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妈妈的小帮手小学三年级教案
认知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情感
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
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是劳动 教育的一个内容,教学时要注意层次。二年级已经进行了学做家务活的 教育,但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儿,如扫地、擦桌子、洗菜等等。对三年级学生,则要从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出发,家务活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这个角度,要求他们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这比学习做家务活儿要高一些,但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所以要求不要提得太高,但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本课的 教学要点是: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自己的责任。这样既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我们应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妈妈的小助手。
教法建议:
1、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做家务的能力,此时进行劳动 教育是最佳时期。他可以学以致用。因此在进行 教学时,可以让经常做家务的同学介绍做家务的经验,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以树立身边的榜样。
2、本课是属于爱劳动的 教育,主要是从“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务活也有我一份,做家务是我的责任,”这个角度对学生进行 教育。教学时可以通过提问来解决:“你为什么要做家务?”学生会从:爸爸妈妈很辛苦;做家务是爱劳动的表现;做家务可以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等来答都是对的。但要特别强调做家务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是自己的责任。因为你是家庭的一员。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懂得承担家务劳动既是自己的责任,又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懂得承担家务劳动还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
情感
愿意参加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并由此产生愉悦的感受。
行为
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当好爸爸妈妈的小助手。(1、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2、承担家务可以分担父母的辛苦、劳累。
3、承担家务劳动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劳动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引发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关于劳动的话题。我们的父母靠劳动给全家带来了富裕、幸福,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国家、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为他们的孩子,你们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吗?
请同学们看我们的父母工作的情景录像(实地拍摄几个学生家长工作的情景。最好选拍有代表性的。如:出租司机;办公室工作的;记者;工厂工人;等。还可让他们现身说法)
(请学生说一说)
2、激发情感,引出课题。
听了同学的发言,你们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劳。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还要干哪些家务活儿呢?
(1)继续看某某同学的家长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务活?
(2)当你看到父母忙着干家务活儿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你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样,我们的父母需要你们的关心,为他们减轻负担,做他们的小助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
板书: 五 做妈妈的小助手
二、利用课文,讲明道理。
过渡语:方玲和我们一样大,她是怎么想的呢?
1、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1、2段)
小结:对,她体谅父母的辛劳,想到应该做点儿家务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她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板书:减轻父母负担 做家务活儿
过渡语:她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看,方玲放学了。
2、演示投影,播放录音。(课文第3段)
(1)方玲都做了哪些家务活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2)妈妈看到方玲所做的一切,心里会怎么想?(体会情感)
(3)方玲是怎样回答妈妈的问题的呢?(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方玲说得多好呀。不错,家务活儿是为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干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干,只是以前我们年纪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长全都替我们干了。现在,我们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我们是家庭的一员,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责任干家务活儿。等我们长大了,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4)方玲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方玲这样做,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也可以使自己学会一些劳动本领,培养自理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这对自己的将来是很有好处的。
板书设计:
三、联系实际,提高认识。
1、提问:你在家里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助手的?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告诉他们遇到下面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1)妈妈炒菜正等着用盐,让强强赶快去买。强强正在看电视。
(急家长所急,当家长需要时,就应该放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家长的小助手。)
(2)君君放学回到家,看见奶奶正在洗菜,便跑过去帮忙。奶奶说:“这点事用不着你做,你去做功课吧。”
(家长不让我们参与家务劳动时,应向家长讲明道理,说服家长,支持自己当好小助手。)
3、查一查
你在家里常干哪些家务活?请把常干的在方框里画“√”
再对同学们说一说你做完家务活的心情。
小结:我们能做的、会做的家务事要主动做。(板书:主动)不会做的家务活儿,要学着做(板书:学做)家务活儿天天有,所以要坚持做(板书: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当好父母的小助手。
四、辨析练习,巩固提高。
我们来看一看谁知道怎样做小助手?
