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

时间:2019-05-15 11: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

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语言学习中的种种问题往往与思维活动分不开。“词不达意”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有了清楚的思想内容找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而是思想本身就不清楚或概念模糊造成的。所以,锤炼语言其实就是训练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训练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每讲授一篇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去搜集语言材料。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广告语,可以是歌词,总之,凡与所授课文有一定联系的都行。而且数量不限,少则一两句,多则七八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预习课文,二是积累了语言材料,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等思维能力。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如何从浩渺的生活中选出与课文相关的精炼句子,就需要他们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想象、联想等能力。而分析和综合正是思维的基本活动。这些积累的语言材料还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拿了《召公谏厉王弭谤》来对比阅读,提问:周厉王被流放于彘,齐威王战胜于朝廷,说明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者,水也;君者,舟也。水则载舟,亦可覆舟。”在讲《石钟山记》中“因笑谓迈曰”的“笑”的含义时,学生便能引用于生活“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来回答。显然这些回答不仅一语中的,而且用语简洁。

二、激励创新

语言综合运用题被称为高考命题的试验田,体现了对学生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的考查。注重体现语文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写“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这句话,如果仅从形式上考虑要求写一句“比喻+疑问”的句子就会沦为文字游戏,也违背了命题者的初衷。

这句话的“神”之重点不是“遗忘”而是“心”,仿句时,必须从“心”入手。“神”会之后,再细酌句之形,运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推断提炼归纳。我们可以由“心”推到“眼”,由“眼”想到屏障,由“屏障”想到金钱,再想到高远的瞩望。找开了思维的闸门之后,一句句美丽的语言喷涌而出:

金钱是眼的屏障,挡住了多少高远的瞩望。

记忆是脑的武器,攻克了多少遗忘的堡垒。

家乡是脚的羁绊,束缚了多少男儿的壮志。

机械是手的儿子,延续了多少创造的梦想。

这样的仿写训练绝不能只从语法分析入手,而应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既是语言训练,更是思维训练。课堂上的语言训练毕竟有限,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还可在教室里开辟“凡人凡语”专栏,要求学生把自己平时一些心得体会、思想火花用简练的语言记下来,贴在专栏内,每周一次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评析、欣赏。由于内容和形式不受限制,学生们创新的热情也比较高。比如,“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也许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所期待的”,“幸福是一种感受,年轻是一种心态”,“世上没有绝境,只有对境遇失望的人”等等。这样的语言对撰写者来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对其他同学来说又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而形成了“创新——积累——创新”的良好循环。一个学期下来,“凡人”们积累到不少“不凡”的语言,写作文就顺畅多了。

三、综合运用

作文是文学语言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写好一篇作文取决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处处做有心人,细致观察,勤于动笔,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展开想象、联想,鼓励创新。观察细致深入了,积累多起来,作文的素材就有了储备;与此同时,看问题也深了,思维活跃、敏锐,到作文时得心应手,就有话可说了。

第二篇:再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论文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还是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

一、激疑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动力。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解疑欲、解惑欲。为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辩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自学课文明,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与有关的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学生自学前教师可提些思考的问题加以启发。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生疑往往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当学生生疑有所进展时,教师再拓开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

2、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

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3、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二、辨疑、析疑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但要不断深入进行,却有赖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展开。教师激疑、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应该在头脑里立刻进行梳理,分主、次、轻、重,按一定的顺序巧妙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再说,教师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学生,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闪耀,教师敏捷地抓住这些火花,把它在全班学生心中点燃,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1、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使是程度差的同学也是如此。温故而知新,应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从思维的类型看,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要发展学生这些能力,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教学时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垂直思考。古今作品比较,课文中前前后后的比较就属这一类。

3、鼓励创造精神。学生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点突破

课堂上常有这种情况:举手、质疑、辩论常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他们学习得特别主动积极,而有的学生主动性就差些。对他们必须深入了解原因外,要采取重点帮助的办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思考能力是逐步培养的,发表见解的能力是逐步锻炼的。

