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最新电大家庭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家庭教育学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教育 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2. 家风 指一个家庭在多少代的蕃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传统。
二、简答
1、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 答:第一,家庭教育是一种私人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第三,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2、简述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首先,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其次,家庭教育也承担着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
三、论述
1、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家庭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答:(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
2、试述我国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答:优势:
1、广泛的群众性。
2、强烈的感染性。
3、鲜明的针对性。
4、天然的连续性。
5、固有的继承性。
6、内容的丰富性
7、方法的灵活性 局限性:
1、家庭教育的条件不平衡
2、家庭教育容易感情用事
3、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家庭教育学作业 2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诸分子不同的层次和序列的结合。其结构形式一般分为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等。2.家庭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在家庭中的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
二、简答 1.简述影响家庭教育目的确定的影响因素 答:第一,家庭的根本利益。第二,家长的经历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第三,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第四,家长的职业。第五,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第六,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2.简述学龄前儿童家庭德育的内容 答:大体有: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不打架、不骂人、诚实、勇敢、有错认错、知错改错等等。3.试述青少年儿童家庭美育的内容 答:第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享受美的能力;第二,培养孩子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第三,培养孩子高尚的精神情操。4.简述家庭美育的任务(1)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艺术作品的美 答:家庭美育的任务有:(2)布置优雅的家庭生活环境,陶冶孩子的情操(3)给孩子的穿着打扮朴素、大方、美观以感染孩子(4)让孩子参加音乐、美术、舞蹈、文学创作等实践活动
三、论述 1.家长的期望对子女的教育有什么影响?如何发挥期望的积极作用 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越高则子女受到的激励作用越大,对自己成就的愿望也越强烈,结果会导致他们学业成绩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如果家长对子女没有什么期望,任期自由发展,子女也不会有上进的愿望。正确发挥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在一定限度内,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越大;但绝不是说期望越高越好。如果这种期望带有盲目性,超出了孩子的实际发展能力,这样的期望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在教育孩子时,须做到科学理智,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自身的能力,不能盲目攀比。2.试述家庭智育的任务 答:主要是:第一,进入早期智力开发,学习民族语言和社会生活常识;第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第四,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第五,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或辅助;第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3.谈谈自身家庭培养目标的确定依据,分析有哪些不妥之处。答:(根据自己的实际回答)
四、分析 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父母闲暇了,高兴了,子女就是有不好的事,也纵容他;忙不过来了,”不高兴了,子女就是有好事,也瞎骂一阵,乱打几拳。这又是大多数父母的通病了。请指出案例中父母教育的问题所在,并加以分析。答:
(一)这是家庭教育中父母易感情用事的典型表现。第一种偏向指的是娇惯溺爱。第二种偏向是操之过急 克服这种现象的做法:加强自身修养,要有理智,自觉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保持冷静,注意科学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学作业 3
一、名词解释 1.家庭教育的方法 这是指家长在对子女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2.直接暗示 它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3.间接暗示 是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为中介,将某一种事物的意义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有意识地加以接受的一种暗示。4.反暗示 是指家长利用外界刺激物的信号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教育方法。5.自然后果惩罚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不对其进行直接惩罚,而是让其从犯错误中接受惩罚和教育。
二、简答 1.简述家庭教育中的原则 答: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指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在总结成功家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以下的具体原则:1理智施爱 爱而不娇; 2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3 态度一致 教育统一。2.简述家庭教育的方法 答:
一、家庭环境,熏陶渍染;
二、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三、树立榜样,形象影响;
四、实际锻炼,切身体验;
五、表扬奖励,正面鼓励;
六、批评惩罚,严格要求;
七、暗示提醒,简便易行;
八、课外阅读,加强指导;
九、收看电视,加以节制;十,生活秩序,井井有条。
三、论述 1.试述理智施爱,爱而不娇的内涵 答:1.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 2.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统一; 3.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2.家庭教养态度在家庭教育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3.违背家庭教育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有什么危害? “恨铁不钢” 答:如果不考虑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操之过急,硬是把大量的深奥的知识一下子灌给孩子,这对于身心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孩子来说,就如同用一桶水倾注在嫩弱的幼苗上,势必会把他淹溺至死。4.在家庭教育中如何科学地运用批评惩罚的教育方法 答:一,首先必须端正批评惩罚孩子的目的;二,批评惩罚必须公正合理,恰如其分;三。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四,惩罚不是体罚;五,正确对待和运用“自然后果的惩罚”
四、分析,强制
(一)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早成才,成大才,有的家长对孩子盲目地进行“过度教育” “多餐”孩子实行“早餐”。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教他们识字,算算术、背古诗、学外语;孩子、吃还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上知识;孩子上学后,学完学校的功课回家还要吃“小灶”,请家庭教师给孩子教更深更难的知识,参加多种课外学习班如音乐、绘画等等,把孩“偏饭”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给喘息的机会,恨不得把孩子迅速培养成为一个神童或无所不知的全才。在家庭教育中的这种做法是否恰当,违背了什么家庭教育原则?应该如何去做? 答:这种做法不恰当。它违背了家庭教育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根本上违背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应该如下这样去做: 1.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2.不操之过急,循序渐进
(二)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好好吃饭,总想吃点心、巧克力,爸爸对孩子要求严格,不许吃。过一会儿,爸爸有事出门了,孩子再一次提出要吃点心、巧克力时,妈妈拗不过,只好允许吃了,并对孩子说“你吃是可以的,你爸爸回来可别告诉他。”爸爸回来果真谁也没说。请你分析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有什么危害?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答: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这是一种没有理智施爱的现象,有耽误孩子早期正确教育的危害。在家庭教育中正确的做法是: 1.严格要求,不能一味迁就; 2.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统一,父亲和母亲的教育行为要统一; 3.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
家庭教育作业 4
一、名词解释 1.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2.超常儿童:主要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3.寓教于喻 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或某一道理,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便于弄懂弄通。这就是“寓教于喻”
