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程教学常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合水一中新课程教学常规》,望各科任教师认真贯彻执行。
一、备课(三点要求)
教师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教师备课水平是减轻师生负担、让师生共同体验美好课堂生活的前提保证。教师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备课,贯彻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理念,坚持 “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的课堂教学原则,力争把课堂变成师生和谐交流的平台。
1、备课程序:
①认真研究《教材》、《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
②在熟悉全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单元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科学安排课时。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课时教案。④准备教学器材,模拟教学。
2、编写教案:
(1)编写教案要重点考虑以下八个问题:①是否把课堂科学地还给学生?②给学生创造多少体验成功的机会?③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多维?④重点难点怎样突破?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动手实践?⑥怎样关注全体兼顾个体?⑦是否采用恰当的课堂评价手段?⑧当堂训练是否落实到位?
(2)坚持按单元整体备课,分课时编写教案。每位教师要有一周的储备课,上课前一天准备好教学器材。杜绝教师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教师上课要随带教案进教室。(3)教案可详可略,因人因课而定。教案格式要有规范,不得随意省略。允许在旧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与补充,旧教案最多使用两年。电子版教案需要教师自己编写,要有修改痕迹。杜绝使用原封不动的旧教案、他人教案、电脑拷贝教案等。
3、教案格式:
教案的基本格式为:教学课题/课型(如新授课、巩固课、复习课、作文指导课„„)/教学三维目标(或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作业(至少分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教后记(教学反思)。
教案重在体现教学程序设计的科学性,不要照抄课文内容。提倡教师在教案中写出 “主要教法、德育素材、学法指导”等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有创意的教案。
二、上课(八点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启迪智慧、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4、严谨上课:
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保证“45分钟”全过程用于教学,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说有损学生人格的话,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
5、目标明确:
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可简化为“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在备课与上课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都应得到真正落实。只有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并重的课堂,才能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宗旨。
6、教程简明:
课堂教学程序宜简不宜繁。随着教学艺术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简明;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流畅,不拖泥带水;反对复杂的、表演性的课堂教学程序。
7、指令清晰:
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指令清晰与否。清晰的课堂教学指令应包含三要素:一是明确的任务——应明确布置学生应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二是约定的时间——应与学生确定完成任务大约的时间;三是恰当的检评——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课堂教学指令三要素缺一不可,每位教师都应掌握完整的课堂教学指令。
8、训练到位:
教师应把(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改革课堂时间结构,保证每节15分钟的当堂训练底线;并在当堂训练时,学会快速指导学生个体、学习小组;要落实课堂上发出的每一个指令;要建立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培养使用学科小先生。
9、调动有效:
教师应用好师生课前问候,进行课前调动;教师应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五官转换或并用;坚持“精讲精练、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课堂激励原则,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与鼓励;教师要适时关注全体学生的听课姿态并进行适当的调整,杜绝学生“课堂睡觉”现象的发生。
10、习惯培养:
应认真贯彻执行我校教务处提出的《合水一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细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保证学生坐、立、执笔姿势正确,书写工整,文明上课。
11、文明上课:
教师文明上课要求做到:教师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进教室;用标准的普通话站立教学(外语科用英语教学);授课时目光应扫视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表现,进行必要课堂调整;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语言表达准确,杜绝“口头禅”;板书规范(杜绝错别字)、字迹大小适中;不出现有损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言行,营造“文明、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作业(三点要求)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12、作业布置:
教师的作业布置至少要分“必做”与“选做”两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作业布置一般要求以书面形式,不以口头形式布置作业;课外作业的数量要做到少而精,难度要适当,特别是非常学案,教师必须先“下水”,然后有选择性进行布置,切忌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更不能布置“惩罚性作业”;鼓励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布置个性化作业。
13、作业批改:
提倡作业面批面改;作业批改可采用“等第制”、“百分制”、“评语制”等形式,用好书面激励学生这一手段;作业批语要规范,让学生看得懂;教师批改作业后要写上日期;重视作业的讲评,以提高教师批改作业的实效性,切实做到作业的精选、精编、精练、精讲,同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养成良好的教风与学风。
14、作文批阅:
作文采取精批与略批相结合的办法。精批数量至少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要求“先通览后细改”,加眉批、旁批和总批;略批数量不多于总量的三分之二,要求先通览全文,划出错别字、病句,适当提示。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在精批中选出佳篇加以讲评,对于有进步的作文,教师也应给予鼓励。作文也可在学生互批或小组长批改的基础上,由教师按上述要求批改。
