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时间:2019-05-12 23:2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近年来,我努力以崭新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能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变得易懂易学而喜欢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全面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丰富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经常被认为是最枯燥的,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轻而易举地抓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例如,在三年级《位置与方向》的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东南西

北的位置与方向,我设计了《西天取经》的数学课件,虽然学生已有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概念,但位置与方向知识仍然很抽象,它的引入效果对于今后学生正确判断图上某物所处的位置与方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在刚上课时,我播放动画课件:“路在何方”音乐起,唐僧一行四人在四面环山的山地上向前行走,他们背后山坳里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定格)。我提问学生:能说说他们是朝那个方向行走吗?生1:去西方取经呗!生2:因为他们背后远处太阳在升起。说明背后是东,东西相对。所以他们是朝西走的。……

在整节课上,我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位置与方向的对应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并学会了初步的判断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位置与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凭借多媒体课件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画面,以声、形、像的形式展现于学生的眼前,变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因此,只要有效地开发多媒体课件,并且准确把握、巧妙运用,教学就能事半功倍,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副自制的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变化时,长方体的体积也随之发生变化,让这一教学难点瞬间突破,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这是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再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过去,我们总是强调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很难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课件就可以突破这一重点。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用不同的颜色飞入,并配以声音,再现知识点,以此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变抽象为直观,训练学生思维发展

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不仅能清晰地展示实物图像,而且能通过跳跃、移动、变形、闪烁等功能,化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而发展其抽象思维的能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实物图像或运动着的事物所吸收。

1、利用动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 后在屏幕上展示的是圆柱的两个底面(圆)、一个侧面(长方形)的一系列演示动画。在演示的过程,我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都得到了发展。

四、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创设学习的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体现他们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面积公式时,利用下载的课件:屏幕上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屏幕左上角有“一堆”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将左上角的小卡片拖动到长方形中沿长摆好,每排摆5个,再拖动,沿宽摆放,可以摆放3排,再得出这个长方形面积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积,继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积。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一种设想、一种探究、一种尝试、一种发现、一种创造的乐趣。这样的教法学法,学生喜欢学,效果较好。学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运用得更加灵活。

信息技术可以将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这些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经历着信息潮流的我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下面将自己的几点理解与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布鲁纳有一句名言,任何知识都能够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里,合适的方式是关键。而计算机正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电教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情景,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山区中小学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开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往往不能有效地达到大纲的要求,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有很多乡村的孩子都无法理解,如人教版小六教材中引用了一个“过山车”的实例。但在课堂调查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没见过“山车”,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黑板、教具模型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声、色、图、文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进入一个具有魅力、引人入胜的数学境界。新授时精心设计好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几何画板》能很好地把数和形的潜在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地显示出来,随时观察到各种情况下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如在讲旋转体时,教师可以使用《几何面板》制作的课件形象动态地演示圆柱由一个长方形旋转而成,圆锥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的过程。在人教版小六(上)截几何体时可以演示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的过程,可以直观地看到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图形,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象而难以理解和制作教具模型的麻烦,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几何画板》还可以在图形运动中动态地保持几何关系,可以运用它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比如,用其画点/画线工具画出一个三角形后,可以用鼠标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和边,就可以得到各种形状的三角形。我们也可以让三个顶点在三个圆上运动,作一个动态的演示,这时就可以说:“这就表示一个任意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做出它的三条中线,演示不管三角形如何变化,其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使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信息呈现,能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是把数学作为单纯的知识去理解它,而是能够更有实感的去把握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利用计算机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利用计算机可以让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即以研究者的方式,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在数学科学研究中,数学家需要反复实验才能发现规律,然后才是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述和证明。而在学校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都是学生通过听教师口头讲述获得的,几乎没有实验。学生多半是在听数学,听那些缺少发现过程的结论。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被动吸收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的过程,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再创造的活动,使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探索问题的情境,给学生的比较和抽象创造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他们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1995年夏季学期,两个美国初中二年级学生应用《几何画板》发现了又一个任意等分线段的方法;东北育才学校一名学生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抛开这些问题自身的意义不说,他们处理问题的过程(猜测-验证-论证),对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了几何画板,通过对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半径与直径关系等知识地进行引导,学生在自学和展示中的一些困惑就迎刃而解,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揭示了半径、直径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学生单纯去想象半径、直径的概念要容易得多,使静态的知识点变为动态的图像,学生记忆深刻,理解起来也易如反掌,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快乐。