二、简答 1.简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具备的能力。答:
一、首先要有了解子女的能力;
二、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简述超常儿童的教育措施。答:第一、要正确估价自己的孩子;第二,开发智力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第三,发展孩子的特长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四,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发儿童求知的兴趣;第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第六,头脑清醒,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荣誉。3.简述指导家庭教育的途径。答:主要有:
一、家庭访问;
二、家长会议;
三、家庭教育咨询;
四、家长委员会;
五、利用各种宣传工具。
三、论述 1.试述独生子女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答:(答题目要点,须根据课本的内容适当展开论述)独生子女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一,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上;第二,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第三,要全面关心独生子女。2.试述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答: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以正确估价自己的孩子 : 1开发智力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发展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4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5清醒谦虚,正确对待荣誉 3.现代社会应树立怎样的家庭教育观念? 答: 做为一个明智的现代家长必须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树立教育终身化的理念,同孩子一起建立学习型家庭 作为现代家长,除了自身的学习以及陪孩子共同学习之外,还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会学习。重点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指导: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也才可能终身学习。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二、树立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同孩子一起徜徉在信息的海洋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信息时代孩子获得知识渠道的多样性。其次,家长要熟悉信息社会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再次,家长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勇于“向孩子学习”
三、树立教育法治化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家庭关系、首先,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宗旨。其次,要依照法律规章进行家庭教育。国家是儿童权益的最高监护人。树立了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是顺利实施家庭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是与时具进,紧跟时代脉搏的必然选择。千万不能做落伍于时代的幼稚家长、专制家长、无知家长
四、分析 古人语“木可雕,而贫于越度;金可铸,而贫于越冶。木越度,金越冶,虽有良工巧匠安施?”这是讲雕刻工艺品和铸造物件中要注意掌握分寸,注意力度和温度才能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有什么启示? 答:这是以木雕、金铸作比喻讲了一个培养人的重要道理。这说明我们的古人也懂得朴素的辩证法。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它的性质相对稳定的数量界限在一定的界限内事物的性质不因量的变化而变化。一旦超过这个界限事物的性质即发生根本的变化。木可雕而成器但以不超过本质所能适应的程度为限金可铸而成器但以不超过金属科学的标准冶炼温度为限。木越度金跃冶势必伤其质。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教育也要注意掌握分寸,不可强求,而应因材施教,各尽其材。
第二篇:2016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导论》(专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省管)
教育学作业1(绪论——第2章)
一、填空题
1、示范性、公众性、教育性
2、国家法律
3、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4、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5、保罗.朗格朗
6、口耳相传并结合实际动作的示范和模仿
7、礼、乐、射、御、书、数
8、多元化价值标准
9、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0、最近发展区
11、第二次断乳期
12、学生观
13、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
14、专业化
15、全民教育
二、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EFG;
4、A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BC;
10、B
11、ABCD;
12、ABD;
13、B;
14、C;
15、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P4—8)
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P9—10)
3、我国现阶段教师的主要义务。(P14)
4、当代形态的教育的主要特征。(P28—34)
5、教育的功能。(P40—41)
6、人的发展过程的特征。(P47—48)
五、论述及案例分析题
1、P20—21
3、P39—40
4、P45—46
5、P48—53
6、P53—55
7、P55—62
8、P64—70
9、P77—79
10、P74—76
教育学作业2(第3—5章)
一、填空题
1、人力资本
2、物力投资
3、阶级性、政治文化
4、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
5、教育事业、增长速度
6、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7、农村女童
8、环境教育 9、20世纪70年代
10、环境教育
11、教育目的
12、教育目的
13、人的全面发展
14、定向作用
15、社会本位
16、目的、教育保障、教育内涵
17、智力、体力
18、学校教育制度
19、“九年一贯,六三分段” 20、课程
21、结构主义
22、瓦根舍因
23、教学促发展
24、学科课程
25、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
4、B;
5、ABCD
6、AC;
7、A;
8、C;
9、D;
10、ABD
11、A;
12、BCD;
13、BC;
14、D;
15、A
16、B;
17、CD;
18、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四、简答题
1、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P89—90)
2、简述二战后各国在教育平等方面表现出的主要特点。(P96—97)
3、简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教育对策。(P103—104)
4、造成男女受教育机会差异的主要原因。(P107)
5、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的关系。(P118—119)
6、为什么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30)
7、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特点。(P142—143)、×10
8、简述综合课程的优缺点。(P154—155)
9、简述课程计划及其组成,(P158—159)
10、简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及其区别。(P159—160)
11、简述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P164—165)
12、简述教材编写的原则。(P163)
五、论述题
1、P84—88
2、P89
3、P93—96
4、P99—102
5、P125—1296、7、P136—141
8、P141—143
9、P142—143
10、P152—154
11、P156
12、P164—172 教育学作业3(第6—8章)
一、填空题
1、教学
2、教学
3、教学目标
4、导向
5、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思想教育
6、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7、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
8、学生身心发展、教学内容
9、杜威
10、认知活动
11、主导作用
12、教学原则
13、教学目标、教与学
14、布鲁纳
15、赞科夫
16、《大教学论》
17、上课
18、单一课、综合课
二、选择题
1、B;
2、ABCD;
3、ABD;
4、C;
5、BC
6、ACD;
7、C;
8、B;
9、C;
10、C;
11、ABC;
12、C;
13、ABCD;
14、D;
15、ABCD
16、ACD;
17、ABCDF;
18、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P178)
2、简述苏联的传统教学论和美国的现代教学论的关系。(P199)
3、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P199—201)
4、简述应如何理解教学的教育性?(P201—202)
5、简述应如何理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P203)
6、简述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P210—211)
7、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P230—231)
8、简述讨论法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P231)
9、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P241)
10、简述上课的基本要求。(P242)
五、论述题
1、P179—1802、3、P199—201
4、P206—209
5、P211—222
6、提示: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7、提示:分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8、参考P242
9、P227—229
10、P223—235 教育学作业4(第9章—结语)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价值判断
2、泰勒
3、客观性、主观性
4、高效度、全面性、适应性
5、人格养成
6、知、情、意、行
7、全面发展教育、品德
8、教育性活动
