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2: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①、理解词语 修、尺、服、窥、美、私、闻、莫、地方、左右、市朝等。

②、归纳多义词义项 朝、孰、旦、诚、闻。

③、句式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②、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能力目标:

①、背诵全文 ②、学会讽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十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面刺

美(我)

2、掌握二个通假字 有

3、归纳四个实词和虚词的义项 实词:修

朝 虚词:孰

4、熟悉三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地方

左右

明日

5、注意一个成语

④、门庭若市

6、解释六个文句,注意其句式特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忌不自信。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F、王之蔽甚矣。【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1、导读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唐朝名臣魏征批评他的一篇奏章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他总结自己“照镜子”的体会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说,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 2

很会“照镜子”的人。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可逐段讲解)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依据注释试译全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重点字词。

第 二 课 时

一、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1、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朝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zhāo)

3、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四)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6

3、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引导思考: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例如:“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2、“忌不自信”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忌不自信”句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 《童区寄传》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唯余马首是瞻 《冯婉贞》 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

(六)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

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排比与层递,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四、讨论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他讽劝齐王的行为的作用。

邹忌这个文章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他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终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实事求是地得出了结论。然后他从日常生活小事情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委婉地劝谏齐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邹忌讽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其主观目的当然在于维护齐王的利益,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这是历史的局限,但他的行为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同时,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民主法制的社会也有借鉴的价值。邹忌的故事至少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保 9

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还应当指出的是,《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了封建统治者,过分夸张了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性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像本文邹忌讽劝齐王后,出现了一个“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的理想境界,这种夸张的手法确实突出了广开言路的重要,但在当时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这样的进谏结果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是与史实有出入的。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巩固所归纳的字词知识

3、阅读《召公谏历王弭谤》一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相比较,写一篇鉴赏文章,谈谈邹忌与召公的劝谏技巧。

4、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二)C

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 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四)实词见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E、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5、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 》。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18、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选自《战国策》)

2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译文:

2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24、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细详勘

勘:kā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ā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2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26、结合课文,说说“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的“微理”的内容

第三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yin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④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zhāoguānkuījcháo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可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私畏求

妻妾客

2、研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板书:

私宫妇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内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范读后作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学生齐读,教师加以指导)

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大家事国事

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板书:

三赏

三变

(指名一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三、四自然段,齐渎课文)

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掌握人际交往艺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如: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

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明确: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贾:②谓……曰:③利:

④力田:⑤泽:⑥之: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参考答案:

1、贾:经商,做买卖。谓……曰:对……说。利:赢利。

力田:辛勤耕作。泽:恩泽。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2)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3、吕不韦资助异人并力助其夺得秦王王位,帮助他养育儿子。助其于灭六国,一统天下,他做了天大的生意,是最精明的生意人。

第四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句式。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片课文昨天已经让大家提前预习了,那我先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先来有一个问题,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从结构上看是哪一类句子?(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这样的: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我们就发现了这一标题巧妙地为我们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

既然大家都预习的这么好,下面一个问题就让老师来回答吧,关于《战国策》中“策”的涵义,这个字通常指计谋,策略。但是在这里它有另外的涵义,是指记录战国时代故事的文章。在战国时代,包括到秦朝,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是没有纸的,秦始皇办公的时候,每天都要读竹简。一片一片的竹简,然后用细牛皮把一片片的竹简穿起来,就成了这样一个字(板书“册”)。这不正好印证了“策”的这个“竹字头”吗?

下来我们要进入正文了,同学们已经读完文章,知道文章里边的两个主要人物是“邹忌和齐威王”。对于这两个人物,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那我们以前学过《田忌赛马》,这个邹忌呢,就是田忌赛马中的田忌的同事。孙膑,听说过吧?就是写《孙子兵法》那个孙膑。邹忌、田忌、孙膑他们三个是同事,都是题目中这个齐王的下属。当时齐王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在这几个人的辅助下,齐国的国力越来越强。

