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

时间:2019-05-13 21: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

第一篇: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

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

一、新课标下文言文教材的编排

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对文言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简要而明确的要求:“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教材文言课文在数量、编排、题材上作了的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文言课文数量增多,每学期课内阅读教学由义务教材每册3至5课(五、六册共14课稍多一点)增加到5一10篇,课外要求诵读的10首(篇)古诗词集中编排在书后,其中多数篇目在以前属于讲读课文。

2.义务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混合组成单元以分散难点,八、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集中组成八个单元(每册两个单元),以强化训练。新教材每册集中两个单元编排古诗,由分散趋于集中。

3.难度加大,原八、九年级的课文已提前到七、八年级学习,而且新增加了一些难度较大的古诗文,这无疑给刚进初中的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困难。

从选文来看,所选文章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文学性,思想性都很高。

仅从以上这些不难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结合考试命题情况来看,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也正因为重要,很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则显得手足无措了,文言文教学到底该落到哪里,是“文”还是“言”?

二、当前文言文教学倾向 1.文言文教学成了古汉语教学

在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只见文言不见文。文言文教学俨然就是古汉语教学。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分解得支离破碎。老师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学生一字一字的记,一点一点的背。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记好了再听写,听写完成了,教学也就结束了。

2.把文言文教学当成了纯粹的鉴赏课

因为文言文选文多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艺术性、思想性都是一些现代文难以比及的有的老师仿佛就发现了新大陆,再加上流行的教改之风,在教学中就紧紧围绕鉴赏进行,分析写作手法,分析艺术特色,以至于忘了文前面的文言两字。也有的老师没忘“文言”两字,怎么办,方法很简单,让学生对照资料翻译读两遍就行啦,以为这样学生眼前就是现代文了,就不用讲文言知识了。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文言文到底该怎样教,我想还是先看看当今一些名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吧。

三、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展示 1.肖家芸,课例《狼》

环节一:由图片导入

环节二:读。形式一为个体放声自读,读到基本能背下来,先进行方法指导。形式二为小组竞读,读得整齐,读的响,读的有滋味,在点评中结合文言知识讲解,如“犬坐于前”的停顿,以此为触发点对其他知识进行讲解,如:、“一狼径去”的“径”。

环节三:译。形式一为个体自译,师生点评,补充,结合文言知识讲解。形式二,小组竞译,进一步点评,补充。

环节四:演。分四个角色,一个屠夫,两匹狼,一个故事叙述者。环节五:评,师生共同进行,深入到文章的讽刺性。

2.蔡明,课例《山水小品两则》——《晚游六桥待月记》与《湖心亭看雪》

第一则

教学环节一:字词猜读

(1)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参考解答。然后全文翻译,在学生翻译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环节二:适度拓展。关于“苏堤春晓”。第二则

环节一:字词疏通和大意翻译均由学生亲自解决,教师适当补充。环节二:比较阅读:

(1)两则山水小品中,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试着说说你的

理由。(教师作出提示,如写景、叙事、抒情)学生回答,并解读。

(2)还有没有让你们喜欢的句子?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拓展作者写作背景。落在“痴”的分析及作者的意趣上。

(3)再抛问题“两人何以要爱山水呢?” 分析山水与文人关系 环节三:品读,结束全文 3.欧阳代娜《岳阳楼记》 预习提纲

(1)查阅工具书弄懂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朗读全文。(2)数度并口译文章的一、二自然段。(3)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文章标题是岳阳楼记,这是什么体裁?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还是以抒情议论为主?

第二,文章有一句话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线索句,你能找出来吗? „„

教学环节一:介绍学习目的

(1)学习作者在文章中抒发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的理想抱负。

(2)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和对偶修辞方法的运用。

(3)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则”“然而”“乃”的用法。环节

二、介绍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和检查预习效果

主要是字音及作者、写作背景、对学生翻译的检测并加以点评与指导,并重点挖掘作者伟大的人格精神

环节三:总结课文,包括整理作者思路脉络,归纳中心思想。以上是我列举的三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其他的就不再赘举了,虽只是他们的个别教学案例,但“窥一斑而见全豹”,其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现就此做一总结。

四、课例分析

以上所举三位老师应该是目前语文教育界较有代表性的老师了,如果不仔细分析,我们会觉得名师上课也不过如此,不也是文言知识、作品赏析都有吗。其实仔细分析则不然:

1.文言文教学因人而异。这里的因人而异并非仅指通常的个别学生素质的差异,它包括学生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也即所处学段。一般在七年级阶段,学生由于处于文言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对文言文知识非常陌生,所以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对文言文常识的讲解就要相应多些,不仅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方法的指导。随着学生学段的提高,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多,教师就可以适当放手,方法上可多样、灵活。如肖家芸老师的《狼》,蔡明的《山水小品两则》教师基本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大部分都是由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加以补充完善罢了。

