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
篇一: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这篇课文通过小约翰送报买香肠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从小要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在童年独立成长,快乐成长。但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都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都是就家长包办的生活。根本就没什么生活经历,不懂得劳动锻炼是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更不懂得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长的道理。偶尔见到街上或其它地方捡废品的孩子,不屑一顾,甚至歧视。对这种情况,教学本科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何使孩子们对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深思后,我首先布置学生这样预习课文:充分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约翰你喜不喜欢,喜欢他什么,然后小组内发表演说。课堂上,我检查了预习情况,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竟然没一个不喜欢的。尴尬中我明白了:我们的学生感情是丰富的、正直的、良好的。是我低估了我的学生的感情态度吗?我的这种做法是多余的吗?其实,孩子的情感态度与实际行动有时并不成正比,不能协调一致。情感驱使所想,驱使行为活动,但这种行为不能持之以恒。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坚持做下去就未必了,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具备持之以恒的做事毅力。这么想,我的做法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接着引导深入学生学习本文,我引导学生抓住本文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频度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先是极少数学生谈点浅显的体会,此时,我给学生谈我读后的体会,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情感,走进约翰。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后,在总结全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说说“你认为约翰将来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自己也经历过许多事,你认为哪件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等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认识自己成长经历中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从现在做起,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愿意自己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好男好女。
由此说来,我们的孩子,不是不能自食其力,是我们做老师的,做家长的不重视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不给孩子自食其力的机会。
篇二: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这篇课文通过小约翰雪天送报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成长的道理。然而,如今孩子们娇生惯养占多数家庭,而能够自食其力的没有多少,针对于这种社会现象,教学本课非常有意义的。为能够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本文,我上课伊始,就举了许多自食其力的例子向学生们提问: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我想不用怎么说学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在了解本文主人公时,他们会为少年的成长经历所折服,同样的年龄,不同的国家却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究竟我们中国的孩子需要学习人家什么?道理、方法就在课文中的每一句话中。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探究中自己明辨道理,自己教育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在童年中独立成长,快乐成长。
教完之后,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结合自己行为习惯进行自我反省,有的学生当堂做了深刻的反思。
篇三: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这篇课文通过小约翰送报买香肠的故事,告诉学生从小要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有利于成长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课之前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让学生直接打开课本,听老师范读,我而是把课文内容改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很认真。然后我也抛出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主人公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了几轮发言后,我询问:你们愿意近距离了解他吗?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学习《成长》这一课。
紧接着让学生充分自读后,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和语言的句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约翰所具备的良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约翰在雪中送报的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从而走近约翰。
在总结全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说说“你认为约翰将来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自己也经历过许多事,你认为哪些事有利于自己的成长?用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认识自己成长经历中缺少良好的生活习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学生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在童年独立成长,快乐成长。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由家长包办的生活,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能把藏在他们骨子里的一些东西去加以雕琢与塑造,我是多么的>幸福啊!
第二篇: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1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它的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是一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教育的阳光应该普照每个孩子的心灵,教育的公平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
上完《为成长鼓掌》,我让每个孩子找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和同学说一说,并为自己鼓掌。大家都很兴奋,激动地和同学一起谈着。他们都是那样充满自信,充满阳光。可是,我却发现有几个人目光呆滞,神情木然。“朱平,你认为你的.优点是什么?”他站起来,摇摇头,怯怯的望着我。他是班上学习一直很吃力的孩子。“难道你找不出自己的长处吗”点点头。真心痛,这孩子怎么会这样?是因为成长路上接受了太多的批评与打击才这样吗?才多大,就对自己如此悲观。我不想让孩子带着这样的心境一直生活下去:“同学们,你们能帮朱平同学找找他的长处吗?”小手林立,“老师,我觉得朱平同学很讲文明,从不调皮。”“朱平的钢笔字写得很端正!”……这时朱平的脸上绽开着笑容,很羞怯,可是很开心。是啊,谁不渴望被表扬和肯定呢?应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中,后进生和其他孩子一样应该绽放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给予我的学生更多的肯定和赞扬。
不过,每个人的一生都有机会获得掌声,但仅仅获得别人的掌声,那是远远不够的。人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激励自己。
成长教学反思2
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没有为文本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可是教学时,我却没能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所以,我的学生们有时很沉默
其次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那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冷漠的眼睛与无关紧要的表情,都意味着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严重的问题。孩子是无辜的吧!如果学生身上出现了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一定是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出现了不足。我坚定不移地相信这点。
成长教学反思3
一、案例——一堂《成长的脚印》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凭着感天动地的父爱和独特的赏识教育方法,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聋人大学生、留美博士。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自身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品德与生活》课——《成长的脚印》,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把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
生:我跑步更快了。
师:是比上学期跑得更快了吧?可真是个进步生呀!
