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方根教学案例
平方根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引入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易想到-3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里的这个数可以是负数。注意(-3)2=9中括号的作用。又如:x2= 9,则x等于多少呢? 又如:x2= 9,则x等于多少呢?
使学生完成课本45页的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中的x的值,进一步加深对“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的印象,为平方根的引入做准备。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观察:课本45页中的图6.1-2。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平方根可以从平方运算中求得,并能规范地表述一个数的平方根.这个例题也为后面探讨平方根的特征做好准备。
例1(课本45页的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00;(2);(3)0.25。教师要规范书写格式。深化概念
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
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x2=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得课本46归纳
设计意图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对平方根概念的灵活应用。测试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况。
例2 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64,0,(-4)2,10-2
设计意图巩固被开方数取值及开平方
例3(课本46页的例5)求下列各式的值:
设计意图熟练应用平方根的概念,计算有关算式的值,是本课的主要内容。练习巩固
课本46的练习。
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作业 课本47页练习3习题3 教学反思
零、负数的平方根的规律也就不难掌握了。别,明确开平方与平方之间的互逆关系,把握了这些平方根的有关概念,正数、有算术平方根概念为基础,并使学生明确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与区负值。还有个别同学计算与开平方区分不开。本课主要是在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建立平方根的概念,本节课不足是开平方时,要以等式有点同学少x2=a和已
第二篇:平方根教学案例
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拼大正方形的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形象思维。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人正常轨道,它运行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米/秒).、的大小满足.其中,g是物理中的一个常量、R是地球的半径。怎样求、呢?即使给出g、R的对应值,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也很难求出。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神五”的成功发射这一伟大壮举,竟然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本章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请看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的问题 问题一: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很容易算出画布的边长等于5dm。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如果这块正方形画布的面积为单位1,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如果面积分别为9、16、36、呢?
(边问边展示幻灯片)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求这个正数平方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演示,直观的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为学习算术平方根提供背景和素材,进而引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算术平方根以及有关概念
2、为什么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为0。
3、自学例1,先试做后对照。
4、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值 是多少?用等式怎样表示? 5、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怎样用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1、2、3、4、5、(4分钟)小组交流
1、答案
2、提出疑难问题 注意:每个小组作好纪录(4分钟)全班展开交流提出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理解和感知算术平方根概念,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释疑解难,提出共同的问题,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师生互动归纳新知
问题1:那位同学有勇气叙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强调:一定要把被开方数盖住。(板书)如: 因为52=25 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为5 25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即:=5 问题2:为什么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因为02=0 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记作: =0 问题3: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是怎样的数.这里的被开方数a应该是怎样的数呢? 归纳为: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即:≥0
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a≥0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即:当a<0时,无意义。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置,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例1:求下列各书的算术平方根。0.0025
121
学生活动:模仿课本例1题的模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叫三位同学板演。全班同学做完后修改扮演同学的错误,用彩笔改出来。例2: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学生活动,在全班交流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板演。例3:(口答)81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值是---的算术平方根是---学生谈谈自己的思考过程过并思考着三个问题间的区别于联系。
[设计意图]能展示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思考过程,全班纠错,小组互相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知道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其边长,实质是求正方形面积的算术平方根,这是我们帮小鸥解决的第一问题。现在小鸥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我们帮帮他。
五、合作探究拓展新知 看大屏幕 问题二:
小鸥想裁一块面积为2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边长是多少分米?你能帮小鸥裁出来吗?说说看。
探究一: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很快计算出来。
生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分米。可列方程
X2=2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
x= 所以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分米。
生2:根据正方形的边长是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可知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分米,师:很好,是多少?以前认识吗? 生:可能疑惑不解。
师:要探究存在,只要探究面积为2的正方形存在。
探究二:你能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吗?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两块面积为1 的正方形彩纸,看能否直接拼接?(教师演示)生:不能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发挥集体智慧,进行剪、拼、接。拼好后,小组拿起来展示,没完成的小组可以参考。(教师参与讨论)
…
… 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师:哪个小组谈谈自己的拼接过程?