关于邹忌和齐威王的介绍在我们的课文注释里,我想大家一定已经阅读过了,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齐威王的小故事,有一个成语就来自这个故事,请大家先听故事,听完后告诉老师这个成语是什么?(齐威王即位以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齐国处于崩溃的边缘,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谋士,心里着急,他知道齐威王这个人喜欢隐语,什么叫隐语呢,就是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话,于是见到了威王,他说,大王,王宫里飞来了一只大鸟,这只大鸟在庭院里既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啊?齐威王一听就明白了,他说,你知道吗,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开始整理朝政,齐国就逐步强大起来。)这个成语是什么大家才出来了吗?(一鸣惊人)好了,故事讲完了,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在他们两人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第一段的第一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修,这个字的解释,同学们看到注释2:长,指身高。尺,看到注释3:战国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1厘米。那么,八尺,也就是184.8厘米,这个邹忌也蛮高的呵。有余,有同“又”,是个通假字。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可以翻译为而且、和、又。昳丽,注释4的解释是光艳美丽。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句话。

xxx同学翻译的很好,重要的字词都翻译准确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邹忌八尺多高,而且形貌美丽。我们再来看下一句: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朝服衣冠,看到注释5: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穿戴,名词作动词。窥镜,指,照镜子。谓,是说的意思,其妻,指,邹忌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们来看到课本注释7对这个句子的解释:我与徐公谁漂亮。“孰与”是个固定的句式,一般翻译为“和......相比,谁更......”这个句式,我们下节课再重点讲。我们来看一下,邹忌的妻子是怎么回答的。邹忌的妻子是怎么回答邹忌的问题的呢?用课文里面的话来回答是什么呢?

学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老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甚,副词,很,非常。表示程度很深。及,意思是“比得上”,何,是疑问副词,可以翻译为“怎么”。整句话可以翻译为“你美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这个徐公又是什么人呢,让邹忌一大早的就要跟他PK。同学们看到下一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徐公,齐国,长得美丽的人。难怪邹忌要跟他比了,两个都长得那么帅的人,心里肯定偷偷地比一下的。再看下一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同学们注意一下这里的“自信”,这里的“自信”和我们平常说的“自信”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自信”是分开解释的。“自”,是自己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里的自信翻译的时候是要倒过来翻译的,也就是翻译为“相信自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邹忌不相信自己”。“而复问其妾”,而,是连词,可以翻译为“又”。“吾孰与徐公美”这句话的句式和前面邹忌问他的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一样的。谁来翻译一下这句话?xxx同学?

学生:

老师:xxx同学翻译对了,请坐下。这里的“孰与”和前面的“孰与”是一样的意思,都是翻译为“和......相比,谁更......”。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妾是怎么回答的。他的妾怎么回答的呢? 学生:

老师: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及,比得上,前面已经说过了,不记得的同学看到注释8。何,是什么意思?前面我们讲过了的?

学生:

老师:何,是疑问副词,可以翻译为“怎么”。邹忌的妾也是认为邹忌比徐公美。我们来看到下面的句子: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旦日,是“第二天”的意思。这句话里的很多字词刚才讲过了的。谁来翻译一下这几句话?xxx同学?

学生:

老师:xxx同学翻译得很好,刚才学过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交谈,问他的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客人说:“徐公比不上你漂亮。”到底是不是呢?同学们继续往下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同学们要注意这里的“明日”,这里的“明日”不是指我们现在的明天,而是指“又过了一天”。“ 孰视之”的“孰”是通假字,通“熟”,是仔细的意思。“以为”指,“认为”,邹忌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窥镜而自视,窥镜,前面第二句提过的,是什么意思?照镜子。而,连词,表并列,翻译为“又”。邹忌照镜子看看,觉得自己和徐公相比,相差太远了。弗,意思是“不”,表示否定意义,远,远远地 甚,前面提过的,是 副词,很,非常。表示程度很深。远甚,也就是远远地比不上。邹忌发现自己没有徐公漂亮后,怎么做呢?

学生:

老师:暮寝而思之。暮,是晚上的意思。寝,躺而不睡。之,代词,指这件事,指这他的妻、妾、客都说他美这件事。邹忌晚上睡觉的时候仔细地思考了这件事。邹忌想到了哪些?同学们把邹忌想的内容集体读一遍。“吾妻之美我者”一二读-------学生:(朗读)

老师:同学们看到这几句话里面的“之”字,这里的“之”都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这几个“美”都是“认为……美”的意思,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认为我美,是对我有求。“有求于我”要倒过来翻译,翻译为“对我有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刚才听录音的时候,听出了妻的热情赞扬、妾的拘谨,害怕、客的逢迎应酬了吗?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部分。(重放这一段的录音)

这一段我们已经讲解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

老师:没有的话,我们来学习下一段。

★第二自然段

老师:接下来,邹忌会做什么呢?我们来看到第二段。于是入朝见威王,同学们要注意,这里的朝,是朝廷的意思。和第一段的“朝服衣冠” 的“朝”是不一样。邹忌见威王说了些什么呢?这一组的同学来读一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一二读-------学生:(某组同学朗读)

