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7:0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第一篇: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秭归二中郑光万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较浅,在写作时,他们容易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分析问题。尽管在思想政治课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有所了解,但这种能力似乎不能顺里成章地迁移到写作中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由众所周知的《韩非子》里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引出了一个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很多学生感到入题难,有的甚至写成了“诚信”、“选择”等离题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能期待坐享其成,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起点,如《伊索寓·蚊子和狮子》,由“蚊子—狮子—蜘蛛”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强大的和弱小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引出“学与思”的话题,《为学》一课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引出“难与易”的话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课文的辩证观点

按《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的说法,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是作者的观点,在堪称典范的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总是辩证的。我们学习这些课文,如果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论证方法上,就等于放弃了文章的精髓。譬如《为学》一文,语言洗练,举例精当,论证周密。但最令人赞赏的还是作者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由此形成的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呢?不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难与易问题做一番讨论,不论学生的见解正确或错误,深刻或肤浅,有了一番思考之后,对课文的观点都会有真切的认同感,进而学生还能领悟文章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见识的高低,而见识的高低又往往决定于能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目前似乎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姓“语”,固守在语言文字的圈子里,不屑于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学诗者“功夫在诗外”,不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辩证思维的培养,决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二、用辩证思维指导作文训练

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我们说,有些学生善于写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过说,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颈阶段,正是因为辩证思维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应当是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笔者略举几例作以说明。

(1)概念阐述的片断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作辩证地解释和说明,揭示其丰富的内涵,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难”、“艰苦”、“奋斗”、“奉献”等。

(2)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这类训练通过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对立统一、根据和条件、内因和外因等范畴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你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3)成语典故的内涵简析。成语典故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类练习一箭双雕,既有语言训练的作用,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例如:“守株待兔”为什么可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了什么道理?(4)错误语段的辨析修改。学生习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去改正,可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

(5)提供范例的语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集中表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话题进行仿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以上是片段练习,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训练是不可少的,为了防止零打碎敲,最好注意序列性、示范性。

相信我们只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辩证的观点,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的

作文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辅导 0531 2143

先看一首小诗: 烈日当空时,光明将贬值为灾祸,每一瓣残淡的浮云,都会身价百倍。

——冷慰怀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作文同样也存在这样的辩证法。

[例题1] 巴豆,据南朝名医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药性最能泻。但李时珍试用结果表明: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反倒能治好慢性腹泻;剂量大了才会引起严重腹泻。阅读这段话后,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则材料是从医学角度来叙述的。“用量适度”与“剂量大”产生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药用功能。药量的“度”,决定了药性,量变引起质变。这就是原材料说明的观点之一。有的同学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在分析这则材料时,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引起严重腹泻”——“拉肚子”便是坏事,而不知道有些疾病(例如食物中毒)就必须服药致泻来治疗;因此,引出了与原材料相悖的观点:“巴豆有长处、优点,也有短处、缺点,我们不能只看一面而忽视另一面,要全面地看待事物。”

[例题2] 砸破水缸,“放水”救人,历来被赞为聪明之举;往树洞里“灌水”,让滚入树洞里的球儿浮起来,也堪称机智的做法。读书碰到难懂的长句,读时“删去”枝蔓,则顿时领悟;解繁难的几何题,却往往要先“加上”辅助线,才豁然开朗。这些,会发人深思,给人启迪„„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这个题目较难,同学们的头脑被纷繁的事实搅乱了,陷进去跳不出来,找不出四件事的“头绪”(共同点)。我们先用词句分析法,撮其重要字眼:“放水”、“灌水”、“删去”(枝蔓)、“加上”(辅助线)。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在各句中相对列举的两种相反(但都正确)的做法,寻求异中之“同”——水缸里救人,必须破缸“放水”,而树洞里取球,得“灌水”让它浮起来;复杂的长句,“删去”枝蔓,便能突出主干;繁难的几何题,“加上”辅助线,才能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出了“头绪”,找到四件事的共同点,跨过读懂原材料这道门槛,写这篇议论文就不难了。

