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走近名人十教案

时间:2019-05-13 22:4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龙口市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走近名人十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龙口市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走近名人十教案》。

第一篇:山东省龙口市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走近名人十教案

走近名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并受到启迪。

2、继续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交流的方法,提高学生交流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刚才,老师在你们的每一张桌子上都放了一张书签,现在,谁来读一读上面的内容。

生读

名人的言行如一块砺石,它可以激励我们的斗志。

2、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还认识了哪些名人?

真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些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航标,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更加精彩的物质世界。

3、因此,上星期,老师让你们去读名人的故事,并作了阅读交流卡。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汇报课

板书:走近名人

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阅读交流卡,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式、交流你的收获?大部分同学已经想好了。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小组内交流读的内容。

小组交流时请注意两个要求: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见解表达清楚。

2、认真听,学习别人的收获。

学生交流,师小结:看到同学们交流的这么开心,这么投入,我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想把你的收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三、交流读书内容

(一)(中国名人的故事)

师:谁先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交流你的收获、?

生1:讲主要内容和收获 板书: 讲

其余同学补充收获(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师:这位同学交流的是中国名人的故事,还有谁也读了这样的故事,生2:表演故事

(同学们想看吗?那我们欢迎小演员上台表演,先介绍

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 板书: 演

其余生评价,(这三位小演员你最喜欢谁?)(祝贺你们表演成功,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吗?)

师:还有谁读了这样的故事?

生3:读受感动的段落。(来,我们一起听)板书: 读

师:读的多好呀!真是我们班的朗读小能手。告诉同学们,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外国名人的故事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几个中国名人的故事,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还学到了一些好词、好句子,收获很大。有谁读了外国名人的故事?

师:你来!

生分角色读故事,谈收获

生画故事,并讲述

其余同学补充收获

四、拓展延伸

师:俗话说的好:名人故事,流芳百世;传世名言,启迪心智。名人的成就犹如一面明镜,它照出了我们的不足。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交流更是增长知识的一条捷径,所以同学们要多读书,多交流。老师这里也有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想读吗?

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伴你成长》73页,用学过的读书方法默读两遍,看谁的收获最多。

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交流的非常愉快,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交流的方式,同学们要不断的尝试运用,以提高自己的交流水平。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望同学们抓住一切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第二篇: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5《桂林山水歌》教案

桂林山水歌

《桂林山水歌》被誉为“当代第一山水诗”,让桂林山水的美名更加脍炙人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传达出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祖国新貌的赞扬。这首诗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写的,句式匀称,音调锵铿。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习诗人以虚写实,表现桂林山水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山”等景物的象征意。教学难点:

用“满”字替换“甲”字的意义。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总结进入

由作家陈淼的一段话导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介绍作者: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

三、介绍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扣人心弦、回肠荡气。

四、听录音,注意正音,把握诗歌感情:

掺()叩门()箩()梭()胸襟()山山应我()

五、看桂林山水:(自读诗歌,思考)

1、概括《桂林山水歌》的内容。

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

2、梳理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1——4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

第二部分:5——10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爱之情。

第三部分:11——28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六、赏祖国胜景:(指名分读)

1、诗人是如何描写桂林的山水的?

采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深沉而含蓄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

2、诗人写浪涛、风沙、马鞍、沙盘的作用是什么?

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唱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无限感慨。3、11—14节的景物有何象征意义?

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憧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洁的喜悦;绿水、白帆、红旗象征新的一代一派生机。4、16—21节中出现了战士的形象,说明了什么?

诗人有意识地把自己融进诗歌中,不仅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还便于抒发自己的胸臆,诗人首先是一名战士,他放声高歌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为“江山多娇”而自豪,在他纵情歌唱山水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热爱伟大祖国的赤诚之心。

七、品作者情怀:

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为什么将“甲”换成了“满”呢?

诗人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情赞美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人民,让人们仿佛透过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为壮丽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一字之差,表现了诗人从客观的叙述到热切的期望的深深恋情。这是诗人战士情怀的流露,有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芒。

八、写作特色: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在诗体形式上,采用信天游民歌体。在写法上,运用虚实相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诗人在写桂林山水时,既有对景点本身的描摹,又充满着奇思遐想,甚至将神话引入诗中,使现实、想象与神话融于一炉,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

九、小结:

贺敬之虽不是桂林人,但用一首诗道尽了桂林山水的神姿仙态,将桂林传唱天下。诗歌既向我们展示了如梦如画的山水风景,又向我们倾诉了如痴如醉的爱国深情。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说说本诗前两节是如何灵活运用比喻的,有什么好处。

十一、板书: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桂林的山

以虚写实 甲天下 —— 满天下

漓江的水

描绘山水 歌颂时代

课后反思: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 2 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中,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补充资料]