生:我变聪明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
师:老师也注意到你这个变化了。
生:我以前的字写得不好,现在写得好多了。
师:能把你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吗?
生:行!(孩子出示了以前和现在不同的作业本,现在的作业本上整洁、端正的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孩子们在回答和展示中,在教师充满赏识的目光和言语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自信的微笑)
(这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了)
生:(满脸自信)老师,我会拉二胡,还得了奖呢!
师:(竖起了大拇指)呀,你可真了不起。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回给同学听听?
生:好!(生拿起二胡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
(下面的孩子笑了起来,孩子们议论纷纷:“拉得一点也不好。”“你拉的什么曲子呀?太难听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女孩子停止了演奏,低下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师:(看着那些哄笑的孩子,亲切地说)你们笑什么?
生:(争先恐后)拉得不好,难听。
师:哦,那你们中间有没有会拉的?
师:不会拉也不要紧,上来试试吧!
(在教师的“盛情”邀请下,几个孩子上齤台了。他们拿着二胡,要么不知如何下手,一脸茫然;要么拉不出声音,干着急;有的拉出怪声音,弄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现在才知道拉二胡可真难呀!
生:(看着最初演奏的同学)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现在看来,你比我们棒!
(听了他的话,那个小女孩的眼睛亮了)
生:坚持下去,你的二胡一定会拉得很棒的`。
(听了他的鼓励,那个小女孩笑了)
师:(面对最初演奏的小女孩)大家说得对,你今天拉得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面对全班同学)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个小女孩在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声中,头抬得更高了)
我在课堂上始终贯穿赏识教育,关注、赏识、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跑步快了、字写得好了等细微处入手,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当孩子自信地拉二胡时遭遇尴尬,积极地创设了“试拉二胡”的情境,用我的赏识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小女孩的表情由“低下了头”到“眼睛亮了”,到“笑了”,到最后的“头抬得更高了”。同时,也使许多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使他们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二、反思——有感于赏识教育
这堂品德与生活课,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背后蕴含着的教师赏识教育的思维,它引导着学生认识着自我,发现着自我,培养了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执教者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有效的实践:
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要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慧眼等。而这一切都源自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本堂课上,无论是我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点滴进步,还是欣赏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还是到最后课堂上孩子满脸自信的微笑,无一不是师爱作用的结果。它在孩子心中种植下希望、依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长教学反思4
体育教学不是简单易行的,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但多年的教学生涯,从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重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什么?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情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成长教学反思5
近段时间在开展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忽然觉得孩子们真的很可爱。他们给我唱《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六年了,朝夕相处下来,能没有感情吗?
是啊,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这一次的活动,他们写下的是心理话,写下的是对母校的留恋,写下的是对老师的深情。六年了,我们批评甚至责骂(还有稍稍的体罚)过他们,而他们也赋予我们诸多的快乐。
同学们商讨着毕业留念册的事情。我知道,去年,就已经有很多同学在偷偷地写毕业留言了。我没有阻止。但我觉得应该以更美好的方式来纪念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班上有个同学的`爸爸开了个规模较大的广告公司,我们想请他们给我们设计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留念册。孩子回去跟家长一商量,马上获得了支持。为此,班里特别成立了留念册策划小组,进行分工。
班里的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来感谢师恩。他们的想法别出心裁: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批改作业、赠送礼物、当老师讲课、亲手缝制衣服送给老师等等。
成长教学反思6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一直觉得这节课很难教,学生应该很难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理解掌握得不错,能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确定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计算。
首先,在课题引入时,先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通过“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图形的能力,为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铺垫。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不规则的图形(如:树叶、鱼、布娃娃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他们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相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最后,谈话引入新课: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如何估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呢?这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并知道学习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学得更投入、更有热情!
在探索新知时,先出示“成长的脚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这时,很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但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过程时,就有疑问,不满一格而且又不规则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积呢?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最后还是没得到满意的方法。这时,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积。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分割”“添补”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再计算。最后再通过课件演示这个过程,并在方格纸的“脚印”中画出近似基本图,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估算的过程,学会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图再计算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最后也用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画出近似基本图。巩固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看成基本图再估算的能力。
通过练一练的两道习题,再加强巩固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再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估算思路,全班学生一起观察判断是否估算正确,最后再用课件演示画出近似图。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其他同学一起观察判断,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锻炼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判断同学的估算是否正确,还能检查学生是否已掌握此种估算的方法,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之呢?
