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7.8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开课教案)
织金三中 王丹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能的概念,能确定机械能的大小。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方程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掌握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教学重点】1.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和动能,当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会有什么规律呢?
二、新课讲授
(一)、机械能E 1.定义: 2.表达式:E=EK+EP 3.注意:①机械能是即时量。②机械能是标量。
③机械能具有相对性,因为势能具有相对性(须确定零势能参考平面),所以机械能也具有相对性。另外与动能相关的速度也具有相对性(应该相对于同一惯性参考系,一般是地面)。
4.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热或者管理人要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推导: 2.定律的表述:
3.表达式:EK2+EP2=EKl+EPl 或者E2=E1 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5.物理意义:定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其转化的条件是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二是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其条件是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守恒”是一个动态概念,指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整个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机械能的总量总保持恒定不变。6. 对定律的理解:
(1)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了重力和弹性力对物体(或系统)的做功过程,必然伴随着物体(或系统)的动能和势能、或势能和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必须是“只有重力和弹性力做功.没有其他外力做功”。不能把定律的成立条件说成是“只有重力和弹性力的作用”,“作用”与“做功”是不同的两个物理概念,不能相混.
(3)机械能守恒是针对一个系统而言的,不能对单个物体运用。
(4)除重力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多少,是物体机械能变化的量度。
三、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1)确定好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哪个系统?哪一段物理过程?)。(2)分析系统所受各力的情况及各力做功的情况(3)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
①物体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
②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均不做功;
③虽有多个力做功,但除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④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系统内外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例一】在下列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的是()A.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B.小球落在弹簧上,把弹簧压缩后又被弹起。C.沿光滑曲面自由下滑的物体。D.起重机将重物匀速吊起。【例二】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在同一高度处,A物体自由落下,B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则它们到达地面时(空气阻力不计)()A.速率相同,动能相同。
B.B物体的速率大,动能也大。
C.A、B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都守恒。
D.B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比A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多。
【例三】在水平地面上以10m/s的初速度斜向上方抛出一个石块,一次初速度的方向与地面成60°角,另一次与地面成30°角,石块落回地面时速度的大小是否相同,各是多大? 【例四】用一根长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项板上,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α角后,从A处无初速地释放小球(如图),试问:(1)小球摆到最低点O时的速度?(2)小球摆到左方最高点的高度(相对最低点)?(3)若在悬点正下方P处有一钉子,O′P=l/3,则小球碰钉后,向左摆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有何变化?
四、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
五、作业: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八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机械能E 1.定义: 2.表达式:E=EK+EP 3.注意:①机械能是即时量。②机械能是标量。
③机械能具有相对性,4.机械能的几种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推导: 2.定律的表述:
3.表达式:EK2+EP2=EKl+EPl 或者E2=E1 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5.物理意义:的总量总保持恒定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反思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这个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这些内容,因此,我分三步完成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步要使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力做功实现相互转化,第二步从理论上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三步要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1、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教材的编写特点是很注意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入手导入课题。
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定性关系,知道一种能量减少,必然导致另一种能量的增加;然后提出动能和势能转化有什么定量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提出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担心时间进度,处理不是很细致,提出的问题层次性不强。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导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论推导过程用时应该较长,教师应该细致观察学生的推导进度,掌握好时间。
学生通过自行推导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要引导学生做好讨论和交流,展示自己的推导结果。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会根据适用条件判断具体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这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前提。
1、物体只受重力(或弹力)作用;
2、物体除受重力(或弹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或代数和为零。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基本达到了教学设计的要求,学生能够判断一些简单情景中机械能是否守恒。不足之处在于,所举的实例难以涵盖所有的情景,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展开讲解。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形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和最朴实的物理思想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做到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②在高考中的地位: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问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所以在高考中也是必考点——占整个力学部分的30%左右。
2、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安排特点及新课标的要求特定:
①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理分析过程,定律的内容及条件 ②难点:能正确判定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二、说学生
目前的学生经过了势能、动能定理的学习,已会一些基本模型的建立。
三、说学法
1、在具体的物理情景及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体现由物讲理的基本方法。
2、学生应当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归纳与总结。
四、教学过程(程序)
(一)、引入环节:
1、知识铺垫—复习
① ①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还知道他们可以相互转化。(可举例)。②动能定理的内容是?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
2、概念介绍与目标明确 ① 把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②本节课就研究动能与势能转化过程中其总和满足什么特点?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标题〉(二)、演示实验
(三)、定性分析初得结论
(四)、设问;现实物理世界存在大量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例,如自由落体、竖直上抛及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等,在这些实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等是否又具有普遍性(即转化过程中的任意位置)呢?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
(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例探究演绎:
1、物体的受力如何?