〔顿失滔滔〕这里指黄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滚滚的波浪。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rào饶)〕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外衣,格外娇媚。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二五九——前二一○),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帝刘彻(前一五六——前八七),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五九九——**九),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yìn印)(九二七——九七六),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后以“天骄”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铁木真(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在一二○六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来蒙古在一二七一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 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书设计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六段。2. 选用随堂练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汇报课《走近名人》教案

优选教育资料

小学语文阅读汇报课《走近名人》教案

——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读名人的故事,并做读书交流卡。教学目标:

1、了解更多名人的故事,并受到启迪。

2、继续锻炼学生的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交流的方法,提高学生交流的兴趣。教学准备:每桌发一张名言书签。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刚才,老师在你们的每一张桌子上都放了一张书签,现在,谁来读一读上面的内容。

生读

名人的言行如一块砺石,它可以激励我们的斗志。

2、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还认识了哪些名人?

真是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些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航标,引领着人类走向更加深邃的精神世界和更加精彩的物质世界。

3、因此,上星期,老师让你们去读名人的故事,并作了阅读交流卡。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汇报课

板书:走近名人

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阅读交流卡,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式、交流你的收获?大部分同学已经想好了。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小组内交流读的内容。

小组交流时请注意两个要求:

1、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见解表达清楚。

2、认真听,学习别人的收获。

学生交流,师小结:看到同学们交流的这么开心,这么投入,我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想把你的收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三、交流读书内容

(一)(中国名人的故事)

师:谁先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交流你的收获、? 生1:讲主要内容和收获

板书:

其余同学补充收获

(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师:这位同学交流的是中国名人的故事,还有谁也读了这样的故事,优选教育资料

生2:表演故事

(同学们想看吗?那我们欢迎小演员上台表演,先介绍 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

板书:

其余生评价,(这三位小演员你最喜欢谁?)(祝贺你们表演成功,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吗?)

师:还有谁读了这样的故事?

生3:读受感动的段落。

(来,我们一起听)

板书:

师:读的多好呀!真是我们班的朗读小能手。告诉同学们,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外国名人的故事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几个中国名人的故事,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还学到了一些好词、好句子,收获很大。有谁读了外国名人的故事?

师:你来!

生分角色读故事,谈收获

生画故事,并讲述

其余同学补充收获

四、拓展延伸

师:俗话说的好:名人故事,流芳百世;传世名言,启迪心智。名人的成就犹如一面明镜,它照出了我们的不足。

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读书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交流更是增长知识的一条捷径,所以同学们要多读书,多交流。老师这里也有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想读吗?

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伴你成长》73页,用学过的读书方法默读两遍,看谁的收获最多。五:总结,布置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交流的非常愉快,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交流的方式,同学们要不断的尝试运用,以提高自己的交流水平。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望同学们抓住一切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不断的进步。

第五篇: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6《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

6.《一厘米》教案

教学要求:

⒈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⒉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⒊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一、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二、语音

惩(chãng)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塑(sù)料 挑剔(tì)允(yǔn)诺 逻辑(jí)矜(jīn)持 吮(shǔn)磕(kē)头

骄横(hâng)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兀(wù)自 狡黠(xiá)内疚(jiù)反驳(bï)无措(cuî)

三、词汇

温文尔雅、锲而不舍、释然、秉公、狡黠、彬彬有礼

四、主题思想

文章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文章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五、情节与结构

第一部分(1—23“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陶影带儿子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反而多买了一张票,表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勇于承担母亲的责任。第二部分(24“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100“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第三部分(101“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144):陶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作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印象。陶影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品质,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

六、课文分析

㈠阅读全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小说主要刻画的人物是陶影还是小也?为什么?

陶影,因为作品表现的是一个母亲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2.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责任感、善良、大度、宽容,有自尊的母亲形象。㈡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思想内容分析:

1.小说写一个经常逃票的母亲形象,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成为孩子做人的榜样呢?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⑴陶影逃票实出无奈:家庭经济拮据。文章哪些地方多次提到她的家庭经济状况? ①“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②“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③“如吃西瓜,只要小也在,她一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把西瓜皮啃得太苦。其实在她看来,西瓜瓤与西瓜皮没什么大分别,一路吃下去,不过红色渐渐淡了,甜味渐渐稀了,解渴消暑是一样的。瓜皮败火,还是一味药呢。” ⑵有自己的逃票逻辑:

①“为什么一定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②“当然她很有眼色,遇上认真负责的售票员,她早早就买票。只有对那些吊儿郎当的,她才小小地惩罚他们,也为自己节约一点钱。”

③“按照往日的逻辑,冲她这份态度,陶影就不买票。”

2.尽管如此,陶影还是为不够1.1米高的儿子多买了一张票,为什么? 为了满足儿子的自尊心,为了让儿子快乐。

3.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

因为他要对儿子进行正面的教育,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这充分体现了陶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4.课文第一部分还有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此做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在是否保留票根的细节问题上,陶影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不保留票根”;②吃西瓜时,要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努力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陶影爱自己的儿子,她要克服重重困难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善良、正直、有责任感、温文尔雅的人。

5.陶影自己吃西瓜时啃得很苦,为什么不让儿子这样做?

