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教案二
第十课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俗风情的喜爱。
2、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生活、思想等状况,从而理解、关心、尊重老人,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敬老的美德。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个性的发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敬老的文字、图片资料。
(2)联系敬老院有关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并做好与相关单位的联系工作,保证学生活动的正常开展。
2、学生准备
(1)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相关资料。
(2)整理各科教材中“尊老敬老”的图片、文章。
(3)收集有关“尊老敬老”的名言佳句及感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知恩(9.29——10.5国庆长假期间)
1、深入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习俗、传说故事及其发展相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书店或上网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完成好调查表。
我身边的爷爷奶奶调查表
我调查的是
生日:
****年**月**日
属相
1、最喜欢吃的东西
2、他(她)的爱好
3、最开心的一件事
4、不顺心的事
5、最想让我为他(她)做的一件事
调查人:
4、写好一篇“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习作。说说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将自己的童年和爷爷奶奶的童年做对比,比比谁的童年更难忘。
二、感恩()
1、利用升旗仪式讲话,使队员们深入了解重阳节。
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关爱老人也同样是关爱我们的将来。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当前社会各界都在提倡敬老爱老的新风尚。作为21世纪的我们,尊老敬老的道德意识就显得更必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去感恩吧!
2、利用晨会开展“重阳节感恩在行动”大讨论。
(1)组织学生交流假期期间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故事、尊老敬老感人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习作。
(3)讨论我们明天九九重阳节该如何行动,并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谈谈活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
3、重阳节,落实“感恩行动”。
(1)为了全面掌握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组织学生探望敬老院老人,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2)请敬老院领导,为学生作“尊老敬老”专题讲座。
(3)学生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及时进行交流,师生共享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4)利用课余时间找合作伙伴,排练几个以“尊老敬老”为主题的节目,准备参加班级“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5)学生制作“感恩卡”,开展“感恩卡”传递活动,把卡片带回家,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或邻居家的爷爷奶奶,力求把“感恩”意识及行为传播到家庭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6)散学后完成一件“感恩”行动:为爷爷奶奶献上一支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搓搓手, 为爷爷奶奶叠被子,为爷爷奶奶盛饭洗碗,为爷爷奶奶洗一次脚,为爷爷献上一杯茶,为奶奶梳梳头等。4、10月8日,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
组织召开“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主题队会。并请爷爷、奶奶及一些退休老教师来校作客。学生表演自编自演或与他人合作的节目,展示自己的特长.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案二
21.右溪记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文章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比较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又来到了,真想到大自然起走一走,可每当考虑春游的地方时,老师就挺犯愁的。为什么呢?许多景点我们都去过,有些景点虽没去过,但离我们又很远,一两天又回不来。不过,我们课本的编者给我们指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右溪”,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那里去“玩一玩”。(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作者简历:17岁从师元德秀,34岁中进士。曾任职务有:参军、御史、节度参谋、经略史、吾卫将军、礼部侍郎
人品:同情劳动人民。曾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租税。文学方面:诗文注重反映现实,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文字稍逊。
三、师生共同反复朗读课文,正字正音,并了解文章大意。
师小结:右溪是道洲(在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水清石怪境幽,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洲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四、学生自学,做词语积累,把加点的字抄写整理在笔记本上。
五、分小组合作:对照书下的注释,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帮助释疑。
六、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对课文的研究学习。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练习题,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抒情句。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念的题目,完成下面的选择。本文的抒情句是(A)A、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B、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请你把你选择A的理由说一说,好吗?(理由:B句说的是刻石的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怅然”的原因。(朗读课文开头的写景部分,从中找答案)