9、学生生活
10、“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1、班级组织
12、教育学
13、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14、《学记》、《大学》
15、杜威、儿童
二、选择题
1、BD;
2、BCD;
3、ACD;
4、ABCD;
5、AC 4
6、ABCD;
7、B;
8、ABD;
9、ABCD;
10、ABCD
11、BCD;
12、ABD;
13、BCD;
14、ABC;
15、A;
16、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的含义及作用。(P247)
2、简述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P254)
3、简述试题编制的程序。(P255—258)
4、简述试题编制的原则。(P255)
5、简述德育的目的。(P274)
6、简述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P281—282)
7、简述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P288—289)
8、简述班主任的角色特征。(P315—317)
五、论述题1、2、3、P277—278
4、P279
5、P289
6、P293—2967、8、9、P312—314
10、P317—323
11、P322—323
12、P321—32213、14、15、P334—337 5
第三篇:2011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及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1——(第1-3章)
一、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与里程碑。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2.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有哪些?
(1)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理想思考。(2)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释,具有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教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教育规律,从而按照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等相关理论的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教学重点;根据人的成长规律,从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确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1)人是教育的对象。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人原则上,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完善自己,进而展开美好生活。(2)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积累的“类”经验,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验。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遗传就在于人接受了教育。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传递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在教育活动中,人类个体特有的认识路线为社会文明的遗传提供了可能。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通过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潜在因素才能转化为现
实,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但这里的活动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活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是个体潜能和力量的转换器,也是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的再生器。(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只有通过活动,个体才能从活动的结果或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 案例: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有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参考要点: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平时作业2及参考答案(第4-6章)
一、论述题
1.联系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3.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课程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即注重教师评价的改进和形成功能、扩展教师评价的范围、强调教师评价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重视对教师评价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
学生评价模式。即在重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促进和谐人格的发展,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拓宽评价渠道,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多主体的评价参与机制,重激励,重改进,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要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素养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谈该项改革。
参考要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平时作业3及参考答案(第7、8章)
一、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互使用。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有以下几种:(1)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讲究适应性。(2)对话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在
民主与平等的氛围中,以对话为原则,师生双方与文本、课程、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与过去、未来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不断地体会、吸纳、批判、反思、重构和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引发兴趣,打开对话教学之门;创设和谐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3)体验教学。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它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4)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依据书本知识,投身于实践中去,循序渐进地升华理论,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能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发现问题,使学生学有收获。(5)反思性教学。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6)生成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建构教学活动的过程。增强师生的幸福感是其价值追求;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其本质特点。精心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多维互动是拓展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7)生命化教学。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关注生活的体验;教学的交往互动性;教学的生成发展性。3.“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有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要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其一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即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三个问题:(1)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4.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进行品德评价应注意:要注意体现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品德评价有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进行评价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眼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问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解决?
上述老师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还没树立起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独角戏”,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
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反言之,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辛苦,也不管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要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学生不注意听课,导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了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理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价。
参考要点: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平时作业4及参考答案(第9-11章)
一、论述题
1.教师的职业角色如何定位?教师的职业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比喻?你对这些隐喻持有什么看法?
