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8

时间:2019-05-11 20:2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8》。

第一篇:教案8

第九章 老舍的小说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老舍30年代的小说创作,体会“北京市民作家”的创作风格。教学重点:了解老舍笔下的几种不同的市民形象。

教学难点:《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分析造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老派市民

这是老舍塑造得最成功,也是他不遗余力批判然而又充满同情的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一面的代表人物。

《离婚》中的张大哥。《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等。

(二)新派市民

对传统文明落后面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盘接纳,老舍始终对西方文明保持着一种审慎以至排拒的态度。在他的《离婚》、《牛天赐传》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中,都出现过那种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离婚》里的张天真。老舍写他们近乎刻薄,这是老舍于批判传统文明之外的一种对“新潮”的愤激之情。

(三)理想市民

老舍早期作品中的理想市民——《老张的哲学》里的赵四,《赵子曰》里的李景纯,《二马》中的李子荣,《离婚》里的丁二爷,都是侠客兼实干家,老舍此时表现的还是一种小市民的理想。

三、《骆驼祥子》是老舍长篇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最杰出的作品。通过祥子追求“拉上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描绘了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由破产农民进入城市底层、。他善良纯朴、勤苦耐劳,不懈地追求一份独立自主的生活。但是乱兵的抢掠,侦探的敲诈,虎妞的纠缠与难产而死,使他一再受挫。当他追求的小福子吊死之后,他彻底绝望、堕落。黑暗的社会制度毁灭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心灵,祥子由人变成走兽。

虎妞性格复杂。她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者的某些特征,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蔑视宗法道德,又屈从礼俗人情。这是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层次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悲剧性人物。

《骆驼祥子》反映了老舍30年代中期小说内容和风格的某些变化。城市贫民生活和风俗人情更多地进人他的创作视野,后来的中篇《我这一辈子》等小说沿续了这一道路。他由“半笑半恨”渐趋于激愤,幽默带上了严峻的色彩,成为“含泪的笑”。《骆驼祥子》运用地道的北京大白话,同时又创造性地融化欧化句法,形成一种自然朴实、俗而能雅的小说语言,较为典型地代表了老舍的俗白的文体风格。

四、老舍作品的“京味”和幽默

1、“京味”。

所谓“京味”,就是以北京普通的传统市民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为表现对象,并与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的京华市民社会的文化氛围。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塑造出既有地方性格特征又有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人物形象。

2、幽默

老舍作品中的幽默,一方面来自英国文学,特别的狄更斯的作品的影响,同时也深深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达哈哈”的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思考题 1. 2. 简述老舍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独特地位与贡献。其小说的主要艺术风格特色是什么?

试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根源。《月牙儿》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第二篇:8教案

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课 标 要 求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2、通过对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即兴临摹,写生和创作,体会其不同的创作规律,使学生对在现行美术作品和表现行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3、进一步认识设计艺术及其几个主要类别,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4、能运用美术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集体、宣传学校;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技巧策划、筹备,集体布臵一个美术展览。

施教措施

1、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社会对美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美术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入德育,美誉方面的理念。使学生在德育的基础上加强对美育各方面的认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质,在同一时期平衡发展,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接纳新知识的同时能于所学知识连接起来,并能融会贯通。在新旧知识的支持下对所学知识做到更深层的理解和顿悟。

4、提高学生对生活、自然以及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5、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6、弘扬民族民间美术,提高民族自信心;

7、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思考与探究;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第1课 造型的表现力 1课时 第2课 色彩的感染力 1课时 第3课 构图的作用 1课时

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第1课 书林漫步 1课时 第2课 手工书设计 第3课 方寸钤记——藏书印 第4课 书间精灵——藏书票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1课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第2课 借物寓意 第3课 寄情山水

第四单元 自己办展览 第五单元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复习与测试

2课时

第一单元 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

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① 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

通过多媒体展示同题材的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请学生欣赏并分析得出“现代绘画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课题。

