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数学教育的八种途径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门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难教,幼儿 在学习中感到比较枯燥。如何使幼儿数学教育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学科,是幼教工作者正在探索的 问题之一。在此,笔者介绍幼儿数学教育中可采用的八种途径,力求抛砖引玉,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探讨。
一、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 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 概念。由此,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他们的数学概念。
例如,教师安排了能为幼儿提供分类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架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塑片,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另一个柜子上,教师摆放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卡片,让幼儿根据名称(车、船、飞机、火车)分类。
二、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获得数学知识,并有机会自由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在娃娃家中,妈妈将餐具(勺、碗、筷子等)一一发给孩子们。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幼 儿发展了一一对应的概念。
三、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教育。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 和发现,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概念。
例如,当儿童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时,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 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四、通过各种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儿童学习的方式和各自的爱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设计各种活动,提供 不同选择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各种需要。
例如,在进行分类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各种不同颜色小型积塑片、各种不同的积木、各种学习用具、各 种餐具,以满足不同儿童的探索需要。
五、通过激发幼儿的思维来进行数学教育。灌输式的教学是一种不经儿童思考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幼儿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可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 学,鼓励儿童通过操作,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自己得出答案。
例如,教师可设置如何知道谁是最高的这个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当幼儿运用了挨个比较和测 量的方法比较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后,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找出全幼儿园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 找出全中国最高的小朋友,怎样才能找出全世界最高的小朋友,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
六、通过激发幼儿的情感来进行数学教育。幼儿的情感极大地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应该通过提供幼儿 可接受的、鼓励的、刺激的、可欣赏的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他们确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 数学的,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empirenews.page--] 例如,这只杯子装得水多,还是这只碗装得水多?的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后,又使他们确信数学是有趣的,他们喜欢数学,也能学好数学。
七、通过语言进行数学教育。数学概念的内化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 互作用,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生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达,同时也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数 学概念的理解的机会。
例如,当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配合具体的实物让幼儿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以后,启发幼儿用三角形有 三条边,三个角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八、通过讨论进行数学教育。幼儿通过操作,通过自己的探索,对数学中的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受,急 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和同伴一起讨论他们的发现和问题。
例如,当幼儿用小石头进行8的分解以后,教师就让幼儿分几个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从同伴的想法中受到启发。
在幼儿数学教育,这八种途径不是绝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这八种途径的合理、充分的 运用,将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更加趣味盎然。
第二篇: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育途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教育途径包括要考虑教师怎样教,又要考虑幼儿怎样学。
(一)常见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运用操作法需要主要以下问题。
(1)提供的材料应数量足够并具有层次性,既体现所学的教学内容,又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2)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求和活动规则;
(3)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尝试和探索的时间;
(4)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和提升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运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游戏的主要情节不宜过分复杂、新奇,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2)游戏的内容应凸显数学教育的要求;
(3)游戏的选择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年龄幼儿多选择情境游戏,大年龄幼儿多选择智力和口头语言游戏。
3、演示讲解法。
演示讲解法是指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或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讲解法是教师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一种方法。运用小神童手脑速算演示讲解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的演示讲解要突出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有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关键问题;
(2)演示的教具、范例或学具应足够大,以便全体幼儿观察;
(3)教师演示的动作要适当放慢,以便全体幼儿观察到细节;
(4)教师讲解的语言应简洁、明确、生动。
4、观察、比较法。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运用观察、比较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或动作,引起幼儿对被观察物的注意,并给予适当适度的指导;
(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存在联系时,才有比较的可能,并应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渐近、变化以及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依赖于感性经验,并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得到发展。幼儿的数学经验来自于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和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只有当学习发生在幼儿熟悉且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幼儿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途径包括: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1、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专门的数学活动是由教师发起的,指向幼儿学习的双边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幼教实践中,教学常以全班的形式进行,因此常称作集体教学或上课。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门的数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在专门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经过教师的有意识选择,因此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感受、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感知、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支架。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为幼儿获得数学经验创设环境,提供学习材料,还通过自己的直接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教师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活动中的表现,选择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并鼓励他们通过猜测、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数学经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也发展了抽象逻辑思维。
(3)专门的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专门的教学活动通常采用全班或分组的集体形式,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直接指导对全体幼儿施加影响。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对幼儿的数学启蒙,而且也使幼儿在与人、物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班级人数众多,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材料有限,教师很难保证对所有幼儿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因此,集体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全体幼儿获得基本发展的重要保证。孟庆利
大五班 2016年4月20日
第三篇: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儿童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和其他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胎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幼儿园的玩具形状、颜色、大小不同,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有多有少。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户外活动时可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沙子和水混合后还可垒成多种立体模型,使幼儿感受不同的空间形式。在各种角色游戏中,更有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如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能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形成初步的数概念。
3.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该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4.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我们可以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第四篇:幼儿园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幼儿园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小神童手脑速算重要手段。教育方法包括教小神童手脑速算方法和学的方法,它既要考虑教师怎样教,又要考虑幼儿怎样学。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运用操作法需要主要以下问题。
