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

时间:2019-05-15 12: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

第一篇: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

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

运用辨证思维审题立意

一、作文中常存在的问题:

1、以偏概全,以特殊性否定一般性。

2、片面、绝对,主观臆断,不留余地。

A.问题症结:

1、缺少辨证分析。

2、不会运用“辨证的语言”。

B.什么是辩正分析?

辨证分析简单说来就是一分为二。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者常犯的错误之

一。常用的辩证观点有:

1、一切从实际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按客观规律办事

3、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②把握重点和主流

4、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 ①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 ②量变质变规律

 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5、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6、社会存在与意识的关系

7、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8、辨证的否定规律

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凡事要一分为二,不可走极端,要留有余地。在肯定某一事物的同时,应适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否定某一事物的时候,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对其中正面积极因素应适当加以肯定,这样才能使人心悦诚服。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凡事不能过于绝对化,要联系事物所处的历史和环境进行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在此之前,他列举了几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一是不敢继承,二是全盘否定,三是全盘接受。

产生这三种错误态度的根源,就在于对中外文化遗产缺乏必要的辩证分析。

正确的态度正是源自对文化遗产的辩证分析--占有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鱼翅),区别对待其中既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的(鸦片),毁弃其中有害无益的(烟枪、烟灯、姨太太)。可以说,这篇议论文正是辩证分析这一哲学方法的活生生的应用。

二、怎样实现辨证分析

1、全面分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时只说一面,可能会引起误会,还得说说另一面。看问题要懂得全面分析,凡事要一分为二。

比如说战国后期秦统一中国是大势所趋,客观上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国防事业的发展,是进步的;但从被灭掉的六国看,则是一场国破家亡的灾难,屈原忧国忧民自沉汨罗,太子丹遣荆轲刺秦,又不能看作是逆潮流而动。这就是对秦灭六国事件的一分为二。

秦始皇灭六国是一种雄才大略,功在千秋;灭六国之后没有及时安抚六国军民,一味实行残暴统治,焚书坑儒,横征暴敛,招致人民起来反抗,他同时又是一个千古罪人。这是对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一分为二。

小练习:

以“谈成才”为话题说出你的写作构想。

主观条件: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因素。

客观条件: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

 方法强调: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2、发展分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吕氏春秋•察今》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楚国想偷袭宋国,先派人测量水的深度,并设立了渡河标记。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仍然按照事先设立的标记渡河。结果淹死一千多人,造成丧师失利的结局。楚国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死守教条,不按已经变化的形势来处理问题。

3、变化分析:注意对立面的转化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是大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事物对立的两极,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对立面转化。

如: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时期,美苏两大军事强国是站在一条阵线上的,两国紧密合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战后,两国由于政治信仰不同,走向了冷战与对立。

中苏本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 同志加兄弟,六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严重对立,中美建交,形成新的政治平衡。这些都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最好例证。

三、高考作文题中的辨证思维运用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来看,材料作文、关系型话题作文和联合短语型命题作文往往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

立意原则:正确而全面揭示关系 主要辨证法:分析全面普遍联系发展变化

今年来高考作文分析

1、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但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之后,大片森林的出现就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只是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见解。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 题目: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把不选题目划去)

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3、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 辨证思维观点:发展变化的观点,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老交替的规律

4、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的议论文。 辨证思维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要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

例文借鉴:论玩物丧志

 “玩物丧志”这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沉迷于所喜好的事物而丧失志向。 我认为其实不然,玩物不一定会丧志,相反,还有可能“得志”。

 “玩物丧志”,这个词经常被家长们拿来当作教训孩子的话,老师有时也拿来告诫学生。我看,“玩物”究竟是“丧志”还是“得志”,首先要看“玩物者”的自制力和目的。其次,还要看所玩为何物,并非玩任何物都会“丧志”或者“得志”。再次,还要看“玩”的程度。

“玩物者”的玩,带着什么目的,带着什么心情去玩,对“志”的“丧”或“得”,有密切联系。大家也许都知道,美国的头号巨富,拥有资产四百多亿美元的比尔•盖茨,他是靠开发软件成功的,但殊不知,他小时却并非一个乖巧的孩子。他从小沉迷于电脑,每天不上学,却去玩电脑。到了70年代以后,电脑工业渐渐崛起了,他靠他的技术与头脑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了成功的巅峰。玩物有好也有坏,比如前面讲的电脑自然是好的。但一些人不懂得“玩物”会“丧志”。在《世界历史》上,我们了解到一位外国的国王——法王路易十六,他被称为“锁匠国王”,因沉迷于制造精美的锁而不理朝政,最后法国人民将他流放在一个孤岛上。而他的妻子——人称“亏空夫人”的安东尼王后,因沉迷于金钱而被人民推上了断头台。这两个例子都是因沉迷于不该沉迷的东西而“丧志”的。所以我们不能不注意自己的“玩物”的性质。

说到沉迷的程度,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自控力较弱,容易深陷。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例,我上学期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自以为打电子游戏不会影响学习,但到后来越陷越深,甚至旷课去玩,期末时,我的学习成绩进了倒数几名。

所以说“玩物”必须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要选择对象,不要过分沉迷于“玩物”,否则,何时“丧志”,自己都不知道。

四、审题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题

在美国华盛顿监狱里,有一个名叫库丁的重刑犯,他游手好闲,嗜酒、吸毒,最终因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库丁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只有2岁,大儿子秉承父亲身上的所有陋习,学生时代就染上很重的毒瘾,最后的结果也是以杀人罪而锒铛入狱;小儿子却完全不一样,他正直善良,刻苦好学,最后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生活美满。

在完全相同的成长环境里,为何两个儿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位记者前去采访,以揭开其中的奥秘,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两兄弟的答案竟然完全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你受到什么启发呢?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附:批改标准

 一类48-60切题立意

 ①谈外因(客观环境)与内因(主观努力)的关系,侧重肯定主观努力。

 ②近墨者未必黑

 ③环境诚然重要,主观努力更重要。

 ④谈逆境和成才的关系。困境出人才

 二类36-42基本符合题意:

1、环境影响人,不提主观努力

2、只谈主观(心态、心灵的选择),不提环境

 三类22-35离题

1、换个角度看问题

 四类21分以下

 套作宿构

注意

 材料作文若写议论文,一定要提及材料。若写记叙文要在结尾点明题旨。

五、审题立意练习:

1、开卷有益

2、知足常乐

3、名师出高徒

4、有志者事竟成5、谦虚使人进步

6、酒香不怕巷子深

7、良药苦口利于病

8、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六、作文

总要求:运用辩证方法分析问题

题一: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下小小一块。

冰感叹道:“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

沙对冰说:“冰在沙漠里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你从上面的文字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在正确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二:

有哲人说: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完这句话有何感想,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题三:

以“苦”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第二篇:树立辩证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内容简介: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学情分析、我校生源较差,参差不齐,但班风、学生尚可,对政治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展示:司马光砸缸

讨论: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正是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启示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第一个小节,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探究一:多媒体课件展示 作为人大代表的你提案被否决;我把虫子踩死;大风摧折了庄稼;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

①这些是不是否定?

②这些否定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是外力还是自身?

③这些否定是不是哲学上讲的辨证的否定呢?什么是哲学上的否定?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来自外力的否定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辩证否定。

探究二:观看《鹰的重生》视频

思考讨论:

(1)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鹰的重生”过程产生的动力是什么?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吗?

(2)你认识到了鹰的重生前后有哪些“变”与“不变”?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特征?

(3)从鹰重生前后的 “变”与“不变”中你是怎样理解辩证否定的?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要求?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

1、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从我们刚刚看到的视频中可以看出,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是鹰自身的否定。鹰在重生后是不是比之前有所发展?是,所以鹰的重生就是辩证的否定。在这里要强调辩证的否定的主体是事物自身。

理解:辩证否定的主体——自身

思考: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

内因(自身)重要,还是外因重要?

新芽是对种子 的否定 在这里旧事物是 种子,新事物是 新芽。探究三 2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发展?为什么?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辩证否定的特点1 3从哲学意义上看,重生后的鹰还是不是原来的鹰?

重生前后的鹰有何区别和联系?

不是 区别:重生前的鹰是旧事物;重生后的鹰是新事物。

联系: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特点2 辨证否定观的特点(或叫作用)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为什么?)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为什么?)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为什么称为辨证的否定? 因为辨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所以,(3)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扬”即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即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探究五

4、鹰把重生前的一切全都肯定、保留下来,或全都否定、克服掉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是一种什么样哲学思想?它与辩证否定观有哪些区别?

