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尽情发挥多媒体的功能 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 王维
尽情发挥多媒体的功能
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
武乡县蟠龙学区东沟小学 王 维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小学多媒体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多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本文就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一、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乐学”
小学数学,由于学科自身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知识自身缺少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合理选用或制作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增强知识的感染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前提,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于无意中完成,所以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色彩鲜艳,集画面、声音于一体,能静能动,能有效的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某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情境:上课伊始,伴随着优美的乐曲,从网上摘取的由圆形图案构成的大量的美丽的生活图片一幅幅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巧妙地将音乐和图片相结合,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到欣赏的境界之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圆形的实用之美,继而通过欣赏“水在湖中荡起的圈圈涟漪”的录像,观察不同角度拍摄到的天坛祈年殿的图片,以及对比圆柱、圆锥和球体在不同状态下显现的不同形态以及滚动的球体在投影仪下展现的“相同”的投影„„无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圆形的动态之美和永恒之美。多媒体的介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圆形这一几何图形美的感受,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让学生愿学、乐学,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渴求愉悦的心理状态。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易学”
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和自学能力等为前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而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加之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探索,可促进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于接受,以往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时往往准备大量的教具和学具,而且演示动作和过程的连续性较差,动态演变和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在演示过程中既要进行操作,又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口头的信息传递,教得很累。而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二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会学” 小学数学教学,从知识本位、能动本位,转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小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教师通过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进行割补,学生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弄清了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圆为方的道理,切实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继而,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验证——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将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图、声、像兼具的动态教材,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更新速度的加快,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灵感,进而提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比如在《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总之,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扩展课堂时间和空间,优化教学环节,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提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参与机会,使学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动耳之中得到训练和发展。既然多媒体的魅力如此之大,何不尽情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呢!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孙霞,威海市塔山小学,2003.6。
3、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出版,2004年第29期
工作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学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046307
通讯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东沟村 邮箱:691261407@qq.com
第二篇: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发挥多媒体优势 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湖北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 龚芳
关键词:多媒体优势数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魅力教学效率
摘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师关注并研究的问题。小学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得小学生对学科缺乏兴趣。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动静结合等诸多优点,并且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强课堂教学密度,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必须把现实带进课堂。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多用多媒体上课,而且要尽可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自己制作课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如何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能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诱发创新意识。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在教学《平均分的认识》时,先出示课件图片:二年级
(一)班的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他们买了一些食品:16瓶矿泉水,36个桔子,8盒饼干,32粒糖果,20根火腿,24根香蕉。现在请同学们帮忙把这些食品分给四个小组的同学。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分才算公平?学生很快分完。课件展示学生分的情况。老师提问:看了屏幕上你们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学生很快发现每一样食品分给四个小组的都是一样多,也就是每一份的数量相同。这样才算是公平。老师总结:像这样每一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春游的情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分食品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兴
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产生一种乐学的情感,这样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教师的绝对权威则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极大阻碍。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创造力,不过其位置在人的“较深层的自我”里面。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引入“自由的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实现个人意义的学习创新。”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可组合性强,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学生的求异思维,因为任何一次求异思维都是一种创造。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先要求每个学生动手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通常分成16等份),剪开后,用这些扇形纸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都只能是近似的。老师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屏幕: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如果分得无限多,结果又会怎么样?课件把事物之间虚与实的关系形象的表达出来,渗透数学的极限思想。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新颖、先进的网络环境及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好地把握好学生的思维导向,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多媒体显示树上有6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指名学生分,学生很快分完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2个苹果。这时老师在树上又加一个苹果,继续让学生把7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结果剩下一个苹果无法平均分。让学生思考这两次分苹果,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第二次分苹果被除数发生了变化,两次除数都没有变,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的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
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
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借助多媒体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而且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反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轻松获取知识而感到快乐。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增强数学课堂教学魅力。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亟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媒体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有功能。
1、“闪烁”提示,引发思维“闪烁”。在制作课件时,将有关的教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一般。“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中有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隐去实物,抽取本质。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动态演示,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应用计算机媒体进行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用黑板演示参与人数少,局限性大。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的信息,还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及时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纠正,有效地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知识性误差。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新思维,还反馈了信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等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减少疲劳,课件的反馈信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愉快地接受知识,保持充沛的学习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多媒体已成为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带动数学课堂“飞翔”起来。让数学课堂更有张力,更有魅力!