老师:诚,确实,的确,请看注释15。同学们要注意这句话“今齐地方千里”这里的地方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地方,而是指土地和方圆。地方是分开解释的。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断句,把地方分开读。这段话的意思是:臣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美丽,臣的妻子偏爱我,臣的妾畏惧我,臣的客对我有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今,齐国的土地纵各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王,朝廷之臣没有谁不畏惧王的,四境之内没有谁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受到的蒙蔽更严重啊。齐威王听了邹忌的话后,怎么样做呢?我们来看第三段。

★第三自然段

老师:这一组的同学来集体朗读一遍。王曰:“善。”一二读-------学生:(某组同学集体朗读)

老师:王曰:“善。”善,是“好”的意思。面刺,看到注释21:当面指责。这里的“面”是指“当面”,是名词作状语。“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谤讥于市朝”的谤讥是指“批评议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让……听到”,是使动用法。齐王下令之后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

老师:同学们注意“时时而间进”的“间”字的解释,间或。断断续续的。期年,指满一年。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整段话?

学生:

老师:(翻译一次)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同学们要注意一下里面的一个成语:门庭若市。记住这个成语,说不定,写作文时可以用上呢。

老师:齐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在齐国内有了很大的收益,那么,在国际上是不是也很轰动呢?我们来看最后一段。

★第四自然段

老师:“燕、赵、韩、魏闻之”,之,指这件事,“皆朝于齐”。都来齐国朝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老师:整篇课文讲完了,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每段话的大意。我们来看第一段,第一段写了邹忌进谏的缘由,也就是邹忌比美,邹忌是怎么比美的呢?第二段写邹忌进谏的内容,也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进谏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呢?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和纳谏后的结果。结果是怎样的呢?

学生:

老师:幻灯片展示

老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没有的话,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后,同学们如果突然想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来问老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巩固和归纳字词知识

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3.解读人物形象

导语

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谁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提问)

学生:

老师:这篇课文讲邹忌问他的妻、妾、客,他和徐公谁长得漂亮,他的妻、妾、客都说他长得漂亮,可是当他看到徐公的时候,他发现其实徐公比他漂亮。于是,他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他的妻、妾、客都说他漂亮呢。他想到,是因为他的妻偏爱他,他的妾怕他,他的客有求于他,所以才说他漂亮。那么,齐王是不是也跟他一样受到同样的蒙蔽呢?所以他就入朝进谏齐王,说服齐王进谏。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悬赏求谏。齐国不仅有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还惊动了其他的国家,其他的国家也来朝见。

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老师:同学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了,现在我们先来听一下录音,然后分角色朗读一下。谁来演男一号――邹忌?

学生:

老师:主角是xxx同学,谁来当他的妻?妾呢?还有客人,谁来演?

学生:

老师:还有谁想过一下皇帝瘾?谁想演齐王?

学生:

老师:现在人物都出来了,同学们听录音的时候,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尤其是将要演邹忌和他的妻、妾、客,以及齐王的人,你们更要注意啦,听一听录音里是怎么读的。

★诵读指导

第一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问妻:我孰与徐公美?(亲昵)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严肃)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平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

“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第二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

(2)“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圆”,因此在“今齐”之后一大停顿后,“地”“方”之间作小停顿。

第三段

(1)“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此所谓”后要略作停顿。

老师:现在同学们认真地听录音。(放录音)

老师:听完了,现在该我们的同学上场了。邹忌你们准备好了没有?我来读其他的句子,你们来分角色朗读。其他的同学来当我们的大众评审团。一组的同学注意邹忌朗读的口吻和语气。二组的同学注意妻和妾的回答,三组的同学注意客的回答,四组的同学注意一下齐王的话。还有一组同学注意一下老师的朗读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开始吧。

老师:现在都读完了,现在请我们的评委点评一下。邹忌的评委,你们觉得邹忌的郎读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学生:

老师:饰演邹忌的同学朗读的很好,不过,语气方面还要更加强一下。妻、妾的评委呢?你们有什么要说的话呢? 学生:

老师:妻、妾只有一句话,妻的回答,要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妾的回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客人的评委,你们有什么要对客人说的吗?

