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结核碘缺乏艾滋)[推荐]
三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结核病的症状,掌握结核病预防知识。
2、了解碘缺乏的症状,掌握碘缺乏的预防知识。
3、了解艾滋病的症状,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活动准备:
1、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资料。
2、黑板上作相应布置,渲染气氛,桌椅围四周,中间空出。课时课型:新授课,两课时。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结核、碘缺乏病)
一、导入:展示图片。
二、结核病的防治 1.结核病的症状
(1)、肺结核病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临床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有发热、消瘦、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
(2)、肺结核病的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其它肺部疾病也会产生这些症状。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症状大都由轻渐重,由不明显到明显,逐步发展,多数病人早期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而耽误诊治。因此,如有上述症状,持续时间又超过2—3周,就应该想到有结核病的可能。
2.结核病的传染途径。
(1)、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病,结核杆菌会在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从呼吸道喷出,漂浮在空气中,特别是有咳嗽症状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其传染性最大,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健康人吸入了漂浮在空气中的结核杆菌就有可能感染上结核病。
2345
毒品通常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受各种国际公约、条约管制的达400多种。鸦片类毒品有鸦片(大烟)、吗啡及海洛因(白粉),它们都具有毒性,易成瘾。毒品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长期吸食或注射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易怒、呕吐、颤抖等症状,易使人产生幻觉,使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并可导致精神失常,使用过量会造成中毒死亡。
11、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12、为什么提倡义务献血?
血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很多病人都需要血液或血液制品拯救生命。怎样保证血液质量的合格呢?这就需要大家到正规血站参加义务献血。正规血站会对所有的献血者进行体检,不合格者被淘汰。只有这样,血液才干净,用血的人才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无偿献血者献一次血,不仅向用血者捐献了一颗爱心,而且为我国控制艾滋病蔓延做出了一份贡献。
13、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14、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
89-
第二篇:七四班“学校结核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七四班“学校结核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学生认识到结核病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2、通过班会活动,学生了解结核病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秋冬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我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开展本次班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一)、观看结核病的图片。
调查展示:查一查在自己家里或周围邻居中有没有人患过肺结核病,都有什么症状?
(整天咳嗽,还不停咯血。易传染,十分痛苦。)
主持人: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什么是结核病?(ppt投影出示)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因为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科学工作者自5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
2、肺结核有那些症状?(ppt投影出示)
(1)指名说一说
学生1: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 是由结核引起的。
学生2: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学生3:吃了病人污染过的东西,就会得结核病。
学生4:你讲的是对的,但还不完全,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
学生5:还有咳嗽,咯血,天天下午发低烧。
学生6: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浑身没有劲,软绵绵的,人渐渐消瘦,晚上睡觉常常盗汗,面部潮红,下午发低烧,胸口发闷,严重的时候还会咯血。这时病的传染性很强,因为病人咳嗽的时候,空 气中会有许多结核菌。
(2)、小组讨论:(讨论后ppt投影出示)
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搞好卫生,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 生1:不吃肺结核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不到他屋里去玩。生2:平时要多吃好的,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
生3:及时发现结核病人,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我们知道结核病人,尤其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此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在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生4: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也不容忽视,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结核菌的扩散。
生5:病人最好单独住一间房间,如果没有条件,也该与别人分床睡。房间要经常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生6: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生7:给已感染结核菌的病人服用抗结核药物,可以防止结核病发病。
(3)、学生谈收获
(三)独唱《健康歌》
(四)发出倡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结核病防治”主题班会,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传,发动家人讲好卫生,预防各种疾病。
第三篇:结核艾滋教案
金盆中学九(3)防治结核病日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春季是各种传染病多发季节,避免传染病在校内发生。
2、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进行预防教育。
3、增长学生的卫生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活动过程: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我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开展本次班队会,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了解有关传染病的知识。
(一)、向学生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长期以来因为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人们对结核病产生了很强的恐惧心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科学工作者自50年代以来,已经研制出十数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结核杆菌可以侵入人体任何器官,也就
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
2、肺结核有那些症状?
(1)、指名说一说
学生1: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时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为是“感冒”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起的。
学生2: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学生3:吃了病人污染过的东西,就会得结核病。
(2)、小组讨论:
如何从身边做起,如何搞好卫生,如何预防各种传染病?