2.文言文教学因“文”而异。虽然教材选文内容丰富,样式不一,但仔细归纳还是可以分类的。结合选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的文章,如《鱼我所欲也》等。二是关系社稷的

爱国精神,如《出师表》《岳阳楼记》等文章。三是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如《愚公移山》《送东阳马生序》等。四是优美的山水小品,如《三峡》《满井游记》等。虽然不能把所有的文章概括进来,但大体也就这些。那么结合文章自身特征,教学重点也就有所不同。如《岳阳楼记》欧阳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就把重点放在了思想的探讨,作者高尚的理想抱负,人格精神的挖掘上。蔡明老师的课例是山水小品,他在教学中则把重点落在了赏析上。

因文而异的另一体现则是文章本身的难度。这里的难度主要是指文言知识方面,如果文言本身很深,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即使借助工具书也很难理解,教师在文言知识的教学上就要多花工夫了。如果文章本身就很浅显,教师就不必一成不变、面面俱到的进行教学了。仍以肖家芸老师的《狼》为例,这篇文章本身就很浅显,所以老师就没有花什么时间去做无用功了。

3.文言知识教学应有重点,不能离开文。首先,文言知识的教学不应是眉毛胡须一把抓,更不能和稀泥,文章翻译教师从头教到尾,一字一字来,一句一句过,这样以来,只会主次不分。欧阳老师在教学中就明确了“则”“然而”“乃”的用法。这样就重点突出,有目标,且能达成目标。其次,语言是有环境的,理解语言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而孤立进行。如果在文言知识的教学中把一个个字从文中单独抽开,孤立的教学,学生即使记住了,也是死记,一旦换个环境他就很难应付了,更谈不上理解了。所以,从以上几位名师的教学来看,文言知识的教学多在文章中进行,这样记有利于学生识记、理解,更有利于

学生融会贯通。

文言文教学该怎么教,也是争论已久的事了,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到底哪种观点正确,这里很难说。总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只要能达成这个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也不必计较该怎么走,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寻找到一条最近的路,一条最平坦的路。

第二篇:寻路 作文集

寻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上下寻索着,我从哪里来?又将去哪里?我总是感到很茫然,很无助。我没有太多远大的目标,也辨不清前方的路。我一直在漂泊,漂泊,不知何处是心灵的栖息之所。

曾几何时,我一度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可遇而不可求。于是,在大雾迷蒙的人生之路,我停下了追寻的脚步,悠哉游哉地徜徉在原地,欲等阳光普照,晓雾消歇。却不料昏黑覆住了天空,狂风掠过枯秋的秃枝,卷袭着一片片裹着昏黄的落叶,“沙沙”地摩挲着地面。夜,黑得深邃。我蜷缩着脖子,死静地盯着黑沉沉的天空,油然而生出一个个可怕的念头。万一我丢了鞋子怎么办?万一我掉进了陷阱怎么办?万一我久困此地而饿死了怎么办?想着,想着,我极力克制着要留下的泪水,沙哑地喊道:“不,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朦胧中,一个模糊的身影踉跄地越过黑暗,渐行渐远„„

一路上,我遇到过杂生着荆刺乱石的崎岖小径,跌破了腿,划伤了手,但我未曾停下跋涉的步伐。我也懈待了繁花似锦的山谷,踏着清风,嗅着花香,伴着鸟鸣,但我未曾悬着疲惫的心。我要追寻,追寻,无极限地追寻。不要问我将去哪里?我心如飞翔的鸥鹭,远方是我梦的天堂。

„„

一串履印,一曲幽径,用脚踏出路。一步,两步,三步„„路,就在我心中。

一直以来,我默默地躲在一个角落,总以为自己迷失了路。至今才明白,路就在我的脚下,未曾走过,又怎知迷失了?——后记

诚信在飞扬

且不说我们中华是礼仪之邦,就算是袖珍小国,也懂得“诚信”二字,诚信是美丽的,但在这五彩斑斓的美丽中,总归有几个污点来玷污这个美丽的词语。

“爽约”二字现在在社会上已成泛泛,这个象征性的,用处极多,面积极广的词语正像一只蛆虫一样慢慢地腐蚀着我们的心灵。

一个简简单单的失信,便会让别人精心准备好的一切,顿时化为乌有。而你,还在自顾自的忙着自己的事情,全然不知道被爽约人的心中是什么滋味,这不就是自私的症状吗?

没有诚信,你便会失去一切,就如在课本上学习的那则寓言,一个人,带着几个包袱渡河,包袱上分别写了包袱中装的东西:诚信,金钱,家产,朋友,名气„„可是,小小的木船显然载不了这么重的东西,他必须丢掉一个,当然,他丢掉的并不是别的,而是诚信。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他丢掉了诚信以后,继而丢掉的就是朋友和名气,此时,空有金钱和家产的他要怎么度过他这漫漫的一生?他的一生将会多么的孤独?

