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案例
八年级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案例 泾源高级中学
马小东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能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三步上篮是初中阶段一个较难掌握的技术。开展篮球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结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篮球活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的形成。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学生,共有40人(男20女20)。班级同学有大部分男生喜爱篮球运动。对篮球活动积极性很高。但是对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多。
五、设计思路
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开始,我先通过提问奥运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自己持球做球操,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通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注重动作技术的学习、提高、巩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球和三步上篮的动作方法,要领。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和三步上篮的节奏。
3、注重放松学生学习的身心和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练习。
六、案例叙述
1、课前插曲
预备铃一响过学生便聚集到体育课的集合点。当看到器材筐里的篮球器材后,便有几个女生开始小声的嘀咕着……。“老师,今天上什么内容呀?”有两位女学生略带怯意地问。“今天我们上篮球课。”我回答。
“啊!”两位女同学发出“不好玩”的声音。有几个留着漂亮长头发的的女学生脸上也泛起愁云。的确,筐中橡胶的旧篮球是有些不招人喜欢。学生们倒是表现出对一台新款的录音机和对这位陌生的体育老师几分好奇。
2、准备铺垫阶段: 为了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前提下,我提前在预定的篮球场上贴上不同颜色标志号码,看起来很漂亮。由于九月的阳光还很灿烂,所以等同学们到达场地时是我也完成了场地的布置,同时也汙流夹背。我想通过自己的工作干劲来赢得学生的配合。由于自己真的与他们原来的老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学生还是能挺配合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上课。
3、兴趣激发阶段
八月份奥运会才结束,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几个奥运小问题,可以观察学生对体育比赛是否关注,对体育常识是否熟悉。“我国本届奥运会得几枚金牌、几枚银牌、几枚铜牌”我问 “51,28,21”有个男生大声回答。
“回答正确”我说同时奖励一个小金牌(巧克力)
其他学生都向那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投去羡慕的眼光。接下来的几个问题也都在学生积极回答的情况下完成了。达到注意力集中和普及理论知识两个目的。同时学生也清楚意识到只要上课积极就可以赢得奖品。我所担心的一件事情是学生对陌生的老师不好好配合,这是其它几个老师出现的问题在我身是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3、运动参与体验阶段
我将队伍带至篮球场地,宣布这节课篮球体验开始,准备活动(自创篮球操)在一首好听的奥运歌曲中开始。学生可以听歌又可以玩一下街头篮球,学生还可出列秀一下篮球,我重申“尽量不重复别人已采用过的动作,看谁的篮球动作最具新意”表演给其它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本来以为按这样下去课应该很顺利,但问题接踵而来当要教授三步上篮这个主教材时,才发现原来北师大泉州附中初二年女生的篮球基本功不好这种情况,运球都能运丢,还想让她们初步掌握三步上篮的技术,还真的要好好想想。可别一节课下来没有几位女生会这个技术。由于我校有校有组织女生篮球队一个班级都会有几名女篮的运动员,所以三步上篮对我校女生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这也是我当时选择这个教材的依据。我也认为教材应该难点才有挑战性。
虽然该校的女生技术不好,但是男生的球技特好,因为我了解到北师大附中篮球是学校的特色项目,还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所以男生的三步上篮已经非常熟炼。由于采用男女分班上课,男生多上篮球、女生多上健美操。根据这样特殊情况,我调整了上课的方案,把本来男女生分开到四个半场的练习改成让男生与女生结成一帮一的模式。同时这也应验了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时篮球场顿时热闹起来,由一个体育老师变成二十一个(我加上二个男生)。这边示范,那边讲解,看男生那积极样和女生那认真样,再困难的困难也变成不是困难了。课堂上,大家不但完成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姿势,使得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承载和发扬。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接下来又是同学们“千姿百态”的动作,叹息声、赞赏声、指责声、鼓励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为某个三步上篮动作实际问题进行真实的探讨和研究,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应用拓展阶段
下面我们作一个游戏,你们听说过保龄球吗?”我问。
“听说过”、“我还跟爸爸去玩过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甚至有些炫耀
“好!我们就做保龄球投掷对抗游戏。”我说。
学生分成四组,男女各两组。男生与男生、女生与女生进行小组淘汰赛,最后男女生优胜组进行决赛。每人只投三次,胜负以各组击倒手榴弹的总个数来定。
这时男生更是兴奋不已,斗志十足,看得出他们没把女生放在眼里,而女生则多数露出胆怯神态。我见状,便补充说:“女同学有投掷距离比男同学少—米的优势”,这下男生可慌了神,而女生则立即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各组同学应注意比赛规则,要以地滚球的形式击倒手榴弹,投掷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得越过投掷线。”我补充比赛规则。“哎呀!打偏了”、“用力一点”、“瞄准再扔!”各组学生紧张地指导着本组同学的投掷动作。同学们忘我的投入劲着实让我感动。课要结束的时候,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很高。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
5、评析(反思)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
七、教学反思
1、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2、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保龄球”集体竞赛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享受投掷乐趣之余,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3、本案例淡化投掷技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既提高了投掷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4、本案例中,老师始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项投掷体验活动中。师生间没有隔阂,平等的对话呈现了一种民主氛围,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投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技能。