师:仍然请大家听题目,然后选择问题的答案。作者“为之怅然”的原因是(B)A、不可名状 B、无人赏爱(3)朗读课文后半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为之怅然”与下文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读写景部分的文字时,我们感受到右溪水清石怪境幽,但由于这里地处偏僻,环境“芜秽”,所以“无人赏爱”。于是,元结就对它进行了修葺。那么,作者为修葺右溪做了哪些事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参考答案:疏通 建筑 植树 种草 刻石 或 疏凿芜秽 建造亭宇 植树种草 为之命名 刻铭石碑)
七、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板书; 景美: 水清 石怪 境幽 命名右溪
22.庐山草堂记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全文,并能口译。
2、重点掌握“介”、“甲”、“宿”、“再”、“仅”的用法。3、能够解释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串讲、自学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Gui,在今陕西渭南市)。早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因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转任杭州、苏州等地刺史。晚年任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明确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创作贯彻了自己的主张,特别是早期的“讽喻诗”,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的人民生活的痛苦。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白居易对政治斗争采取了回避态度,诗歌的战斗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到了晚年,随着官职的提高,生活的优裕,所写的大多都是一些“闲适诗“。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而优美,叙事曲折生动,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题解】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主张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被剌死,御使中丞裴度被剌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上疏请追捕剌客,以越职言事,触怒了权贵,又遭人诬陷“不孝”,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到江州后(治所在今九江市),在庐山营造草堂,写下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草堂建造的朴实简陋,陈设的雅致惬意,以及草堂周围景色的山清水秀;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作者要“终于斯”的归隐思想。文章中流露出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后乐天安命、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文章叙事简明扼要,写景细密有致,文笔流畅,语言清丽,表现了较高的语言技巧,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课文讲读】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匡庐:即庐山,又叫匡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面。奇秀:奇特秀丽。甲天下山:即“甲于天下山”,省略介词‘于’,在。甲:动词,居第一位。【译文】庐山奇秀,在天下名山中居于第一位。
2、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香炉:因山的形状象香炉而得名,在庐山的西北面。遗爱寺:即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所建,在香炉峰北麓。【译文】庐山北面的山峰叫香炉峰,香炉峰北面的寺庙叫遗爱寺。
3、介峰之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介:小篆写作,从“八”(分别),从人会意,表示分清人际间关系的界限的意思。本义在两者当中。胜:优美的。绝:本义丝断,引申为极、非常。
【译文】处在香炉峰、遗爱寺的中间,那个地方的景色优美到了极点,又在庐山中居于第一位。
4、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即作者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太原:太原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远行:离家很远或久在他乡。恋恋不能去:舍不得离开。去:离开。义同“恋恋不舍”。
【译文】元和十一年秋天,太原人白居易见到了这个地方而且喜爱这个地方,好象久在他乡的人经过自己的故乡舍不得离开。
5、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因:连词,于是。面峰腋寺:面对着香炉峰,侧靠着遗爱寺。腋:人体肩臂内面交接处,活用为动词,夹在腋下,此指遗爱寺在草堂旁边靠下的地方。【译文】于是面对着香炉峰,侧靠边着遗爱寺,建造了草堂。
6、明年春,草堂成。
【译文】第二年春天,草堂建成。
7、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译文】草堂共三间,中间两根大柱,两个侧室(共)四个窗户。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广袤:指面积,东西为广,南北为袤。丰杀:即大小。丰:宽大。杀:shai,狭小。一称心力: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
8、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洞:名词活用为动词,开。户:单扇的门。来: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来。阴风:凉爽的风。徂暑:盛暑。《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本“始”义,后人称盛暑为“徂暑”。【译文】打开北面的门,使凉爽的风进来,防备酷暑(的到来)。
9、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敞:高,用作使动,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甍:meng,屋脊,屋栋。纳阳日:让阳光照射进来。虞:防备。祁寒:严寒。【译文】把南面的屋脊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
10、木斫而矣,不加丹;——斫:砍。
【译文】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丹:丹砂,引申为红色。