这只是一则寓言,却反映了当今社会最为严重的问题——诚信。我们可失于人,不可失信于人。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大家一定知道古代时的宋濂吧“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待,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预约。”撇开他其它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说他的诚信。就不得不让我们敬佩,所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不就是因为宋濂诚心的品质吗?

诚心像一朵小花,比天还高,比地还远的梦想,你常常去浇水,他就会变得十分艳丽,或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这么说吧,诚心就像一把利刃,你多用它,多打磨它,它便会更加锋利,然而若你坐视不管,把它遗忘,那它便生锈了。

总之,诚信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只要多一些人的遵守,社会就多一分美好与和谐。

体验磨难才会爬的更高

当一个婴儿刚开始接触世界的时候,就体验到了痛苦。当他们与母亲唯一的连接断开后,他们必须自己张开嘴呼吸,但他们不会。于是就要体验快窒息的感觉,这是医生就会弄疼她,便听到一声“哇”的哭声。人们这厮不会可怜着孩子哭得如此冤枉,他们会欣喜的庆祝自家传承香火顺利诞生。而这时,婴儿成长的第一步便顺理迈出了。

许多人会把成长的道路比作马拉松赛跑,而我会比较喜欢比作一层层数不尽的阶梯,倒数第二层是成功,最后一层是天堂。只要人生没有终结,成功便没有到达,目标、理想、便没有完成。当然,那只不过是想象家们最底层的想象。

曾经有许多书刊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年龄可达70岁。但要活得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艰难而重要的决定!因为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了胸膛;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起来十分费力。要么等死,要么她去体验一次艰难、痛苦的蜕变过程再获新生——它得奋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留在此150天不得飞翔。首先鹰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慢慢等待新的喙长出,然后,用新长的喙,把指甲一根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又要再把羽毛拔掉。五个月左右,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30年岁月

通过种种磨难的老鹰,一切都将重新开始,那一刻如同蝴蝶破茧而出的瞬间,美丽得让人感动。或许这样的结尾你会认为很完美,而你仅仅用了两三分钟去读这个小故事却不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老鹰,遇到这样艰难的选择,是选等死?还是去体验150天的疼痛,从而新生?

人生就是在体验中度过的,别人不会帮你体验,不他们不想帮,而是他们帮不了你,只有你自己去体验成功中的每一次摔倒,每一次痛苦,每一次快乐„„ 生命仅仅如此,人生仅仅如此,而体验未完待续„„

向梦想前行

向梦想前行,无论会有多少考验;向梦想前行,无论会有多少苦难;向梦想前行,无论会有多少艰险„„

梦想不是幻想,如果只是呆在角落里无边的幻想,那么梦想永远都只能是梦想。唯有踏上追梦的旅程,并不断努力,梦想才能变成现实,汗水才能浇灌奇迹。不要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责怪上帝给你的太少,一切事在人为。更何况,人定胜天。只要心在,梦在,信念在。那么,即使你只有一把扫帚、一只水桶和一块抹布,也一定会刷亮人生的前程,打开胜利的大门,到达梦想的彼岸。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胆尝薪,三千越甲可吞吴。”尽管向梦想前行的路上,会有诸多坎坷,可那又怎样?珠母贝忍受了沙砾的磨砺,日复一日,终于孕育成了倾世的珍珠;钢铁忍受了烈火的冶炼,坚持不懈,终于练就了锋利的宝剑;恶魔忍受了灵魂的淬炼,坚韧不屈,终于蜕变成美丽的天使。梦想之路不好走,一切豪言与壮语皆是虚幻,唯有坚持才是踏向梦想的基石。

追逐梦想道路百转千回,通向成功的征程荆棘密布。梦想之路上可能会有洪水、猛兽及其它许许多多的未知的困难,只有经历了这些困难,我们才能到达梦之彼岸。红军战士面对强大的敌军,并未恐惧,所以他们收获了胜利;贝多芬面对命运的磨砺,并未屈服,所以他受到万众瞩目;凡·高面对世俗的打击,并未气馁,所以他受到世人敬仰。而我们只有在梦之道路上勇往直前,才有可能让梦想之花盛开。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梦想之路上,人人平等。我们只有经历了梦之神给予我们的磨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叩开梦想的大门。

或许,梦想之路很艰辛;或许,梦想之路很顺利„„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走下去,勇敢向梦想前行。因为:

我们的信念——百折不挠;

我们的追求——永不言弃。

宽容也是一种美

一般情况堆满了腐草的土地,往往能生长好多植物;清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鱼虾来繁殖。所以应该有容忍的气度和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曾为盗贼,甚至还抢劫过孔子,但孔子没有嫌弃他,而是谆谆教诲,使他成为一个言谈举止深合礼仪之人。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在生活空间里,就是美与丑、善与恶、圣洁与污浊共存。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有成就的人才,就必须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和气度,善于和各种人交往。

