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定稿)

时间:2019-05-13 22:3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定稿)》。

第一篇: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定稿)

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

幼儿诗歌简称儿歌,它的特点是有一定的主题,意境优美,语言精炼,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颇为幼儿所喜爱。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及诗歌本身的特点,大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图文并貌法

就是将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学习。例如在学习儿歌《藏猫猫》时我就考虑到,儿歌中的星星,月亮,云朵这三者之间的藏猫猫游戏,对幼儿来说不是那么好理解,我就现场在黑板上画了一副该儿歌意境的简笔画,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儿歌的内容,每一句诗歌都有相应的画面去诠释,理解了画面后,再反过来通过画面把儿歌一句一句地说出来,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了儿歌的内容。

二.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就是由老师或小朋友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儿歌内容。如在教《我要自己走》这首儿歌时,我就鼓励幼儿去表演儿歌中的不同人物,“小鸟自己飞”,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小鸟飞的动作,动作做的好的就让其他孩子也去学一学,然后“小兔自己跳”,“小鱼自己游”,“小马自己跑”等句我都让孩子们自己发挥他们的想象,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等表演完了,一首儿歌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

三.接龙游戏法

有时在儿歌学的半生不熟的时候,幼儿容易失去耐心,就显得注意力容易分散,怎么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游戏。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就是“接龙游戏”,就是老师念前一部分,孩子们接后一部分,看谁接待又对又快!比如在教儿歌《小白鹅》时,孩子们熟悉了内容后就开始散漫了,我就和他们来玩“接龙游戏”,我说“穿白衣”,孩子们接“带红帽”,我说“走路...”,孩子们连忙接“摇摇摆摆”,我说“伸着...”,孩子们连忙接“颈子直叫”,我又搞怪地指着他们说“你是谁?”他们赶快说“小白鹅!”我又问“叫什么?”他们忙接道“我唱歌!”我继续问“唱的啥?”他们不假思索地答“哦,哦,哦!”我又问“谁教的?”他们立刻用小手指着自己“我,我,我!”哈哈,如此两遍下来,这首儿歌就滚瓜烂熟了。

四.创编故事法

有时在教授儿歌之前,教师可以把儿歌内容编成一个故事,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你一下就可以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而且通过故事的理解他们对儿歌内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基础上,再加上老师的示范朗诵和提问谈话,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的语言和内容。比如我在教《我家小弟弟》的时候,感觉其中有些语句有点拗口,难理解,我就事先编了一个关于小弟弟爱捉虫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孩子们很快就能理解并记忆儿歌了。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教法,能让孩子们轻松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更能让他们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探讨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新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缺乏深层理解

由于高考浓烈的应试导向性,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视对《新课标》、《考纲》和《考试说明》的深层次解读,没有深入挖掘在语文诗歌鉴赏方面考试重点关注的内容,自然不能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做出适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指导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2.片面重视提高应试技巧,忽视培训鉴赏能力

诗歌鉴赏的本质应该是从整体上对诗歌进行理解,重点理解作者要传递的思想情感,然而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授诗歌鉴赏时,往往将一首完整的诗歌拆分成若干个细小的部分,按照程式化、模式化的方法总结一系列解答诗歌鉴赏的套路和模式,这样的方式不仅使诗歌鉴赏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变的枯燥,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诗歌鉴赏的兴趣,而且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根据《新课标》对发展学生们独立阅读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学应当重点使学生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学生自身积累不够,对诗歌理解不深刻

诗歌的一大特点便是语言十分简洁、跳跃,但是这样简单、跳跃的语言却能够营造出十分丰富多彩的场景。我们和古代人或者诗人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及语境的阻隔,如果缺乏一定积累,很难理解诗词作者的情感,以李白的《子夜吴歌》为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由于积累不够,学生们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往往不能理解“玉关”表达的含义是思乡之情,而他们常常将“良人”按照字面含义理解为好的人,这样就会造成对诗歌极大的理解偏差。

二、改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问题的策略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个重要主体,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认真地向学生讲授知识,但是教师们并没有真实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体,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他们的需求为教学的目的。