1、妈妈做完了饭,正往餐厅端菜,小明看了一眼继续玩玩具。
(能做的家务不做,只等着家长做是不对的。)
2、红红高兴时就干家务,不高兴时,什么都不做。
(做家务活儿不能从兴趣出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是不对的。)
小结:做家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时时处处主动、多做家务。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做妈妈的小助手(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干家务活儿。这不仅能够分担父母的辛劳,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养成劳动习惯。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学过这课,都能主动关心、体贴父母,多做家务,做好父母的小助手。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谈一谈
看一看下面的话,谈一谈你的想法
做家务是儿童的必修课
家务,就是每个家庭里同日常生活有关的劳务。做饭、买菜、洗衣、扫地之类的家务,事虽小,确实天天要做。少年儿童从小,学着参加一些家务劳动。一来可以培养自己的劳动习惯,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二来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便利;三来又可以给父母减少一些负担。还可以从小培养家庭责任感。曾有一则报道:一位大学生,本来可以出国深造,但因他在家里什么事都靠父母做,自己什么都不会干,根本没有生活能力,最后只好放弃学习机会。学做家务是少年儿童的必修课,一定不能轻视它。读一读
爱 劳 动
好儿童爱劳动,清早起身就扫地。
扫完地,擦桌椅,还帮妈妈把衣洗。
写一写
1、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争取让爸爸妈妈支持自己做家务。请家长把孩子做家务的好处和意见写在下面。
()。
2、你打算每天做哪些家务活儿请写在下面。
()。说一说
1、你每次做完家务的心情。
2、你在学校做完值日的心情。
听一听
1、家长在工作岗位上是怎样工作的。
2、家长对从小爱劳动的看法。
3、老师对学生作值日是怎样说的。
抄一抄
把你喜欢的有关劳动的名言抄下来。
>
第二篇:做妈妈的小帮手(小学三年级作文)
做妈妈的小帮手
有一天,妈妈在收拾屋子,我看妈妈太劳累了,就决定帮妈妈做几件事。
开始,我拿起拖布,放在水里,再拿出来把水拧干,放在地上擦,要仔细擦每一个角落,不要让每一个“灰大王”落在地上。
接着,我拿起水池里不干净的筷子,仔细冲洗,先把洗洁精倒在筷子上,再用力的搓洗,不要让泡沫残留在筷子上。
到了晚上,爸爸要回来了,我拿起两个鸡蛋,一碗水。先把鸡蛋打碎,放在碗里不停地搅拌,再加一点葱花、油、水和胡椒粉,再放锅里一蒸就好了。这就是美味的鸡蛋糕。
妈妈说:“你干这么多一定很累吧?”我高兴地说:“只要找到窍门,做什么事也不难。”妈妈看我一天天长大开心的笑了。妈妈还说我是她的小助理呢!
通过帮妈妈干活我知道了有些事看着容易,做到却很辛苦。我爱我的妈妈,愿意永远做妈妈的小帮手。
第三篇:小帮手教案
《小帮手——扫帚 簸箕》教学设计(苏家屯特教)
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辅读学校教材实用语文第一册第八单元——小帮手中的第十四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从认识两种常用的清洁用具“扫帚、簸箕”并认读相应的词语;知道扫帚、簸箕的作用及使用,并进行简单的说话练习。蕴含的德育元素是对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同时也可利用两种扫除用具相互配合清扫卫生的方式,教育学生团结协作。
学情分析:
残障情况:参与本次教学活动的共有五名学生多属于中重度智力残疾,其中包括唐氏综合症、脑瘫和情绪障碍学生各一名。
分类情况:根据学生的智力残疾程度、认知水平、行为差异等自然情况将五名学生分为A、B、C三组。
A组: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王聪、张歆婷)
王聪: 智力发展水平较好,表象活泼,语言较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认知、操作、模仿能力较强,可协助老师传达指令,补偿自身抽象思维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缺陷。
张歆婷:认知能力较好,口齿清晰,有一定语言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强,课堂上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自主表达意愿不足,需要经常鼓励和表扬。
B组:中度智障且患有脑瘫、唐氏综合症学生。(赵金博、隋万鑫)
赵金博:识字能力很差,因患脑瘫伴有严重语言障碍,吐字不清,气息微弱不连贯,连词成句能力很差。由于缺乏认读能力,需要借助自身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反复的跟读模仿才能逐步完整表述。
隋万鑫:唐氏综合症,能听懂常规对话,理解能力较强,但识记能力稍差,喜欢搞小动作,注意力容易分散,吐字不清楚。
C组:重度且患有情绪障碍学生。(张艺苧)
张艺苧: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差,仅能听懂简单的指令性语言,能进行逐字机械跟读,任性、随意性强,容易兴奋,缺乏自控能力。
设计理念:
一、遵循“个别化”教育原则。
智力落后学生在智力发展水平、认知水平、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吃得饱”、“够得着”,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将采取教学目标上分层;教学活动中分组;教学形式上分类;教学评价上有别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践行“以生活为核心”理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生活语文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从而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本节课我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立足学生的生活需求,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通过利用生活环境、模拟生活场景、指导生活实践等方式,把语文教学同生活细节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在生活语文教学中体验生活。