生1:不吃肺结核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不到他屋里去玩。
生2:平时要多吃好的,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
生3:及时发现结核病人,积极治疗结核病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我们知道结核病人,尤其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因此对结核病人及早给予有规律的彻底治疗,使之不在排菌,从源头上控制结核菌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生4:切断结核菌的传播途径也不容忽视,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结核菌的扩散。肺结核病人要注意不要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要用手帕或手捂住口鼻,防止带菌飞沫扩散。不随地吐痰,要把痰吐在痰盂内,然后进行消毒。还应尽量避免婴幼儿与排菌结核病人接触。
生5:病人最好单独住一间房间,如果没有条件,也该与别人分床睡。房间要经常开窗透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人使用的用具要经常用消毒液擦洗。被褥要经常放在阳光下晒。此外,应该采取分餐制以避免消化道的传播病人专用的食具要分开洗、分开放,并要经常消毒,一般煮沸20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生6: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除加强锻炼,增强体制外,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使人体产生对结核菌的免疫力,这对于预防儿童结核病,特别是预防儿童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效果显著。
2、学生谈收获
(一)发出倡议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大家讲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
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二)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传染病的防治”主题班队会,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并回家向家人做宣传,发动家人讲好卫生,预防各种疾病。
金盆乡金盆中学九(3)班
2018年9月11日金盆中学九(3)艾滋病预防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认识艾滋病的病毒及特性;
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4、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教学概要:通过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
内容: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艾滋病虽然可怕,但我们大可不必谈“艾‘色变,因为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
一、介绍一下艾滋病毒的两个特性: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二、艾滋病的传播和防治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3)礼节性亲吻;(4)礼节性拥抱;
(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6)公用马桶、浴缸;(7)蚊虫叮咬;(8)纸币、硬币、票证。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预防措施是:(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青少年应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
金盆乡金盆中学九(3)班
2018年9月11日
第四篇:卫生之碘缺乏教案
第一课 矿 物 质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几种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学习重点:钙、碘、锌的生理功能、吸收代谢以及缺乏或过多时对机体的危害
教学过程: 基本概念:
1.矿物质: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存在人体内的元素统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或灰分)。
2.常量元素: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大于体重0.01%者为常量元素。
3.微量元素:体内的元素其含量小于体重0.01%者为微量元素。
基本要求:
已经发现有20中左右的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其中常量元素有7种,如钙、磷、钠、钾、氯、镁与硫。微量元素有10种,即铜、钴、铬、铁、氟、碘、锰、钼、硒和锌;硅、镍、硼、钒为可能必需元素。矿物质与其它营养素不同,不能在体内生成,且除非被排出体外,不可能在体内消失。因此必须通过膳食补充。在体内,矿物质的特点:①分布极不均匀;②其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元素间比例变动不大;③元素之间尚存在拮抗与协同作用;④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根据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人体需要特点,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容易缺乏的有钙、铁、锌。在特殊地理环境或其它特殊条件下,也可能有碘、硒及其他元素的缺乏问题。
一、钙
成年时体内钙含量达850~1200克,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一种无机元素。体内的钙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
(一)生理功能
钙不仅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还有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以及参与血凝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等作用。
(二)吸收与代谢
1.吸收 钙在小肠通过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吸收,一般钙吸收率为20%~60%不等。钙吸收受膳食中草酸盐、植酸盐、膳食纤维的影响,脂肪消化不良,可使未被吸收的脂酸与钙形成皂钙,而影响钙的吸收。膳食中如维生素D、乳糖、蛋白质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此外,钙的吸收还与机体状况有关。
2.排泄 钙在体内代谢后主要经肠道排出,钙从尿中排除量约为摄入量的20%左右。高温作业和哺乳期可通过汗和乳汁排除。
3.储留 钙在体内的储留受膳食供给水平及人体对钙需要程度等所左右。
(三)参考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的AI值为0岁~300mg,0.5岁-400 mg,4岁-800 mg,11岁-1000 mg,18岁-800 mg,50岁-1000 mg,孕妇1000 mg,乳母1200 mg。
(四)食物来源
钙的食物来源应考虑钙含量及利用率。含钙较高的食物如奶与奶制品、小虾皮、海带、发菜和豆与豆制品。