[例题3] 1986年1月28日,载着七位宇航员作第十次飞行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钟时凌空爆炸,从而酿成了美国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的惨剧。几天后,美国总统任命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事故原因的全面调查。最终解开这一疑案的是一位物理学家费因曼教授。当时,面对成吨的事故分析材料,当报告人无意中提到“密封圈有烧焦的痕迹”时,费因曼立刻把这句话紧抓不放,终于在一团乱麻中理出了丝头。而这正是这次事故的主因。请就此材料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议论文。★提示:从“烧焦的痕迹”与航天飞机爆炸的关系分析,显而易见,这则材料说明了“小”与“大”的某种关系。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同学的思路可能会立即与“从小事做起”的观点“接轨”,欣然下笔,却不知已经离题了。正确的思路应该是:费因曼教授从报告人无意中提到的“密封圈有烧焦的痕迹”这点小事中,查出了这次事故的主因,完成了“美国宇航史上第一次空中失事”这桩震动全球的大事的原因调查,体现了费因曼教授从小事中发现大问题的卓越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即小见大”。我们还可以深入想下去:小中何以见大?怎样才能具备即小见大的眼力?

[例题4] 二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在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铮然的好听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乌龟壳,壳内的空气受到激烈振动而共鸣,发出十分好听的声音。莫可里拿着乌龟壳兴冲冲地急忙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考,根据乌龟壳的启示,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提示: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的诞生,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其他人为什么对这块乌龟壳视而不见,对它发出的声音充耳不闻,不能由此发明小提琴呢?因此,在音乐家莫可里的“偶然”之中,还包含着“必然”的因素,那就是他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和创造的欲望。“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个人的成才、发展需要机遇,但不能消极地等待它的光临,而必须去积极地“准备”,去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只有这样,一旦机遇来临,你才能把握它;否则,只能眼睁睁地让机遇从你门前走过。作文可以夹叙夹议,联系正反面例子,并分析原因,以此来论证观点。

[例题5] 丁公该不该杀 据史书记载:丁公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示众)军营,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提示:

1、丁公不该杀 ⑴无丁公刀下留情,即无刘汉王朝,刘邦以怨报德,不合中国人之常情。⑵刘邦将项羽失天下归咎于丁公,不合史实,昧着良心;即便史实如此,邦杀丁公亦属“炮打功臣”。⑶即使丁公曾二心于项王,亦不能据此推断丁公一定会或将来会二心于刘邦。

邦杀丁公,完全是为了刘氏王朝,借丁公之头来威慑手下人臣,杀一儆百。

2、丁公该杀 ⑴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丁公在关键时刻放走刘邦,导致项羽自刎乌江,其罪不可饶恕。⑵刘邦杀丁公有政治远见: a.身边不能留隐患。b.政权始建,必须警告二心之人,表明君主态度。c.杀叛将,使后人无敢仿效,有利形成忠君风尚。

从刘邦角度,从维护刚刚建立的封建王朝的角度,丁公该杀。观点截然相反,却能自圆其说,源于复杂的人事本身的复杂性。观点可谓见仁见智。复杂的人事本身就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同的人去看去评,结论就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去看去评,结论都有可能不同。这正应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到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例题6] 公仪休嗜鱼不受鱼

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鲁相国公仪休喜吃鱼,各地官员纷纷送鱼投其所好。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他的门生莫名其妙,问到:“先生爱吃鱼,为何又把送到眼前的鱼拒之门外?”公仪休说:“恰恰因为我爱吃鱼,才不得不谨小慎微。如果我来者不拒,说不定哪天会因徇私受贿丢官罢相,甚至性命难保。那时,想吃鱼能吃上吗?现在我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保有鲁国相位,才可以常常吃到鱼。”公仪休的话看似浅薄,实际上却说出了一个深刻的公私关系的道理。

★提示:

1、可以论证廉洁自律必须从克服私欲做起。

2、可以论证为官者不徇私,不受贿,清风两袖,方可自保。

3、可以论证公和私、得和失的辩证关系。

[例题7] 巴顿将军毙驴开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巴顿将军,以其泼辣严明的治军作风赢得了赫赫声威。他统率的军团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所向披靡,屡立奇功。据说,有一次在部队挺进途中,前面的行军队列突然乱成一团,无法移动。原来是一头运军需的驴子横在道路中间,不肯动弹,一群士兵连推带拉又拿鞭子驱赶,也无济于事,使后面的人马寸步难行。巴顿将军走上前来,看到这一情况后,大喝一声:“所有士兵立即让开!”士兵们不知是怎么回事,便纷纷让开,站在两边。这时,巴顿将军掏出手枪对准驴子扣动扳机,这个倔强的家伙应声倒地。巴顿命令把它扔进路边的大海,行军的大道立刻畅通无阻。

★提示:

1、可以论证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时,要敢于快刀斩乱麻,当机立断。

2、可以论证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要善于变通思维,打开新的途径。

3、可以论证关键时刻要权衡利弊,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例题8] 难以装满的大碗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父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有溢出来。“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师父笑问。徒弟无言以对。★提示:

1、可以论证学业的永无止境。

2、可以论证逐层深入,才能参透事物的底里。

3、可以论证教育弟子,须以巧譬妙喻,方可奏效。

[例题9]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的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 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在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提示:

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操之在我,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例题10] 小蜘蛛智杀长蛇

我国古代的《庸庵笔记》中记述过一则奇闻:一个小小的蜘蛛,结网于距地二三尺高的墙壁。一天,一条长蛇爬过来,抬头想吃掉蜘蛛,但却怎么也够不上,蛇只得退去。谁知就在这时,蜘蛛突然悬丝而下,蛇重新昂首欲食,蜘蛛又突然缩回网上。这样反复了多次,把蛇搞得十分疲惫,头伏于地想歇口气。可是,蜘蛛却乘蛇不备,奋身直下,扑到蛇的头顶,死死咬住不放,蛇狂跳乱扭,左摇右摆,却不能逃脱,终被置于死地,蛇脑成了蜘蛛的美餐。

★提示:

1、可以论证只要敢于斗争,弱者也能战胜强者。

2、可以论证在巨大的对手面前,须乘其不备,以智取胜。

3、可以论证欲加害于人者往往自取其咎。

第二篇: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

秭归二中郑光万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阅历较浅,在写作时,他们容易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分析问题。尽管在思想政治课上,他们对唯物辩证法有所了解,但这种能力似乎不能顺里成章地迁移到写作中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由众所周知的《韩非子》里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引出了一个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很多学生感到入题难,有的甚至写成了“诚信”、“选择”等离题作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辩证思维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能期待坐享其成,我们必须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纵观中学语文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初一教材就完全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辩证思维的起点,如《伊索寓·蚊子和狮子》,由“蚊子—狮子—蜘蛛”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出“强大的和弱小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从《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引出“学与思”的话题,《为学》一课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引出“难与易”的话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怎样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呢?

一、引导学生真正了解课文的辩证观点

按《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的说法,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因素是作者的观点,在堪称典范的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总是辩证的。我们学习这些课文,如果仅仅停留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论证方法上,就等于放弃了文章的精髓。譬如《为学》一文,语言洗练,举例精当,论证周密。但最令人赞赏的还是作者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由此形成的结论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怎样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呢?不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难与易问题做一番讨论,不论学生的见解正确或错误,深刻或肤浅,有了一番思考之后,对课文的观点都会有真切的认同感,进而学生还能领悟文章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见识的高低,而见识的高低又往往决定于能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目前似乎有一种矫枉过正的现象,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姓“语”,固守在语言文字的圈子里,不屑于越雷池半步,殊不知学诗者“功夫在诗外”,不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辩证思维的培养,决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自身的需要。

二、用辩证思维指导作文训练

辩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辩证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思维认识水平的高低。我们说,有些学生善于写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词汇丰富和技巧的娴熟,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过说,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之所以停留在瓶颈阶段,正是因为辩证思维能力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中学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应当是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笔者略举几例作以说明。

(1)概念阐述的片断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对具体概念作辩证地解释和说明,揭示其丰富的内涵,目的在于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如:如何看待“困难”、“艰苦”、“奋斗”、“奉献”等。

(2)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这类训练通过矛盾的或貌似矛盾的观点对比分析,训练学生对立统一、根据和条件、内因和外因等范畴的理解运用能力。如你对“旁观者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看法。(3)成语典故的内涵简析。成语典故中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这类练习一箭双雕,既有语言训练的作用,又有思维训练的价值。例如:“守株待兔”为什么可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明了什么道理?(4)错误语段的辨析修改。学生习作中有各种各样的逻辑错误,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错例让学生去改正,可使学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5)提供范例的语段仿写。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段,集中表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变换话题进行仿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方法。例如:《想和做》第1—3自然段谈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揣摩其写法写一段话,谈谈“教”与“学”的关系。

以上是片段练习,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训练是不可少的,为了防止零打碎敲,最好注意序列性、示范性。

相信我们只要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辩证的观点,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很快提高的。

第三篇: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

[摘 要]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它贯彻于各个训练部分和整体训练过程,有益于教师客观、科学和创新地进行教学,能科学解决问题并减少学生歌唱毛病的产生,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正确并有创造性地学习。