成长教学反思7
学校举行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既为我提供了展示个人风采的舞台,又为我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我认真地对待每项技能的比赛,在比赛中得到了迅速地成长。课内比教学,构建了教师能力展示的新平台,加强了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和切磋,更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一场能力与智慧的较量;课内比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方式的再次变革,教学理念再次更新,课堂教学过程再次优化,学法指导再次创新的缕缕气息;课内比教学,是更新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效率不高的教学方法,寻求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舞台。
听课和赛课,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十几节数学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这十几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布置作业再到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很多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听课、评课、讲课、说课等活动,一方面大开了眼界,认识到了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怎样教学才能构建高效和谐的新课堂;另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素质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
一、精心设计教与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一种动态生成的课堂观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
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一方面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那怕是课堂气氛的设计也非常用心,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大家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对于实施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对于这两方面的情况,大部分的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驾驭课堂处理到位,体现了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过硬。
二、捕捉生成亮点演绎课堂精彩
教育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成不变地上演“教案剧”,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互动而生成的精彩华章,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此次“课内比教学”我们看到教师都能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数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唯有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才能达到学生信心的重塑、情感的绽和个性的张扬。
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源于现实,源于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常识性的认识的精微化和概念化。事实上,进入数学学习的个体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对现实的世界早已有了许多的认识,只不过在这当中许多认识不是显得那么精细、规范,那么有条理。然而,正是这些对数学常识性的认识,有些甚至是模糊的、直观的认知结构却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基矗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规律,充分运用学生已
有的知识构成,引导他们在操作、观察、思考、猜想、概括等活动中,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问题的再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断提高。这次课内比教学,一个新的亮点就是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近三个月的学习,确确实实使我成长了不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历课内教学比武,听课,说课,评课及课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使我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这次课内比教学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崭新的教学理念,精致的课件作品,先进的教学手段,扎实的教学功底,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师生角色的转变;看到了一个个热爱教育事业,沉潜务本,爱岗勤奋,遨游在教学研究中的人;看待了沉醉在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探究学法指导,设计优化学习过程的状态下的人;看到了教学比武带来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再磨炼再提高;看到了一个个老师对活动的积极参与热情,我们比听课的感受,比评课的感悟,比听课的门道,比谈诱发的思考,比谈能激励你成长、成功的可借鉴的价值取向;看到了比教学的老师谈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反思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理念,在尝试中造就,在造就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努力铸就新一代名师。
在反思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
-------实施“导学案”的感受
近两年来,在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为确保“高效课堂”的有效性,我校实施了新的课改,即用“导学案”代替原有的教案,由教师全讲变为教师精讲;由学生听变为学生想、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本人从教十多年,在课改这几年里,领导也曾领着出去学习过其他先进学校的学教方法,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也有一部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所谓“高效课堂”,是有高的目标效率,较好的课堂,有效课堂是基矗特点在于: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2.“三动”:身动、心动、身动;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4.“三色”:主体式、快节奏、大容量;5.“三学”:想学、学会、会学;6.减负:轻负带、高能量、低耗能、高效益。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终极目标在于能力的培养。高效学习实现终身学习。而我们所用的“导学案”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实行的。课前导学案的编写,紧紧围绕让“课堂高效”这一中心。导学案的编写在于五项标准:
1.教学目标:全面、综合、深刻。要有学情、教情、考情。教师要面面俱到,不能有一丝的差误。
2.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活动应依照情景配合内容,不能与主题相差甚远,或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教学环节:应环环相扣,不能有脱节的现象。
小组合作:体现生生互动,百分百参与。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理念。
3.教学能力: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在讨论与提问技术上应有新的突破,不能枯燥无味。还要灵活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时刻都有新鲜感,好奇心。在运用教学资源方面,应积极的运用,做到资源共享。
4.教学反馈:适时的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予以指正和教育。做到及时反馈
5.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师是一位很好的导演,如何让演员投入到戏中,就在于这位导演的整体素质。
我在讲授的“党的基本路线”一节的内容,讲完后,我组老师给予了评价,并且也提出了要求及问题,还有今后努力的方向,让我受益匪浅。
提出了本学科的教学要求:
一、坚持“人文学科”的实用主义原则
新课标要求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并不是一些概念、理论的讲解,而要我们利用实际生活,让知识转化为实际,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二、思想品德课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本学科虽然比较严肃,但更应赋予她趣味性,使之变枯燥为趣味。平时多搜集一些生活方面的素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内容。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信学生的实力,让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理解本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可以少讲、精讲。
提出的问题和今后努力地方向:
多让学生自己搜集素材,从生活中找到实例,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利用导学案的优势,课本上的知识点让学生来理解,来分析,相信学生的实力,注重双基知识的学习,学会分析、理解,并用学过的知识讲解。
根据我组老师提出的意见和方向,我在另一个班用这种方法试讲了一节,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逐渐能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思考了,整节课的气氛都异常的轻松,学生的表现欲、学习能力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我就按照这种方法、思路继续上课。
