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小牛顿》教案
科学文化:有趣的惯性游戏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
3、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课前让幼儿感受开车、刹车时的身体变化。
2、户外场地,能感受惯性现象的秋千。
3、幼儿操作材料:硬币、小木棍、扑克牌、积木、彩色笔、骑小车的车子、溜溜球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1)小朋友你们都坐过汽车吧!那汽车开车、刹车时候身体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请小朋友互相讲一讲。(2)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让幼儿在玩荡秋千中感受惯性,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荡秋千”的游戏。不过请你们注意在荡秋千时会有什么秘密呢? 2.谈谈荡秋千的感受。3.老师小结: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我们坐车时,汽车突然的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前倾,而突然的开车会让我们的身体后仰,这种现象就是惯性。荡秋千时我们不用推秋千,但是秋千还能荡来荡去,这也是惯性。惯性很有趣吧!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找一找有趣的惯性藏在哪里?
(三)幼儿自由分组选择多种材料来发现惯性现象。1.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硬币,水杯、卡纸片)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和感受,鼓励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3.幼儿互相交流。师:继续动手探索
1.用尺子敲积木,只有被敲得那一块跑出来,其余的积木往下掉 2.移动积木看看玩偶倒的方向
总结:原本在运动中的物体,有保持它的运动状态的习惯,称“惯性”
科学文化:认识豆芽菜
一、活动目标: 1.能观察比较黄豆芽、绿豆芽的不同特征。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乐意吃豆芽。3.活动准备:黄豆芽,绿豆芽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神秘的小客人,它盖着红布头,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而这首儿歌正好就是介绍的它,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师:那快来听听儿歌吧!豆芽菜,长得快 香香脆脆好做菜
力气大,顶石头 你说奇怪不奇怪
师:真聪明,它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看!我这里还有它的样本呢!(出示图画样本)你觉得它像什么? 师:哈哈!是挺像,那我们去找找它们真实模样吧!
(二)认识黄豆芽和绿豆芽
出示黄豆芽、绿豆芽以及他们的种子让让孩子观察,哪个是绿豆哪个是黄豆?他们发出来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1.观察记录
师:前些天我们选了黄豆、绿豆做发芽实验,你们仔细看看现在它们是什么样子了?(幼儿观察,教师指导:可以从大小、长短等方面观察)
幼儿回答:黄豆:它们的茎是白色的圆柱体,茎的下面有条细长的根,有的茎的顶端发黄了,有的芽短一点,有的有两半黄豆瓣,有的黄豆还没有发芽……
绿豆:有的豆中间破了,有的芽长,有的芽短,有的有两半小绿叶 黄豆的豆芽比绿豆的豆芽粗…… 2.了解豆芽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师:为什么在同一个瓶子里、同一个碟子里,有的芽长,有的芽短?有的瓶子里没发芽呢?
幼儿:瓶盖盖着的没发芽;水太多的也没发芽,而且有臭味;水少了有的芽短,而且头上发黄了;有棉花的黄豆发芽最好……
教师小结:盖盖着的没发芽,说明它没氧气,不能呼吸;水少了,没水也不发芽,说明豆芽离不开水。3.尝豆芽。
(1)平时我们怎样来吃豆芽?(可以炒、可以做汤)(2)介绍豆芽的营养价值,鼓励小朋友乐意吃豆芽。
科学文化:拿到压岁钱时
一、教案目标:
1能想出多种办法把压岁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2知道压岁钱是亲朋对自己爱的表示,会向大人们表示感谢。
二、活动准备:
1.关于压岁钱的由来的视频。
2.压岁钱的各种图片。(1元、5元、10元、50元、100元)3.对压岁钱用途的经验。
三、教案过程:
(一)讲故事形式知道压岁钱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小故事,讲一讲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呢?《压岁钱的由来》请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认真听哦!故事开始“有一年,村里来了一只叫“岁”的怪兽,它很喜欢趁小朋友睡着时默默小朋友的小脑袋,但被它摸过的小朋友都会变笨的哦,于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小朋友的枕头底下放一个用红纸包住的东西,里面装有钱,所以怪兽以后再也不敢来了,所以这个用红纸包住的钱就叫做“压岁钱”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吗?” 师引导:小朋友们新年的时候,收到了压岁钱了吗?
(二)幼儿自由讨论:通论自己在春节收到了多少压岁钱?怎样去用?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谈论。教师巡视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讨论,不跑题,提醒不参与讨论的幼儿参与讨论。
个别发言:教师邀请幼儿发言,向大家说说自己如何使用压岁钱?教师引导幼儿用类似句型表达:我可以把钱存起来。
(三)配对游戏:(游戏法)用老师发给小朋友的教具钱用作压岁钱来买老师手上的玩具,要求小朋友按玩具上的标签用钱。
科文化:玩具电话真好玩
一、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能通话的纸杯电话,初步感知声音的传播现象。2.在操作活动中,愿意大胆尝试,不断调整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两个纸杯,一根棉线,两个回形针,牙签两根。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发现问题(目的:感知没有连接的杯子电话不能听到声音的现象)
1.导入:在家里你打过电话吗?和谁打过?是怎么打的?
如果两个小朋友拿着纸杯当电话分开一定距离说话能在纸杯中听到对方的说话声音吗?我们找个朋友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各取一个纸杯,两人一组分开一定距离隔空打电话。(要求说话声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别组的实验)(不能)3.集体讨论:杯子电话为什么不能听到声音?
