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

时间:2019-05-13 22:0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

【摘要】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主要的方法有:创设教学情境,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肤浅为本质,放飞想象翅膀等。

【关键字】 情境 三化 反思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也曾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

多媒体课件涉及到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利用PowerPoint的特点,插入了猴子、蛋糕、老农等图片,配以兴奋、懊丧、俏皮等风格的音乐,通过图像处理、音画组合等方式,设计了一个寓学于乐的动画情境:猴子从原来的不满意吃蛋糕的,到贪婪于吃蛋糕的,直至最后满足于蛋糕的,一次次被老农戏弄于股掌之中„„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或会心一笑,或满心疑虑,或莫明其妙,注意力高度集中,当教师抛出“=”这个问题时,人人讨论,争论不休,思维处于“愤悱”状态,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

二、化静态为动态,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CAI课件演示,不仅可以把课本里的画面由静态变为动态,而且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模拟成现实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紧接着老师可以追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化抽象为具体、简化学生的分析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理解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例如,在教义务教育六年制四年级的“相遇问题”应用题:“小明和小红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小明每分走60米,小红每分走55米,经过4分钟相遇。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米?”学生读题后,用课件出示题中的线段示意图,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的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运动的起点是同地还是异地?运动方面是同向、背向还是相向?运动出发时刻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运动的结果是相遇还是相离等?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学生学会例题的第一种解法后,对第二种解法中的“速度和”较难理解,这对教师借助电脑,把线段图中小明和小红每分钟所走的路程分别拖出来,再合并成一条线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速度和”这一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列出算式:(60+55)×4。

2.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这种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

例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四、化肤浅为本质,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传授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形象直观的演示,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都可以进行动态模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集合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探究:用 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可以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这时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πr×r=πr 的公式。受此启发,又可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演示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得出了S=π×4r÷2=πr 的公式。

又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CAI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是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五、利用网络资源,放飞想象的翅膀

多媒体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演示、参与交互,由学生把握演示的时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测试能力打破“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尤其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在一些开放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使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作为课改下新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使不同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例如,数学实践活动课《参观果园》,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受条件的限制,亲自到果园参观的活动难以实现,因而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给学生建立了一个虚拟的果园,让学生通过网上自由进入,查找资料,搜集相关数据,并且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得出新的统计数据,从而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获得新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根据“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这个平台,精心设计了“相关知识”这一热区资源库,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查阅,让其自行了解一些农业课外知识或其它水果的生长、管理、收成„„让其明确科技种植能够提质增产,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这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的整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选择感兴趣或尚未明白的内容自主学习。学生有着更为独立的思维空间合作学习的机会,思维更加积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自主了,教师可从满堂的说教中解放出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的教育,让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轻松。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广阔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浩瀚的资源天空里翱翔。

有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问题,小课题进行探究:个人或小组上网查阅资料,求解、讨论、交流,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问题,增强主动探究知识、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延伸的反思

在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整合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的问题,和要注意的地方:

1.对于教师

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和网上资源开发、利用等能力,以便最大程度地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够充当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教师能够自制教学软件(课件)当然好,不过要提倡合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可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

2.对于学生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整合,那就要求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信息技术技能,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夏明华主编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七册 浙江省教育出版社

[2] 陈聆主编 《解读新课程》,华夏出版社

[3] 苗逢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4] 姜月宝 《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教学模式探索》 《小学数学教育》 2002年第1期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张晓佳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善于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要善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教和学都能高效进行。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处于学龄初期的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无论在人的发展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引导着人们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种种事物的特点触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并对此引起关注,促使人们去探索、去认识,从而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热爱生活。就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和作业产生兴趣,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平移与旋转”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图案,然后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平移、对称和旋转的,它们的特点又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又安排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图案设计。这是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好机会!如果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有些图形做起来不容易,而且会影响图案的美观。但是若把它放到计算机上进行设计,就可以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将图形进行若干次的对称、平移和旋转,得到一系列新的图形,形成一个图案。开放的题目,给学生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它们可以任意驰骋在自由、轻松的世界里。最后通过学生机联网,集体欣赏学生的作品,从中感受图案的美、体会几何形体的变幻无穷,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中应体现知识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数学实习、实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创造中建立问题的模型,通过研究模型而解决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人们解决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简捷、廉价的手段,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开。每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正是由于这个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受益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别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和学习小组的探索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现了学习个体的价值,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在独立思考、自我展示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转变观念,转变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四)、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数学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通过讲解来使学生理解知识,一来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二来学生也很难理解,就是记住了,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搭桥铺路,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和法则。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把抽象变形象,不仅学生爱看,而且容易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借助多媒体,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思考