学生:

老师:这个客人读得不错,现在老师的大众评审团,你们呢,欢迎你们对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

老师:谢谢同学们!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到更多分角色朗读的课文,同学们课后要多读多练。好了,现在我们来学习里面的一些重点字词和句式。

巩固和归纳的字词知识(15分钟)

老师:我们先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里面的古今异义词。同学们再浏览一次课文,找出你们认为和现代的意思不一样的字词。比如,题目的“讽”字,它古代的意思是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但是,现在我们一般是说讽刺、嘲讽。它的古今义是不一样的。现在轮到你们来找出古今义不一样的字词。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课文。

老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哪些古今异义词?谁来说一下。

学生:

★古今异义

词 古义 今义

讽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讽刺、嘲讽

窥 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 偷窥

明日 又过了一天 今天的下一天

私 偏爱 与公相对

左右 国君旁边的近臣 表方向

地方 地,土地,“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地点、处所

刺 指责 用尖的物体穿扎

★词类活用

老师:上节课,老师提到了一些词类活用的词,例如,第一段“朝服衣冠”的“服”,服,一般是指衣服,是名词,在这里是穿戴的意思,是动词,也就是名词用作了动词。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讲过的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看看,还有没有?

学生:

1、朝服衣冠

(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一词多义(课后习题)

老师:同学们看到课后的第二题,用3分钟的时间做一下这道题。

★ 句式

孰与

老师:同学们看一下第一段经常出现的这个句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

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孰与”是由“与…..孰”演变而来,意义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与,是介词,“孰与”即“与孰”。“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一样的。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老师: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老师已经讲过了,有“者也”标志的,一般是什么句? 学生:

老师:对,这是个判断句。有

 ……者,……也

……,……也

……者

……,……者也

标志的,一般都是判断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老师:在古文中,经常有一些句子是省略了一些成分的,像我们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第二段的“辞曰”,“许之就是省略了主语,在这篇课文中也有一些省略了成分的句子,同学们,找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来。

学生: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老师: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句子,这两个句子翻译的时候都是倒过来翻译的,也就是我们在前面两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和《勾践灭吴》学习过的。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个是什么倒装句。

学生:

老师 : 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老师: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这里的主语“王”,是“蔽”这个动作的承受者。意思是王被蒙蔽。这是一个被动句。

设喻和类比推理(10分钟)

老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次课文,有没有读出一些特别的写作特色?谁来讲一下你们的体会?邹忌为什么能说服齐王呢?他是怎么说服齐王的?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

老师:这篇课文最主要是运用了设喻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这也是邹忌的讽谏技术和讽谏取得成功的原因。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里面的设喻和类比推理。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喻有两种情况:一是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另一种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含的道理,这里甲、乙两事物可是同类也可不同类。

三问

讽谏的依据——比美反思 三答

三思

讽谏的内容——巧谏齐王:三比(类比)—私事比国事(设喻说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同类事物之间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道理。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就越可靠。

邹忌 齐王

妻 私 宫妇左右

妾 畏 朝廷之臣

客 求 国境之内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 老师: 同学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会让你们的作文更精彩,你们要说明的观点也会更有说服力。

解读人物形象(5分钟)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齐威王: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归纳:邹忌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老师:同学们看了这篇课文,觉得在邹忌是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 :

老师:同学们看到第一段,虽然他的妻、妾、客都交口称赞他长得美,但是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实事求是地得出了结论。然后他从日常生活小事情联想到关系国家治乱的大事,委婉地劝谏齐王,说明他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老师:那齐王又是个怎样的人?谁来讲一下?

学生:

老师:齐威王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拓展延伸

老师: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了哪些收获和体会?或者这篇课文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和事?有没有人曾经这样说服过你,或者你去说服别人?谁来讲讲你们遇到的或看到得一些小故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

老师:生活中有很多小事都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就会觉得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可以用作作文的素材。同学们要善于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样子,写作文的时候就不用怕没话可写。因为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写起来会更顺手,因为这是自己经历自己体会的东西。同学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或者,这篇课文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没有的话,这篇课文我们就上到这里,课后,同学们有疑惑的话,还可以来问老师。那,今天的课先就上到这里吧。

板书设计

三问

① 讽谏的依据——比美反思 三答

三思

讽谏的内容——巧谏齐王:三比(类比)—私事比国事(设喻说理)

下令—三种赏赐

讽谏的结果——纳谏强国 进谏—三种情况

强国—“朝于齐”

② 邹忌 齐王

妻 私 宫妇左右

妾 畏 朝廷之臣

客 求 国境之内

受蔽 受蔽

类比推理

第五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常识;②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②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会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②领悟齐王纳谏除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词义、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①学习类比推理和以小见大、设喻说理的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表演课本剧头脑风暴师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

1、结合课本注解试翻译全文,并标出疑难字、词、句;

2、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忠言”就一定是“逆耳”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看看邹忌的一番“忠言”是“逆耳之言”还是“顺耳之言”?