在难易适度上做文章。教练员训练运动员要善于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才能,教师训练学生也是如此,要认清学生的差异,使程度好的、中的、差的,思维敏捷的、迟钝的都开动脑筋,有所进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要保护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有难有易,有简单有复杂,高低兼顾。

变换训练的方式。不能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指符号,学生可齐拾,可轮流答,重复答,跳答。采用多种多样训练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学习语言文字,利用学习的认识规律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领航开道。

第三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误区及对策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误区及对策通用版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思维表达和语言表达于一体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字词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思维上的开拓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特点,分析做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途径。

一、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误区

在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中,语言训练的模式和思维训练模式存在差异,然而,不少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训练方法和训练思想上存在误区。

(一)教学思想被“应试教育”禁锢,阻碍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发挥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不可避免的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评价模式依然广泛存在于小学中。而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不可避免的仍然会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来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手段,更多的倾向于对于小学生语言文字等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一定程度上出现固化,没有更加广泛的拓展。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中,语言能力的训练侧重点更高,教师沿用传统的语言训练方法,带给学生的是以考试测验成绩为目标的学习标准。所以,在此类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会把传统的语文知识更多的倾向于客观知识结构的灌输,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对问题的答案形成一种固定的理解模式,教师往往给出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也就延续着标准答案的路线不进行深入或者广泛的思考。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模式中,教师对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手段禁锢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阻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教学引导性过强,学生思考片面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被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所束缚,在教学中给学生设定统一的标准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被禁锢了思考的能力,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训练发挥。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还是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发挥思维的引导能力,培养学生去思考。然而,在这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表现在,很多教师拘泥于教参标准上的课文教学引导方向,教参上对知识培养的目标比较单一,一篇课文往往只给出一个中心主旨含义,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这个唯一的中心主旨含义就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标准性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体会文章内容,揣摩文章主旨,但是这种教学思维训练的引导倾向性非常明显,教师的引导是以教参给出的中心主旨思想为核心,虽然也对学生进行的启发,给学生创造机会来发散思维去思考,但是事实上,这种思考完全被教师划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的思考范围不能有所偏差,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文章中心主旨的认识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按照教师给出的思维路径去延伸。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思维训练的范围还比较狭隘,教师对思维训练的引导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小学语文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对策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做好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要研究更加适合教学的发展对策。

首先,作为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上有所改观,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教学重视起来,在教学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思考,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的主动理解能力,只有教师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他们才能够有机会在学习中表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要合理分配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比重,把思维训练提升到一个和语言训练并重的高度,强化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好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知识思维能力的发挥。

其次,在语言教学和思维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语言教学和思维教学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思维训练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的环境,例如增加课堂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集思广益,对于学生知识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教参给出的标准之中。所以,这种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学习中思维能力发挥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重,教师要合理安排两种训练方式的比重,研究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训练方式。

第四篇:语言思维训练

一.借物泄情法

赏读:

《生气》片断:“连草木也来欺辱我!”我生气地拉住树枝,用力把它折断,丢在地上用脚猛踩,以此出气。但其它许许多多柳枝仍在微风中摇荡,似乎在嘲弄我,我怒气上升,像怒狮一样扑进去向柳树干狠击一掌。

《伤心》片断:眼前,是迷芒的一片,雨丝飘在我的头上、脸上,也打在我的心上,那样冷,那样沉,那样痛。我好想大哭一场,可心却不让我这样,只是在雨中默默流泪,流着心中的泪。无声无息,只有雨丝知道,我的心在发颤,在哭泣„„

点妙:

此两段话把人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出来了,你读着似乎也被她的情感所牵动,真达到了入木三分。是什么写法使作者写得如此精妙呢?是作者借用了此时此景中的物体来表达自己心情的。《生气》这段话借树枝来发泄自己的心头愤怒。《伤心》这段话借雨对人的感觉,写出了伤心的心情,情感流露地天衣无缝。写出人的情态最易打动人,让读者随文而动情,被文所吸引,这是文章的魅力,故而我称之美文。