教师职业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中的一类——教育者,即教师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他们未来成为组织社会中的成员做好准备。教育者依赖的是对儿童社会化有帮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传播知识。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即教师的业内角色。每一个教师在学校都同时在扮演着双重角色:相对于学生来讲是教育者,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则是同事。教师每天在学校进行双重角色间的频繁变换。
教师职业形象的本质特性是学高身正。教师的职业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1)教师的传统职业形象是“教书的”、“教书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被认为是具有专业技能的。(2)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临床医生”。即教师要像园丁一样把“德行与虔信灌输到他的身上”。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教师对儿童进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方面具有直接作用的意义上说的,并且对人的改造要依照国家的意志去设计。“临床医生”则是社会期待教师具有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障碍并使学生健康成长能力的专业能力。(3)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是“蜡烛”和“春蚕”。教师不计酬劳和辛苦,为了教育学生而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因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自己被视为美德而为社会所赞颂。(4)教师具有信息时代
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学者”和“研究者”。教师要有文化知识本身,教师又要有教人学习的知识、教学论的知识。(5)近年新出现的职业形象是“伴奏者”、“协助者”、“促进者”、“领导者”。“伴奏者”、“协助者”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促进者”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领导者”是未来教师在学习型社会里应该具有的职业形象。它要求教师具有同家长协作的能力,必须能成为社区的学习组织者、管理者。学习型社会,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教师必须成为其中的领导者。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班主任必须通过建设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班级组织,并通过发挥其功能来管理班级。(1)构建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组织结构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行政组织即班委会,可以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初一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通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分工,可以把班里常规工作分配得非常得体、明确,使班委会和团支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依靠班组织机构把班级组织成一个有序的集体。(2)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可以参考魏书生的做法,使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境界,而且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通过制定班规班法,并使班规班法成为班级日常运行的指南,“以法治班”。①要发挥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组织功能的发挥,需要这个组织具有严密运行的制度保障。班级组织功能依托班级日常事务释放。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让学生学习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日常冲突,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做人的胸怀。②要发挥班级组织的个性化功能。班主任要系统地教会学生学习处理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集体的激励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充分发挥班级组织的选拔功能和保护功能。3.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
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每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目前现实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而学生的年龄特征,反映的是同一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展开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明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处理好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1)童年期学生的教育: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2)少年期学生的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3)青年初期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走好人生之路;引导他们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4.教学督导做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做不好会得到教师群体的反感和抵触,失去督导的最初目的。在如何做好教学督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校教学督导评估主要指学习内部教务机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所进行的指导评估。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学督导评估往往建立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整体考查教学效果。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不断发展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新的任务不断提出,教学督导工作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等,也应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而不断变革和创新。教学督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正确处理
“督”与“导”的关系,由重“督”转为重“导”,督导内容既重督教,又重督学和督管,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站在教学改革的制高点,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包括现代课程观、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进行督导,否则就会误导甚至阻碍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督导的具体方式上,除日常听课、评课和教学秩序的监控等常规督导外,可以重点进行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常规督导与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相结合、全体师生进行民主督导等。教学督导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作用,实行民主督导,突出指导、服务、咨询功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把教学督导工作置于师生监督之下,经常听取师生对督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督导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益。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一心扑在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⑴请根据教育学的有关原理,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⑵试结合教师专业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参考要点: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2:
“我真不知道爸爸妈妈怎么那么好奇,我发现他们经常偷翻我的书包和抽屉,我抗议了很多次,可他们就是改不了,而且有时不抓住他们的手腕,他们甚至都不承认。”
“老师总是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问题都出在我们的身上,他们怎么不想一想自己的错。他们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农民,庄稼出问题的时候,农民可是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的,他们从来不会对自己的小苗发火。”
问题: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以上两个案例中家长和教师的行为有何不妥之处,并谈谈应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第一个案例中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中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具体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拆开、查阅。家长随意翻看孩子的书包和抽屉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一些基本权利与成人的期待和要求相矛盾时,家长很容易牺牲掉孩子的权利而去行使成人的权利,这种行为是不妥的。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是迅速发展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教师的教育重在引导,而非抱怨。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
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要注意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引导、鼓励和肯定。即便他们的身心发展中出现某些不足和思想行为上的缺点错误,也是成长的代价。案例3: 听课**
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和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深思。
问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
理论要点参考: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标志学前公共教育思想诞生的理论著作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2、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陶行知),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
3、儿童心理发展的四阶段是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动阶段)和 形式运算阶段。
4、学前教育是面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5、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
6、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和(外在发展)的影响。
7、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体现在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
8、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分为(期望功能)和(实际功能)。
9、从范畴上来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0、教育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二、选择题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D《林哈德与葛笃德》)
2、在学前教育学的发展史上,我们将 16 世纪之前称为学前教育学的(A.孕育阶段)
3、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D 江西实验幼师)
4、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C.福禄培尔)
5、在学前教育学孕育阶段,我国关于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朱熹和(B 颜之推)
6、教育的基本功能是(B 个体的功能)
7、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C 发展性)
8、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9、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C.功能异化)
10、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B.迟效性)
三、名词解释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 题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
3、学前教育效益: 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他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4、育人效益:是学前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
四、简述题:
1.介绍我国学前教育学初创时期的一位教育学家及其学前教育思想。
答:教育学家陈鹤琴主张幼稚园要注重儿童的健康,培养良好的习惯,充分而适量的设备,并与家庭合作教育儿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实行单面教学,采用游戏方法,主张户外 活动。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一.提高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二.加强监管 三.提高师资的素质。四.加大努力投入力。五.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六.为学前教育立法。4.教育本质、教育功能和教育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本质决定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效益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 现教育功能。
5.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一.提高社会对学育德知识 四.加强科学的自主管理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三.调整幼儿园教学内容 五.加强科学研究 六.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6.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
答:一.领先性 二.广泛性 三.对象性 四.发展性 五.延后性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答:
1、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 导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
2、以发展的眼光 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
3、教育 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
4、教育者要了解 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
5、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 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你是如何认识“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的?