5、本案例让学生提出一个投掷目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设计相应的投掷练习方法,促进其在生活实践中投掷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开心愉悦的学习情景下,更要注意运动安全教育。教学形式越是强调自主则越容易出现松散,这必将增加课堂教学的不安全因素。如在进行投远、投准及保龄球练习时,一定要求各组学生在将投掷物全部投完后,才可以将本组的投掷物取回,以避免发生危险。
在实践中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行进间传接球上篮”。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拓宽了学习的思路,为学习其它技术动作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与道德品质。通过讨论与交流、合作与帮助,促进同学间合作、增进友谊。通过反复练习技术动作,增强毅力与勇气,克服心理、增强信心。教师正确引导、及时点评、适时演绎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改进与提高,拓展与运用,提高师生的亲和力、信任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
3、学生在学习跨步接球上篮时,重心过高,导致跨步动作有点像跳步动作。因此,在动作要领的讲解中,要注重细节,强调动作的规范性与整体性。
4、在分层学、练的教学中,教师过于盲目,忽略群体与个体之间不同差异。教师应针对性的指导与安排,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分组讲评与指导。
5、展示学、练方法过程中过于单一,应把各小组的学、练方法逐一展示与交流。把不同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之终身受益。
第二篇:篮球三步上篮技术教学
怎样教三步上篮
三步上篮”是篮球行进间投篮(跑篮)的俗称,它是在快速跑动中接球或运球结束时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常在快攻中或突破切入篮下时运用。由于篮球规则对球、手、脚的关系有严格的限制,所以“三步上篮”实为“两步上篮”,决不能理解为“跨三步后才上篮”。“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通常可用“一大、二小、三跳”六个字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学生记忆,现以行进间单手(右手)肩上投篮为例:一大:右脚向跑动方向跨出一大步,同时用双手接球。二小:左脚接着向前迈出一小步,并先用脚跟着地,再迅速过渡到前脚掌起跳,同时两臂举球于肩上,右腿屈膝上提,左腿蹬伸起跳。三跳:跳起腾空,双手举球至头的右侧方向,当身体腾空接近最高点时,右臂和身体充分向上伸展,柔和地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将球投出。
“三步上篮”的脚步动作是教学重点,首先要紧扣“大、小、跳”三个字。其次要注意完成动作的节奏,特别是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要连贯,不能间断停顿。“三步上篮”的组织教法如下: 1.学生面向教师成体操队形站立,两脚前后分开(右手投篮者左脚在前),按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顺序做徒手模仿练习,体会“一大、二小、三跳”的动作要领。教师用击掌,示意学生注意动作节奏,同时配以一、二、三的口令。学生根据节奏边练习,边喊出“大、小、跳”三字,强化要领。
2.练习者站一路纵队,一人面对纵队站立,以单手托一篮球向侧平举,练习者距托球球者一步远。练习开始,练习者按跨步接球,上步起跳,腾空投篮的顺序做持球模仿练习。每做一次后托球者站至排尾,练习者站在原位托球,依次顺序练习。教师可用口令或哨音指挥学生多组同时进行。练习数次后,可提高要求,加大难度:(1)托球者在练习者跨出第一步的同时,将球稍稍抛起,练习者双手接球后再做持球上篮的模仿练习。
(2)练习者距托球者数步,在向前慢跑过程中接抛起的球仍做持球上篮的模仿练习。(3)原地运一次球做跨步上篮的模仿练习,然后依次轮换。
(4)学生将球向前上方自抛,迅速起动数步双手接球做持球上篮的模仿练习,依次轮换。3.一人在篮下适当位置以单手托一篮球向侧平举,学生成一路纵队在中场右侧面向篮架站立,依次跑动至托球者身旁,做“三步上篮”。练习数次后,可接托球者稍抛起的球做“三步上篮”练习。
4.站立队形同3,依次前跑,行进间接迎面或侧面传来的球跑篮。
5.站立队形同3,依次向前运球,做“三步上篮”。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不应轻视徒手和持球的模仿练习,因为“三步上篮”的脚步动作是教学中的重点,应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
第三篇: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说课稿---
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以新课改下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技能,并发展身心。
二、说教材
1、学情分析:人数
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次反抗期,他们天真、活拔、好动、喜欢求新求异。如果反复练习某一个技术动作,将导致反感甚至抵触情绪的产生,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水平四《体育与健康》全一册篮球章节。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运球和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3、重点与难点
A、重点:运球:运球时臂腕指协调用力;
三步上篮:运球与投篮相结合。
B、难点:运球:手眼身三配合;
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合理利用和动作的协调、连贯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奥运会和篮球有关知识。明确运球动作和三步上篮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
A、基本掌握原地运球技术,80-90%的学生能在不盯球的条件下行进间快速运球,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
B、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60-70%学生可以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3、情感目标: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奥运精神、团结帮助同学,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树立篮球运动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A、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奥运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B、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
C、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三步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2、学习方法:
教育家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课学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学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归纳法
C思考评价法
D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课开始,我先通过提问奥运﹙结合08年奥运会我国男子篮球取得的优异成绩﹚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在玩的过程体会动作,通过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运球接力比赛:巩固和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为三步上篮的教学服务。