第三篇: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黄甫中心小学
郭延安
新课标主张发展性评价观,在评价的功能上由重甄别、重选择转向重激励、促发展。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呢?
评价不宜过早,有些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时,往往不等学生说完就给以鼓励表扬,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教师应让学生说完再做评价,既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有利于教师作出中肯的评价。有些问题,学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忙立即否定,道破真情,而可以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的思维丰争辩中发展,认识在争辩中深化,问题在争辩中解决,学习的积极性在争辩中提升。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情感、意志、兴趣等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也许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但其思维方式是正确的;也许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其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也许学生的说法是荒谬的,但其创新精神是可嘉的。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1、评价语言要准确。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言过其实是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主要问题之一。不管学生对不对,“表扬他(她),啪、啪、啪”,一个统一模式。这种言不衷的评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许多负面效应。评价的语言应准确得体,符合学生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随意打击,也不能夸大其实
2、评价语言要巧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的评价语言也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不能简单地以“是”、“不是”、“对”、“不对”来评价。斯霞老师一次上课时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党的十大在哪儿召开的?”一学生回答:“在收音机里召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答案,但斯霞老师没有否定,而是启发道:“你是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吧?”小朋友点点头,老师接着启发:“收音机里说十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呢?”学生回答:“在北京召开的。”这样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
3、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用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热情地给予褒奖。如“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确实有头脑”、“很有自己的见解”、“鲁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等等,让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和思想融通,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教师评价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的眼神,一段赏识的话语,都会令学生怦然心动,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学生自评,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自己完成练习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
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互评主要在于形成集团的标准、集体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
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魅力
运用媒体教学,使学生受到 “情” 的触动
怎样把语文课文讲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灵。如讲授第十册中的《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 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 “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了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他的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运用媒体教学,使学生获得 “真” 的感受
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召力。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愿望。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文学艺术中的世界展现在论文格式学生面前,既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第十册《飞夺泸定桥》攻天险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奋不顾身”一词,可用多媒体模拟喊杀声、枪炮声混成一片,红军战士不怕危险,奋勇夺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红军战士夺桥的动作(铺桥、冲锋),用“红军战士夺桥奋不顾身、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运用媒体教学,使学生得到 “美” 的熏陶
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运用媒体教学,能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一堂课是否优质,主要是看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榕树的叶子: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学生理解“颤动”一词是个难点,“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但光理解这些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颤动”一词的含义。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感知→理解→运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六册《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第五篇:感受书法魅力,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感受书法魅力,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摘 要:现在小学书法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汉字的美学意境,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书法的审美价值。为此,在开展书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书法的美育功能,加强写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运用趣味性、直观性、客观规律性等教学原则使学生能感受书法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操,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书法 传统文化 育人
现在的书法课堂教学,绝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单调、乏味。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学生自己去临习,每一堂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若干学习任务等,很少有学生是主动参与、在快乐中学习书法的,都是为了完成写字任务而写字,书法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更谈不上让学生感悟书法的魅力,也就达不到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的了。如何去创新我们的小学写字课堂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感受书法的魅力,达到使学生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数法定美、还能达到运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的,是摆在我们这些书法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书法课堂教学活动中,书法老师往往只强调了书写技能的练习,而忽视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书法魅力的个性感觉,没有让学生在提升书写水平的同时,感悟书法的魅力,领略书法美的熏陶。我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已二十五年,根据教学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要在书法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让学生感悟到书法的魅力,并达到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可从“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书法魅力,创新教学模式、引导书法审美,构建德育平台、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等方面来进行书法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感受书法魅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去感知书法之美,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一切动力之源,要使学生能认知书法艺术的美、感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就一定要激发学生对于书法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书法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感悟书法的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书法老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实感知书法艺术的美,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就会进入主动学习书法、感受书法的味道、感悟书法魅力的境界。