(1)提供的材料应数量足够并具有层次性,既体现所学的教学内容,又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2)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求和活动规则;
(3)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尝试和探索的时间;
(4)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和提升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运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游戏的主要情节不宜过分复杂、新奇,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2)游戏的内容应凸显数学教育的要求;
(3)游戏的选择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年龄幼儿多选择情境游戏,大年龄幼儿多选择智力和口头语言游戏。
3、演示讲解法。
小神童手脑速算演示讲解法是指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或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讲解法是教师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一种方法。运用小神童手脑速算演示讲解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的演示讲解要突出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有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关键问题;
(2)演示的教具、范例或学具应足够大,以便全体幼儿观察;(3)教师演示的动作要适当放慢,以便全体幼儿观察到细节;(4)教师讲解的语言应简洁、明确、生动。
4、观察、比较法。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运用观察、比较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或动作,引起幼儿对被观察物的注意,并给予适当适度的指导;
(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存在联系时,才有比较的可能,并应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渐近、变化以及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依赖于感性经验,并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得到发展。幼儿的数学经验来自于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和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只有当学习发生在幼儿熟悉且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幼儿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途径包括: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1、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专门的数学活动是由教师发起的,指向幼儿学习的双边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幼教实践中,教学常以全班的形式进行,因此常称作集体教学或上课。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门的数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在专门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经过教师的有意识选择,因此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感受、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感知、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支架。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为幼儿获得数学经验创设环境,提供学习材料,还通过自己的直接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教师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活动中的表现,选择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并鼓励他们通过猜测、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数学经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也发展了抽象逻辑思维。
(3)专门的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专门的教学活动通常采用全班或分组的集体形式,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直接指导对全体幼儿施加影响。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对幼儿的数学启蒙,而且也使幼儿在与人、物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班级人数众多,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材料有限,教师很难保证对所有幼儿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因此,集体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全体幼儿获得基本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主要以下问题。(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了解其学习过程和特点,分析其可能的思维活动状况,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必要时应给予鼓励和帮助。
(3)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已有的经验。
教师应帮助幼儿归纳、整理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及时将自己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渐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进而同化或顺应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些形成结构的知识经验,不仅易于储存也便于今后使用时的检索和提取。
专门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以下三种。(1)集体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形式是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教师组织、管理,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制力,并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和游戏的快乐。但集体活动在教学目标上整齐划一,不易兼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很难进行个别指导,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
(2)小组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形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相关地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不同的操作活动,分小组提供给幼儿。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活动。小组活动中有以下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每个小组的活动内容相同,即幼儿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从而获得同一种经验。另一种是每个小组的活动内容不同,可能是完全不同,也可能是同一内容的不同层次。这种安排,使幼儿有机会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学习,也使幼儿有了更多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3)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是指在同一活动内既有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这样做可充分发挥两种活动形式的长处,较好地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不同的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在各自水平上的发展。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结合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开展全班集体活动,再分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的内容大多为新活动内容或新游戏介绍。有时在集体活动中,还会针对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再次强调某一活动的规则或注意事项。小组活动中教师一般安排3----4项不同的内容,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小组活动,并在完成一组作业后再去其他小组活动,教师应鼓励幼儿轮流参与多组活动,以获得多样的学习经验。另一种是幼儿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全班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有些学习内容可以让幼儿先进行尝试、探索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幼儿小组活动的情况,可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梳理、提升已获得的经验,或是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门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将集体活动与幼儿的操作学习有机结合,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2、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不是学科领域。一个主题活动通常包含了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学习内容,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使幼儿对事物获得一个较为整体、全面和生活化的把握。
(1)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的价值。
幼儿结合主题内容学习数学,有利于其积累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富有实际意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需要和有趣。
(2)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应该说任何一个主题都包含着数学教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如何与主题有机结合,需要教师的具体分析、检核。首先,教师要分析、检核主题活动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以及可以向幼儿提供哪些学习经验;其次,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核已有经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根据“蔬菜”这一主题,可以设计分类、统计、比较、观察记录和超市游戏等活动。
(3)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主题的来源之一是领域,因此,可将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设计活动。例如,“超市购物”“五彩的树叶”等。在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获得。
(4)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包括集体的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及日常生活;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自然地渗透其中,不能因要突出数学内容而冲淡了主题;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
3、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是指教师在数学区角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自选的数学活动。区角活动的内容与专门的教学活动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是专门的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1)区角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练习机会。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幼儿对某一数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幼儿的练习和巩固就显得非常必要。