在第二轮上课中,我讲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按照事先编写好的导学案,一步一步的进行,中间也穿插了一些以上的方法,总体上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能够利用规定的时间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基础知识部分掌握得很好,拔高的有点问题,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于锻炼,“说”的还不够,还没有自己的整体思路。这些问题在实施的导学案中能够解决,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增强理解力。
打造高效课堂在导学案中能够实现,应从培养习惯做起:即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应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改的路还很漫长,艰辛,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找出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为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不断努力,探索。
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促进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常常反思的教师才能有游刃有余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高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成功失败疑点课堂课堂研讨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些可见,当一名教师不易,当好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加不易。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从各方面不断学提高和完善自已。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此,就如何教学反思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反思成功精益求精
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教师去反思的成功课例,大到一节课的成功,小到一个环节、一句话的成功。如果能将教学中的这些闪光点记录并加以分类、整理,提升,就可以作为日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探索理想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精彩的课前导语,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的问题设计,浓厚的愉悦氛围、激励兴趣的语言、创造积极性的启发、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创造性的练习题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改进、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珍宝”。如果将这些“珍宝”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不仅具有教学参考的价值还可以形成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已的教学越教越好、越新越优。
二、反思失败日臻完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学也是一样的,没有一节课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教师应时刻的反思自已教学中的失败,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日臻完善。乏味无聊的导课语、毫无中心的教学问题设计、连教师都束手无策的练习题、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处理等,都会使我们的.教学发挥失常,导致失败。当然,只要我们对失败的原因能够及时的分析总结、对症下药。不但可以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出现、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时”时,只注重了计算的步骤和算理的讲解,乎视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进位不加分、乘数未尾有0而积的未尾不写0的现象。这节课的失败之处就是这位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到位,对学情掌握不全面,而导致了本节课的计算正确率偏低的现象。如果在课后能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重蹈覆辙。
三、反思疑点尽善尽美
新课标指出: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才能善于动脑、善于学习。我们也常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个疑惑的眼神,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一个问题的争议、一种不理想的教学设计,一种学生的反常表现都是疑惑的具体表现。教师如果善于反思疑点,以疑促思的话,就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为自已的教学加油充电。教师如果善于反思疑点,以疑促思的话,
也有利于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透彻全面地把握教学内容,有效的促进教学尽善尽美。
四、反思课堂捕捉灵感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反思要以反思课堂为中心。反思课堂不但可以反馈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情况。而且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课堂上,我是如何提供给学生学习机会的?我的课堂上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学习?我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互动方式?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安排小组活动的?效果如何?我的学生对我的教学有什么看法?教学设计主要应设计什么?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作出了什么样的教学决策?我的教学语言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师反思课堂的重要依据。通过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便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当然,在课堂中,随着课堂进度的推进,会有一些我们未能预料的想法和灵感,恰恰这些灵感和想法为你的教学锦上添花,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将这些“花”点滴积累,培植抽剪,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定会“满园春光”的。
五、反思教学研讨取长补短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教师,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达到碰撞思想、启迪思维、凝聚智慧,从而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听、评课活动中,可以把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处理问题良法记录下来借鉴参
考,也可以把自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同与他们交流、解决。将他人的课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对比反思,可以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如前不久我观摩一位老师上《圆的面积》一课时,讲课前,他先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之所以最后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是因为曹冲用了转化的方法,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成了称石头的重量。当老师问到:当我们直接不会求圆的面积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一石激体千层浪,学生纷纷表示,能不能把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某个图形的面积呢?这样的导入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将“转化”这一方法深刻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当中,对于以后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教学奠定了基矗这与教师直接提出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效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教学就值得教师很好的探讨。
教师职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本身应是研究者、反思者。越优秀的教师,越是会反思的教师。教师只有提高反思能力,把反思看做是一种乐趣、一门必修课,那么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成长教学反思8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我不断汲取着新的教法、新的理念。闲暇之余,总要静下心来,回顾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有了新的飞跃。现略谈几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后,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我们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成长教学反思9
本月,我继续将这本书《反思研究——为了儿童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作为我这个月阅读的图书,从本书中我看到了各个地方幼儿的智慧,每一小篇文章都是很贴切,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看到了写作的一些技巧、方法。
一、精心呵护“自我实现需要”为幼儿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可以需要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一)孩子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吗?