(二)、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万人正在通过Internet学习、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Internet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提取有关素材,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比对,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他是教学活动中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如在进行“税收问题”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税收咨询”的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站上用“协作”与“对话”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各种税费的计算方法,了解各种税收政策。又如,在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中,也可以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的“数学竞赛”网站,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查找有关数学竞赛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并参与网上讨论,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在世界范围服务器主页上浏览,可以利用E-mail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通话,可以通过BBS进行讨论,可以使用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教室。这样,可以让远方的专家、教师替代计算机有针对性地来帮助,让学生集体通过交互讨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所以有了网络,合作式的学习就大大发展了,这会给个别化教学提供另一种解决方式,使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三)、利用计算机进行研究性学习

利用计算机进行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用数学知识研究解决的数学课题,使研究性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突破;其次,使数学问题的研究朝着开放与服务方面前进。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实际的观察,在一定的背景下自己提出问题,设立自己的研究步骤,优化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探索,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教学应追求的目标。如学生对城市交通的调查研究,在采集大量与之有关的数据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分析软件,来帮助自己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驾驭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平台的使用从教师手中转移到了学生,这种学习是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学习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发者。又如,在研究电视发射台对城市的辐射的范围研究性课题中,学生必须收集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通过自主地和与人合作的方式,利用计算机为我们提供的分析工具,去完成研究。从这一研究中,学生可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发射人造卫星,能覆盖全球各地区共需多少颗卫星等更深一层次的问题。这对学生开拓知识面,实现学科的综合与交叉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研究性学习,是充分建立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探索与合作精神的结果,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在方式与方法上进行了积累。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旺苍县大德乡中心小学校 苟玉国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不容置疑,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它所独具魅力的作用。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下面就信息技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些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无味的,导致一些低年级学生不感兴趣。然而,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集图象、文本、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儿童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供形象材料,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促进学生尽快以最好的心态进行学习。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羊和小羊,“兔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兔妈妈和羊妈妈的对话。羊妈妈对兔妈妈说:“我的小羊比你的小兔多。”而兔妈妈却对羊妈妈说:“不对,我的小兔比你 的小羊多。”怎样知道羊妈妈说得对呢?还是兔妈妈说得对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羊和小兔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再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互动影像来引入新课,生动形象的小猪、小猫、小狗去参加数学比赛,小猴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下面三个数的大小:1.2;1.200;1.200000。小猪第一个回答:“第三个数是最大”,小狗说:“不对,应是第一个数是最大”。小猫想了想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三个数一样大"。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做小老师,究竟谁说的对呢?”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这样的教学,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能按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识内容很难用语言和教具达到这个目的,即便能达到,也浪费很多时间。低年级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展现生动、直观的画面,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一年级的简单加减综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鱼缸里有6条金鱼,又买来4条黄金鱼,再舀走3条,还剩多少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利用计算机,我把它制成了动画,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清晰、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思维有了依据。深刻地理解了“又买来”、“舀走”的意义。列出综合算式就容易了。学生口述算式的意义与掌握运算顺序也就不困难了。

再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后,有这样一组题:(1)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2厘米,宽7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这两道题给学生画图分析,实物操作,有的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后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对比,反复演示,效果好多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练习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从而使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降低难度,理解概念

低年级学生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 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突破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运用信息技术扩充信息,增加密度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复习、练习课中由于课内外时间总量是有限的,超量过度训练,使学习差的学生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只能就事论事,无暇顾及有效地反省。也会使学习好的学生长久地停留在此阶段,客观上延缓了上升的速度。它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机会。教师在课前把复习、练习的知识制成课件,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它收入的信息多、快,节省了时间。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结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乐学、善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深度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有效策略。