肯定一切——鹰日益走向灭亡

否定一切——丧失鹰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即发展停止、中断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思考:如果简单的否定一切或简单的肯定一切结果将会怎样,这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

试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

外力作用的结果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既肯定又否定(扬弃)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a、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c、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 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答案:c

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3、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辨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6、评析题: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一切。1.此观点是片面的。

2.辩证的否定的确是自己否定自己.所以有一定合理性。3.但它也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它并不是抛弃过去的一切而是保留了过去合理的,抛弃了过去不合理的,是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篇二:高中政治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1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分析

(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

(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整体感知】: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学习辩证的否定观,要把它与形而上学否定观加以对比,通过比较加深理解。(2)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3)注意搜集、整理教材内、教材外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加以提炼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五、【课文导语】: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框题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课堂探究: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思维拓展:(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的存在、保持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事物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它极力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所以它是属于肯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它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竭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所以它是属于否定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当事物的肯定方面

处于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但是,经过双方的相互斗争,当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使其由原来处于次要的地位转化为处于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旧事物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新事物。

◇课堂练习: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然的,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又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其存在的合理性就会逐渐丧失,由原来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这时,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就逐渐发展为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于是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事物便由旧质向新质转化。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课堂练习: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c、d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根本性的质变,因此新旧事物之问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辩证的否定并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抛弃,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就是说,被否定的只是旧事物中过了时的、消极的东西.对于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则肯定和保留,并加以改造、提高、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例如,植物否定种子,就是吸收了,种子中的有用成分而成长为幼苗,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否定旧的社会制度,也保留了旧社会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一切积极成果。经过改造,作为新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见,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既是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

◇课堂练习:《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解析:“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原理。a、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否定也叫做“扬弃”。恩格斯说,“扬弃”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留”,就是说,在“扬弃”中,新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不是化为绝对的无,而是战胜、克服旧事物,并把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吸取过来,加以同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事物如果抛弃了旧事物内部的一切东西,割断和旧事物的一切联系,就会使发展成为不可能。

◇课堂练习: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与资本主义一刀两断。

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辩证的否定同时又是联系的环节,这就是说,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绝不是简单的抛弃,对旧事物的一笔勾销,而是对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和发扬一是“扬弃”。

(3)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一方面,新的社会形态否定了旧的社会形态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二层;建筑;而同时对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创造的一切积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以继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t义也正是这样:它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剥削制度,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意识形态.保留了它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可见,它对;资本主义既是否定,又是肯定,是“扬弃”,而绝不是一‘刀两断。篇三: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教案

第九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和辩证法的本质。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革命批判精神与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 实际能力,激发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正确理解辩证否定的实质,自觉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精神和创新意识,用创新意识分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用创造精神看待我国社 会的发展,树立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

★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意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树立创新意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板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进行新课

[教师]:广东人如果上火就会想到喝凉茶,为什么呢?

[提示]:广东位于中国陆地最南端,天气炎热,地势卑湿。而在日常饮食中,广东人偏爱海

鲜野味,烹调多用煎、炒、烧、烤等方法,佐料则多以姜、蒜、葱、椒盐、八角等辛温燥热之物。这些都使得广东居民发病多以燥热、湿滞为主。传统的凉茶都是选用一些寒凉的中药,正是针对广东居民的这些特点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变化,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户外的活动减少了,空调对人体的影响,造成了现代人的体质阳虚为多,所以,人体不能承受大量寒凉物质的刺激,加上现代人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进食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有熬夜加班和喝酒应酬,毒素在体内的积存带来一系列的身体问题,传统凉茶偏重于去火功效,基本上没有排毒的功效,无法帮人体排出毒素。

所以,现代凉茶对传统凉茶配方过寒而伤神的弊端进行了的改革,药性比较平和,既养生防病、不损胃气,而且具有清热排毒和平衡养生的功效,气味也没有过去的那么苦,更适合现代人饮用。

[教师]:现代凉茶一方面保持传统凉茶防病的功效,同时不断地改良配方以更适合于现代人

的体质。在哲学中我们把保持传统凉茶防病的功效的方面叫做肯定方面;把否定传统凉茶过寒,促使传统凉茶不断改进的方面叫做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

和否定方面。

由此可见,现代凉茶是在否定自身缺点的基础上,也就是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哲学上我们就把事物自身的否定,称之为辩证的否定。[板书]: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含义

辩证否定观

[学生]: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教师]:现代凉茶的发展是否全盘否定了传统凉茶?凉茶为什么能向前发展发展?

什么是发展?

[学生]: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教师]: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要发展必须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则就没

有发展了。实现现代凉茶的发展必须要对传统凉茶过寒的消极因素进行否定,克服了传统凉茶的不足,否则就不能发展。所以说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圈“根本途径”)[板书]:特点

(1)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教师]: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在批判性地继承了旧事物的

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必然的联系。现代凉茶并不是对传统凉茶完全的抛弃,他吸取保留了传统凉茶中防病等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基础,这样传统凉茶与现代凉茶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板书]:(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小结]:综上所述,辩证的否定,其实就是对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加以肯定并发展,对旧事

物中消极的部分加以否定,对旧事物批判的继承,即扬弃。[板书]:实质:扬弃

[举例]:给孩子洗澡,孩子和脏浴水一块儿泼掉吗? [分析]:扬——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教师]: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据或毁灭,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如果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不是一种否定? [学生]:是一种否定

[教师]:那是不是辩证的否定呢?

[学生]: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踩死虫子是一种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否定,而不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它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p76专家点评 [教师]: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 [分析]: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

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重新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疗法,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朗读p76第二段 [板书]:方法论要求

(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上级命令、权威理论),不唯书(书本知识),只唯实(变

化发展着的实际、客观事物)

(2)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

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案例]: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请你替发型师支支招,如何赚取这笔生意?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教师]: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

个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要具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板书]: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师]:有一句话叫做 “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板书]: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理论依据

内涵 [理解]:(1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这是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了,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是迟早要被否定的。就像传统凉茶,它针对广东人容易燥热的体质可以降火,当时它可以存在,但是却不完全适合现代人的体质了,配方必须进行改进。[理解]:(2)从现存事物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现代凉茶适应现在的广东人也是暂时的,以后肯定也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配方。[理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讲,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批判——对旧事物的不合理;革命——促使旧事物的灭亡;创新——推动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探究]:p77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请简要说明“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1)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

(2)“破”和“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②立是目的,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

事例:哥白尼不对地心说提出怀疑,怎能提出日心说?伽利略不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念提出怀疑,怎能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毛泽东不对城市暴动提出怀疑,怎能指出“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邓小平不对前苏联经济模式提出怀疑,怎能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小结]: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两者紧密联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板书]:两者紧密联系

[教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

密切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破)

注重研究新情况(立)

[板书]: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方法论要求

★教学总结: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这一要点的是逻辑顺序: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否

定观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要点的逻辑顺序是: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第三篇: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

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

辩证思维可用于高考作文全程,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分析论证。下面我们就来细谈细谈。

一、审题立意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首先可运用辩证思维认识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彼此依存。(2)主要与次要。(3)取与舍。(4)条件与结果(5)整体与部分(6)原因与结果(7)量变与质变(8)现象与本质(9)共性与个性等关系。

如2011年北京卷作文中涉及到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就是彼此依存关系,单有硬实力还不行,还得有软实力。还涉及到主要与次要关系;“竟争与活力”属于条件关系,也就是说竟争是带来活力的条件。

又如全国卷作文中涉及到的“德与利”“理与情”就是取舍关系,只能舍利取德,或弃情就理;又涉及到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垫资购买”是现象,诚信才是本质。

再如上海卷材料中“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是对立统一关系;

又再如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不能离开世界而存在;还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无数多个个性不同的人,产生了社会的一些共性,形成了世界的力量。

还再如福建卷所涉及到的两大立意,一是“人因梦想而伟大”,二是“因务实而精彩”则涉及因果关系。

弄清材料和标题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为我们进行辩证分析奠定基础。

其次我们可借助联系观,由此及彼,由实到虚,发现试题材料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从而走出材料,走向题外,避免“一叶障目”或仅“就事论事”的毛病。

如2011年广东卷高考作文就可用联系观进行如下审题立意: 从社会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

2、社会回到以人为本

3、社会由对立状态回到互帮互助状态等 从人生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迷途后返回原位置,如浪子回头,又如陶渊明归隐,李白走出官场,苏东坡在贬谪之路的回到内心等

2、人生进取策略的调整,如策略、方法错了,重新改变

3、成长是种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请回到自然节奏等 从心灵方面看,“回到原点”可以是

1、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

2、人要进行文化补钙,回到读书原点

3、让精神快餐回到经典的慢吞细嚼等

二、分析论证中辩证思维的运用

(一)在分析论证中常要用到辩证思维中的如下观点:

1、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分为二”,要求我们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如2009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品味时尚》中的一部分:

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淡雅古典,时尚携着一股气势汹汹的激流奔涌而来,势不可当。

品味时尚,我们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一个新事物的清新之气。君不见,当曼妙古典的长裙退出历史,简便轻捷的衣物随之成为时尚,这不仅仅反映了衣着的变迁,更象征着旧的陈腐气息 的结束,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时尚,往往是时代向前发展的产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其特有的时代精神。譬如,透过网络文学,我们感知着体会着网络在这个时代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时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时代的大门。品味时尚,就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

然而,时尚并非十全十美,它如同一枝娇艳的玫瑰,美丽却有刺。这部分文字先肯定了时尚的意义与地位,指出品味时尚应有开放心态,然后指出,时尚并非十全十美。既谈到优长,也谈到不足,显得客观辩证。这就是“一分为二”。

又如2011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把自己看淡》中的一部分: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啸。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吾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萧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 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

这部分论证了的论点是“把自己看淡,是睿智”。在论证中先说正面,例证刘邦“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再从反面强调出那些把自己看得极重极高的人,往往“众叛亲离”。这同样是“一分为二”。

再如2011年重庆浙江优秀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部分 时间是虚无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时间是实在的,一分一秒都堆砌着我们的未来!