(师):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发展,绘画逐渐淡化了再现客观事物的功能,艺术家们更多的是表现对世界的看法,抒发感情,对于绘画来说,画得像与不像、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尽力去表现和把握他当时的心态,画他所感动的东西,因为他相信好的画是画面自身显现出来的,气魄在画的骨髓里,气息是清新和自由的,色彩以它的活泼雀跃在尽情地对比并显现和流动于我们的眼前。就像现在展示的这幅马蒂斯经典作品《舞蹈》一样,他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大胆地进行着冷与暖的较量,在画面上放上他所感受的色块,他用大面积的孔雀蓝作背景,并使用黑色进行蒸腾和蔓延,就如同人对上苍未知力量深深的敬畏和内心悄悄的祈语。舒展线条勾勒出的火红的人体,象征着生存的体温。手与手相挽在天与地之间起舞,这时我们好像听到了,那不是音乐而是惊天动地的鼓声。翠绿的大地在鼓声中被夜幕所覆盖,天地间不再拥有清晰笔直的界限,倒突出了人的轮廓与分量,舞动着的己分不清是生命还是火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这感性的现代绘画的世界中,领略色彩的无限魅力!(引入课题——《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四、色彩知识回(师):既然我们今天是要探讨色彩,那么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色彩知识,看看你们还记得吗?

1、三原色、间色、复色

2、对比色、邻近色

五、色彩实践

1、用色彩联想表现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1、能否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知识进行创作,并利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否用较准确的美术语言评价自己和学生的作品?

六、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④ 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课题:书林漫步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教学过程:

手段 ,例如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出示课题:造型的表现力(板书)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梳理思路,巩固小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学习,了解了现代绘画中大师对色彩的搭配除了使用颜色的对比、颜色的调和外,还利用色彩的象征性来表达个人的情感。生活因为有了色彩,所以才显得更精彩。愿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⑤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课题:寄情山水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和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2、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等的基本画法。

3、尝试创作一幅山水画小品,概括地表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并配以几句诗文表达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与感悟”“总结与练习”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学会观察自然,用笔墨书法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收集的相关图片、笔墨、宣纸、颜料。教学过程: 【概念阐释】(1)山水画

河姆渡时期,已用线刻表达观念性文化和定居的农耕文明。魏晋玄学促进了山水观念的转换,人们更加重视山水所蕴之道,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成为山水画的名作。隋唐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日臻成熟,吴道子以墨笔挥写出疏体山水。王维以“水墨渲淡”表现出“画中有诗”的境界。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匠无数。(2)花鸟画

中国画中,以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原始社会花鸟画已萌芽,两汉六朝初具规模。唐宋发展成熟。北宋《宣和画谱》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相继出现。明末徐渭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清初朱耷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等花鸟画大师。【导入新课】

1)1955年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远古居民日常生活所用器具中,发现了一个红色陶盆。盆内表面光滑,外部粗糙,盆内和盆口边缘绘有对称的鱼网纹和人面形彩纹,盆上的花纹是黑色。红底黑花是它突出的特征。精美的彩陶盆画面逼真,匠意巧妙,自然、质朴、生动、神秘,看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想一想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人面网纹盆?我们能否说出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基本发展脉络?

(2)我们的祖先与山水朝夕与共,休戚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山水审美观。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关系..中国山川多姿多彩,钟灵毓秀,孕育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早在春秋时,孔子就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战国庄子也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他们都表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中国古代的文人出则为仕,退则隐居山林,啸傲泉石,寄托性情。由此而产生滋长的山水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天地里,书与画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姐妹花缘物寄情、寓情于境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物我合一,风情万种,如同一颗璀璨的夜明珠用其辉煌夺目的成就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了最佳的注脚。【讲授新课】

