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时间:2019-05-13 22:0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第一篇: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摘 要]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它贯彻于各个训练部分和整体训练过程,有益于教师客观、科学和创新地进行教学,能科学解决问题并减少学生歌唱毛病的产生,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正确并有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辩证思维;互相联系;对立统一;整体平衡

引言

本文中所说的辩证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教学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声乐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将指引着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向进行教学,同时,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微观的训练和宏观的把握,各个阶段的重点微观训练包括:气息、喉位、共鸣腔体等。微观的单个教学中同样包含着辩证的原理和辩证的调控。在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包括歌唱肌能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同时也包括歌唱与表演的相互联系与综合把握。

一、教学中微观训练的辩证思维

微观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辩证调控。知识点内部相互联系、对立统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进行调节,使其既互相联系,又达到平衡统一。

(一)气息的辩证

歌唱中的气息具有辩证原理,教师可根据辩证法,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进行辩证调控,以便帮助学生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气息的支撑和演绎作品的手法。

1.辩证原理

歌唱中需要有气息的支撑和控制,其支撑体现在保持吸的状态的同时做送气的动作,两者形成对抗,互相联系、对立统一,并达到平衡共存的状态。

2.辩证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老师科学地对学生的歌唱状态进行辨证调控。因为吸的动作保持太多,会僵硬,导致气息无法流动;而当吸的动作保持太少,则无法形成对抗,气息做不到支撑;只有两者调控到恰到好处的对抗统一,才能得到气息的支撑。在有支撑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要求,分配气流的密度与速度,以及送气的动态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从学生的声音和肌能动作上准确判断,并以作品为依据,给学生讲明原理,并指导其进行调控,达到适度的动作,使吸和呼两个动作对立统一,把握好度,取得平衡,使之不断达到适度、美好的歌唱呼吸状态,准确、自如地表达。

(二)喉咙位置的辩证

喉咙的位置是否恰当,是否稳定,是否自然,对歌唱本身的音质、音色和作品的表达是否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辩证原理

喉位在歌唱过程中需稳定下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并保持自然,方能唱出亲切、动人的声音。

2.辩证调控

如果喉位太高,歌唱时就容易变成喊嗓的伤嗓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辨证的启发学生反向思维,帮助其把喉位往下放到合适的位置,鼓励并强化其对喉位的正确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不断取得进步,直到其熟练掌握喉位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方法,达到歌唱的平衡感;如果喉位放置状态太窄,歌唱时就容易出现挤嗓的状态,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辨证地启发学生往合适的方向调整,并把握好大小的分寸,往宽处唱,不断给予启发、比喻和示范,让学生认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明白辩证原理所带来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正确的喉位歌唱状态,经过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喉位放低时给的力度太大或太僵硬,歌唱时就容易出现压喉的笨重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解放动作,注重舒展、放松,同时注重落点的方向,运用辩证思维,不断给予调整和缓解,直到其找到适合的力度和流畅的歌唱状态为止;如果喉位不稳定,在歌唱时就容易出现抖动、摇晃或“绵羊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的根源,观察学生,为其找到一个对其容易达到的方向或效果较好的方式进行调整,改变其错误观念并慢慢缓解其不良习惯,因材施教。

(三)单个共鸣训练的辩证

在歌唱中,每个共鸣腔都既要打开,又要自然,这里说的自然是唱出来的声音和发声状态自然,不会含糊不清、不做作。而另一方面,对于刚开始接受共鸣训练的学生,可能会感受到状态的夸张或不自然、不习惯,所以需要教师给予解释:歌唱的训练是经过学生感受的不自然到自然的曲折过程,并帮助其调节到相对适当的状态。

1.辨证原理

歌唱的共鸣腔体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在基础训练中,每个共鸣腔体都需要训练其打开并保持,使其慢慢形成习惯。共鸣的大小除了与歌者本身条件有关系外,与其腔体扩张动作的大小更是有必然关系。

在训练中,各腔体打开的竖或横程度需根据歌唱的风格类别方向而定,共鸣腔体在歌唱中以做到自然和统一的共鸣为标准,并根据作品要求做到恰当的程度。

2.辩证调控

在教学中,调控较多的是鼻腔共鸣,因为鼻腔如果打得太开却没方向、没正确的支点,很容易造成声音苍白无力、发散,需要教师根据标准,适度的辩证调控;如果鼻腔往中间集中的动作做得太过,极易造成鼻音,需要教师根据声音形状直接辨别其歌唱状态,同时辩证地训练学生往反向的正确方向打开,适度调节,并给予巩固,以达到自然、统一的共鸣效果。

二、教学中宏观把控的辩证思维

在教学中,遇到的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都有所不同,教师需以辩证思维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个可预知的歌唱蓝图,在蓝图中以辩证法进行歌唱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歌唱中做到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对立统一,最后达到完美的平衡。

(一)歌唱状态的辩证

歌唱过程中,各肌能共同工作,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必须和谐相处,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

1.辩证原理

好的整体歌唱状态,是各歌唱肌能间相互配合,对立与统一,整体平衡,共同发展,实现歌唱的蓝图。

2.辩证的调控

当学生的综合状态失衡的时候,或者根据情况能预见其即将有失衡可能性的时候,教师需及时提醒并?o予辩证的调控方向,让学生实践调控,以达平衡。

例如,学生因气息支撑能力不足,导致唱高音时喉头与声带同时上抬,造成声音尖,并出现“绵羊音”,教师需加强其气息,并在此基础上,辩证调整喉位状态,给予反方向调控,将收效甚好。