时间人人都有,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一个人平凡而珍贵的礼物。然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却是各不相同的。无论是它的长短还是价值,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部分谈到了时间的多方面,虚无与实在,人人都有,却又各不相同。这仍然是“一分为二”。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就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2、联系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如2011年湖南省高考优秀作文《走出自我》:

其主体部分有三大内容:一是“走出自我,给他人多一份关爱”;二是“走出自我,为社会奉献价值”;三是“走出自我,为自然增添

一份绿意”,就是从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三方面联系生发开的。

3、发展的观点

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运动最本质的特征。议论文写作,可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透彻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规律,这样思路就可纵横捭阖,论述就会辩证有力。

如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

从歌手的改变角度分析,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还可联系当今的教改谈教师的角色改变,从注重自我变为了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4、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包含这样几个基本内容:①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②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③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如2011上海卷高考作文:

“一切都会过去”显然是站在现在往过去看的角度来说的,强调的是一种发展、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心态,这里的“一切”既指历史,如苏轼所云“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刘斧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变化的;

又指人生的痛苦、心灵创伤、不如意的生活境遇等,走过去便有一片天。

“一切都不会过去”是从对既往承继、铭记这个角度来说的。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不该被遗忘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流传千古的文章、思想、文明的碎片、唐诗宋词、名人的精神等,这些东西会穿越历史时空,影响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要珍惜,要保留,要传承。当然这里的“一切”也包括历史的教训,惨痛的记忆等,能促人猛醒,给人启迪,同样也不该让之成为过去,成为过眼云烟。

两句话是对立的,将两句话合在一起也能成文,立意核心是“忘记与铭记”。

(二)几对关系的把握(1)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2011全国卷优秀优秀作文《重建诚信》

不仅提出了“重建诚信”的观点,还由表及里地分析了出现不诚信的原因,指出国人的不诚信有人际交往高度复杂的原因,也有转型期制度与体制的原因,进而强调,从长期来看,必须重建诚信。

(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如1991年的高考作文《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 前者是强调外因的作用,后者则是强调内因的作用。如果能够从内因和外因综合角度深入分析,就会说理深刻,令人信服。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如1983年的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分析论证就要用到量变和质变的哲学观点。漫画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志大才疏的挖井人,由于缺乏毅力、浅尝辄止,终于失败。此君在地上掘了不少的大坑、小坑,但没有一次能坚持到底。甚至当他渴望的水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弃之而去,终使功亏一篑。此例说明没有“量”上的坚持,就没有“质”上的成功。

(4)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5)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6)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7)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8)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9)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限于篇幅,后面一些关系不再例证)

(三)辩证分析的核心能力培养

1、认识与把握关系的能力培养 前面有细析,不再重述。

2、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辩证分析的核心,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

3、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有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写议论文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养成全面说理的能力。

4、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如高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走出自我》

其主体部分以分论点形式展开论述,分别是“个体走出自我”“群众走出自我”“人类走出自我即破除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种层进扩展分析,属于深入分析中的一种。

还有 “由现象到本质”“由果推因”等深入分析方法。辩证思维是议论文教学的法宝

某年高考作文题是: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众所周知,“近墨者黑”是一种事实;“近墨者未必黑”也是一种事实。近墨者到底黑不黑,关键在于近墨者本身的素质。要想写好这类发言稿,必须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

客观会影响主观,对习性的形成有影响的环境或人,能把意志薄弱的人染“黑”;据报载:一个工程师去台湾探亲,由于抵御不住纸醉金迷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侵蚀,在金钱的诱惑下,心灵的天平倾向邪恶,堕落为全国人民所唾弃的特务。反过来,主观也能影响客观,伟大的旗手——鲁迅,虽身处“浓黑的悲凉”的墨池,却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样洁白无瑕。不但没有因社会的黑暗而消沉,反而以笔为枪,向那个该诅咒的黑暗世界开火!用声振神州的呐喊,唤醒了沉睡于“铁屋子”的国民。

我想,考生若能用类似上面提供的辩证思路去谋篇布局,就不难写出令人信服的好文章。由此可见,掌握辩证思维的思想方法,是写好成语新解和辩证统一等议论文的前提和保证。

如对“开卷有益”这句劝学名言,我们应辩证地去看,若书中有真理。有知识,你怀着求知的渴望去打开它,那么开卷一定受益匪浅,即使卷中有糟粕,我们也能运用马列主义这个思想武器给予批判,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而对于那些政治上的“色盲”,则另当别论。他们打开诲淫诲盗的黄色书刊,又不能批判地吸收,“中毒”以后,便慢慢地滑向犯罪的“泥坑”。

如对“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的含义进行讨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凡事应懂得满足就常常会快乐”这一层上,还应往深处想,从物质生活上来说,应该提倡“知足常乐”。可是从学习、工作和事业上来说,则应提倡“不知足常乐”。这样才符合当代青年信奉的开拓、进取、追求的时代精神。

“玩物丧志”是条古训,但也不能以此来以偏概全。“玩物”成瘾,当然事业无成;但若适度,则未必丧志,相反,还可以长智。如毛泽东喜欢游泳,邓小平爱打桥牌。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巴甫洛夫爱集邮„„。这些伟人,都从各自的兴趣爱好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心情,振奋了精神。

又如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角度不同,观点也可以

截然相反。对于不畏挫折,锐意进取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帖清醒剂。失败后,他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增长才干。只要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坚持不懈,就能采到成功的果实。不过,对于意志薄弱者来说,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失败后,他丧失斗志,畏难而退,或是吃一堑不长一智,而是重蹈复辙,结果是一败再败。

“班门弄斧”的比喻意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语含讥讽。多用于贬意。但“班门弄斧”起码有两大好处:其一是能得到指点,提高技艺。“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是华罗庚的经验总结。他曾发表《苏家驹五次方程不能成立之原因》,被熊庆来慧眼所识。在熊教授的指点下,逐步成长为蜚声中外的大数学家。文坛上的贾平凹,虽生长在山村,却想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于是就大胆地把作品寄给“文坛鲁班”孙犁,经过名师指导,他进步很快,还真成了文坛“小鲁班”呢。其二是能破除桎梏,促进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鲁班的技艺需要进行补充和发展,否则我们将停留在鲁班弄斧的时代。爱因斯坦不畏牛顿这一“班门”,创立了新的时空概念,成了现代物理的奠基人。若他望“班门” 而生畏,物理学也许还停留在宏观低速的水平。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敢于“弄斧”到“班门”,对于毛主席制定的农村政策进行大胆的改革,不几年,就使中国农业恢复了生机;接着又打破了城市企业的“大锅饭”,使受禁已久的巨龙,又腾飞起来。

女词人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外国格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人认为这是做人的准则,特别是青年人应具有英雄气概,争当人杰。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想做人杰,那

是个人英雄主义,都去争做人杰,那么哪个去做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铺路石”?而发扬铺路石精神,默默地作贡献,那才是最崇高的。

其实,两者都未看到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的统一点,若两者在都具备了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下,那么作人杰的目的是要为祖国作出杰出贡献。中华要振兴,祖国要跻身世界强国之林,需要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青年人应争当人杰,而作铺路石的目的,则是要立足本职,忠子职守,心甘情愿地为祖国的昌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一粒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铺路石”。两者的统一点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这样分析才会全面辩证,令人折服。

有个同学写《逆境与成才》,在阐述逆境能激励人成才这个观点时,举了古代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刖足,《兵法》修成;司马受辱,完成《史记》。又举了当代的陈景润身处斗室,而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等在逆境中成长的例子后写到:“只有艰苦的环境才能磨炼人们的意志,才会激励人成才。所以我们要成才,就必须自觉地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受考验。”乍看这个观点,好像不错,其实只强调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顺境更能出人才的道理,就无形中被其否定了。实际上条件和环境越好,越能出人才,如杨振宁和李政道博士要不是在条件优越的试验室里进行研究,很难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所以说能不能成才的关键是在于一个人有没有鸿鹄之志,有没有勤奋好学,刻苦拼搏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不甘沉沦,用智慧和毅力战胜眼前的不利局面,从逆境的漩涡里跳出来,也司以泅渡到胜利的彼岸。

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分析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权衡得失,明白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的道理。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祖国的大门时,人民子弟兵想的不是自己“小家”的幸福,而是祖国“大家”的安宁。为了祖国这个共同的母亲,一个个热血男儿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亲人,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叱咤于枪林弹雨之中,写下了光辉壮烈的英雄篇章,英雄们用“亏了我一个”之失,去换取“幸福十亿人”之得。

总之,“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只要我们运用辩证思维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去放眼大干世界,观察芸芸众生,就能写出观点全面,说理透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是辩证思维的三柄利剑。它可以开拓作文思路,避免局限性和片面性。这里介绍前二者的相关知识。

运用联系的观点

一?分析问题时时处处可运用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请看一篇思辩型作文中的一段:

欧洲人喜食沙丁鱼,但沙丁鱼很难养,因为它们生性懒惰,常拥挤在一起而静止不动,死亡率很高。为此,人们在饲养的沙丁鱼中放几条鲶鱼,鲶鱼喜食沙丁鱼。沙丁鱼为了活命,四散而逃,由于游动又大大提高了成活率。但是,如果鲶鱼放得多了,沙丁鱼都成为鲶鱼的美食,人们又怎样尝到新鲜的沙丁鱼?可见,能否吃到新鲜肥美的沙丁鱼关键还在于能否控制好鲶鱼的投入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就如一个工厂的发展吧,最主要的固然是领导是否得法,职工是否肯干,但与国际经济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以及有关政策能无联系吗?与原材料的供应、产品的销路、运输以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等等都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学习的进步也往往会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联系在一起,往往“小不周而乱大谋”。

这一段由沙丁鱼与鲶鱼的联系想到工厂的发展与领导、职工、政策等的联系,想到学习的进步与小事的联系,处处离不开联系,议论全面、充分,让人信服。

二?要弄清楚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及联系的种类,就主要的联系进行重点论述,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面面俱到。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应当首先弄清事物之间有哪些联系。既要考虑事物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又要考虑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纵横联系。比如,我们在谈及“成才”这一话题时,就要考虑影响成才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有主观和客观两大因素,而主观条件包括勤奋努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客观条件则包括环境?顺境、逆境?、机遇、社会制度等因素。从以上条件不难看出,主观努