[关键词]辩证思维;互相联系;对立统一;整体平衡

引言

本文中所说的辩证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教学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声乐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维将指引着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方向进行教学,同时,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微观的训练和宏观的把握,各个阶段的重点微观训练包括:气息、喉位、共鸣腔体等。微观的单个教学中同样包含着辩证的原理和辩证的调控。在教学中的宏观把控包括歌唱肌能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同时也包括歌唱与表演的相互联系与综合把握。

一、教学中微观训练的辩证思维

微观来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辩证调控。知识点内部相互联系、对立统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进行调节,使其既互相联系,又达到平衡统一。

(一)气息的辩证

歌唱中的气息具有辩证原理,教师可根据辩证法,在教学过程中,熟练地进行辩证调控,以便帮助学生在歌唱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气息的支撑和演绎作品的手法。

1.辩证原理

歌唱中需要有气息的支撑和控制,其支撑体现在保持吸的状态的同时做送气的动作,两者形成对抗,互相联系、对立统一,并达到平衡共存的状态。

2.辩证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老师科学地对学生的歌唱状态进行辨证调控。因为吸的动作保持太多,会僵硬,导致气息无法流动;而当吸的动作保持太少,则无法形成对抗,气息做不到支撑;只有两者调控到恰到好处的对抗统一,才能得到气息的支撑。在有支撑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要求,分配气流的密度与速度,以及送气的动态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仔细从学生的声音和肌能动作上准确判断,并以作品为依据,给学生讲明原理,并指导其进行调控,达到适度的动作,使吸和呼两个动作对立统一,把握好度,取得平衡,使之不断达到适度、美好的歌唱呼吸状态,准确、自如地表达。

(二)喉咙位置的辩证

喉咙的位置是否恰当,是否稳定,是否自然,对歌唱本身的音质、音色和作品的表达是否到位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辩证原理

喉位在歌唱过程中需稳定下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并保持自然,方能唱出亲切、动人的声音。

2.辩证调控

如果喉位太高,歌唱时就容易变成喊嗓的伤嗓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辨证的启发学生反向思维,帮助其把喉位往下放到合适的位置,鼓励并强化其对喉位的正确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不断取得进步,直到其熟练掌握喉位的恰到好处的运用方法,达到歌唱的平衡感;如果喉位放置状态太窄,歌唱时就容易出现挤嗓的状态,这时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辨证地启发学生往合适的方向调整,并把握好大小的分寸,往宽处唱,不断给予启发、比喻和示范,让学生认识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明白辩证原理所带来的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追求正确的喉位歌唱状态,经过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如果喉位放低时给的力度太大或太僵硬,歌唱时就容易出现压喉的笨重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解放动作,注重舒展、放松,同时注重落点的方向,运用辩证思维,不断给予调整和缓解,直到其找到适合的力度和流畅的歌唱状态为止;如果喉位不稳定,在歌唱时就容易出现抖动、摇晃或“绵羊音”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需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的根源,观察学生,为其找到一个对其容易达到的方向或效果较好的方式进行调整,改变其错误观念并慢慢缓解其不良习惯,因材施教。

(三)单个共鸣训练的辩证

在歌唱中,每个共鸣腔都既要打开,又要自然,这里说的自然是唱出来的声音和发声状态自然,不会含糊不清、不做作。而另一方面,对于刚开始接受共鸣训练的学生,可能会感受到状态的夸张或不自然、不习惯,所以需要教师给予解释:歌唱的训练是经过学生感受的不自然到自然的曲折过程,并帮助其调节到相对适当的状态。

1.辨证原理

歌唱的共鸣腔体包括:口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在基础训练中,每个共鸣腔体都需要训练其打开并保持,使其慢慢形成习惯。共鸣的大小除了与歌者本身条件有关系外,与其腔体扩张动作的大小更是有必然关系。

在训练中,各腔体打开的竖或横程度需根据歌唱的风格类别方向而定,共鸣腔体在歌唱中以做到自然和统一的共鸣为标准,并根据作品要求做到恰当的程度。

2.辩证调控

在教学中,调控较多的是鼻腔共鸣,因为鼻腔如果打得太开却没方向、没正确的支点,很容易造成声音苍白无力、发散,需要教师根据标准,适度的辩证调控;如果鼻腔往中间集中的动作做得太过,极易造成鼻音,需要教师根据声音形状直接辨别其歌唱状态,同时辩证地训练学生往反向的正确方向打开,适度调节,并给予巩固,以达到自然、统一的共鸣效果。