(演示拼接过程)
小组1:把两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共可获得4个全等三角形,拼接而成。小组2: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剪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一个不剪,拼接而成。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团结,拼接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则可进一步说明它的边长存在。探究三:那么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
师: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刚才自己是怎样拼接过程,仔细观察,想一想,展开交流。
小组一:通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发现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所以为。小组二:„„
探究四:怎样帮小鸥裁一块面积为2的正方形画布? 师:受前面三个问题的启发,大家,小组展开讨论。小组1:(演示)首先裁一块面积为1的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以对角线长为边长画出一个正方形。师:非常好!
小组2:可以直接裁出边长为的正方形。师:同学们赞同哪种方法?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第二种办法容易,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裁。
生2:我不同意,因为我们就不知道的大小,况且即使量还有误差,所以我赞同第一位同学的裁法。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非常好!当第一个同学也说得对呀!那么究竟有多大?
生1:我知道,比1大。因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面积为1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1,所以>1。
生2:1<<2,因为面积为2的正方形小于面积为4的正方形的边长,即:<2。
师:这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由此可知,的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是多少,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去探究它的准确值。
[设计意图]四个问题经历计算—拼接---观察---动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整体感知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方法上、情感上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按这一模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自我评价来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必做题:习题10.1第1题 选做题:第11题
小组合作探究:究竟有多大?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充分体现层次性,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的舞台,达到知识资源成果的生成与共享。
第三篇:平方根教学反思
平方根教学反思
平方根教学反思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先讲平方根,再讲算术平方根。下一节立方根的学习可以类比平方根进行,因而平方根的学习必须要打牢基础。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属本章的重点内容。它是后面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另外,从运算角度来看,加与减,乘与除,平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所以平方根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承上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般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引入新课是建立在学生对数字的规律和联系的把握上的,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为此,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两种题目:一种是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面积;还有一种是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对于第一种题目,学生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快就可以解决,,对于第二种题目,面积为9、16、49的,学生也可以很快利用平方的知识进行解答,但是当面积为10时,学生就被难住了,到底边长应该是多少呢?若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符合题意的方程为x2=10.归纳出问题的实质:要找一个正数,使这个数的平方等于10.
学生无法找到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10,这时,我告诉同学们,当我们无法找到符合这个条件的数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知识:平方根(引入新课)。那到底什么叫做平方根呢?首先由学生回答四道计算平方的算式,然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互逆运算的知识,启发学生找出等式两边存在的联系,最后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播:等号右边的数叫做等号左边各数的平方数;反过来,等号左边各数就叫做等号右边各数的平方根。然后进一步归纳出三个结论:一个正数有一正一负2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只有1个,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通过这些探索,最后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
2.引导概念的符号表示
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对平方根概念进行正说与逆说(如:9的平方根是,反过来是9的平方根),加深对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叙述的基础上提出平方根概念的符号表示方法后,再次利用学生所举的上列等式,提出问题:请你用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式右边各数的平方根,并计算出结果。本环节,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经历了由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3.巩固提高
得到概念后正面的强化很重要,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例题: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先自己板书,给出规范的书写格式和正确的表达方法。随后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形成正确的印象并加以巩固。
三、不足分析
1.概念的讲解得不够详细到位,我并没有紧紧地抓住概念的内涵。平方根这一概念,关键在于“根”字上。我通过实际例子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顺利地列出方程x2=25,就是没有很好地把握住x=±5是方程x2=25的根这一关键之处。
2.由于我忽视了在课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但是表示不规范。求49的平方根,他写成“=±7”出现错误。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在讲课中应反复强调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3.没有对概念进行总结。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临近下课,时间较仓促,所以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抓住实质。在今后的总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小结,而不要只流于形式。