2.充分利用高中语文教材

对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来说,教材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根据人教版的必修教材在诗歌鉴赏这一板块的设计,诗歌鉴赏部分必修的诗词共有三十首诗词,其中仅有三首现代诗歌,其余二十七首均为古诗词,从诗词编写的体例来看,整体是按照诗词产生的时间先后排列的,其中,唐诗宋词的数量最多,这都说明考察的重点应当是唐宋时代的诗词。因此,教师在教授诗歌鉴赏部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教材,要注重教材提出的要求。

3.注重诵读诗歌,领导学生感悟诗歌情感

学语文非背诵不可。这条定律在诗歌鉴赏方面同样适用,教师在教授诗歌鉴赏部分的时候应当注重诵读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养成诵读诗歌的习惯,同时在平时要注意补充课外知识,因为对诗歌的理解也是建立在一定阅读量基础上的,具体的,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有范读过程,通过示范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优美的地方和作者要传递的情感基调,对此,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播放名家诵读诗歌的音频或者视频,也可以通过其他激励手段鼓励学生们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他们自身的兴趣。

4.注意总结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能力最终仍然要在卷面上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规范答题能力,应当注意总结高考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在目前的考试命题中,诗歌鉴赏类一共有以下几种命题思路和角度:首先是鉴赏形象类,此类提醒主要考察任务的特点和形象,一是鉴赏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而是鉴赏第三人的形象;其次是鉴赏语言类,此类主要注重理解关键词句,需要学生们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语言的含义;再次是鉴赏技巧类,此类题型主要注重分析作者在写作诗词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修辞手法;最后是鉴赏评价类,这类题型通常要求学生从整体上对诗词进行评价,这就需要综合把握,包括提取诗词的关键信息以及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微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代诗歌的宝库有极其丰富的瑰丽珍宝。诗中情、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犹如天上璀璨的明星,闪发出迷人的光芒。长期以来,由于诗歌教学策略滞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对我国悠久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何切实提高诗歌的有效教学,成为我们当前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一、媒体创境,激发诗歌学习兴趣

所谓的“情”,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充分发挥电教媒体手段的优势,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例:教学《过故人庄》一诗时,可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像,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展。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反复诵读,领会诗歌情感之美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是通过抒情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诗经》的《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以诵读著称的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说:“有时,诗文中的感情需要诵读的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填充。”实践表明,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读,细细品味诗歌的节奏、韵律,不仅能让学生体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更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意,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例:《观沧海》这首诗是曹操追歼袁绍凯旋而归,途中登临碣石山时而写。当时作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那种踌躇满怀,壮志凌云的气概凝聚于笔端,挥洒在字里行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以想象奇特的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指导学生朗读时,同学们采用高亢喜悦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读,读出了诗人的沉浮、诗人的

豪迈,以及力挽狂澜、主宰一切的雄心。再如,读《春望》一诗时,应指导学生把握其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情感基调;读《过零丁洋》一诗时,可指导学生把握其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情感基调;读《渔家傲》一诗时,可指导学生把握其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情感基调;而读《归园田居》一诗时,可将情感基调定位为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等等。

三、学会分析,把握诗歌表现手法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把诗歌读懂。诗歌创作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多,比兴是很常见的一种,运用比兴,可于事物的微妙处来产生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梅”、“兰”、“竹”、“菊”、“松”等意象常用来表达诗人忠贞、高尚的品格。见元稹《菊花》一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就是借菊花来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的节操;如,“花草”、“春风”、“莺燕”、“泉溪”等意象多是用来抒发诗人的闲情逸致。见白居易《钱塘江春行》一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就是选取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早春的喜爱及喜悦之情。再如,“杨柳”、“舟船”、“长亭”等多用于抒发离别之苦。见柳永的《雨霖铃》一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借杨柳来表达诗人的离别愁绪的。

四、尝试练笔,延伸诗歌学习能力

新课标强调淡化文体,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目的就是提倡学生作文中写我所想,写我所感,而诗歌写作的特点正与新课标的写作理念相契合,这就为诗歌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青少年是人一生中感情最为丰富和活跃的阶段,这也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可能条件,用诗歌记录学生的丰富情感,记录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不但可行,而且有益。实践表明,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练笔尝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验。在具体练笔时,可采用仿写、改写、创作等各种练笔手段,以此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一位教学《石壕吏》后,引导学生将其改写为散文。改写后,文章中不但增加了一些如背景的交代,差吏抓人的情景,人物神态的刻画,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等内容,还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如孩子的啼哭声、门被踢开的情景、老妇人被抓走时满腹心酸的回望等等。如此情节的增补,不但忠实于原作的精神,而且使原作的诗意得到充分体现。

