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的成因。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解释“为什么”就感到很困难了。
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2、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
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在做教学准备时,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昼夜交替》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和教学三维目标,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昼夜交替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昼夜交替》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昼夜交替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虽然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或书籍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本节课通过模拟实验,重演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明白科学需要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科学探究: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建模法、分组讨论法
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四、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大地球仪、自制大灯座灯泡、去掉灯罩的手电筒、自制的太阳、地球彩色图片、贴纸
2、学生准备:小地球仪、自制大灯座灯泡、去掉灯罩的手电筒、实验记录单、贴纸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趣生疑
(1)(课件出示图片)出示照片,孩子们这是哪儿?认识吗?(水立方)看完2张照片,你觉得这两张照片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看谁的观察力最好!(白天与黑夜)
如果我们用一个字表示白天用?(昼)黑夜用(夜)。并板书(昼夜)
[设计意图:简约导入,逐步揭题。利用多媒体从手段展示给学生熟悉的水立方昼夜景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昼夜交替的现象。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研究的欲望。]
(2)谁知道昼和夜还有什么关系吗?那白天过去是什么?(黑夜)那黑夜过去呢?(白天)白天和黑夜不断地重复出现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昼夜交替现象。出现一个昼夜大约需要多少小时?(24小时)
板书(昼夜交替)(为下面的推测做好铺垫)
我们看一看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播放昼夜交替视频)
[设计意图:进一步揭题。通过多媒体视频再现生活中昼夜交替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下一环节学生的大胆推测做好铺垫。利用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局限,化抽象为形象,拓宽学生视野。]
2、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1)推测假设
①但你有没有想过昼夜交替到底和哪些星球运动有关? 它们怎么运动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呢? 小组讨论,将可能的假说写在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大胆的猜测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利用课件出示记录表,可以让学生快速清晰地明白小组讨论的目的和内容,弥补了以往学生进入小组伊始的盲目性。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②小组汇报。
生:推测1:我认为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了昼夜。推测2:我认为是地球自转。
推测3:我认为是地球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太阳转形成昼夜。推测4:我认为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推测5:„„„„„„„„„„„„„„„„„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他们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导入环节收集学生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前概念。]
(2)设计方案
①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哪些材料怎么做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并说明选用的理由。如何实验,试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好实验分工:实验员、记录员、观察员。
[设计意图:选用有简单、有效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开展探究。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和谐地经历学习过程。实验设计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提倡创新和新课程标准深入到教学中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来教材中的手电筒由于光束是单一方向的,与太阳光四面八方有区别;所以学生操作时有麻烦,但选用了大灯座灯泡后,与太阳更相似,学生操作更简便。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我准备了手电筒和大灯座灯泡两种光源,供学生选择使用。]
②指名一个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的假说,并上台演示如何模拟试验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其他组学生一起补充)
(引导学生发现:大灯座灯泡、地球仪模拟的对象是什么? 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受太阳照射的一面代表什么,没有太阳照射的一面代表?)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实验的指导可以是教师语言的明示指导,可以是实验器材的隐性指导,也可以是演示的动态指导。此环节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正确,使下面的实验更有效率。]
③做模拟实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 A、调节灯泡与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亮半个地球仪。B、两个星球的转动速度适当,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C、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D、灯泡不用时要及时关闭。E、一边实验,一边完成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实验方法,注意事项出示在大屏幕上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的分组实验。]
④同学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有什么要求?关灯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实验细节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3)模拟实验
①学生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记录。教师请一组上台演示实验,用实物展示探究过程。
(在模拟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其他可能性。如太阳绕地球转,地球自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另一圆心公转;地球自转,太阳绕另一圆心公转;地球和太阳在同一轨道上,地球自转等。)
[设计意图: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解放孩子,使孩子的双手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陶行知语)。这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动手做科学,动手学科学,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科学探究是严谨的,通过让出示实验注意点,使学生其体会到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②通过模拟实验,大家发现哪些假说是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 指名汇报,其他组补充、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科学课主要是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等方式不断更正自己前概念,习得一种技能的课程。此环节让学生修正自己的前概念,为真正建立昼夜交替现象的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4)总结假说
师:我们做的几个模拟实验,地球或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只要太阳绕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模拟实验的方法有多种?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在没有新证据前,前面有哪些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暂时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懂得要解释一种自然现象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
2、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这里以中国为例)
提示:①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
②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2)小组实验,填表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转动地球仪,学生可以认识到昼夜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及地球上不同位置地区的 昼夜在时间上的差异,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 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那你能利用昼夜现象解决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问: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设计意图:学生每天都遇到白天和黑夜,但真正去想了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少之甚少,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的情况了。]