小结:两个杯子是分开的,说话的声音被阻挡在说话人的杯子里,进不到听的人耳朵里,因此这样的电话不能听到声音,现在小朋友们来想个办法做个能听到对方说话的电话机吧!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有什么办法让说话声从一个杯子传到另一个杯子中,可以互相通电话?
2.介绍实验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每组两个纸杯、线、两个回形针、牙签一根),你们试试用他们来让杯子可以通电话。3.幼儿实验,教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将线当作电话线把两个杯子连起来。情况二:每个杯子下面各挂一根线。
4.交流分享:你有什么办法做杯子电话的?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吗? 小结:你们都想到了在纸杯上装线,但是方法有些不一样,一种是两条线分开,另一种是用一条线把两个纸杯连接起来。虽然你们都没有听到对方的声音,但是要让声音能从一个纸杯传到另一个纸杯、哪一种方法更接近成功?两人试着分开得远一点,再远一点,听听能否听到对方讲话、幼儿第二次试验(目的:感知声音可以通过连接并绷直的线来传播)1.幼儿再次进行打电话试验。2.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将线拉直。试验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两条线分开的电话,两人分开,距离近也无法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情况二:用一条线连接两个纸杯,两人分开至一定距离,先蹦直了,能听到对方讲话。
2.交流分享:怎样才能让纸杯电话听到对方声音?
小结:原来不仅要用线把两个纸杯连接起来,打电话的时候还要把线拉直了才能听到对方声音。
三、幼儿游戏(目的:体验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1.刚才没有成功的小朋友都去调整一线电话,然后参与“打电话”的游戏活动。
2.我们生活中打电话时是怎么听到对方声音的呢?和我们的纸杯电话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资料,再来研究。
科学文化:猴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猴子的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二、游戏准备: 1.有关猴子的光盘; 2.学具、图卡。3.有关猴子的视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为学具做准备。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我们知道,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咦,快看森林里有两只猴子,小朋友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幼:猴妈妈、猴宝宝
2.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播放图片? 幼儿回答
3、请小朋友上来模仿小猴子
4、出示两张图片(小猴子与小朋友的手),请孩子做比较 师:总结猴子的手掌好长,这样爬树最方便
出示两张图片(猴子屁股与小朋友屁股),请孩子做比较
师总结:猴子屁股上的厚皮叫比迪,坐在很尖锐的石头上也不会受伤
三、看光盘,认识更多的猴子
科学文化:水的溶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出示一杯白开水和奶粉、细盐、苹果、各种豆豆)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认识苹果、奶粉、细盐、各种豆豆)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请幼儿回答)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察教师实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科学文化:灵巧的兔子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兔子的外形特点,了解其生活习性。2.愿意亲近小兔,喜爱观察、照顾小兔。
二、活动准备: 1.自然角中饲养的小兔。
2.“可爱的兔子” PPT(各种小兔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价值取向:引出实物白兔,引起观察兴趣。)1.(搬出兔笼),以小客人来作客导入。
2.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和兔子打招呼。
(二)观察交流
(价值取向:仔细观察白兔,了解白兔的外形特点,愿意亲近小兔。)1.和小兔做朋友,摸摸小兔。
重点提问:你摸了小兔哪里?感觉怎么样?(软软的,滑滑的,毛茸茸的)
2.重点提问:让我们来看一看小白兔长得什么样?(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
3.再次体验摸小兔,观察小兔。
4.小结:小白兔长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四条腿、短尾巴、白皮毛,走起路来蹦蹦跳。
三、媒体拓展
(价值取向:观察、了解不同的兔子,简单了解生活习性。)T:小白兔来到我们班,还带来了好多朋友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1.出示各种不同的兔子:小灰兔、小黄兔、小花兔,数量不一(4以内,整合数数)
2.重点提问:他们和小白兔有什么不一样?(皮毛,眼睛3重点提问:它喜欢吃什么呀? 喂食物:青菜、萝卜、蘑菇。你们猜猜小兔最爱吃什么呀? 观察小兔吃东西。4.小结:原来小兔爱吃……
四、延伸
小兔还喜欢吃什么呢?。
我们带幼儿园周围去拔草来喂小兔、照顾小兔。)
科学文化:空气压力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2.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培养
1.培养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幼儿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游戏准备:杯子、乒乓球、水、卡纸、水箱
师:(先出示一空杯子,盖上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幼:。。。。(教师演示纸会掉下来)
师:(再出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盖上纸用手压住)倒过来,纸会掉下来吗?
生:。。。。(教师演示纸没有丢下来)
师:(准备一个,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用杯子把水面上的乒乓球压倒水底,乒乓球会在哪里呢?(自己动手试试看哦!)