二、《战国策》有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汇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等,作者已不可考证。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定名《战国策》。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bǎi hé)(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尔虞我诈的故事。《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它在记述历史事件时,往往美化统治者,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三、解题

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结构?(兼语短语)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纳:接受

谏:规劝的话(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邹忌用委婉的话劝齐王接受臣子的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谓宾/主(兼语)谓宾

四、朗读欣赏

要求:

1、认准字音、字形;

2、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昳丽yì窥镜kuī间进jiàn期年jī....

谤讥服衣冠zhāo皆朝于齐cháo ..bàng jī朝..

五、课文重点文言知识讲析

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提出质疑。在预习基础上接龙式逐句翻译,学生评判补充,教师把关。

第1自然段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尺:战国时一尺约合现在的23.1厘米;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朝]服衣冠

朝:(zhāo,名词作状语,早晨)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与:用于选择问句中,“与„„相比,谁更„„”;孰:疑问代词,谁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美丽:古代可用于男子

(5)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客从外来,(忌)与(之)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和宾语)

(7)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明天)

(8)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同“熟”,仔细

(9)(忌)[暮]寝而思之(省略句)暮:名词作状语;而:表修饰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11)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向

第2自然段

(1)入朝见威王朝:cháo,朝廷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

(3)皆以美于徐公(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

以:以为、认为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4)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处所)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君主身边的大臣今义:①左右方位;②表约数;③动词,“控制”

(6)客从外来,(忌)与(之)坐谈省略句(省略主语和宾语)

(7)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被动用法)

第3、4自然段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面刺:当面指责

(2)能谤讥于市朝于:介词,在“谤讥”,古义:批评议论缺点(不含贬义);今义:诽谤与讥讽(含贬义)

(3)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4)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

“时时”,古义:隔一段时间,不时今义:经常、常常,表频率

(5)期年之后期(jī)年:满一年

(6)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即使

(7)皆朝于齐(介宾后置句)朝:cháo,朝见于:介词,到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句)

此所谓:固定句式,表判断于:介词,引出处所,在六、课堂小结

1、解题“讽”“纳”“谏”(兼语短语)

2、《战国策》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纵横捭阖

3、朗读欣赏

1、认准字音、字形:昳丽窥镜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2、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4、课文重点文言知识讲析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古今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6、词类或用;

7、特殊句式

七、布置作业

1、就重难点问题,归纳整理笔记,完成课后练习二;

2、熟读课文,分组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一)检查学生笔记整理情况

(二)归纳复习重点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zhāo,早晨)

入朝见威王(cháo,朝廷)

皆朝于齐(cháo,朝见)

(2)于

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

皆以美于徐公(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

皆朝于齐(介词,到)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引出处所,在)

(3)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疑问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2、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身边的大臣今义:①左右方位;②表约数;③动词,“控制”

3、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戴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面刺:当面指责

(3)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4、文言句式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①“此所谓”固定句式,判断句②介宾后置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式,“受蒙蔽”

(3)忌不自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5、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

二、品读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5、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三、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写作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泛征求意见 各国“皆朝于齐”

四、布置作业: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图示

1、邹忌比美(三问三答)(三思)受蔽: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

2(三比)面刺→上赏门庭若市

3(三令三赏)上书→中赏(三变)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虽欲言,无可进者

五、课堂小结

1、归纳复习

5、文章思路

2、朗读欣赏与思考第一段:邹忌比美

3、课本剧表演及人物形象分析第二段:邹忌讽谏

4、讽谏艺术:设喻说理,类比推理第三段:威王除弊

第四段:除弊结果

六、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并完成课后练习一。

2、联系现实生活,你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7-04-0720、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教学目的 1.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3、......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设计意图]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1、 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文章,运用以读带译的方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习巧于设喻、推理类比的委婉说理的技法。 3、通过古......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演员列表】(22人) 邹忌 邹忌妻 邹忌妾邹忌客徐公 威王小李子 威王身边的丫环老人 邹忌家的丫环燕赵 韩魏 晋见的大臣7个人 旁白第一幕 (旁白太阳慢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