例如,喉位的安放影响着口腔与胸腔的共鸣。当学生的口腔与胸腔已经做到正确的扩张,但共鸣依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连接口腔与胸腔的通道中,喉位没有下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根据情况,辩证地调控其喉位问题,从而使共鸣能得到表现。

再如,在歌唱中,各共鸣腔体主要负责着各个音区,如果共鸣腔的运用量分配不恰当,将会导致高音上不去或低音下不来等情况,甚至出现音高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宏观调控的辩证思维,敏锐地捕捉到原因,并进行辩证调控,以解决问题,使各共鸣腔分配得当,达到恰到好处的分工与整体平衡,并进一步使各共鸣腔得到统一。

(二)唱与演的辩证

歌唱与表演的综合把握具有辩证关系,它们各自独立又必须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1.辩证原理

好的演唱肯定是歌唱与表演成为一个完美结合的统一体。两者各有专攻,却紧密联系,目标一致,完美融合,共同演绎作品,共同塑造出高度统一的生动艺术形象。

2.辩证调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肌能综合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表演习惯的培养。

目前有许多学生多注重歌唱肌能的状态,顾不上表演。教师在上课中,需多帮助学生,使其习惯用情感和用表情、形体去表达;并开设表演课程,同时注重艺术实践,在课堂与艺术实践中去提高演唱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情况,多表演而忽视演唱技巧的,则加强演唱技巧;缺乏表演习惯与能力的学生,则多培养其表演能力。

在演唱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演绎的尺度,根据情况,辨证地调控,使其唱和演同时恰到好处地为作品服务,共同塑造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结语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使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实事求是,并保持思维的新鲜度,灵活、敏捷,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会使教学变得有趣而不死板,在辩证思维方法论中,不会使教学套路陈旧、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活力,使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辩证思维也使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科学的态度,不偏激、不偏见,而是客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步,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辩证思维使得声乐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互相联系并运动、变化的整体,从本质上系统科学地认识教学活动,以互相联系、对立统一、共同发展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活动富于潜力,给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创新与希望。

参考文献:

〔1〕苗启明.辩证思维方式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百度百科:http://kb.kkyuyin.com/item/656b621dff724556bb3d588bddb07c6a.html?from=smsc&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

作者简介:章颖妍(1981--),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为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秭归二中郑光万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较浅,在写作时,他们容易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分析问题。尽管在思想政治课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有所了解,但这种能力似乎不能顺里成章地迁移到写作中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由众所周知的《韩非子》里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引出了一个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很多学生感到入题难,有的甚至写成了“诚信”、“选择”等离题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能期待坐享其成,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起点,如《伊索寓·蚊子和狮子》,由“蚊子—狮子—蜘蛛”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强大的和弱小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引出“学与思”的话题,《为学》一课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引出“难与易”的话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课文的辩证观点

按《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的说法,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是作者的观点,在堪称典范的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总是辩证的。我们学习这些课文,如果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论证方法上,就等于放弃了文章的精髓。譬如《为学》一文,语言洗练,举例精当,论证周密。但最令人赞赏的还是作者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由此形成的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呢?不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难与易问题做一番讨论,不论学生的见解正确或错误,深刻或肤浅,有了一番思考之后,对课文的观点都会有真切的认同感,进而学生还能领悟文章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见识的高低,而见识的高低又往往决定于能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目前似乎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姓“语”,固守在语言文字的圈子里,不屑于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学诗者“功夫在诗外”,不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辩证思维的培养,决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二、用辩证思维指导作文训练

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我们说,有些学生善于写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过说,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颈阶段,正是因为辩证思维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应当是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笔者略举几例作以说明。

(1)概念阐述的片断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作辩证地解释和说明,揭示其丰富的内涵,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难”、“艰苦”、“奋斗”、“奉献”等。

(2)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这类训练通过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对立统一、根据和条件、内因和外因等范畴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你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3)成语典故的内涵简析。成语典故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类练习一箭双雕,既有语言训练的作用,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例如:“守株待兔”为什么可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了什么道理?(4)错误语段的辨析修改。学生习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去改正,可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5)提供范例的语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集中表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话题进行仿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

以上是片段练习,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训练是不可少的,为了防止零打碎敲,最好注意序列性、示范性。

相信我们只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辩证的观点,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的。

第三篇:树立辩证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内容简介: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学情分析、我校生源较差,参差不齐,但班风、学生尚可,对政治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展示:司马光砸缸

讨论: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正是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启示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第一个小节,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探究一:多媒体课件展示 作为人大代表的你提案被否决;我把虫子踩死;大风摧折了庄稼;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

①这些是不是否定?

②这些否定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是外力还是自身?

③这些否定是不是哲学上讲的辨证的否定呢?什么是哲学上的否定?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来自外力的否定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辩证否定。

探究二:观看《鹰的重生》视频

思考讨论:

(1)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鹰的重生”过程产生的动力是什么?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吗?

(2)你认识到了鹰的重生前后有哪些“变”与“不变”?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特征?

(3)从鹰重生前后的 “变”与“不变”中你是怎样理解辩证否定的?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要求?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

1、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从我们刚刚看到的视频中可以看出,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是鹰自身的否定。鹰在重生后是不是比之前有所发展?是,所以鹰的重生就是辩证的否定。在这里要强调辩证的否定的主体是事物自身。

理解:辩证否定的主体——自身

思考: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

内因(自身)重要,还是外因重要?