4.学生的练习不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所以,今后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多提供一些类型不同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平方根教学反思 2
一、概念理解不清,造成错误。
例题1、计算
错解:
剖析:误将求解 的算术平方根,当成了求 的平方根,得出了两个值,造成错误。
正解:
评注:解这类问题时,应先判断是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还是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解。
二、误将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的数值当成原数,造成错误。
例题2、求 的平方根。
错解: 的平方根是 。
剖析:该错解有两个错误,(1)所求的平方根应为两个值,一正一负,而不只是一个正值;(2)误将用算术平方根表示的数 当成了原数81进行了求解。
正解:因为 ,所以求 的平方根,即是求9的平方根,由于 ,因此 的平方根为 。
评注:求解时应审清题意,特别是问题用怎样的符号表示的数,然后再求解,以避免出错。
三、化简含有 的式子时,没有考虑 的取值范围,造成错误。
例题3、当 时,化简 。
错解:原式= 。
剖析:没有考虑 这一条件,只将 化简为 成一负值,造成错误。
正解:原式= 。
例题4、化简:2a+ + ,(其中 )
错解:原式=2a+4-5a+1-3a=5-6a。
剖析:没有考虑 这一条件,只将 + 化为4-5a, +1-3a,造成错误,事实上由a的取值范围,可得4-5a≥ 0,1-3a≤0,所以 =4-5a, =3a-1。
正解:原式=2a+4-5a+3a -1=3。
评注:该题中把握住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以及 的非负性是正确求解的关键。
总之,正确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还有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其次,要强化训练,并在练习中及时总结,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不应凭想当然,造成错误。
平方根教学反思 3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分设问题情境(1)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它的边长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再根据问题引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学生较容易理解5是25的算术平方根。通过这样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谈收获,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与养成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而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错误:
1、对算术平方根的的概念不理解,以至不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由于初一平方运算掌握不好,对符号语言掌握不好,导致书写错误,注意对这些学生多关注。
3、对开平方和求算术平方根运算相混淆。
4、多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5、在教学中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平方根教学反思 4
1、概念的讲解得不够详细到位
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中,我认真地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自己基本上重视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不过,我并没有紧紧地抓住概念的内涵。平方根这一概念,关键在于“根”字上。我通过实际例子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顺利地列出方程x2=25,就是没有
2、忽视平方根表示的规范化
由于我忽视了在课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但是表示不规范。
3、没有对概念进行总结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临近下课,时间较仓促,所以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抓住实质。在今后的总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小结,而不要只流于形式。
4、学生的练习不够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后果就像一座没有合格框架结构的摩天大厦一样,早晚会因为经不住考验而倒塌。所以,今后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多提供一些类型不同的题目,使学生在练习中慢慢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平方根教学反思 5
平方根是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之后的一个小节,学生已经建立了算术平方根的有关概念,学习应该问题不大。但考虑到学生学习概念时易混淆、易遗漏的情况,在教学时我做了如下思考:
1、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从而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进而展开对问题的研究,训练其思维能力。
2、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适时进行点拨与指导,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从感性认识得出概念,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具体过程:平方根概念的得出过程,首先由教师出示两组等式,然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再举出具有同样特征的等式,并启发学生总结所举的等式具有的公共特征,最后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拨:等号右边的数叫做等号左边各数的平方数;反过来,等号左边各数就叫做等号右边各数的平方根。
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并且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4、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突破抽象观。
具体过程:本环节,教师首先利用学生在前面所举的例子,进一步提出问题:请你说出上面等式右边各数的平方根。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对平方根概念进行正说与逆说(如:9的平方根是±3,反过来±3是9的平方根),加深对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叙述的基础上提出平方根概念的符号表示方法后,再次利用学生所举的上列等式,提出问题:请你用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式右边各数的平方根,并计算出结果。
本环节,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经历了由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学生正反两面多次的叙述,达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符号感的建立水到渠成。并且,在本环节,学生所举的例子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5、多做示范,进一步强化概念教学。