四、辅导(三点要求)
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优秀学生与帮助后进学生的重要措施。辅导在对象上,分优秀生辅导与后进生辅导;在形式上,分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在内容上,分心理辅导、学习目的态度辅导、学法辅导、阅读辅导、作业辅导等。
15、教师辅导:
辅导的重点应放在中下面学生;重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方面的辅导;主要在当堂训练时间里进行;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在课堂上发言、得到同学鼓励、在作业与考试中得到教师肯定、欣赏的机会;让他们从教师、同学的关注与期待、赞赏与帮助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早读课、自习课,教师要按时下班管理和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自学。
16、同伴互助:
推行学习互助小组,选用小组长、学科小先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困生”在课堂上得到学习同伴的及时、有效的帮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化,减少厌学、流生现象的发生。班级应有“各学科小组长、学科小先生一览表”,促进“自然小组”的建立。
17、培优辅后:
每位教师都应有“培优辅后”学期或学年计划;要拟出本学科旨在帮助学生的“学优生”与“学困生”名单,拟订计划及措施;教务处将注重检查落实,努力提高培优辅后的实效性。
18、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选题、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检查,为学生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搭建舞台。
五、考核(五点要求)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改变“考核”单纯作为检测功能的现状,充分重视考核的更为重要的其它功能,如激励功能,体验成功的功能,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的功能等。
19、实行分层考试:
要求单元考试卷要分层次,即在一张试卷中,要有两种层次的题目,分别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使用。试卷中有的题目可以有两道不同要求的题目(同一题号两道题目),给学生自主选择试题的机会。还可以试行“一次考试、不同试卷”的改革尝试。
20、考前指导:班主任必须在考前对全班学生进行考试目的和考风考纪教育;任课教师必须在考前对全体学生进行学科应试指导,包括知识准备、物品准备和应试策略等。
20、考试成绩评定: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采用计分制,考查采用等级制。
21、监试要求:
(1)任课教师要服从安排,按时参加监试;
(2)每科考试考前155分钟(第一场提前10分钟)监试人员到考点办公室领取并清点试卷,开考前5分钟发卷并提醒考生填写相关信息,考试结束前15分钟提醒考生“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考试结束后收齐答题卷(卡)到办公室装订;
(3)严肃考风考纪,严禁舞弊行为。监试人员要认真负责,把作弊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得提前交卷、不得中途离场,考生交卷后应迅速离开考场,不准在考场附近3 逗留或高声交谈。
22、阅卷要求:所有考试统一采用集体阅卷,坚持统一评分标准,多解题和开放题要把握好度,做到客观公正;要重视学生在解题中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创新;及时将考试成绩输入成绩管理系统。
23、考后分析:考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六、实验教学: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2、实验应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实验前教师应先试做,以保证实验效果。
3、实验前要做好分组准备,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4、实验课要讲清目的、步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难做的关键性实验,都应先演示。
5、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实验后,应及时小结,检查实验效果,对实验中的倾向性问题,应予以指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
7、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认真批阅,及时评价。
七、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行动进行研究,使实践者省察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使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改善中起到直接而迅速的作用,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研究中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和反思;不断加深对自己和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包括认知识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的目标)、训练体系、学法指导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制定学科教学改革方案,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务处定期检查、评估教案,定期展示优秀教案。
2、组织公开课、观摩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汲取营养;引导教师着力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
3、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提高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研究型、创造型教师队伍。通过专题调查、经验总结、实验探索、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目标和管理、教学原则和策略、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法指导、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
第二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常规要求
2012年8月22日
一、教学处常规要求
(一)备课方面,本学期教案要求电子教案,把教学进度、放在教案前面,便于检查。及时更新日期,反思按时跟上。教学反思重点检查。教案有一周余量。
(二)上课方面,学校将继续采取跟踪听课、随机听课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加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所有教师都要多走进课堂听课,听课笔记要记录规范,多做教学评析,填好听课基本信息和听课节数序号(右上角),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8节。听课组每月听课不少于2节,有侧重点进行听课、研课。
(三)作业方面,继续加强学生作业检查,尤其是后进生的作业将作为检查重点,学校还将加强背诵积累等方面的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重在对学生预习作业与巩固作业的布置上下功夫,要让这两项作业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与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钻研探索精神。
1.语文学科:
①语文课堂作业:一二年级课课堂作业最少2次,三四五年级语文课堂作业最少数1次。