科学文化:胡萝卜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胡萝卜,能够从外到内有序观察,发现胡萝卜的主要特征。2乐意讲述自己的猜想和发现。3知道胡萝卜的各种吃法喜欢吃胡萝卜。
二、活动准备
1胡萝卜,切好的胡萝卜片刀,培养一个有叶子的萝卜,胡萝卜汁。
三、游戏过程;
师;拿出完整的胡萝卜,让幼儿观察,这是什么? 生:。。。
师:小朋友们知道红萝卜为什么这么红吗? 生:。。
师;因为它有很多的胡萝卜素,切开胡萝卜让小朋友看看胡萝卜里面。师:再拿出胡萝卜汁,问问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啊!生:。。。
师;多吃胡萝卜,眼睛和皮肤都会很健康、一起品尝胡萝卜片,胡萝卜汁。活动结束。
科学文化:我要帮妈妈忙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妈妈工作不容易,很辛苦。2.激发幼儿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恩。
二、活动准备:图片、帮忙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导入:
师: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为我们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怎么关心和帮助我们的父母!生:答
师:是呀,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爸爸妈妈的小助手。
师:拿出图片让幼儿观察,小朋友怎么关心帮助家长的。生: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小熊是怎么做的? 师;小兔子有没有去玩?
生:没有 师:小兔子的妈妈很辛苦,在帮妈妈的忙 师:老鼠有没有去玩?
生:没有
师:老鼠的妈妈很辛苦,在帮妈妈的忙 师;松鼠有没有去玩?
生:没有
师:松鼠他为什么没有出去玩呢? 师:小熊帮妈妈的吗?
生:….师:小熊,也是一个会帮妈妈忙的好孩子。小伙伴们都帮完妈妈的忙,一起开心的去玩。
科学文化:春天什么时候来?
一、活动目的:
1观察春天的花与鸟,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2布置春天特征的环境,感受春天的美。3体验春天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春天的照片
三、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图片,先请小朋友看看图上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有关春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提问:小青蛙为什么没有出来玩?
生:。。。小蜗牛为…….? 生:。。。
海狸为什么说春天还没到》
生:。。。
喔,原来春天都被雪覆盖了。
科学文化: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气体受到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二、活动材料:洗发精(或洗碗精)和玻璃瓶,小盘子,乒乓球
三、活动过程:
1.把洗发精倒入水中搅拌均匀。
2.再把玻璃瓶口放入洗发精,溶液中让它形成薄膜。3.将形成薄膜的小瓶子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让幼儿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结束。
三、活动总结
总结热水;瓶子放在热水里,瓶内气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薄膜被往外推就形成了泡泡。
总结冷水;瓶子放在冷水里,瓶内气体受冷后体积会变小,肥皂薄膜被往内拉薄膜就凹进去了。
科学文化:溜滑梯
一、教学目标:
1.重的物体滚动的速度比较快。2.斜坡愈大,物体滚动的速度愈快。
二、活动材料:圆柱积木,正方形积木,斜板,易拉宝瓶空的和有饮料的。
三、游戏过程:
导入;问问幼儿你们玩过滑梯吗?
1斜坡上,同时放开立方块和圆柱体,哪一个比较快到达斜坡下呢? 让幼儿观察;打印出图案,让幼儿找出最快的。2空罐头和装有果汁的,哪一个会滑的比较快呢? 让幼儿仔细观察;从图案中让幼儿找出最快的。、科学文化:谁的比较重
一、活动目标:
1.认识跷跷板,用直观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
2.学习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或四个物体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比较的物品若干对,棉花,木块,石头
三、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选择3种(或4种)瓜果,运用已有经验比较轻重。1.这些物品一样重吗?怎么辨别轻重?
2.引导幼儿用手分别去掂各个物品的份量,然后再记录表“用手掂”一栏中,按物体的轻重用数字进行排列。(引导幼儿知道物品的轻重是相对的,学习尝试按物体的轻重给三个物体排序)
(二)教师设疑:有的物品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来,怎么办?(出示两个重量相近的瓜)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瓜哪个重,哪个轻呢?
三、了解跷跷板的特点
介绍使用方法(准星必须居中,物品应轻拿轻放),利用翘翘板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哪边翘起哪边物品就轻,哪边下沉哪边物品就重)。
科学文化:会变的面粉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和操作,了解面粉的特性。
2.感知面粉加了水再用双手揉捏后会变成面团的变化。3.知道面粉可以做成各种有营养的好吃的食品。
二、活动准备
1.教具:面粉的由来图片,面粉制品图片展示,视频展示台。干面粉若干、水、滴管各一份。
2.学具:人手一份干面粉,每桌一盆水、水中放若干滴管。
三、活动过程:
(一)感知面粉的特性。
(1)让幼儿观察:你们看盘子里有什么?(2)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 用眼睛看一看。面粉长得什么样子? 用手捏一捏,说一说面粉又是什么样子?
(3)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引导幼儿小结:面粉是白色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气味。
(二)简单了解面粉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面粉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课件演示)
三、感知面团的特性
(1)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将面粉加水变成面团的操作过程。(2)幼儿尝试使用滴管往面粉里加一次水,并揉和,说说面粉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再次加水,并揉和,说说变化。
(4)小结:面粉加水后揉和会变成像橡皮泥一样的面团。
四、了解面粉制品
(1)面团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样?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好吗?
(2)面团可以做成什么?