B、主动参与阶段:通过先观看事先准备好的技术图片,接着讲解动作要点,然后练习徒手三步上篮,让学生先掌握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练习手持球三步上篮动作,最后再对篮框做三步上篮,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C、分层次教学:接着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内容的三步上篮动作,通过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D、成功展示教学: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让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展示动作,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我安排了拍胸舞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达到身心放松,分发学习评价表让学生课后对所学技术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另外为弥补课中动作技术学习时间的不足,还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运球技术的练习。促使学生多一些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六、说效果预设: 1、90%以上可以掌握原地运球2、80%以上可以掌握行进间运球3、70%以上可以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
4、预计整节课练习密度在40%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60次/分左右﹙最高出现在全场运球练习环节﹚。
七、说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渗透。
2、课堂设计在注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在教学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后,然后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4、放松采用“地方特色舞蹈—拍胸舞”这也是一大特色。
5、通过分发评价表,对学生本堂课所掌握技术动作、情感价值进行如实评价。
6、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富有活力的局面。
7、区别对待﹙动作的完成程度不一,逐别指导。例如:接球后三步上篮。﹚,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
八、说教学反思:
1、篮球教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独自投篮。要求学生完成运球的兴趣不强。
2、上课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3、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如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4、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
第四篇: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说课稿(推荐)
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说课稿
咸安区
曹宏桥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技能,并发展身心。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运球和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2、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
难点:“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合理利用和动作的协调、连贯运用。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次反抗期,他们天真、活拔、好动、喜欢求新求异。如果反复练习某一个技术动作,将导致反感甚至抵触情绪的产生,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A、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奥运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B、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
C、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三步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
2、学习方法:
教育家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课学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学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归纳法 C思考评价法
D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奥运会和篮球有关知识。明确三步上篮的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60-70%学生可以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3、情感目标: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奥运精神、团结帮助同学,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六、说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课开始,我先通过提问奥运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在玩的过程体会动作,通过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运球接力比赛:巩固和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为三步上篮的教学服务。
B、主动参与阶段:通过讲解动作要点,然后练习徒手三步上篮,让学生先掌握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练习手持球三步上篮动作,最后再对篮框做三步上篮动作,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C、分层次教学:接着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内容的三步上篮动作,通过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D、成功展示教学: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让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展示动作,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我安排了学生相互放松,从而达到互帮互助的身心放松,为弥补课中动作技术学习时间的不足,还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运球技术的练习。促使学生多一些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七、说效果预设: 1、90%以上可以掌握原地运球。2、80%以上可以掌握行进间运球。3、70%以上可以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