力是成才的决定因素。经过这样一联系,我们也就有话可写,说理也不至于片面。

运用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惊喜,也让我们困扰。战争、恐怖活动、贫富悬殊、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回眸世纪,我们是忧,还是喜?请看一位学生是怎样论辩的: 的确,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留下的成就有目共睹,留下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成长期间会有种种的困惑,但我们没有人能拒绝长大,没有人说长大成人不好,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排除困惑的过程。发展中留下了不和谐音符,那不过是人类成长的烦恼。1900年1月1日零点,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睁开双眼开始瞻望全新的世纪。在他28岁那年,看到青霉素问世了,从此传染病菌不再笑傲江湖;36岁那年他看到第一座电视台在英国成立,从此传播革命大幕拉开;69岁那年他看到阿波罗号腾空而起,从此人类可上九天揽月;85岁那年他看到内罗毕宣言发布,从此女人真正撑起了半边天;92岁那年他看到里约热内卢环境大会召开,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好,时钟在此刻停步,这个孩子转眼已经99岁了,不过我们不必担心他已老去,走向衰亡,因为

他的名字是生生不息的人类。

这位同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20世纪所存在的“问题”。他扼要地回顾了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成就,说明“问题”只不过是发展中留下的不和谐音符,有力地反驳了“回眸世纪忧大于喜”的观点。

再请看一篇高考作文《该做?谁做?》的片断:

毫无疑问,“助人为乐”该做?人人回答起来都那么干脆坚决,甚至这干脆坚决中还有种对生活中助人为乐精神太少的埋怨和不满。埋怨谁?不满谁?当然谁都不会想到自己。别人遇到麻烦事,自己却悄悄走开的人出于什么心理呢?大概是想有人会去做的,总会被做好的,不必是我。

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助人为乐的人就少了,人们的埋怨又多了,当然是怨别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自己其实也是自己所埋怨的“别人”当中的一个。

什么时候才能不埋怨别人呢?答案简单――做?我做?我们赞美助人为乐的品质,我们自己也要助人为乐;埋怨别人的时候,想想自己又做了没有,做了些什么。当我们都能助人为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值得自己和别人赞美的品质。我们不再埋怨和不满。

仔细分析一下这位考生的思维轨迹,我们可以发现,行文中渗透了发展的观点:悄悄走开→助人为乐少了→埋怨就多了,助人为乐多了→埋怨和不满就少了。

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事物,往往能写出思想深刻、文笔犀利的文章来,这样的文章具有极强的思辩性。

第四篇:高考辩证类思维论据

辩证思维类论据 一、一分为二看问题 【正例】

1、幼苗的成长,少不了时雨的灌溉,少不了除草灭虫。王阳明说:“时雨春风,沾被卉水,莫不萌发越发,自然日长月化。”“时雨”乃“及时雨”。若“久旱不雨”,则苗必枯萎,然而如果是“狂风暴雨”,禾苗也必然被淹。

2、战国时,秦国面对联合起来的六国,励精图治,起用商鞍变法,时时警惕,不敢有丝毫松懈情绪,最后把六国逐一消灭。所以说,敌对力量存在对自己有威胁,但也对自己有激励作用。一旦没有了对抗力量,秦国自以为高枕无忧了,却被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

3、春秋时,吴王夫差替父报仇,一举把越国打败,吴王夫差洋洋自得,放虎归山,留下越王勾践,让他成为吴王的人质,没想到越王勾践尝胆卧薪,刻苦自励以图复国,二十年后,越国又击败吴国,夫差请求勾践仁义待他,勾践却不予理睬,把夫差杀了。

4、韩愈在《原道》中说:“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这就是说坐井观天,若说天的一部分有井口大是对的;若说天只有井口大就错了。

5、“管宁割席”的故事传颂至今,人们一直把管宁作为不慕荣华,不贪金钱的典型加以宣传。但管宁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朋友,只采取绝交的态度,也实在过于片面了。

6、牵牛花是缠绕茎草本花,靠攀附在篱笆支架上成长。有人贬斥它的软骨头,没有人格,靠依附,可悲。有人赞美它,能利用他物发展自己,开花结果,成就一番事业,可喜。

7、小草与庄稼争肥料,争地盘,影响庄稼生长,农民把它斩草除根。但它生命力极强,高山、石隙、洼地,都苗壮成长。人们常用“疾风知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赞颂它。

【引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白居易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5、既然太阳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俄)车尔尼雪夫斯基

【反例】

l、早在五十年代,著名教授马寅初先生就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建议,但被否定了。因为当时正值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只看到人作为生产者的一面,提出“多生几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一味地强调人多力量大。却不曾想到,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以至酿成了一个大错误。

2、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堪称得上博学多才,为人所敬仰。但他的“天动学说”是错误的理论,并被当时欧洲最高权威的教皇奉为真理,流传1800多年,可以说是对人类探讨天体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阻碍作用。

3、虢国的国君喜欢听人家说讨好奉承话而不喜欢听真话、实话,结果京城被别国攻陷,靠一个车夫才落荒而逃保住性命。后来国君问车夫,我逃出城门时,你怎么正好在那里?你事先知道要出事?车夫点头,国君说你怎么不说,车夫说你不喜欢真话,我不敢说。国君大怒,训斥了车夫一顿,晚上车夫逃走,虢国国君被野兽吃掉。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 【正例】

1、宋国一农夫得一玉石,他把它献给地方长官子罕先生。了罕坚决不接收,并说:“你把玉送给我,我是得到了宝物。而我若接你的宝玉,那末,我自己的清廉这宝物也由此失去了。事物都是这样转化的。

2、有个人为了灭鼠养一只猫,这猫既帮他抓老鼠,又给他解闷儿,他就多养几只猫,逐渐有一百多只,猫一多,无鼠可吃,主人买肉给它们吃,渐渐地猫的后代只知吃肉,不知吃老鼠。

3、一只母鹰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成一只成年的雄鹰。这雄鹰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敬,不让母鹰出去寻食,早上又守护在母鹰身边。母鹰觉得自己衰老加快了,她安排孩子远行闯荡世界,在没有儿子照料的情况下,一切都靠自己。一年后,小鹰来看望母亲,意外发现老鹰巳非常矫健。

4苏阿芒连续三年落榜,后自学,掌握了多国文字,应邀参加国际语言学会,在50多个国家和的去发表论文。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粥都难吃到;司马光出身贫寒;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高尔基曾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曾生活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鞋匠家庭,衣不蔽体;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打工,供姐姐读书。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很有成就的名人。

5、雍丘地方有个叫北宫殖的打鱼人,拾到一颗罕见的大珍珠,晚上这珍珠发出的光可以照很远,人们都知道了。不几天,国君派人来对北宫殖说:把珍珠送进宫,保你荣华富贵。北宫殖的父亲却认为,献珍珠成了暴发户,就会骄奢淫逸,骄奢淫逸就容易招惹祸患。于是与北宫殖一齐动手,把珍珠砸个粉碎。

6、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的,卖价就极高。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抵港。很多人的努力都失败。唯有一艘这样的船,船民把一条馀鲶扔进沙丁鱼成群的槽里。鲶鱼不自在乱游乱撞,沙丁鱼们紧张地不停游动。直到船抵港,沙丁鱼们还在乱蹦乱跳。

7、陈平长得高大俊美,但年轻时只喜交游,不愿耕种,故家贫。同县一张女嫁五家均丧夫,别人不敢再娶这张女,陈平却愿娶。张母到陈家拜访,陈平虽贫穷到用草席拦门,但门口车印仍很多,张母就答应了。她说:像陈平这样漂亮而且交际又广的人,绝不会长久地贫穷和处于低位的,后陈平果然官至丞相。

8、老鼠是令人厌恶的坏东西。可是经过训练的老鼠却成了公安战士的好助手,凭着它的嗅觉,能侦察出飞机、汽车、火车、轮船上的行李中的毒品和爆炸物。

9、薛潭拜秦青学唱歌。薛潭学了→段时间就认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向秦青告别,秦青在凉亭设酒宴送行。酒过三巡,秦青击节引吭,高歌送别曲,森林震撼,白云遏止,小鸟停唱。薛潭顿感技元止境,总是发展变化的。感到很愧羞,马上谢罪,继续跟秦青学唱歌。

10、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叫门客冯谖去薛地收债。一天工夫,冯谖就回到孟尝君府邸,孟尝君奇怪地问为什么这么秧,冯谖说,我假借你的命令把债全部送给老百姓,并当场烧毁债据,这叫买义。孟尝君不悦。后来孟尝君被齐王驱逐回到封地薛,百姓夹道欢迎。孟尝君这才悟出冯谖的买义的先见之明。,【引言】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亚里士多德

8、万物必有盛衰,万物必有弛张。—―韩非子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 【反例】

1、美国阿拉斯加一自然保护区养了鹿群,为了不使鹿群受伤害,主人将狼捕杀光。从此,鹿群处于没有天敌的“安乐窝”中,迅速繁殖,十年之后,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保护区里的植物因被鹿食用与践踏而凋零,鹿本身也因运动减少体质下降,导致大批死亡。

2、某教师刚参加工作日才,恨不得把满肚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充分发挥”满堂灌“的作用?学生无暇思索与接受,结果,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家长意见很大。

3、《吕氏春秋》中有一段《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说: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去了,他赶快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儿掉到水里去的。”船停止了,他就从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试想,船已经走了,剑却没有走,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秦国采用商鞍变法后凭借它的武力,终于造成了万乘之势,使所有国家朝拜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的朝代。然而它建国后仍然采用战争时候的高压政策对待百姓,不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因此,秦王朝仅只维持了二十多年,就被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

5、楚国想偷袭宋国,他们事先在进军必经的流河里浅水处做过目标记,没想到,这晚上滩水突然涨水,楚国的军队仍然依原标记渡洞,故淹死无数士兵,渡河失败。

6、古时成阳堪,把儿子教育成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平时大家都称赞成阳堪的儿子有教养。一天成阳堪家里发生火灾,成叫儿子去亲戚家借梯子救火。儿子为了显示自己的识礼,所以花费了不少时间与亲戚寒喧,直到亲戚问有什么事,他才慢条斯理地说出原委,亲戚家赶紧扛梯去救火,成阳堪家已变成废墟了。