一、动漫卡通,锦上添花——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和谐愉快的求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创意独特,设计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几个表情丰富、夸张传神、风趣幽默的动态人物,使教材活了起来,并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使课堂充满人性、智慧与生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新课导入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出示多媒体课件:森林运动会,小动物热闹的场面)大家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欢聚在一起,正准备举行一场热闹的运动会,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参加,你们想去吗?”在学生异口同声说出愿意时出难题,“森林离这里很远,我们要一起乘车去,但要在早晨这个时间(贴7时的钟间模型)出发,当钟面上的指针刚刚指到这(贴6时的钟面模型)有个小朋友就来到了集合的地方,却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也没到,孩子们,这是为什么?(噢,来早了)还有一个同学是这个时间来的(贴8时的钟间模型)他也是一个人都没看见,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是来晚了)看来,我们要做遵守时间的好孩子,要想顺利地乘车去大森林,就得先正确认识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和钟表兄弟交朋友。”这一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的催化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参与的兴趣,更激起了学生急于求知的欲望。

又如:我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中,我开始教学时首先利用课件演示一个故事:“蜜蜂和蝴蝶比较东西的多少?”把着两种动物的争吵过程演示出来,顿时学生就融于情境中,都显得很着急,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理解到如何去进行比较两数的关系。

二、游戏互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示范课《分苹果》上,教师展示课件给出儿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九一九好朋友;你拍二,我拍二,二八二八手拉手;你拍三,我拍三,三七三七好伙伴;你拍四,我拍四,四**六一起走;你拍五,我拍五,五五伸出一双手。学生两人一组,边拍手边读儿歌: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10的组成,其乐融融。这样,把游戏与知识融为一体,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与积极性。

又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由多种图形组成的卡通人物灌篮高手,由灌篮高手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我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呢?”哪个部位是长方形?哪个部位是正方形?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呢?这样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媒体表现功能,创设数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之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三、设疑问难,雪中送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二年级数学公开课《可能性》一开始,教师先请学生们观看《阿凡提的故事》电影片段:阿凡提给财主家做工,发工钱时财主刁难他:如果你把这袋金币抛向空中,落地后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袋金币就归你所有,否则,你就得赔我一袋金币。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说说看,阿凡提能得到这袋金币吗?”课堂一下炸开了锅,众说纷纭:有的说阿凡提不可能赢,因为金币太多;有的说阿凡提不一定能赢,要看运气;有的说阿凡提一定能赢,因为阿凡提很聪明,一定能想出办法;也有的说阿凡提不能接受这个挑战,因为比赛不公正„„教师由此归纳出“不可能”、“可能(不一定)”、“一定”几种可能的结果,导出课题,并再次提出问题,设下悬念:“教师要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们谁能帮阿凡提出主意,赢得这袋金币呢?”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丰富生动的问题情境,在关键处展示课件,设疑释疑,犹如雪中送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教学《认识左右》时,一开始就展示一段动画: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到一交叉路口,不知如何走。这时,唐僧叫孙悟空与猪八戒去问路,孙悟空上前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右”走;而猪八戒往回走时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左”走。两人回来时,孙悟空向唐僧说“右” 走,猪八戒向唐僧说“左” 走,两人为“应走哪一边才对?”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还继续用多段动画作引导,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

四、形神兼备,画龙点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生动直观、图文声并茂的优势,来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教学内容,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利用计算机课件鲜艳的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图画生动逼真地显示出图形的拼剪、旋转、平移的过程,同时配以动听的声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无需教师用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自然悟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破了难点。

又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就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给课堂带来了新的视听享受,而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优化了我们的课堂结构,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 堂 因 “你” 而 精 彩

______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永宁县宋澄小学 郑宏文 永宁县第三小学 盛会珍

[内容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能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理解能力 创新意识

现如今的中国教育,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教学的方法多样灵活,教学的模式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能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尤其对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视野狭隘、思维迟缓、想象力

匮乏的农村孩子来说,多媒体教学如同神话传说,可闻不可见。尤其是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更是提不起半点兴趣来。所以,我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小学老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并且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我的数学课堂告别了枯燥乏味,变的生机勃勃。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实践,切身感受到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下面,我就联系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涉及动画、静画、声音和视频技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产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农村的孩子,受地域环境、家庭教育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学习的习惯、兴趣、都远不如城市的孩子,所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

