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训练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与创新思维训练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细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 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良 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主体,强化发散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像力和创造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嘎然而止,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变化,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被人知晓? 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力。此外,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像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是可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那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
更多文章请访问画室网站
第二篇:思维训练论文创新思维训练论文(精选)
思维训练论文创新思维训练论文
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外国文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能成功。在此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意识、态度、知识和技能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善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外国文学的教学真正为实现我们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模式
外国文学是中文系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专业文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世界文化表征的特点,是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然而,长期因循的教学模式却束缚和禁锢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开放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既然科学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是可以通过训练进行培养的,那么如何利用外国文学的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无疑会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实施思维训练的主要平台,因此,本文试图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
对思维进行创造性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针对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下述训练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1.辩证思维训练法
辩证思维要求以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适用进行此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有很多,如对《高老头》中的男主人公拉斯第涅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即可进行此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一方面是一个没落的外省贵族青年,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而另一方面还残存着善良、自尊等美好的品质。这个人物的性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经历了表姐、伏脱冷和高老头给他上的“人生三课”后,他的野心逐渐膨胀,性格中的美好品质逐渐地消失,最终成为一个野心家。然而拉斯第涅并非是一个特例。在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乃是整个欧洲,有很多青年像他一样。于是,对该人物性格的分析又与时代和经济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以普遍联系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2.发散思维训练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寻求不同解决方法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重组信息的积极性,不拘泥于固定的理解,尽可能多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如在分析《一个女士的画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伊莎贝尔在认清丈夫的邪恶面目并且已经摆脱他的控制后,还选择回到罗马,回到他的身边?”以此为契机诱发学生的发散思考,结果能得出许多新颖、深刻的观点,如:因为继女需要她的守护、因为当时在罗马天主教徒离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要对自己的爱情选择负责到底、因为她有受虐倾向、因为她要回到奥斯蒙德身边伺机报复、因为她是作者詹姆斯的保守思想的产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物……。当然,回答者要陈述自己推导的过程,而这一思考过程恰好正是聚合思维训练法在发挥作用。
3.聚合思维训练法
聚合思维训练法实际上正是从诸多线索中寻找共同指向的一种思维方法。正所谓“综学在博,取事贵约”。运用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占有材料,形成思路;但材料丰富、思路多了,就需要去粗存精,选择最佳材料和思路,这样才能言之凿凿,具有说服力。在实施该训练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文本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以形成初步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运用掌握的材料进行推理和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上面的教学实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即是在进行聚合思维训练。
4.逆向思维训练法
逆向思维是“反其道而行之”,得出与通常评价或见解相反的观点或主张。逆向思维训练法旨在使受训者摆脱人云亦云的“羊群心理”,勇于挑战权威观点,敢于标新立异。如引导学生对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进行科学评价即是一例。由于马克思对其十分反感,曾经视其为“法国式虚荣”的典型化身,所以中国学界对其评价甚低,甚至有些外国文学教材将其忽略掉。在阅读其作品并参看国外资料后,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位作家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从而形成与革命导师和权威教材相左的结论。教师对此要热情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强调不盲从、不迷信、不轻信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进行逆向思维的能力。
二、外国文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举隅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进行上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在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地改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下述教学模式值得推荐。