新芽是对种子 的否定 在这里旧事物是 种子,新事物是 新芽。探究三 2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发展?为什么?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辩证否定的特点1 3从哲学意义上看,重生后的鹰还是不是原来的鹰?

重生前后的鹰有何区别和联系?

不是 区别:重生前的鹰是旧事物;重生后的鹰是新事物。

联系: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特点2 辨证否定观的特点(或叫作用)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为什么?)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为什么?)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为什么称为辨证的否定? 因为辨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所以,(3)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扬”即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即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探究五

4、鹰把重生前的一切全都肯定、保留下来,或全都否定、克服掉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是一种什么样哲学思想?它与辩证否定观有哪些区别?

肯定一切——鹰日益走向灭亡

否定一切——丧失鹰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即发展停止、中断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思考:如果简单的否定一切或简单的肯定一切结果将会怎样,这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

试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

外力作用的结果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既肯定又否定(扬弃)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a、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c、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 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答案:c

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3、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辨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6、评析题: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一切。1.此观点是片面的。

2.辩证的否定的确是自己否定自己.所以有一定合理性。3.但它也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它并不是抛弃过去的一切而是保留了过去合理的,抛弃了过去不合理的,是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篇二:高中政治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1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分析

(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

(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整体感知】: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学习辩证的否定观,要把它与形而上学否定观加以对比,通过比较加深理解。(2)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3)注意搜集、整理教材内、教材外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加以提炼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五、【课文导语】: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框题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课堂探究: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思维拓展:(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的存在、保持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事物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它极力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所以它是属于肯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它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竭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所以它是属于否定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当事物的肯定方面

处于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但是,经过双方的相互斗争,当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使其由原来处于次要的地位转化为处于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旧事物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新事物。

◇课堂练习: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然的,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又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其存在的合理性就会逐渐丧失,由原来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这时,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就逐渐发展为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于是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事物便由旧质向新质转化。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课堂练习: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c、d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根本性的质变,因此新旧事物之问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辩证的否定并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抛弃,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就是说,被否定的只是旧事物中过了时的、消极的东西.对于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则肯定和保留,并加以改造、提高、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例如,植物否定种子,就是吸收了,种子中的有用成分而成长为幼苗,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否定旧的社会制度,也保留了旧社会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一切积极成果。经过改造,作为新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见,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既是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

◇课堂练习:《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解析:“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原理。a、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否定也叫做“扬弃”。恩格斯说,“扬弃”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留”,就是说,在“扬弃”中,新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不是化为绝对的无,而是战胜、克服旧事物,并把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吸取过来,加以同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事物如果抛弃了旧事物内部的一切东西,割断和旧事物的一切联系,就会使发展成为不可能。

◇课堂练习: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与资本主义一刀两断。

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辩证的否定同时又是联系的环节,这就是说,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绝不是简单的抛弃,对旧事物的一笔勾销,而是对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和发扬一是“扬弃”。

(3)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一方面,新的社会形态否定了旧的社会形态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二层;建筑;而同时对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创造的一切积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以继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t义也正是这样:它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剥削制度,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意识形态.保留了它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可见,它对;资本主义既是否定,又是肯定,是“扬弃”,而绝不是一‘刀两断。篇三: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教案

第九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和辩证法的本质。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革命批判精神与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 实际能力,激发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正确理解辩证否定的实质,自觉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精神和创新意识,用创新意识分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用创造精神看待我国社 会的发展,树立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

★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意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树立创新意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板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进行新课

[教师]:广东人如果上火就会想到喝凉茶,为什么呢?

[提示]:广东位于中国陆地最南端,天气炎热,地势卑湿。而在日常饮食中,广东人偏爱海

鲜野味,烹调多用煎、炒、烧、烤等方法,佐料则多以姜、蒜、葱、椒盐、八角等辛温燥热之物。这些都使得广东居民发病多以燥热、湿滞为主。传统的凉茶都是选用一些寒凉的中药,正是针对广东居民的这些特点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变化,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户外的活动减少了,空调对人体的影响,造成了现代人的体质阳虚为多,所以,人体不能承受大量寒凉物质的刺激,加上现代人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进食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有熬夜加班和喝酒应酬,毒素在体内的积存带来一系列的身体问题,传统凉茶偏重于去火功效,基本上没有排毒的功效,无法帮人体排出毒素。

所以,现代凉茶对传统凉茶配方过寒而伤神的弊端进行了的改革,药性比较平和,既养生防病、不损胃气,而且具有清热排毒和平衡养生的功效,气味也没有过去的那么苦,更适合现代人饮用。

[教师]:现代凉茶一方面保持传统凉茶防病的功效,同时不断地改良配方以更适合于现代人

的体质。在哲学中我们把保持传统凉茶防病的功效的方面叫做肯定方面;把否定传统凉茶过寒,促使传统凉茶不断改进的方面叫做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

和否定方面。

由此可见,现代凉茶是在否定自身缺点的基础上,也就是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哲学上我们就把事物自身的否定,称之为辩证的否定。[板书]: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含义

辩证否定观

[学生]: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教师]:现代凉茶的发展是否全盘否定了传统凉茶?凉茶为什么能向前发展发展?

什么是发展?