具体过程:在学生完成上面的练习后问:通过以上的练习你有何发现?由此得出平方根的概念,并注意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的区别。出示教材中的例题,给出书写的格式要求后,由学生完成,对学生解答情况不理想的给予帮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方与开平方是一种互逆的运算,并学会去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6、引导学生作小结,说收获,并互相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也并巩固了所学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于本课的知识点大部分的学生都能掌握,但是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不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这部分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平方运算没掌握,导致平方根不能掌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平方根的符号语言掌握不好,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时出现36的平方根=±6的情况。
以上问题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解决。
平方根教学反思 6
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往往都是先叫得出名字,再次见面的时候能认得出。学习一个新的熟悉概念就像是结交一个新的朋友,也有这样的过程。就像是学习的平方根也一样。
1、认识概念,学会读。
由平方根的定义可知,知道了哪些数的平方等于a,就可以知道a的平方根了。所以在介绍完平方根的定义之后做这样的表达练习看第一条等式:∵(±4)2=16,∴16的平方根是±4。下面的两条等式模仿刚才的读法也能读出相应的平方根。刚学习的平方根学生都很陌生,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读一读,熟悉熟悉,先叫得出这个名词。会读了基本上能解决这一一类题型:4的平方根 。
2、认识符号,学会看
在学生熟悉了平方根这个名词之后要会认出两个符号:±和。前者是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后者是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所以在运算之前要先看这是哪种符号,在求什么。比如±就是求16的平方根,意识到这一层意识,加上之前的读一读的练习就知道结果是±4,看到就是求25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就知道结果是正数4。会看会辨别符号,基本上能解决一些计算题。比如求下列各式:±,,等。只要能认得出符号所表示的意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无论平方根还是算数平方根活着后来的立方根,总之认识新的概念和新的符号,都要先读一读熟悉熟悉,再看一看认出这个符号表示的意思,然后再作计算,才能牢固掌握这个概念。
平方根教学反思 7
1、导入趣味化,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利用“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导入全章。使学生感受到“神七”的成功发射这一伟大壮举,竟然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本章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
2、分设问题情境
(1)要剪出一张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它的面积是多少?(2)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算出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是多少吗?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再根据问题引出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学生较容易理解5是25的算术平方根。通过这样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3、通过探究与操作,引导学生谈收获,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与养成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而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学习大部分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还有一部分学生符号语言掌握不好,导致书写错误,注意对这些学生多关注。
平方根教学反思 8
平方根这一节是数的开方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一节以概念为主的新授课。求平方根与开平方是互逆运算,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引人新课的教学。在新课引入时,我先利用已知正方形边长求面积,然后反过来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一个面积是恰好能开出来的,另一个面积是开不出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以上两种运算过程恰好是相反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已知正方形面积边长用现有的知识是不能准确表示出来的。这样顺利成章的引出本课的概念平方根。第二部分是利用平方根的定义求平方根,先让学生填空,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反之,16的平方根是多少,0的平方是0,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的平方是什么数,从而说明了什么。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重在多举出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自己去归纳总结平方根的求法和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理解负数没有平方根。然后是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这部分主要是学生多练,逐步熟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符号。然后是处理练习,进行小结,在小结时对比了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运用表格对比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负的平方根之间的区别,同时指出开不出来的数应该保留在根号里,是一个精确数。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所以在教学中以实例为主,尽量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归纳总结,整个教学的节奏虽然比较快,但是进度却是比较慢的,因此在习题的处理上时间显得比较仓促。同时部分学生对用符号表示仍然显得不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平方根教学反思 9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含义,会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本节内容基本能按照事先设计上下来,学生的反应良好,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地新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不是很多,这是学好算术平方根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语言不够流畅,对学生关注不够;未能从多方面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时间把握不够理想。
3、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讲解不够详尽。