第二篇:小小牛顿幼儿馆介绍
小小牛顿幼儿馆108集
资源类型:MP3 版本:幼儿教育资料MP3/ISO/11CD 发行时间:1987年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简介:
金鼎奖品质保证
87年金鼎奖优良杂志推荐 86年优良儿童杂志金鼎奖 82年金鼎奖优良杂志推荐
把握启蒙时机,开启智慧,孩子快乐又聪明 3-7岁幼儿期,是人生中最富学习能力与创造力的阶段,他们对周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当孩子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能够掌握最珍贵的启蒙契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将可让他尽情发挥天赋 资质,加速学习效果。小小牛顿>是一套专门为中国3-7岁儿童编制的完整学习教材,满足孩子的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快快乐乐的成长。
牛顿出版公司以出版高水准科学图书著称,旗下牛顿杂志与图书广受各界佳评。<小小牛顿>七十九年创刊,编辑理念朝着科学化、本士化、生活化的方向努力,严谨的制,有趣活泼的内容赢得幼教界与父母的喜爱,多次荣获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的荣耀。
多听唱,欢乐学习、效果加倍 配合幼儿读本内容,制作亲切、悦耳、动然而然的走进知识领域,了解大自然、科学概念、生活常规、孩子虽然不识字。
所有附件下载后一起解压。
别在让我发邮件了,7.56G无法发送!
054.小铁罐回来了 藉由舞台剧的表现,传递资源回收再利用。
小小牛顿第73~108期主要目录
087.金鱼 以工蜂为主要重点,介绍牠的工作及贡献。
092.冬天,动物到那里去了 带领孩子寻找动物冬天时的藏身之处,了解台湾冬天的生态。
093.我的小房子 用创意、巧思将废弃的纸箱作成各式空间、物品来游戏。094.脚踏车 从脚踏车与三轮车的比较中,凸显脚踏车的构造和原理。095.那里来的小种子 介绍各种常见野草的种子。
096.我最爱我自己 藉由猴子与森林中的动物比优点的故事,说明每个人都各有长处,应珍视自己。
097.小宝宝怎么来 认识生殖器官与生产过程。098.下雨天真好玩 介绍雨天时可玩的小游戏。099.笨手笨脚的小弟弟 介绍大脑思考、神经传导。
100.猜猜是什么恐龙 以猜谜的方式介绍各种恐龙的特征。101.萤火虫的新家 介绍萤火虫的生态。
102.自己作饼干 介绍如何自制饼干,及饼干工厂的作业方式。103.汽车 经由简化的说明或举例,多方面介绍车。104.一起来做运动 模仿动物的姿态作运动。
105.暖暖的被子 介绍被子内容物为什么是棉絮、蚕丝或羽绒的生活科学。106.小矮人学数数 介绍数数的方法及概念。
107.新叶子、旧叶子 从长出新叶、行光和用,到叶子枯黄掉落、化成养分再被吸收的循环
108.做家事真棒 教导孩子分担家事的方法与观念。
01.小动物出生了 介绍小白鹭、纹白蝶、瓢虫、螳螂、蜗牛、青蛙的成长过程。002.米饭 经由想像、趣味游戏的方式,认识稻米及成长。
003.我们住的地球 带领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观察地球的样子。004.停电了 停电时,可以做哪些事?
005.请工具一起来帮忙 介绍扫除、美劳、木山、烹饪等山具。006.照顾动物的人 到动物园了解管理人员如何照顾动物。007.奇妙的陶土 认识陶土的特性及其产品。
008.东西放在哪里 教孩子整理东西的技巧和方法,并培养自理能力及责任感。009.变魔术 运用一点小技巧、障眼法,教孩子变魔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010.脚和鞋子 学习穿鞋、保养鞋,以及很好的走路姿势,以保护双脚。011.洞洞真奇妙 藉由孩子对洞的好奇,探讨日常生活中洞洞存在的意义。012.恐龙回来了 经由孩子梦想恐龙能再回来的心理故事判绍恐龙的生态。013.妈妈的大肚子 解答幼儿时期的性问题。
014.啊-蝴蝶 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015.比比看 探讨高矮、大小、长短等概念,并介绍测长度、面积的方法。016.台风来了 介绍台风的前兆,形成及防台工作。017.动物会说话 认识动物的身体语言。
018.颜色,变变变 颜色扩张与收缩的视觉效果、视觉残像、互补色。019.蕃薯 介绍蕃薯的生态、种类及用途。
020.垃圾 让孩子了解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减少垃圾,是解决垃圾之道 021.东西的里面 剖开东西,满足孩子探索、好奇的心里。022.面食 亲子共同制作面食并了解面粉之特性。
023.树林里 到树林里欣赏、接近近大自然,培养健康又喜爱大自然的孩子。024.拜访火星 满足孩子对浩瀚太空的好奇,并对火星有初步的概念和了解。025.我好想养你 经由照顾宠物,培养孩子爱护动物的观念及责任感。026.豆豆的手 了解手的重要性,并养成银好的生活习惯。
027.榕树的故事 由人文塞度介榕树的成长过程,培养孩子爱树的情操。028.小毛蟹长大了 介绍毛蟹的变态、吃食、避敌、及脱壳等生态习性。029.打预防针 让孩子了解为何要打预防针。
030.我会盖房子 以亲子游戏方式,介绍房子的基本构成及居住规范。031.地震 探讨地震的成因及应变方法。
032.带外婆上街 标志是一种符号语言,教孩子学会观察并了解含意。
033.橘子 藉由摄影的方式,带引孩子仔细观察橘子,发掘其间的小秘密。034.坐火车去玩 搭火车需要知道一些方法,经由去找表姊玩,做一次现场练习。035.小盐巴 介绍盐的功用,及对人体、动物的重要性。036.基隆河的故事 了解河流饱受污染的现况
037.感冒快快好 藉由生活故事让孩子了解感冒的原因和预防方法。038.夏天的昆虫 以昆虫开运动会的趣味故事介绍昆虫的特征。039.小老鼠找朋友 藉由乡下老鼠进城的故事,介绍地底下的世界。040.小青蛙的故事 介绍青蛙的生态与行为
041.大家来种菜 以亲子种小白菜的过程,让孩子观察蔬菜的成长。042.上厕所 建立孩子对饮食和排泄的基本认知,养成很好生活习惯 043.阿志和麻雀 介绍生活环境中的麻雀及其行为。
044.地球清洁队 介绍地球上分解者作用,做小朋友共同参与环保工作。045.太阳 建立幼儿对太阳的基本认识。