4、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对于“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这种自然现象,虽然有多种可能的解释,但合理的只有一种。若是我们没有更多的信息,我们很难马上做出结论。其实从远古时代起就人类就开始关注地球上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早在公元100年,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他认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转,即“地心说”。这种观点被人们信奉了上千年。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会停止,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对“地心说”产生质疑,大胆得提出了“日心说”。为捍卫 “日心说”的观点,许多科学家付出代价,如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是漫长而又艰辛的,虽然付出了血的代价,但人类的探索并不会为此而停止,因此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在下面的课程我们继续研究,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设计意图:多元化的答案更能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外继续去探索与发现,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板书设计
1、昼夜交替
学生画的示意图
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第二篇:昼夜交替 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现象都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2、通过让学生体验人类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和假设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借助手电筒和地球仪模拟出“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通过让学生了解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奋斗的理想。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2、地球仪、大头针、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大屏幕播放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多媒体课件)
1、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科学问题吗?
学生汇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谈话:送走黑夜,迎来黎明,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为什么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发生呢?请同学们猜想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与哪些天体有关?(出示课题)学生汇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和地球有关。
2、讲解: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确与太阳和地球有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对着太阳的一面一片光明,背着太阳的一面一片黑暗。光明的一面形成白天,黑暗的一面形成夜晚。
3、提问: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能够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可能的运动形式。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激发了学生探究“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成因的浓厚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节课的探究内容是比较难的。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提出问题”环节,明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根本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胆猜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出现的各种运动形式。
二、大胆探索,模拟实验:
1、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猜想和假设,那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证明我们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等)提问:用这些实验材料怎样去做“昼夜交替”模拟实验?(学生分组讨论,一是搞清楚每件实验器材的作用,二是探讨验证猜想和假设的实验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可能运动形式,为后面开展的模拟实验进行精心地准备。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探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谈话: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实验方法,请各小组按照你们制定的实验方法去实验,看是否能看到“昼夜交替”现象。做实验时,请注意用画图的方法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巡视中注意适时指导,留心不同的实验方法。)
3、小组汇报,补充完善。
学生汇报,要求在讲台前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方法。(教师仔细倾听,及时补充,并帮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实验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画图的方法,将学生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非常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方便了学生交流、质疑、完善。
4、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呈现出“昼夜交替”现象,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只有一种,你认为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教师统计不同观点人数)设计意图:通过统计不同观点人数,激发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阅读资料,探寻真理。
1、谈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昼夜交替”现象呢?(学生阅读小资料,反思自己的猜想)
2、提问:读完小资料后,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得出科学结论,教师鼓励和表扬猜想正确的学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和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反思自己的猜想,科学思想又得到了一次洗礼。
3、交流汇报,课外延伸。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哥白尼的故事,并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有关的天文方面的知识。为下节课开展哥白尼科学故事报告会作好准备。
第三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形成的原因
2、掌握昼夜更替的原因、周期、意义
3、掌握晨昏线的概念、判读、特点 课前小测
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称什么,时间多长?
2、黄赤交角变大,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
3、水平运动物体偏移的规律是什么?
4、画出阳光直射点回归运动轨迹图?
5、判断阳光直射的半球和移动方向?
建党节
国庆节
元旦
课程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这一想象是怎样产生的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昼夜变化的有关知识。课程学习
学习探究一:为什么有昼夜之分 学生读图
地球会发光吗?
地球是透明的吗? 一.昼夜交替 1.昼夜成因 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②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一半地球
探究活动二:为什么地球上会昼夜交替
2.昼夜交替
成因: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②太阳照射③地球自转 周期:24小时(1个太阳日)意义:①作息;②调节地球的温度
3.晨昏线①定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线上各点正在日出
昏线上各点正在日落 课堂练习
4、晨昏线的特点:
二至日光照图二分日光照图
① 晨昏线所在平面是过地心的大圆并平分地球 ②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 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在二分时与经线重合,其它时相交 ⑤晨昏线自东向西运动
第四篇:《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昼夜交替》是苏教版《科学》第九册第三课内容,研究的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也不算是新知识了,但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还要费一番思考。本课的目的就是要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国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3、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教学准备:
昼夜交替的图片,投影仪、地球仪等。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2、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白天和黑夜)
出示校园(或周边村庄)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学生欣赏优美的景色 师问: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呢?