三、量变与质变 【正例】 l、《文史通义》的作者章学诚,年轻时接受能力较差,记忆力也不十分好,读私塾时,常为背几十个字伤脑筋。但他日夜苦读,由少积多,终于成为大学者。

2、三国时的董遇,家贫无力上学,靠卖柴糊口,但他利用“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抓紧时间勤学苦读,依靠自学终成名重一时的学者。

3、一位青年画家专程请教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要不到一天,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笑着回答:“请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功夫就准能卖掉它了。”青年画家接受了门采尔的忠告,回去后认真苦练基本功,深入搜集素材,经过周密的构思,用近一年功夫创作了一幅油画。果然,这幅不到一天就卖掉了。

【引言】

1、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俗语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祸患常积于忽微——欧阳修

4、千里之堤,渍于蚁穴。――俗语 【反例】

1、天津有一个当祖父的人,宠爱小孙子,让孙儿用牙签在自己脸上乱戳,结果酿成悲剧,眼睛被惯坏了的孙儿扎瞎。

2、战国时,虞国虞学会造漆,他发现把漆树叶子熬成膏掺在漆中能降低成本,以此成了富翁。一次,他带了一大批漆前去吴国,吴国此时正与越国打仗,漆的来源断了。虞学大受吴人欢迎,成交时有人见漆桶上封条很新,怀疑内中有假,就借故说二十天后取货,二十天后,漆全部变质,虞学漆没卖出,盘缠也没有了,饿死吴国。

3、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口水很清,很甜的水井,过路人都愿意在这里歇脚喝水。一天,一老者发现水井比以往浅了一些,便对村民说,你们这口井该掏掏了,村民很不以为然,没有接受。第二年春大旱,井水干枯,全村人只好外出逃荒讨饭

4、一个抢劫杀人犯临刑前请求见母亲一面。他母亲来后,他以要报母亲养育之恩为由要吮母亲的奶,母亲答应了,抢劫犯一口咬掉母亲的乳头,痛苦地说:我小时候偷一根针拿回家,你老人家竟说我是乖孩子,懂得顾家。于是,我偷之胆越来越大,偷之物越来越多,由偷而抢,最终走上刑场,告别人间,妈妈,我恨你。

四、新生事物 【正例】

1、华东师范大学崛起45岁左右的“小字辈”博士生导师群体,其学术领域覆盖18个博士点,超过该校现有的博士学科总数的半数以上,现已有25名这样的博士导师活跃在校园里。

2、在汉城奥运会上,美国的曾"创造50米自由泳世界记录的比昂迪奋力游到终点,当他抬头看时,发现独联体选手比他领先一指夺走了金牌,比昂迪脸上现出灿烂的笑容,由衷地感到欣慰,他过去拥抱了那位把自己打败的对手。

3、果树枝头,硕果累累,秋叶却飘落了,把自己揉进了护根的泥土,默默地给果树输送营养。

【引言】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白居易

2、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

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4、历史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俄〉车尼雪夫斯基

5、最可怕的敌人,就是缺乏坚强的信念。——(法)罗曼•罗兰

6、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伟大的时代。——(俄)列别捷夫

7、枫林新叶催陈叶,雏凤清于老风声。——李商隐

五、内因与外因 【正例】

1、一定的温度,可以使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使石头孵出小鸡。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温度这个外因条件,鸡蛋也是孵不出小鸡的。

2、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号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多种高产优质的水稻新品种。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解俊峰等五人,历时21年,培养出6种巨穗小麦新品种。水稻和小麦生产,有了优良种籽这个变化的依据,再加上良好的水、肥等外部因素,才能高产优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打铁先得自身硬。孔繁森、李润

五、李国安、吴天祥等党的好干部,面对商品经济的大潮,站得正,立得稳,勤政廉政,努力工作,为党旗增了辉,为人民立了大功。

4、人体存在着同化和异化及遗传和变异的矛盾,人体每一瞬间都有旧的细胞死亡,又有新的细胞产生。正是这种自身的内部矛盾在推动着人生由幼年到少年,由少年到青年以至中老年的变化发展。

5、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寇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元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6、战国时代的苏秦,从鬼谷子学习纵横术出游数载,失意而归。家中人都瞧不起他,他仍发愤读《阴符经》,每至深夜,要瞌睡了,便引锥刺股,终于学成,挂了六国相印抗秦。

7、著名画家黄幻吾有将“污纸成画”的绝技。一次他当众宣布:“我能在有墨污的纸上作画,请哪位同志在纸上随便涂画两笔,把纸弄脏,我马上就能画成一幅画。”观众中走出一人,在纸上画了两个圆圈。黄先生沉思片刻,先将圆圈画成两个葫芦,再添枝加叶又在近旁画一小鸟。几分钟,一随生机勃勃的葫芦小鸟图就画成了,观众无不拍案叫绝。

【引言】

1、有志者二事意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或不能屈。——孟子 【反例】

l、弈秋是全国名的棋手,他收了两个智力相当的学生,其中一位全神贯注静心听讲,一位虽然也坐在那里听讲,但心里却想着有一群大雁将要从这里飞过,随时准备张弓射雁。同一位老师,同一学习内容,外因是完全相同的。但一个专心致志,虚心学习,结果棋艺大进;另一个心猿意马,用心不专,棋艺无甚长进。(《孟子•告子上》)

2、病菌能使身体衰弱的人致病;在商品经济的大海中,开金主义腐蚀了一批意志薄弱的人。原北京市市委书记陈希同、副市长王宝森就是这类人的典型。

3、《伶官传序》中的庄宗,当他即位之后,沉溺于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之中,结果“令数十伶人所困”,丢掉了后唐江山。

六、现象与本质 【正例】

1、中世纪的欧洲曾发生过一场可怕的病疫,在不长的时间里死了大约、2500万人。许多人“无缘无故”的发热,寒战、剧烈头疼,神经错乱。当时有人以为是“天意”。后来科学家发现它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鼠疫杆菌的传染,就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本质。

2、小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没有飞到天上去;-块在石头被抛向天空,它必然降落到地上„„牛顿在前人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研究,发现这类现象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4、有人说,门捷列夫是在玩扑克牌时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实际上,门捷列夫吸取了前人的成果,自己又经过20年探索,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积累关于各种元素的基本资料,终于从中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5、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感到入水越深,身体也越轻。由于深入思考,发现了液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他根据这个原理,解开了工匠在王冠里掺假之谜。

6、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做什么,第一个说“砌砖”;第二个人说“赚工资”;第三个人说:“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后来,第三个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7、伯乐善于相马,写了总结经验的书在《相马经》。伯乐的儿子拿着这本《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每见一马便拿出父亲的《相马经》对照是不是额高且丰满,两眼圆而闪亮,蹄子粗壮而结实。后来他找到二匹符合这种要求的马,骑上回家,不料这马只跑了百把里路,就倒地而死,伯乐的儿子只好步行回家。

8、齐国宰相管仲得病后建议齐桓公不可重用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齐桓公不解地说:“这四人忠心。易牙把自己的孩子煮给我吃,竖刁为在我身边待奉,自阉当太监;常之巫测祸福,帮我逢凶化吉;公子启方父亲病故,他不肯离我奔丧。”管仲死后,齐桓公起初按管仲的劝说做了,但后来又把此四人召回宫。不日,齐桓公病,四个趁机切断齐桓公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齐桓公惨死宫中。

9、齐国曲鞍地方的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树,人们经过这里都要啧啧称奇,唯有一个叫匠石的木匠师傅每天路过大树,一眼也不看这棵大树。他徒弟问他何故,他说:“那是一棵无价值的树,不然的话它不能安安稳稳在这里活这么多年。”果然,这种树的木材做船透水,做家具有怪味,做棺木很快就腐烂。

【引言】

2、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俗语 【反例】

1、一个渔夫把一条小鱼放在大路边有水的树洞里之后走了。一个赶路人路过大树,见树洞里竟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以为是神鱼。一传十,十传百,神鱼的传说越来越奇,不少人在树前烧香祭拜,保佑平安。香火竟然超过附近的寺庙。一天,那放鱼的渔夫又路过这里,心中只能暗自好笑。

2、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的现象,认为太阳和其它星球都在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后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证实了它的错误。

七、联系与制约 【正例】

1、富兰克林年轻时,曾经到英国伦敦的巴茨印刷所当工人。那时,全所50多个工人,受社会上饮酒风气的影响,人人嗜好啤酒。但是,富兰克林却滴酒不入,只吃面包喝清水,他劝工人们说:“体育锻炼可以健身。”可是人们不听,并嘲笑他是“喝清水的美洲人”。富兰克林工作之余,经常散步、游泳、做体操和跑步,身体越来越结实。一次,工人们搬金属板,每人用力气也只能搬动一块,富兰克林却轻而易举搬起两块。工人们问他有什么决窍,他说:“我的力气,就是靠经常锻炼得来的。”

2、碧波荡漾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生物,可它必须在大堤之间流淌;一旦冲击河床,必然泛滥成灾,自己也只能干涸。地球是人类之母,可它必须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离开了轨道,只能成为宇窗中的一颗流星。

【反例】 l、《左传》中有则《唇亡齿寒》的故事。虞国和虢国本是唇齿相依的两个战略伙伴,而虞国国君不听劝阻,接受晋国的美玉,让道给晋国前去攻打虢国,结果,晋国灭了镜国后,在班师回国途中把虞国灭亡了。

2、俄国克雷洛夫一寓言故事:一匹解除了缰绳的马,眼冒火,头充血,再也不听主人的斥责,飞奔狂跑,结果冲下深渊,粉身碎骨。

3、齐景公在渤海之滨游玩,忽接信使报告:“丞相晏婴病危,生前怕难相见。”景公急忙起身返回,嫌马太慢,亲自挥鞭;过后还觉得马走得不快,索性弃车行走了,结果更慢了,终没见到晏婴。

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正例】

2、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在新和旧这一对矛盾中,我们要促进新的方面,去战胜旧的方面。当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由大变小,逐步归于灭亡,旧事物的性质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了。

3、赵人养了一只猫,它捕捉了老鼠,也吃光了鸡。赵人之子要父亲把猫赶走。但赵人认为不绝鼠患,难得温饱,没有鸡吃,无关紧要。因此,还是留下了这只猫。

4、一位青年苦恼地对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感兴趣,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上了,结果却收效甚微。听完年轻人的话,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透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重点上试试,就象这块透镜一样!”青年人照法希尔的话去做了,终有建树。

【引言】

1、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法)罗曼•罗兰

3、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俗语

4、方气用在节骨眼上,好钢使在刀口上,工作要做在点子上。——俗语 【反例】

l、鼯鼠身怀五种本领: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又会掘土打洞。但说来可怜。飞,飞不上屋顶;游泳,渡不过小溪;爬树,爬不上树梢;走吧,还不如人走得快;掘土打成的洞,竟藏不住自己小小的身体,名义上是学会了五种本领,其实,一样也不中用,这怎能说它有本领呢!