答:幼儿园小学化是非科学的。因为当今幼儿园的孩子是我国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 的主力军。处于世纪之交的学前教育要为他们的今后成长、学习、工作打好基础,要为培养 21 世纪未来社会的“四化”建设人才打好基础。
3、你认为应该如何根据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调整学前教育内容。
答: 首先,明确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向,已从版面追求智能发展转向儿童心灵的建设,从“智育中心”转向培养学前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儿童社会性以及情感的发展。其次,要看到我国教育的大背景。我国中小学教育已在进行从就试模式向人的素质教育的转 轨。学前儿童教育应清楚看到这种转化,要忙与国际学前儿童教育和国内中小学业教育接轨。最后,要认识当前学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非科学教育观念,并尽快做好教育思想上的转 化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答:这个学科是不断发展的。每门学科都需要一定的哲学作为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也是如 此。我国在解放后,学前教育理论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在总结我国过去学前教育经 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并学习前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学奠定 了基础。当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我们一方面需要继承和发展历史上已有学前教 育思想,另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当前学前教育改革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如幼儿园教 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评价,以及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等等。只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健全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学前教育学。
2、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 53.73%....答:学前教育效益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成果。通过培育儿童,促进个体将来在 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为政治经济服务,提高社会的 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效益有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之分。个人 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学发挥其功能在个人知识、经济等方面的收益。它的社会效益只要是 指它在整个社会上所获得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从资料来看,在科 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者占有比例远远大于其它行业。而科学研究和综 合技术服务业正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重要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作业二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学前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和(易表现 性)。
2、幼儿园教育应该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
3、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 趣。
4、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美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
5、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可以分为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6、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日应至少有(2 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选择题
1、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C.注意力分散)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3、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A 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4、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A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 的发展)。
5、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6、根据教学活动是侧重于多个领域还是一个领域,可以分为(A 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
7、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B 角色 游戏)
8、上课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结束部分以及(D 收尾部分)
9、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项是(A 结构游戏)
10、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B 成型玩具和未成型游戏)
三、名词解释
1、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真实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种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
2、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 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3、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为的一切日常活动。
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 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5、角色游戏: 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6、有规则游戏: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
四、简述题
1、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答: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日常生活 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1.说服 2.范例 2.专门的德育活动 3.练习4.评价 3.游戏活动
2、解释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答:1.学前教育总目标 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3.短期目标 4.活动目标
3、简述我国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1.活动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4、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编写学前儿童的活动方案的。
答:1.设计思路 2.活动目标 3.活动时间选定 4.地点 5.人员 6.活动准备7.活动安排
5、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答:1.游戏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2.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促进儿童创造力 的发展 4.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5.能提高儿童的社会认知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学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
答: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知行常常脱节。这是由于形成儿童道德品质的各种因 素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需要抓儿童知、情、意、行的薄弱环节,引导儿童所得实践,才 能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
2、容易反复。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不 够稳定。行,即道德行为,是符合一定道德标准的行为表现。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 的,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评论学前儿童的行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不能 听其言而信其行。
2、论述指导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答: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和保育人员应做好下述四方面的工作:
1、要求儿童生活自理与学 会独立。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儿童养尊处优,独立意 识越来越差。教师要用多种方法鼓励儿童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引导儿童尝试独立做事,促 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帮助儿童遵守生活活动常规。
2、从儿童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根据儿童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儿童遵守简 单的生活规则,可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向儿童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易懂、简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并且要不断鼓励儿童,让儿童在遵守各项常规 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全面关注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来自不 同的家庭,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其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差异。教师应用一颗 慈母般的爱心去关爱儿童,使儿童真正感受到老师也像妈妈一样关爱、体贴他,幼儿园也像 家里一样温暖、安全。
4、在生活活动中掌握好教育时机。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时间是短 暂的、零散的,但同样蕴涵着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随机进行教育。
3、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答:游戏条件的创设包括: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是促进 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 游戏活动时间。上下午可有较长的游戏时间(30-40 分钟)。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 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始游戏的必备空间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在室内、户外设有游戏的固定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 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儿童做游戏离不开玩具。要使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 动,必须配备适合的、充足的玩具。玩具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教科书,是他们的生活伴侣,因此发展游戏必须准备游戏材料。
4、结合实际,论述组织和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答:在我国幼儿园中,一般将游戏按教育的作用分为创造性和有规则的游戏两类。创造性游 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等。各类游戏各具特色。如前所述,根据幼儿在选择游戏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幼儿园的游戏 可以分为“自主游戏”和“教学游戏”两类。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日渐普及和自主活动课程的推 广,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日常游戏组织和儿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幼儿的自主游 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自由选择、自主展开和自发交流。但是,幼儿园中的自主游戏与幼儿 在园外纯粹的自主游戏有所不同。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自主游戏只是强调和突出了幼儿在 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其中的共享、观察、帮助的职能。相反,教师必须 通过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认真观察和总结,及时地在游戏后对幼儿游戏的情况进行分析,这 样可以为幼儿选择和进行下一次的游戏活动提出指导,从而更为有效地引导孩子的发展。因 此,自主游戏,突出体现了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意愿活动这一本质特点,明确了教师作为 游戏环境的创设营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支持者、游戏成果的分享激励者的角色地位。
六、案例题