2、各力做功怎样?
3、根据已有的动能定理知识能否推证出我们要的结论(EA=EB)?(六)、教学总结及作业布置
第二篇: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模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重力势能、动能表达式是什么?动能定理表达式什么?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如图,试分析:
1、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2、哪些力对小球做功?
3、能量如何转化?
你还能举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例子吗?
二、进行新课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参阅课本70页图7.8—3的问题,学生自主推导)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用我们学过的动能定理以及重力的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A处的机械能和B处的机械能相等. 引导1:请写出推导过程:(学生讨论推导)引导2:根据推导的结果用文字叙述应该是什么? 引导3: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 典型例题分析:
例1:学生尝试独立解决例题1,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下列情况下机械能是否守恒?(A.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过程 B.物体以8m/s2在空中下落过程
C.物体作平抛运动过程
D.物体以不变的速率在竖直平面内做曲线运动 练习: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A.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B.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只受重力时,物体机械能才守恒
例题
2、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倾角为θ.小球到达最底端的速度是多大? 引导1:请写出解答过程:
引导2:请你总结一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三、达标训练(学生练习)题在学案中
四、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创新方案》课堂达标
思路:
第三篇: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三、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公式的来龙去脉.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复习思考题:
①什么是动能?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什么是势能?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解答思考题]
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有关系,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②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势能,也叫位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③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及劲度系数有关.3.[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1]物体自由下落时,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表示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表示动能增大.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例2]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大.速度减小表示动能减小;高度增大表示重力势能增大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例3]用一小球推弹簧被压缩,放开后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4.[教师概括并导入]
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个例子中,动能和势能之间确实发生了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动能和势能的和即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呢?
二、新课教学
[知识板块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 [程序一][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
情景一: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1的A点(初位置)时速度为v1,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末位置)时速度为v2.情景二: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做平抛运动,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经过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情景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经过高度为h1的A点时速度为v1,经过高度为h2的B点时速度为v2.[程序二]对上述三种情景中的物体分别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学生推导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情景一:由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据动能定理得: WG=mg(h1-h2)= 11mv22-mv12 22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得到:
WG=mgh2-mgh1
11mv22-mv12 2211所以mv22-mgh2=mv12-mgh1
22所以:mgh2-mgh1=学生对上述推导进行诊断:
在上述推导过程中,在利用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时应是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初位置的重力势能减去末位置的重力势能,所以推导结果有误.在投影仪上进行更正,得到:
情景二:物体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所以:
情景三:
物体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但支持力和速度方向垂直,始终不做功,所以只有重力做功.[程序三]
[多媒体上显示下列式子] mgh1+11mv12=mgh2+mv22 22同时显示下列图形:
[学生活动]
结合图形说明上述式子等号两端各物理量的含义: 等号左侧的mgh1+11mv12表示物体在初位置A时的机械能;等号右边的mgh2+mv22表示物体在末位22置B时的机械能.该式说明在上述三种情景中,初态的机械能等于末态的机械能,即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多媒体进行变换]
11mv22-mv12=mgh1-mgh2 22学生描述变换式的含义:
该式等号左边是物体动能的增加量,等号右边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该式说明在上述物理情景中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教师总结]
同学们对上述两个表达式的含义描述得很好,我们分别用Ek1和Ek2分别表示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用Ep1和Ep2分别表示物体在初位置与末位置的重力势能,则上边式子可变为:
Ek2+Ep2=Ek1+Ep1
也就是末位置的机械能等于初位置的机械能,即机械能是守恒的.[知识板块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回忆刚才三个情景中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各个力的做功情况
2.分析上述情景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猜想机械能在什么情况下守恒.学生可能答:在受到的力只有重力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学生还可能答:物体在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3.[教师评析后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结论]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4.[学生活动]
讨论物体只受重力与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有什么区别? [总结]
只有重力做功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a.物体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b.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而物体只受重力仅包括一种情形.[知识板块三]
关于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中机械能守恒.[多媒体模拟]
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分析]
在小球被弹簧弹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类比得到:
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三、实践活动(1)[演示]
a.介绍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用一段细线拴一个小球,细线的一端固定.b.操作:
做法一:把球拉到A点然后放开,观察小球在摆动到右侧时所到达的位置C和位置A之间的关系. 做法二:把球同样拉到A点,在O点用尺子挡一下,观察小球摆动到右侧时的位置,并比较该位置和释放点A之间的关系.(2)现象:
[学生甲]在做法一中,小球摆到跟释放点A高度相同的C点;在做法二中,小球仍可以到达跟释放点A高度相同的C′点.[学生乙]在做法一中,小球可以摆到跟释放点A高度相同的C点;在做法二中,小球可到达跟释放点A高度几乎相同的C′点.