1.抛锚式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所使用的“锚”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探索的有情节的影像故事。在教学时,这些故事可以作为“宏观背景”提供给学生,进而围绕“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以及模拟探索学习。如在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反面”人物夏洛克的人物形象时,就可以播发有关“巴比伦囚徒”和“英国排犹事件”的影像资料。设置问题:“夏洛克这个吝啬鬼为何执意放弃巨额赔款而索要一磅无甚价值的白肉?”以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联系文本提供的“微观背景”进行聚合思维训练,把聚焦点集中到他的犹太人身份上,进而结合影像故事提供的“宏观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不难对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得出全面的较为公允的评价:作为高利贷者,他吝啬贪婪、狠毒,几乎丧失了所有人之为人的基本元素;然而作为一个犹太人,他又饱受摧残和歧视,值得同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善于抛开具体的“锚”,围绕学生自己生成的项目组织教学。如在上述教学实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剧本中终成眷属的三对有情人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一些有趣的命题,如“身份和金钱在婚姻中的作用”、“莎士比亚为何安排善良仗义的安东尼奥是一个孤独的单身汉?”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2.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突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建设生动活泼、民主协调和主动探索的自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情和创造能力。教师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合作和帮助,允许学习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假设,然后测试其有效性。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所必须获得的大量材料主要来自图书馆和互联网,这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如根据上述学生提出的有趣命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将个体研究、小组研究与班级课堂讨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是在进行对信息筛选、编码、归类、加工和重新构建的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增强。在该模式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进行评价时应以学生的研究过程为依据,遵循“祛功利性”的原则;换言之,要允许和鼓励“无结果的调查”,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进行探索,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如上述有关安东尼奥的问题,学生依据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也难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然而作为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能够被本科学生发现并试图进行解答,这一过程本身足以证明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因此要给予较高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热情。
3.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不仅和探究教学模式一样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是充分发展想象力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在大学课堂却常常被忽略。实际上,根据波兰尼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分类,外国文学教学传授的知识属于“缄默知识”。它具有表现性、技能性和自动化的特征,在创造、设计、表达、表演、制作、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最适合学习者进行表现性学习,在具体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反映学生知识理解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与建构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在实施模拟游戏或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时,其戏剧性和激情使得学习活动带有十分突出的情感宽慰作用。学生在课堂的人为环境中再现课堂以外所能感受到的情感涌动,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大的激发,会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更久的记忆。如在进行《红字》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其自主推荐参与表演者,分配角色,由角色扮演者选择演出片断,对观看者进行培训,明确关注的问题,在布置简单的舞台背景后进行表演,然后进行讨论评价。如表演“奇灵沃斯探视海斯特”、“窥见牧师内心秘密”、“讲坛告白”等片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其情感高度介入,创造性的思维成果被充分展现。如扮演海斯特丈夫奇灵沃斯的几位同学超越了文本的局限,创造性地展示了这个老丈夫对年青美貌的妻子所怀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从而引发了同学对不同爱情模式的思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肯定扮演同一角色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以不做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建议,注意了解学生的意见和感情,进行适时疏导。
对于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实施模拟授课的教学模式。首先征集志愿者,教师协助其确定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在具体的模拟授课中,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位参与者的努力,进行适时的点评,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如在外国文学一学期的授课结束前,由三名“学生教师”依据学过的内容,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希腊神话中的金苹果说开去、比较《俄狄浦斯王》与《麦克白》命运主题的异同、《哈姆雷特》与冯小刚的电影《夜宴》的比较分析。然后,向其他同学进行预告,以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学生教师”的探究学习,找到答案,写作教案、制作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授课二十分钟;同学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进行提问,“学生教师”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不难看出,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无论是扮演教师角色的同学还是扮演学生角色的同学都需要进行沉浸式的自主学习。前者从授课内容的明确到整个模拟授课的实施,其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须要相伴始终,而教学实践技能也在此过程中得以锻炼和展示;后者在前者的示范作用下,既激发了解决问题的热情,进行了创造性思考又提升了持续学习的热度,有利于下一学期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2] 玛丽·埃伦韦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M].洪岗,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3] 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9.[4] 斯蒂芬 D 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M].周心红,洪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5] 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国内权威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www.wenfa.net
TEL:010-51915779
第三篇: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训练与培养浅议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训练与培养浅议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所谓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根据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写或根据图样、模型、符号的示意,在人的头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如阅读文艺作品后,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画面。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诗人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对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浮想联翩;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能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欲望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从课堂环境来讲,应结合听、说、读、写,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模拟采访,互相答疑,讨论辩论,即席发言,口头作文,作文互改,集体评改等等。