1、“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答:《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 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 初步的动手能力。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 学前儿童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 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智育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包括: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学 前儿童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 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学前儿童尝 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 法和技能。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 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 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生活的常识、社会常识、自然界常识、数的初步认识、音乐 和美术的知识、语言方面的知识等。第三. 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求知兴趣和欲望 的最初表现,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学前儿童智育 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 学前儿童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有爱心、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等等。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答:小班儿童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还不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因此,在儿童刚入园的两周内,教师可以把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教学活动,让他们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小组人数少,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儿童,使他们学会同全组协调活动,逐步过渡 到全班教学活动。经过小班的阶段的学习,进入中班儿童已经习惯于集体教学活动。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语 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所以,中班儿童课堂教学活动的 次数要适当增多,时间要适当延长,教师对儿童的要求也应比小班有所提高。中班儿童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要求他们认真听,并且学会复核。这 样可以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认真听讲的习惯。中班儿童不会对课堂教学活动有兴趣,而且 已开始关心自己完成作业的好坏。因此,教师对儿童的作业应进行评价。评价要有分析,指 出好在什么地方,说明原因。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完成作业、遵守课堂教堂活动规则的良 好习惯。经过小班、中班阶段的学习,大班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的按照教师指示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有较大的提高,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能认真地 听讲,并遵守纪律。因此,对大班儿童,特别是对到了大班末期的儿童,课堂教学活动内容 要丰富、充实,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要延长,逐渐接近于小学 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儿童能听从教师指导,有时可以要求他们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要逐渐减少游戏的成分,增加运用语言讲解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 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脑力劳动的习惯和必要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如积极回答都是的提 问,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等。总之,对于大班儿童,教师要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作业三
一、填空题
1、激励作用对学前儿童的强化效应可分为正强化效应和(负强化效应),其中,幼儿园环 境所发挥的应当是指(正强化效应)。
2、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4、幼儿园的心理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5、教师对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表现为支持学前儿童(独立自主的学习)和(支持学前儿童 合作学习)。
6.教师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有准备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7、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该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注 和 意自身的语言面貌)。
二、选择题
1、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在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限制作用和导向作用是指(B 制约作 用)
2、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赏识教育)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 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A.发展性原则)
4、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A 开放式)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C 环境)
6、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A 一般项目课前技术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园物理环境:即幼儿园为满足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为促进其体、智、德、美 诸方面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
2、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 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
3、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 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 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的个人化思想的记录,以此来促 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能力的一种话语方式。
5、案例教学: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 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答:我们认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应符合一 下七条标准:1.安全和健康 2.满足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3.重视发展学前儿童的潜 力 管理 4.充实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 7.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5.培养学前儿童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6.有利于教师的
2、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的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 期望着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3、简述教师作为“指导者”角色的具体要求。
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有:1.指导者 2.工程师 3.支持者 4.养护者 5.研究者 6.中介者
4、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答: 培养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 个方面:第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第二.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第三.从实旧爱哦学研 究活动。
5、简述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答: 培养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途径有: 1.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2.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个性。3.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4.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方法有:1.提高语言素养 2.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 3.多参加集体活动。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创设一个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
答:一般而言,符合下述标准的环境是学前儿童比较喜爱的。
1、熟悉的环境。在一个陌生 的环境中的儿童常常会显得有些拘束、不爱讲话、容易哭闹等,显示出一种害怕的表情,这 种现象在心理中被称为“怯生”现象。因此,儿童喜爱的是熟悉的环境,是他们自己了解的 环境,而不喜欢陌生的。儿童在熟悉的环境里会产生一种安全的、亲切的感觉。
2、舒适的 环境。舒适的环境会让人产生愉悦的情绪。想一想我们自己,处在一个杂乱、肮脏和简陋的 环境中,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厌恶感。同样的,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活动也需要有一个舒适 的环境,这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持,并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总的来说,应 该从空气与日光、光线与色彩、温度与湿度以及适合学前儿童心理的室内布局等方面来考虑。
3、富有新意的环境。儿童总是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于一切新奇的东西,都喜欢不停地 动、摸、抓和放嘴里等,通过他们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的世界。
4、贴近自然的环境。
5、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
6、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
2、列举四条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的标准,结合实际进行说明和分析。答: 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 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老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幼儿园心理环境具有教育 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评价一个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具体可参照 以下几方面的标准:(1)教师能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2)教师能和体谅和容 忍学前儿童的所作所为;(3)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前儿童;(4)教师能对学前儿 童表现出种种支持的行为;(5)教师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学前儿童的活动等。我们在建设 幼儿园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努力实现,或者对现有的环境进行 评估和改进,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创设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3、如何帮助“不合群”儿童,请结合实例说明。
答: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教育中应注意:
1、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 方式是影响儿童的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儿童,同时应采取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既不可溺爱或过度保护儿童,也不能专横或放任。
2、积极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尤其是集体游戏。游戏活动往往可以创造自然的学前儿童之间相处的 机会,更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如何尊重别人和进行协商、友好互助的精神。
3、教给学前儿童 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知识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为与其他儿童交往有困难的儿童创造一些有 利于展现他们特长的团体活动,为他们赢得同伴的好感; 可以引导其他的儿童发现这些小朋 友的闪光点;教师也可以抓住孩子渴望友谊的心理,通过适当的教育机会,让这些孩子改变 自己的一些性格缺点。
4、分析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答:
1、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
2、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
3、基于“反思 日记”的教师成长。
4、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
六、案例分析题
1、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 环境就是体现幼儿的学习过程与思想,通过幼儿的参与它就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有互动的 交流。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交流认知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2)在幼儿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一般来说,幼儿园户外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园只设一个大型的共同游戏场地,另一 种是同时设班级游戏场地和共同游戏场地。具体设计时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建设者规模确定采 用的方式。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大致包括三个区域,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水泥地的 开辟主要可供学前儿童学骑童车、拉手推车、列队做操时使用;花草地可供学前儿童奔跑、跳跃、打滚、嬉戏时使用;泥土地可开辟为花圃、菜圃、自然角等用。幼儿园开辟户外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前儿童能充分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锻炼儿童 的身体。因此,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 戏和体育活动。在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 地享受户外环境。同时,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 场地面积比较狭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个不必要的设施,限制了儿童的活 动范围。