[学生]: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教师]: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要发展必须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则就没

有发展了。实现现代凉茶的发展必须要对传统凉茶过寒的消极因素进行否定,克服了传统凉茶的不足,否则就不能发展。所以说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圈“根本途径”)[板书]:特点

(1)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教师]: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在批判性地继承了旧事物的

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必然的联系。现代凉茶并不是对传统凉茶完全的抛弃,他吸取保留了传统凉茶中防病等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基础,这样传统凉茶与现代凉茶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板书]:(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小结]:综上所述,辩证的否定,其实就是对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加以肯定并发展,对旧事

物中消极的部分加以否定,对旧事物批判的继承,即扬弃。[板书]:实质:扬弃

[举例]:给孩子洗澡,孩子和脏浴水一块儿泼掉吗? [分析]:扬——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教师]: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据或毁灭,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如果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不是一种否定? [学生]:是一种否定

[教师]:那是不是辩证的否定呢?

[学生]: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踩死虫子是一种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否定,而不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它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p76专家点评 [教师]: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 [分析]: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

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重新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疗法,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朗读p76第二段 [板书]:方法论要求

(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上级命令、权威理论),不唯书(书本知识),只唯实(变

化发展着的实际、客观事物)

(2)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

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案例]: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请你替发型师支支招,如何赚取这笔生意?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教师]: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

个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要具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板书]: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师]:有一句话叫做 “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板书]: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理论依据

内涵 [理解]:(1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这是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了,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是迟早要被否定的。就像传统凉茶,它针对广东人容易燥热的体质可以降火,当时它可以存在,但是却不完全适合现代人的体质了,配方必须进行改进。[理解]:(2)从现存事物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现代凉茶适应现在的广东人也是暂时的,以后肯定也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配方。[理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讲,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批判——对旧事物的不合理;革命——促使旧事物的灭亡;创新——推动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探究]:p77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请简要说明“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1)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

(2)“破”和“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②立是目的,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

事例:哥白尼不对地心说提出怀疑,怎能提出日心说?伽利略不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念提出怀疑,怎能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毛泽东不对城市暴动提出怀疑,怎能指出“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邓小平不对前苏联经济模式提出怀疑,怎能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小结]: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两者紧密联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板书]:两者紧密联系

[教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

密切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破)

注重研究新情况(立)

[板书]: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方法论要求

★教学总结: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这一要点的是逻辑顺序: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否

定观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要点的逻辑顺序是: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第四篇: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秭归二中郑光万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较浅,在写作时,他们容易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分析问题。尽管在思想政治课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有所了解,但这种能力似乎不能顺里成章地迁移到写作中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由众所周知的《韩非子》里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引出了一个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很多学生感到入题难,有的甚至写成了“诚信”、“选择”等离题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能期待坐享其成,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起点,如《伊索寓·蚊子和狮子》,由“蚊子—狮子—蜘蛛”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强大的和弱小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引出“学与思”的话题,《为学》一课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引出“难与易”的话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课文的辩证观点

按《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的说法,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是作者的观点,在堪称典范的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总是辩证的。我们学习这些课文,如果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论证方法上,就等于放弃了文章的精髓。譬如《为学》一文,语言洗练,举例精当,论证周密。但最令人赞赏的还是作者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由此形成的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呢?不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难与易问题做一番讨论,不论学生的见解正确或错误,深刻或肤浅,有了一番思考之后,对课文的观点都会有真切的认同感,进而学生还能领悟文章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见识的高低,而见识的高低又往往决定于能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目前似乎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姓“语”,固守在语言文字的圈子里,不屑于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学诗者“功夫在诗外”,不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辩证思维的培养,决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二、用辩证思维指导作文训练

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我们说,有些学生善于写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过说,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颈阶段,正是因为辩证思维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应当是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笔者略举几例作以说明。

(1)概念阐述的片断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作辩证地解释和说明,揭示其丰富的内涵,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难”、“艰苦”、“奋斗”、“奉献”等。

(2)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这类训练通过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对立统一、根据和条件、内因和外因等范畴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你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3)成语典故的内涵简析。成语典故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类练习一箭双雕,既有语言训练的作用,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例如:“守株待兔”为什么可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了什么道理?(4)错误语段的辨析修改。学生习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去改正,可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5)提供范例的语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集中表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话题进行仿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以上是片段练习,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训练是不可少的,为了防止零打碎敲,最好注意序列性、示范性。

相信我们只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辩证的观点,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的

作文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辅导 0531 2143

先看一首小诗: 烈日当空时,光明将贬值为灾祸,每一瓣残淡的浮云,都会身价百倍。

——冷慰怀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作文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法。

[例题1] 巴豆,据南朝名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药性最能泻。但李时珍试用结果表明: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反倒能治好慢性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严重腹泻。阅读这段话后,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则材料是从医学角度来叙述的。“用量适度”与“剂量大”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药用功能。药量的“度”,决定了药性,量变引起质变。这就是原材料说明的观点之一。有的同学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在分析这则材料时,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引起严重腹泻”——“拉肚子”便是坏事,而不知道有些疾病(例如食物中毒)就必须服药致泻来治疗;因此,引出了与原材料相悖的观点:“巴豆有长处、优点,也有短处、缺点,我们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例题2] 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赞为聪明之举;往树洞里“灌水”,让滚入树洞里的球儿浮起来,也堪称机智的做法。读书碰到难懂的长句,读时“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先“加上”辅助线,才豁然开朗。这些,会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这个题目较难,同学们的头脑被纷繁的事实搅乱了,陷进去跳不出来,找不出四件事的“头绪”(共同点)。我们先用词句分析法,撮其重要字眼:“放水”、“灌水”、“删去”(枝蔓)、“加上”(辅助线)。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各句中相对列举的两种相反(但都正确)的做法,寻求异中之“同”——水缸里救人,必须破缸“放水”,而树洞里取球,得“灌水”让它浮起来;复杂的长句,“删去”枝蔓,便能突出主干;繁难的几何题,“加上”辅助线,才能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出了“头绪”,找到四件事的共同点,跨过读懂原材料这道门槛,写这篇议论文就不难了。

