、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教学准备:
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2、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问: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呢?
介绍人类对昼夜变化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学生喜欢听古代人的事的特点,讲诉人类之前对昼夜变化的研究,增加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学生们时刻准备着向大伙解释昼夜形成的原因,顺利的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模拟昼夜的成因
模拟实验: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细心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会有什么变化? 固定手电筒的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有什么变化?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介绍“自转”词义)
太阳绕地球一周,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小结:师生讨论后交流得出以下共识:
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饶地球转动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讲述: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的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一正确结论的人。
师问: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部分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黑暗部分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师问:自西向东转,哪边首先看到光?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所在的位置,观察:当中国是白天中午时,哪些国家是黑夜。
三、认识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的影响。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那你能利用昼夜现象解决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问: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纽约和巴黎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转播?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每天都遇到白天和黑夜,但真正去想了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少之甚少,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的情况了。)
四、作业
学生写一篇跟昼夜有关的科幻小作文。
第四篇:昼夜交替现象完整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能运用示意图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4.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5.体验到科学发展的,是一个提出假说、寻找证据、不断修正的过程。教学重点: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教学难点:体验日地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课前准备:
每组蜡烛、地球仪各一个、1张记录单
行知小学
魏芳晓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 出示课件《猜谜语》 生:太阳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猜出来,那我还要看看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出示课件《找不同》请找出图片中最明显的一处不同。
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是的,一张是白天拍的,另一张是夜晚拍的。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师:白天过了就是黑夜,黑夜过了又是白天,不停的换来换去。
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对“昼夜交替”有个初浅的概念,简单明了揭示课题)
2、谈话讨论: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
二、假设与实验:
1、假设
师: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地球上的明暗变化,是由天上哪一个星体引起的?生: 是太阳。
师:是由太阳引起的,非常棒!假如说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交替吗?
生:不能。师:对,一定要有太阳。如果有了太阳,就像这两个拳头一样固定在那里,能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不能。
师:是呀,他们必须运动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假设:太阳与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小组讨论,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你们的猜想,填在我们的实验记录单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2、收集归纳学生的假设,并设疑
师: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老师黑板上罗列、归纳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一人当“太阳”,一人当“地球”上台演示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师:我们班的同学思维很丰富,大胆猜想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想的精神,到底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到学生的理解状态,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3、模拟实验
师:
1、用什么来模拟太阳?用什么来模拟地球?
2、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3、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团体,以学情为基础,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重难点交给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充分给学生质疑、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激情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4、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所有的猜想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
师: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画出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新知)
三、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有: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我们发现这几种猜想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种猜想更合理呢?请保存好我们的记录单,去查阅有关地球运动的新证据,再对这些猜想进行排除或修正,直到形成最终的解释。
(设计意图: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应该结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努力去解决,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逐步的提高)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圆周运动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第五篇: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邱)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
认识到同一种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证据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三、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能发现和概括太阳和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学生用地球仪、手电筒(圆形灯泡、蜡烛)、5张白纸、水彩笔、地球图片
五、教学过程:
(1)了解自然现象,确定建模系统
老师:请大家看这两张照片,这是哪里?(ppt图片,八一广场)学生:八一广场
老师:这两张图片最大得区别在哪里? 学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老师:白天和黑夜,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拿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
老师:请大家再来观察这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ppt图片,地球)学生:地球的一半是亮的,一半是暗的。
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哪面是白天,哪面是黑夜? 学生:被阳光照亮的一面是白天,没有被照亮的一面是黑夜。老师:亮光是从哪来的? 学生:太阳
老师:所以太阳的照射是产生白天和黑夜的重要因素。
老师: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上会出现一面是白天,一面是黑夜吗?
学生:不会,因为如果是透明的话,太阳会穿过去。
老师:你真棒!所以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也是产生白天黑夜的重要因素。(2)分析原型特征,确定基本变量
老师:你们知道白天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表示吗? 学生:昼 老师:夜晚呢? 学生:夜
老师:我们现在是处于昼,再过几个小时后就是夜,再过一段时间又是昼,昼之后又是夜,昼和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换出现着,这种现象就叫做昼夜交替现象。(板书 昼夜交替现象)
老师:那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如果太阳和地球像这张图片一样都静止不动,那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地球的一半永远是白天,另一半永远是黑夜。老师:那你们想想昼夜交替现象还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关。
老师:你那如何运动才会有昼夜交替的出现呢?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许多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学生,有的甚至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牺牲了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与许多科学家的专研和付出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像那些科学家一样,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说,并且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好
老师:老师经过思考,提出一个假说“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转”,并且画了简图,(ppt图片展示)。现在请各小组积极思考,在4分钟内至少拿出4种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来。并在纸上画出简图。组交流汇报,并板书。(4种书上的假说图片贴在黑板上)
老师:同学们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提出了书本上有的四种假设,还产生了新的假设,看来我们同学的实力是非常雄厚的。(3)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各种假说
老师:我们如何来证明这些假设的正确性呢?不可能把太阳和地球搬到教室来给大家做实验,那我们可以用身边一些类似的物品代替它们来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我们学习宇宙和地球知识的常用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阳光?用什么材料代替地球? 学生:手电筒当做太阳,地球仪当做地球。
师:我们的光线该如何照射呢?能从上或从下照射吗? 学生:光线最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
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选择了一个观测点——南昌,在每个地球仪上的南昌位置处都贴上星星,什么情况下南昌是昼呢?什么情况下南昌是夜呢? 学生:被手电筒的光照亮了就是昼,没被照亮就是夜。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强调实验的要求。
1、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地球仪不要转动的太快,手电筒不要乱动。
3、仔细观察标签处的昼夜变化。
4、及时做好记录。
学生模拟实验6分钟,交流实验结果,统计可能的假说。(4)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模型共性
老师:谢谢这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之前,我们还不能断然否定任何一种假设。这些不同的假说里地球和太阳处于不同的运动之中,那么这些看似毫不相同的运动到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谁能发现这一点,谁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最大功臣。
学生:地球自转或太阳围绕地球转或地球围绕太阳转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老师:你真是太厉害了!真像个伟大的科学家。那到底哪一种假说才能真正得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得深入研究,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请同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的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1、提出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2、模拟实验
3、提出质疑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