2、古时,兄弟俩出去打猎。一个大雁飞来,正要弯弓射雁的时候,哥哥说:“射下大雁煮了吃。”弟弟说:“应该烤了吃。”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而大雁早就振翅飞远了。

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例】

l、唐太宗李世民为广罗人才,令封德彝推举贤人。很久,封德彝未推荐过一个,太宗责问他,他说:“不是我不尽心去找实在是因为现在没有什么杰出大才。”太宗严正批驳:“君子用人如同使用器具一样,应当各取所长,自古以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都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应该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啊!”封德彝听后无言以对。

2、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给李延、倪寻两人治病,他们症状基本相同,都是头疼发烧。可是,华佗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剂,给倪寻开却是通导剂。原来,华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从李延的病情看出是由外部器官引起的,从倪寻的病情看出是由内部积食引起的,所以用不同的处方治好了两人的病。

3、兴建三峡工程,是利多弊少,还是弊多利少?对三峡工程持怀疑态度的主要顾虑是库尾泥沙,移民安置、生态环境,文物保护以及国力等问题。但兴建三峡工程,将带来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南水北调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使像生态环境等问题,也是既有弊更有利的。古人云:“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经过认真周密的科学论证,专家们的结论是:建设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好。

4、春秋时,晋国大将祁黄羊年龄大了,便向晋悼公提出辞职的请求。晋悼公说:“你走了,派谁接替你呢?”祁黄羊说:“解狐最合适。”晋悼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大王只问我什么人能带好军队,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后来解狐死了,晋悼公问祁黄羊:“再派谁好呢?”祁黄羊说:“祁午能担任这个职务。”晋悼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大王只问我谁能担任这个职务,并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祁午上任后,赏罚分明,得到人们的赞扬。

【引言】

2、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例】

1、一个高个子身高于门,必须弯腰进门;一个矮个子进门也学高个子的样弯腰,成为笑话。

2、有个鲁国人擅长编麻鞋,妻子擅长织白绢,想迁家去越国。有人说:“你们将会贫穷。麻鞋是脚穿的,臼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一贯赤脚走路,喜欢披头散发。”这个鲁国人不听,去越国一年后,贫困而返。十、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例】

1、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是个美男子。他的妻、妾和客人都说他比城北徐公美,可是邹忌并不盲目自信。看到徐公后,自认为不如徐公美,而且照镜子,仔细“调查研究”一番,觉得比徐公差了一大截。他悟出了妻、妾和客人说他美的原因,并用此设喻来委婉地规劝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强盛起来,在朝廷上“战胜”了燕、赵、韩、魏等国。

2、吴吉昌通过反复实践解决了棉花落桃问题,姚士昌通过几年实践摸索出落花生增产的经验,李光庆在水稻生产中解决了减少空壳率的问题,袁隆平辛苦多年培育出杂交水稻系列制种。他们的经验和理论普遍推广,为解决人类的穿衣吃饭作出了杰出贡献。

3、宋代的沈括,为了测定极星的位置,连续三个月里,每晚上半夜、午夜、下半夜各观察一次,画出200多张图,并进行细致测量和数学推演,“凡十余年,方初见真数”,得出每日微差时间的大小,并给予理论上的解释。

【引言】

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

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一陆游 【反例】

1、《史记》记载: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纸上谈兵,滔滔不绝。赵括颇为得意,以为世上人莫可挡。而赵奢却不以为喜,他说,一旦让赵括带兵,“破赵军者必括也。”赵奢死后,赵括率兵与秦国交战,结果为秦将白起的奇兵佯攻所诈,粮道被绝,军队被围,不但自己被秦军射死,还断送了四十万兵士的性命。蔺相如曾经批评赵王用赵括带兵如“胶柱鼓瑟”,批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2、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主观认定是邻居的儿子偷的。看他走路的样子,面部的表情都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听他讲话的声调,也像是偷了斧头的人。总之,邻居的儿了动作态度,没有一处不像偷了斧头的样子。后来,这个人在山沟里掘地,找到了自己的斧子。再看邻居的儿子,动作态度没有一处像偷斧的样子了。(《列子•说符篇》)

3、古时候一个国王出巡,听到哭声,命令随臣去查问。回报说,那边山上一妇人在哭,她丈夫吃饭不幸噎死了。国王下令,今后任何人都不准吃饭了。

十一、掌握分寸 【正例】

1、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巴豆最能泻人,是一种泻药。李时珍经过试验后,认为巴豆剂量用得重可引起严重腹泻,但是,如果剂量轻,可治疗腹泻。他用这种方法,治好了一个患慢性腹泻的妇女。以后,又陆续治好了一百个腹泻的病人。

2、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量小治不了病,量大又会造成中毒。在农业生产中,播种量、施肥量等要适度。在工业生产中,机器的运转速度、运转时间要适度。孔子说:“过犹不及”,意思是说,事情做过了头,就像做得不够一样,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京剧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温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工人炼钢要注意火侯,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

【引言】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反例】

2、俄国有个叫杰米扬的人,做汤鲜美可口,受到客人好评。一次,他又用拿手好汤招待客人,在他的力劝下,客人已喝了很多,可这位杰米扬先生还是无休止地劝客人再喝一盆,客人只好逃走。

3、青年工人胡某,深夜将本厂电工的铁皮工具箱偷出,藏在厂院墙外的草丛中,准备第二天晚上取走。次日,电工李某在院墙外发现了自己失窃的工具箱,知道小偷会来拿,便将220伏的电线接在铁皮工具箱上。当晚,胡某前去取箱,被当场电死。结果,李某被判了无期徒刑。

十二、道德 【正例】

1、明朝陈寿,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有一次他拾了财物,却坐在那里守到深夜,忍饥挨饿等待失主来找。失主来了,他就把财物还给了人家。

2、东晋孝武帝时,郗超与谢玄合不来,但当秦王持坚率兵攻晋时,都超推荐谢玄,他认为对人才当做到人尽其用,此次出征,必然能够建立功勋。结果,谢玄果然在淝水之战中一举获全胜。

3、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年轻的左拉因身无分文,只好忍着饥饿坐在巴黎卢森堡公园的长椅上做诗。这时有个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的少女哆哆嗦嗦地过来讨钱,同样处境的左拉脱下上衣给那个少女,叫她换顿饭吃,自己只穿一件衬衫,冒着寒冷回到他的阁楼上去。

5、陈嘉庚相继捐了巨额金钱,在国内兴办各类学校。他有个儿子曾向公司支借了五十元钱。陈老查帐时发现,回家警告儿子说:“你爸爸的钱是不能给侵吞的!”有人觉得不可理解,陈笑着解释说:“人谁不爱其子,惟别有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必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实乃害之,非爱之也。”

【引言】

1、德,国家之基地。——《左传》

2、百行以德为首。——《世说新语》

3、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4、生命的短促,只有关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5、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卢梭

6、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7、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8、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会有伟大的人物。——罗曼•罗兰 【反例】

东海郡的孝子郭纯死了母亲。每当他哭母亲的时候,就有成群的鸟雀飞落聚在他周围。官府派人检查观看,确实有这样的事情,立即给他门上挂匾,巷口建牌坊,表彰他的孝行。后来查明:原来郭纯每次哭母时,总是把饼撕碎撒在地上,于是成群的鸟雀争着飞来吃饼。以后仍这样做,鸟雀一听到郭纯的哭声,没有不争着飞来聚集的,并不是郭纯的孝心感动了鬼神而显什么灵异。

十三、荣誉 【正例】

1、举世闻名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女儿巴鲁玛•毕加索,不用她父亲的遗产和声望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作为服装、珠宝设计师的巴鲁玛,十八岁时就毅然改就自己的姓名,将“毕加索”的字样抹去了。她常常嗤笑道:“‘毕加索’的名字确曾使我轻易地克服了各种障碍,办事极为方便。”然而,她又庄重地说:“实际上,我不认为金钱和声誉能使一个人最终获得成功。我认为,成功,始终应该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达到。”

2、有个俄国青年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建树卓绝,萤声科坛,荣誉奖章接踵而至。他一生中得到九十四个荣誉头衔,奖章、勋章不计其数。可是他把奖章藏起来,从来不愿意佩戴。得到荣誉时,他从不喜形于色。他说:“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4、欧阳修和宋祁写《新唐书》,欧阳修只写纪、志部分,宋祁写列传部分,书成之后,按旧例,作者只署官职最高者一个的姓名。欧阳修官职最高,可欧阳修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于是分别署名,纪、志题欧阳修撰,列传题宋祁撰。