(二)满足幼儿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策略。
这篇文章中说道“孩子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很重要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得到了满足时,他会表现的更棒、更好!例如:在我班我让孩子们轮流来做小组长,有时会和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以大带小”,孩子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感觉到别人需要自己,所以活动中照顾起小弟弟小妹妹来有模有样。
二、试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有句话说的好:“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深刻的阐明了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幼儿现有生活、学习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成为未来社会人的'必备基础围绕这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本文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二)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现状分析;
(三)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原则;
(四)培养幼儿规则的意识的教育策略。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并见效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引导,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持之以恒,一定能使幼儿将各种规则,化为心中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使我们的孩子,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环境创设法,
2.家园合作法,
3.运用榜样。
相信孩子们规则意识在我们的引导下,会有不错的成效。
成长教学反思10
《成长的脚印》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内容,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新教材特别注重图形面积的估计。
学生在第二单元中曾学习过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直线图形的面积,在单元测试中也进行了考查,但是准确率较低,对于不满一格的部分,学生数错的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在单元检测后我们三位老师还进行了交流讨论。可以说掌握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而《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把这一知识的难度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这里出现的不规则图形是曲线图形,而且随意性更大,以历届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
教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种方法数起来速度慢、出错多,我在备课时细细地数了多次,逐渐发现,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边数边拼补的,即哪一格缺了一小块可以用另外的一小块补上,这样补一补,补成整格。于是我联想到可以把整个图看作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外面多余的部分补到里面,要使自己的估计结果接近准确结果,需要我们能准确地判断出多大的长方形和原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最接近。当然,根据不规则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把它看作近似的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后,只需找到相关数据,就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求出面积了。为此我在教学中自然地从数方格的方法过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形,提高了教参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估计越来越合理准确的时候,学生遇到了估计枫叶的面积这道题,学生立刻发现看作一个基本图来估计有困难,这时就联想到可以看作两、三个基本图面积的和,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课堂的最后一题可以采用两个基本图相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灵活性。
总的来说,本节课有如下优点:
一、环节清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从比较小猫图和松树图面积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回顾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过渡到脚印这种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从数方格估计脚印的面积过渡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图来估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看作近似的基本图来估计更快一些。再通过对大脚印(格子数变多)的估计,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方格速度慢,进一步发展了看作近似的基本图估计的能力。然后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大唐芙蓉园平面图面积的估计,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热带鱼、小丑图、老虎头这些有趣图形面积的估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估计的能力。其后利用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发现几个基本图相加、相减的方法,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二、目标达成得好,学生掌握情况好。
教学目标简明,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准确集中、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整合。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很好地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所估计的结果接近准确值,符合估计结果范围的要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方法简便、有效,在一堂课中彻底解决了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准确合理地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使估计值接近准确值。
四、教学过程简捷。
因为备课时做了充分的考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力求深入浅出地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明,避免了花哨的教学环节和繁琐的教学步骤,展示出一种朴实、扎实的简约课堂。
五、课件展示清晰,突显了重点方法。
通过课件的展示。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估计图形面积的方法,课件的快捷和便利,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课估计实际中树叶的面积做好了准备,构筑了学生能力继续发展的平台。但仍存在一些遗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正式上课时,删去了把脚印看作梯形以及大唐芙蓉园面积用平行四边形加梯形的方法,考虑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却使得本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不够丰富,应再思考改进的方法。
成长教学反思11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发展的,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的教育应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学习生活,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才会生气勃勃。
一、想起那善意的谎言
班上有几位同学语文成绩很好,口齿伶俐,性格活泼,语言表达能力强。而有几位同学语文成绩较差,胆子很小,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但也比较聪明。