试写:

借物泄情法可写人在遇到事时的心情表达,情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均可用此法表达,注意利用的物要此时此地随处可见的物。此法也可拓展写动物或植物或自然界所有物体的情感表达(在拟人化时运用)。请自选一事运用此法把心情写出来。

仿写:

《考试后的愤怒》 四年级罗泽斌

“真是倒霉的一天。”我说道。看了一眼考砸的试卷,我越想越愤怒。我回到家后,发现橡皮在考试时忘带了,我拿起橡皮,用劲全身力气向窗户砸去,橡皮不但安然无恙,反而弹回来的橡皮在我的头上狠狠砸了一下,我的头好痛呀,我说“我就不信我治不了你。”我拿起一把剪刀,向橡皮剪过去,橡皮被我剪成了好几块,这样才让我的心情稍稍感到心平气和一点。

可是,课本又好像在说:“你果真是一个超极大笨蛋,就连最简单的考试都应付不了。”这话就像是火上浇油,我一脚把它踢到天上,让它落下来后狠狠地踩在地上,书好像并不怕我,我顿时火冒三丈,我说:“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是不行的了。”我拿起锋利的小刀,在本子上划上几刀,本子还是坚强不屈,我把书一页一页地撕下来,眨眼间,这本书就破烂不堪了,像是一场大暴雨把熊熊燃烧的大火给浇灭了一样,我的心情才渐渐的平静下来。

点评:小作者借用橡皮、课本来发泄自己考试考砸了以后的郁闷自怒,把心情表达得栩栩如生。

四.排比比喻法

赏读:

《山》的片断:我抬头仰望,一座陡峭的石山直刺云霄。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犹如展翅翱翔的秃鹫,有的仿佛是一只怒吼咆哮的雄狮,有的则像温顺可爱的山鹿,还有的却好似风驰电掣的野马。

点妙:

这段话主要写的是山上怪石,写怪石的形状,作者采用在排比中镶衬着比喻, 在比喻中见到了山的各种姿态。使得这段话既形象又有节奏、气势。试写:

此法常用于状物,写形态各异的物体或动态。

思路1:你看见的音乐喷泉,姿态各异。

思路2校园里各种形状的假山或树形。

思路3:也可试写自己遇事产生多变的心情。

仿写:

四年级施烨梅

这歌声真动听优美,真像溪流从山涧飞泻下来,忽快忽慢;犹如百灵鸟在晨曦婉转啼鸣;仿佛敲打古代编钟一样的清脆,让我听得入了迷!

点评:小作者更是别具一格,写听歌的感觉也运用了排比比喻法,真把歌声写美了。

五年级徐蓉

学校里有很多“怪” 树:爬地柏不是向上生长,而是象螃蟹一样横着爬行,从楼上往下看,像一架架整装待发的战斗机整齐排列,又像一只只雄鹰在地上觅食;盘槐更是奇特,不但不往上长,而且往下长,枝条快要钻入泥土了,远远看去,象一把把巨大的绿伞撑在校园草坪上,又象一只只大蘑菇在等人采摘;黄杨树被老校工修剪得千姿百态,有的象一串串糖葫芦,有的象盘曲而上的缠柱龙。

点评:小作者把三种不同的树形成了一组排比句,又在每一句中运用了连喻,使得句子整齐又形象。

五.三步写细法

赏读:

《老鹰捉小鸡游戏》片断:“老鹰”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又连绕几圈,寻找机会捕捉“猎物”。突然,“老鹰”猛一转身,扑向“小鸡”。“鸡妈妈”连忙张开双臂,保护自己的“孩子”。跟在“鸡妈妈”背后的“小鸡”有些疲惫不堪了。“老鹰”就摆好架式,吸了一口气,猛一转身,扑了过去。“鸡妈妈”马上一拐弯,张开双臂拦截。“老鹰”真狡猾,突然一哈腰,“哧溜”一下从“鸡妈妈”的“翅膀”下钻了过去,恶狠狠地抓住了一只掉队的“小