2、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答: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 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 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 质。
3、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
答: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熟记儿童的名字——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 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 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2).选用适当的语言——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 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 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 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4).语调语速要适当——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 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 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5).语气要和善——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 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6).善于倾听——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 声。(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 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 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 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教育)与(社会 教育)。2.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可以分为(个别联系方式)和(集体联系方式)两种。
3.社区教育最初是(成人教育)形式的社区教育。
4、《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的育人机制。
5、社区学前教育基地的功能包括(反馈意见)、进行专门的学前教育和(营造学前教育的 有利气氛)。
6、与幼儿园以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相比,小学是以(上课)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
7、幼小衔接必须坚持(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
8、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和其它各领域 的教学活动。
9、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归纳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要素指(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个性品 质)。
10、(科学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有助于减少疾病等 影响学前儿童今后的学习。
11、国外幼小衔接的过渡模式可以归纳为(小学向幼儿园过度)、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 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二、选择题
1、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B 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2、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D 整体性)
3、社区教育起源于(B 丹麦)
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B 家长咨询)
5、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D0-3 岁未)
三、名词解释
1、家长开放日:就是指幼儿园定期邀请家长来园、所参观和参加活动,可增进家长对幼儿 园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
2、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是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 0-3 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加亲子活动。
4、家长学校: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时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 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了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 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
5、个别谈话:是一种幼儿园与家庭加强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到 园接送儿童的机会,与她们交谈有关教育学前儿童的情况,吸取家长的经验、或向家长提出 要求,反映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当然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做比较长的谈话
四、简述题
1、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
答: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 2.向家长介 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3.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 4.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 法 5.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
2、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坚定基础 2.家 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3.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3.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3、列举家长参加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家长参加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有:1.志愿者 2.家长俱乐部 3.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工 作。
4、简述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答: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2.整体性而非常项性 3.与 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独立化。
5、简述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答: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1.社会要求的提高 2.生活制度的 变化 3.师生关系的问题不同
五、论述题
1、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 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 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④ 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概括地说,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这是我国幼儿园 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 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 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 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②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 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 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使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 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成果,缺席哪一个主角都会造成孩子成长的 不完美。幼儿教育因其启蒙意义,成为孩子受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2、联系实际论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开展哪些工作。
答:幼儿园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培养学前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 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 段应注意培养学前儿童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 的积极态度,并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 学生活的适应性;学前儿童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 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学前儿童只是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 题了,这是十分版面的。
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学前儿 童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 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良好 的交际习惯。第三,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3、试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社区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主要包括五方面: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积极影响 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 环境;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六、案例分析题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答: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 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 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 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 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 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 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注意:此题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 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 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 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 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 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儿童的这些 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第五篇: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描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与里程碑。
(1)教育学的萌芽。其标志有中国古代的《论语》和《学记》。前者是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后者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根源于雅典与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代表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英国哲学家培根于1623年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划分了出来,标志教育学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此时的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3)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20世纪初,形成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标志是马克思教育学和实验教育学等。(4)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国和苏联转移。标志是教育学出现繁荣发展的特征。代表人物有杜威、马卡连柯、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有哪些?
(1)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育学知识的学习,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修养,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的理想思考。(2)教育理论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阐释,具有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的功能。教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认识教育规律,从而按照教育规律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其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3)教育学也是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等相关理论的教学,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教学的进度和教学重点;根据人的成长规律,从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确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通过这只摆渡船,使人获得赖以生存的资本(经验和知识),并把这些资本源源不断地传给子孙。你对这个观点有什么看法?
