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15《画风》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
画风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这是什么?谜底:风 2.板书:风
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本领?(想)好,那我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画风的本领。4.板书: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学生字的本领。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3)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4)做个小游戏
(5)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部分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过渡: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同桌讨论交流。(结合挂图)2.汇报:(1)赵小艺: 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板书:旗子飘(2)陈丹:
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板书:小树弯(3)宋涛:
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板书:雨丝斜(4)赵小艺:
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体会:风车转动是因为风吹,画出了转动的风车就表示有风。板书:风车转 2.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3.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1)个别读(分段朗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4.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己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办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板书设计
旗子飘 小树弯 敢想敢做
15画风 雨丝斜 善于动脑
风车转
五、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2.画画风,画好后与同学交流。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 丹──舟 涛──寿 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
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教学设计包括对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有情景设置(引课)、新课、巩固等环节,不做统一规定,是否选用表格形式自定。要写出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以及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和说明。注意:教学设计(教案)不同于教学实录。请教研员和一线的教师给下面的教学设计(教案)打分或评价。】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理念
1、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也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趣。
2、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海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谜语激趣: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浪花见它欢笑。请学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
2、引导探究:看看哪位最爱动脑筋的同学有办法把它带到教室里来。
[我认为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让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的愿望,并养成习惯。再者,找到谜底容易,而把它带到教室中来就得动脑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遇事爱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
(二)揭示谜底,引入新课
1、揭谜底,并让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带到教室中来的。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小朋友,看看他们又是怎么办的?
[我是这样想的: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走入新课。他们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展示。及时肯定他们富有创意的理解,给予鼓励和赞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质疑解难,自主探究
1、自由诵读课文。
2、同桌读,前后桌读。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
3、检查读书情况。提问: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4、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关注个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学生,感受与理解也不同,尊重个体的体验。
5、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6、你有什么话想对几位小朋友说?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因为他们敢想敢做,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如此设计,是因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层面,重视培养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反复朗读,学生有了自己所感悟的感情世界和体验,并自由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关注个性健康自然的发展。]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三个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如“我叫赵小艺,我在„„(干什么)。”
2、鼓励学生与“它”交朋友,同时引导读姓名,认识其中六个生字,可联系身边同学的名字来认识。
[这样的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学生都乐于与人交朋友,在“交朋友”中学习体验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
①自由诵读;让学生读他(她)喜欢的段落。
②自由组合练对读。
③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竞赛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宋涛疑问的语气,且心里有一丝得意的情绪;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时,应该是非常自信、高兴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惊喜、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5、表演、示范朗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语文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朗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人物的情感,并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勤于动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留意生活、描绘美景
1、回忆刮风的景象。
2、动手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课外拓展。
还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见,摸不清的,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请你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彩笔描绘出来。
[我的设计意图是: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真真正正地去思考、去动手,敢想敢做,相互协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课前准备活动非常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教师只要作好指导以及上课时的恰当引导,导入新课将是很成功的。在朗读感悟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作好个别指导,这也是一个成功的环节。但由于乡村学生表达交流的信心和能力尚存在不足,在新课开始的“自我介绍”可能存在不足,所以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并在实践活动中给予大力的指导。
点 评:
“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是本课教学设计最为成功之笔。吴老师结合她班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吹着海风长大,对风特别熟悉这一实际,她在课前就以谜语激趣,要求学生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并想办法把它带到教室来。这一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有吴老师这一设计,还有谁担心本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这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吴老师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利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新课程理念。
本教学设计另一可取之处是吴老师熟练地采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这一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例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吴老师的设计是采用自由诵读、生生对读、分角式读、竞赛读、表演读„„读后畅谈质疑,互相评价补充。对于课文给人的启发,吴老师是在学生多读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来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在读与画中自己去思考,去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画风-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画风|人教新课标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重点词句。
(3)朗读课文,(4)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理解课文,(6)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xiaoxue.xuekeedu.com
(7)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这是什么?真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风的文章,请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15 画风
二、自读感悟、了解大意:
1、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画风?怎样画风?„„)(教师接着板书)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15课,打开课本66页(课件出示)首先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然后思考:都有谁在画风?读完“做好”表示。
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接着提问:都有谁在画风呢?引出宋涛、赵小艺、陈丹(课件出示)
3、你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快来打打招呼吧!
“宋涛、赵小艺、陈丹,你们好,我是张峻洋,很高兴认识你。”
4、这些字宝宝从名字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他吗?
xiaoxue.xuekeedu.com
(课件出示)宋、涛、陈、丹、赵、艺
5、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
(课件出示)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标出来并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一听。
三、合作交流、感悟共享:
1、你喜欢谁,就来谈谈他是怎样画风的?