[例题3] 1986年1月28日,载着七位宇航员作第十次飞行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钟时凌空爆炸,从而酿成了美国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的惨剧。几天后,美国总统任命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事故原因的全面调查。最终解开这一疑案的是一位物理学家费因曼教授。当时,面对成吨的事故分析材料,当报告人无意中提到“密封圈有烧焦的痕迹”时,费因曼立刻把这句话紧抓不放,终于在一团乱麻中理出了丝头。而这正是这次事故的主因。请就此材料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提示:从“烧焦的痕迹”与航天飞机爆炸的关系分析,显而易见,这则材料说明了“小”与“大”的某种关系。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同学的思路可能会立即与“从小事做起”的观点“接轨”,欣然下笔,却不知已经离题了。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费因曼教授从报告人无意中提到的“密封圈有烧焦的痕迹”这点小事中,查出了这次事故的主因,完成了“美国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这桩震动全球的大事的原因调查,体现了费因曼教授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的卓越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即小见大”。我们还可以深入想下去:小中何以见大?怎样才能具备即小见大的眼力?

[例题4] 二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铮然的好听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乌龟壳,壳内的空气受到激烈振动而共鸣,发出十分好听的声音。莫可里拿着乌龟壳兴冲冲地急忙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考,根据乌龟壳的启示,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提示: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的诞生,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其他人为什么对这块乌龟壳视而不见,对它发出的声音充耳不闻,不能由此发明小提琴呢?因此,在音乐家莫可里的“偶然”之中,还包含着“必然”的因素,那就是他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和创造的欲望。“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的成才、发展需要机遇,但不能消极地等待它的光临,而必须去积极地“准备”,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只有这样,一旦机遇来临,你才能把握它;否则,只能眼睁睁地让机遇从你门前走过。作文可以夹叙夹议,联系正反面例子,并分析原因,以此来论证观点。

[例题5] 丁公该不该杀 据史书记载:丁公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示众)军营,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提示:

1、丁公不该杀 ⑴无丁公刀下留情,即无刘汉王朝,刘邦以怨报德,不合中国人之常情。⑵刘邦将项羽失天下归咎于丁公,不合史实,昧着良心;即便史实如此,邦杀丁公亦属“炮打功臣”。⑶即使丁公曾二心于项王,亦不能据此推断丁公一定会或将来会二心于刘邦。

邦杀丁公,完全是为了刘氏王朝,借丁公之头来威慑手下人臣,杀一儆百。

2、丁公该杀 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丁公在关键时刻放走刘邦,导致项羽自刎乌江,其罪不可饶恕。⑵刘邦杀丁公有政治远见: a.身边不能留隐患。b.政权始建,必须警告二心之人,表明君主态度。c.杀叛将,使后人无敢仿效,有利形成忠君风尚。

从刘邦角度,从维护刚刚建立的封建王朝的角度,丁公该杀。观点截然相反,却能自圆其说,源于复杂的人事本身的复杂性。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复杂的人事本身就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同的人去看去评,结论就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去看去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这正应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题6] 公仪休嗜鱼不受鱼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鲁相国公仪休喜吃鱼,各地官员纷纷送鱼投其所好。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他的门生莫名其妙,问到:“先生爱吃鱼,为何又把送到眼前的鱼拒之门外?”公仪休说:“恰恰因为我爱吃鱼,才不得不谨小慎微。如果我来者不拒,说不定哪天会因徇私受贿丢官罢相,甚至性命难保。那时,想吃鱼能吃上吗?现在我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保有鲁国相位,才可以常常吃到鱼。”公仪休的话看似浅薄,实际上却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公私关系的道理。

★提示:

1、可以论证廉洁自律必须从克服私欲做起。

2、可以论证为官者不徇私,不受贿,清风两袖,方可自保。

3、可以论证公和私、得和失的辩证关系。

[例题7] 巴顿将军毙驴开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巴顿将军,以其泼辣严明的治军作风赢得了赫赫声威。他统率的军团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所向披靡,屡立奇功。据说,有一次在部队挺进途中,前面的行军队列突然乱成一团,无法移动。原来是一头运军需的驴子横在道路中间,不肯动弹,一群士兵连推带拉又拿鞭子驱赶,也无济于事,使后面的人马寸步难行。巴顿将军走上前来,看到这一情况后,大喝一声:“所有士兵立即让开!”士兵们不知是怎么回事,便纷纷让开,站在两边。这时,巴顿将军掏出手枪对准驴子扣动扳机,这个倔强的家伙应声倒地。巴顿命令把它扔进路边的大海,行军的大道立刻畅通无阻。

★提示:

1、可以论证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要敢于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

2、可以论证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要善于变通思维,打开新的途径。

3、可以论证关键时刻要权衡利弊,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例题8] 难以装满的大碗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提示:

1、可以论证学业的永无止境。

2、可以论证逐层深入,才能参透事物的底里。

3、可以论证教育弟子,须以巧譬妙喻,方可奏效。

[例题9]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的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 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在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提示:

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操之在我,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例题10] 小蜘蛛智杀长蛇

我国古代的《庸庵笔记》中记述过一则奇闻:一个小小的蜘蛛,结网于距地二三尺高的墙壁。一天,一条长蛇爬过来,抬头想吃掉蜘蛛,但却怎么也够不上,蛇只得退去。谁知就在这时,蜘蛛突然悬丝而下,蛇重新昂首欲食,蜘蛛又突然缩回网上。这样反复了多次,把蛇搞得十分疲惫,头伏于地想歇口气。可是,蜘蛛却乘蛇不备,奋身直下,扑到蛇的头顶,死死咬住不放,蛇狂跳乱扭,左摇右摆,却不能逃脱,终被置于死地,蛇脑成了蜘蛛的美餐。

★提示:

1、可以论证只要敢于斗争,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2、可以论证在巨大的对手面前,须乘其不备,以智取胜。

3、可以论证欲加害于人者往往自取其咎。

第五篇: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辩证思维可用于高考作文全程,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分析论证。下面我们就来细谈细谈。

一、审题立意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首先可运用辩证思维认识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彼此依存。(2)主要与次要。(3)取与舍。(4)条件与结果(5)整体与部分(6)原因与结果(7)量变与质变(8)现象与本质(9)共性与个性等关系。

如2011年北京卷作文中涉及到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就是彼此依存关系,单有硬实力还不行,还得有软实力。还涉及到主要与次要关系;“竟争与活力”属于条件关系,也就是说竟争是带来活力的条件。

又如全国卷作文中涉及到的“德与利”“理与情”就是取舍关系,只能舍利取德,或弃情就理;又涉及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垫资购买”是现象,诚信才是本质。

再如上海卷材料中“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是对立统一关系;

又再如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不能离开世界而存在;还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无数多个个性不同的人,产生了社会的一些共性,形成了世界的力量。

还再如福建卷所涉及到的两大立意,一是“人因梦想而伟大”,二是“因务实而精彩”则涉及因果关系。

弄清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为我们进行辩证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可借助联系观,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从而走出材料,走向题外,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如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就可用联系观进行如下审题立意: 从社会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

2、社会回到以人为本

3、社会由对立状态回到互帮互助状态等 从人生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迷途后返回原位置,如浪子回头,又如陶渊明归隐,李白走出官场,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等

2、人生进取策略的调整,如策略、方法错了,重新改变

3、成长是种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请回到自然节奏等 从心灵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

2、人要进行文化补钙,回到读书原点

3、让精神快餐回到经典的慢吞细嚼等

二、分析论证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一)在分析论证中常要用到辩证思维中的如下观点:

1、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分为二”,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如20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品味时尚》中的一部分: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当。

品味时尚,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个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陈腐气息 的结束,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时尚,往往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透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玫瑰,美丽却有刺。这部分文字先肯定了时尚的意义与地位,指出品味时尚应有开放心态,然后指出,时尚并非十全十美。既谈到优长,也谈到不足,显得客观辩证。这就是“一分为二”。

又如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中的一部分: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 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这部分论证了的论点是“把自己看淡,是睿智”。在论证中先说正面,例证刘邦“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再从反面强调出那些把自己看得极重极高的人,往往“众叛亲离”。这同样是“一分为二”。

再如2011年重庆浙江优秀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部分 时间是虚无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是实在的,一分一秒都堆砌着我们的未来!

时间人人都有,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珍贵的礼物。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它的长短还是价值,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部分谈到了时间的多方面,虚无与实在,人人都有,却又各不相同。这仍然是“一分为二”。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就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2、联系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如2011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走出自我》:

其主体部分有三大内容:一是“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二是“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三是“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

一份绿意”,就是从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三方面联系生发开的。

3、发展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议论文写作,可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这样思路就可纵横捭阖,论述就会辩证有力。

如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

从歌手的改变角度分析,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还可联系当今的教改谈教师的角色改变,从注重自我变为了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4、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包含这样几个基本内容:①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②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③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如2011上海卷高考作文:

“一切都会过去”显然是站在现在往过去看的角度来说的,强调的是一种发展、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心态,这里的“一切”既指历史,如苏轼所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刘斧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化的;

又指人生的痛苦、心灵创伤、不如意的生活境遇等,走过去便有一片天。

“一切都不会过去”是从对既往承继、铭记这个角度来说的。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不该被遗忘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流传千古的文章、思想、文明的碎片、唐诗宋词、名人的精神等,这些东西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要珍惜,要保留,要传承。当然这里的“一切”也包括历史的教训,惨痛的记忆等,能促人猛醒,给人启迪,同样也不该让之成为过去,成为过眼云烟。

两句话是对立的,将两句话合在一起也能成文,立意核心是“忘记与铭记”。

(二)几对关系的把握(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2011全国卷优秀优秀作文《重建诚信》

不仅提出了“重建诚信”的观点,还由表及里地分析了出现不诚信的原因,指出国人的不诚信有人际交往高度复杂的原因,也有转型期制度与体制的原因,进而强调,从长期来看,必须重建诚信。

(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如1991年的高考作文《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前者是强调外因的作用,后者则是强调内因的作用。如果能够从内因和外因综合角度深入分析,就会说理深刻,令人信服。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如1983年的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分析论证就要用到量变和质变的哲学观点。漫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毅力、浅尝辄止,终于失败。此君在地上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能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此例说明没有“量”上的坚持,就没有“质”上的成功。