5、肖伯纳到苏联度假,一天,他在公园里遇到一个小姑娘。他同她玩了半天,分别时对她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就是世界上有名的肖伯纳。”天真的小姑娘立刻仿照他的口吻说:“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姑娘玛莎。”肖伯纳把这件事当作一次教训,深深印在脑海里。

【引言】

1、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珠。——莎士比亚

2、奖状对于一个真正的英雄,永远不是一张毕业证书,而是攀登途中的一座座里程碑。——格言

【反例】

英国“蒸汽大王”瓦特活了八十三岁,他出身木匠家庭,年轻时勤奋好学,发明了新型蒸汽机,一举成名,成为制造蒸汽机的大老板。可到晚年,他竟压制推广霍思布源发明的“双筒蒸汽机”,他还以“学阀”的姿态压制特列维蒂克发明的“高压蒸汽机”。

十四、专心 【正例】

1、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回在书房里练字,书童送来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他头也未抬,继续挥笔疾书。后来他夫人来书房催他用餐,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块沾满墨汁的馍馍正往嘴里送,还连声夸奖夫人今天做的蒜泥好香。

2、唐代诗人贾岛为了锤炼“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思考入迷,竟撞了当时京兆尹韩愈的轿。

3、我国著名麻类纤维女专家云鹤在济南女师学习时,叫同学们把自己反锁在学校一个堆放杂物的破仓库里边,以便集中精力温习功课。在仓库里,她每天起五更,睡半夜,不顾闷热潮湿、蚊虫叮咬,发奋学习。后来,她终于成为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第一个女化学博士。

4、数学家吴文俊教授能记住某一台机器的安装时间,能记清某台计算机程序的编制数目和编制时间,却记不住自己的生日,甚至连自己结婚的日子也忘掉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来不记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

5、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会事半功倍,长期锻炼这种能力可以使人在复杂的环境下不受外界干扰而积极思维。列宁极善集中注意力,在激烈的论辩中,他可以一边细昕对方的讲话,一边迅速记下自己的论点。契诃夫可以在人声鼎沸的车站、饭店构思作品。列夫·托尔斯泰坚持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写小说。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柯支,一次在旅馆欣赏肖邦的钢琴演奏,忽然室外发生了火警,人们夺门而出,及至火已扑灭,人们重返室内时,肖邦仍在演奏,而诗人也在凝神倾听,对刚才的骚乱竟一点也没有觉察。

【引言】

1、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大学》

2、心不专,不能专诚。——《淮南子》

3、聪明的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把它学好。——《歌德谈话录》

【反例】

1、国手弈秋曾教两个学生弈棋。一个学习时专心致志,结果不久便学会下棋。另一个学习时心不在焉,一心想到窗外的飞雁,结果既未学会下棋,又浪费了时间。2、1830年,维勒对墨西哥出产一种铝矿潜心研究,断定这种铝矿中还有一种没被人发现的新元素。可惜的是,他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就在第二年,塞夫斯德朗对此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了这一新元素——钒。维勒对自己的浅尝辄止深感懊悔。

十五、谦虚 【正例】

2、大科学家牛顿在科学事业上取得的成就,算是不小吧,可是当他谈到自己的成就时,却谦虚地说:“我只是象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到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3、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领兵救韩,先后两次虚心倾听士兵许历的建议,挫败秦军夜袭阴谋,占据战场有利地形,杀得秦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

4、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正想咏景抒怀,忽然发现墙上有崔颖题诗,吟咏再三,不禁叫绝,感到自己的构思立意没有超过崔颖,断然放弃了做诗的念头,只说了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便离去了。

5、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虽然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但孔子却向郑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习弹琴,向老子问礼。

【引言】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苏)高尔基 【反例】

1、滑铁卢战役,拿破仑不把同盟军的主将威灵顿放在眼内,说:“威灵顿有什么了不起,败军之将,我用不到一顿早餐的时间,就能干掉它!”此话传开,法军上下一片骄狂。结果,却是法军全线崩溃,一败涂地。

2、三国时的蜀将马谡,自恃有学问有见地,骄傲自大,主观武断,既违背军师诸葛亮的安排,不听参军王平的意见,不仅失掉了街亭,连自己的脑袋也丢了。

第五篇:辩证思维出于信仰独一真主的教导

辩证思维出于信仰独一真主的教导

张承迁2012.9.一提到辩证思维,中国的穆斯林,马上就想到这肯定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为从前很少有人提过这个词,过去,这个词是指逻辑学而言,原出于希腊的文字,有思想、思维、理性、言语等含义。1902年严复先生把这个词译为“名学”,如果从印度而来,就称为“因明学”;实际为思维规律的科学,并称之为逻辑学,是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法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正确认识真理。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法,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倾向性,而且和无神论更不沾边儿。逻辑学仍然是根据音译而来,所以现代就称作辩证法思维或辩证思维。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早在春秋战国时的著作和思想家,像易经、老子、墨子等都是充满辩证思维的人。因为他们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真主的指引,反复地印证并综合各种知识而得出了符合辩证思维的认识规律。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迷信程度,并没有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淖,而且能保持清醒超然。这是真主对中国人的普慈,也可以说中国人是最适于接受《古兰》教导的民族,对此我抱有充分的信心,希望读者和我一起拭目以待。

提起辩证思维,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张口就说几句,“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有老子的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事物变化的规律,说明没有单纯的祸也没有单纯的福,总是相反相成,互为前提。有信仰的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辩证思维,僵化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很难想象,如果这样还有相对的稳定性吗?好像信仰就是百分之一百,不信仰就无可救药再也没办法了,甚至说临死时只要念了清真言,那肯定进天堂,真是这样吗?有些人心肌梗塞,或突发脑溢血死亡,他们为之惋惜不已,因为没来得及念清真言;其实像这样的回归,毫无痛苦,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说明没有任何惊恐、自己也没有任何痛苦,也没有给活着的人带来任何麻烦,也没有浪费大量的补品和药物,只留下无尽的怀念——(杜阿一),那有什么不好呢?我参加过一位非穆斯林的葬礼,人们对丧家人说的话“节哀顺变”,这与我们说“节哀顺主”还有多远?比起我们站完殡礼后,妇女们嚎咷痛哭是不是更符合信仰的要求。信仰真主的人,不顺服真主的决定反而正确吗?

辩证的思维方法,并不是人间的某种说法,而是从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认识,其实也是真主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启发或启示人类逐渐认识事物,明白事理的一个途径。人类的发展是很缓慢的。在有文字以前,语言的酝酿经过一两千年,这其中只能靠肢体比划,结绳记事等简单的方式交流,可以从婴儿成长过程中看到,我们要成百上千次地喊爸爸妈妈,孩子才能喊出一个爸和妈字,不到一定的时间,语音器官是不开窍的。最聪明的科学家,也要从咿呀学语开始,这是谁都绕不过的。

真主对人类的启示,也是随着人类的成长逐渐发布的,起初可能是一点灵感、一种梦境、一丝幻觉、突发梦醒等。正像作家柯云路所理解的,物质的法则千条万绪,难道精神的法则,并不为我们所知的物质以外的法则,也和我们对待物质法则一样认识吗?“他创造一切,并使其匀称。他注定一切,而后引导。”(《古兰》87:2-3)说明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一切在真主的创造中,都是有序地发展着。而且真主注定了一切,并加以引导。人类在地球上处于高端的存在,而且被赋予代治世界的使命,“我要在地上安置一个代治者”(《古兰》2:30)所以真主不断地启示人类各种知识。“有一个民族就有一个警告者从其中派出。”(《古兰》35:24)很多人并不理解真主怎样派出,对现实中的一切真可谓熟视无睹,在他们的信仰中现实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主的决定,因而才有基督教主祷文中那样的话:“愿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言外之意地上发生的一切,真主完全没有管,还要靠他们来提醒和祈求。“我只要派遣使者,必以他的民族的语言,以便他向他们解释清楚。”(《古兰》14:4)这样清楚明白的教导,换需要加任何解释吗?

真主把对人类的启示称为约言,“那时我与众先知们立约,包括你、努海、伊布拉欣、穆萨、马尔燕的儿子尔萨,我与他们立了庄严的约。”(《古兰》33:7)(其中先知的名字在基督教圣经里分别称为诺亚、亚伯拉罕、摩西、玛利亚的儿子耶稣)因此,才有所谓《旧约》、《新约》和《古兰总约》;既然称之为“约”,那就是真主与人类立下了神圣庄严的约定。《古兰》启示里特别强调必须认真履行,首先,“安拉确不爽约”。(《古兰》3:9)作为创造者与被创造者所约定的一切,绝非人间社会的那一套,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它要求必须认真阅读领会,并且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如果不这样做行不行?人类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但是真主按照约定兑现的法则是不会变的。这一点我们通过社会研究和科学探索是非常清楚的,这也就是科学家为什么很少不信仰真主的,因为他们不论在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里,面对不可思议的统一法则,再也狂妄不起来。尤其《古兰》启示里充满辩证法则的教导;信仰僵化的人,越来越感到不适应,他们那种教条式的理解,把他们束缚在一个很狭小的范围内,成天感到世界末日的显迹是不是已经到来,不信仰的清算即将应验;信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安宁,反而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这哪里是有信仰的人而是迷信的愚人,是不学习而无知的表现,特别是不懂得《古兰》启示的教导。中国穆斯林由于语言的隔碍,对《古兰》启示的陌生,加之以传闻解释经文的弊病,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造成今天的落后,谁都不能怪,只怪我们自己太麻木。我们硬要把充满辩证思维的教导,搞成僵死的教条,让新一代青年望而生畏,而职业宣教人员确实是抱着金碗讨饭吃,他们还一脸的委屈,认为人心不古,寺院冷清,教门衰败,信仰缺失,眼看着青年男女与没有信仰的人婚配,幼儿园的孩子胡吃不洁的饭菜,无能为力势不可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冷静地想一想?《古兰》教导过时了吗?我们讲经就没有问题吗?传闻的资料能解读经典吗?