4、预计整节课练习密度在45%左右。
八、说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渗透。
2、课堂设计在注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通过示范,让学生观看后,然后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4、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为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小礼物奖励,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富有活力的局面。
5、区别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
第五篇:篮球三步上篮说课稿
篮球三步上篮教学说课稿
渭州学校 任莉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务实、探索、创新的思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练过程中,逐步掌握技能,并发展身心。
二、说教材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第二次反抗期,他们天真、活拔、好动、喜欢求新求异。如果反复练习某一个技术动作,将导致反感甚至抵触情绪的产生,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初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运球和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课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3、重点与难点
A、重点:运球:运球时臂腕指协调用力; 三步上篮:运球与投篮相结合。B、难点:运球:手眼身三配合;
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合理利用和动作的协调、连贯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了解奥运会和篮球有关知识。明确运球动作和三步上篮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
A、基本掌握原地运球技术,80-90%的学生能在不盯球的条件下行进间快速运球,发展灵敏与协调能力。
B、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60-70%学生可以自己运球三步上篮。
3、情感目标: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发扬奥运精神、团结帮助同学,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四、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A、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奥运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B、讲解示范法——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
C、讨论、归纳法——讨论是以如何掌握运球与三步上篮为中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整堂课后的所学所感进行讨论、归纳,2、学习方法:
教育家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课学生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学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归纳法 C思考评价法 D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课开始,我先通过提问奥运和篮球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师生共同做行进间徒手操---原地球操---行进间球操。让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时在玩的过程体会动作,通过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运球接力比赛:巩固和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为三步上篮的教学服务。
B、主动参与阶段:通过先观看事先准备好的技术图片,接着讲解动作要点,然后练习徒手三步上篮,让学生先掌握脚步动作,再让学生练习手持球三步上篮动作,最后再对篮框做三步上篮,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C、分层次教学:接着让学生开展自主练习,小组合作,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内容的三步上篮动作,通过巡视,纠正错误动作。
D、成功展示教学: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让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展示动作,体验成功乐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我安排了拍胸舞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达到身心放松,分发学习评价表让学生课后对所学技术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另外为弥补课中动作技术学习时间的不足,还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运球技术的练习。促使学生多一些时间从事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增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六、说效果预设: 1、90%以上可以掌握原地运球 2、80%以上可以掌握行进间运球 3、70%以上可以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
4、预计整节课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60次/分左右。
七、说教学特色
1、教学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的渗透。
2、课堂设计在注重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在教学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后,然后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4、放松采用“地方特色舞蹈—拍胸舞”这也是一大特色。
5、通过分发评价表,对学生本堂课所掌握技术动作、情感价值进行如实评价。
6、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为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小礼物奖励,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呈现富有活力的局面。
7、区别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
八、说教学反思:
1、篮球教材,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较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独自投篮。要求学生完成运球的兴趣不强。
2、上课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3、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如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4、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