(1)人是教育的对象。人通过教育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成为真正的人。人来到这个世界
上就必须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来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人原则上,并且始终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教育是帮助人类实现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过教育完善自己,进而展开美好生活。(2)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人类教育传递的正是人类社会共同体积累的“类”经验,不只是个体的直接经验。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全社会、全人类的所有知识和经验财富都可以为人类所掌握,人类的经验可以实现社会遗传就在于人接受了教育。实现人类智慧结晶传递的重要条件就是人必须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备了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素质。在教育活动中,人类个体特有的认识路线为社会文明的遗传提供了可能。人类社会要进步,人类自身的生产要优化,社会物质生产要变得丰富,都离不开教育对人的培养。正是人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于野蛮状态,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高一级的文明阶段,才能承担传播、创造人类文明的重任。
4.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只有通过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潜在因素才能转化为现实,人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但这里的活动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活动。(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活动是个体潜能和力量的转换器,也是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的再生器。(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只有通过活动,个体才能从活动的结果或过程中满足自身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
案例: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参考要点: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2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联系你本人所在地义务教育的普及现状,试分析我国当前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新动向。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在世纪之交率先于其他发展中人口大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接近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已逐步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的任务依然艰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并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通过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等措施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通过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等措施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措施,切实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以往课程改革有何不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2)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而不是被动接受或简单适应;(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儿童一样是课程的建构者。
3.课程评价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课程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即注重教师评价的改进和形成功能、扩展教师评价的范围、强调教师评价方法定量和定性结合、重视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重视对教师评价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建立发展性学生评价模式。即在重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促进和谐人格的发展,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拓宽评价渠道,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建立多主体的评价参与机制,重激励,重改进,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评价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身的素质结构。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要建立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即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就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指导、教师素养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几个评价要点来衡量。
二、案例分析
案例: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参考要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3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在你的教学体验中,如何恰当使用这种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我发展。
(1)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考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自主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交流与合作。(2)合作学习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交汇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三种方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更多的是融会贯通、交互使用。
2.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领域,请你进一步思考一下,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这些教学理念经常运用到吗?哪些是你忽视的?
中国的教学新理念有以下几种:(1)有效教学。(2)对话教学。(3)体验教学。(4)实践教学。(5)反思性教学。(6)生成性教学。(7)生命化教学。
3.“宁给好心不给好脸”这种教育行为,里面不乏有为学生好的初衷和关心学生的情感,这样是否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育中何以要讲究“爱要得体”和“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其一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即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三个问题:(1)要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4.现实教育中,什么样的评价容易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评价导致的这种结果你是如何看待的?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进行品德评价应注意:要注意体现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品德评价有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不是自然产生的,它与教育者能否正确地进行评价有密切关系。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不正确的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诱发学生单纯追求肯定性评价的动机和行为。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答:上述老师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还没树立起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独角戏”,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反言之,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辛苦,也不管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要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学生不注意听课,导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案例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参考要点: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电大《教育学》平时作业4及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教师的职业角色如何定位?教师的职业形象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比喻?你对这些隐喻持有什么看法?
教师职业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中的一类——教育者,即教师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为他们未来成为组织社会中的成员做好准备。教育者依赖的是对儿童社会化有帮助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参与知识的方式是传播知识。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即教师的业内角色。每一个教师在学校都同时在扮演着双重角色:相对于学生来讲是教育者,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则是同事。教师每天在学校进行双重角色间的频繁变换。
(1)教师的传统职业形象是“教书的”、“教书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被认为是具有专业技能的。(2)教师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职业形象是“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临床医生”。即教师要像园丁一样把“德行与虔信灌输到他的身上”。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教师对儿童进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方面具有直接作用的意义上说的,并且对人的改造要依照国家的意志去设计。“(3)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是“蜡烛”和“春蚕”。教师不计酬劳和辛苦,为了教育学生而呕心沥血、辛勤工作,因其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自己被视为美德而为社会所赞颂。
(2.在新学年你被任命为初中一年级班主任,描述一下组建班级组织和运行机制的设想。
班主任必须通过建设一个可以有效运行的班级组织,并通过发挥其功能来管理班级。(1)构建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组织结构分为行政组织机构和党、团、少先队组织。行政组织即班委会,可以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组成。初一班级以团支部为主,设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一人。通过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分工,可以把班里常规工作分配得非常得体、明确,使班委会和团支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依靠班组织机构把班级组织成一个有序的集体。(2)发挥班级组织的功能——社会化和个性化。可以参考魏书生的做法,使班级管理达到“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的境界,而且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通过制定班规班法,并使班规班法成为班级日常运行的指南,“以法治班”。
3.目前现实中违背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有哪些?试举出一两个例子来,并说明应当如何改正。
(1)童年期学生的教育: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2)少年期学生的教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3)青年初期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提高素养,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教育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走好人生之路;引导他们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地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4.教学督导做得好可以提高教学改革,增强教师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做不好会得到教师群体的反感和抵触,失去督导的最初目的。在如何做好教学督导的具体实现方式上,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学督导的具体方式上,除日常听课、评课和教学秩序的监控等常规督导外,可以重点进行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常规督导与说课督导、专题督导、专题调研相结合、全体师生进行民主督导等。教学督导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支持、配合和参与作用,实行民主督导,突出指导、服务、咨询功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要把教学督导工作置于师生监督之下,经常听取师生对督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督导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督导质量和效益。
二、案例分析
案例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 答: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
“我真不知道爸爸妈妈怎么那么好奇,我发现他们经常偷翻我的书包和抽屉,我抗议了很多次,可他们
答:第一个案例中的家长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中有受尊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具体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拆开、查阅。家长随意翻看孩子的书包和抽屉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一些基本权利与成人的期待和要求相矛盾时,家长很容易牺牲掉孩子的权利而去行使成人的权利,这种行为是不妥的。第二个案例中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是迅速发展的人,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身心没有成熟和定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教师的教育重在引导,而非抱怨。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要注意他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引导、鼓励和肯定。即便他们的身心发展中出现某些不足和思想行为上的缺点错误,也是成长的代价。
案例3:
听课**
答: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