别的先不说,就拿《古兰》的翻译,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由教外人李铁铮、姬觉弥开始做这件工作。继而才有杨仲明、王静斋二位教长译经的问世。在他们之前,虽有云南的马复初和南京的刘介廉做过部分的翻译,但没有全文的译本,或没有流传于世。在那以后,比较有建树的译本,当属马坚先生的译作。此外,除去海外时子周、仝道章和林松先生的韵译以外,其他译本并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是倒退一两个台阶。例如:王静斋教长将阿文“瓦吴”打头的字译为“试思”,可是后来的译本仍然译为“发誓”。马坚先生虽然有一些错误,但很多独到的认识,仍然不能推广。例如:经文中镇尼大部分是指人类;《古兰》第三章第七节“只有真主和学问精通的人,才知道经义的究竟。”后来的译本(除去白志所先生)全译为“只有真主才知道经义的究竟”。包括使者先知谁都不知道,那么真主还启示人类干什么?

在辩证思维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理解并没有深化,翻译经典并不是按字义词义,而是按老人家的传闻经注所定的调子,信仰真主的人,为什么没有想想,创造宇宙的真主启示给人类的教导,竟然需要外国乡村的老人家来定调子吗?不论这位老人家有多大的威望,有过多大的贡献,我们祈求真主回报他的奋斗和努力,但是我们不能躺在他的认识上,裹足不前,因为他并不对百年、千年以后的人负责。

举一节启示来看:“我成对地创造了一切,以便你们思考”(《古兰》51:49)这一节是我们翻译方面出了问题,很多本子译为‘我把每一类都造成两性’,或者译为‘我将每种物都造成配偶’,我们知道唯独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才能谈到雌雄配偶的事;而启示这里说的是一切。阿语‘孔里晒阴’意思是‘一切’,‘绕宅尼’是复数词,意思‘成对’;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信息,分明告诉人类,被真主创造的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真主是绝对的唯一。伊斯兰信仰要求只允许崇拜唯一真主,除此,任何相对的被造都不值得崇拜。而且在《古兰》里反复强调,一再地叮嘱,它是信仰中核心中的核心,绝不允许混淆。伊斯兰既不允许有任何中介,也不承认任何说情,“你说,全部说情归于安拉,诸天和大地的统治权只是他的,而且你们全都回归于他。”(《古兰》39:44)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直接崇拜真主,直接向真主倾诉。

不但如此,这节启示在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更是人们过去没有想到的,中国春秋时代庄子杂篇之中提到惠施的观点,“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一半,永远也取不完。不论取到多小,因为只要是一半,那就必然还有一半,‘绝对’是做不到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愈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愈大;时间和能量也服从测不准关系;微粒子存在某一种状态的时间愈短,则这种状态的能量确定程度就愈差。

2011年9月意大利格兰萨所国家实验室(位于格兰萨所地下1400米深处),‘奥佩拉’项目研究,发现中微子比光速提前60纳秒到达,即比光速每秒快6公里。打破宇宙绝对速度,即光速每秒30万公里;这几乎震惊了世界,动摇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础。可是2012年春又宣布因计算错误,取消这项发明。但是就像天文钟一样,他最终还是有千分之一秒的误差。计算的准确度,什么时候能没有误差?从《古兰》启示的教导看,任何人间或被造物的绝对都是不可能的。

再请看一节启示:“的确容易与困难同在,容易确实与困难同在,”(《古兰》94:5-6)这是一节充分反映辩证思维的教导,但是我们所有的翻译,都是随同困难有容易,只有杨仲明教长译为“则实同难有易,实同难有易。”阿文文字并不复杂,‘麦尔’就是‘一起’、‘同在’的意思。可是我们却翻译为‘随同’,意思就大变样啦。启示已经很明白,任何存在、任何事物都是既有这一面,又同时存在哪一面。既看到困难也应该看到还有容易的方面。美国的海伦凯勒,从两岁多患病,又聋、又哑、又瞎,和她说话她听不见,向她比划她看不见,碰她而她又说不出来,可在安妮老师的陪伴下(这位老师从20多岁,直到70多岁去世陪伴她50多年)老师为了让她认识‘水’字,把她一只手放在自来水管下,让她感觉,并在另一只手上写‘水’这个字,如此三个月她才知道这边画的就是那边感觉的水。最后使她从哈佛大学毕业,还当了作家,80多岁时还跑来中国成都,帮助建立聋哑学校。这就是正确理解困难与容易同在的奥妙。任何人只要付出辛劳,(以实际行动渴望祈求真主)真主都会为他开启成功之门。

我们将再看一节启示:“是他启示给你这部经典,其中一些节文是明确的——它们是经典的基础——其它是类似的。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为了寻求迷惑和找出经文的解释而追随类似的部分,除去安拉和学识精通的人外,没有人知道它的解释。他们说:我们信仰它,它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养主,除去理解的人外,没有人会想到。”(《古兰》3:7)

这是一节非常明白而重要的启示,是对《古兰》启示的界定和阐述。不了解的人以为《古兰》经一定是非常深奥,很难读懂的哲理,古往今来成千上万的著作,普通人怎么有胆量去碰这么神圣的理论,学了一辈子的阿訇都讲不清楚,我们谈何容易。可是,当年使者先知接受启示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放牧的文盲贝都印人(土著阿拉伯人)。他们都能理解的,生活在今天的人反而理解不了吗?尤其启示明确指出:“这是一部信息精确,解释详明的典籍,来自于明哲、尽知的主。”(《古兰》11:1)“安拉已启示了最好的告谕,一部互为印证,反复叮咛的经典,惧怕他们养主之人的肌肤,因他而战栗,然后他们的身心因记念安拉而柔顺。这是安拉的引导——他引导那意欲的人。安拉放任谁在错误中,谁就得不到任何向导。”(《古兰》39:23)信息精确,解释详明,互为印证,反复叮咛,这还不够吗?何况经典的基础是明确的,其它是类似的,把阿语‘穆太沙比哈’译为隐微的、隐晦的、隐秘的都是极其错误的,任何词典都没有这个意思。‘巴推尼’是隐微的,是属于真主第76个尊名称谓。《古兰》启示里任何地方也没有提到经典是隐微的,这又是传闻经注的作祟。我们的学者紧跟泰伯里(传闻经注的鼻祖)定的调子,造成我们走向歧途而不能回头。下面一句:

“只有真主和学问精通的人,才知道经义的究竟,”(马坚先生译文)

“知道解释他的只是安拉,及一般在知识上有基础的人,”(时子周先生译文)

以上两位学者的翻译是完全符合经典原文的,他们分别代表了大陆和海外学者的认识。在他们之前的我们可以不计,可是在他们之后的译著,不但没有吸取他们的优点,反而退回到外国一些毫无道理的传闻解释中去。‘但是除了安拉之外,没有人能明了他的真意。’(海外仝道章先生译文1989)‘除安拉外,没有人知道它的解释。’(马仲刚阿訇译文2005)‘它的解释只有安拉知道。’(马金鹏教授译文2005)‘但是除了安拉之外,没有人能明了它的解释。’(孔德军阿訇译文2010)

我们可以思考,如果这些后起之秀的译文是对的,除安拉之外,包括使者先知全都不明白,那么启示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缺乏对《古兰》启示的整体认识,启示的目的和启示的原则都存在于启示的文字之中,它是互为印证,反复叮咛的。在一节启示中,把两处关键的词语译错了,不是根据原词原字翻译,而是听任传统讲经的习惯,和外国老人家的说法,那能不错吗?国外特别是苏菲神秘主义的学者,他们颠倒黑白,竟然说出明确的经文是经的基础,而隐微的才是经的核心,也只有他们这类老人家才能懂得核心部分的奥妙。更是南辕北辙,给他们任意解释开了后门。(请看《兰巴尼书信集》第276封信)这是误入歧途的两个极端,也是缺乏辩证思维的恶果。如果根本无法理解,谁都解释不明白,那就证明这不是真主赐给人类的经典。翻译一本经典连大前提都没有搞清楚,以其昏昏能使人昭昭吗?

下载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届高三作文指导一.辩证思维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秭归二中郑光万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较浅,在写作时,他们容易静止的、孤立......

    辩证法和辩证思维[推荐五篇]

    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在马原课上收获颇多!我很喜欢听老师的课,于是我把自己在课上的心得体会总结下来,简要的谈谈我对辩证法与辩证思维的认识。如果有不足......

    用辩证思维再造国企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哲学的高度体现,它源于企业实践,又指导企业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思维方式的运用,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

    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摘 要]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它贯彻于各个训练部分和整体训练过程,有益于教师客观、科学和创新地进行教学,能科学解决问题并减少学生歌唱......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辩证思维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辩证思维 【摘要】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管理班级和处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中存在着一定的策略。本文利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来阐述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四个全面”的辩证思维特色

    “四个全面”的辩证思维特色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为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总方针,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动展开和灵......

    高三作文指导

    高三作文考前指导 【语文试卷总分150分(36+24+12+18+60),作文部分60分,占总分40%】 ●作文可以多看看山东省的历年范文,模仿满分作文,把人家的优点为我所用。 ●掌握答题要点,表达清楚和......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高三作文指导)5则范文

    寿光五中高三语文组慈兆敏 教学目标 1.了解辩证思维的含义,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分析论点的能力。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对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增强文章说服力。 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