②《资源与评价》每课一批。
③小生字本每课一批,批改写日期和等级,注意纠错。
④3-5年日记和《小练笔》合在一起,每学期精批8篇,鼓励多写。低年级可以尝试,比如学了《月亮湾》写写导游词。
⑤语文教师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读一本阅读,做一本阅读,一年学生每学期做10篇阅读,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做20篇,3-5年每学期做一本阅读,读一本阅读;老师可让孩子在阅读的同时准备积累本积累好词佳句。
⑥让孩子准备一本《综合作业》做听写本。
⑦作文全批,两周一篇。
2.数学学科:
① 课堂作业每班每周1次。
②《资源与评价》每课一批。写日期和等级。
③建议使用纠错本。放在学校及时纠正学生错题。④每单元做3套试卷,其中一套批改。另两套可以做后讲解。在网上找相应单元试卷在班级用大屏幕练习。网上找的试卷打印一套送教学处。
3.英语学科:
①课堂作业每班每周2次。
②重点批《资源与评价》《课堂活动用书》,写日期和等级。《同步练习与测试》可以讲不批。
③ 4-5年每周做一次英语阅读,教师批改。
4.重点说明:
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每月组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竞赛活动,语文可以开展百词竞赛、写字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英语可以开展单词竞赛、词组竞赛、背课文大赛等活动。
5.科任课除体育以外准备课堂作业。
6.家庭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一、二年级的书面作业一般应在课内完成;三~五年级学生每天的书面课外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避免学生负担过重。上学期从整体来看徐晶年组作业量最少。
(四)晨读:周一、周三、周五读《仁》《义》《礼》《智》《信》,周二、周四背古诗。新一年晨读内容可以背古诗、读课文。
午读:英语老师安排,班主任协助,1:15——1:30.晨读和午读学生进教室就开始读
(五)辅导方面,教师要关注两头,要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认真落实培优补差的各项措施。
(六)质量检测方面,学校将不定期对部分年级、学科进行质量检测。加强课后随堂抽测、单元过关检测、双周检测等教学质量检测,加大课外古诗词读背过关检查的力。
二、近期培训:
(一)语文:3楼大会议室:8月27日上午8:30-12:00。
(二)数学:进修校四楼多媒体教室。8月27日上午8:30——12:00。
(三)小学英语。进修校四楼多媒体教室。8月28日上午8:30——12:00。
(四)中小学计算机。进修校四楼微机室。8月27日上午8:30——12:00。
(五)小学美术。区一小一楼教。8月27日上午8:30——12:00。
(六)品生品社、科学。区一小一楼教室8月27日上
午8:30——12:00。
(七)心理健康。区一小二楼教。8月27日上午8:30——12:00。
第三篇: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常规要求
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二、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过程,备作业和教具,备教学思想等。坚持不备课不进课堂,教导处每学期检查2次教案,并做好记录。
三、教师按课表准时上课,不退到,不早退,不自行调课,不随意缺课,不拖堂。
四、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要求:紧扣教材,打好基础,注意智能培养,并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五、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师要随时注意组织教学,要着重爱护学生,语言文明态度亲切,用正确方法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不讽刺挖苦学生,不得随意停学生课,更不得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七、按照适量、精选的原则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教导处每学期检查1—2次,并做好记录,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一项内容。
八、面向全体学生,对后进生要做到扶后补缺工作。
九、学校领导组织班级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及家长会,听取学生及家长对教学的意见,积极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和教学信息反馈工作。
十、教师要积极钻研业务,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教研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并要求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第四篇:教学常规要求[模版]
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一、教师上课前2分钟到达教室,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清点学生人数,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二、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示意值日生喊“起立”。教师检查学生起立和行注目礼的情况,然后向学生行鞠躬礼,学生坐下后,教师开始授课。课堂礼仪要求简短、庄重、亲切。
三、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结束讲课,示意值日生喊“起立”,待全体学生起立站好后,教师向学生行鞠躬礼。如有听课人员,教师应示意听课人员先行。课后若有眼保健操,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做操,待完后方能离开教室。
四、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提前,不拖堂,中途不得走出教室。教师不得坐着上课,背包上课,不得酒后上课,不得在课堂抽烟、玩手机、接打电话。
五、教师因事不能上课,必须履行请假和调课手续,不能私自调课。
六、用普通话授课,语言流畅、清晰、准确、生动。
七、板书设计合理、字迹清楚、工整、规范。
八、教师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责,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管教管导。对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情况突出的采取必要的措施,按课堂常规要求耐心教育。
九、教师上课应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教学容量适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合理运用多媒体。动手实践课或演示实验要课前作好准备工作。
十、教师上课要做到“四结合”: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知识传授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结合;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
十一、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着装大方得体,语言规范文明,应该持正面教育,不得讥讽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随意将学生赶出课堂。
十二、实训室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组织工作,确保课堂安全。
不合格课堂界定标准
1.未按规定书写教案或使用旧教案。
2.课堂上给予学生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课堂上牢骚满腹,发表过激、错误言论。
3.不尊重学生、辱骂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师上课不清点学生人数,不弄清学生去向,不及时向班主任反馈信息,学生(请假除外)无故不到教室上课和训练场地(含实训)训练。
5.教师上课迟到、早退或无特殊情况中途离开教室,旷课、私自调课。