中国画的特殊工具

1、中国画是怎样分类的?(1)按表现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2)按题材分: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赏心悦目,国画精品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山水画是以庄学为根的,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就是庄学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请欣赏当代画家对花木鸟兽的情趣心境 请欣赏当代画家对人物勾画的维妙维肖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绘画很早就具备了卓越的“写意性”,独特的写意画成为人间奇迹。而这种极其抽象的功夫,在西方绘画中只有到了法国人毕加索的手里才有了发挥的可能。而在中国,似乎天生如此,并且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魏晋时期有顾恺之,唐代是吴道子,中国绘画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气象已经蓬勃而出。宋元以后,从赵子昂到董其昌,其间诞生了许多国画大师,使中国山水画以及人物、花鸟无不精益求精,意境深远,格调高雅,中国写意画的成就达到了巅峰,特别是明清时期发展壮大的文人画,内涵丰富,意味深长,精美绝伦,蔚为大观。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一脉相承,水墨功夫,清新秀雅,一派吞吐宇宙的气象,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方寸之间展现无限风光。写意画在平淡中得真味,精神到处,风云际会,百态千姿,跃然纸上,万象众生,呼之欲出。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臶。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画的基本常识:

一、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

战国至汉 岩画、壁画、陶画

画 游牧渔猎等生活画面

珍禽异兽

神仙鬼怪 线条稚拙

色彩简单

色彩鲜艳

气势宏大 自然 生动 质朴 粗犷

浪漫

神秘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

自然 生动 质朴 粗犷

[原始]花山岩画 《战争庆典牧放图》

『请观察』:下面三幅图画,说说他们都是一些怎样的内容,体现了哪个时期的艺术的什么特点?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在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这是绘图艺术的源头。陶器上的图案有什么涵义吗?为什么画鱼而不是其他动物?

1、新石器时代: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

特点:自然、质朴、粗犷、浪漫 2.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

特点: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题材为珍禽异兽(龙凤)历史原因: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

春秋战国时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流行。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长沙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画法用流畅的单线条勾勒为主,以平涂和渲染的色彩为辅。1974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共四幅:;墓主人出行的场面身着红袍,戴冠佩剑,士卒侍从,绘有车马行列,还有鸣金击鼓的乐舞场面。全画现存百余人,数百匹马,数十乘车。3.秦汉:门类丰富

特点:门类丰富;以珍禽异兽、神仙魔怪为主。

历史原因:人们对鬼神的膜拜、汉代流行“视死如生”的风俗。

二、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文人画)魏晋时期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盛世唐朝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4.魏晋:绘画的转折期

特点:①绘画理论的总结 ②“以形写神”③文人画出现 历史原因:“魏晋风度”,注重个性。

思考:“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士人群体的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文人画? 魏晋以来的社会风貌(社会背景)

(1)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2)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 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官僚地主家庭出身。博学有才气。曾任东晋大司马桓温和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画、肖像画、佛像画等。还善于点睛传神。他的这些画艺术水平很高,受到当时人的高度评价。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得等观点,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所绘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形象思维即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本质,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表现人物的情态神思,即以形写神。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小结:

⑥ 第四课 自己办展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画展的基本设施、特色、效果。

(2)筹办班级美术作品展,首先应对展览的目的、主题内容、展出的特点、方式、规模、时间等进行细致、周到地设计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展出地点、时间,周全地筹划整体工作。展览的题目可以以画种、班级或表达某种理想等起名,如“装饰画展”“x年级x班书画展”“金秋书画展”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于画展的基本特色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且尝试策划一次学生画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一次画展的策划过程,并亲身实践,参与设计,培养做事的条理性。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让你们印象深刻的画展呢?它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新课讲授 发展阶段1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画展的现场图片,展示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的画展。发展阶段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书画展览策划书案例》,了解书画展览的基本内容,对具体策划内容做详细地解释。课堂练习

运用自己的理解,以组为单位,每组设计一份详细的画展策划书。课堂评价

对学生的策划书进行相应的点评。

⑦ 第五单元 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展览设计的基本概念、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展示设计手法、展示分类,并且能够运用展示设计的方法,为学校的某一活动设计展示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展示设计的作品,来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展示设计的类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感受展示设计的美。