同时,对于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不可多得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的写作能力到达一定程度时,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学写古典的格律诗以及现代自由体诗歌。

总之,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悠长。诗歌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今后的教学应不断加大其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与研究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为诗歌教学服务,让“诗歌营养”充分浸润学生初中时代的五彩生活。参考文献

[1]张波;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模式论 [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戴军;

[2]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年11期

第四篇:浅谈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浅谈古典诗歌教学方法

张松荷

【摘要】:文学是语言的的艺术,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殿堂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教学该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魅力,让学生在美妙的文字世界里徜徉,思想和灵魂接受美的浸润和洗礼呢?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节奏 韵律意境

古典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有三: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此外还有凝练、含蓄等特点。一般来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形象性和音乐性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学习古典诗歌,可以通过对节奏和形象的感悟及体验来达到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的作用。

先谈一下诗歌节奏和韵律方面的。在古代,诗词是用来吟唱的,虽然如今大部分曲调已佚失,可是作为歌词,其节奏韵律还有所保留。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诵读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美。此处说的诵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是要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一、读准节奏

读准节奏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高昂、欢快或愤怒、紧张、惊惧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较快;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

写、交代,朗读时保持中等的速度。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我做了如是处理: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分析如下:“寻”、“问”、“移”、“添”、“回”、“开宴”、“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诗人运用想象(“欲语迟”)、夸张(“千呼万唤始出来”)和行动描写“犹抱琵琶半遮面”,精炼而又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矛盾复杂的心情。“寻”句,“移”句,“添”句,“千”句都应快读,以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欲语迟”、“半遮面”应用延长音,应慢读,以表示琵琶女的犹疑和顾虑。

二、读出韵律

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渲泄情感。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着语音,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它的韵律,不但表现了诗中的感情,且能铢两悉称地曲达情绪的转变。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鱼部的仄声韵字“睹”领起全文的,婉转的上声引起人们对天姥山的向往;接着以“城、倾”文部阳声韵有力呼出雄浑的天姥山;再转“月”韵入支部的“溪、啼、梯、鸡”,平声韵和入声韵

2 的交互使用,平声韵表现诗人为路旁的美景迷恋不舍,入声韵又表示赶路的迫切:紧接以“巅、烟”承“瞑”韵,舒缓蓄势,以待仙境出现,仙境既出,则用“摧、开、台”上平五微韵,渐开浩荡景象;仙人再现和梦乍醒时均用下平七阳韵连承,既有诗人的惊奇欣羡的内心活动。又表现了仙境来之快却去之瞬,令诗人叹息不已;再以微部韵的“水”韵照应同用微部韵描写的仙境美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最后作者有阴声韵上平十三元的“颜”韵,尽吐心中的气闷,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高潮。通过韵律分析就是把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不就了然于胸了吗?

古典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明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如《琵琶行》中的第二诗段首句“寻声”应轻出,表示情节由此开端;“暗”字轻声,表示诗人尚存顾虑的心绪。而“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一帛”后三字应重读,一字一顿,有力地表现琵琶女用激昂雄壮乐曲进行束尾。同时还要注意停顿,调整语气长短等。如此才能体现诗歌的情感跌宕,摇曳多姿之美。

古人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丰富生动的意象经过诗人的妙笔,就会营造出种种令人心醉神迷意境。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尤其是意境来挖掘和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中固然要理解诗意,这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但

分析不能过于理性,否则就会流于琐碎,解掉诗歌的神韵。“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具体方法如下:

1、风景再造法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

2.创设意境法

古典诗歌有优美的意境。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全诗的意象,这不难找出,我又引导学生:作者是用什么把这九个意象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诗化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沉浸在这首诗的氛围之中,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诗歌中所蕴蓄的情感就会有较为深切的体验。