感恩

雄鹰要感恩天空,因为天空给予了它振翅飞翔的空间;猎豹要感恩大地,因为大地给予了它快速奔跑的地方;鲜花要感恩雨露,因为雨露给予了它茁壮成长的营养;鱼儿要感恩大海,因为大海给予了鱼儿欢快游泳的空间„„

我们要学会感恩,因为感恩可以使世界更美好。

我要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坚实而温暖的家是我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地方。我感恩我的爷爷奶奶,是他们在周末为我营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轻松环境,使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我要感恩我的同学朋友,是他们让我感到了集体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我要感恩那些给予我恩惠的人,是他们让我感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我要感恩那些被我帮助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回报他人的机会。我要感恩那些对我不满的人,是他们让我找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朝着正确的方向迈步前进。

我最想感恩的是老师,因为我在犯错的时候,指出错误的是老师;当我在遇到难题而绞尽脑汁思考时,为我耐心讲解的是老师;当我想放弃时,鼓励我的是老师„„总之,当我在人生道路上迷茫时,给我当指路明灯的是老师。

当我第一次面对校园大门时,您用阳光灿烂的笑容安抚我恐惧的心,是您,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我带到了欢乐学习的课堂。也是您,用新思路解答我心中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还是您,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您把我带进从错误走向正确的生活中。当我失落时,您就像一位天使,给我希望和勇气。您把我带进了坚强的天空和自信的海洋。在我骄傲地对待成功时,您及时提醒我要谦虚。这样,我才走进了成功的大门。

所以,我要感恩我的老师。

“感恩”可以让我感到人间的处处快乐;可以让我体会到生命的如此不凡;可以让我回味起童年的欢乐无比;可以在阴天仍能感到苍穹的蔚蓝、阳光的明媚、鲜花的芬芳;可以让我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也能感到春季小草吐露的新绿、夏天树荫的凉爽、秋日阳光的灿烂;可以使盲人享受到聆听的美好;可以使聋哑人感觉出世界的多姿多彩„„

愿所有人可以感受到“感恩”带来的幸福,让我们大家学会“感恩”!

完美的限制

世人多爱追求完美,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完美的过分追求反而会成为一种限制。

一位不久于人世的老者说,如果他能再活一次,他会尝试更多错误,而不会事事追求完善。人生当然不能再过一次,活着的我们何不细细思考老者的话,重新审视自己对完美完善的追求,作一个在错误中不断前行的人?

英国曾经有世界著名的骑士军团,每当与敌人交战,英国的军队都会排出最完美的队形,士兵们下马、弯弓、摆盾、前行,都会追求行动的完全一致,来达到视觉上美的享受,以展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与骑士精神。视觉上的完美固然达到了,可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英国军队的一连串莫名其妙的动作给敌人创造了进攻时期(机),却造成了己方行动不灵,战斗力大大下降。可见,追求过分的完美带来多大的限制与损失。

世事的尽善尽美并不存在,甚至你所以为的已经确定无疑的事都有可能是个巨大的误点。亚里士多德在物理上的研究成果使他之后的很多科学家都难以跳出他的圈子,获得更大的成就,因为他们都将亚里士多德的成果看成是“真理”,他们的一切实验都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之上,他们不知“真理”也有“失真”的时候,自然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科学试验不应停留在以往的完美基础上,而应拓宽思维,敢于提出新问题,不怕错误与失败。只有突破了“完美”的限制,成功才有可能降临。

完美不一定是好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自有他运动变化的规律。月亮因有圆缺而不显得单调,才会有如此多咏月、赞月、哀月、叹月的诗词文赋。黄山因有变幻莫测的诡谲的云雾而被世人称诵(颂)。

汉代的赋,注重对词藻的完美铺陈,然而华丽的词藻堆积出来的往往是表面艳丽、内容乏味的一纸废文。如果作者放弃对完美词藻的紧抓不放,多多充实文章内容,汉赋或许会有更大—成就。

错误不可怕,不完美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所谓的“完美”给人的限制。敢于突破“完美”的限制,在人生的尽头处,你才不会对此生的所作所为而后悔。

成功在于坚持

坚持是每一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法国的巴斯德曾说过:“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可见,坚持之于成功,就像水之于鱼,缺之不可。

荀子的《劝学》就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功在于坚持不懈。再好的马跳一次,总归还是不及驽马的十步之遥;即使是一段朽木,“锲而舍之”,终难折断,更何况要使之成器:金石之可镂,全在于不舍的精神,不懈的毅力。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了坚持才能胜利成功的奥妙。

坚持就是胜利。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一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所有公司。三轮的拜访,1500次的拒绝,可以耗费一个普通年轻人所有的热情与激情。但他并不是普通的年轻人。他决定开始第1501次的拜访。终于,在第四轮拜访第350家公司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幸运之神这次终于光临这个年轻人身上——这家公司老板同意投资开拍他写的这部电影,并由他担任男主角。这部电影就是之后红遍全世界的《洛奇》,而这位年轻人就是席维·史泰龙。假设,在第三轮之后,他就停住了第1501次的拜访,现在还有这个巨星吗?还有他参与的电影佳作吗?还能成就他美好的梦想吗?相信答案是不确是的。正是因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让他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最终的胜利。