二、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首先了解学生对展示设计的认识。出示两幅商业展示图片。

教师:当你看到这两张商业展示的图片,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出课题:展示设计作品欣赏。

(二)发展阶段

一、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展示设计的基本法则。

1、视觉元素的运用:(1)直线的运用。(2)曲线的运用。3)圆形的运用4)三角形的运用。(5)举行的运用。

2、形式法则的形影:(1)比例与尺度。(2)对比与统一。(3)节奏与韵律。

三、展示设计手法

1、拟人手法

(1)联想手法:采用联想展示手法,进行陈列布臵。

(2)夸张手法:采用符合生活逻辑和哲理的夸张手法,揭示展览内容、事物的本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3)幽默诙谐手法:运用富有趣味和引人发笑的展示手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 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音乐,图片)

二、1.演示课件

学生观看图片,启发学生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视觉展示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联想生活中感兴趣的场景,选取适合本课主题的画面。

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讨 论、探究)

出示课题:视觉展示设计

请学生浏览课本(29页—32页)1.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概念。演示相关作品

2.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种类。演示相关作品

3.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要领。演示相关作品

学生欣赏设计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设计元素,表达了怎样的情节和意境。学生通过欣赏设计 作品,启发学生如何 欣赏设计,学会全面观察和了 解作品中的形象设 计。学会从形象、形式的设计中去理解作品

四、1.如果让我们为学校设计展示空学生提出个人学生在独。

组织学生讨论 间,大家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可根据学校的工作设定主题)

2.组织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见解 有主题的组织学生讨论。

立发表见 解与相互交流中增进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团体工作的能力。

五、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参与校园的设计。

和老师一起总 结本课知识点,积极参与校园设计。

六、课后;布臵课后作业和下节课的任务

第三篇:教案 (8)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二中 张兆恳

【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

CAI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课间准备

放映《子午书简》中家同十家中苏轼部分。

二、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

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

⑴ 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⑶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

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

抢答题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⑴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⑵ 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

⑶ 月色入户:(门)

⑷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⑸ 怀民亦未寝:(睡)

⑹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⑺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⑻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

抢答题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⑴ 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⑵ 庭下如积水空明。

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⑶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

师:通过精彩的比赛,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准备,下一回我们举行挑战。

师:师生朗读比赛(生准备)

5、挑战老师:师生朗读比赛:

要求:读得流畅自然,读得声情并茂。

(男、女各一名,挑战教师,其他学生据朗要求,作点评。)

四、精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抢答题

(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

⑴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⑵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⑶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⑷ 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生成答案预设:

⑴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滴,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

元半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写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耻无权的闲客。

⑵ 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不错,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玩味,看它妙在何处?

品析语言方法指导:

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含义,运用增减,调换法,通过比较来体味原文的精妙。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⑴ 添一添,品意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丛中蛙鸣不断,空中流荧飞舞,村中狗吠鸡鸣,几处纳凉处人笑语阵阵。)你认为添上这些语句好不好,为什么?

⑵ 删一删,品修辞:

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你认为删去原文中的“如”盖竹柏影也,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参考答案:

⑴ 添上语句后感觉不好,原文以如积水空明的月光和如藻荇交横的竹柏影来描写月色,不仅创设了一个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意境,而且写出了月色的皎洁与空灵。然而添加语则写夏夜的嘈杂之声,既不符合时间,也破坏了原文的清幽淡雅之意境。

⑵ 删去后当然不好。因为原句

(一)用比喻,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天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原句

(二)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而删去后,不但没了新意生动形象,更改变了原意。

⑶ 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⑷ 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五、与作者对话

面对此景此情,难道你不想对苏轼说点什么吗?