从课外环境来说,如组织文学社团,办班级墙报,手抄报,鼓励指导学生投稿,开展语文智力竞赛,组织外出参观、访问、游览等等。从课内到课外,如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环境,就会时时处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锻炼和造就学生的创造力。
二、积累知识、表象,鼓励思维
仅有创造欲望,没有知识表象和思维是不能创造出新形象的,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表象,并对某一领域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才能进行创造想象,因此要求学生除了学好各门功课知识外,还要认真观察社会,积累各种表象,并对这些表象深入思考。积累表象的基本方法是:写观察日记、写读书(报)笔记。
三、传授思维方法
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表象以后,不善于思维,创造的火花依然不会迸发,授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极其重要。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九种:、比喻法
它是借助相似联想,创造新形象。如传说中鲁班发明锯子,根据蝙蝠而发明的雷达。……、拟人法
它赋予动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言行、精神情感、智慧等,如“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小鸟在枝头上快乐地唱歌”。通过拟人,创造出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新颖。、对比法
它是运用相反联想,创造新形象。如由甜想到苦,由贫困想到富裕。通过对比能更鲜明地突出事物间的差异或对立,并寄托强烈的情怀。、夸张法
它是把客观事物的某种性质或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着重突出出来,以形成新的形象。如某些笑话、漫画、文艺作品中的喜剧情节,以及童话中的一些情节,就是运用夸张法制造出来的。进行夸张训练时,应注意夸张的客观依据,不能漫无边际,毫无根据地夸大事实。此外,还要注意对象,分清敌、友、我的界限,掌握分寸,不可一概而论。、状动法
其法两种:一是以形写神,用生动的形象表现某一概念或性质。如表现张某“骄傲”的神态,可以这样描述:李某与张某谈话,张某大腿翘至二腿,躺在沙发上,嘴里叼着香烟,两眼盯着天花板,将烟圈一个个吐向天花板。李某一本正经地汇报情况,张某以鼻答之“恩、恩 …… ”;一是以静写动,即围绕一幅画想象出人物的精神,动作,语言,事情的发展情况。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静观默想,神思飞跃,使画面栩栩如生。、排列法
排列也是创造。同样三匹马,田忌在比赛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孙膑运用新的排列顺序,结果是同样的三匹马,却反败为胜。、组合法
即把已知形象的某些成分糅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如中华民族的图腾 ―? 龙,还有狮身人面像、美女蛇、美人鱼等都是运用组合法创造出来的。、移植法
它是某种概念、理论、方法移用到新的领域,如把几何证明方法、证明程序移植到议论文写作指导中,驾轻就熟,易懂易记,学生能尽快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理论。、变换角度法
它是指有意识地变换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另辟溪径的思维方法。有人在研制干胶生产过程中,多次实验,干胶总是不干。后来研究人员变换思维角度,想到人们生产生活诸多方面,就是需要不干胶这种产品,如纸箱包装封品,托运货物标签粘贴,因此发明了不干胶产品。
上述 9 种思维方法,可独立运用也可综合运用。
第四篇:再谈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论文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加的一个统一的脑力劳动过程。教师的脑力劳动应当跟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而最终目的还是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
一、激疑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学得知识,就得思考,而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则是思考的开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动力。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解疑欲、解惑欲。为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辩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学生初步自学课文明,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提问。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的引导与设计的思考与练习;一查就是查字典、词典与有关的工具书;一提问就是提出自己阅读时不清楚的、有疑问的、不会解答的问题。学生自学前教师可提些思考的问题加以启发。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提问题,尤其是有质量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开始学生生疑往往只在文章字词的表面,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教师要指导他们深入到篇章之中,把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当学生生疑有所进展时,教师再拓开他们的思路,要求他们把阅读的课文与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
2、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
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
3、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
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二、辨疑、析疑
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但要不断深入进行,却有赖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逐步展开。教师激疑、生疑后,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比较,分析,判断,推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回答,应该在头脑里立刻进行梳理,分主、次、轻、重,按一定的顺序巧妙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再说,教师不是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学生,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常常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火花。这种火花是思维进入最佳状态的闪耀,教师敏捷地抓住这些火花,把它在全班学生心中点燃,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可以说是拨亮一盏灯,照得通屋明。
1、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知识小仓库里的知识,使其运转,发挥作用。学生的基础不是零,他们有知识库存,即使是程度差的同学也是如此。温故而知新,应启发他们运用旧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灵活地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从思维的类型看,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过程看,可分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等。要发展学生这些能力,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进行训练。教学时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垂直思考。古今作品比较,课文中前前后后的比较就属这一类。
3、鼓励创造精神。学生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重点突破
课堂上常有这种情况:举手、质疑、辩论常集中在某些学生身上,他们学习得特别主动积极,而有的学生主动性就差些。对他们必须深入了解原因外,要采取重点帮助的办法,为他们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开动脑筋,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思考能力是逐步培养的,发表见解的能力是逐步锻炼的。
在难易适度上做文章。教练员训练运动员要善于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才能,教师训练学生也是如此,要认清学生的差异,使程度好的、中的、差的,思维敏捷的、迟钝的都开动脑筋,有所进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要保护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有难有易,有简单有复杂,高低兼顾。