第五篇:诗歌教学方法探究

诗歌教学方法探究之一

返璞归真情意浓

实验中学

莫莫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解读。这在诗歌教学方面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读懂真情,读出真味呢?本文试图从诵读吟唱、嚼词品句、作画入境等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诗歌教学 文本 画图 真味

俗话说:教无定法。诗歌教学的方法亦多种多样。就其传统来说,诗歌教学主要以讲读为主,近来时兴以课文为例作讲解,然后进行拓展阅读。我觉得,不管运用怎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返璞归真,以文本为依归,读懂读透文本,才可领悟诗歌的情意,领略诗歌的真味。

一、诗歌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回归文本的原因分析

诗歌教学离不开课文,即离不开文本。文本解读主要指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理解、评价、创新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通过解读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确立的教学过程预设,实现教学目标。诗歌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回归文本,由以下几点决定。

1、简约含蓄的诗歌特点需要我们返璞归真读透文本

诗歌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艺术,它要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它语言高度凝炼、蕴藉、含蓄,跳跃性大,再加上语言的变迁,年代的久远,现代与古代生活环境的迥异,使人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果不“细吞慢咽”,咬文嚼字,慢慢感悟,是读不懂诗歌的内涵、作者的感情和语言的精妙之处的。如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如果读者不去慢慢品味,只一读而过,哪能感受到李清照的孤寂难耐,惘然若失的悲惨境遇与叠字的精妙呢!

并且,古人作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我们今人读诗,自然不能一目十行,浅尝辄止,也应向贾岛学习,发扬他的“推敲”遗风,踏踏实实地返璞归真读透文本。这是诗歌教与学的正解。

2、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感悟文本为依归

学生诗歌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积累,更离不开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要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就必须对文本的进行“细品慢嚼”式的透彻解读。学生在“细品慢嚼”诗歌文本中,才可明白诗义,再现诗境,感悟诗情,读懂诗心。要知道,课本选用的诗歌,都是古文经典,如果粗略浅尝,自然发现不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发展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因此诗歌的阅读教学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诗歌独特语言的体味上,让学生在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去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提高能力。

3、语文课堂的功利化让诗歌教学与文本解读渐行渐远。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适度拓展课堂容量,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对此,我的理解是:教师施教要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前提下,由课文“自然生发”引出课外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要以文本为依归;只有与文本一脉相承又有所 “拓伸”的拓展,才能给学生带来进一步建构、超越和发展的价值意义。

但是,语文课堂的功利化让诗歌教学与文本解读渐行渐远。现实中,不少老师为了高考,为了出成绩,忽略了对课文文本的细读与深入理解,却大大强化了课堂练习以“拓展课堂容量”。为了省出时间进行“拓展”,一些老师常常让学生囫囵吞枣般粗读课本。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增加分数,一些老师可以抛开课文,天马行空信马由缰地让学生做练习,从而陷学生于题海之中。他们对现代文的教学如此处理,对诗歌的教学也如此处理。他们认识不到:这种做法,砍掉了语文学习的根,提高不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将让学生消化不良,并导致文本教学空心化,学生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弱化,这是有违教学规律的。

事实证明,诗歌教学需要返璞归真回归文本,这是无法绕过的一道坎。诗歌教学只有回归文本,才能真正让学生完成阅读和学会欣赏,提高学生的感悟与解题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返璞归真读懂文本的方法探究

诗歌教学“返璞归真”的本义是读懂文本,读出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情能力。如何读懂文本,读出真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诵读吟唱解诗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传授劳动经验,抒发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易于传唱的文学体裁。它讲求押韵与平仄,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适于诵读吟唱。所以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诵读甚至吟唱。如我校一女老师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她设计了初读、再读、三读,还有范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最后是听歌星唱、大家跟唱。一节课下来,她组织了九次诵读吟唱。在反反复复的诵读过程中,尤其在唱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诗的押韵与平仄的变化,他们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缓慢低沉——学生读到了女主人公的哀愁,读懂了李清照的苦恨。教学效果明显。

可见,诗歌教学在要重视诵读吟唱,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诗歌只有多读,才可读准它的韵律,读懂它的意境,读出它的美感。

