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 精品教案
《 春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背诵优美的段落。
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3、德育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设想
方法之一:读-讲-赏-读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以点代面
由教师重点分析一二段,其他由学生自己评述分析。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再来品味一下古人眼中的春天,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三、三、美文美读:
1、听录音朗读:引领学生一起去感受春天的美妙。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1)、你听我读,我听你读,小组互听互读,纠正读音不准的字词,看谁能最能读出情最能读出味。
(2)、小组推荐一个读得最好的同伴站起来读,看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有感情?.3、注意纠正字音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â)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四、学生分组讨论,理清课文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五、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全班在音乐声中一起朗读全文。
二、典型段落分析
教师以春花图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赏析课文。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1、分析优美准确的词语:
“让”、“赶趟”写出了花的竞相开放。“闹”写出了蜜蜂的情态,侧面写了花香。
2、抓住生动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竞相开放的情态。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的排比、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的颜色的鲜艳。
3、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树上-花下-遍地,由上到下。
4、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视觉[红、粉、白] 味觉[甜味]
动静结合、有色有声有味 听觉[嗡嗡地]
5、虚实给合: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
三、师生共赏
⑴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⑶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四、学生分小组赏析(以春风图和春雨图为例)教师参与其中,并用及时指导。
(一)春风图 好词:抚摸、卖弄等。
好句:(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从不同的角度去写:触觉:抚摸
嗅觉:泥土气息 草味 花香
听觉: 鸟声 清脆 宛转
笛声 嘹亮
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春雨图
好词:可别恼、笼、逼等 好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顺序:由景物写到人间
描写了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五、学生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二、分析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三、学生背诵三个比喻句,并分组讨论它们的喻意
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
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四、当堂作文
仿写:四季中任选一景写 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运用准确而恰当的词语
2、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
3、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景。
4、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事物。
5、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文采。
五、选出优秀作文全班评议。
六、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篇:《春》教案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词语注释,熟读全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熟悉文章所描写的春天景物,把握景物特点。
3.懂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并了解拟人,通感,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及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时所运用的修辞和方法,引导他们模仿本文的艺术手法来写作。
教训难点: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丰富的联想中体会着春天的美,从而能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教学设想: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较多,一次性向学生讲解这些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因而应注意详略得当,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修辞,其它方法则作简单介绍,不作掌握,运用的要求。在激发学生想象力方面,则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感情饱满地朗读文章。学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眼中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看这张春景图,你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展示图片)请你们先仔细思考,待会儿老师请同学谈谈他的看法。(总结学生的答案)那么在作家朱自清的眼中,春天又是怎么样的呢?是不是和同学们的想法相差不大呢?还是他另有独特的见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春》,感受他笔下的春天。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等。2.掌握注释
(学生齐读课文注释)补充:嘹亮:声音圆润而响亮
静默:形容寂静没有声音
抖擞:焕发、振作、旺盛的样子。3.初步感知课文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按照老师的声音,顺着思路在脑海想像春天景色)4.整理文章脉络
(学生进行分段,小组讨论,请学生起身回答,分析段落大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春天来了。
第二段: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仔细描写春天里的多种景色和不同的场景,展现春天独特的魅力。
第三段:对春天进行形象的比喻
5.列出春景,分析特点(每分析一种景物放映一张相关图片)春草:嫩绿,一大片,软绵绵 春花:色彩丰富,品种繁多
春风:温柔和煦,传播着春味儿和春生
春雨:细密,静悄悄(加上《春》 朱自清 即为板书)6.再次梳理文章结构
第八自然段总结一至三自然段 第九自然段总结四至五自然段 第十自然段总结第七自然段 第二学时: 导入:同学们,桑杰科我们对《春》进行了分段,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并且发现作者匠心独运地在第三段的每一个自然段总结了前文的内容,为文章作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结尾。我们从第三段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春天的一种赞美。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春景,所以,我们可以轻易判断出,作者首先赞美了春天里的景物。今天,我们就从这个结尾入手,继续深入地学习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究竟为什么能把春天描写得那么迷人,并学习他的写作手法,从而指导我们以后的景物描写。
1.分析修辞手法和写景方式(用课件分别放映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生自己寻找文章相应的内容,用提问和讲授的教学方法)第三段:比喻
(学生阅读研讨与练习三,分清本体和喻体)文章比喻句还有: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本:桃花,杏花,梨花 喻:火,霞,雪)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本:野花 喻:眼睛,星星)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本:春雨 喻:牛毛,花针,细丝,薄烟)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效果。文章拟人句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结合练习二分析)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文章反复句有: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无限向往和急切的心情)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了春草的多)排比:
利用 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文章排比句有: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通感:(冰袋分析第四和第五自然段描写景物时调动了人哪方面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感官所产生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互有联系,某种感官的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反映在词语的运用上,可以把描写某种感觉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就叫移觉,也叫通感。