鸡”,张开大嘴就要“吃”掉它。

《丢手帕》片断:接着,由张远同学继续丢手帕。只见她故作姿态地在一个同学身后做了一个“丢”的动作,然后他把手帕巧妙地放在了杨城同学的身后。没想到杨城同学早有提防,他抓起手帕,腾地站了起来,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追去。他俩一前一后,向前迅跑,张远同学越跑越快,杨城同学越追越近,同学们都起劲地为他俩加油。当张远刚要往下蹲的一瞬间,杨城抢先一步,一把拉

住了张远,这一下张远只好认输了。同学们“罚”张远表演个小节目,他扮了个鬼脸,滑稽地学了一声猫叫,引起同学们一阵畅怀的大笑。

点妙:

《老鹰捉小鸡游戏》片断中以老鹰三次用不同方式抓小鸡形成三步曲,然后鸡妈妈的保护及小鸡的动态随之产生,老鹰、鸡妈妈、小鸡,三者之间的动作交替着写,步步推向高潮。

《丢手帕》片断中由丢,追,罚三个层面把丢手帕游戏写具体的。

试写:

运用三步写细法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写法,在古曲文学中随处可见,现代语文教科书中也有许多,当然有情节三步,心理三步,环境三步等,我这里仅指细节三步。只要你留心观察,仔细分析出三步来,一定能把细节写细,写好细节就是把作文写具体,会写具体了,作文就不怕了。你随意一个动作去分三步,保证你写细了。

美文:

《发言》五年级徐蓉

“下面,有请五(3)班的代表发言。”说完,所有人鼓起了掌。我拿着发言稿走上讲台,接过话筒,开始发言了。在敬礼后的几秒钟,我的脸到耳根都有一种被燃烧的感觉,低下头,从头到脚,都可以看出我的一种心情——“紧张”。而我在默默告慰自己:别紧张!这是一个考验自信的机会,要好好把握,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只要战胜自己就是最好的。加油!我咬了一下嘴唇,读了起来。啊!读错了,怎么办?别的同学会不会觉得我很傻!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接着读了起来,这是,我的脸不由得比刚才更红了,脸上的发着热,就像夏天的中午闷在房间里一样,腿似乎也吓了一跳,打了个寒颤,抖了几下。

点评:小作者写了发言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分三步来写:上讲台紧张--告慰自己--怕读错神情,刻划心理状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可用此法却很轻松地就攻克了。

《喝茶》四年级 施烨梅爷爷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放在鼻前轻轻地闻了闻,微微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然后用嘴轻轻地吹开碧绿的“小船”,笼起嘴唇想去喝,可蒸汽蒙上了镜片,可能茶也太烫了。爷爷只得放下杯子在一旁凉凉。微风拂过,只带走了一阵阵热气!过了一会,爷爷又拿起杯子,悠然地吹了几下,扎扎了几声,品味起茶味来!

点评:小作者把端杯喝茶这一简单的事,采用三步写细法,写得细腻入味!

六.借人喻物法

赏读:

《春景》片断: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故乡的山,故乡的水,一切被春姑娘打扮得那么美丽。群山变绿了,争先恐后换上新装;柳树发芽了,柔

软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拽;粉红色的桃花开遍枝头,远看就像一片霞。山坡上,在绿绒绒的小草衬托下,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散发出沁人的芬芳。

点妙:

春,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姑娘,是女人一生最漂亮时期,借人比喻春的美,很形象,有灵气。用春姑娘去打扮大自然,全文拟人化了。

试写:

全文采用拟人化手法写比文章中出现一二句拟人句不同。它既有描写的动态美,又有一股童话味,我称之童话式散文。若用此法写景,必然把景写得既美又有灵气。景,随处可见,你不妨摘取一鳞半爪,去试写一下。

仿写:

《喇叭花》四年级施烨梅

清晨!我瞧见喇叭花还在墙上睡懒觉。真懒阿,太阳都晒着屁股还不起床?过了一点点地时间,太阳跑到喇叭花前面,用光线用力射向喇叭花。这“懒虫”一碰到阳光打屁股,就用力向上爬。过了一会儿,阳光云被遮住了,喇叭花又睡觉了。阳光跳出云朵,它又开始勤劳了。真搞不懂,难道这“懒虫”中了邪了,灵魂好像被控制了,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了!

点评:借人的懒说喇叭花的懒,文句优美极了。同时把太阳也拟人化了。《寒风》四年级罗泽斌

寒风这家伙撅着嘴巴一吹,小草们都被吹得倒下去了,没有了往日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都投进了土壤妈妈的怀抱里;大树的叶子全从树上跳吹落下来,片叶不留,只留下一根巨大的树杆,光秃秃的,不再像以前的大树,精神抖擞,威风无比;住在树洞里的小松鼠吱吱吱地呻吟着,冻得直发抖,不敢出来,开始了它们漫长的窝居时期;许多的小虫子被寒风冻死了,只留下一些虫茧幸存了下来,挂在树枝上,摇曳着,像一只只风铃,可寒风这家伙装聋作哑,装作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吹。

点评:把寒风,小草,叶子,松鼠,虫茧都当作人来写,平淡的一景写得充满人性的灵气。

二.拟人排比法

赏读:

《溪水》片断: 溪水远远地从山谷中奔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而直脱脱的驰骋,汩汩潺潺;时而舔着崖壁静静地淌,羞羞涩涩;时而又急忙冲出一个漩涡,飞转几圈,然后向前伸出,显得那么大大方方。(拟人加排比,叠词,活了溪水)

点妙:

该段话由远到近的形状写得既动态又优美。作者采用了两种手法合拼而写。拟人手法,你看运用了〝奔来〞、〝舔着〞、〝羞羞涩涩〞、〝大大方方〞等,把溪水给写活了。排比手法,三个〝时而〞,写出了溪水的动态多变。所以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状物比运用单一修辞手法要美得多。

试写:

此法适用于写变化着物体。如写风云雨雪的多变,或阳光,树叶,海浪,霓虹灯等,抓住有几种变化的特点形成排比,再采用人的动作神态语去写特点,则必成美文,不妨你先试试。

思路1.除夕夜空的烟火多姿多彩。(写景)(写烟花之声烟花之色烟花之形)

思路2.断线的风筝。(动态)

思路3.采蜜的蜜蜂。(动态恋态)

思路4.翩翩的彩蝶。(外形恋花的动态)

仿写:

《爬山》五年级徐蓉一会儿的功夫,我就来到公园去爬山。来到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形态万千。有时仿佛一位巨人,跟我比,我简直是一只小小蚂蚁,一踩就踩扁了。有时像怒吼发威的雄狮,一吼,整个世界都快要地震了。有时犹如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在身边细心抚养着我们。我边走边看四周的风景。咦!这些花好奇怪。有的像小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好像在讨论重要的事。有的傲然挺立,像一位严肃的家长在教育这些孩子。有时仿佛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一眨一闪,数也数不清。

点评:小作者的这一片断运用了两组拟人排比法,写山势的多变和山花的形态和感觉。

《除夕烟花》四年级孙宇泽

只听见“瞿”的一声,一朵“花儿”在的夜空中绽开了笑脸,仿佛在向我们拜年;又来一声“吱”的声音,一朵礼花在空中敞开了胸怀,变成了无数颗流星,忽慢忽快,忽亮忽暗;当我们还沉迷于那朵礼花时,“轰”的一声,另外一朵礼花也跳上了这个美丽的夜空,分散成了许多个小礼花,在空中发出一阵“霹雳啪啦”的声音。那朵礼花迟迟没有离开,有些礼花在空中转圈、晃晃悠悠,有些礼花极速往下落、彷佛要投入我的怀抱,还有些礼花摇摇晃晃、好像正在荡秋千。这真是一幅万紫千红的景象啊!