介绍人类对昼夜变化现象形成原因的探索。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学生喜欢听古代人的事的特点,讲诉人类之前对昼夜变化的研究,增加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关于昼夜交替的成因。
(设计意图:学生们时刻准备着向大伙解释昼夜形成的原因,顺利的进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二、模拟昼夜的成因
模拟实验: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细心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会有什么变化? 固定手电筒的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的有什么变化?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介绍“自转”词义)
太阳绕地球一周,可能需要多长时间? 小结:师生讨论后交流得出以下共识:
太阳不可能用24小时围绕地球转一圈,说明地球上的昼夜交替不会是太阳饶地球转动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讲述: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对“太阳绕地球转”的看法产生怀疑,并最早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这一正确结论的人。
师问: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部分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黑暗部分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师问:自西向东转,哪边首先看到光?
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所在的位置,观察:当中国是白天中午时,哪些国家是黑夜。
三、认识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的原因及时差对人的影响。我们知道了昼夜形成的原因,你能解释以下现象吗? 那你能利用昼夜现象解决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问: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纽约和巴黎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转播?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每天都遇到白天和黑夜,但真正去想了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少之甚少,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为什么地域不同时间不同的情况了。)
四、作业
学生写一篇跟昼夜有关的科幻小作文。
第五篇:昼夜交替现象完整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
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3.能运用示意图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解释。4.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5.体验到科学发展的,是一个提出假说、寻找证据、不断修正的过程。教学重点:小组能用模拟实验验证每一种猜测。
教学难点:体验日地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课前准备:
每组蜡烛、地球仪各一个、1张记录单
行知小学
魏芳晓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一猜? 出示课件《猜谜语》 生:太阳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能猜出来,那我还要看看同学们的眼力怎么样?出示课件《找不同》请找出图片中最明显的一处不同。
生:一个是白天,一个是黑夜。
(设计意图:用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是的,一张是白天拍的,另一张是夜晚拍的。
2、初知“昼夜交替”,揭示课题
师:白天过了就是黑夜,黑夜过了又是白天,不停的换来换去。
我们把白天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昼”,把黑夜用一个字来表示叫做“夜”,白天和黑夜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叫做昼夜交替现象(出示课件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朴实的语言让学生对“昼夜交替”有个初浅的概念,简单明了揭示课题)
2、谈话讨论: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
二、假设与实验:
1、假设
师:首先,我们思考一下地球上的明暗变化,是由天上哪一个星体引起的?生: 是太阳。
师:是由太阳引起的,非常棒!假如说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交替吗?
生:不能。师:对,一定要有太阳。如果有了太阳,就像这两个拳头一样固定在那里,能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生:不能。
师:是呀,他们必须运动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提出假设:太阳与地球怎样运动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小组讨论,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你们的猜想,填在我们的实验记录单里。(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2、收集归纳学生的假设,并设疑
师: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老师黑板上罗列、归纳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一人当“太阳”,一人当“地球”上台演示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师:我们班的同学思维很丰富,大胆猜想提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想的精神,到底能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更真实的了解到学生的理解状态,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3、模拟实验
师:
1、用什么来模拟太阳?用什么来模拟地球?
2、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3、分工合作,开始实验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团体,以学情为基础,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重难点交给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充分给学生质疑、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以学促教,以教导学,促进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激情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4、互动交流,总结实验成果
学生上台演示,汇报实验成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能力)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所有的猜想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师: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又能发现什么呢?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转动就可以产生。
师: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画出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新知)
三、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有: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2、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我们发现这几种猜想都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到底哪种猜想更合理呢?请保存好我们的记录单,去查阅有关地球运动的新证据,再对这些猜想进行排除或修正,直到形成最终的解释。
(设计意图: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应该结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努力去解决,他们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逐步的提高)
板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
圆周运动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