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时间:2019-05-15 02:3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2005-4-19 14:38:00 | By: 听风听雨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小学儿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脑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更好地感知外物,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评议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思维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只有将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与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评议水平。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点明了思与学的密切联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战场,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疑、解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针对“到处是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质疑:“翠色怎么会流?怎么会流到天边云际去呢?”我就此问题设置思维热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上述问题抓住主线,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幅幅画面:“整个草原只见浓绿的草色连成一片而分不清界线,望不到边际,像绿色的海洋。”进而引导:“草原的绿色不会流动,但由于绿的鲜亮,微风吹来,绿草随风摆动,形成层层草浪,给人什么感觉?书中用了哪四个字?”学生回答:“翠色欲流。”教师又问:“好像绿色在流动。草原无边无际与蓝天相接,微风吹来,草浪起伏,轻柔地向远处延伸,你会看到什么?”学生答:“看到草浪轻轻流入云际。”教师小结:“作者仅以12个字写出草原的美。”让学生体会意境,这就是要紧的地方,不能表层滑过。打擦边球,教师找准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结合点,一点点地引导,从而奠定了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终生赖之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能力,开启思维闸门,深化思维过程,并内化为学习动机。寓言《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体裁相同,情节相似,文章结构类同。在学第一篇寓言时,我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⑴抓关键问题解决;⑵读议词句促理解;⑶联系实际知理,运用三步法,知识迁移。学第二篇寓言时,学生就可以自己阅读体味,揣摩词句,适时反馈,展示思维过程,从而“求大同,存小异”地学会了这两篇寓言。课后,我帮助学生以此类推,举一反三,总结其它寓言的学法,形成自学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教学尤其讲究教师真情实感的传送,教师富于感情地朗读能架起作者心灵与学生情感的桥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波澜。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读的优势,以读为主旋律融声音、表情、姿态、手势于一体,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作用于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良好课堂情感效应,使师生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精神交流,使情感共鸣,达到思想情操的提升,使学生受到人格美的洗礼。

我在教《丰碑》时,感触甚深。《丰碑》记叙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牺牲在冰雪严寒中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立即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学时,我先通过录象,让学生目睹红军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让学生了解“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欲断肠,红军都是钢铁汉……”的悲壮场面,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当教到第三段时,我全情投入,扮演将军的角色,把握住将军的内心活动,有感情地用朗读表现将军的语言,神态变化,带动学生的情绪思维,使他们也受感染,专心用情地以朗读“阐述”着军需处长牺牲后的感人画面: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一动不动地坐着;他身上落满了雪,但神态十分镇定、安详;在手的中指和食指间夹着被雪打灭的半截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紧贴在他的身上。教学时,我仿佛成了将军,“久久地站在雪地里”,“眼里湿润了”,并“缓缓地举起了右手”,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被我的表现感动了。当我再用哽咽的声音问:“同学们,军需处长牺牲了,他留给了我们什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同学们不再沉默了,他们有感情地读:“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紧接着,我推波助澜,引导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体会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最后,同学们读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此时,同学们坚定响亮地朗读震荡着整个教室,证明他们已体会到了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肃然起敬,从中受到了形象美、人格美的教育,激发了学生追求崇高人生理想的愿望。

四、设定深度,激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思维可以解决的问题,也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卖火柴的小姑娘》中有这样一段话:“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交代了小女孩悲惨的结局。教学时,教师问学生:“这句话为什么要两次说她死了,是否有点重复的罗嗦?”要学生联系课文的其它部分去想象。他们最初有些茫然,经过提示,他们理解到这样写不仅有强调作用,而且后半句特别点明死的时间和原因,更包含对比和暗示。于是学生指出了课文里写大年夜富人们生活的句子:“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美丽的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支……,许多幅美丽的画片……”然后他们归纳起来说:“小女孩就是在富人们正在温暖的屋子里欢度佳节时冻死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小女孩的死是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恶果。

五、运用媒体,降低思维

语言文学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在教学课文中,教师首先从字词入手释疑,带领学生揣摩字、词、句的含义,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中碰到许多不能异懂的问题,恰当选择多媒体课件,能深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如,《小池》,课始,为了使学生了解“小池”这首诗所描绘的初夏荷花池的美景,教师设计制作了动画片,画面中有细流从泉眼中涌出,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小荷叶刚露尖角,蜻蜓在飞舞。学生的审美感被激发起来,进入情景中,情不自禁地赞叹,夏天的荷花池真美啊!课文中的“惜”、“爱”两字,有“爱惜、喜爱”之意,从字面上可解释为泉眼爱惜细细的流,树阴喜爱初夏柔和的风光。进一步挖掘内涵,不难看出,这是作者托物抒情,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融入到景物之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是历代受人称道的绝妙佳句,蕴含着活力和生机,使全诗富有生气。课件形象地演示了小荷清新可爱的形象,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诗句,陶然于美景之中,如身临其境,降低了思维的难度。