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有不少的文学艺术就是持之以恒的“铁律”。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徐霞客游记》的诞生用了34年;而歌德的《浮士德》更是60年之精华。这些数字,简单明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事实: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回顾中国历史,楚霸王项羽更让我们看到了懈怠的隐患。曾经年少时,读书识字三心二意,凡事“浅尝辄止”:想要学剑,又不肯花时间去练剑:欲熟兵法,亦是故态复萌,有始无终。所有事情,没有一件是能够坚持到底的。这种习性一直跟随他直到败送自己的霸王社稷。楚汉战争败北,项羽更是心情浮躁,既无恒心又无毅力,更遑论“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霸气。倘若他有这坚持不懈的品格在,年少时的他还会对所有事情“知其皮毛即可”吗?年长后的他还会丢失江山社稷吗?反观齐白石老先生,一个生命不息笔不辍的画家。在其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几乎天天都作画。27岁之后,只有四次搁过笔:两次是害病,两次是父母去世。这种勤奋是坚持不懈的。1957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精神和体力已经不允许他再继续作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顽强地绘出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完成了自己的绝笔之作。齐老先生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成就了他在当今画坛的盛名。

坚持是在滴水如冰的寒冬中,对春天的渴望:是在漆黑如墨的深夜中,对黎明的期盼。坚持,是在人生航程里唯一不改的目标,也是我们人生成功的终极法宝。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记得那天很冷,但是那一刻,世界春暖花开。

———题记

又到冬天了,真值南方农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时节,太阳像包了一层保鲜膜虽然卖力地从东到西跑得气喘吁吁,却一丝热气也没给我们留下。风真讨厌,冰冷冷地无孔不入,似乎只要一开口就会连胃里都灌满那种噬魂地寒意。一整天,我几乎没怎么移动过,像只松鼠般窝在座位上,等着时间从指缝间划过。“希望明天别这么冷!”这是我心里唯一的念头。

窗外,狂风把树木房屋拍的“哗哗”直响,时时伴着玻璃摔在地上破碎的声音。这几天一直阴天,白天如黑夜一样昏暗。

终于下课了,我下意识地裹紧身上的衣服,这才鼓起勇气跨出教室大门。赶尽杀绝的寒意夹着无情的风扑面而来,撞的我整个人都摇摇晃晃的,止不住打寒战。走下楼梯,皱着眉头考虑多走几步买个包子暖暖胃。瞧见小吃店里热闹的景象,“人怎么这么多?”校门口的路灯早就打开了,昏暗的光线溜进门里无力的切割着黑暗的空间,仿佛那光线也被这该死的寒冷冻住了。隐隐约约可以看见灯光里灰蒙蒙的尘埃,被寒风从地上拽起,时而抽打时而推搡,无助的尘埃只能在风的冷酷背后低低抽泣。忽然,风的猛一甩袖,尘埃一下子摔倒地上,些许的无辜的小点撞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上。

爸爸!我欣喜地惊呼,谁知一开口,就呛了一口寒风,卡在嗓子里:······咳咳咳······咳咳······

“冷么?”爸爸用羽绒服把我裹住,“着凉了?”

我眼泪都快出来了,说不出一个字,只好摇摇头。半晌才哑着嗓子吐出几个字:“呛住了!”

我想把衣服拉链拉上,低头摸索了好一会儿就是拉不上,爸爸用左手帮我蜡烛羽绒服下摆,好让我可以用两只手使劲,另一只手却怎么也不肯拿出来。天真冷啊!我的手一会儿就冻僵了,只剩下寒冷这一种感觉,一直冷到身体里面。终于成功拉上了拉链,我的心里却冒出了一丝不满和埋怨——埋怨爸爸不帮我,害我的手都冰冰的了!

我低下头,撅着嘴不吭声了,爸爸还在用左手帮我翻衣领,不小心碰到我的后颈,我不由自主地缩起了脑袋,爸爸的手就像冰块一样,我愣住了,心里难过起来,谁不冷呢?我怎么这样自私?