11、墙圬而矣,不加白。——圬:本指泥瓦工人用的抹子,此指涂泥。加白: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
12、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qi,同“砌”,幂:覆盖。“幂窗”,用纸糊窗户。zhu帏:麻布做的帐幕。率称是焉: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译文】肜石头砌成的台阶,用纸糊成的窗户,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全都和草堂的简朴相称。
13、堂中设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素屏:素绢做的屏风。
【译文】正屋里设了四张木榻,两面素绢的屏风,一张漆琴,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14、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为主:做了草堂的主人。傍:pang,旁边。睨:斜视,此指随意浏览的意思。辰:辰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辰时为上午七点至九点。酉:酉时,指下午五点至七点这两句是说: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不暇:没有时间,忙不过来。
【译文】白乐天已经来做了草堂的主人,抬头看山,低头听泉,向旁边看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看不过来。
15、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俄而:顷刻,一会儿。物:景物。气:气质,性情。外:外面的景物。内:内心。和:平静和谐。
【译文】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
16、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一宿:住一宿。再宿:住两宿。心恬:心情平静安适。颓然嗒然:形容心旷神怡,物我两忘。嗒ta然;心境空虚,物我两忘的样子。不知其然而然:不自觉地进入到“颓然而然”地状态。
【译文】住一夜身体安宁,住两夜心情平静安适,住三宿后心境空虚,物我两忘,不自学地进入到“颓然嗒然”的状态。(即:完全溶化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然:指示代词,这样。
六:课外作业:阅读《肥水之战》
23.游黄山后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游黄山后记》,了解徐霞客在游记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方法。2.分析《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学习要点
1.分析并掌握作者在黄山的游览顺序:江村—汤口-汤寺-黄泥冈-石门-天都-莲花-炼丹台-玉屏诸峰-狮子林-丞相原-九龙潭。
2.分析作者对松、泉、云、石等黄山景物的描写特点。3.分析作者游记的写作风格和文字特点。作者生平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钱谦益称赞说“徐霞客千古奇人”,这是对霞客评价的点睛之笔。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作者作品
徐霞客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徐霞客游记》及诗作38首。《溯江纪源》(一作《江源考》)原载《江阴县志》,也被后人收入《徐霞客游记》。他的著作目录散见于《徐霞客游记》中的还有不少,如《复刘愚公书》、《白石山精舍引》、《南宣楼记》等,但绝大部分已散佚。近年发现的有《致陈继儒书》,见《陈眉公先生集》。另有《山中逸趣跋》,系据霞客篆文手迹刻印,现藏云南省博物馆。
五、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2.课文翻译及分析
《游黄山后记》采用的是日记体,是徐霞客第二次游览黄山时的旅途记录。本次次序
然地记叙了游历黄山前后四天的行程。这篇文章与其他山水游记重在借境抒情或托物喻理不 同,准确、客观的描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
这篇黄山游记主要记叙了作者登天都峰、莲花峰的经历和所见胜景,整个文章神采飞扬,文字优美精致,清新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朗读佳作。
其记与前一篇不同。他不但细致地叙写了自己爬山历险的具体过程,而且满怀激情地描绘了山顶所见奇景,在天都峰,他对雾气出没的氤氲景致,对古松曲直挺拔之状都做了刻画。对莲花峰之景重在描绘其独高众山,独出诸峰,人登其上则欢舞欲狂的情状。该游记语言精练而又恣肆自如,加之作者心情舒畅,故而整个文章神采飞扬,充满色彩感,实为难得佳作。
《游黄山后记》记叙了作者前后四天的游览行程,本文是日记体,因此可以按照作者的游览时间和游览顺序分析课文。
江村—汤口-汤寺-黄泥冈-石门-天都-莲花-炼丹台-玉屏诸峰-狮子林-丞相
(初三)(初四)
(初五)
(初六)原-九龙潭。
六、课文分析(1)描写山峰的文字: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2)此段还描写了作者游览黄山的艰难险阻,作者凭着坚毅的、勇往无前的精神才能看到秀丽的风景。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着植梯接之。
七、举例说明《游黄山后记》的写作特点。
答案:①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②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③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④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4.山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山茶》,了解山茶的有关知识。2.了解《闲情偶寄》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教学过程
1.作者生平: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中年改名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辛勤笔耕,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著作有《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凰求凤》、《巧团圆》等,其中《风筝误》是其代表作。
2.文章出处:《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丰富,立论新颖,语言平实,表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生活审美情趣,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这里仅就居室部和种植部两个涉及园林艺术的部分略加赏析。3.重点字词:
1.然石榴之久(然):然:然而可是 2.犹不及山茶(犹):犹:还 3.又况种类极多(况):况:何况 4.诸卉种就(就):成,完成
4.翻译全文: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株,可以抵得上其它花的几十株。可惜我的花园很小,各种花卉都种进来以后,就再也容纳不下了。只好拿一小株种在花盆里,放在假山怪石的一旁。唉,如果你喜欢的好东西却不能享用,讨厌的没好的东西去又不能去掉,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5.山茶的写作手法及主要内容?