平常上课我提出问题,总是担心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表达不清,回答问题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总喜欢叫到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发言时口若悬河,不断赢得阵阵喝采;偶或叫到成绩差,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同学,语文就是没有那几位同学伶俐,显得有些木讷,招来其他同学的窃窃私语,或一阵嬉笑。对于他们的回答,我对不同学生的评价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表达清楚,语言明晰的精彩报以赞许的微笑,对表达不清的回答鼓励补充,虽然多次看到孩子坐下时有些失望,但也没觉得自己对他们有什么不公。
有一次,我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开展了敞开心扉向老师写句心理话的活动,一个孩子写道:我不太听话,得不到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的表扬,因为我课上发言和作业都没有小宇做得好。这个学生其实也很聪明,就是不太认真罢了。我忽然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不呆饶恕的错误,我伤害了一颗颗幼小的心,我决定要让这部分学生得到掌声,得到表扬。
上课时,我就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尹怀灿同学发言,总会有些不完备之处,然后叫语言表达较差的邓林同学补充,就会使整个答案更详尽,老师就说把这两个同学的发言合起来更好了。于是,语言较差的孩子博得了喝彩、表扬、掌声分享给表达较差的孩子。虽然,他们的回答有些不准确,但我对他们的表扬,其实是善意的谎言,只不过是为了帮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获得成功感。想起那一次对优等生的表扬时,同时又表扬了发言较差的孩子,对表扬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我善意的谎言帮助孩子们增强自信心,渐渐地他们思维明晰了,能大胆地举手发言,作业也认真多了,对语文也有兴趣了。
二、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心理反映,进入积极思维之中。语文教学得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养学习语文的热情。
1、情境渲染,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老师能在学生学习新课之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登堂入室,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常用故事、谜语、观看影像资料、看图、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歌曲、叙述文中重要情节等形式引入新课学习,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巧设活动,激起兴趣
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才会有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感受,身临其境与隔岸观火就是不一样。活动的形式有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议一议、辨一辨、游戏、实地采访、参观、亲自操作等。比如我在教学《一个都不少》时,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我就采用了演一演情节,先告诉学生想扮演谁,要读好这种动物的语言,做好动作,儿童都想来当演员,得到奖励。于是,教室里六种小动物,连同一个马老师乐开了花,读的读,背的背,颠的颠,躺的躺。一会勹,老师选定主持人,学生评委,再现了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动人情景。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满足心理成就感
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成功,更何况年幼的孩子。语文课教学应多缎带孩子们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心理成就感。胜利产生兴趣,失败挫伤进取心。我们老师应蹲下身去,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去评价,去理解,看到孩子们的优点,赏识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比如那次教学《游子吟》,教学完毕,让孩子们体会母亲的爱。我进行美文赏析,要求孩子们写小诗赞母亲。
读诗:
妈妈的爱
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扇子,
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
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妈妈到学校接我,
把雨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我说你知道妈妈的
成长教学反思12
《成长靠你们自己》这虽然是本册书最后一课,但我却非常喜欢这篇课文,这是作者埃利希在任校长时的一篇演讲稿,几乎能够改变校长的印象。他的演说既有对学生的关注,又有对学生的忠告和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和期待。纵观全文,校长共提出了五条观点:教师并非知晓一切;学会体谅他人;善于学习,劳逸结合;不要欺凌弱小;不要迷信教科书。
在教学中,我从文章的脉络入手,先让学生抓住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内容进行演讲。然后,我为了让学生体会校长在演讲中的良苦用心,突破本课的重点,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这五点中那一点启发最大。大多数孩子因为毕业的压力和课业负担的`沉重都选择“善于学习,劳逸结合”这一点来谈自己的感受,而且在交流中我体会他们内心流露出那种来自于临近毕业家长给他们带来的升学压力的无奈。于是,在课堂中,我就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给他们做了指导,并对给予他们鼓励。
在教学中,我发现被孩子们忽略的“学会体谅,关照他人"这一点针对我们班的学生尤其值得一谈,可是孩子们却并无提及。在平时的相处中,孩子们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口角,不会谅解他人,不懂得如何照顾别人的情绪,这不恰恰就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吗?于是,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们猜猜,老师最想你们针对哪一点来谈自己的感受?”孩子们面面相觑,于是我接着提示他们“有的同学在别人碰到他一点就会不依不饶,”聪明的孩子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我让他们针对我班最近发生的小事——因为不懂得谅解别人而不愉快的事,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孩子们在文章内容的启迪下,有感而发,侃侃而谈,有些孩子还针对自己在不会谅解别人时所犯的错,做了比较深刻的剖析。
这时,我抓住教学的第一时机,进一步指导他们如何谅解别人“一个人如果知道谅解别人,那么意味着他已经成熟了”“学会原谅别人,其实就是原谅自己”我又给他们讲了一些学会谅解别人的故事,从他们真诚的眼神中我体会到他们的心弦被触动了,这节课没有白上,我觉得教他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善待他人,这对他们尤为重要,胜过知识的传授。
成长教学反思13
这堂课很成功,我发现许多孩子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想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直接对老师、家长、朋友说。这时作文就能成为他们抒发内心精神需求的一种途径,特别是许多内向、害羞、自闭的孩子,特别愿意通过写作文一吐他们内心的快乐、悲伤、痛苦。
一个孩子在作文的开头就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里话,而又没有勇气说出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作文中表达。在阅读孩子们的作文时,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在和56颗心灵对话,我感谢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愿意把憋在心里的话一一倾吐。
我了解到小宁的妈妈太过严厉,对儿子的要求近乎苛刻;小佳的父母望女成凤,让其参加的课外辅导太多,留给她自己的空间时间太少;小涛说到父母的争吵,家庭离异的不幸,自己在家的孤单;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有时他们的无奈与烦恼,当然还有和诸葛亮说的,和孙悟空说的,和快餐店老板说的',跟伐木者说,和人类说的……
通过这次作文课,我看到学生真正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聆听了孩子们的心声。也让我感受到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读懂孩子的心,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真要做研究型的老师,就应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
成长教学反思14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从哪些不同方面写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先以问题谈话导入,由自己喜欢的季节作为话题引出课题,创设了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文本内容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并不难,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再对后三个自然段的研读中,体会作者的'写法。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和差异参与;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突破重难点。