变换训练的方式。不能总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可指符号,学生可齐拾,可轮流答,重复答,跳答。采用多种多样训练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学习语言文字,利用学习的认识规律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领航开道。
第五篇: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选修课论文
2014-2015第二学期 《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试卷
院(部): 计算机学院 专 业: 网络工程 班 级: 121班 姓 名: 马总
学 号: 2012********
TRIZ理论介绍
TRIZ的俄文拼写为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俄语缩写“ТРИЗ”,翻译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用英语标音可读为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缩写为TRIZ。英文翻译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缩写为TIPS,其意义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1]。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80年代中期前,该理论对其他国家保密,80年代中期,随一批科学家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把该理论介绍给世界产品开发领域,对该领域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1世纪,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全球市场而独立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就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而成
共 2 页 第 1 页
功生存的法定就在于创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也奠定了创新中国的理论。TRIZ理论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批量发明创新的夙愿。
一、主要内容: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3.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4.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共 3 页 第 2 页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5.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二、基本哲理
TRIZ理论的基本哲理包括以下6条:
1、所有的工程系统服从相同的发展规则。这一规则可以用来研究创造发明问题的有效解,也可用来评价与预测如何求解一个工程系统(包括新产品与新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2、像社会系统一样,工程系统可以通过解决冲突(Conflicts)而得到发展。
3、任何一个发明或创新的问题都可以表示为需求和不能(或不再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原型系统之间的冲突。所以,“求解发明问题”与“寻找发明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意味着在利用折衷与调和不能被采纳时对冲突的求解。
4、为探索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必要利用专业工程师尚不知道或不熟悉的物理或其它科学与工程的知识。技术功能和可能实现该功能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效应对应的分类知识库可以成为探索冲突问题解的指针。
5、存在评价每项发明创造的可靠判据。这些判据是:
共 4 页 第 3 页
(1)该项发明创造是否是建立在大量专利信息基础上的?基于偶然发现的少数事例的发明项目不是严肃的研究成果。事实证明,一项重大或重要的发明项目通常是建立在不少于1万到2万项专利(或知产权/版权)研究的基础上。(2)发明人或研究者是否考虑过发明问题的级别?大量低水平的发明不如一项或少量高水平的发明。因为,低水平的发明只能在简单的情况下运用。(3)该项发明是否是从大量高水平的试验中提炼出来的结论或建议?
6、在大多数情况下,理论的寿命与机器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因而,“试凑”法很难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系统解。
三、主要的核心思想
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再就是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四、解决过程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按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冲突是其进化的推动力。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冲突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唯一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冲突。
G.S.Altshuller依据世界上著名的发明,研究了消除冲突的方法,他提出了消除冲突的发明原理,建立了消除冲突的基于知识的逻辑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发明 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及标准解(TRIZ Standard Techniques)。
共 5 页 第 4 页
在利用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成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普适解或称模拟解(Analogous solution);最后设计者在把该解转化为领域的解或特解。
五、解决工具
阿利赫舒列尔和他的TRIZ研究机构50多年来提出了TRIZ系列的多种工具,如冲突矩阵、76标准解答、ARIZ、AFD、物质--场分析、ISQ、DE、8种演化类型、科学效应、40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性,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知识库等,常用的有基于宏观的矛盾矩阵法(冲突矩阵法)和基于微观的物场变换法。事实上TRIZ针对输入输出的关系(效应)、冲突和技术进化都有比较完善的理论。这些工具为创新理论软件化提供了基础,从而为TRIZ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
六、解决原理
原理是获得冲突解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TRIZ主要研究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技术冲突是指传统设计中所说的折衷,即由于系统本身某一部分的影响,所需要的状态不能达到。物理冲突指一个物体有相反的求。TRIZ引导设计者挑选能解决特定冲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标准工程参数确定冲突。有39条标准冲突和40条原理可供应用。
七、解决算法
TRIZ认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困难程度取决于对该问题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的越清楚,问题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发明问题求解的过程是对问题不断描述、不断程式化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初始问题最根本的冲突被清楚的 共 6 页 第 5 页
暴露出来,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识能用于该问题则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该问题则无解,需等待自然科学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过程是靠ARIZ算法实现的。
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Problem Solving)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是TRIZ的一种主要工具,是发明问题解决的完整算法,该算法采用一套逻辑过程逐步将初始问题程式化。该算法特别强调冲突与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术系统向着理想解的方向进化,另一方面如果一个技术问题存在冲突需要克服,该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创新问题。ARIZ中,冲突的消除有强大的效应知识库的支持。效应知识库包含物理的、化学的、几何的等效应。作为一种规则,经过分析与效应的应用后问题仍无解,则认为初始问题定义有误,需对问题进行更一般化的定义。应用ARIZ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前,要不断地对问题进行细化,一直到确定了物理冲突。该过程及物理冲突的求解已有软件支持。
学习和推广TRIZ理论,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共 7 页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