作者盛赞山茶的花期长,花姿美,花色多,用群喻的写法,把山茶的深浅颜色连类作比,接着用一个拟人的写法,认为这种花没有遗憾,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气息。作者从山茶花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积极热情的品格,既执着,又不乏含蓄。
25.冠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冠礼。2.了解冠礼有关习俗。教学过程: 1.什么事冠礼?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2.冠礼起源: 冠礼,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3.加冠礼的仪式过程
(一)冠礼前的准备
1、筮日和戒宾
2、筮宾与宿宾、宿赞者
3、为期
(二)冠礼的正礼
1、陈服器
2、就位
3、迎宾及赞者
4、始加
5、再加
6、三加
7、宾礼冠者
8、见母
9、字冠者
(三)正礼后的诸仪
1、冠者见兄弟、宾赞者、姑姊妹
2、执挚见国君、大夫、乡先生
3、礼宾、馈宾俎
26.婚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婚礼。2.了解婚礼有关习俗。教学过程: 1.什么事婚礼?
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所有的民族和国 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世界上最古老、延 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婚礼是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即三大文明圈的婚礼。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 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
2.婚聘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3.婚礼用具:三茶六礼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与茶有关的婚俗,最典型的当推闽南和台湾,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清代李渔的《蜃中楼·姻阻》中写道:“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大意就是说,只有经过“三茶”和“六礼”手续成婚的,才算是明媒正娶的
27.丧礼与祭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丧礼。2.了解丧礼有关习俗。教学过程: 1.什么事丧礼? 有关丧事的礼仪 2.丧礼种类:
天 葬 水 葬 土 葬 火 葬 3.丧礼顺序 1.请总管 2.设账房 3.找杠房4.刻棺木
5.找棚铺。6.租赁桌椅
7.找茶房 8.找白货铺
9.请吹鼓手
10.订扎彩
11.找裁衣店
12.订酒席
13.零星购置
14.租白轿、租马车 28.少数民族史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史诗。2.了解少数民族史诗。教学过程: 1.什么事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史诗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丰富...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史诗演唱传统。2.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3.简介: 《格萨尔》: 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
《江格尔》: 江格尔》是明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 江格尔命名的。同时,江格尔也是《江格尔》的主人公。《江格尔》主要讲述阿鲁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同芒奈汗、布和查干等进行抗争,收复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国外称吉尔吉斯族,现有吉尔吉斯斯坦国)英雄史诗。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8部,20余万行。《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一共分为8大部.29.少数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2.了解少数民族怎样过节日。教学过程:
1.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回族
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傣族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黎族
春节、三月三
纳西族
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古尔邦节
开斋节
圣纪节 藏族
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
望果节 侗族
祭牛节
花炮节
维吾尔族
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盘王节、达努节
怒族
仙女节 祭谷神
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 苗族
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 白族
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 畲族
三月三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 2.少数民族怎样过火把节?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3.少数民族怎样过泼水节?
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30.少数民族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有哪些英雄。2.了解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教学过程:
1.少数民族有哪些英雄? 耶律阿保机---辽 完颜阿骨打---金 李元昊---西夏 忽必烈---元 努尔哈赤---清 松赞干布---西藏 马本斋———回族 2.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
松赞干布,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兰、党项、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事迹:统一吐蕃,迁都逻些,统一高原,经略东方,汉藏和亲。
努尔哈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事迹: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受明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官职。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创建八旗制度,把分散的女真组织起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称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战后,进入辽河流域。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次年进攻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被袁崇焕击败,受伤,不久死去。他经营40多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在满族的初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
31.家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族。2.了解家族的作用。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家族?