点评:小作者以声响的变化来组合排比,“瞿”,“ 吱”,“ 轰”,在排比中还注入了拟人,“绽开了笑脸”,“ 敞开了胸怀”,“ 迟迟没有离开”,“ 投入我的怀抱”。由此写得栩栩如生。

三.烘托法

赏读:

《跳绳》片断:一声哨响,只见小红手里的跳绳像彩环一样飞舞起来,鲜红的红领巾在胸前飘动,两条小辫子在她肩间来回摆动。她轻轻地一抬腿,绳子就从脚下一闪而过,她跳得飞快,那姿态如雄鹰展翅,轻如燕飞。

《狂风》片断: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刚回到家时,只见天空一股翻腾的云浪彷佛一条黑色的长龙,从西南方滚滚而来,顷刻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粗壮的大树竟被连根拔起。高压电线在空中剧烈地晃动,发出尖利的叫声。紧接着,电线杆断了。“轰、轰”,一座座房屋倒塌了。

点妙:

所谓烘托法就是用彼物来写此物,用彼物烘托此物。《跳绳》片断中写红领巾和小辫子的动态来写跳绳的飞快。《狂风》片断中用大树拔起,电线晃动,房屋倒塌来写狂风之猛烈。

试写:

烘托法在写文章中经常运用,不管是写人记事状物写活动,是写文章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法。

思路1:写老师的严肃,不写老师如何如何,而写学生的动作眼神等的转变,以学生的转变来写老师的严肃。

思路2:写香味,不写如何如何香,而写猫、狗、苍蝇等动物闻香而动的姿态。

思路3:写蜜蜂、蝴蝶的动态或神态来写春天的百花争艳。

仿写:

《夏天》五年级徐蓉

汗水滴滴嗒嗒地流淌下来,转眼间就消失在我眼前,真像顽皮的小娃娃!想在石头上休息一会儿,可是石头烫的快冒“火”了。地上的蚂蚁一动也不动,好像被烧熟似的。瞧瞧土地上的花草,完全干枯死了。旁边的大树上的树叶,明显变成一条线,树下的老年人,拿着扇子疯狂地扇动着。

点评:作者写夏天的热,不写太阳如何烫,天气如何闷热,而写汗水的短时消失,蚂蚁、花草、树叶等被热的动态。

《夏天》四年级施烨梅

夏天,骄阳照在土地上,人们躲进屋子里,小动物也不敢走出家门。知了立在树枝上,靠着那一点点的阴影来乘凉,树叶也被这样的天气弄得没有了力气,纷纷垂下了头,在水中的鱼儿也不想游泳了,靠在两边的水草下,以此解暑。夏天,也变得那么静寂。

点评:都写夏天的热,但所选用的物体不同,同样写出了热得难受。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眬眬,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 1

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邱少云》、《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3

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以类比为出发点,找出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属性。类比法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两个不同的事物从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超常的构思,这是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一小泥人七品芝麻官》,进而联想到当今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对此进行了抨击。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训练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训练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论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思维训......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2005-4-19 14:38:00 | By: 听风听雨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小学儿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脑......

    试谈中学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

    试谈中学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风平民族中学 董海英 摘要:,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是丰富学生写作情感,增强学生词......

    中职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与语感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中直觉思维训练与语感培养 内容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语言语感。本次研究提出了语文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语感......

    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现状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应该算是一个旧调重弹的话题,但是许多人却对语言训练的认识较为片面,语言训练曾经也是对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在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 陈兆艺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