(4)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5)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6)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7)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8)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9)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限于篇幅,后面一些关系不再例证)

(三)辩证分析的核心能力培养

1、认识与把握关系的能力培养 前面有细析,不再重述。

2、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辩证分析的核心,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3、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

4、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如高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走出自我》

其主体部分以分论点形式展开论述,分别是“个体走出自我”“群众走出自我”“人类走出自我即破除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种层进扩展分析,属于深入分析中的一种。

还有 “由现象到本质”“由果推因”等深入分析方法。辩证思维是议论文教学的法宝

某年高考作文题是: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众所周知,“近墨者黑”是一种事实;“近墨者未必黑”也是一种事实。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要想写好这类发言稿,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客观会影响主观,对习性的形成有影响的环境或人,能把意志薄弱的人染“黑”;据报载:一个工程师去台湾探亲,由于抵御不住纸醉金迷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侵蚀,在金钱的诱惑下,心灵的天平倾向邪恶,堕落为全国人民所唾弃的特务。反过来,主观也能影响客观,伟大的旗手——鲁迅,虽身处“浓黑的悲凉”的墨池,却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洁白无瑕。不但没有因社会的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该诅咒的黑暗世界开火!用声振神州的呐喊,唤醒了沉睡于“铁屋子”的国民。

我想,考生若能用类似上面提供的辩证思路去谋篇布局,就不难写出令人信服的好文章。由此可见,掌握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是写好成语新解和辩证统一等议论文的前提和保证。

如对“开卷有益”这句劝学名言,我们应辩证地去看,若书中有真理。有知识,你怀着求知的渴望去打开它,那么开卷一定受益匪浅,即使卷中有糟粕,我们也能运用马列主义这个思想武器给予批判,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而对于那些政治上的“色盲”,则另当别论。他们打开诲淫诲盗的黄色书刊,又不能批判地吸收,“中毒”以后,便慢慢地滑向犯罪的“泥坑”。

如对“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的含义进行讨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凡事应懂得满足就常常会快乐”这一层上,还应往深处想,从物质生活上来说,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可是从学习、工作和事业上来说,则应提倡“不知足常乐”。这样才符合当代青年信奉的开拓、进取、追求的时代精神。

“玩物丧志”是条古训,但也不能以此来以偏概全。“玩物”成瘾,当然事业无成;但若适度,则未必丧志,相反,还可以长智。如毛泽东喜欢游泳,邓小平爱打桥牌。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巴甫洛夫爱集邮„„。这些伟人,都从各自的兴趣爱好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心情,振奋了精神。

又如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角度不同,观点也可以

截然相反。对于不畏挫折,锐意进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帖清醒剂。失败后,他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增长才干。只要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坚持不懈,就能采到成功的果实。不过,对于意志薄弱者来说,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失败后,他丧失斗志,畏难而退,或是吃一堑不长一智,而是重蹈复辙,结果是一败再败。

“班门弄斧”的比喻意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语含讥讽。多用于贬意。但“班门弄斧”起码有两大好处:其一是能得到指点,提高技艺。“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是华罗庚的经验总结。他曾发表《苏家驹五次方程不能成立之原因》,被熊庆来慧眼所识。在熊教授的指点下,逐步成长为蜚声中外的大数学家。文坛上的贾平凹,虽生长在山村,却想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于是就大胆地把作品寄给“文坛鲁班”孙犁,经过名师指导,他进步很快,还真成了文坛“小鲁班”呢。其二是能破除桎梏,促进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鲁班的技艺需要进行补充和发展,否则我们将停留在鲁班弄斧的时代。爱因斯坦不畏牛顿这一“班门”,创立了新的时空概念,成了现代物理的奠基人。若他望“班门” 而生畏,物理学也许还停留在宏观低速的水平。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敢于“弄斧”到“班门”,对于毛主席制定的农村政策进行大胆的改革,不几年,就使中国农业恢复了生机;接着又打破了城市企业的“大锅饭”,使受禁已久的巨龙,又腾飞起来。

女词人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外国格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人认为这是做人的准则,特别是青年人应具有英雄气概,争当人杰。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想做人杰,那

是个人英雄主义,都去争做人杰,那么哪个去做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铺路石”?而发扬铺路石精神,默默地作贡献,那才是最崇高的。

其实,两者都未看到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统一点,若两者在都具备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下,那么作人杰的目的是要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中华要振兴,祖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林,需要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青年人应争当人杰,而作铺路石的目的,则是要立足本职,忠子职守,心甘情愿地为祖国的昌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一粒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铺路石”。两者的统一点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这样分析才会全面辩证,令人折服。

有个同学写《逆境与成才》,在阐述逆境能激励人成才这个观点时,举了古代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刖足,《兵法》修成;司马受辱,完成《史记》。又举了当代的陈景润身处斗室,而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等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后写到:“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炼人们的意志,才会激励人成才。所以我们要成才,就必须自觉地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考验。”乍看这个观点,好像不错,其实只强调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顺境更能出人才的道理,就无形中被其否定了。实际上条件和环境越好,越能出人才,如杨振宁和李政道博士要不是在条件优越的试验室里进行研究,很难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所以说能不能成才的关键是在于一个人有没有鸿鹄之志,有没有勤奋好学,刻苦拼搏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不甘沉沦,用智慧和毅力战胜眼前的不利局面,从逆境的漩涡里跳出来,也司以泅渡到胜利的彼岸。