文章通感句有: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嗅觉——味觉)听觉: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视觉: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嗅觉:
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触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结合练习二分析)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主要分析第六自然段)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静态描写句有: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动态描写句有: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2.分析作者对春天之情的赞美
过度:刚才我们分析了好几种修辞手法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这是从作者对春天之景的赞美中体现出来的。然而,作者不仅赞美了春天的景物,还赞美了春天的情感。
第六自然段:写了农民在春天耕作的场景,该段通过对春雨中静谧的景物描写来反映人与大自然融合一体,和谐相处之美的赞赏。
第七自然段:春天代表着新的希望,带给人新的希望。这种希望使人们在春天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开始一年的计划。是对春天生机勃勃的赞美。3.师生带着感情朗读全文
作业布置: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你喜欢的一个季节。要求必须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及两种以上其它的修辞手法,字数500以上。
第三篇:《春》教案
《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范读、齐读、小组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感和对文章的感悟。
2、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江南的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花红柳绿,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你知道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学习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诗词。可能说到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古人通过诗词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朱自清的《春》。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学生在班内展示课前预习成果,教师通过课件补充。
/ 6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课文配乐诵读,你听到了春天的脚步了吗?说出你的感受。
3、自己初读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准字音,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春天由衷的赞美。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 巢(cháo)
4、采用一听一读式,同桌互读。
5、学习小组展示朗读。读的内容可以不同,一段、两段、全文均可。
6、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作者写春天是怎样构思的?(提示学生作者先写了----,再写----,并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
盼春、绘春、赞春 第一部分(1): 盼春 第二部分(2-7): 绘春 第三部分(8-10): 赞春
再读课文,找出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或图画)?(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 6
7、再次听读:体会感情
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会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学生试着随范读小声诵读感受。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并标出自己最喜爱的语句或段落。2.词语注音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散文《春》的作者朱自清,解决了这一课的字词,并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课文探究:
1、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作者笔下的盼春?学生试读并说出为什么。预设:如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读出春天快到来的柔和、亲切的感觉等。(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盼望着,盼望着”。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还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近”用得十分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作者是怎么说的?你觉得贴切吗?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 6
@山、水、太阳的脸。排比: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朗润: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春日融融的暖意。
3、边读边圈点评注。对绘春部分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圈点评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预设:(视情况进行,不必面面俱到应重在语言感悟)
@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偷偷地”和“钻”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机。
教师指出: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对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第4节写树,花,蜜蜂,蝴蝶,野花。从高到低的顺序。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 6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花下的情景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热烈的气氛。“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基本思路: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从人的感觉:触觉、嗅觉、听觉。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犷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
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特点:细密,轻盈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修辞,排比,比喻。
@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时间。
教师小结: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
/ 6
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4、作者把感情融入春天,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用比喻手法。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三、拓展延伸
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自己的创新,不重复别人已用过喻体。课堂总结:
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出了春天未来到时的盼春心切,继而又对春回大地之后呈现的盎然生机的欣赏和赞美,巧妙地向读者传达出春天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新的气象,更是催人奋进的勇气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深刻含义。
作业:用文中所学表现手法描写家乡秋景的文字。(300字)
/ 6
第四篇:《春》教案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细致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2.陶冶热爱春天的情操。
3.有感情诵读全文,背诵全文,拓展阅读有关“春”的优美诗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目标1和3 难点:目标1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小学学过的《咏柳》诗和赞春的歌曲引入 ——意在温故知新,激发学生情趣。
(二)自诵课文,初知课文内容,扫清一些语言障碍
1.勾画生字重点词语,借助注释、工具书把握生字词语音形义。
2.检测生字词:同桌联盟合作检测,互相交流;教师运用卡片或媒体补充检测。
3.整体感知:师问:读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此刻心情。(美、爽)——意在初读,扫清一些语言障碍,进行初步自学,合作学习。
(三)根据问题再自诵全文
问题:本文写了哪些景物?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盼春——绘春(草、花、风、雨、人)——赞春
——意在理清文章思路。遵循叶圣陶先生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的理论。
(四)根据问题,分行(每人一段)轮读全文,进行思考研讨
问题研讨: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本文抓住了草、花、风、雨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感人?