046.逛菜市场 藉由亲子逛菜市场的故事,建立孩子对采买食物及市场的基本概念。
047.小种子找新家 以鬼针草小种子的遭遇,让孩子了解种子的传播。
048.牛的渡假村 为小朋友导览阳明山擎天岗牛只放养中心,并介绍牛的行为。049.蜗牛找宝贝 以幻想故事引出蜗牛的习性与行为。
050.坐飞机 以小朋友第一次坐飞机的故事,介绍飞机的构造及飞行原理。051.拜访蜜蜂王国 以工蜂为主要重点,介绍牠的工作及贡献 052.夜晚的世界 引领孩子一窥夜晚世界的不同风貌。053.谁有肚脐 从介绍肚脐让孩子分辨胎生及卵生动物。
055.到声音乐园玩 介绍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教导孩子自制乐器。056.请爷爷吃豆腐 带领孩子自己做豆腐,并介绍豆腐的营养价值。
057.蛀牙虫再见 让孩子能认识乳牙、恒牙、龋齿的形成及保健牙齿之道。058.参观博物馆 为孩子导览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
060.海底世界真奇妙 介绍珊瑚礁周围动物有趣的行为。061.软软国和硬硬国 软硬概念的比较。
062.谁比较厉害 螳螂与蜘蛛各部特征和行为的比较。059.花儿要结婚 介绍植物的各种受粉媒介。063.眼泪 介绍眼泪的形成和功能。
064.圆 介绍圆的特征,并印证生活中的各种圆。
065.鹿王五的故事 台湾梅花鹿的灭绝与复育经过,传递保育动物观念。066.失火了 火灾逃生的演练和防火概念的传递。067.猫咪的故事 猫的行为介绍。
068.蕃茄和马铃薯 蕃茄和马铃薯各部特征的比较。
069.我把玩具变多了 玩具的多变玩法,传递珍惜资源的观念 070.玩个一整年 古童玩介绍,也举出自己做童玩的方法。071.骨头 介绍骨头的功能、结构和保健之道。072.小蚂蚁搬饼干 蚂蚁觅食的过程介绍。
073.小小牛顿怎么来 介绍小小牛顿的编辑、成书的过程。
074.洗澡真好 藉动物的特征和虚幻故事的趣味,让孩子了解洗澡的方法,并喜爱洗澡。
075.兔子 介绍兔子的特征及行为。
076.早起的人 介绍各式‘早起的人’提供给大众的便利,培养对社会感恩的心。078.挖士机 引导孩子了解挖士机的构造、原理、动作,进人科学领域。077.到红树林玩 介绍红树林及其周遭的生态环境。079.我爱小恐龙 由龙的遭遇,传递动物保育的概念。
082.旺旺流浪记 从小狗旺旺的流浪历程,教导孩子慎重养狗、尊重生命。080.头发 介绍头发的生长、构造、清洁等常识。
081.电梯 解剖电梯内部构造,并教其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电梯。083.水煮蛋 藉亲子一起动手煮蛋,一步步引导幼儿由外而内观察蛋。084.挖竹笋 从挖竹笋的过程中,呈现竹笋与竹子的相关知识。
085.谁是万兽之王 以同属猫科的狮子与猫作比较,从熟悉的猫进而了解狮子的习性与行为。
088.我是谁 透过小螽蟴与蟋蟀、蝗虫的对话,让孩子能辨别这些鸣虫。086.绿蠵龟长大了 介绍绿蠵龟成长过程与生态。
090.种种看就知道 利用家中常吃的蔬菜及容器自己种植,来认识植物根、茎、叶的特征
089.我是小侦探 藉着侦探游戏,培养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力。091.呼吸 介绍呼吸系统的运作。
第三篇: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三、牛顿运动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表达式;(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和对应性;(3)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分析解决动力学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的技巧. 3.德育目标:
渗透物理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在高
一、高二的学习中,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动力学问题的知识,教师也介绍了一些解题方法,但由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需要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不能全面系统地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境,在高三复习中需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能力,在系统复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本单元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物体运动过程,掌握解决一般力学问题的程序.
2.本单元的难点在于正确、合理地选择研究对象和灵活运用中学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的突破在于精选例题,重视运动过程分析,正确掌握整体—隔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应用范围很广.
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做什么运动,这部分知识属于运动学的内容.至于物体为什么会做这种运动,这部分知识属于动力学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支柱.我们必须从力、质量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概念的深化理解上掌握牛顿运动定律.这堂复习课希望学生对动力学的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提问: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是否与运动状态有关?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教师概括.