二、碘
人体内含碘约20~50克。甲状腺组织含碘最多约占体内总碘量的20%左右。
(一)生理作用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故其生理作用也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来。
(二)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碘离子极易被吸收,进入胃肠道后1小时内大部被吸收,3小时完全吸收。吸收后的碘,迅速转运至血液,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并遍布各组织中。
(三)碘缺乏
碘缺乏可引起甲状腺肿大。因碘缺乏多由于环境、食物缺碘造成,常为地区性,是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孕妇严重缺碘,可殃及胎儿发育,是新生儿生长损伤,产生呆小病。采用碘化食盐(也有采用碘化油)方法,可以预防碘缺乏。
(四)碘过量
碘摄入过量可造成高碘甲状腺肿。常见于发生摄入含碘高的饮水、食物,以及在治疗甲状腺肿等疾病中使用过量的碘制剂等情况。这只要限制高碘食物,即可防治。
(五)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RNI值为成人150µg,孕妇、乳母200 µg。含碘较高的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等。
三、锌
人体含锌2~2.5克,主要存在于肌肉、骨骼、皮肤。
(一)生理作用
锌的生理作用表现在多方面:①是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人体约80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如碳酸酐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羧肽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等。②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锌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都有关。③促进食欲。锌参与构成唾液蛋白而对味觉与食欲发生作用。④促进维生素A代谢和生理作用。⑤参与免疫功能。
(二)吸收与代谢
锌在小肠吸收后,与血桨白蛋白或运铁蛋白结合、分布于各器官组织。
(三)缺乏与过量
锌缺乏表现为:生长迟缓、食欲不振、味觉迟钝甚至丧失、皮肤创伤不易愈合、易感染、性成熟延迟等。
锌过量常可引起铜的继发性缺乏,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四)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RNI值为成年男子15 mg,成年女子11.5 mg,50岁-11.5 mg,孕妇16.5 mg 乳母21.5 mg。
锌的食物来源广泛,但动植物性食物的锌含量与吸收率有很大差别。牡蛎含锌量最高(每100g含锌高达100mg以上)。
第二课 碘缺乏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教学目的要求:让学生了解碘缺乏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保障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怎样预防碘缺乏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碘缺乏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办法
讲:今天我们学习碘缺乏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办法。(齐读课题)问:碘缺乏指的是什么?
(碘缺乏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造成人体碘营养不良所引起的一组机体广泛 损伤和疾病的总称。)
那么我们的饮食卫生要注意些什么?
二、打开课文,学习课文。(一).碘缺乏的主要表现:
人体一旦摄入的碘不足,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我们将缺碘而造成的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它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系列疾病、障碍的总称,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有:①地方性甲状腺肿:在缺碘地区,不分性别、年龄都可能发生。人体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分泌量减少,使脑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增强作业,久而久之,甲状腺细胞呈现活跃性的增生和肥大,从而导致了甲状腺肿的发生。②呆小症:是由于母体严重碘缺乏而影响了胎儿和哺乳期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造成的。该病的临床表现为:傻、哑、聋(有程度不同的语言和听力障碍)、小(身体矮小,有的成人只有 60~70cm 高)、瘫。面容特殊:头大、傻相、表情迟钝、眼间距宽,塌鼻梁、鼻孔朝天、厚唇、舌外伸、流涎等。③成年人甲状腺机能低下: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常见说话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淡漠无情与终日思睡。④孕妇缺碘可造成不孕、早产、死胎、畸形、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单纯性聋哑及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碘缺乏病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的水、土、粮食和蔬菜中缺碘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成。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型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症,早产儿、死产、先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碘缺乏危害的主要表现:
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孕妇缺碘不仅操作自身健康,而且容易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缺碘的胎儿特别容易受碘缺乏的危害,不仅会造成体重儿、先天畸形、单纯性聋哑等,更重要的是引起不可恢复的大脑发育损害,重者呆傻、矮小、聋哑、瘫痪,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
(二).补碘
(1).补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
碘缺乏病可以通过科学补碘来预防,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应到指定的单位购买非碘盐。
(2).其他防治办法有哪些?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对自己的健康大有益处。如海带、鲜带鱼、干贝、淡菜、海参、海蛰、龙虾等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其中海带含碘量最高,其次为海鱼及贝类。陆地食品以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接近或略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