自己啃得很苦,是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不让儿子这样,是想培养儿子具有大家风度。语言特色以及人物心理刻画分析:

1.“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这种心理似乎觉得陶影此人是一个爱贪小便宜者,让人看不起,但通过下文内容了解到其家庭经济拮据,这也是为给不需要的儿子买票作了一个很好的铺衬。

2.“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如何理解? 作为一位母亲,虽然自己很普通,但懂得养儿且教的道理,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影响着儿子,因此在儿子面前,需严于律己,做得完美而无可挑剔,体现了陶影强烈的责任感和儿子深情的爱。

3.“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心理活动表现出陶影的经济拮据,过日子需要精打细算。

4.“其实地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深思熟虑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作为母亲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良苦用心。

5.“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一·一○米。” 这个比喻句,表现了一种醒目而冰冷的感觉。形象的说明儿童购票的指定高度。6.“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是什么意思? 成为一个儿子心目中完美的好妈妈的形象。

7.“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培养儿子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她坚定的信心。㈢阅读第二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思想内容分析:

1.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什么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买票。

2.简要叙述这个误会过程。

误会起因:红衣青年认为陶影应该多买一张票。误会发展:陶影向红衣青年解释未买票的理由。误会高潮:当测量结果出乎陶影意料之外,陶影为此误会了小也,甚至打了儿子,这更招致了红衣青年和围观者的指责和嘲笑。

误会加深:卖冰棍的老太太的狡黠又让陶影的努力适得其反,误会越来越深。3.在这个误会过程中,陶影的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①安静、自信、镇定、有点洋洋得意。②诧异、惊慌、孤立无援、目瞪口呆。③恐惧。

4.面对这种情况,陶影对这场纠纷采取了什么态度? 忍。

5.如果没有儿子在跟前,面对寺院门口查票的红衣青年的所作所为,陶影会如何做? 陶影可能会和红衣青年大吵一架,可能会说一些难听的话。6.为什么陶影对这场纠纷采取了忍的态度? 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了小也,她忍。

7.陶影为什么想去买票?她最终补票了吗?为什么?

好不容易领孩子出来一天,她不能毁了情绪,要让天空重新灿烂。今天这张票,她是不能买!。若买了,她将永远说不清。

8.如果小说不加入买冰棍的老太太称量小也身高的情节,会对文章内容有何影响? 如果文章不加入此情节,陶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会很惨,这也是对陶影坚持讨回公道、挽回尊严的情节非常有帮助。

9.你怎样看待红衣青年?为什么?

优点:对工作负责任,认真履行检票职责;缺点:处理问题的的方法简单、粗暴,说话刻薄,伤害了无辜的人。

语言特色以及人物心理刻画分析: 1.“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母亲从伤心到释然是由于关注的焦点由自己转向儿子,体现了母爱的平凡而伟大。2.“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硬的蚕丝从茧中袖了出来。”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陶影看儿子的目光充满了温柔,充满了慈爱,且这种爱蚕丝一样连绵不绝。

3.“在孩子面前,她要保持一个母亲最后的尊严。” 此时此刻,陶影仍然首先考虑到孩子。4.“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破坏的恐惧心理。㈣阅读第三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思想内容分析:

1.陶影通过了怎样地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作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印象? ①核实小也身高;

②求人帮忙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③讨回公道,挽回尊严。

2.即使陶影什么也不做,随着时间地流逝,小也也会忘记那一幕,但陶影仍然积极努力着,为什么?

为了保住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4.陶影对红衣青年的态度表现了她什么品质? 宽厚、善良。

5.小说最后,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因为她讨回了公道,讨回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最重要的。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她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语言特色以及人物心理刻画分析:

1.“陶影很内疚,她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两天常常走神。” 表明陶影极为重视逃票事件。

2.“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比喻句生动地表现了陶影等待回音的急切心理。

3.“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 宽厚、善良。

下载山东省龙口市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走近名人十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龙口市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走近名人十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2013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

    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

    2014年秋学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 总 结 坪地民族中学李炳章 一学期来在学校的领导下,在学校同事的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理解、积累 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

    九年级上册语文《心声》教案

    我们来带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用好奇的眼晴打量我们周围的一切,接受周围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希望被他人接受,我们一路走来,面对人生我们有太多的话想说,有太多的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教案

    《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2. 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难点) 3.认识旧社会农民痛苦的根源......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

    23* 三顾茅庐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课堂......

    2015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创新教案 苏教版

    《朝花夕拾》 一、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三、教学过程: 【预习......

    2016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24《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

    《诗词五首》教案 《使至塞上》《泊秦淮》《无题》《浣溪沙》《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 诵读诗词,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2. 知人论世,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