三、挖掘情智潜能,补偿情智缺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尤其是处在兴奋状态下,人的情感潜能、智慧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本节课将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配对游戏(图词连线)、趣味朗读(放风筝朗读、开火车朗读)、情境表演(我来扫扫地)等形式,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模仿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自我克制能力、保持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从而有效补偿学生的情智缺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扫帚和簸箕,知道它们都是清洁工具;认读并理解“扫帚”和“簸箕”两个词语的含义;了解并学习扫帚、簸箕的作用和使用;进行简单的说话练习。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物、词语认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读能力;学习扫帚、簸箕的使用,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和生活能力,培养简单的劳动技能。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正确使用扫除用具,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个训目标:
A类:观察看懂图意;能独立认读词语“扫帚、簸箕”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含义;知道扫帚、簸箕的作用和使用,能在实践中进行简单说话练习。
B类:能在老师启发下观察图意;能在老师提示下基本正确的认读词语“扫帚、簸箕”读清字音,利用实物观察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扫帚、簸箕的作用和使用,能在操作练习中提高听话能力。
C类:能在老师启发下观察图意;能在老师带领下比较清晰地跟读词语,能结合演示初步了解词语含义;能分辨扫帚、簸箕作用的不同,简单模仿使用动作。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词语——扫帚、簸箕,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意思,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分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生字卡片、课件、强化物等。
教学资源: 教材资源: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挖掘和用好教材。教师资源: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利用、整合教材资源、积极捕捉学生资源,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学生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好学生的表现欲望,发挥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
设计流程:
组织教学 建立课堂常规 营造和谐氛围
分类复习回顾学过知识 建立新旧联系
激趣导入 调动学生情绪 激发学习欲望
传授新知 体现生活核心 补偿认知缺陷
巩固新知 分类分层练习灵活应用新知
总结评议 有效综合评价 赏识启发鼓励
板书设计 灵活直观示范 传递活化知识
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
1.听到喊“上课!”,知道起立站好。
2.能配合老师相互行礼问好。
(设计意图:用师生问好拉近师生的距离,用灿烂的笑容调动学生的热情,用常规起立就座帮助学生排除杂念进入教学。)
二、分类复习
1、听老师读,找出听到的图片。(C类)(窗的图片、床的图片、鞋的图片、碗的图片)
2、听老师读,找出听到的词语。(窗、床、鞋、碗)(B类)
3、认读词语。窗、床、鞋、碗、勺、筷(A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同时也为新旧衔接和巩固练习做准备。)
三、传授新知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教室两个好兄弟,每天总是在一起,扫的扫,撮的撮,干干净净多欢喜。
启发学生猜谜语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对不怕脏、不怕累,为了保持教室的清洁,每天团结奋战在一起的好兄弟吧。
(设计意图: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猜谜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
板书单元题目和课题:第八单元 小帮手 第14课 扫帚 簸箕
(二)认读字词——扫帚 簸箕
1、利用实物图片,分别识扫帚和簸箕
①出示实物,请同学认识两种常用的清洁工具并初步揭示词语的读音。
②出示课件图片,认识各种样式材料的扫帚和簸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辨认。如竹扫帚、高粱扫帚、草编扫帚、塑料扫帚;防风簸箕、塑料簸箕、铁皮簸箕等,(设计意图:利用直观手段补偿学生认知缺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揭示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认读字词“扫帚”“簸箕” sào zhou bò ji 扫 帚 簸 箕
①出示字词卡片并板书,师范读字词(重点强调“扫(sào)帚(zhou)”,“扫”是平舌音,是第四声,“帚”是第三声,在词语中读轻声)
②出示字词卡片并板书,师范读字词“簸(bò)箕(ji)”。(及时正音,重点强调“箕”是第一声,在词语中读轻声。)
③领读、学生齐读、趣味朗读(开火车朗读、放风筝朗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结合。)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激发认读兴趣,及时正音,补偿学生语言缺陷。)
