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教案

时间:2019-05-13 22: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的境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的境界》教案》。

第一篇:《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主要内容,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言简浅深的写作手法,了解哲理论文思辨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采用自读、质疑、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人生的深层认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健康的人生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能够熟悉并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并进行深入探究,深化并丰富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一些关键词、关键句的理解。教学方法:

自读、质疑、探究的方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 放羊娃答:“放羊。”

二、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有《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

三、探究新课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论述了哲学的任务。(2.)冯友兰认为哲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2、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成几个等级?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具体内涵。

自然境界:被动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则,懵懂无知,纯人。功利境界:主动追求对自己有利的事,俗人。

道德境界:主动做对社会有利的事,事事讲道德,贤人。天地境界:主动顺应宇宙自然的法则,与宇宙同一,圣人。

3、讨论以上问题。

第二课时

一、质疑讨论

1.文中有一个词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如何解释这个词?

觉解 “觉解”是觉悟、了解的意思。指人做事的动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原因,它决定人生的意义所在。

2.为什么作者说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功利境界的人目的是利己,在利己的同时可能有两种情况:损人以利己(做不道德的事)利己不损人(做合乎道德的事情)

3.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 “既入世而又出世”?市场经济下提倡“天地境界”和“圣人”有没有现实意义?

“既入世而又出世”,就是既能投身社会又能超越人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现实。

市场经济下,圣人的境界依然是人类最高的精神追求,就算达不到,它也可以使人胸襟开阔,获得内心的和谐。

二、拓展延伸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对其后人的影响 冯珏(外孙女),郑敏(冯友兰的学生)

三、课堂练习

请判断以下人物各属于哪种人生境界?并简述你判断的依据。

1、故事中的放羊娃

2.为实现考入大学,将来找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一目的而利用暑假期间依然在图书馆苦读的高中生。

3.周总理的惊人“六无”

死不留灰

生而无后

官而不显

党而不私

劳而无怨

死不留言

4.我国古代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愿受名利的束缚,在他四十二岁的时候,毅然弃官归隐,回到家乡度过了二十一年躬耕田园、固穷守节的平静生活,并写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优美诗句。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与考》相关练习。

第二篇:人生的境界教案1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两课时)

授课时间:2006年9月8日和9月11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

在我们每一册的语文教材当中都会珍藏着几幅有价值的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一位人物是冯友兰。(看教材首页的冯友兰照。)下面请听我来读一段当年有幸亲耳聆听冯友兰先生说课的学生郑敏的一段回忆:

一位留有长髯的长者,穿着灰蓝色的长袍,走在昆明西南联大校舍的土径上,两侧都是一排排铁皮为顶、有窗无玻璃的平房,时间约在1942年。这就是二战时期闻名世界的中国的最高学府——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那位长者正在走向路边的一间教室;我和我的一位同窗远远跟在我们的老师、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后面,也朝着那间教室走去在那里“人生哲学”将展开它层层的境界。

正在这时,从垂直的另一条小径走来一位身材高高的,戴着副墨镜,将风衣搭在肩上,穿着西裤衬衫的学者。只听那位学者问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那位戴墨镜的教授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金岳霖教授,先生因患目疾,常戴墨镜。这两位教授是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两颗灿烂的星星,在国内外都深受哲学界的景仰。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在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境界说是冯友兰在国难中所形成的最精彩、最深刻、最重要的思想成果,也是他终生抱定,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政治高压下也没有真正放弃过的安身立命之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语文的角度来看看这一篇有名的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

(欣赏图片补充简介宗璞: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

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 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中第二部《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

1、一看标题,我们就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压迫感。“境界”是我们常常听说的,但它究竟是什么?有谁能够谈谈。

明确:(学生大多不能说清楚,教师此时可以补充。)

大家经常见到武侠小说里和尚双手合什,嘴里嘟嚷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前有两个和尚要过一条河,有一个女子也想过河,水大,过不去。老和尚就背起这个女子过河。到了河对岸放下这个女子,两个和尚继续赶路。走了好一阵,小和尚终于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你不是说出家人不近女色吗?你为什么要背女子过河?”老和尚回答:“我把她背下河就放下了,可你到现在还放不下。”