——意在抓住文体和文本特点进行主问题阅读。
(五)研读赏析
1.找一学生读“春风图”一段,全班听读。2.引导赏析(落实局部钻探),并在课本上勾画评注。(落实课本是第一作业本)特点:轻柔、温暖 细致的原因: 角度 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嗅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听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生动形象的原因: 运用修辞:比喻:“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拟人: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运用恰当词语:
动词:抚摸、混、酝酿、安、卖弄、唱、应和、响
形容词:润湿、清脆 效果:“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如见其物,如听其声,如嗅其味,如临其境。规律:善于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方面,多方法描绘。3.指导学生动情地朗读此段。(落实以读而悟、因悟而读的阅读规律)——意在局部重点钻探,充分落实主问题阅读,从而达到充分体现文体特点和文本特点——抓住景物特点细致生动描写景物的训练目标。
第二课时
(一)扩展研读重点段落
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段落描写(春草图、春雨图、春花图、迎春图):自读;按上节课“多角度多方面多方法”赏析法自己品析;勾画评注。然后前后桌同盟交流研讨,并放声诵读!
(二)当堂背诵全文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与思路,板示之,据此指导学生当堂逐段背诵逐段检测,限时成诵,背下全文。教给方法:
抓头法——提示段首词语或句首词语。示例:背第三段提示:“小草”。
情景法——要求脑海出现情景。示例:背第四段提醒:你眼前出现的桃树、杏树、梨树的花是什么颜色?你嗅到花里的甜味了吗?你听,蜜蜂们在忙什么?你瞧,蝴蝶们在干什么?你看见野花们在眨眼了吧„„
纲要信号法——根据板书内容。附板书
盼春(总):盼望着
一切
春
绘春(分):草 花 风 雨 人
赞春(总):娃娃 小姑娘 青年 ——意在教方法当堂限时成诵课文:针对一味将背诵推到课下的教学现状,给学生背诵的魔杖,减轻学生负担,及时高效,增加趣味性,让其不再惧怕背诵,不再讨厌语文。变难事为易事,变苦事为趣事。
课下作业:每人选一篇或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咏春诗文,认真阅读品析朗诵,备下节课交流。
第五篇:春教案
课题:3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委婉细致,层次清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朗读欣赏,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展示课件,欣赏课文。
2、设问诱思。
1)朱自清把春喻作什么来写?
2)想一想人物形象“娃娃”、“小姑娘”、“青年”有哪些特点?又和春景的哪些特点相吻合?
3)小结:朱自清用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感悟,独有的体验,把对春的讴歌用鲜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出来,真是“春到人间万物鲜”!
3、分解剖析
1)刚才总体分析了“喻春图”,现在我们来找找朱自清通过哪些春景画面展现他眼中的春?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分小组探究各图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春天的特点?
3)汇报交流。
三、师生合作,回顾总结。
1)思考:这篇短文的线索是什么?以画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2)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感官来写如诗如画的春?以题目为线索:
3)你觉得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春怎样的感情?
四、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文。
2.根据《春》仿写家乡的春天,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
3春
朱自清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 ――草报春
春花图 ――花争春
绘春春风图 ――风唱春春雨图 ――雨润春迎春图 ――人迎春
颂春新、美、力
六、课后反思
喜爱赞美 盼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