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庆‘七_.一’共话党史”党课教案
“同庆‘七 ·一’、共话党史”
党课教案
授课人: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和组织工人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及意义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
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是什么? 大会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当前的革命任务,通过了关于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关于民主联合阵线、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等决议和党的章程。大会发表了宣言,在宣言中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批评了当时各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提出了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任务,规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然后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三大。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名,代表党员420人。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大会依据中国革命的需要和目前的政治状况,着重批评了以张国焘为代表的怀疑国共合作的“左倾”观点,同时也否定了马林、陈独秀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确分析了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正式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捅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要坚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中共三大关于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为国共合作的实现完成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加快了国共合作的步伐,为国民革命的兴起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是大会对于国民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以及农民运动问题仍缺乏认识。
5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是什么?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京斯基参加了大会。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维京斯基在会上做了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状况的报告,出席1924年6、7月间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的中共代表,向大会做了关于共产国际五大的情况和决议精神的报告。
大会回顾了三大以来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情况,肯定了上年5月中央扩大会议对党的工作中右倾错误的批评,重新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以及关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方面的一些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略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6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这要内容和意义 1927年4月25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80多人,代表着5790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京斯基等也出席了大会。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共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武装革命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认识。陈独秀虽然做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7简述中国共产党六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的大会的共有142人。
会议做的主要报告有142人。
会议的主要报告有:瞿秋白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的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中国革命与中共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政治、军事、组织、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和职工运动等14项决议案。这些决议案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前政治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的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错误。
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8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共计755名,代表全国121万党员。大会选举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康生。陈云等15人组成主席团,选举任弼时为大会秘书长、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9日,选举中央委员会委员44名。6月10日,选举中央委员候补委员33名。6月11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
9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2)坚持了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4)着重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重申了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大会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国家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10中共十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这次大会在揭批“四人帮”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大会未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
11简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
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2简述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中共十二大实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知道思想,又经历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知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大会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同时提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13简述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做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订了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4简述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15简述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臶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16“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发动。由于领导机构得当,布臵周密,使南昌万余国民党军队完全处于包围之中,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激战,国民党三、六、九军部队完全缴械,南昌起义取得辉煌胜利。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开始。
17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
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它是在什么情形下发动的?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接着又把第七舰队派往我国台湾,又打着联合国旗号在仁川登陆,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轰炸我国安东(今丹东),严重威胁我国安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3年的艰苦奋战,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包括美军39余万人。把美国侵略者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破事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和意义
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决定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事宜,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在北京就职,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同日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军民字啊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20辽沈战役简介及意义
辽沈战役是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11月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展开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10月14日,我军对锦州市发起攻击,激战31小时,全歼守敌。锦州解放后,长春守敌曾泽生率部两万余人起义,其余4万余人投降。此时,东北国民党全军覆没已成定局。随后又乘胜前进,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又歼敌149000余人。此役全歼敌人47万,解放东北全境,并为解放平津和全华北创造了条件。
21淮海战役简介及意义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这次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领导,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统治集团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22平津战役简介及意义
1948年12月15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和华北野战军联合进行了平津大会战。
23三大战役进行的时间和意义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歼敌154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华北绝大部分以及长江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三大战役的胜利,给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以毁灭性的打击。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
2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实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6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953年底,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也先决条件。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第二篇:党史党课教案
学党史 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七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步胜利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甚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任领导工作。那么,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什么道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了向世界学习,还应该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党史的时期划分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 党的创立时期(1919.5——1923.2)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2——1927.8) |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 |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9) |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10——1956.9) |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4) |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07) |
后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至今) |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
简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连贯的纵向线索看,有三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六大历史功绩。
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一)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二)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三)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四)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
(五)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六、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第三,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聚焦的目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三篇:党史党课教案
学党史
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七个问题:
一、什么是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步胜利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胜利的历史;是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拥护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然。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甚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任领导工作。那么,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什么道路,干了一些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什么经验教训,应该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了向世界学习,还应该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四、党史的时期划分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党的创立时期(1919.5——1923.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3.2——1927.8)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1949.10——1956.9)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9——1966.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07)
后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至今)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
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五、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
简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业绩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连贯的纵向线索看,有三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六大历史功绩。
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三大历史功绩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三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三大历史功绩。
(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
(三)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开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一)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发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二)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12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三)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四)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胜利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夙愿。
(五)军队方面的功绩。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六、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多,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9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第三,大会和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十七大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聚焦的目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善民生等多个方面,是一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指导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七、党在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年**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英勇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增强爱国主义观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四篇:党史党课教案
党史党课教案
?
党史党课教案学党史 强党性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 1 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唯一 50 多名党员,但只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克服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获得了举世注视的伟大成绩。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 8000 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下面我主要讲 7 个问题:
1、甚么是中共党史 ?
中共党史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发展和逐渐成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进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为中华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历史;是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曲折斗争中前进,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历史;是不畏艰巨,不怕流血牺牲,带领人民创造光辉事迹,赢得人民拥戴和信赖的历史。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是 1 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2、为何要学习党史
?
学习党史是增强党性的必定,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性的必定。107 届 4 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我们既然要参加这个党,乃至我们还在党组织里面担负领导工作。那末,首先要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从哪来的,它走过了甚么道路,干了 1 些甚么事情,获得了甚么成绩,有甚么经验教训,应当明白。执政的需要。要提高领导水平,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除向世界学习,还应当向历史学习。历史上的经验是财富,走过的弯路也是财富。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1 新 ?
4、党史的时期划分 ?