6.教师上课不说普通话(50岁以上的个别教师普通话表达确有困难,虽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7.教师酒后上课,在课堂抽烟、玩手机,接打电话,无特殊原因坐着上课。
8.教师着装不规范,背包上课,实训课和体育课教师不按规定着装。
9.上课未按计划组织教学,上正课守自习,无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板书,知识技能传授出现严重错误。
10.课堂纪律混乱,学生自由散漫,睡觉、玩手机等达5人次,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
11.教师不关注学生学习行为,不能有效控制课堂,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学 “满堂灌”、“一言堂”和“填鸭式”等,师生有效互动交流时间不足15分钟。
12.学校、上级领导、专家来校听课,综合评价结论差。
凡违反上述条款之一,即视为该堂课不合格。每天由学校带班领导、教务处、质量管理处、专业部、分区域教学督查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载并上报到教务处,第二天公示,每周汇总向全校公布并上报学校领导。全学期不合格课堂累计超过3次以及上课效果差、学生及家长反应强烈、要求换老师的,该教师学期教学考核为不合格,按学校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有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复习与考查及教学研究等环节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抓不好,都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以下要求:
1、制定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必须制定出教学计划,一式三份,一份留个人使用,另两份分别交教研组和教导处。
(1).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做到三个熟悉:一是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二是熟悉教科书,明确重难点;三是熟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能力等。教学计划必须与学校的工作计划保持一致。
(2).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
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③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 ④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⑤后进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⑥业务学习、教研教改及教学活动安排。
2、备课
认真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在假期中通读教材,了解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并提前备好一周课,平时也要做到超周备课、课前复备。
(2).备课要求:
①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②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体系与结构。
③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情况。
④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写好教案,要做到:
A: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B:重点突出,难点明确;
C:教学方法恰当、灵活,有学法指导; D:教学环节严谨,层次清晰; E:标明课内、外作业; F:列出板书提纲;
G:注明所用教具,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H: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不抄袭、生搬硬套他人的教案和课件。
(4).课后要写出“教学反思”,以备以后教学借鉴。(5).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做到教学计划、内容、要求、进度“四统一”。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基本要求是:
(1).教学准备充分。教师必须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各种教学用具,于上课铃响前3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组织学生“起立”上课。教师进入课堂后一般不允许中途退出,不允许在上课中途让学生出班级替教师拿取所缺教学用具。下课铃响后,教师必须及时结束授课,组织学生“起立”下课,不得拖堂。
(2).教学行为规范。教师要仪表端庄,为人师表。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化浓妆,不戴大而重的首饰。不带手机进课堂,课堂上不抽烟、不与外人交谈。除特殊情况外,教师不准坐着上课或把腿搭在讲台上讲课。
(3).教学氛围和谐。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创设民主、公平、平等的教学氛围。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多发言、多提问,敢于质疑、善于讨论。严禁讽刺和挖苦学生,尤其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4).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师讲课要使用普通话,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板书设计合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字体规范、工整,不写错别字,严禁随意乱画。
(5).教学内容正确:
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教育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可测性。②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做到知识系统条理,层次分明,概念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6).教学方法恰当。要选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与学和谐统一。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把教给学生知识与教给学生方法结合起来,把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努力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7).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学结构符合课型的特点,不摆花架子。
(8).教学手段先进。要充分运用仪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电教设施,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堂作业的训练和检查都要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四性”。
①目的性: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针对性:突出重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类训练。
③科学性:注意知识能力训练的前后衔接,各科要顾全大局,精选习题,难易适度,份量适当。难度以大多数学生水平为准,兼顾优生和后进生。中学作文每两周一篇,周记每周一篇,小学三至六年级增写周记;其他书面作业每周一次。课外作业总量每天控制为: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半小时;
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初中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两个小时。