只要我们合理饮食,科学补碘,就能远离碘缺乏病。(三).预防 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食盐加碘比例1:50000可有效地预防地甲病;1:20000可预防地克病。加入盐中的碘化钾易氧化、升华,1993年以来已改为稳定性较好的碘酸钾。在包装、贮存、运输及食用碘盐过程中,须注意保持碘盐干燥,包装严密不透气、防晒、存放暗处。据测定:不同存放方式半年后的碘盐中碘损失率为:缸内10%;麻袋内29.4%;抽屉内57.8%;煮沸2小时损失1.9%;烘烤2小时损失66.1%。
2.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特别适用于偏僻、交通不便、有土盐干扰地区,尤适用于育龄妇女。碘化油注射后,供碘效能可达3~5年。口服碘化油方法简便,群众易于接受,防治效果同样明显,供碘效能一般为1年半左右。
3.保证人体碘的需要量
(1)组别<4岁正常范围30--105ug/日;适宜量70ug/日
(2)≥4岁及成人正常范围75--225ug/日;适宜量150ug/日
(3)孕妇、乳母正常范围150--300ug/日;适宜量200ug/日
4.育龄妇女孕期妇女补碘可防止胚胎期碘缺乏病(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新生儿甲低、新生儿甲肿以及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的发生。
第二级预防
1.碘防治监测
(1)碘盐含碘量的监测:包括碘盐加碘浓度、包装、出厂抽查、保管存放、销售点及居民家庭内的抽查,及时纠正问题,减少碘的损失。
(2)碘化油注射及口服的监测:防止出现合并症。
(3)病情监测:监测点定期调查和比较食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发病率动态变化。
(4)碘代谢和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尿碘测定:加碘后尿碘明显增加,群体尿碘测定有意义,当尿碘<25ug/g肌酐时,是地方性甲状腺肿并发克汀病的临界浓度;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24小时)表现为低于加碘前;血清T3、T4测定:随补碘升高;血清TSH测定:低于补碘前。
(5)儿童智商的测定:不低于70。
2.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1978年我国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专业会议制订);
(1)居住在甲状腺肿病区;
(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或有小于拇指末节的结节;
(3)排除甲亢、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4)病区划分标准(以乡为单位)
轻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3%;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20%;尿碘25~50ug/g肌酐;
重病区居民甲状腺肿患病率>10%;7~14岁中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50%;尿碘<25ug/g肌酐;
3.地方性克汀病诊断标准(1980年制订)
必备条件:
(1)出生、居住于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2)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智力障碍。
辅助条件:
(1)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及运动神经障碍;
(2)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傻相、面宽、眼距宽、塌鼻梁、腹部膨隆等);
(3)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粘液水肿、皮肤毛发干燥、X线骨龄落后和骨骺愈合延迟、血浆PBI降低、血清T4、TSH升高)。
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及药物中毒病史者可诊断为地克病。
第三级预防
干甲状腺制剂疗法:对治疗发生胶性甲状腺肿以前的患者有极其明显的效果。成人每日口服甲状腺片60~120mg,合并使用碘化钾10mg,3个月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疗程间隔半个月。对胶性甲状腺肿和囊性增生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好。
第五篇:碘缺乏教案及问卷(含答案)
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2.让学生知道,怎样预防碘的缺乏。
教学器具:
教材 宣传挂图 合格碘盐样品(有碘盐标志的包装袋)教学过程: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讲解
碘是一种人体必须的化学营养物质,人体缺碘会造成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和受危害人数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碘缺乏病流行范围广,发病人数多,而且病情较重。合格的碘盐里含有我们每天所需要的碘,我们每天必须吃入一定量的碘盐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才能够保证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和生活,就象我们每天必须吃饭一样重要。学生不吃碘盐,个子长不高,学习学不好,还会得甲状腺肿大(粗脖子病)。
一、缺碘有什么危害?
缺碘能引起大家熟知的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粗脖根),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还能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畸形、聋哑,更重要的是胚胎期和婴幼儿缺碘会引起大脑发育障碍。
综上所述,缺碘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而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因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对象。
二、如何防治碘缺乏?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三、如何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国家将每年5月15日确定为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让大家掌握防治碘缺乏的科学知识。学校的老师、学生要把碘缺乏的防治知识告诉家长,传播给社会,督促家长购买碘盐,使防治碘缺乏病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做到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碘缺乏防治知识问卷
姓 名:
年 龄:
性 别:
一、防治知识题(共计五道题)
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A)起着决定性作用。
A、大脑发育
B、身高
C、身体发育
D、体重
2、一般人每日需碘量为(C)微克。
A、5—10微克
B、10—100微克
C、100—300微克
D、300—1000微克
3、预防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是(C)。
A、多吃海产品
B、多运动
C、食盐加碘
D、多吃蔬菜
4、碘盐补碘有(ABCD)优点
A、安全有效
B、生活化、长期性
C、经济、易推广
D、可行性、易接受
5、预防碘缺乏病除了食盐加碘以外,(ABC)等天然食品含碘较多。
A、海带
B、海鱼
C、紫菜
D、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