“爸爸·······”我刚想说什么,就被爸爸打断了。他拉开自己胸前的拉链,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托出一个饭盒,一直没出现的右手也拿出来了,护着饭盒放到我手

里,宠溺地说:“天这么冷,吃吃面也挺暖和的,我怕面凉了伤胃,就放在衣服里,还是热的,赶快回教室吃!”不等我答话又一边把我往宿舍送一边叮嘱我:“面要乘热吃,胃不好不许喝冷水······”

爸爸看着我上了楼,一副不放心的样子。我目送他转身回家,黑暗里并不高大的身影显得那么单薄。我抱着饭盒走到楼梯转弯处,没有了爸爸在身边,风又得意洋洋地把我包围,在我耳边呼啸。然而,我并不觉得怎么冷了,我只觉得,我的世界在某个瞬间早已春暖花开。怀里的饭盒传来温暖的幸福感,上面都是爸爸妈妈的爱的温度,这份爱足以让我的世界在一秒之内有隆冬转为盛夏。

早已不记得是哪天的事,也不记得面的味道怎么样,只记的有那么一个冬日,身边时时围绕着沸腾不朽的寒冷,我的世界却温暖如春。

谁穿了它的皮毛——拒绝皮草

毛茸茸的皮草制品,放在商场的玻璃橱窗内,在聚光灯的照射下显得那么典雅、高贵。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在皮草制品华丽的外表下面,隐藏着怎样的血腥与恐怖。

暴露皮草鲜血淋漓的制作过程的,是最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段录像,它录制了河北省最大的皮草集散市场上动物皮毛交易的现状,据说那里有时候最多一天要宰杀数千只浣熊、狐狸和貂。而这种宰杀和剥皮,采用的是最原始最残忍的方式。

集散市场上的动物呆在笼中“坐以待毙”。客商看中的动物,被人从笼子里拎出,抓住后腿,头朝下抡起来,使其脑袋撞地,经过这一摔,动物一般并不会死亡,而是七窍流血,处于半昏迷状态,眼神里流露出无以名状的恐惧。还有一些动物会挣扎着爬起来,等待它们的就是一顿乱棍。

接下来是剥皮。这个市场上有专职的剥皮工,他们把半死不活的动物悬挂起来,从臀部划开口子,用力向下扯,转眼间一张皮就活生生地扒了下来。很多被剥了皮的动物并不会死去,它们还在呼吸,还有知觉,甚至会看会动。录像镜头追踪一只被剥了皮的浣熊,它被扔进尸体堆中还活着,画面中,这只浣熊几次挣扎着抬起头,回望自己被剥掉了皮的鲜血淋漓的身体……

还有一只狐狸,剥皮之前奋力挣扎,被一只穿着皮靴的脚踩住了脖颈,随之臀部被利刃划开,狐狸无力挣扎,它口鼻流血,绝望的眼睛里淌下泪水。

这些被活剥皮了的小动物,心脏在跳,肺在呼吸,大脑还有意识,它们满眼泪水,血肉模糊。

我还看到暂时没有被剥皮的浣熊、狐狸和貂,它们蜷缩在笼子里,奋力将鼻子伸出笼外,眼里充满恐惧。它们一定想逃离,但是等待它们的只能是被剥皮的命运。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声浪,皮草贸易一度衰微,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皮草商拿出重金,一手收买服装设计师,一手利用媒体撒下弥天大谎,试图努力让人们相信,皮草不仅新潮、奢华、性感、愉悦,提 12

供毛皮的动物也极受关照,一生充满快乐与惬意,当大限来临时,它们会被施以安乐死。

然而实际情况是,动物被剥皮的场面不仅血腥恐怖,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也极其恶劣。它们生下来就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不能跑,不能跳,而且时刻处于恐惧之中,甚至因此而变态失常!

国际皮货贸易是制造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据有关资料,我国生产的皮草95%供出口,其中仅台湾一地,一年进口的皮草就大约相当于11万只毛皮动物的生命!

由于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饲养毛皮动物,所以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一皮草出口大国。再加上国内相关法律缺失,如《防止虐待动物法》久久不能出台,使得这些残忍的、远远突破了人类道德底线的行为不能受到制裁。

杜绝毛皮动物的悲惨境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制定全球性的禁止皮草贸易公约,将一切涉及动物皮毛的饲养、宰杀、贸易和使用统统列为非法。这一设想并非天方夜谭,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有很多珍稀动物被列入禁止贸易名单,如大象、熊猫、老虎等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把更多的动物列入禁止贸易名单,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于人类良知的考验。

此外,尽早出台防止虐待动物的法规,是制止此类惨剧发生的有力武器!

请永远不要购买与使用,动物皮毛制品,请牢记当购买停止时杀戮也将停止!

请不要穿皮草,双肩上的冻及不上它们的痛!

使用皮草,你将拥有残忍的头衔;

拒绝皮草,你将获得真正的时尚。

最后请牢记一句话:“没有购买就没有杀戮,当购买停止时杀戮也将停止!”