④多样性: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复习、预习、口头作业、阅读课外书籍、社会实践等作业。做到笔练、口练兼顾,理解概念和实验操作兼顾,听说读写兼顾,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兼顾,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2).作业训练要坚持严格要求。要教育和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并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的书写格式要有明确、具体、合理的要求;培养学生诚实、认真、严谨的良好学风。
(3).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量要适度,要采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防止“题海战术”。
(4).批改作业要做到:
①及时认真。一定要在下次上课前把作业发还学生;教师的批语要贴切中肯,简明扼要,具有指导性和鼓励性并写明作业等级和批阅日期。
②批改作业的方式分教师批改、学生互改、师生共同批改等。但无论那种形式,教师都必须通览作业,掌握情况,以便改进教学。
③对后进生要尽量用面批面改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④要做好作业批改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主要成绩与问题、情况分析等并定期对批改记录进行整理。
⑤及时讲评。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检查作业,弄清错误的原因,自觉订正;对于作业中带有共性的错误,要认真讲评。讲评要有计划性,不可挤占新课的时间,造成“恶性循环”。
5、辅导
课内、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因材施教、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1).课内辅导
①课堂辅导要有计划性,集体辅导要排入教师的课程表。②要坚持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可采用释疑、补课、介绍补充材料、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举办讲座等形式,但不准用辅导时间讲新课。
③课内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侧重后进学生。(2).课外辅导
①课外辅导要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使辅导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做到辅导有教案、有总结、有记录。
②课外辅导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各学科兴趣小组等方式。③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校办工厂等要积极协助教师开展活动,办好兴趣小组。
(3).辅导内容及措施
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辅导内容。④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知识讲座,动手制作教具或模型,开展社团活动等,充展示学生的特长,增强他们的才干。
⑤对后进生,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耐心辅导,解答他们的疑难,让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必要时可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工作。
6、复习与考查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系统、熟练、深化、再提高的过程;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复习
①复习分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期末的综合复习等。复习重点是巩固“双基”、提高能力,但在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能力层次上要有所不同。
②复习要有计划,要备好、上好复习课。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大复习课的容量,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③全学期停课复习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毕业班也不得过早结束新课,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复习时间。
(2).考查
①考查主要分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②平时考查以作业、课堂提问、练习、小测验、作文、实验操作等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
③考试仅指期末、期中的统一考试。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
④考试命题的内容,要紧扣《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全面考查,突出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命题前要列出“双向细目表”,科学安排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确保试卷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⑤严格考试纪律,不得弄虚作假。让考试成绩客观地反映出教学效果。
⑥试卷批阅要依据评分标准或评分意见,采用流水作业法,不得自拟评分标准或随意修改试题答案。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不错不漏、宽严适宜。
⑦考试后要认真写出试卷分析,根据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学生成绩分布图等作出综合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订出改进教学的措施。
7、加强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培养一支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要通过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业务进修,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系统学习教育理论,阅读有关报刊杂志和参考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县)、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以获取教改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素质。
(2).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尽职尽责,奋发进取,互相听课,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次听课后都要写出自己的意见或评语,期末由教导处或教研组检查听课纪录。
(3).教师要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研课题实验;主动上好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积极参加校外的听课、参观和教学考察活动。
(4).教师在学期、学年结束时,必须认真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②学生学习情况;
③教研教改方面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或教改实验报告; 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⑤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情况; ⑥后进生转化情况; ⑦培优目标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