2、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谈,教师并指导朗读。
学生上台展示:我喜欢陈丹,读陈丹画风的句子,然后说:“我也会画弯弯的小树小树”,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弯弯的小树”。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弯”说明风来了,在读时应强调。指导朗读。接着课件出示陈丹的画。教师提问:陈丹画的风藏在哪里呢?学生回答:藏在“弯弯的小树”里,最后训练学生写小诗哥《风来了》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并训练诵读。
3、用同样的方法指导训练“宋涛”、“赵小艺”的作品。并随文识字,边出示边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字,让孩子说自己识字方法,“杆”和“转”是多音字,教师出示课件重点指导。
四、感情升华、总结收获:
1、(课件出示)这是他们画的作品,漂亮吧!为什么他们能把风画得这么活灵活现呢?
(课件出示)从三个小朋友身上,你学会了什么?我的收获: 学生回答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聪明„„
2、(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让学生认识“忽”和“显”
(课件出示)拓展小练笔: 大扫除后,教室显得。下过雨后,显得。
xiaoxue.xuekeedu.com
3、通过他们的努力,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心情怎样?学生说高兴、激动„„
4、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吧!(课件出示)分角色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宋涛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
5、孩子们,三个小伙伴真了不起,我们也了不起,我们还都是“小诗人”呢!瞧,这就是刚才我们做的小诗《风来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
五、学习生字、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生字宝宝集合啦!你还认识他们吗?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 乌 忽 丝 杆 眨 转 斜(同桌读、开火车读)
2、红字部分是我们这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怎样把这些字写漂亮呢,下面我们以“艺”、“丹”、“涛”为例。“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上台 强调注意部分,领着大家学习。
最后让学生在本子上每个写2个。并诵读《写字姿势歌》强调书写姿势。巡视指导。
3、关于“风”的古诗词很多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叶圣陶爷爷的诗歌《我们知道》(课件出示)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4、(课件出示)关于风的古诗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课件出示)古诗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xiaoxue.xuekeedu.com
5、孩子们,看黑板,宋涛、陈丹和赵小艺通过画“雨丝斜、旗子飘、风车转和小树弯”画出了千姿百态的风,由此可以总结出:画风不是直接画出来,是画与风有关的事物。那你想怎样画风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下面拿起你五颜六色的笔,把你眼中的风画出来,并完成小诗“风来了„„”并朗诵“风来了”
六、作业超市、总结下课
教师总结:孩子们,这节课你们真棒,只要多动动脑筋、善于观察、多向他人学习,任何问题我们都能解决。同学们,声音、气味跟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聪明的你,善于观察的你,开动脑筋把它们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15 画风
旗子 飘
风车 转 善于观察 雨丝 斜 动脑思考 小树 弯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
课件、多媒体资源和黑板 【方法设计】:
1、练习写诗:
xiaoxue.xuekeedu.com
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 ______ 里。
2、拓展小练笔
大扫除后,教室显得。下过雨后,显得。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栏 杆()铅笔杆()一杆枪()电线杆()
4、练习写话:
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画风》 2
《画风》教案
杜琴
一、教学目标
1、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画风》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能正确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完成朗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疑问、肯定、兴奋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从中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导,巧设悬念
1.情境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的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1.听课文录音。【百度搜索】课文录音: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 2.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我知道画红旗飘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5.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或字节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6.你喜欢课文中的那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玉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效果还算不错。
在组织安排上,我觉得因为表演读、分角色读需要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在这方面浪费的时间比较多。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画风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画风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这是什么?谜底:风
2、板书:风
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本领?(想)好,那我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画风的本领。
4、板书: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学生字的本领。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3)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4)做个小游戏
(5)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部分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你自己的答案。同桌讨论交流。(结合挂图)
2、汇报:
(1)赵小艺: 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板书:旗子飘
(2)陈丹:
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板书:小树弯
(3)宋涛:
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板书:雨丝斜
(4)赵小艺:
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体会:风车转动是因为风吹,画出了转动的风车就表示有风。板书:风车转
2、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3、现在呀,我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1)个别读(分段朗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组朗读)
4、刚才,同学们替课文当中的三个小朋友展示了画风。现在阿,老师想让你们也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己是怎样画风的。不过,老师这一次要求你们展示的方法可有些特别,老师先不要你们说,也不要你们画,而是让你们把画风的办法想一想,再写下来。听明白了吗? 例:泛着波纹的湖水,放风筝的小孩,人顶风向前走。
(四)小结
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用不同形式把它画下来。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事物,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要敢于创新,向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学习,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五、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善于动脑的句子。
2、画画风,画好后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