师:解读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接下来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生齐读)

师小结:

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背诵课文。(生背诵课文)

六、拓展、积累

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

教师预设答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举杯望明月,对钦成三人。

──李白 ──张九龄

──李白

──苏轼 ──王安石

──王维

──李白

第四篇:教案8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 郭 蓉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取几件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掌握文中一些生动活泼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设想】

1、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2、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阅读全文,作者在文中围绕长妈妈写了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表达长妈妈的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生动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期难忘的生活:百草园令人难忘的乐园、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阿长讲的美女蛇故事。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反映他童年值得缅怀与思念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并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有哪些异同。

2、整体感知:

⑴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生字生词。

⑵ 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⑶ 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对她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

⑷ 阿长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3、合作探究:

⑴ 生字正音:

憎恶(zèng wù)疮疤(chuāng bā)霹雳(pī lì)

震悚(zhèn sǒng)诘(jié)问

先由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再互相交流,最后教师再予以归纳

⑵ 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外貌及其性格特点。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姓名用了别人名字的保姆,可见其地位是何等卑微。她喜欢切切察察,爱饶舌,睡觉姿势不雅,占床等都是略写。懂得许多规矩,繁琐的礼节,迷信等内容则详写。

第二件事向我讲长毛的故事。写的较详。

第三件事写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这里没有详写长妈妈怎样给我买来《山海经》这本书的,重点写我如何喜欢《山海经》及其他好书。这件事写的详细。

这样安排与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⑶ 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的词语

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

阿长是一个没有姓名的保姆,大家是用别人的名字来称呼她的。“我“起初对阿长的看法:“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① 她喜欢切切察察,低声絮说,还竖起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点着鼻尖。② 向母亲告“我”的状。③ 她粗俗: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个“大”字,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我”所不耐烦的是她懂得许多规矩:除夕夜教“我”新年第一天如何说祝福的话、吃福橘等繁琐的礼节,让“我”如同受磨难一般。还有许多麻烦事如:有关死人、生孩子、拣饭粒、晒裤子的竹竿等。虽然愚昧无知、落后陈腐,但却很善良。

让“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的原因,是她常对“我”讲“长毛”。拿人头当饭吃、拉小孩去当长毛、女人脱裤子敌人的炮就不响了。她肚子里装满了故事,“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却不料她有这样伟大的神力。”对幼小的“我”具有很大的诱惑,实在是深不可测。使我对她的感情由厌恶到赞叹。

“我”对《山海经》的渴望,以致于念念不忘,没有人愿意替我买,作为保姆的长妈妈却帮“我”买回来了,满足了孩子内心强烈的愿望。“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发生了大的改变,产生了新的敬意。

这本书给鲁迅先生留下的印象和影响是极深的,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变成美好的祝福。

⑷ 长妈妈与《山海经》本无任何关系。看到“我”对《山海经》的念念不忘,就来问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看来,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既然问了,也就对她说了。当听到长妈妈说“三哼经”买回来了的时候,“我”全身都震悚起来了。一位没有姓名、满肚子繁琐礼节、大字不识的、连《山海经》都说不准的保姆,居然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又怎能不使“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反映了她虽然粗俗却很细心。她给“我”买的《山海经》虽然粗拙,但却是“我”最心爱的宝书,成了“我”喜欢读书的启蒙。

3、小结: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怀着诚挚的感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纯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的形象,抒发了对她的思念。鲁迅认为长妈妈与《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长妈妈就没有他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作者对长妈妈感情的变化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达到高潮的。

4、课后拓展:

你对本文还有什么疑问或自己的看法?请谈谈。

板书设计:

没有姓名 行为粗俗(不大佩服)

礼节繁琐 迷信(不耐烦)

长妈妈 “我”的感情变化

讲长毛的故事(产生敬意)

帮“我”买《山海经》(新的敬意)

(为她祈祷、祝福)

第二课时

一、本课目标

1、本文在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2、比较;《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雪地贺卡》三篇中大人们对孩子的关爱。