二、教学中宏观把控的辩证思维

在教学中,遇到的每个学生的歌唱状态都有所不同,教师需以辩证思维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个可预知的歌唱蓝图,在蓝图中以辩证法进行歌唱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在歌唱中做到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对立统一,最后达到完美的平衡。

(一)歌唱状态的辩证

歌唱过程中,各肌能共同工作,互相联系又互相作用,必须和谐相处,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

1.辩证原理

好的整体歌唱状态,是各歌唱肌能间相互配合,对立与统一,整体平衡,共同发展,实现歌唱的蓝图。

2.辩证的调控

当学生的综合状态失衡的时候,或者根据情况能预见其即将有失衡可能性的时候,教师需及时提醒并?o予辩证的调控方向,让学生实践调控,以达平衡。

例如,学生因气息支撑能力不足,导致唱高音时喉头与声带同时上抬,造成声音尖,并出现“绵羊音”,教师需加强其气息,并在此基础上,辩证调整喉位状态,给予反方向调控,将收效甚好。

例如,喉位的安放影响着口腔与胸腔的共鸣。当学生的口腔与胸腔已经做到正确的扩张,但共鸣依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连接口腔与胸腔的通道中,喉位没有下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根据情况,辩证地调控其喉位问题,从而使共鸣能得到表现。

再如,在歌唱中,各共鸣腔体主要负责着各个音区,如果共鸣腔的运用量分配不恰当,将会导致高音上不去或低音下不来等情况,甚至出现音高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宏观调控的辩证思维,敏锐地捕捉到原因,并进行辩证调控,以解决问题,使各共鸣腔分配得当,达到恰到好处的分工与整体平衡,并进一步使各共鸣腔得到统一。

(二)唱与演的辩证

歌唱与表演的综合把握具有辩证关系,它们各自独立又必须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1.辩证原理

好的演唱肯定是歌唱与表演成为一个完美结合的统一体。两者各有专攻,却紧密联系,目标一致,完美融合,共同演绎作品,共同塑造出高度统一的生动艺术形象。

2.辩证调控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歌唱肌能综合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表演习惯的培养。

目前有许多学生多注重歌唱肌能的状态,顾不上表演。教师在上课中,需多帮助学生,使其习惯用情感和用表情、形体去表达;并开设表演课程,同时注重艺术实践,在课堂与艺术实践中去提高演唱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情况,多表演而忽视演唱技巧的,则加强演唱技巧;缺乏表演习惯与能力的学生,则多培养其表演能力。

在演唱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演绎的尺度,根据情况,辨证地调控,使其唱和演同时恰到好处地为作品服务,共同塑造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结语

辩证思维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能使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实事求是,并保持思维的新鲜度,灵活、敏捷,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会使教学变得有趣而不死板,在辩证思维方法论中,不会使教学套路陈旧、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活力,使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找到闪光点,获得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辩证思维也使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科学的态度,不偏激、不偏见,而是客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步,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辩证思维使得声乐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时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互相联系并运动、变化的整体,从本质上系统科学地认识教学活动,以互相联系、对立统一、共同发展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声乐教学活动富于潜力,给声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创新与希望。

参考文献:

〔1〕苗启明.辩证思维方式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

百度百科:http://kb.kkyuyin.com/item/656b621dff724556bb3d588bddb07c6a.html?from=smsc&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

作者简介:章颖妍(1981--),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为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

第四篇:树立辩证思维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内容简介: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学情分析、我校生源较差,参差不齐,但班风、学生尚可,对政治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展示:司马光砸缸

讨论:通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正是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启示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生活与哲学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第一个小节,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探究一:多媒体课件展示 作为人大代表的你提案被否决;我把虫子踩死;大风摧折了庄稼;写上一个“a”然后又把它涂掉。

①这些是不是否定?

②这些否定的力量来自于哪里?是外力还是自身?

③这些否定是不是哲学上讲的辨证的否定呢?什么是哲学上的否定?

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总结:来自外力的否定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辩证否定。

探究二:观看《鹰的重生》视频

思考讨论:

(1)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鹰的重生”过程产生的动力是什么?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吗?

(2)你认识到了鹰的重生前后有哪些“变”与“不变”?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特征?

(3)从鹰重生前后的 “变”与“不变”中你是怎样理解辩证否定的?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要求?