不足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太好把握,让学生交流的少,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还有一点就是没有重点指导感情朗读,学生呈现出来的读书方式就是快读。
成长教学反思15
在以前的教材中,并没有安排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可不规则图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随处可见,因此北师大版教材就把这一内容编入教科书中,要求学生掌握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的脚印》就是这一领域的一个内容。
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婴儿时代,可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刚出生时的脚印,都觉得小得不可思议。从而怀着兴奋而好奇的心情开始了本课的探究: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被激发了上来,都积极投入地去寻找比较合适的方法来正确估算脚印这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因而得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用数格子的;有的把脚印看作近似的长方形再来计算;有的看作近似的梯形来计算;有的看作近似的三角形再来计算……虽然方法各异,结果也有误差,但孩子的思维是处于被激活的状态。有的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的同学为了使结果更精确一点,居然以半格为一个单位认真的数着,结果精确到十分位。这样,在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探索下,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在探究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是多少时,就不再有悬念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反思本课教学,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为孩子们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思路开阔,方法多样。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在我的隐性指导下,孩子们能很好的完成学习活动。这使得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生成的课堂。可不足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估计值与准确数值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如何有效缩小误差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篇:成长足迹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1
小学生活令人难忘,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以“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我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共同制作了两本“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集体荣誉”“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我爱我家”四个栏目,在“集体荣誉”栏目里,学生搜集了六年来班级的奖状和同学参加各种赛事获得的荣誉;“同学情深”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一件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六年来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师恩难忘”栏目里不仅有六年来老师对同学们的口头评语、书面评语等,而且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我爱我家”这个栏目,孩子们更是别出心裁,通过搜寻学校几年来每个角落的点滴变化,利用拍照做展板的形式来记录见证他们成长足迹的母校,表达对母校深深的爱。
今天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度过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同学们把自己六年来成长的点滴进步用纪念册、习作集等形式进行了展示,看着同学们成长的足迹,老师倍感欣慰,于是在他们的展示台前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亲爱的孩子们,校园满溢书香,喜悦在我们心头尽情荡漾。岁月悠悠,时间悄悄走过,六年小学时光这本书,被我们轻轻翻过,在不经意间,已留下串串足迹,今天就让我们把在六年时光里采撷的文化长河的粒粒珠玑,摘下的童年生活里的朵朵美丽鲜花,串成花束,编成心中的缤纷宇宙,绘就心中七彩的阳光,虽然笔触还很稚嫩,但悠悠书香,点点墨趣,会让我们与书为友,天长地久。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2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课,是“尝试与猜测”的第一课时,其目的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抓好“两个联系”,一是抓住知识上的联系;二是抓住思维发展层次的联系。从课前的猜数游戏即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逐步逼近,为后面列表时逼近“腿的数量54”打好伏笔,学生在积极思考、猜测的过程中,渗透了区间套的思想。另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交往中,情感体验充分,通过比较、判断及时调整,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质量,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看得见的。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在学生汇报没有表2这种情况下,出示淘气的列表尝试方法,让学生对淘气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学生间讨论、交流,进一步体会判断调整的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当然,本节课学生的生成资源也十分丰富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3
小学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近几天,我教学了综合性学习中的“成长足迹”与“依依惜别”。其中,在“成长足迹”这一个板块中,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对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我先让同学们通过各种略读文章学习了词语。词汇量更大了,掌握的也更扎实了。再学习阅读材料这些文章的一些写法。如:可以在文章当中配一两首诗。在《老师领进门》这篇文章中就用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诗句。文章之中写人就要写出人的特点,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比如《新来的王老师》那一课,罗老师把蔡林视为差生,从不关心他,课上也从不提问他,使蔡林成绩更差了。而王老师却以新奇的方法,历史名人的一些挫折来鼓励他,使他信心倍增。
教学中收获虽然不少,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就是同学们没有再细细地品读课文,对文章的一些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够,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课文中一字一句的含义理解还不够透彻。习作“难忘的**”同学们还要再做进一步的修改,缺少细节和修辞方法的运用。班级纪念册“成长足迹”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到图文并茂,文章较多。以上就是这次综合性学习中的“成长足迹”的反思。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将学习到的收获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去,能将学习中的不足弥补,让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更加完美更加有意义地结束。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4
“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在评价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
一看项目确立和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
二看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如“关于爬山虎脚的研究”,可供选择的资料很多,介绍爬山虎生长特点的,介绍爬山虎观赏价值的,等等,学生是否能选出最优的资料进行参考,也应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一个指标。