停滞不前。课堂中语言教学就显得更苍白无力,波澜不惊,一般的语言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所以;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创设情境时,我利用了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段:唐僧师徒去取经,路过桃林时,八戒要吃桃,唐僧要他先学习数学知识,分桃子。唐僧说:“我有四个桃,要平均的分给你和悟空,一人几个?如果我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个人,每人又能分几个?如果只有一个桃子,又该怎么分呢?第三个问题难住了八戒。看到他憨态可鞠、抓耳挠腮的样子,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我及时抛出了问题:这可把八戒难住了,你能帮帮八戒吗?”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活泼明朗的音乐,轻松简单的问题,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所有学生的小手都举的高高的,就连班内很难投入学习的学困生也加入了其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的效果,用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上课开始,教师将屏幕打开播放“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

起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我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我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为辅的年龄发展阶段。他们对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而数学知识往往又比较抽象的,要理解数学知识,就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情景,依靠思维去理解知识。因此,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根据本地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抽象、静止的文字或图像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这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

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做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如:在“9加几”教学中,教材虽然提倡算法多样,但对学生有序的思维训练也必不可少。当进行到上一步出示题“9+3=?”时,引导学生看画面,这时一个皮球被放入了空格内,这种“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学生的头脑中初步有了“凑十”的概念,再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讲一讲“凑十”的过程,同时出现算式:“9 + 3 =12”,学生就能基本理解“凑十法”,(先把3分成1和2,用9加1等于10,再加上2等于12)接下来的“9+5”、“9+2”就能让学生摆小棒,自己动手,完成“凑十”过程。到了最后练习有这样一题:9+2=(),9+3=(),9+4=(),9+5=(),9+6=(),9+7=(),9+8=(),9+9=()。题目的要求是依次说出得数,我利用多媒体又设计了如下画面,同时提问:(1)学生回答后显示全部得数(2)将每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2~9闪烁3次变为蓝色(3)将每个算式得数的个位1~8也闪烁3次变为红色(4)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加数变大,和也变大,还有更主要的是得数个位上比加上的数都少了1,1到哪里去了?和前面的9凑成了10,所以,得数十位上都

是1,就是凑出的那个10。“凑十法”这一教学难点,再也不需教师反复讲解了,学生一步步主动探求,自己掌握了方法。通过这种动态显示,把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发展。“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动态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卡通人物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

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新鲜、好奇、有趣的情境中,产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中,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伴随着图像的闪动、变化,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过程及理解能力。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可以紧密联系生活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的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因此,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其思维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练习中,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上下拼在一起求面积。学生先是求出一个面积,再乘以2。教师按动键盘,下面一个平行四边形缓缓移动,和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接在一起。学生立即想起了第二种做法:把两个平行四边形看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是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的和。再按动键盘,见上面一个平行四边形慢慢下移,和下面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高不变。而底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2倍。学生又想起了第三种方法。这一设计,使学生在头脑中较

深刻地留下过程表象,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四、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决定一节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练习处于一节课的尾声,孩子的注意力在这时比较容易涣散。因此,在练习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重新集中起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自发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我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白兔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白兔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哈哈大笑,兴趣被再次激发。这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小白兔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我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我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白兔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白兔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我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白兔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

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我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又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整节课堂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之中。学习的兴趣紧紧围绕着学生。

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教学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过去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重视书面知识而轻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分析、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教师和教材自然就成为信息的载体,除此之外很少有别的信息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的话都是对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总是言听计从,缺少质疑,创造性自然差。而在信息条件下,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软件,选取有关内容加以学习,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目的

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索型的学习活动。

总之,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不仅是教学形式的拓展、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推动和促进;更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的第一线,我在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中,积极搜寻适合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中,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数学课堂之中,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让我的教学越来越轻松。同样,多媒体教学模式,让我的课堂越来越活跃。多媒体教学,正以它独特的魅力侵入我们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我相信,只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要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合理,科学的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就一定能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能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好处,成为新世纪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开明出版社

4、《新课程正式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宁夏教育

下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王家小学 杜令平马玉娟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民族地方,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聋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计算机,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数学是各科教学中相对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其概念抽象,公式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公式推导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需要......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校:傅美华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学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课堂......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也进入了学校的课堂,它的迅速兴起与蓬......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及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能生动直观的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