计算机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也是与黑板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只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漂亮课件不是好的课件,而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三)、运用信息技术应注重实用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利用信息

技术时,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切近生活的实际性和课件的美观性,而不宜把课件做得太花哨,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与小学生之间言语的及时交流,组织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时,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不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学生活跃、师生配合协调,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其实,课后,学生脑海里多是课堂中热闹的场景,完不成接收知识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因鼠标而轻松,生活因网络而精彩。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研究》

(教电馆研064531611号)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中的有效整合》

文献研究报告

文献研究者:马怡宁

课题负责人:钱焕玉

所在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雁滩乡第一小学校

课题类型:青年课题

研究时间:2007 年5 月-2009 年 5 月

2007年12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文献研究报告

本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如何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一、课题的研究重点是有效性

(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习过程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它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认知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生、色、形、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情趣化的演示技能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进程,达到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的目的。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绘图等教学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容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生动的解决这一问题,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现实的生活材料。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加学习的实效性。

二、具体实践环节:

(一)做平行班对比实验。

三年级有两个平行班三(1)班与三(2)班。三(2)班采用积极手段,数学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进行,而三(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两个班定期做质量分析。对学习成绩,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做出对比实验报告。让真实的数据说话,总结出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否真正具有有效性。整理出第一手的资料,让事实说话。对实验过程、方法、内容等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深入进行总结,形成相应成果。

(二)课件收集,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性。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做”数学,较好地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将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刻录成光盘,将教学的资料保存为以后的研究活动提供了研究材料。

(三)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考察20世纪末以来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每一点进步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其目的是:在国民教育方面保证美国人能够“终身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使美国中小学全部联网,儿童8岁会使用计算机,12岁会上网。

日本于1995年开始实施“100所中小学联网”实践研究。他们不仅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文化,而且深入地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才。

我国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源于1994年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以及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

1998年12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提出报告,汇报“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的理念、进展情况。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各地区和学校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

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印度等,也都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形势咄咄逼人。

如今,这些研究已基本形成定论,国内很多研究者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项研究仍处在继续深化之中。上述研究的成果,都将为我校顺利实施本课题实验,提供有效的借鉴作用。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也有收获,也有发展,也有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转化较慢。

2、资金不足。

3、师资缺乏。

4、教法落后。

我们的课堂并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往往是形式大过与内容,在没有小班授课的前提下关注全体学生变成了一句空话,整合不是一句空话

需要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让教师成为先头兵,对教师进行培训站在信息技术的最前沿,将最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四、今后发展的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

2、取得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4、改革教学方法。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学习的兴趣、能力和效率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努力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开创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天地。

第四篇: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信息技术很容易满足数学教学中的种种需要,它不仅能播放音像、动画,而且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利用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有效辅助数学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解题能力的场所,而是给学生一个发展自己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玩数学。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些。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从三角形的高与底与平行四边形高与底的联系,直观地表现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加深了计算方法的记忆。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在课堂上注意力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比以前更喜欢学习数学了,使数学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科书是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靠它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不够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欣赏中国吉钱币和外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以及统计的必要性,可以搜集本地区的一些相关信息,如近年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近年来本地区的降水量的变化,近年来本地区的绿化面积的增长数据等等。当他们查询到有用的信息时,就把它们保存到一个临时的文件中,当收集到的信息能够满足需要时,小组成员开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此为依据制统计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始终都是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还培养了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让学生更能意识到数学与相关的社会情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联系,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例如《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利用媒体在屏幕上展现“激流勇退”、“浪波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等游乐项目,学生通过参观他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园,在观察中发现游乐园里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四、利用信息技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例如在计算题的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五、利用信息技术诱导数学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着教与学的转变,诱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丰富着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多种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画角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得不知如何着手。教学前的“备学生”环节,发现好多学生都是从三角板的角来认识角又利用三角板的角来画角,认识不同方向的角和画角就有局限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了,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样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效果就好多了。