(3)学生活动: 讨论甲和乙的说法哪个正确
如果不考虑阻力作用,即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时,学生 甲的结论正确;
如果考虑空气阻力作用,学生乙的结论正确.例
一、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解析: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除了重力做功外,可能还有其他力做功,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除了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对降落伞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应选.C.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除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D.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应选.[题后小结]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力做功情况是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一般程序.例
二、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
B.物体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D.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解析:由于斜面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实际位移方向和物体所受支持力的方向不垂直,所以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功(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对斜面体做了功(正功),斜面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斜面体的机械能也不守恒.对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斜面和物体之间的弹力是内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即不消耗机械能,在物体和斜面体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斜面体的动能.所以本题选ACD.例
三、用一根长L的细线,一端固定在顶板上,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现在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a角后,从A处无初速地释放小球(如图),试问:
(1)小球摆到最低点O的速度?
(2)小球摆到左方最高点的速度(相对最低点)?
(3)若在悬点正下方P处有一钉子,O`P=L/3,则小球碰钉后,向左摆动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有何变化?
四、课堂练习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当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的力,但其他的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也一定守恒 D.当物体除受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2.当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时,物体的
A.重力势能一定减少,机械能可能不变B.重力势能一定增加,机械能一定增加 C.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可能不变D.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减少 3.起重机将一静止的质量为m的重物吊起H高度,重物获得速度v,则
12mv 21B.起重机对重物做功mv2+mgH
21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mv2
2A.起重机对重物做功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mgH
4.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h高处以A.物体重力势能减少C.物体的动能增加1mgh 3
1g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2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
D.重力做功mgh 1mgh 35.物体在距地面附近以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竖直上升,则在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是 A.不变
B.减少 C.增加
D.无法确定
6.如右图所示,用轻弹簧相连的物体A和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紧靠竖直墙壁,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B后留在其中,由子弹、弹簧和A、B两物块所组成的系统,在下列依次进行的过程中,动量不守恒但机械能守恒的是()
A.子弹射入物块B的过程
B.物块B带着子弹向左运动,直到弹簧压缩量达最大的过程
C.弹簧推挤着带着子弹的物块B向右移动,直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
D.带着子弹的物块B因惯性继续向右移动,直到弹簧伸长量达最大的过程 参考答案:
1.BCD
2.C 3.BCD
4.BCD
5.B
6.BC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难点是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应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从而正确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六、作业
课后问题与思考1、2、3、4.七、板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
1、什么是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量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2)在只有弹力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mgh1+
11mv12=mgh2+mv22 224、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1)只受到重力或弹力的作用;
(2)除了重力以外还受到其他的作用力,但其他的作用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第四篇: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在离地面高h的地方,以v0的速度斜向上抛出一石块,v0的方向与水平成角,若空气阻力不计,求石块落至地面的速度大小.(看例题课件)
设石块的质量为m,因空气阻力不计,石块在整个运动过程只受重力,只有重力做功,石块机械能保持守恒.
现取地面为零重力势能面.
石块在抛出点的机械能:E112mv0mgh 2石块在落地点的机械能: 据
列出等式 可得:
从以上解答可看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简洁便利,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不仅 适合于直线运动,也适合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分析以上解题过程,还可归纳出 1.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步骤
(l)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相互作用的物体系)
(2)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各力的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若符合定律成立的条件,先要选取合适的零势能的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运 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值.