以上存在的问题,使我今后教学需要努力改正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一些典型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注意这些问题,确保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平方根教学反思 10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先讲平方根,再讲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属本章的重点内容。它是后面学习实数的准备知识,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主要介绍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下一节立方根的学习可以类比平方根进行,因而平方根的学习必须要打牢基础。另外,从运算角度来看,加与减,乘与除,平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所以平方根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承上的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本节课我除了利用课本上的引例,提出问题外,还增加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活动,通过实际例子的引入,让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知识,和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本课时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思考的过程,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本课时的难点是:经历探索平方根性质的过程,并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景引入
平方根概念的引入,由实际问题引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6,它的边长为多少?面积为9时?4时?边长分别为多少呢?),到提出问题(面积为a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呢?),再到解决问题(若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符合题意的方程为),最后归纳出问题的实质(要找一个正数,使这个数的平方等于a)。本环节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通过复习过渡
首先由学生回答3道计算平方的算式,然后由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互逆运算的知识,启发学生找出等式两边存在的联系,最后我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播:等号右边的数叫做等号左边各数的平方数;反过来,等号左边各数就叫做等号右边各数的平方根。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意识到本章的学习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再发展的过程,并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并且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3.引导概念的符号表示
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对平方根概念进行正说与逆说(如:9的平方根是,反过来是9的平方根),加深对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叙述的基础上提出平方根概念的符号表示方法后,再次利用学生所举的上列等式,提出问题:请你用符号语言来表示等式右边各数的平方根,并计算出结果。本环节,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经历了由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学生正反两面多次的叙述,达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符号感的建立水到渠成。并且,在本环节,学生所举的例子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4.强化概念的应用
通过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学生的概念得到了巩固,并且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了一定的讲解。提高题的设计使程度较高的同学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不足分析
1.忽视平方根表示的规范化
由于我忽视了在课堂上的平方根表示的示范,使得有不少学生能够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但是表示不规范。
2.没有对概念进行总结
在实际操作时,由于临近下课,时间较仓促,所以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总结都显得比较贫乏,没有抓住实质。在今后的总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方面,数学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进行有效的小结,而不要只流于形式。
总之,对于这样一节概念课,如果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阶段,那绝对不是数学概念课所要提倡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是逐步地深入和发展起来的。对一些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抽象、类比等,概括出它们的一般的与本质的特征。因此,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就必须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最终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平方根教学反思 11
平方根是实数的起始课,又是学习实数的第一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不多,知识的切入点比较低,而新课程将其建立在以学内容有理数的基础上,加强与前面的知识点的联系。
针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小。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算术平方根的定义,通过剪正方形得出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从而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在本节课中,本着以学生为主,突出重点的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时,让学生发掘生活中已知面积而求边长的问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并关注算术平方根的写法格式,让学生体会算术平方根的含义,将想和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不足:
1、平方根概念的引入,忽略了结合实际意义导出的实验过程。这样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设计成由学生展示成果并解说,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图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时,我没有让学生看书,这样就在我的讲解中度过了,如果让学生先看书然后在动手操作,那样学生的成就感就得到了体现。
3.在归纳平方根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加深对“根”字的理解,如果能再说明每一个平方根代表的含义,如2是4的一个平方根,-2是4的另一个平方根,4的平方根为±2.这样可能学生对于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会更到位。
平方根教学反思 12
从《数学课程标准》看,关于数的内容,第三学段主要学习有理数和实数,它们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对于有理数和实数,人教版的课本安排了3章内容,分别是7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8年级上册第13章“实数”和9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认识实数,对于实数的学习除本章外,还要在“二次根式”一章中通过研究二次根式的运算,进一步认识实数的运算.