老和尚虽然背女子过河,但心中无色,色即是空。而小和尚虽然没有背,但背上是空,心中有色。这两个人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我想起了以前演过的一个电影《少林寺》,里面有一个和尚爱喝酒,经常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他的境界可能比那里谨遵戒令的和尚要高,因为戒令毕竟是有形的东西。

2、至此,“境界”究竟为何物,我们的心里应该稍微明了一些了,接下来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同时思考: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注意:文章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

(1)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章第一段第二句就是中心句。)

(2)思路:首段提出主旨;

(2—7)讲人生的四种境界;

(8—11)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12)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提示:(8—12)合起来为一个部分,与第一段照应,全文是“总—分—总”的的结构。

(三)深入探讨,解决重点、难点、疑点

1、本文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作者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判断下面四句话论述的各是人生的哪一种境界,然后结合原文谈谈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

(2)“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明确:(1)句反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境界属于自然境界。

(2)句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为读书目的,其动机是利已的,其境界是功利境界。

(3)句表现了作者不以己悲,虽年老体衰仍不忘驰骋疆场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是道德境界。

(4)句顺应万物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其境界是天地境界。

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自然境界——最低的人生境界,这种人没有觉解或不甚觉解,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

功利境界——第二等级,觉解程度较低,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们会自觉地选择活动,选择的原因就是看这些活动对自己是否有利。即使他们做一些有利于他人的事,其最初的目的也是利己的。

道德境界——觉解程度较高。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自觉地为社会利益做事。他们选择活动的目的不是利己的,而是社会的需要,由于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甚至会是对立的。在对立时,他们的取向是为社会需要牺牲个人利益,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天地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觉解程度最高,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2、经过上述讨论,我们是否可以概括一下什么是“境界”?人生的四种境界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明确: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而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在艺术和美学理论中,艺术境界,更与主观感受、创造有不可分的联系。冯友兰正是在综合上述各种含义的基础上,运用“境界”一词讲人生哲学的。所以,在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境界是指由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造成的精神状态。

人生的四种境界就是根据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程度来划分的,这种“人的主观觉悟和了解”在书上被称为——觉解。

3、刚才我们讨论的是人生的四种境界,从全文来看,文章的中心问题是哲学的任务——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那中国的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精神境界的?

明确: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把人提高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1)哲学要使人觉解道德原理(注意要与“道德行为”“道德习惯”“有道德的人”的区别),从而达到道德境界。

(2)哲学要使人了解宇宙,从而达到天地境界。

(四)小结(板书)

第二课时

(一)“人生的境界”对生活的实践意义

1、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的确对人生哲学作了深刻的领悟,但是在国难当头,它是否有实践意义呢?你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有一位专门采访冯友兰的笔者曾认为,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在人们需要鼓舞斗志的时候,境界说却叫人去乐天知命,素命而行;当敌人的炸弹在他身边不断炸响的时候,他还在思索入圣域的门径。可见,境界说在当时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境界说对于民族振兴有良好的愿望,却无实际的效果。

但是这位笔者为写给冯友兰写传而去了解了西南联大当时若干学子听了“人生境界说”之后的真实效果,他对境界说作出新的评说:冯友兰的境界说,尽哲学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天职,明“哲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之天理,泄“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之天机,铺“言语路绝,心行道断”之天路。在民族危亡之际,以其最哲学的哲学,鼓动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理论上自成一统,实践中功绩卓著。从大处

着眼,冯友兰于抗战期间大讲民族哲学,使多少莘莘学子甚至学院同仁信心倍增,在精神上没有成为亡国奴;从细小处看,他以几件小事说明其哲学有“无用之大用”:

(1)吴讷孙(笔名鹿樵,60年代在台湾发表小说《未央歌》,反映抗战时期昆明西南联大学生生活)曾说,他在联大上二年级时,有一个时期感到生命空虚,毫无意义,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忽然想到要去拜访冯友兰先生,请教人生的真谛。经过冯先生的劝导,吴讷孙改变了他的消极厌世的人生观,从此积极努力,发愤读书,后来成为美术史专家。

(2)郑敏,她列举了自己如何在1949年至1955年,在美国的麦卡锡反共政策的高压下,靠着对天地境界的信念和一副奇怪的东方头脑,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后来又靠着它熬过了十年**那非人的岁月。(郑敏的话语见教学参考书P12)