4、图物结合,理解词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补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缺陷。)
5、操作演示,了解作用(设计意图:结合动作演示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了解扫帚的作用——扫除尘土和垃圾;簸箕的作用——收集垃圾。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经验。)
6、说话练习,加深记忆
用扫帚扫地。用簸箕装垃圾。
根据生活经验和和动作演示设计问题:扫除时,我们用什么扫地?我们用什么装垃圾?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用扫帚扫地。用簸箕装垃圾。(语言差的同学可利用动作演示反复指导练习)(设计意图:立足生活需求,指导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
(三)情景表演,培养技能
模拟清扫情景,学习扫帚和簸箕的用法:指导学正确使用扫除用具,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扫除技能,热爱劳动,团结协作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并指导爱护扫除用具用后正确摆放。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是“生活语文”的核心理念,这一环节融合了生活适应和劳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补偿学生的生活能力缺陷。)
(四)歌曲表演——《好兄弟》(播放动画歌曲《好兄弟》:小扫帚,小畚箕,爱呀爱清洁,走到东,走到西,不呀不分离,你帮我,我帮你,一对好兄弟,一对好兄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即兴创编扫地和撮垃圾动作, 表现扫帚和簸箕为保持教室清洁团结互助,欢快忙碌的“清扫”场面。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再次出现兴奋点并及时把握,为进行拓展练习做精神上和情绪上的准备。同时挖掘德育元素,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拓展练习
1、听指令,找出听到的图片(C类完成)。
2、听指令,找出听到的词语(B类完成)。扫帚 床 窗 簸箕
3、认读词语(A类完成)。扫帚 床 窗 簸箕
4、配对游戏,图词连线(学生合作完成)簸箕 扫帚 床 窗
(设计意图:这四组练习对不同组别学生的要求都有所侧重,目的就是希望共同参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五、评价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回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个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要让自己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课前预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多数同学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但由于学生的适应性为、情绪表现差异较大,因此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有的同学兴奋时爱插话,我会采取动作暗示或拍手读常规儿歌“小耳朵认真听,小嘴巴闭闭好”的方式帮助矫正。有的同学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时会伏在桌上摇摆身体,大声讲话扰乱秩序,我会通过轻轻抚摸头部的方式缓解他的情绪,矫正多动缺陷。有的同学可能会出现懒散、学习不积极的表现,我会通过任务驱动、及时提醒、协助老师传达指令等方式加以纠正。个别同学吐字不清,尤其在急躁的时候,我会借助安抚情绪等方式指导其放慢语速,并逐字正音。总之,教学中将及时根据学生的在课堂上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结构,对授课中的意外问题随时处理,以保证授课按计划进行。
第四篇:小帮手 教案
小帮手
一、设计思路: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
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
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
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
文档仅供参考 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有价值的话题,扩 展讨论;帮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五).延伸
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
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文档仅供参考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T: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观看录像《千手观音》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第五篇:小帮手教案
一、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
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
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
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 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有价值的话题,扩 展讨论;帮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五).延伸
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