学生合作探究回答

教师总结:

1、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

从我们刚刚看到的视频中可以看出,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是鹰自身的否定。鹰在重生后是不是比之前有所发展?是,所以鹰的重生就是辩证的否定。在这里要强调辩证的否定的主体是事物自身。

理解:辩证否定的主体——自身

思考: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

内因(自身)重要,还是外因重要?

新芽是对种子 的否定 在这里旧事物是 种子,新事物是 新芽。探究三 2鹰重生的过程是不是发展?为什么?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 辩证否定的特点1 3从哲学意义上看,重生后的鹰还是不是原来的鹰?

重生前后的鹰有何区别和联系?

不是 区别:重生前的鹰是旧事物;重生后的鹰是新事物。

联系: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总是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特点2 辨证否定观的特点(或叫作用)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为什么?)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为什么?)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思考:为什么称为辨证的否定? 因为辨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所以,(3)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扬”即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即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探究五

4、鹰把重生前的一切全都肯定、保留下来,或全都否定、克服掉会出现什么结果?这是一种什么样哲学思想?它与辩证否定观有哪些区别?

肯定一切——鹰日益走向灭亡

否定一切——丧失鹰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即发展停止、中断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思考:如果简单的否定一切或简单的肯定一切结果将会怎样,这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

试比较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内部的自我否定

外力作用的结果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既肯定又否定(扬弃)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发展的中断。

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

a、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b、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

c、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 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 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 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答案:c

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②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③“扬弃” ④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3、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4、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辨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的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5、人类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②在思维过程中,要进行合理想象,大胆创新 ③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④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6、评析题: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抛弃一切。1.此观点是片面的。

2.辩证的否定的确是自己否定自己.所以有一定合理性。3.但它也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它并不是抛弃过去的一切而是保留了过去合理的,抛弃了过去不合理的,是既肯定又否定,其实质是扬弃!篇二:高中政治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辩证否定的含义(2)形而上学否定观(3)肯定一切(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1身的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分析

(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

(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二、【重点、难点】:

1、辩证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整体感知】: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学习辩证的否定观,要把它与形而上学否定观加以对比,通过比较加深理解。(2)要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说明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3)注意搜集、整理教材内、教材外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成语、俗语、名言,加以提炼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五、【课文导语】: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框题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课堂探究: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教材中列宁的名言体现的是辩证的否定观,它是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根本对立的一种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思维拓展:(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的存在、保持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事物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它极力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所以它是属于肯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它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竭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所以它是属于否定的方面。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事物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当事物的肯定方面

处于主导地位,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就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但是,经过双方的相互斗争,当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使其由原来处于次要的地位转化为处于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于是,旧事物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新事物。

◇课堂练习:种子发育为植物是()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一个特点。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对于它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它的存在是合理的、必然的,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事物的存在又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其存在的合理性就会逐渐丧失,由原来合理的变为不合理的,由积极的变为消极的,这时,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就逐渐发展为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于是否定方面战胜了肯定方面,事物便由旧质向新质转化。可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通过否定实现的,不经过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也不能产生,所以,没有否定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课堂练习: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c、d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的第二个特点。

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根本性的质变,因此新旧事物之问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辩证的否定并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否定,又肯定,既抛弃,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就是说,被否定的只是旧事物中过了时的、消极的东西.对于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则肯定和保留,并加以改造、提高、吸收,使之成为新事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例如,植物否定种子,就是吸收了,种子中的有用成分而成长为幼苗,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新的社会制度否定旧的社会制度,也保留了旧社会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一切积极成果。经过改造,作为新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可见,否定既是新事物代替了旧事物,同时又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既是使旧的过程中断,又是使新过程与旧过程相衔接,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

◇课堂练习:《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答案:b 解析:“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原理。a、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否定也叫做“扬弃”。恩格斯说,“扬弃”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留”,就是说,在“扬弃”中,新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旧事物,不是化为绝对的无,而是战胜、克服旧事物,并把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吸取过来,加以同化,作为自身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事物如果抛弃了旧事物内部的一切东西,割断和旧事物的一切联系,就会使发展成为不可能。

◇课堂练习: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与资本主义一刀两断。

答案:(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2)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前进和发展。辩证的否定同时又是联系的环节,这就是说,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绝不是简单的抛弃,对旧事物的一笔勾销,而是对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和发扬一是“扬弃”。

(3)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一方面,新的社会形态否定了旧的社会形态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二层;建筑;而同时对旧的社会形态中人类创造的一切积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以继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t义也正是这样:它否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剥削制度,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意识形态.保留了它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可见,它对;资本主义既是否定,又是肯定,是“扬弃”,而绝不是一‘刀两断。篇三: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教案

第九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和辩证法的本质。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分析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分析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革命批判精神与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 实际能力,激发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教育学生要正确理解辩证否定的实质,自觉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 精神和创新意识,用创新意识分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用创造精神看待我国社 会的发展,树立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思想。

★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意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及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树立创新意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板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二)进行新课

[教师]:广东人如果上火就会想到喝凉茶,为什么呢?