《阿长与〈山海经〉》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内容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理清了文中所记事例,掌握了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进行简单陈述。(请一两个同学来讲)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比较本文与《拣麦穗》《雪地贺卡》三篇中大人们对孩子的关爱及《阿长与〈山海经〉》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研讨新课: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自己归纳,然后再明确。

明确:

⑴ 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首先是刻画主人公时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呼后应、先写阿长的种种缺点令我不满、繁琐的礼节等内容、然后笔锋一转,着重写了给“我”买《山海经》一事。“我”渴望得到《山海经》,可谁也不肯帮“我”,只有阿长主动帮“我”买。充分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心思观察得是那么仔细,对孩子的愿望是那么体贴,满足孩子的愿望是那么认真,郑重其事。

其次,运用多种描写使人物更加生动鲜明,① 细节描写 如:她在向别人絮说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指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觉时,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体现了她质朴的一面。②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等动作及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喜和热情的语言,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还有文章线索明确清楚,详略处理的巧妙开始语言幽默,富有情趣,对长妈妈的感情发生大的转变时语言则变得深情了。

⑵ ① 本文与《拣麦穗》《雪地贺卡》三篇中大人们对孩子的关爱具体是:卖灶糖老汉明知小女孩不可能做他的媳妇,到死都疼爱小女孩。别人都只拿“我”开玩笑,老汉却满足了“我”的愿望;家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想要一部绘图《山海经》,但就是没有人帮“我”。每人把它当回事,阿长主动问“我”并帮我买来“我”向往以久的《山海经》;“我”对李小屹美好童心的呵护,李小屹却毫不知情。

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阿长与〈山海经〉》

两篇文章的题目都突出了所要写的内容,都能表现出文章结构的特点,不同的是:前者用了“从„到„”的句式,表明所写内容是要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后者用“„和„”的句式,“和”的前面写人,后面写人和书,都是为突出人物。

两篇文章都写的是少年时期的生活,都是怀念故乡的人或事。前者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后者则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深化中心。

前者在文中只提到了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是为了增加百草园有趣的生活。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后者侧重描写长妈妈的言行,突出人物特点,以达到赞颂祝福长妈妈的目的。

3、总结:

通过学习比较,我们分析了不同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掌握了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及材料的详略安排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板书设计:

写法:

1、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呼后应。

2、多种描写使人物生动鲜明:

⑴ 细节描写;⑵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3、线索明确清楚,详略处理的巧妙。

4、语言幽默,富有情趣:

比较: 《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雪地贺卡》三篇文章都体现了主人公对孩子的关爱。

第五篇:8的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0页8的乘法口诀例5及81页练习十八第三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8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分析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孩子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通过合作、交流编制乘法口诀,且能利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学习数学的兴趣。

4、情感与态度: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观察能力,并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独立写出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老师想知道你们学习的怎么样了?

1、指名背1—7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1—7的表内乘法的口算卡片)

﹝设计意图:这一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

同学们表现都很好,老师要送你们一份礼物,你们还记得去年的十月一日吗?那天是祖**亲60岁的生日,那天的三军阅兵仪式让人难忘,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再去看一看解放军战士的庄严神武?(播放60周年国庆三军阅兵仪式的视频).(切换到本课的主题图片)同学们再看这幅图,这是少先队仪仗队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少先队仪仗队一共有多少人组成?(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头我首先播放60国庆大典举行的三军仪仗队受阅方阵的录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解放军战士的庄严神武,学习解放军严谨认真的精神。接着用幻灯片切换到本课的主题图片,即欣赏少先队仪仗队的图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分组讨论。

在学生不知所措的时候教师提议一行一行的去算。从而得出:1个8是8;2个8是16;3个8是24;4个8是32;5个8是40;6个8是48;7个8是56;8个8是64的结果。

教师质问:要想很快说出几个8的结果是多少你们能否做得到呢?

2.听说我们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1)打开课本80页看小狗是怎么跳的, 填出数轴上缺少的数字。(2)汇报 小狗是怎样跳的?