2、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对现实中的我们有何实践意义呢?学生可以参考下面三段文字自由讨论。

参考文字: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

芸芸众生皆为利——“五一”将过,儿子吵闹着要去公园,并要我给他买卡布达、铁甲小宝、鲨鱼辣椒、蜻蜓队长等玩具。我和妻带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日新月异的聊城。欲转乘无人售票车到南环路,一出租车司机见我一家三人步行,戛然停车,热情相请:“上车吧。”妻还在问多少钱时,我已打开车门,儿子就爬了上去,舒舒服服地到了姜堤乐园,快快乐乐地玩到下午三点。出了公园,上了公交车,往城里返。车子开动了,我看到车往东走,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的南北大路——贯穿聊城的中心大街。咦,这么近?来时的“夏利”走西路有十公里路,现在走东路,才五公里„„

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梁衡说,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也没有像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之中。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

(二)总结与延伸

1、总结: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应明确冯友兰先生指出了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可分为四种。在我们今后的人生当中,应尽量使我们的人生境界向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发展。

2、延伸: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要提高的不仅仅是人生的境界,还可以提高其他方面的境界,以加强完美人格的塑造。

(1)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求学者治学之初不知真知在何处的茫然与憧憬,此第一境也;(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摹了求知者治学过程中的艰辛与坚定,此第二境也;(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经意间获得真知的惊喜与欢欣,此第三境也。(辛弃疾《青玉案》)

(2)中国的禅宗认为成佛需经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阶段。第二种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道而实未悟的阶段。

第三种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是描写悟到了瞬间即永恒,刹那成终古的心态。例如:禅宗开创者慧能一则著名公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分析:第一步,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未参禅时见的山水为客观实体,那是与观者分离的认知对象。

第二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参禅以后,主体开始破除对象(将之视为色相),不再以认知而是以悟道的角度去看山水,于是山水的意象就渐渐从客观时空孤离出来而趋向观者的心境,不再是原先看到的山水了,而是在参禅者亲证的主观心境和分析的客观视角之间游动,还是有法执。

第三步,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仿佛是向第一步回归。此时,主体的悟已告完成(“得个休歇处”),山水被彻底地孤离于时空背景,认知的分析性视角已不复存在,然而山水的视觉表象依然如故,只是已经转化为悟者“休歇处”的证物。正如百丈怀海所云“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这个完全孤离于具体时空背景的个体化的山水其实只是观者参悟的心相。

(三)集体讨论

1.讨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算不算自然境界?为什么?

2.请大家判断一下,刘邦与项羽,哪一个境界高?

3.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四)发散思维

1.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列出一些这样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总结:他们的人生境界已如一道道风景,或雄奇,或峭拔,或清逸,或壮美,或险峻„„

2.请按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句。

例句: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留一部经典巨著给后人,这种身陷逆境却有所作为的举动,是一种奋发的人生境界。

示范:

焦裕禄带领群众,治沙治贫,为一方百姓谋利造福,这种身居要职却视人民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壮丽的人生境界。

查文红只身离家,义务支教,让一群乡村孩子沐浴春风化雨,这种身处贫寒却施爱于他人的做法,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五)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过的有关材料写一篇随笔,字数在400左右。

第三篇:人生的境界

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呢? 是成为别人期望的那个样子,还是自己自在地生活?好多人选择了前者,这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委屈自己,甚至选择了用健康去换取金钱,人生的境界。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我到底是出去大城市奋斗呢,还是回自己的家乡谋一份相对安定的工作,再做一份副业。我想我更倾向于后者吧。

本来一直觉得自己是属于那种出去奋斗的人,不适合安定下来,适合不断地奔波,不断的变换生活,生活不会重样的。可是慢慢地我也开始想静静的安定下来,没有那么多的累,没有那么多的无奈,想做到苏轼那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望天际云卷云舒的境界。