[提示]:广东位于中国陆地最南端,天气炎热,地势卑湿。而在日常饮食中,广东人偏爱海

鲜野味,烹调多用煎、炒、烧、烤等方法,佐料则多以姜、蒜、葱、椒盐、八角等辛温燥热之物。这些都使得广东居民发病多以燥热、湿滞为主。传统的凉茶都是选用一些寒凉的中药,正是针对广东居民的这些特点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习惯的变化,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户外的活动减少了,空调对人体的影响,造成了现代人的体质阳虚为多,所以,人体不能承受大量寒凉物质的刺激,加上现代人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进食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有熬夜加班和喝酒应酬,毒素在体内的积存带来一系列的身体问题,传统凉茶偏重于去火功效,基本上没有排毒的功效,无法帮人体排出毒素。

所以,现代凉茶对传统凉茶配方过寒而伤神的弊端进行了的改革,药性比较平和,既养生防病、不损胃气,而且具有清热排毒和平衡养生的功效,气味也没有过去的那么苦,更适合现代人饮用。

[教师]:现代凉茶一方面保持传统凉茶防病的功效,同时不断地改良配方以更适合于现代人

的体质。在哲学中我们把保持传统凉茶防病的功效的方面叫做肯定方面;把否定传统凉茶过寒,促使传统凉茶不断改进的方面叫做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

和否定方面。

由此可见,现代凉茶是在否定自身缺点的基础上,也就是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哲学上我们就把事物自身的否定,称之为辩证的否定。[板书]: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含义

辩证否定观

[学生]: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教师]:现代凉茶的发展是否全盘否定了传统凉茶?凉茶为什么能向前发展发展?

什么是发展?

[学生]: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教师]: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要发展必须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则就没

有发展了。实现现代凉茶的发展必须要对传统凉茶过寒的消极因素进行否定,克服了传统凉茶的不足,否则就不能发展。所以说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圈“根本途径”)[板书]:特点

(1)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教师]: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在批判性地继承了旧事物的

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旧事物之间就存在必然的联系。现代凉茶并不是对传统凉茶完全的抛弃,他吸取保留了传统凉茶中防病等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发展的基础,这样传统凉茶与现代凉茶之间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板书]:(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小结]:综上所述,辩证的否定,其实就是对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加以肯定并发展,对旧事

物中消极的部分加以否定,对旧事物批判的继承,即扬弃。[板书]:实质:扬弃

[举例]:给孩子洗澡,孩子和脏浴水一块儿泼掉吗? [分析]:扬——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教师]: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据或毁灭,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如果我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不是一种否定? [学生]:是一种否定

[教师]:那是不是辩证的否定呢?

[学生]: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踩死虫子是一种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否定,而不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它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p76专家点评 [教师]: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 [分析]: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 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在重新研究

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既重新研究和分析了传统疗法,尊重书本知识和权威,又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学生]:朗读p76第二段 [板书]:方法论要求

(1)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上级命令、权威理论),不唯书(书本知识),只唯实(变

化发展着的实际、客观事物)

(2)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

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案例]: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

请你替发型师支支招,如何赚取这笔生意?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教师]: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

个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要具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板书]: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师]:有一句话叫做 “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板书]: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理论依据

内涵 [理解]:(1 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这是对事物肯定的理解,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了,没有存在的理由了。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是迟早要被否定的。就像传统凉茶,它针对广东人容易燥热的体质可以降火,当时它可以存在,但是却不完全适合现代人的体质了,配方必须进行改进。[理解]:(2)从现存事物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现代凉茶适应现在的广东人也是暂时的,以后肯定也要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改进配方。[理解]:(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讲,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批判——对旧事物的不合理;革命——促使旧事物的灭亡;创新——推动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探究]:p77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1)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人们的认识和创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说,不破不立。请简要说明“破”和“立”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1)敢于怀疑,勇于批判,才能提高认识,才能进步,才能实现创新。