牛顿第一定律指明了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同时也确定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应该明确: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惯性大小与外部条件无关,仅取决于物体本身的质量.无论物体受力还是不受力,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也无论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只要物体质量一定,它的惯性都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放投影片:
[例1]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讨论、思考、回答: 经讨论得出正确答案为:C. 2.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学生回忆、回答: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跟外力大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ΣF=ma
理解、思考. 教师讲授: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1)揭示了力、质量、加速度的因果关系.(2)说明了加速度与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3)概括了力的独立性原理
提问:怎样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如何? 讨论:归纳成具体步骤.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是:(1)依题意,正确选取并隔离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3)选取适当坐标系,一般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建立方程.
(4)统一单位,求解方程组.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思考. 依题意列式、计算.
[例2]有只船在水中航行时所受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现在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航行,若保持牵引力恒定,经过一段时间后,速度为v,加速度为a1,最终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若保持牵引力的功率恒定,经过另一段时间后,速度为v,加速度为a2,最终也以2v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则a2=______a1.
放投影片,引导解题: 牵引力恒定:
牵引力功率恒定:
提问:通过此例题,大家有什么收获?随教师分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就是说加速度与力之间存在即时直接的因果关系.被研究对象什么时刻受力,什么时刻产生加速度,什么时刻力消失,什么时刻加速度就等于零.这称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同时性,或称为瞬时性.
放投影片:
[例3]已知,质量m=2kg的质点停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受到三个平行于平面的力的作用,正好在O点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三个力中F2=4N,方向指向负方向,从t=0时起,停止F1的作用,到第2秒末物体的位置坐标是(-2m,0).求:(1)F1的大小和方向;(2)若从第2秒末起恢复F1的作用,而同时停止第三个力F3的作用,则到第4秒末质点的位置坐标是多少?(3)第4秒末质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4)F3的大小和方向?
读题,分析问题,列式,求解. 画坐标图:
经启发、讨论后,学生上黑板写解答.
(1)在停止F1作用的两秒内,质点的位置在x轴负方向移动,应
所以F1=-Fx=-ma=2(N)F1的方向沿X轴方向.
(2)当恢复F1的作用,而停止F3的作用的2秒内,因为F1在x轴正方向,F2在y轴负方向,直接用F1和F2列的动力学方程
所以第4秒末的位置坐标应是
其中v1x=a1t1=-2(m/s),t2=2s
(3)第4秒末质点沿x轴和y轴方向的速度分别为v2x和v2y,有
即第4秒末质点的速度为4m/s,沿y轴负方向.
限,设F3与y轴正向的夹角为θ,则有
对照解题过程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教师启发、引深:
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物体上同时作用着几个力,这几个力会各自产生自己的加速度,也就是说这几个力各自产生自己的加速度与它们各自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相同,这是牛顿力学中一条重要原理,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即:
3.提问:叙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其本质是什么? 回忆,思考,回答: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放投影片:
牛顿第三定律肯定了物体间的作用力具有相互作用的本质:即力总是成对出现,孤立的单个力是不存在的,有施力者,必要有受力者,受力者也给施力者以力的作用.这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是:等大反向,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分别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且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相同的规律.
[例4] 如图1-3-2,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
]
A.A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 B.A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 C.绳对A的拉力小于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
D.A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结论选B,并讨论其它选项错在何处. 放投影片: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牛顿运动定律如同一切物理定律一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只适用于物体的低速(远小于光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还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理解,记笔记.
三、课堂小结
提问:你怎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动力学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笔记讨论并进行小结.
由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ΣF=ma,可以看出凡是求瞬时力及作用效果的问题;判断质点的运动性质的问题,都可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1)根据题意选定研究对象,确定m.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受力图,确定F合.(3)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确定a.
(4)根据牛顿定律,力的概念、规律、运动学公式等建立有关方程.(5)解方程.(6)验算、讨论.
四、教学说明
1.作为高三总复习,涉及概念、规律多.因此复习重点在于理解概念、规律的实质,总结规律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2.复习课不同于新课,必须强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知识点的横向对比性.如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有什么不同?
3.复习课可以上得活跃些,有些综合题可以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讨论去解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1-3-3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
[
]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 C.当拉力F=16N时,B受A摩擦力等于4N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2.如图1-3-4所示,物体m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使其沿斜面向下滑动,设加速度为a1;若只在物体m上再放上一个物体m′,则m′与m一起下滑的加速度为a2;若只在m上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m′g的力F,此时m下滑的加速度为a3,则
[
]
A.当a1=0时,a2=a3且一定不为零 B.只要a1≠0,a1=a2<a3 C.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 D.不管a1如何,都有a1<a2=a3
3.如图1-3-5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体施加水平恒力F1、F2,当物体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
A.F1=F2,且M1>M2 B.F1=F2,且M1<M2 C.F1>F2,且M1=M2 D.F1<F2,且M1=M2
二、非选择题
4.如图1-3-6所示,一质量为M=4kg,长为L=3m的木板放在地面上.今施一力F=8N水平向右拉木板,木板以v0=2m/s的速度在地上匀速运动,某一时刻把质量为m=1kg的铁块轻轻放在木板的最右端,不计铁块与木板间的摩擦,且小铁块视为质点,求小铁块经多长时间将离开木板?(g=10m/s2)
5.一艘宇宙飞船飞近一个不知名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宇航员着手进行预定的考察工作.宇航员能不能仅仅用一只表通过测定时间来测定该行星的平均密度?说明理由.