第三篇:寻路观后感

《寻路》观后感

革命题材电视剧《寻路》,聚焦了1927年”4.12”大屠杀至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斗争摸索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历程。剧集非常真实而又从容地加以呈现,尤其细腻地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喜怒哀乐,把革命领袖当做普通人加以描写,让观众看到在残酷斗争的岁月中,革命先辈是如何闯出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寻路》是靠细节取胜的,而在以前的影视剧中很少看到这样的细节描写。

比如,在第一集描写“ 4·12”大屠杀当天,周恩来只身去见蒋介石,冒着杀头的危险,不惧个人生死,大义凛然痛斥蒋介石,然后昂首阔步走出了国民党军的司令部。这一幕,就相当地惊心动魄。

从“4·12”到“7·15”,周恩来同志是如何指挥上海白区反蒋斗争的,过去所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都没有系统表现过,而在寻路这部电视剧却写得很详细。蒋介石命陈立夫建立特务机关,收买共产党内变节分子,疯狂暗杀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大力加强中央特科,派人打入敌人内部,设法变敌为我耳目,严惩叛徒。

陈赓为了保护周恩来,在路边开枪扰乱视听,然后周公跳车隐蔽,陈赓趁着界面上乱做一团的时候,拔掉敌人摩托车的钥匙,然后又开车跑掉……这种反击的细节化凸显了周公和中共地下工作者的过人胆略和气魄。

还有,毛泽东受中央委托,去湖南浏阳发动秋收起义,途中遇到几个土鳖地主武装抓捕,毛泽东机智周旋,先是递过银元,后又装作解手逃跑,最后纵身跳进池塘,逃过一劫,但是脚受伤了,鲜血直流,他不得不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赶往起义地点。

《寻路》立足这样一个高度,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大革命失败了怎么办?走城市暴动还是走另外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论在中国共产党内,还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来看,都是一次很大的思想解放,而且从国际共运史来看,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当时共产国际指导着全世界各国的共产党革命,就是要求走城市暴动的道路,准确地说是走中心城市暴动道路。中共中央领导机构在上海,从莫斯科回来的、从法国回来的中央领导人,他们也只知道有一个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因为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国家政权是巴黎公社,第二次是十月革命,不但是在城市暴动,而且是在中心城市暴动,是在首都暴动,在国际共运史上这是唯一的经验。

上海党中央机关不断地发动城市暴动,不断地失败,还不断地派人到苏区去,对毛泽东展开批判,毛泽东一次又一次被剥夺军事指挥权,不断受到批评和压制,但是他不计个人得失荣辱,顽强不屈地和错误路线作斗争。最后中央机关自己也在上海呆不下去了,只能撤到苏区;但是井冈山的斗争,中央苏区的斗争,反围剿的斗争却是不断地走向胜利。

这两方面强烈的细节对比,说明了正确道路的探索必须从实践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剧名《寻路》就是讲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总结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胜利法则,这不仅是用鲜血换来的斗争经验,也是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最后胜利的基调。路,的确是人走出来的,但寻找路径的千辛万苦也不能忘记。

毕竟这段革命历史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历史中的点点滴滴已经被大众遗忘,在电视剧中重温,并且了解当时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会让观众重新认识历史,和更了解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例析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例析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这几年越来越感觉“语文被边缘化”,为此我特意向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一个原因与其有很大关系,那就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总是强调字词句的理解,尤其是在讲解古诗文时学生颇感枯燥。

其实,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通过课文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营养智慧,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新课标》里把“语文能力”变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语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把课教活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那么如何把课教活呢?教师应该多思考如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转变这种传统的单一的“你问我答”“你讲我记”的教学模式。本人结合几年来课堂实际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则是大量地背诵。不少学生产生一种“语文只需死记硬背”的观念。那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老师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课文。下面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例。

首先,我问什么时候会下雪?那种冷你能感受得到吗?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其他科目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谈对雪的感受。

然后,我再让他们了解艾青笔下的这场雪是什么时候下的,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谈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可能那个时代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感触不深,于是我用了几张图片,几个数字(日本侵华的相关资料)来激发他们的感情。于是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开始阅读这首诗歌,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抓住了“中国农夫”、“中国少妇”、“年老母亲”、“土地的垦殖者”等人物形象,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是遭受了怎样的侵略蹂躏,对于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便能够感同身受了。然后作为老师的我不必多发一句议论,他们自己便谈论起这首诗歌是怎样来表现这场“雪”对中国的影响,而且分析得非常到位。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教师讲学生学,而是教师引着学生走,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而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不容小觑。

二、跳跃式教学

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学生已经厌弃,而跳跃的思维则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觉得非常新鲜,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比如我在讲白居易的《轻肥》时,便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其他人都是从开头开起,而我偏偏从后面开始。我一开始便发问:这首诗歌讲了几种现象?学生读了这首诗之后会回答两种。那最明显的就是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那我再问“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社会还有另一种现象是怎样的呢?这是什么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便明白作者是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来表现对当时宦官专权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老百姓悲苦生活的同情。在这节课当中我只是问了这两次问题,而接下来学生则非常有兴趣地品读诗歌,这比起常规的一字一句的讲解要事半功倍。