(2)“破”和“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没有破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②立是目的,立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是不能离开破的立,它是对“破”的否定

事例:哥白尼不对地心说提出怀疑,怎能提出日心说?伽利略不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观念提出怀疑,怎能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毛泽东不对城市暴动提出怀疑,怎能指出“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邓小平不对前苏联经济模式提出怀疑,怎能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小结]: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两者紧密联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板书]:两者紧密联系

[教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要求我们

密切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破)

注重研究新情况(立)

[板书]: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思维方法论要求

★教学总结: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这一要点的是逻辑顺序: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含义——辩证否

定观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这一要点的逻辑顺序是: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是对现存事物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培养批判性思维——关注变化的实际——突破成规陈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

第五篇:作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

作文需要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所以,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想象是人们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方式。想象的基本形式是联想,想象往往以联想为基础。

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形似联想

我曾经给出一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从直线、曲线、等腰三角形、梯形以及不完整的圆中,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进行创意构思。

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由直线想到人生如百米跑道,可拟文题为“要留下迷人的风采”;把曲线可想象成人生的波峰浪谷,从而确立“正确对待成功和磨难”的中心;把直角三角形想象成一座科学的高山,可抒发“不畏劳苦,极顶有我”的豪情壮志;把梯形想象成人生的舞台,可表明“演好闪光的角色”的主题;把不完整的圆形想象成“人生的缺憾”、“尚未完成统一大业的祖国”„„

形似联想是拓宽写作思路的纽带和桥梁。大家都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阅历,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了闪烁着创意的亮点。

2、神似联想

日常很多平淡的事物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神似想象能够使学生打开想象有闸门,把相关想似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驰骋。

面对“飘落的秋叶”,我让学生作神似关联想象。学生思维活跃:从落叶的飘零想到生命的短暂,并由此感悟,人应该珍惜只有一次的生命,积极投身生活,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由秋叶的飘落想到叶落归根,狐死首丘,据此可以写思乡之情或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从落叶的腐烂化作肥料而滋养大地万物,联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从落叶想到自然界的新陈代谢、春荣秋枯,以及人类社会的某些特点„„

谁说我们中学生文思枯竭,缺少写作的灵感呢?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创设情境,留足想象空间,努力营造使学生灵性尽情飞翔和畅游的高天阔海。

3、辐射联想

可以尝试由一事物或话题作为触发点,让学生根据熟悉的生活见闻和积累的知识,展开辐射性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审视和想象。

例如,让学生以“痛”为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

先作提示:“痛”不仅有本义,还有引申义。所以,“痛”有多个延伸方向:既有表层之痛,又有深层之痛;既有肉体之痛,又有心灵之痛;既有个体之痛,又有群体之痛。之后,给出词典的解释:①疼痛的感觉;②悲伤;③ 尽情的、深切的、彻底的。

学生畅所欲言,归纳如下:抒写做了错事或坏事的悔恨之痛;表现失去亲人的那种肝肠如绞的悲痛;联想法盲所付出的代价的惨痛;描写中国历史上遭受侵略铁蹄践踏的沉痛;抒发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世博会申办成功的喜悦、欢畅和痛快淋漓„„

只要给出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话题,而且善于调动其想象力,学生就能积极扩散和延伸思维,从而打开主体审视客体的多元思维之门,提炼出多元性的主题。

作文呼唤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富有想象力是我们作文腾飞不可或缺的法宝。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当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情思凝滞时,就要提示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会进入“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的境界,这样自然文思敏捷,就可能写出异彩纷呈的充满灵气的作文。

下载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中的辩证思维训练(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韩雪梅 写作是以语言符号为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写作能力既是一种文学表达能力,更是一种借助于文学进行思维的能力。新课标......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作者:贺彩莲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5期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我深有体会。现就......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青腰中学:欧征 “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与高考作文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范文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办公室 刘德斌 作者曾经指出,语言、语感和思维是语文和作文教学的三个支点,这三个支点缺失一个,语文和作文教学都只能走进僵死的......

    作文思维训练

    作文思维训练 题目一:《那盏灯亮了》 家里的灯亮了,透着温情;校园的灯亮了,飘满书香;街上的灯亮了,响起了夜歌……心里的灯亮了,轻敲心弦,重叩心田,百味人生,自有心灯明照。 请以“那......

    探古诗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高度发达的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正日益加深。记得教育专家许汉先生曾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