6.物体质量为m,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设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已知物体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求:
(1)物体由最高点落回原地要用多长时间?(2)物体落回原地的速度多大?
7.如图1-3-7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为使运动过程中A和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求推力F的大小.(不考虑一切摩擦)
8.质量m=4kg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先用F1=8N的力沿x轴作用了3s,然后撤去F1,再用y方向的力F2=12N,作用了2s,问最后质点的速度的大小、方向及质点所在的位置.
参考答案
1.CD
2.B
3.BD
4.2s
7.0<F≤2mgtanθ
第四篇:牛顿运动定律全套教案
超重和失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超重和失重在本质上并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而是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的变化,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困难较大。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后面理解航天器中失重现象的基础。
2.超重和失重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和拉力的计算,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一个方面,也应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具
演示教具:超重和失重演示装置、弹簧秤、重物、细线、下面扎孔的可乐瓶、录像资料。
学生用具:弹簧秤、钩码、打点计时器用重锤、绣花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航天飞机上的失重现象》《失重物体的运动》。
提问:刚才所看到的录像片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现象?
这里给我们展示了失重现象,是在航天飞机中发生的。航天飞机在起飞中产生了超重现象,在太空中又产生了失重现象。超重和失重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
十、超重和失重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超重现象。板书:1.超重现象
实验:介绍装置,架子上有两个滑轮,两边挂有重物。我们取左边的重物加以研究,重物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放手后物体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增大,物体对绳的拉力增大。以上实验可以用更简单的装置来完成,只不过观察时的效果稍差一些。弹簧秤下挂一重物,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当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绳的拉力大于物重。学生小实验:细线拉重锤(绣花线、打点计时器用重锤)。线系在重锤上,缓慢拉起,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线断。
分析原因:取物体为研究对象,T-G=ma,T-mg=ma,弹簧秤的拉力为
T=mg+ma=m(g+a)讨论:(1)物体做向上的加速运动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静止时的拉力,T>mg,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大于物重。
举例:起重机在吊起重物时,有经验的司机都不让物体的加速度过大是什么原因?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感受:电梯向上起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大于静止时的支持力,同样人对电梯的压力也大于物重;电梯下降刹车时也一样。只要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就会产生以上现象。
提问:在电梯中放一弹簧测力秤,人站在上面。当电梯向上加速度运动时秤的示数怎样变化?
(3)整理公式:T=m(g+a)=mg′,g′叫做等效重力加速度,g′>g。站在电梯里的人在电梯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好像是重力加速度g增大了。火箭起飞时有很大的向上的加速度,内部发生的是超重现象。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重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发生超重现象时,物重并没有变化。2.失重现象
实验:重物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放手后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我们再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
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弹簧秤的示数减少,物体对支持物的拉力减小。学生实验:观察感受失重现象。弹簧秤下挂一重物,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当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注意对减速时的示数增大的解释。)取物体为研究对象,G-T=ma,弹簧秤的拉力为T=mg-ma=m(g-a)讨论:(1)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时,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静止时的拉力,T<mg,物体对弹簧的拉力小于物重。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感受:电梯向下起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小于静止时的支持力,同样人对电梯的压力也小于物重;电梯上升刹车时也一样。(3)整理公式:T=m(g-a)=mg′,g′叫做等效重力加速度,g′<g。站在电梯里的人在电梯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人对电梯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好像是重力加速度g减少了。
失重: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小于物重的现象,叫做失重。当a=g时,T=0,叫做完全失重。
发生失重时,物重并没有变化。
实验:在可乐瓶下面扎一些小孔,装上水后水从小孔喷出。把水瓶抛出,喷水情况会怎样变化?分析瓶抛出后,水怎样喷。让学生先分析可能发生的现象,再观察上抛时的现象,下抛的情况让学生回家去做。解释现象出现的原因,抛出后水处于失重状态,对瓶无压力,水不喷。
3.例题
例1 关于电梯的几种运动中,支持力的变化情况如何?
静止: 上升:
下降:
匀速 加速 减速 匀速 加减 减速
速度方向 加速度方支持力与重
向 力 无 ↑ ↑ ↑ ↓ ↓ ↓
无 无 ↑ ↓ 无 ↓ ↑
= = > < = < >
思考题:一个在地面上能举起100千克质量杠铃的运动员在一个加速运动的电梯上能举起多大质量的杠铃?a=g,a=g/2,分向上和向下两种加速情况讨论。(投影)例2:一台升降机的地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它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水平放置,左端跟物体相连,右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的伸长为△x,弹簧对物体有水平向右的拉力,求:升降机怎样运动时,物体才能被弹簧拉动?