由于多媒体电脑展现了诗的丰富意蕴,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材料,架起了思维与表达的桥梁,把感受到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描述图意来取代单纯对诗句的理解,使诗的意境变得更丰满,使学生的看、听、读、说训练得到有机结合、感知、想象、思维、表达、创造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思维是对外界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有口无心地读;浮光掠影地看;不得要领地说;词不达意地写。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敲击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走出迷惘。

1、激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的动力。为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生疑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自学课文时,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看本单元的读写例话;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与有关资料(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中不精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学生预习前,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一个予习提纲加以引导。

2、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思考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予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比较时要注意两点:

①是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

②灵活运用比较方法,培养思维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从思维的类型看,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能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要发展这些能力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对于同一篇课文我们可先用横向比较;对一类课文,我们可以用纵向比较。此外我们还可能经常去掉文章句子中几个关键字词,然后再与原句比较,从中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湛技巧。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掌握其规律,故而,在读写听说能力的训练中,把比较的方法用在节骨眼上,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提倡创造性思维

学生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束缚,闪发出创造的火花。

总之,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学习语言文字,利用学习的认识规律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导航,不要让思维训练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 陈兆艺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

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

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过程训练;段中教学训练;课文结尾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要操作过程,也是构成教学思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注意培训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有特殊意义,因为语文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了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们的思维,说到底是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语文训练尤其注意思维训练。抓住思维训练,也就抓住言语的运用过程。从言语的运用中学语言,才能提高训练的力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望有真正的发展。

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我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思维训练的提高。

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

(一)微微暴露的思维训练

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如课文《尊严》中有一幅插图,杰克逊大叔端着一盘丰盛的饭菜给年轻人,年轻人摆摆手,我在这给学生质疑:是年轻人不饿而不吃吗,还是另有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

去读课文,找出摆手的原因。

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我在教《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抓住了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嘱咐三个小战士的那句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去想象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样想,怎样说?于是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为什么句末要用省略号?(2)如果老班长把这句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会讲些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空白”的地方合理的、恰当地补充出来,在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达到言语能力的充分训练,思想感情的充分陶冶。

(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

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抓住它作剖析治理,有较大的训练价值。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谬误有的比较隐蔽,带有深层

次的特点,不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会“治”不到点子上,“挖”不到根子上。如在教《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说:“既然这个女孩是个盲人,为什么还要张望呢?”从表面上看小女孩是看不见的,这个学生提的问题也对,但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于是我就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大家再次阅读、思考、讨论。正因为小女孩渴望能看见,所以她才用心去抬头张望。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因此,从这里来补救空白,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灵来领会。

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一)首先培训学生的分段能力

段的教学实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客观上它思维训练融为一体,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段的训练,掌握句意必须要进行分析,划分段落必要进行比较、判断、归纳段意,必须进行综合。按这个思路进行段的教学思考是分段的依据,揭示的是分段的思维过程,着力寻找的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抓重点、抓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1.要抓重点,读懂一句话,进行段的教学,首先要培训学生断句的能力,使学生知道一段话是由几句话组成的,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并能找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通过他们了解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

2.要抓联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再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在段的训练练习上,还包括一个主要方面,那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

3.抓讨论、抓鼓励,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否真正把思维训练融于段的教学之中,通过段的教学这个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其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段的教学中始终处在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位置上。我的体会是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见解,大胆进行争辩,在争辩中相互启发,在比较中进行优化。

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一)利用结尾的迷惑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犹如一个“迷魂阵”,令学生得出相反的结论,具有很大的迷魂性。如《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被这话迷住了,一致认为这句话说明周瑜从心里佩服诸葛亮。对此,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布置学生去做两件事:一是问问长辈或是以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回答了,并结合课文想一想。二是看一看相关三国故事的书,找出周瑜临死前说了什么话,再结合课文想一想。通过问、看、想,学生带来了他们取得的成果。周瑜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这证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不能说明周瑜佩服诸葛亮,只能说明周瑜对付诸