又如咏物诗《赏牡丹》,我让他们读了之后,按惯例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白作者咏叹对象是“牡丹”。于是我便让学生寻找作者在哪里咏叹牡丹花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是三四句。那再问“前两句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它们呢?”这样子学生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纷纷回答写它们是为了烘托牡丹的美丽。大概用了十分钟我便解决了这首诗歌,而且学生能很快理解,并把它背诵下来。下课后学生还跟我说原来诗歌是这么简单易懂的呀!听了之后我觉得很开心,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不但能接受,而且非常欣赏。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刘国正先生的话,“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欲罢不能,其乐融融。”

三、比较阅读式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探究,总结规律。它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例如:讲杜甫的《蜀相》时,我便把它和陆游的《书愤》联系起来,进行比 较阅读。因为它们都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诸葛亮。通过比较,学生便发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居然有着相似的情怀,但又因为时代不同,而各有侧重。还有,把王维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拿来比较,会发现时代环境、人生经历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还发现同样是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和孟浩然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也有不同„„

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而且还能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四、开放式教学

《新课标》指出: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完全摈弃那种“对不对”“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设计。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拘一格,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益,那就是成功的。

例如平常讲《一个文官之死》这一课时,大都是按照文段来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和造成他死亡的原因,可以说就是平铺直叙,按部就班。课文看起来是与现实脱节的,而且显得枯燥无味。其实不然。那么,怎样才能将课文与现实联系起来呢?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排练成课本剧,通过角色的扮演充分体验人物思想感情的挣扎变化。

这一形式,让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不仅能根据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给剧中人物配上相对应的对白、动作等,还能根据自己的揣摩加上一些人物神态和舞台布景,来表现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尤其表演完了之后,他们意犹未尽,还围绕在“这个文官是自杀还是他杀”展开了激烈讨论。我趁机把它当成一个刑事案件来处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来破案,找出真凶。学生一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个个都想要亲手逮住那个凶徒,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其死亡的原因。

在这个破案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自觉参与者,自身的潜能得到挖掘,能透过表面现象去深究隐藏在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这个本质原因。正因为这样大胆地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探索答案,所以之后的考试作文中多次出现学生以这篇文章为论据的情况,如果当初循规蹈矩地先疏通字词,然后梳理文段,再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死因,或许就不是这种结果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我们教师忽视了,我们一厢情愿地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慢慢地他们的这种能力就消失殆尽了,对语文的兴趣也不复存在。

卢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开放式教学这一途径,不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不受制于课堂教学形式,真正追求课堂实效性。这样,语文教学才可以摆脱沉闷枯燥的形式主义,展现出语文学科应有的魅力,恢复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新课标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当然,除了以上提出的这几种教学方式外,还有许多许多,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但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我们的目的都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老师轻松,学生还能学有所成。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课堂想要“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灵活多变地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作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使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至于被淹没在一堆书籍当中。

作者:蔡凌

语文教研组长签名:

第五篇: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它的运用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避免翻译文句时望文生义。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 常以身翼蔽沛公。(《醉翁亭记》)——(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像张开的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例子中“翼”放在动词“蔽”的前面作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

例子中的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隶”用以修饰动词“使”,表示对待或处置对象的方式。3.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畚箕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例子中“畚箕”表示的是“运”的工具,应翻译成“用畚箕”。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例子中“廷”表示动词“见”所涉及的处所。

5.表示情势或道理。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例如: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后序》)——我按道理应该自杀。

例子中“分”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 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曾减少吧? 2.表示渐进。例如:

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单纯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趋向。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在”“到”或“往”“向”等来理解。

1.表示方位。例如: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就日何时离人近的问题在争论。2.表示趋向。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

例子中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上、向下。【强化训练】

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1.北收要害之郡。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蜂房水涡。5.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7.有大石侧立千尺。8.陈涉瓮牖绳枢之子。9.日削月割。

10.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下载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路:名师文言文课堂教学例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

    寻路中国读后感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读《寻路中国》有感“当美国的新兴城镇刚刚开始成型时,第一拨居民往往是商人和银行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律师。当人们还在住帐篷的时候,当地的第一份报纸......

    寻路中国读后感

    在路上寻找中国的真相 ——读《寻路中国》有感我读的这本书叫《寻路中国》,它的副标题是“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它引发了我关于中国在短短三十余年间如何从一个最大的农......

    寻路中国读后感

    读《寻路中国》有感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虽然不在浙江南部,不过温州丽水我还是有些了解的,我的很多高中同学都是温州或丽水人,甚至距离嵊州只有十多公里。所以《寻路中国》的第三......

    思想汇报—寻路中国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叫《寻路中国》的书,作者是彼得·海斯勒,就想看一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如果说一两百年前中国在西方人眼里的典型形象是“停滞......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例析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例析 渭南高级中学 石克礼 (714000渭南市高新区,电话***) [引言]近年来创新教育的理念在整个教育界已获得共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

    寻路“普惠金融”

    寻路“普惠金融” 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这不仅给银行带来了流动性预期,也引发了资本市场飘红。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