第 1 部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共产党从 1919 年 54 运动到 1949 年 10 月 x 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 1 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肯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 1 起颠覆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和联合第 3 国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幻灯片 10)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 5 次反“围歼”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 年 10 月 x 成立,首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条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全国性的成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获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汹涌澎湃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 2 部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从 1949 年 10 月 x 成立,到 1976 年 10 月粉碎“4 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 27 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 27 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点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重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获得了巨大成绩。
中国共产党这 27 年的历程其实不是 1 帆风顺,充满了艰辛、曲折和曲折。在 1 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是 1 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 1957 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左”倾毛病绵延了 20 年,特别“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毛病的产生,致使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 1 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甚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弄社会主义”。
第 3 部份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976 年 10 月粉碎“4 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10 年内乱结束。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 101 届 3 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步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线路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害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 1 条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道路。
5、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迹 ?
扼要的概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迹应从两个历史视角入手:(1)从联贯的纵向线索看,有 3 大历史功绩;(2)从幅射的横向交叉看,有6 大历史功绩。
在 3 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 3 大历史功绩 ?
纵观我国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 3 大历史转变,同时也建立了 3 大历史功绩。
(1)建立了 x。党领导人民奋斗 28 年,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的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 x。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犯者,颠覆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广泛和最深入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奔腾。
(3)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党领导亿万人民首创了向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以党的 101 届 3 中全会为标志,党认真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低级阶段的基本理论、线路、纲领,使我国社会、经济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
在推动社会变革中建立的 6 大历史功绩 ?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 3 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光辉的历史功绩。
(1)政治功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具有 5 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产生的社会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独裁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逾越。
(2)经济功绩。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改变了旧中国 1穷 2 白的落后面貌,解决了 12 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整体上到达小康水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文化功绩。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坚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趋繁华,以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向众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
(4)民族方面的功绩。结束了旧中国 1 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 1 和民族的团结。构成了 5106 个民族同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香港、澳门成功回归国,实现了全民族的宿愿。
(5)军队方面的功绩。铸造了 1 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旨,在打败国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保卫国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6)外交方面的功绩。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保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6、党在历史上的几次重要会议 ?
中共 1 大: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代表共12 人,其中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他们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进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 1 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情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 1 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 1 个决议》。第 1 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的毛病,并在组织上作了 1 些调剂。根据会议精神,常委进行分工。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毛病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 1 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 7 大: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共 7 大在延安召开。党的7大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1次全国代表大会。它使中共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 1 起来,到达了全党的空前团结,从而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成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本次大会的最大贡献是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
己 1 切工作的指针”写入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点思想。
中共 101 届 3 中全会:1978 年 12 月 18 至 22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做出了从 1979 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采取 1 系列的重大措施,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线路,肯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 1 致向前看的指点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线路,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批重大冤假错案和1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过去那种脱离党和大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端极多,必须永久废除。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线路、政治线路和组织线路,开始构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 2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 104 大:1992 年 10 月 12 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做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成功》的报告。报告总结了 101 届 3 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捉住机遇,加快发展;肯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线路写进党章。
?
这次的大会的突出贡献在于,认真总结了党的 101 届 3 中全会以来 14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等 9 个方面,概括了建设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定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 1 次承前启后、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在党和国家的现代化历史上树起了 1 座里程碑。
中共 105 大: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期特点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社会主义的前程和命运问题。坚持 101 届 3 中全会以来的线路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报告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情势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知道思想并载入党章。
中共 106 大:中国共产党第 106 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2 年 11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党的 106 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1 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在开始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 3 步战略部署的情势下召开的 1 次 10 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代表 105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 1 届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神,进 1 步展现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
意义。第 1,大会科学地总结过去、计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1 步指明了前进方向。第 2,大会把“3 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 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时间坚持的指点思想,实现了党在指点思想上的与时俱进。“3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106 大的灵魂,确立“3 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点地位,把“3 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 106 大的 1 个历史性贡献。
第3,大会和 106 届 1 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 1 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这次 106 大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能够安稳有序地完成,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承前启后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 107 大:中国共产党第 107 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7 年 10月 15 日至 21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3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增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党的 107 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 1 次 10 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第106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而奋斗》的报告。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期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入论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毫无疑问,党的 107 大对统 1 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气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势必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指点作用。
中共 107 届 5 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 107 届中央委员会第 5 次
全部会议,于 2010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107 届 5 中全会的召开,适逢其时又与时俱进。107 届 5 中全会把聚焦的眼光投射到包容性增长、深化改革、加快转调、改良民生等多个方面,是 1 届利国利民的盛会。全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总结过去客观实在,分析情势深入透彻,部署任务具体明确,符合我国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人民的共同欲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指点性,是当前和今后指点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对在新的出发点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 107 大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安稳较快发展,首创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7、党在历史上的 3 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 3 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 3 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产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 1 次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 1 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1927 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致使了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 1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第 2 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 年,在解放战争行将成功,中国革命全面成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7 届 3 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
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会议指出在革命成功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 1 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7 届 2 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 3 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8 年,中国共产党 101 届 3 中全会在北京召开。10年骚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谛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毛病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进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中共党史,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大众和批评与自批评的良好传统和风格;学习、继承和发扬老 1 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勇敢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肩负起承前启后的历史重担,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建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第五篇:“同庆教师节 共话师生情”主持词
“同庆教师节 共话师生情”活动主持词
1、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瓜果飘香、天高云淡的秋季,我们又迎来了第三十三个教师节。首先请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祝福我们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心想事成。
有请学生代表
发言,表达我们共同的心声。
2、学生献贺卡: 在这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老师,我们有很多话要对您说,我知道: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制作了简单的贺卡,来表达我们对您最最崇高的敬意。请老师上台,学生代表献贺卡。
虽然这贺卡不够精美,但却倾注了我们大家对老师浓浓的爱意,老师,我们爱您。
3、全体老师宣读教师誓词。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接下来请全体老师宣读教师誓词。
4、结束语: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感谢您,祝您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