(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并代人数值求解.
2.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注意其他力学定理、定律的运用,对物体的整个过程 进行综合分析.再举一例.
如图所示,光滑的倾斜轨道与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相连接,质量为。的小球
在倾斜轨道上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小球释放点离圆形轨道 最低点多高?通过轨道点最低点时球对轨道压力多大?(看例题课本)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轨道支持力,轨道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小球机械能守恒.
取轨道最低点为零重力势能面.
因小球恰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C,说明此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为零,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列
vc21vc2mmgm 得 mgR
R2R2在圆轨道最高点小球机械能EC1mgR2mgR 2在释放点,小球机械能为 EAmgh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ECEA 列等式:
51mgRmg2R 解设hR
2212同理,小球在最低点机械能 EBmvB
2mghEB:ECvB5gR
小球在B点受到轨道支持力F和重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向上为正,可列
2vBFmgmRF6mg
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压力为6mg.方向竖直向下.
在较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往往要同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明确这两个定律应用上的差异,可正确运用它们,客观反映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准确求出有关物理量.
【例】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置放着滑块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B滑块与一轻弹簧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竖直的墙上,滑块A以速度v0与静止的滑块B发生正碰后粘合一起运动并压缩弹簧,如图所示,求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看例课课件)
滑块A与B碰撞瞬间,对于滑块A、B组成的物体系,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得
m1v0(m1m2)v
在滑块A、B粘合一起运动压缩弹簧时,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A、B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滑块A、B动能为零.动能全部变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则
Ep1(m1m2)v2两式联立解,可得
2(四)总结、扩展
1.在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情况下,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也可以用动能定理解题,这两者并不矛盾.前者往往不深究过程的细节而使解答过程显得简捷,但后者的应用更具普遍性.
2.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比较
(l)两个定律的研究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两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公式中
第五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
2.明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本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强调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知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一个重点知识.特别是定律的适用条件、物理意义以及具体应用都作为较高要求.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的理解以及应用,对多数学生来说,虽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仍常常是把握不够,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也说明此项正是教学难点所在.
三、教具
投影片若干,投影幻灯,彩笔,细绳,小球,带有两个小球的细杆,定滑轮,物块m、M,细绳.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投影片).(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说明(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二)教学过程设计 1.实例及其分析.
问题1 投影片和实验演示.如图1所示.一根长L的细绳,固定在O点,绳另一端系一条质量为m的小球.起初将小球拉至水平于A点.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时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小球从A点到C点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由于绳的拉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可见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因此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选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
教师展出投影片后,适当讲述,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2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在上例中,将小球自水平稍向下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2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仍照问题1,可得结果
问题3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现将问题1中的小球自水平稍向上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3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仿照问题1和问题2的分析.
小球由A点沿圆弧AC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的重力势能为零.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
2.提出问题.
比较问题
1、问题2与问题3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3的物理过程作细节性分析.起初,小球在A点,绳未拉紧,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B点,绳被拉紧,改做
进一步分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圆周运动这两个过程,都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而不是整个运动过程机械能都守恒,因此原分析解答不合理.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小球从A点的自由下落至刚到B点的过程;
(2)在到达B点时绳被拉紧,这是一个瞬时的改变运动形式的过程;(3)在B点状态变化后,开始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
通过进一步讨论,相互启迪,使学生从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结合上认识到这一点.前后两个过程机械能分别是守恒的,而中间的瞬时变化过程中由于绳被拉紧,vB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改变为零,即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并不守恒.因此,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不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正确解答过程如下:(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裁定.)小球的运动有三个过程(见图4):
(1)从A到B,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到达B点时,悬线转过2θ°角,小球下落高度为2Lsinθ,取B点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小球到达B点,绳突然被拉紧,在这瞬间由于绳的拉力作用,小球沿绳方向的分速度vB∥减为零,垂直绳的分速度vB⊥不变,即
(3)小球由B到C受绳的拉力和重力作用,做初速度为vB⊥的圆周运动,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联立①、②、③式可解得vC.
教师对问题1、2、3的分析及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问题. 问题4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
如图5所示,在一根长为L的轻杆上的B点和末端C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可以在竖直面上绕定点A转动,现将杆拉到水平位置
与摩擦均不计).