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定进入区角活动的时间,并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开展活动,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地建构数概念。因此,区角活动可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区角活动使幼儿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教师在区角中提供的数学活动往往具有不同的层次,可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学习需要。区角活动中,教师有时间观察个别幼儿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这些个别化教育可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从活动中获取有益的数学经验。
(2)组织区角数学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区角活动空间的大小一般依活动室的大小而定,但活动场所应相对固定,以便活动常规的建立。摆放材料的橱柜应靠近活动区角,以便幼儿拿取和整理材料;活动材料的数量应充足,每种材料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材料要不断补充、调整;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每种活动的要求和游戏规则,幼儿活动时,教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支持鼓励他们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日常生活是指幼儿一天中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日常生活中地数学教育具有经常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使幼儿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获得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对幼儿发展地价值就在于:使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萌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具有数、量、形的属性,当幼儿面对这些物体时,也就面对着一个数学地世界。但是如果缺少成人的引导,这些都可能成为幼儿视野和知觉以外的东西。因此,教师善于捕捉数学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关注、学习,让幼儿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并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获得发展。
(2)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反馈,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第五篇:数学教学方法
中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教育要想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必须提高中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就中学教师来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教育与教学活动能高效率,但这并非易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如自己的工作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与小环境等主客观原因,无论如何,学习、掌握、借鉴各种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数学教学方法,找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吸收他人教学方法的长处,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促进中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国内外中学数学施教的对象都是中学生,年龄段在13-18岁,心理发展阶段属于青少年期,他们具有相似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大同小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基本一致;正是由于在施教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可比性。比较中西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发现有如下的相似之处:
(1)教学程序基本一致。各国中学数学讲授新课基本上采用这样的程序: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预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所学的内容;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测所学的知识。
(2)讲授法是各国中学数学教学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不论中国还是美国,或者西方其他发达国家,数学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助。
(3)普遍重视启发式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学教学也不例外。通过教育改革各国都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教学,尤其重视启发式教学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①
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我国的教学方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着差别,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和作用不同。中国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有“重教轻学”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的。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努力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中考、高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很大,使得大多数学校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滑向了题海战术、应试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记住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较深、较难的数学知识。但弊端是很明显的,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探索学生的好奇心;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应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讲究自愿,学生享受学习的充分自由,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数学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不同也造成教学气氛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中,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课堂上老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出入,有时老师甚至可以别出心裁地把课本搬到野外与学生们一起在明媚的阳光下、柔和的清风中愉悦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生压力,造成欢快的教学气氛,但中国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严格的课堂管理中,强调教室、强调自己的座位,老师也不敢放开,担心过分放松,会造成课堂上活泼有余、严肃不足和自由散漫的混乱场面,因为学习到底不是娱乐。同时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习惯不同,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学生过分紧张,再加上数学不同于文科,故事性的内容少,更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致使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差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服“若役”。
(2)对培养能力与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发达国家中强调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因而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使用得比较多。比如他们在教改中提出的非学校论的教学方法,及计算机程序教学法(把所要学的知识编成程序,让学生面对计算机自学)。这些方法强调自学,注重因材施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但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使学生很少听到老师主动的讲解,难以与同学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影响;此外使学生很少接触到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影响学生的社会化。我国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集中型吃“大锅饭”的统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教师易于把握节奏。但是容易造成优差生的严重分化,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实际上忽视了个性的差异。
在国外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如美国一些学校使用的教学日记法,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思维过程、心理状况,使学生与教师能经常通过日记进行交谈,教师易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教师能从学生的这些资料中综合出各种学生的成就抱负水平、焦虑水平、意志水平,从而设计出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水平。而我国教师过分注重智力因素,相对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少,自然而然在他们之间形成隔膜,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动机、兴趣难以了解,无法得到反馈,学生的焦虑、交际需要等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大盲目性。②
(3)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应用数学教育的思想存在差异。国外的教学方法一般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重视应用数学教育,具体反映在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日本的CRM教学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针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利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和建构数学模型的意识,培养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当然如果过分地联系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我国的教育目标虽然说重视应用教育,但至今未有与之协调的教学方法,事实上成了纸上谈兵,仍然只是从数学本身的结构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造成曲高和寡的情形。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教育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非常有效,善解题是中国教学方法中比较突出的特点,这从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可以看出。
(4)教学中使用的工具和教学媒体也存在着差异。国外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直观教学手段有了极大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各类教学媒体普遍被使用。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中国也力争改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原因,多媒体的普及远远不是近期可以实现的。③
(二)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极力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因而以后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所谓的全面素质可以概括为“四素质三能力”,即: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发展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四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等三能力。故通过中外数学教学方法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重视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3)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与改革考试制度相联系,不破除升学率的压力,就无法使教师与学生从考试的繁重负担中解放出来。必须改变考试凌驾于教学之上,考试是“指挥棒”的不合理状况,使考试成为教学的检测手段,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合符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要固守一两种教学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