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买钟教案
金 老 爷 买 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时间的流逝性。
2、懂得珍惜时间并尝试合理利用时间。活动准备:
PPT、故事场景、时钟卡片 活动提示:
一、谈论对时钟的认识,引出故事
1、听!这是什么?(闹钟的声音)
2、说说钟表的作用:为什么要有钟?
小结:钟让我们知道准确的时间,才能正确有序地安排时间。
3、出示故事封面,提问:
(1)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呢?(2)他家有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
(3)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金老爷买钟”。价值分析:引起幼儿兴趣,引出故事。
二、理解故事,一起对钟表
(一)讲前半段故事
1、阁楼里的钟是几点?怎么知道它准不准?
2、第一次买钟,提问:
(1)卧室里的钟几点?阁楼里的钟几点?两只钟一样吗?(2)哪只钟是准确的呢?
3、第二次买钟,提问:
(1)为什么三只钟的时间又不一样了呢?:(2)金老爷还会去买钟吗?为什么?
(二)讲后半段故事
1、钟表师傅检查钟表有问题吗?用了什么办法?
2、为什么金老爷以前在楼上看的时间到楼下又不一样了呢?
小结:金老爷在跑上跑下的过程中时间在悄悄的过去,所以看到的每一个时间都是不一样的。
3、接着我们一起再去看看金老爷的几个钟吧!
(1)金老爷来到阁楼上的时候,下面没看见的卧室里的钟是几点?请你拨一拨。
(2)金老爷在卧室时,厨房里的钟是几点(幼儿操作),下楼的时候钟是在前进还是后退呢?(3)厨房里的钟是四点二十分的时候,其他的钟是几点呢?(4)你拨的是哪一层的钟,是几点钟?怎么都是一样的? 小结:不管是楼上还是楼下,时间都是一样的。
价值分析:理解故事内容,在师幼互动中初步感知时间的流逝性,通过操作巩固对钟表这一特性的认知。
二、感知体验
1、倾听时钟走动的声音,时间会停住吗?
小结:时间匆匆过去,永远不会回头,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
2、讨论:怎样珍惜时间
3、每天早上上学前我们会做哪些事呢?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片。
4、马上我们就要去上小学了,请你来安排一下这上学前六件事。请幼儿按顺序排序,学会合理安排事情。
小结: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价值分析:在操作中感知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钟教案
小班美术活动——《漂亮的项链》(修改前)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将各种颜色的竹圈穿进绳子上的技能。
(二)在串项链时,能将各种颜色间隔开来。
(三)将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欣赏各种项链的经验。2.幼儿用书、挂图。3.各种颜色的竹圈、彩绳。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项链图片。
——你觉得这些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是怎么做成的呢? ——每根项链的链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挂坠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教师向幼儿介绍自己提供的材料。——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要用这些漂亮的竹圈来设计一根项链,想想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链子,什么样的坠子?
(三)教师与幼儿交流项链的制作方法。——你准备用哪些颜色的竹圈做项链?
——你觉得怎样搭配会让项链更漂亮,为什么?
(四)教师简单示范操作过程后让幼儿操作。
(五)幼儿相互欣赏彼此的设计。——看看有哪些漂亮的项链?
小班美术活动——《漂亮的项链》(修改后)
一、活动目标:
(一)学习将各种颜色的竹圈穿进绳子上的技能。
(二)在串项链时,能将各种颜色间隔开来。
(三)将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有欣赏各种项链的经验。2.幼儿用书、挂图。3.各种颜色的竹圈、彩绳。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项链图片。
——你觉得这些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是怎么做成的呢? ——每根项链的链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挂坠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二)教师向幼儿介绍自己提供的材料。——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要用这些漂亮的竹圈来设计一根项链,想想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链子,什么样的坠子?
(三)教师与幼儿交流项链的制作方法。——你准备用哪些颜色的竹圈做项链?
——你觉得怎样搭配会让项链更漂亮,为什么?
(四)教师简单示范操作过程后让幼儿操作。
(五)幼儿相互欣赏彼此的设计。——看看有哪些漂亮的项链?