葛亮的妒忌升级了。至此,学生走出了迷津,对周瑜为什么妒忌,陷害诸葛亮的问题,有了透彻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建立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基础上,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培养。

(二)利用结尾的矛盾性,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表面看来,似乎矛盾,但细细品味,却意蕴无穷。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长满了“红锈”却能“闪烁光芒”,这貌似是充满了矛盾,怎样准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呢?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会发出光芒吗? 生:不会。

师:那么作者为何偏要说这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 生:老班长用这鱼钩救活了三个战士,自己却因饥饿和疲劳而光荣地牺牲,它的品质崇高伟大,光彩照人。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实际上是说老班长的品质,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通过问答,学生得出了准确答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三)利用结尾的总结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某些文章的结尾,虽短短一句,却提纲挈领,既总结了全文内容,又暗示行文条理,给人以明白晓畅的感觉。例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了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顺藤摸瓜,无疑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使思维具有条理性。

(四)利用结尾的抒情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文章结尾抒发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深情,既深化了主题,又强化课文的感染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课文《落花生》最后一段:“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父亲的话所蕴含的道理。这里作者用“印”字,表达了“我”对父亲教导深深的理解,也正因此作者才有后来的成就。让学生分析好这种结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思维训练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思维能力绝不是单纯的智力品质,而是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培养思维训练能力离不开教师,更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且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通过抓上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训练

商水县汤庄二中

刘海霞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训练

商水县汤庄二中

刘海霞

内容摘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创新呢?其英文是INNOVATION,从广义上讲是指凡是产生新颖的而且有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成果或活动。其中我认为它最重要的是强调“有个人意义”,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重要。因为对学生个人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创新精神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三部分组成;二是创新的执行系统,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组成;三是创新的保证系统,以创新性格为核心的人格特征。而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己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求同思

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己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因此,培养人才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求异法。

创造性思维训练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重点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得到新的认识或新的看法。例如,在寓言《蚊子和狮子》教学中,在讲到蚊子打败了狮子却又被蜘蛛网粘住时,可启迪学生思维:它的结局会怎样?是不是只有给蜘蛛吃掉这一种可能?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蚊子正要被蜘蛛吃掉之时,树上掉下一颗松脂裹住了蜘蛛,并把网打破,蚊子得救了;有的说正在此时,气急败坏的狮子赶来报仇,一抓捣烂了蛛网,反而让蚊子脱网而逃;有的说„„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同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情境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中,形式应是灵活多样,或个体,或小组,或口头,或笔头„„练得活,练得巧,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中,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探求,获得成功的喜悦,领悟到发现的甘甜,品尝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三、引导质疑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面进行大胆质疑,探索求异。只有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诱导想象法。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续写故事和想象作文等,这些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我要求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故事,以半命题《××的皇帝》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讨论,活跃其思维,激发创作热情。学生能补出《不敢穿新装的皇帝》、《谈衣色变的皇帝》等富有新意的文题,写的文章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阅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五、归类比较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可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创新的火花。经常采用比较法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对夏日暴雨的描写极为精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写雨的精妙,我让他们将本文中的“夏雨”与朱自清《春》中的“春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明确了:①写景要抓住特征才能写得逼真。②写景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这种比较法会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思维内容,他们可以从异中见同、从同中见异,其创新思维必将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要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理想和目标,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创新教学,不断修炼自己的语文教学艺术功力,就一定能使语文课堂中,因为有了思维的学生而鲜活,因为有了学生的思维而生动,更因为有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而平添了一份精彩。

第五篇: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

作者:贺彩莲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5期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拓展,通过高一年级的新课程教学,我深有体会。现就我在教学中关于类比思维的一点做法整理出来,与同行共勉。

一、问题分类

(一)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类比

1、在平面几何中有“已知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与平面几何相类比,平面内的三角形对应空间的四面体,边对应面,就可以拓展得到:在立体几何中“正四面体内的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是一个定值”。

证明方法:分析原结论的证明方法——等面积法,可以大胆猜想——这里可以用等体积法证明。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青腰中学:欧征 “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 钱爱银 【关键词】:发散性 敏捷性 深刻性 周密性 创造性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推荐5篇]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04-11-19广西柳州市十二中 韦晓燕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

    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训练5则范文

    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苏岭 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重庆市南川区丁家嘴小学校 类别:小学语文 姓名:陈隆平电话:023-71487481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

    中职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与语感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与语感培养 内容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语言语感。本次研究提出了语文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语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本站推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 2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为实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