我们在日常的书法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书法的兴趣:
1.故事激趣。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学习书法故事中的优秀人物,自然的就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在书法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生动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心中树立优秀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书法的信心。
2.比赛激趣。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欲望,在书法教学中利用一些随机的小比赛,同样能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开展“坐姿――木头人”小游戏、“小组合作竞赛优胜奖”、“班级书法之星”、“书法小擂台”等,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达到提高书写技能的目的,并在游戏和竞赛中领会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的意义。
3.评价激趣。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评价会有更高的要求,何况书法课又是那样的枯燥、乏味。如何使学生在书法课堂教学在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取得到自我心理上的满足,书法老师在课堂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反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自然中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书法有兴趣了,就能主动达成学习书法的愿望,就能激发出对于书法的热情,从而促进发展学生对于书法的审美情趣,并从中感悟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引导书法审美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美的艺术。中小学书法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亦是一个美育的过程,许多书法家在其学书经历和成长过程中,都曾在自然万物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美的启迪;历史上留下的诸多经典书法作品,往往都融入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美的因素;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时,往往能透过书法本身,发现书法家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对自然的感悟与亲近。这一切无不体现着美,无不体现着人格的魅力。我们在书法教学中,要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的书法审美,就要不断的去创新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会欣赏书法来激发审美感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导审美鉴赏、学生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审美意识等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的书法审美。
1.学会欣赏,激发审美感受。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去欣赏书法艺术。借助欣赏,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书法,促进书写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美,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鉴赏力。优秀的书法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有选择地安排书法欣赏教学内容,那么不同风格的书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为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感知美、理解美的能力。
2.教学示范,引导审美鉴赏。在书法课堂教学中,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则是教师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我小时候的书法老师在课堂上示范书写“永”字的画面,到今天还是历历在目,也促使我从少年时就立下要学好书法的誓言。可见,课堂上老师的书写示范,对于学生学习书法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教师的示范书写是书法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这样直观的教学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示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识,直观地了解书法字帖中的技法。教师在示范书写时所表现出来对于书法运笔和结构的掌握,能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书法技法,更使学生感受书法之妙、体会书法艺术之美。老师书法基本功的扎实、龙飞凤舞的书写,让学生的心灵直接受到启迪,自然的融入到自我的情感之中,使得学生在感受老师示范教学的同时,达到对书法艺术美的鉴赏。
3.书写练习,培养审美意识。要提高书写技能,勤奋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书法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还要培养学生能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帖、临帖。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感知基础上,结合教师的书写示范,正确引导学生在书法练习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并从中体验书法艺术的美。在书法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基本笔画、还是间架结构的教学,老师都要指导学生能书写出中国书法的神韵来。指导学生带着审美的眼光,以完美的姿态完成每一个笔画和动作,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掌握书写技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以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书法艺术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构建德育平台、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论及人的品德修养,我们无法不想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的品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和外显形式,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书法教学,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这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着书法教学活动要朝着“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方向努力。我们要在书法教学活动中贯彻德育目标,就要使书法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技法训练和书写,而是通过书法教学活动构建德育平台,让书法教学也凝聚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书法活动中感受传统美育的精髓,达到传统美育促使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书法中的德育素材,有效地利用这个书法艺术德育平台,在书法练习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在教学书法结构时,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把字写平稳、端正,引导到让学生知晓“写字如做人要行得稳,做得正”的道理。在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唐代书法家张旭对颜真卿讲的“挑夫让道”故事进行技法讲解,并引导学生将书法技法与做人的一些品德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书法技法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更使得学生在学习书法技法、领略书法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作为高尚的人格内涵,从而达到运用传统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写一手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追求的一个美好愿望。我们在开展书法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书法技法训练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提升学生书法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对书法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切实感悟到书法艺术的魅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并在书法练习过程中达到用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美育功能来塑造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这是学校开展书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作为一名书法教学工作者孜孜以求地进行实践探究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书法教学散论》 王 迅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