第三篇:《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
《金老爷买钟》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一
今天我给阳阳讲了《金老爷去买钟》这个绘本。如果孩子有读过《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话,那么看到封面就能认出这两本绘本是同一个作者。故事讲完后,孩子哈哈大笑地说这金老爷怎么这么笨呀,不知道上楼梯要时间的吗?在此同时,我也在想,我们何尝不是经常出现像书中描述的金老爷那样一点儿也不动脑筋的时候呢?
书中描绘了:一天,金老爷在他的阁楼里找到了一只钟,他想知道这只钟准不准,金老爷先后买了四只款式各异的钟,可是最后他发现家里的四只钟时间都不一样。门厅的四点二十分,阁楼的四点二十三分,厨房的四点二十五分,卧室的四点二十六分,怎么办呢?金老爷没招了,只好请来了钟表师傅帮忙。钟表师傅用他的怀表去检验金老爷家中的表,结果却是每只钟都准。原来呀,钟都是准确的,只是钟老爷忘记了思考自己从门厅到阁楼的路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从表面上看,好像每个钟显示的时间确实不一样哈,却没有动脑子想一下为什么每只钟上的时间都不一样。答案在书名页里已经告诉了我们,如果钟老爷把钟都放在一起,就会发现这些钟都是准的。
把钟放在一块也好,用怀表去检验也好,就像是一种联结的作用一样。感觉就好像我们在学习中,如果能把学过的知识联结在一块,把知识点连成网,才能提高你的能力。不然的话,学得再多,如果连不起来,那累死你也不会有收获。如同放在各处的钟一样,在金老爷的眼里都是不准确的,再多的钟又有什么用呢!而老师能用《论语》给阅读课的内容找到理论依据一样,让我们能够站到现高处去看里面的风景。只有学了并且联结上了,从多角度去思考,不能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二有个人叫金老爷,有一天他在阁楼里找到一只钟,他不知道这只钟准不准,于是他出去买了另一只钟放在卧室里。他看好了时间,然后跑上阁楼,发现阁楼里的钟快了一分钟,他不知道哪个准,于是他又买了一只钟放在厨房里。他又看好了时间,跑上阁楼,发现阁楼的钟快了两分钟,他又跑下楼看卧室里的钟,发现快了三分钟,他只好出门又买了一只钟放在门厅里。他又看好了时间,跑上阁楼,发现阁楼里的钟比门厅的快了三分钟;跑到厨房,厨房里的钟比门厅里的钟快了五分钟;又跑到卧室,卧室里的钟比门厅的快了六分钟。金老爷没办法了,只好把钟表师傅请到家。钟表师傅带着他的怀表把金老爷家的钟对了一遍,都是准的。金老爷看着怀表这么神奇,于是自己也买了一只怀表,把家里的钟都对了一遍,所有的钟都准了。
金老爷买了好几个钟,为什么时间都不一样呢?因为金老爷没意识到,每上一层楼就用一分钟,来回跑好几层楼,钟一直在走,当然和最初看的那只钟时间都不一样了。当他带着怀表去看每个钟时,同时对比钟和怀表,时间当然就一样了。
我的办法是:金老爷根本不用买那么多钟,就买一个,和阁楼里的钟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知道钟准不准了。
《金老爷买钟》的读后感三金老爷很喜欢钟,他买了很多的钟放在家里的各个地方。为了核对时间,他经常跑上去看那个钟,跑下来看这个钟,不过一次来回就要花1、2分钟,所以金老爷每天徘徊在他的这么多钟之间,没有一个钟的时间是一样的。他只好请了修表师傅来维修,最后才知道不是钟坏了,而是自己参照的标准不停在变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要比较什么事情时,选择的标准非常重要,就好比学习,一定要选择和自己差不多,又比自己好一些的,那才能做你学习的榜样哦。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金老爷家的四层楼房剖面、自制大钟面一个、金老爷家的四个钟、幼儿人手一个小钟。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时钟的认识,关注故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讨论时钟的用处,为什么许多人家里都有时钟。
2、观察认识金老爷和他家的钟。带着问题听故事: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他家有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
二、交流各自的看法
1、听教师介绍“金老爷买钟”的故事。关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拨动钟面所发生的变化。
2、故事中强调以下内容,供幼儿思考(不展开讨论)。
第一段:究竟是阁楼上的钟快还是卧室里的钟慢。
第二段:强调金老爷对钟时,不断与第一时间看到的钟面作比较。
第三段: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两个钟的时间是相同的。
第四段:跟着钟表师傅一起对钟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钟表师傅的表与金老爷家每一个钟的时间完全一致。
3、听完故事后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说出各自的理由。
三、拨动小钟找答案
1、每人一个小钟,跟着金老爷买钟的故事情节,一起拨动小钟找答案。
2、观察指针行走的方向,懂得钟表倒拨易损坏,况且把钟表倒拨,时间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3、引导幼儿通过拨动小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金老爷来到阁楼上时,下面卧室里看不见的钟是几点?