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权衡得失,明白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的道理。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祖国的大门时,人民子弟兵想的不是自己“小家”的幸福,而是祖国“大家”的安宁。为了祖国这个共同的母亲,一个个热血男儿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亲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叱咤于枪林弹雨之中,写下了光辉壮烈的英雄篇章,英雄们用“亏了我一个”之失,去换取“幸福十亿人”之得。

总之,“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只要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去放眼大干世界,观察芸芸众生,就能写出观点全面,说理透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这里介绍前二者的相关知识。

运用联系的观点

一?分析问题时时处处可运用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请看一篇思辩型作文中的一段:

欧洲人喜食沙丁鱼,但沙丁鱼很难养,因为它们生性懒惰,常拥挤在一起而静止不动,死亡率很高。为此,人们在饲养的沙丁鱼中放几条鲶鱼,鲶鱼喜食沙丁鱼。沙丁鱼为了活命,四散而逃,由于游动又大大提高了成活率。但是,如果鲶鱼放得多了,沙丁鱼都成为鲶鱼的美食,人们又怎样尝到新鲜的沙丁鱼?可见,能否吃到新鲜肥美的沙丁鱼关键还在于能否控制好鲶鱼的投入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就如一个工厂的发展吧,最主要的固然是领导是否得法,职工是否肯干,但与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有关政策能无联系吗?与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销路、运输以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等等都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学习的进步也往往会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联系在一起,往往“小不周而乱大谋”。

这一段由沙丁鱼与鲶鱼的联系想到工厂的发展与领导、职工、政策等的联系,想到学习的进步与小事的联系,处处离不开联系,议论全面、充分,让人信服。

二?要弄清楚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及联系的种类,就主要的联系进行重点论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面面俱到。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首先弄清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既要考虑事物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又要考虑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纵横联系。比如,我们在谈及“成才”这一话题时,就要考虑影响成才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主观条件包括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条件则包括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从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主观努

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经过这样一联系,我们也就有话可写,说理也不至于片面。

运用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惊喜,也让我们困扰。战争、恐怖活动、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回眸世纪,我们是忧,还是喜?请看一位学生是怎样论辩的: 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留下的成就有目共睹,留下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成长期间会有种种的困惑,但我们没有人能拒绝长大,没有人说长大成人不好,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排除困惑的过程。发展中留下了不和谐音符,那不过是人类成长的烦恼。1900年1月1日零点,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睁开双眼开始瞻望全新的世纪。在他28岁那年,看到青霉素问世了,从此传染病菌不再笑傲江湖;36岁那年他看到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成立,从此传播革命大幕拉开;69岁那年他看到阿波罗号腾空而起,从此人类可上九天揽月;85岁那年他看到内罗毕宣言发布,从此女人真正撑起了半边天;92岁那年他看到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召开,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好,时钟在此刻停步,这个孩子转眼已经99岁了,不过我们不必担心他已老去,走向衰亡,因为

他的名字是生生不息的人类。

这位同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20世纪所存在的“问题”。他扼要地回顾了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说明“问题”只不过是发展中留下的不和谐音符,有力地反驳了“回眸世纪忧大于喜”的观点。

再请看一篇高考作文《该做?谁做?》的片断:

毫无疑问,“助人为乐”该做?人人回答起来都那么干脆坚决,甚至这干脆坚决中还有种对生活中助人为乐精神太少的埋怨和不满。埋怨谁?不满谁?当然谁都不会想到自己。别人遇到麻烦事,自己却悄悄走开的人出于什么心理呢?大概是想有人会去做的,总会被做好的,不必是我。

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助人为乐的人就少了,人们的埋怨又多了,当然是怨别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自己其实也是自己所埋怨的“别人”当中的一个。

什么时候才能不埋怨别人呢?答案简单――做?我做?我们赞美助人为乐的品质,我们自己也要助人为乐;埋怨别人的时候,想想自己又做了没有,做了些什么。当我们都能助人为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值得自己和别人赞美的品质。我们不再埋怨和不满。

仔细分析一下这位考生的思维轨迹,我们可以发现,行文中渗透了发展的观点:悄悄走开→助人为乐少了→埋怨就多了,助人为乐多了→埋怨和不满就少了。

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往往能写出思想深刻、文笔犀利的文章来,这样的文章具有极强的思辩性。

下载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辩证法和辩证思维[推荐五篇]

    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在马原课上收获颇多!我很喜欢听老师的课,于是我把自己在课上的心得体会总结下来,简要的谈谈我对辩证法与辩证思维的认识。如果有不足......

    论声乐教学的哲学思维

    论声乐教学的哲学思维 摘要 :声乐教学中运用哲学思维,能够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协调对立统一的矛盾,遵循学科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客观地认识问题,全面、能动地解决问题,从而进......

    声乐教学歌唱思维研究论文

    【摘要】声乐作为当代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各大高校的教学重视。在声乐教学内容中,学生的歌唱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有初步的......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辩证思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辩证思维 【摘要】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管理班级和处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存在着一定的策略。本文利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阐述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高考辩证类思维论据

    辩证思维类论据 一、一分为二看问题 【正例】 1、幼苗的成长,少不了时雨的灌溉,少不了除草灭虫。王阳明说:“时雨春风,沾被卉水,莫不萌发越发,自然日长月化。”“时雨”乃“及时雨......

    “四个全面”的辩证思维特色

    “四个全面”的辩证思维特色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为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总方针,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动展开和灵......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优秀范文五篇]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

    用辩证思维再造国企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高度体现,它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思维方式的运用,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