分析:物体开始没有滑动是由于弹簧的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这里f=μN,只有减小地面对物体的压力才能减少最大静摩擦力,当f=μN=k△x时物体开始滑动。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当物体做向下的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减速运动时,才能使地面对物体的压力减小,即G-N=ma。联解两式得:a=(G-N)/m=(mg-k△x/μ)/m=g-k△x/μm 即升降机做a>g-k△x/μm的向下的匀加速运动或向上的匀减速运动时,物体可以在地面上滑动。
(三)小结: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时,物体并没有变化,只是由于物体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使得物体对支持物的作用力发生了变化。这里讨论的问题限于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发生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没有讨论航天飞机中的失重现象。请大家思考一下,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受不受地球的引力,它上面的失重现象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布置作业;练习(1)(2)(3)
五、说明
1.本节课可采用在教师引导下,教师跟学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恰当地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识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解释。
2.课上安排的演示实验要自己制作,弹簧秤的量程要小,最好是0.2千克左右的,刻度要明显利于学生观察。两边重物的质量选择要合适,可使加速过程时间较长、较稳定。
3.两个学生小实验,拉断线的实验要注意器材的选择;用弹簧秤拉钩码的实验要注意现象的正确解释。
第五篇:02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3.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牛顿第二定律本身是力学的重点内容,所以在学生最初接触这个规律时就应打好基础。
2.由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密度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完成教学进度,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具
1.学生分组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器材(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小筒、细线、砝码、天平、刻度尺、纸带等)。
2.计算机及自编软件,电视机(作显示)。3.投影仪,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何因素有关?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用加速度来描述;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物体受力有关,关系是:物体受力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大;物体质量越大,物体加速度越小。)2.引课提问: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存在,其关系是什么?请同学猜一猜。(当学生提出物体加速度可能与物体受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时,教师予以表扬。)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用实验来检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牛顿第二定律。
(二)教学过程 1.实验介绍 投影:实验装置图
讲解:我们用小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以改变小车质量。在小车上挂一根细线,细线通过定滑轮拴一个小桶,小桶内可以放重物,这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致是小桶及重物的重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桶内的重物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我们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及小车质量M的关系时,可先保持M一定,研究a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一定,研究a与M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下面我们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拉力F取几次不同的数值,测出每一次小车的加速度a,从而研究a与F的关系。
提问:如何测出小车的加速度?(学生回答:可用打点计时器。)再追问:测加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公式,若学生回答不清时,可帮助其答出。)
讲解:怎样才能直观地反映出a与F是否成正比呢?我们可以借助图象:用横轴表示拉力,用纵轴表示加速度,若加速度随拉力的变化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可以说明a与F成正比。我们改变几次拉力的大小,并测出每次拉力所对应的小车加速度,就可以得到几组数据,每组数据对应图象中的一个点,根据这几个点就可以连出加速度随拉力变化的图象,并根据图象作出是否成正比的判断。
板图:
讲解:在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也会影响到小车的加速度,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呢?我们可以把木板的一端垫高,使小车在没有受到拉力时恰能够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就是用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摩擦力平衡,这时再加拉力,小车的加速度就只由拉力而产生了。
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共同完成这个实验:每组只做一个拉力作用下小车产生加速度的情况,但不同的组取的拉力值不同,如第一组拉力为0.1N、第二组拉力为0.2N、第三组拉力为0.3N„„而我们所用的小车质量是相同的,这样我们把大家的数据综合起来,就得到质量相同的小车在若干个不同拉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了。
另外为了节约时间,我们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开机并讲解:这个数据处理软件功能是这样的:我们只要把s1、s2、s3、s4、s5、s6及记数点的时间间隔T输入,计算机就会自动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并且根据输入的对应拉力F的数值,作出a随F变化的图线。
2.学生实验
实验:(约8至10分钟)教师巡视; 提问:学生实验数据报出并输入计算机; 操作:由数据得出图线;
讲解:由实验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板书:a∝F 3.实验介绍
讲解:下面再保持拉力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刚才我们猜测a与M可能是反比关系,怎样才能从图象上反映a与M是否反比呢?我们可以以1/M为横轴,以a为纵轴,若所得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则表明a与1/M成正比,也就是a与1/M成反比。
下面我们仍然分组来进行实验,我们都选拉力为0.1N,通过在小车上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质量,第一组取小车的质量为0.2kg、第二组取小车的质量为0.3kg、第三组取小车的质量为0.4kg„„实验数据的处理也与刚才相似,只是此时不再输入拉力,而是输入小车的质量M并自动换算出质量的倒数1/M,并根据几组质量值及对应的加速度作出a随1/M变化的图线。4.学生实验
实验:(约7到8分钟)教师巡视; 提问:学生实验数据报出并输入计算机; 操作:由数据得出图线;
讲解:由实验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板书:a∝1/M 5.结论分析
根据实验我们证实了我们的猜想: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
板书: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a∝F/M F∝Ma 若改写为等式,应乘一系数k F=kMa 如果我们把1牛顿定义为:使质量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的力为1牛顿,这时等式左侧为1,等式右侧为k。也就是说我们采用这种定义方式可以使k=1,此时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板书:F=Ma 讲解:下面我们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刚才小车所受到的拉力,实际是小车所受到的合外力,所以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应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板书:(1)F为合外力
其次我们可以注意到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与拉力方向是一致的,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方向性。
板书:(2)a的方向与 F一致
另外,物体某一时刻的加速度,只由它此刻的受力决定,而与其他时刻的受力无关,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即时性。
板书:(3)即时性(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并且对这个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规律,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和讨论。
五、说明
1.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出发点在于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使其动手动脑,以提高其能力。本节课的关键在于电脑辅助实验数据处理,提高了课堂密度,有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讲授与实验。本节课设计时隐含了“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电脑辅助实验数据处理,烘托了科学研究气氛。2.本节课学生实验器材即学生分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器材,电脑软件系自制软件:包括表格(输入s1至s6及T即可算出a,根据a和F或1/M的值即可在图象中描点连线)和图象,也可以用一些现成的软件如Excel等。
(北京市第156中学 王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