问题二:金老爷跑到卧室时,餐厅里的钟是几点?下楼的时候钟在向前进还是停止不动或向后退?
问题三:卧室里的钟是4点26分时,其他的钟分别是几点几分?
问题四:金老爷买好表回到家正好是6点,他家会不会有一个钟不是6点?
四、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性
1、联系故事提出问题:是不是每次上楼、下楼用的时间都一样?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金老爷买钟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别时钟上的整点、半点和分钟,感知时钟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2、开展有关时间的探索,初步发现时间的流逝性。
活动准备:
金老爷家的四层楼房剖面、自制大钟面一个、金老爷家的四个钟、幼儿人手一个小钟。
活动过程:
一、讨论对时钟的认识,关注故事中所出现的问题
1、讨论时钟的用处,为什么许多人家里都有时钟。
2、观察认识金老爷和他家的钟。带着问题听故事:金老爷家里有没有钟,在哪里?他家有 钟为什么还要去买钟呢?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
二、交流各自的看法
1、听教师介绍“金老爷买钟”的故事。关注教师根据故事情节拨动钟面所发生的变化。
2、故事中强调以下内容,供幼儿思考(不展开讨论)。第一段:究竟是阁楼上的钟快还是卧室里的钟慢。
第二段:强调金老爷对钟时,不断与第一时间看到的钟面作比较。第三段: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两个钟的时间是相同的。第四段:跟着钟表师傅一起对钟时,一次又一次地发现钟表师傅的表与金老爷家每一个钟的时间完全一致。
3、听完故事后讨论“究竟是金老爷家的钟有问题,还是金老爷有问题”,说出各自的理由。
三、拨动小钟找答案
1、每人一个小钟,跟着金老爷买钟的故事情节,一起拨动小钟找答案。
2、观察指针行走的方向,懂得钟表倒拨易损坏,况且把钟表倒拨,时间还是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3、引导幼儿通过拨动小钟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金老爷来到阁楼上时,下面卧室里看不见的钟是几点? 问题二:金老爷跑到卧室时,餐厅里的钟是几点?下楼的时候钟在向前进还是停止不动或向后退? 问题三:卧室里的钟是4点26分时,其他的钟分别是几点几分? 问题四:金老爷买好表回到家正好是6点,他家会不会有一个钟不是6点?
四、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性
1、联系故事提出问题:是不是每次上楼、下楼用的时间都一样?
2、运用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附实例 实例一:
汶川大地震中,青川中学的一楼学生用了半分钟到达操场,二楼学生用了一分钟到达操场,三楼学生用了一分半钟到达操场,两分钟以后,地震发生了,他们终于全部脱险。两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脱险,没能及时逃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思考:楼上和楼下学生撤离时分别用了多少时间,撤离过程中时间是否在不断向前;两位教师知不知道时间在不断向前走,当危险越来越近,他们为什么不逃离现场。
实例二有图有真相、cc图库图片素材youtuyouzhenxiang.net:
早晨,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做游戏,9点开始做早操。一楼有两个班级,一个班在搭积木,另一个班在看图书,结果看图书的班级准时到达操场,搭积木的班级却迟到了,为什么?怎样才能不迟到?(因为整理积木比整理图书需要花的时间多,提前整理积木就不会迟到了)二楼也有两个班级,一个班在搭积木,另一个班在看图书。他们同时下楼,结果,搭积木的班级准时到达,看图书的班级迟到了,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准时?(两个班级下楼速度的快慢不同,排好整齐的队伍快速下楼,就能准时到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