2、寻根问底识求真义。

诗歌内容跳跃大,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是一种浓缩化的文学体裁。诗歌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地去寻根问底,分析感悟,探寻诗歌的真义,读懂诗歌丰富的内涵,再现它的意境与感情。如我校李林梅老师上柳永的《雨霖铃》一文时,她在完成几轮诵读与整体把握这些环节后,通过一问、再问、追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逐词逐句的分析,抓住“寒蝉”“长亭”“无绪”“摧发”“无语”“念”“那堪”“酒醒”“虚设”等关键词,寻根问底,探求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课本义。探寻中,学生明白了“那堪”的本义,认识了“长亭”的内涵,感悟了“虚设”透出来的凄楚,读懂了情人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苦况。教学效果良好。

3、描摹诗境悟真心。

诗歌依靠意象来抒怀,通过多种意象构成的意境来表情达意。要解读文本,读懂诗歌,追索诗歌的意蕴,离不开对意象与意境的感受与分析。感受与分析意象与意境的最好方法,我觉得莫过于画图法,即抓住文本提供的信息,通过画图把诗的意境再现出来。画图法往往可以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置身诗境之中,去贴近作者的处境,贴近作者的感受,体会诗歌的意蕴。如我校陈老师分析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她提问:“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身在其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你能把它画出来吗?”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等意象,去想象与再现,置身其中,体会其中的喜悦之情。

当然,诗歌的表层意蕴是通过诗歌的艺术描写直接体现出来的,可以通过画图法从直接归纳和概括出来。诗歌的深层意蕴则是作者运用暗示、象征等手法表达的,学生理解要理解它,必须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知识。

4、以诗解诗传真味

所谓“以诗解诗”,就是利用具有相似共性的已学诗句,来解释新学习的诗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本义与诗人的感情,感受古诗的形象美。在讲授古诗时,我们会发现:诗歌的内容总会有一些共性。因此,我们教学某一首古诗时可适当引用相似的的诗词名句来解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存”,让学生感悟诗歌的真情;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得到更多,学得更透彻。

例如我校唐老师讲授后唐李煜《浪淘沙》,他在讲到“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一句时,提问说:“李煜说‘别时容易’,‘离别’真的容易吗?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是怎样写‘离别’的?请举例说说!”提问学生后,他总结说:“唐朝李商隐在《无题》中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的是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别亦难’三字道尽了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时难舍难分的痛苦。唐朝王维在《渭城曲》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用‘劝酒’的形式,道出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的情谊,也包含作者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与殷勤祝愿„„李后主对“离别”的感受其实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他说‘别时容易’,其实不容易。他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应该是难舍难分的。可这里说“别时容易”,是为了反衬一别之后再见的艰难”。听完同学的回答与唐老师的“以诗解诗”,同学们对“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语透露出来的李后主真情自然有更多的感悟和理解。

实践证明,“以诗解诗”的古诗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诗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与联想力,提高学生古诗阅读鉴赏的水平。“以诗解诗”的教学法,可以让课堂充满诗的真味,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

总之,诗歌教学的方法很多,但不管什么方法,基本要义是“返璞归真”,让学生读懂文本,读出诗的真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016年6月2日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傅导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2年9月第1版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99年第28次出版

下载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法浅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点滴谈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发布者:胡容生发布日期:2011-04-08 23:05:38.0 一、示范 示范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以自己的正确动作向幼儿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使幼儿通过直观的过程获得有......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

    浅谈幼儿园识字教学方法

    浅谈幼儿园识字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育的质量,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以及知识的丰富有重要影响。文字是知识的载体,幼儿未来的学习都要以识字为前提而开展。幼儿......

    儿童诗歌教学方法经验交流5则范文

    儿童诗歌教学方法经验交流 1.示范朗诵(1)朗诵要求:普通话正确、感情真挚、正确处理重音、韵律。 (2)示范朗诵应由教师亲自承担。(3)每次活动应示范2遍以上,一般为6—7遍,具体次数视情......

    浅谈幼儿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模版)

    浅谈幼儿诗歌的教学方法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幼儿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

    浅谈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连云港市中云中学张秀英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承传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古诗词单元。每册书集中一个单元来......

    浅谈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精选)

    浅议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 作者:lzy3470 联系方式:lzy3470@sina.com.cn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和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册书都集中两课(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