六、利用信息技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如角、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行、平行线等都是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可借助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多元联系”的、呈现方式,使这些隐性的数学显形化。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桌子、剪刀等抽象出几何图形“角”。在设计课件时,先呈现实物桌子、剪刀的图片,接着在有角的地方呈现角,最后隐藏“桌子”、“剪刀”的颜色和装饰物,只剩下几个角,使学生感觉到角就存在于具体实物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种多元的数学情境,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可以从直观的角度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对数学对象的操作,加深对数学对象的认识,从中体会到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平台,在教学《时、分、秒》时,把相关的学习资料做成了一个网络型的教学软件,把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学习看钟表、趣味练习以及一些

课外的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编排,使之成为一个虚拟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地确定学习进程。如果有些同学学完了新的内容,还可以选择相应难度的试题进行智能测试。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还可以浏览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等。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真正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八、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和交流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准确、方便,呈现方式多样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的呈现学习效果。学生可采用投影仪将自已小组探讨的结果呈现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来交流数学思考。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怎样用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学具比较出两张形状不同的卡纸的面积的大小。通过不同小组选用的不同学具作标准的展示,学生认识到选正方形作标准要好些。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综合应用》教学中,课前分小组测量学校沙坑、教室、垃圾车的长、宽、高,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场面,并记录好结果。并把以上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通过用信息技术呈现和交流学习成果,可以使学生显得很兴奋,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只要我们努力去将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谷志宁·《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苑荟萃》

3、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浦口区行知小学

周昕 【提纲】

“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们应当转变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信息技术能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在效整合,优化资源配备,使得优质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带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利于分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利于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有效地改善学习。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学生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新变化,主要是利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信息技术给数学教育提供的是便捷的工具和崭新的探视环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我们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介入教学活动以后,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我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开发并提供给学生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科学管理和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成为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准确定位,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生发展服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能起到促进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中有关求平均数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身高1.5米的小明要趟过一条平均水深0.8米的小河,他会有危险吗?在学生们的争议中,教师适时演示课件,有时小明能安全渡过,有时又遇到危险直呼救命。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突破了难点,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转变指导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信息占很大的比重。动听的音效,生动的画面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会对学生的多种感官起到协调作用,效果远远比单一的讲解好。

在学习“长、正方形面积”时,教师用课件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小强看到自己班的一块玻璃坏了,他测量玻璃的面积是600平方厘米,好心的他回家让妈妈买了同样面积的玻璃准备安上,你说,他拿的玻璃合适吗?挑战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争论,学生的答案由课件一一演示出来。教师没有用以往的口述式指导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断的争论和演示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师的方法指导由辅导讲解变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内化知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倡导学生的学习要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已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空间。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但它不可能是学习的唯一资源。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与所学课程有联系的资料和信息。在学生自我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在这个搜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对称”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包括网络搜索在内的多种渠道,搜集到各种和学习内容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资料的收集,极大的丰富了所学内容,通过学生学习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较全面地了解。在学生感知大自然中的对称,自己动手操作中创造出的对称,运用视频效果展示对称的过程中,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体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2、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开。每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正是由于这个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受益者,变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3、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学本身是系统性、逻辑性很强,联系紧密的学科。学生不但要学好每一节课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样的单位课时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对平面图形的复习和整理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识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不断的动态转化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每一种图形的固有特征,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这样的归纳和知识整理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把看似支离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较为容易的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有关平面图形的“网”,使学生能很好的内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试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和学习小组的探索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现了学习个体的价值,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在独立思考、自我展示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观念,转变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下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延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有利的资源,使之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呢? 我国......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研究》 (教电馆研064531611号) 课题文献研究报告 文献研究者:马怡宁 课题负责人:钱焕玉 所在单位:甘肃兰州市城关区雁滩乡第一小学校......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溆浦县麻阳水中学周高清 【摘要】数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又是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影响着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 【......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晋庙铺小学教师 韩晋芬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拓展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语......

    课堂教学延伸

    谈课堂教学延伸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苌池联校 高世文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能优化教学过程,能突破难点,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