平方根教学反思 13
我执教了《平方根》一课。课后反思一节课的得失,感触颇多。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前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我校现在施行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就突出了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点。然而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生只是读了一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并没有深入其内心深处,没有成为他学习行为的指南。在上课快结束时回扣目标做得不是很好。事实上出示目标和回扣目标都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习目标应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充足的时间是探究学习质量的保证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地去探索某个结论或规律。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使他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中探究:对于正数a,
根号a的平方=______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致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了观察、猜想的层次,而没有达到预想的层次。在探究学习时,要舍得花费时间,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三、及时检查反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小组合作学习涉及人多,若组织不当就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要明确任务要求,并及时检查、评价。在本节课的自主学习1、2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要求,在检查反馈时学生掌握很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做了良好的准备。
“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学改革中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只要每一位教师善于发现、敢于承认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执著探索解决的方法。相信“教得轻松,学得快乐”的教学境界会到来的。
平方根教学反思 14
教材中,实数的学习首先安排的算术平方根,再次安排平方根的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意义,突破“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理解上的难点,先入为主,因此,前置学习时间安排在课堂上,先学后教,协进学习。
学生在学习习近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时有两个不习惯,一个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即正数在开平方运算有两个结果,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唯一的情况有所不同;另一个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运算,这也是前面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一般不会遇到的(0不能作除数的情况除外),所以今天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很为关键,教学时,应通过较多的实例说明这两点,并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这两点。
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这是求平方根的依据,所以互逆关系要能够理解掌握,本课利用六种运算整体认识新知识,使学生形成正迁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受到了好的学习效果。
平方根教学反思 15
一般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这样引入新课是建立在学生对数字的规律和联系的把握上的,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在上一章勾股定理一章时,有意识的让学生知道类似X2=4时X的值有两个即X=2或X=-2,因为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边长,边长不能为负数,故只取正数,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哪个数的平方等于4或16等等,又为何取正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接触到如何求X的值,为学习习近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接触到这个概念时,学生就没有太多困惑了。另外,我设计了两种题目:一种是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面积;还有一种是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对于第一种题目,学生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快就可以解决,对于第二种题目,面积为9、16、49的,学生也可以很快利用平方的知识进行解答,但是当面积=7时的,学生就被难住了,到底边长应该是多少呢?学生无法找到一个数,使它的平方等于7,这时,我告诉同学们,当我们无法找到符合这个条件的数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知识:平方根。我也及时给出了表示方法。那到底什么叫做平方根呢?我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加深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理解,从而归纳出三个结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有1个,还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通过这些探索,最后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
接着就要和学生学习习近平方根的表示方法了,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我还特意把与之相反的“负的平方根”的表示也同时列举出来,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加深印象。
得到概念后正面的强化很重要,因此在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例题: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数平方根,负的平方根?通过搭建脚手架,给了学生正确的表达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随后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组分层进行训练,让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形成正确的一印象并加以巩固。但是在练习中还是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求49的平方根,他写成出现错误。“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因此我在讲课中重点强调书写格式,反复强调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课后反思得失,感触颇多: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有效学习的前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我校现在施行的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就突出了明确学习目标这一点。然而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学生只是读了一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并没有深入其内心深处,没有成为他学习行为的指南。在上课快结束时回扣目标做得不是很好。事实上出示目标和回扣目标都是一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学习目标应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二、充足的时间是探究学习质量的保证所谓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地去探索某个结论或规律。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使他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中探究:对于正数a,根号a的平方=______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致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了观察、猜想的层次,而没有达到预想的层次。在探究学习时,要舍得花费时间,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三、及时检查反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小组合作学习涉及人多,若组织不当就会使学生精力分散。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就要明确任务要求,并及时检查、评价。在本节课的自主学习1、2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要求,在检查反馈时学生掌握很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行做了良好的准备。“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学改革中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只要每一位教师善于发现、敢于承认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执着探索解决的方法。相信“教得轻松,学得快乐”的教学境界会到来的。掌握好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每个教师都要重视概念课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力求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概念,从而能够灵活使用概念解答问题。
第四篇:平方根教学设计
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两个正方形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生:(学生分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按要求操作)
师:(教师下去参与小组活动,由于学生事先预习了,有的同学按书上的虚线操作成功)
生:老师我拼出来了。
师:好,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很高兴站起来演示,其他学生也一起比划着)。
师:那你拼出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生: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边长就是根号2。
师:回答得非常好,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我也给你们演示一下(课件演示)。那你们知道根号2有多大吗?
生:(按着计算器)1.14142143562
师:这是一个近似值,受计算器的位数限制只显示了12位,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方法(教师一边写一边说、一边问)
师:(写完后)根号2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有多大?
生:比1.4大,比1.5小。
师:请看例题(出示课件)
生:(学生独立完成作业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要注意计算器上显示的是近似值,注意每道题目具体的精确度要求,(对答案)。
师:大家看课本第71页的探究。
生:(用计算器计算并记录结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好像“被开方数越大,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
师:(一边板书一边问)还有吗?