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亦可称为家属。如陈氏家族、王氏家族等。2.家族的特点
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基层政权组织。有族长负责处理族中的公共事务。
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和活动的中心,家谱是维系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族田是家族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很多家族往往动用族产支持贫寒人家的子弟读书,读书人发达后,也通过各种途径,回报家族。
32.祠堂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祠堂。2.了解祠堂的作用。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祠堂。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2.了解祠堂的作用。
它是同族人纪念同一个祖先的地方,后来就成了一个家族势力的象征。执行族规家法,惩罚不孝子弟等都在祠堂进行,以此维护家族的秩序。
祠堂是礼制中心,受祖先崇拜、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它是族内祭祖和放牌位的地方。祠堂还起着礼教的作用。
33.家谱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谱。2.了解家谱的作用。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 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2.家谱内容。姓氏起源 世系表 家训 家传 艺文著述 家谱图像 家谱堂号 家谱体例 家谱起源 3.家谱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4.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第三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自强自立》教案
德庆县永丰中学 陆荣强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明确成功要靠自己,克服好逸恶劳,处处依赖别人的行为;对自己表现出来的依赖性感到害羞。
2、引导学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树立自强自立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培养回报社会的美好愿望和信念
3、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立志献身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成功就要自强不息,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难点:由认识自强自立到持之以恒,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教学方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强
通过观看《2009年国庆大阅兵》视频、图片,让学感知中国人民子弟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国防取得成就正是国家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取得的。
二、品味自强
通过学习教材内容:
(1)孙膑身残志坚,但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兵法的学习和研究,他对前途充满信心,就是在这个信心的鼓舞下,孙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消灭了庞涓,并最终写了《孙膑兵法》。
(2)司马迁忍辱著《史记》,让学认识《史记》是伟大志向和自强不息精神的结晶。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充分体现了徐悲鸿那自强自立的精神。
(4)“轮椅作家”张海迪,五岁时因患病,下身瘫痪,她却以残疾之躯,完成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用镜子看书的故事更充分说明荣誉的花环属于自强者。
让学生认识教材中人物的自强不息精神,并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三、深层感悟
1、从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
四、凝聚升华
让学生认识要自强自立,做生活的主人 1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自强自立的一些表现。2说说自强自立的一些名言警句
3做生活的强者,你准备从哪做起?
3、教师寄语:(要求同学们作到“五要”)
1)、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青春年华的远大理想; 2)、要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要有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才实学; 4)、要有文明守纪、严于律己的素质修养; 5)、要有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六、教学后感:
这节课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都很努力地学习着,从古代就有了许多自强自立的说法,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美德逐渐被我们遗落了,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秉承上一辈的传统,反而还有许多人忘了本,这次的班会正好提醒了我们应该好好的珍惜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也正式的宣告了我们新学习态度的良好开端。
第四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曹坤丽 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2、说一说你对《墨子》了解多少。
五、讨论: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并建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试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谈谈他这一政治主张的现实合理性。
六、作业布置:
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6课时
《贤人君子》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曹坤丽 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潜夫论》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潜夫论》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贱:低贱,没有社会地位。(2)馁:饥饿。
(3)辱:受……的耻辱。
(4)扼穷:困厄穷迫的境地,指处境恶劣。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谓贤人君子,并非一定是做大官、收入丰厚、拥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这些是君子应当有的,但不是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的原因;所谓小人也不一定就是那些贫穷、身处社会底层、饥寒交迫、灾患重重的人,这些是小人应当有的样子,但并不是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的原因。
三、温馨点击。
介绍《潜夫论》。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潜夫论》选段。
2、说一说你对《潜夫论》了解多少。
第7课时
《致一之理,庶人非下》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曹坤丽 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老子解下篇》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庶人:普通百姓。(2)曷尝:何尝。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万物平等一致的道理,是指普通百姓并不低等,王侯贵族也并不高贵。对百姓而言那些所谓的“尊贵”,对王侯而言那些所谓的“低贱”,都只不过是不了解罢了。有些人只看到了人的身份有贵贱之分、等级有高下之别,却不知道人在本质上是平等一致的,哪里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分别啊!
三、温馨点击。
介绍《李氏丛书》。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李氏丛书》选段。
2、说一说你对《李氏丛书》了解多少。
第8课时
《人之生也,无不同也》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曹坤丽 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潜书》。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潜书》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上农:富裕的、条件较好的农民。(2)凶岁:收成不好的荒年。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王公之家举办一次宴会,就要花费一户富农一年的收成,吃起来还觉得不够美味。吴西的农民,就算不是荒年也吃麦麸稀饭,拌上荞麦秆磨的粉;而没有饭吃的人,确认为这已经是天下的美味了。人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今天这样太不公平了。
三、温馨点击。
介绍《潜书》。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潜书》选段。
2、说一说你对《潜书》了解多少。
五、作业布置:
思考:平等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五篇:二、一传统文化
周王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刘笑班级:二年级一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经过了一年的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差距。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在今后的活动中探索知识,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动脑,勤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学会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本学期学生学习二年级教材中的前16课,主要有《太空家教》(节选)、《增广贤文》(节选)等课文。
学习《增广贤文》,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太公家教》、《增广贤文》,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另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