最近两天一直泡在省图的杂志区,翻阅各种感兴趣的东西,关于未来,关于留学,关于就业,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人生,太多太多。忽然觉得,自己大一大二为何没有来这里提升自己自己,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了逛街这种无聊的活动上面。读越多的书,越觉得自己没文化。最近的笔译课,每一篇翻译,都让我有一种想屎的感觉,觉得我腹中无墨水,潜词造句真是件难事。我只想把自己泡在各种书海里,也想尝尝在书海中遨游的感觉。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真有道理,书里面的东西总是能带给你各种惊奇的东西。

前天去了我一直想去的省博,惊叹于古人的鬼斧神工。看着这一件件动辄成百上千年的文物,脑中幻想着古人用这些东西时的场景,或是古装剧中的某个画面,读后感《人生的境界》。也想着自己要是个考古学家该多好啊,我就可以亲眼目睹这些文物的现场发掘及参与后续研究。

由于清古装剧的盛行,我对清朝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知道康熙到底传位与谁,雍正的亲生母亲又是谁等等问题。看完了步步惊心小说,觉得比电视剧要好看数倍。也从中学到好多,最深的莫过于,看淡生活中的你所看不惯的东西,人生何其短暂,何必要跟自己过不去。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叫《不生气的智慧》,文中说道,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或是生了很大的气,他的寿命要减少一年左右。我看了顿时觉得,自己平时生那么多的气何必呢,我还想多活两年呢,干嘛跟自己的寿命过不去。

坐在车上,看着身边逝去的路灯,脑海中浮现的竟是澳门的场景。一个弹丸之地,却让我这呆了一个月的过客念念不忘,魂牵梦绕。所以,决定暑假再重游一次,再重温一次那种美好吧。

太久太久没有写过这种东西或者是读后感。真的太懒了,今天我感受到了西安的春天,该脱下保暖裤换上毛裤了,答应了情人,等我穿上毛裤的时候就晚上去操场上走走或者跑跑步。

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慵懒,适时的出去走走,不管去哪儿,只要是出去,哪儿都好。不要说自己没钱,没时间,迈出第一步,就知道旅行或者出去走走真的是件美好的事情。

以后生气的时候,告诉自己,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学会自己一个人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一杯咖啡,洒进的阳光,一本书,不断重复的歌曲,足以让自己静下心来。

第四篇: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三重境界】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个人初识世界,内心纯洁,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看山感慨,看水叹息。

3、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历人生而后开悟、生慧,便可“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第五篇:人生六个境界

人生最难的六种心境

一.静

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二.缓

有时候,做事,太快了,你刚做好,领导认为不需要做了。而且,你太热心,一种微妙的心理,他又会不那么舒服,以为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缓,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走成功的捷径。反正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抢市场。关键是太能干的人,会成为嫉妒和防备的对象。

三.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一来气愤伤身体,二来气愤不解决问题。“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 事,有智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 会让旁人看戏。

四.让

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如果是按别人的意见办的,错误也就有所分担。

五.淡

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活了的东西。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 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越是看得 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 福。

六.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有棱角的坏处,就是让别人咬起你来很容易下口。思想是存在于工作之外的。如果一个人,能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在工作之中,那是有决定权力的领导。尽管平凡的人,没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时间 最长。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我们需要有亲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间。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显示我们的不平凡了。

下载《人生的境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的境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的:通过发问,深入研究。理解作者观点。 写读书笔记,阐述对境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概括四种境界的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思考、讲析、读悟、练习第一......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 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的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他们来到这个世......

    人生三重境界(范文模版)

    人生三重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

    人生极致境界

    人生极致境界人生漫长路,事事难预料,为何有些人走得坦荡荡,为何有些人走得惨兮兮?阐述成功地十种极致境界,对与错,是与非,仅待后人评说忍——忍字心头一把刀。人间炼狱,若能忍一时之......

    人生之三种境界

    人生之三种境界作者:gx 添加时间:2009-7-23 10:15:26 最近的闲暇时间都在看于丹的《庄子》心得,书中的一段话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

    人生的境界(汇编)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朱兴萍我说课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我将从七个方面来进行讲述:一、 教材分析《人生的境界》一文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中学高一语文下......

    《人生的境界》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生的境界》 冯友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 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 3、树立正确的人......

    2016人生的境界公开课教案(五篇模版)

    人生的境界教学目标 1、理解对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2、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对人生进行思考与解读,思索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