解法(一):取在C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有:
解法(二):取在B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由于固定在杆上B、C点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则vB∶vC=rB∶rC=2∶3,现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可知,两法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出问题:
两个结果不同,问题出现在何处呢?
学生讨论,提出症结所在.教师归纳总结,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应注意研究对象(系统)的选取和定律守恒的的条件.在本例题中出现的问题是,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但是,系统的某一部分(或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并不守恒.因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由于两小球、轻杆和地球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且只有系统内两小球的重力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选杆在水平位置时为零势能点.
则有 E1=0.
而 E1=E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上解法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有以下表述:
①物体系在任意态的总机械能等于其初态的总机械能. ②物体系势能的减小(或增加)等于其动能的增加(或减小).
③物体系中一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减小等于另一部分物体机械能的增加.
请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各用一种表述,重解本例题.共同分析比较其异同,这样会更有助于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深化.为此,给出下例,并结合牛顿第二律的运用,会对整个物理过程的认识更加深刻.
已知,小物体自光滑球面顶点从静止开始下滑.求小物体开始脱离球面时α=?如图6所示.
先仔细研究过程.从运动学方面,物体先做圆周运动,脱离球面后做抛体运动.在动力学方面,物体在球面上时受重力mg和支承力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下滑过程中其速度v和α均随之增加,故N逐步减小直到开始脱离球面时N减到零.两个物体即将离开而尚未完全离开的条件是N=0.
解:视小物体与地球组成一系统.过程自小物体离开顶点至即将脱离球面为止.球面弹性支承力N为外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内力仅有重力并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以下可按两种方式考虑.
(1)以球面顶点为势能零点,系统初机械能为零,末机械能为
机械能守恒要求
两种考虑得同样结果.
〔注〕(1)本题是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的典型题,又涉及两物体从紧密接触到彼此脱离的动力学条件,故作详细分析.
(2)解题前将过程分析清楚很重要,如本题指出,物体沿球面运动时,N减小变为零而脱离球面.若过程分析不清将会导致错误.
为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可补充下例.投影片.
一根细绳不可伸长,通过定滑轮,两端系有质量为M和m的小球,且M>m,开始时用手握住M,使系统处于图7所示状态.求:当M由静止释放下落h高时的速度.(h远小于半绳长,绳与滑轮质量及各种摩擦均不计)
解:两小球和地球等组成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提问:如果M下降h刚好触地,那么m上升的总高度是多少?组织学生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
解法一:M触地,m做竖直上抛运动,机械能守恒.有:
解法二:M触地,系统机械能守恒,则M机械能的减小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即有:
教师针对两例小结: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体现了思维的多向性.我们在解题时,应该像解本题这样先进行发散思维,寻求问题的多种解法,再进行集中思维,筛选出最佳解题方案.
2.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前述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由哪些物体组成的物体系);(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3)分析各个阶段诸力做功情况,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才能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
(4)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机械能守恒时,其中每个物体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
(5)要重视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明确运动过程中有无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对有能量形式转换的部分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为进一步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请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如下问题.(见投影片)7
如图8所示,质量为m和M的物块A和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A放在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而B能沿杆在竖直方向上滑动,杆和滑轮中心间的距离为L,求当B由静止开始下落h时的速度多大?(轮、绳质量及各种摩擦均不计)(指定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题,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审定.)分析及解答如下:
设B下降h时速度为v1,此时A上升的速度为v2,沿斜面上升距离为s.
选A、B和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于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其重力势能的减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即有:
由于B下落,使杆与滑轮之间的一段绳子既沿其自身方向运动,又绕滑轮转动,故v1可分解为图9所示的两个分速度.由图9知:
由几何关系知:
综合上述几式,联立可解得v1. 教师归纳总结.
五、教学说明
1.精选例题.
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复习课,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精选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的问题作为实例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两道错例,是课本例题的引伸和拓展,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防止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大有裨益.这种对问题的改造过程,也就是从再现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过程.它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发展思维能力方面比做一道题本身要深刻得多.
2.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指导、评价、发展有效结合.
(1)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例如,在错误例题中发现两种结果不同.(2)针对不同结果,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症结,指导学生共同探求解决方案.(3)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处理同一问题,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这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从思维方法上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提高认识,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4)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