先从0跳到8,又从8跳到16……,每次跳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每跳一次就加8,连续跳依次加8最后跳到64。

(3)小狗跳一次就是1个8,你能把小狗每次跳得的结果编成乘法算式吗?(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编写乘法算式)(4)汇报交流(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第1次是1个8,乘法算式是1×8=8,8×1=8。第2次是2个8,乘法算式是2×8=16,8×2=16。第3次是3个8,乘法算式是3×8=24,8×3=24。第4次是4个8,乘法算式是4×8=32,8×4=32。第5次是5个8,乘法算式是5×8=40,8×5=40。第6次是6个8,乘法算 式是6×8=48,8×6=48。

第7次是7个8,乘法算式是7×8=56,8×7=56。第8次是8个8,乘法算式是8×8=64。

3.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给这些乘法算式编上口诀,根据以往编口诀的经验8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8的乘法口诀里一定都有哪个字?这个字在什么位置?

板书:()八()

师:“八”字前面是哪些数?后面是什么? 4.小组合作试编。

5.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口诀)(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整节课的重点,通过师生共同的探讨、讲解,得出1个8是8,2个8是16,3个8是24……的结论。再根据这个结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应用我们以前掌握的编口诀的能力,编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口诀记住。

7、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正着背,倒着背。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同学们可真棒!不但自己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还能用这么快的速度把口诀记住,老师真佩服你们!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1)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81页,做一做第三题。(请同学校对答案,并说说怎么得来的)

(2)小狗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她把螃蟹介绍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完成这首儿歌。(课件展示)

1只螃蟹一张嘴,(2)只眼睛,(8)条腿。2只螃蟹二张嘴,()只眼睛,()条腿。3只螃蟹三张嘴,()只眼睛,()条腿。4只螃蟹四张嘴,()只眼睛,()条腿。5只螃蟹五张嘴,()只眼睛,()条腿。6只螃蟹六张嘴,()只眼睛,()条腿。7只螃蟹七张嘴,()只眼睛,()条腿。8只螃蟹八张嘴,()只眼睛,()条腿。

让我们和同桌合作,一起来念念儿歌.(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①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②相信小朋友们一定学到了很多。最后请小朋友们再把8的乘法口诀背一遍。③我们还可以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小朋友们要留心观察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意义 列式 口诀 1个8 1×8=8或 8×1=8 一八得八 2个8 2×8=16 或 8×2=16 二八十六 3个8 3×8=24或 8×3=24 三八二十四 4个8 4×8=32 或 8×4=32 四八三十二 5个8 5×8=40 或 8×5=40 五八四十 6个8 6×8=48 或 8×6=48 六八四十八 7个8 7×8=56 或 8×7=56 七八五十六 8个8 8×8=64 八八六十四 教后反思:

下载教案8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赤壁赋教案8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导入: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识字8教案

    识字8 一、导入 (播放鸟叫声)小朋友们,听,这悦耳动听的声音是鸟儿的叫声。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在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几位小鸟朋友,他们就藏在这......

    识字8教案

    一年级下册识字8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新偏旁“忄”和“目”。 2. 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和学习方法。 3. 积累词语,练......

    识字8教案

    揭题转转盘,复习旧偏旁,学习新偏旁。 1、请看转盘,(老师转转盘)请认一认这些偏旁。(出示偏旁“氵、日、讠、虫”)这是…… 它们与什么有关?(三点水:与水有关;虫字旁,与昆虫有关;言字旁,与......

    识字8 教案

    识 字 8(第一课时) 新登镇中心小学周瑶琼 教材解读 《识字8》是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本课向学生介......

    识字8教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可爱的青蛙) 2、谁能读好这个音节呢?(读准后鼻音“青”) 3、师:今天,我们还请来了“青”的几个小伙伴(出示有关......

    识字8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识字8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能按笔顺......

    教案(8和9)

    课题: 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