生2:小数点的位数间也有变化。
师:具体点。
生2: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向右移动两位,它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
生3:我也发现了:被开方数的小数点每或向左移动两位,它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或向左移动一位。
师: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表达也很清晰。能直接写出根号30的值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位数的变化是两位两位的。
师:好。请看例题:(出示幻灯片)
生:(学生思考,动手解题)
师:(教师巡视,让先做完的在黑板上写,然后作评讲)
师:这里写的很好,50大于49,根号50大于7,大于21,结果小明说的不对,小丽不能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所以我们不能想当然,数学就要用数字说话。
师:(师生一起小结,学生填在课堂练习上)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
生:(学生填在课堂练习上,完成作业6)
师:下面进行课堂检测。
生:(完成课堂检测)
师: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第五篇:平方根教学设计
《3.1平方根》教学设计
李秋秋
【教学内容】
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教学思路】
本节的知识是本单元的基础,是在前面学习了乘方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下节课学习实数的前提。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回忆乘方运算,对乘方运算过程进行逆向分析,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同时也能较容易的理解平方根的运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
2.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的方法运算某些数的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历经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运用;
2.探索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大量举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用字母a和x表达定义,使学生历经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方根概念的学习,体验数学的发展源于实际,由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2.通过对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关系的学习,体现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兴趣。
3.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计算某些数的平方根。
难点:掌握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乘方运算,多媒体展示问题一,让学生完成。(1)32;(2)152;(3)(1/3)2 2.多媒体展示问题二,让学生思考。
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学生认真思考,讨论,总结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cm。)
二、探究平方根的概念
1.教师讲解: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用数学式子表示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或称x叫做a的二次方根。
2.教师提问:52=25,所以5是25的平方根,那么是否有其他的数,其平方也是25?
学生思考后回答:-5。
教师总结:5和-5都是25的平方根。
3.多媒体展示问题三,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完成。(1)求100的平方根;(2)求0.25的平方根;(3)求49/81的平方根。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给予肯定,师生共同给予正确答案。
解:(1)因为102=100,(-10)2=100,所以100的平方根是10和-10,也就是说100的平方根是±10。
(2)因为0.52=0.25,(-0.5)2=0.25,所以0.25的平方根是0.5和-0.25,也就是说0.25的平方根是±0.5。
(3)因为(7/9)2=49/81,(-7/9)2=49/81,所以49/81的平方根是7/9和-7/9,也就是说49/81的平方根是±7/9。
点评: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同时初步了解求一个非负数平方根的方法。
4.多媒体展示问题四,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完成。(1)144的平方根是什么?(2)0的平方根是什么?(3)4/25的平方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然后师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平方根的性质 1.讲师讲解:
(1)一个正数必定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记作-√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
(2)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通常记作√0=0。2.教师提问:负数有平方根吗?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总结: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多媒体展示问题五,让学生尝试思考并完成。将下列各数开放:
(1)0.49;(2)1.69。学生积极思考,与教师共同解答:
解:(1)因为0.72=0.49,所以,0.49的平方根为±0.7;
(2)因为1.32=1.69,所以1.69的平方根为±1.3。注:开平方的过程容易掌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也就是找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被开方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完成(1),再让学生独立完成(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安排作业
1.引导学生回顾并小结本节主要知识内容,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让学生回顾开平方的过程与方法;
3.布置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2.1的第一题。
六、达标测评
1.求下列各式的平方根。
(1)81;(2)256;(3)0.49;(4)4/9。2.(1)121的算术平方根是 ;(2)0.25的算术平方根是 ;(3)1/625的算术平方根 ;(4)0的算术平方根是。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3)与(2a-15),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课后反思】
以前学生虽然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时间间隔较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甚至有些概念已没了印象,同时也为了实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结合本特点,可采取“对比教学”的方法。本环节涉及的主要是一些零碎的东西,难度不算太大,所以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的方式。所选用的数字都比较简单,求解过程详细,其设计目的,并不着眼于计算,而在于巩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