三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如学生研究瀑布诗,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现代诗的《瀑布》对比起来分析,就应该充分肯定。
四看学生学习实践是否具有全员参与性和全程体验性,即看是否人人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个个都经历了实践、领悟、探索和创新的全过程。
五看学习结果是否具有深刻性和广阔性,也就是说,学生所提出的见解有没有一定的深度,看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独到之处,所形成的学习成果怎样。
六看学生提出的见解是否符合人类的基本道义和规范,如果所说的内容有违人类的基本道义,思想不健康,应予以正确引导。
七看学习效率是否高,可从综合性学习的时间,所花的精力去分析。
成长足迹教学反思5
当我们开始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四年。“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均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正如“语文课标”所建议的那样“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时间活动的紧密结合。”我班根据教材上的活动建议和班级实际情况,以制作“成长纪念册”为轴心,以“师恩难忘”为切入口,教材引路,将课内外学习和生活融会贯通,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共同制作了两本“班级纪念册”,纪念册里融“集体荣誉”“同学情深”“师恩难忘”“我爱我家”四个栏目,在“集体荣誉”栏目里,学生搜集了四年来班级的奖状和同学们参加各种赛事获得的荣誉;“同学情深”栏目里有“最难忘的人和事”,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有几年来同学们的合影,并加上了标题,记录自己成长的点滴;擅长画画的为同学画像后写下了心里话,记录下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师恩难忘”栏目里有回忆自己最喜爱的老师选择最感动的一件事学成的记叙文;有给老师的一封信;有给老师的建议等而且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合影,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我爱我家”这个栏目,孩子们通过搜寻学校几年来每个点滴变化,利用拍照做展板的形式来记录见证他们成长足迹的母校,表达对母校深深的爱。
整个活动学生在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生的作品也算精彩。
从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最不足的是,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虽有分组,但是后进生有滥竽充数的现象;有些学生虽有大量的一手资料,但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在课堂中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导致质量不佳;有的在明确说话范围的环节处理得不够果断,有点拖泥带水,结果是学生的思路没有得到开拓,没有紧扣“成长足迹”这个主题展开思索。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没有等到有效的训练,很多学生说话不完整,声音小,口齿不清。
今后要尽可能地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放学习的环境。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成长源于教学反思
成长源于教学反思
湖北省英山县第二中学段军
一个教师的进步是看他在教学方面是否有变化,而教学有变化的教师是一个成长型的教师,教师的成长来源于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进行经常不断的反思而成。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学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寻求解决的对策。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渠道、环节、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实践行为的提升。许多教师表现出难言的困惑,那就是:年复一年的教学,总是老样子。要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境,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
做反思型教师的最大困难,在于要学会怀疑自己。对多数教师而言,难以预知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困难,也难以全面地把握各类不同学生认知的困惑。教师上完一次课后,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把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改进之处记下来,让教学经验理论化,努力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观念、学生问题等方面;教学反思的时间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反思的效果评价可以分为对经验的、对教训的。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遇到阻力,难于完成。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在碰到冲突时埋怨学生,或通过强制性的反复训练达标,而不太情愿质疑自身的教学观念或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做发现者、研究者。发现,就是发现个人固有认识与学生实际的矛盾;研究,就是研究教学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和探索固然要从教、学两方面着手,但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这边,那么教师的责任首先不是让学生“就范”,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学生。只有适应才能教学对话,才能教学互动;只有从学生实在的基础上出发才有进步,才有发展。
我们的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帮助教师从压抑性的、常规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反思性教学实践允许教师以一种深思熟虑、目的明确的方式去行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多了一份研究的自主,多了一份摆脱机械劳动的可能。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每个教师都有许多教育教学的真切体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一个教学反思的有心人,用笔写下来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一位教师便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老师们,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吧,它会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受学生欢迎,会让我们课堂放出异彩,会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出乎意料。
438700湖北省英山县第二中学张百春
第五篇: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中关镇中心小学孙尧
由于我是今年加入我县教师队伍中新的成员,上岗授课时间仅一个多月,可就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让我对教学反思这一行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相对我个人来说,刚刚踏出了大学的校门,就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可能昨天还是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在学校里学习,今天的身份就要转换成一名人民教师,而且还是要“上得了讲台、带得好班级”,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可能跟我同样经历的大多数人还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还在慢慢得适应这样一个新的身份,可是目前在我县教育教学上,尤其是在基层教育教学上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不准许我们慢慢得去适应新的环境、去适应新的身份、去适应那三尺讲台。我们要尽快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其中我们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才能把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怎么样去讲好一节课、怎么样去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固然重要,前辈们的经验也是非常可取的,可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不光要不断的向自己身边的那些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去学习还要懂得向自己学习——那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的教学教案上每课都要有教学反思的那一栏,每次写教案的同时也将自己在这节课里讲的是什么、如何去讲的、在哪个环节上学生理解的不是太好、哪个环节上还可以做到更好,这些在我们的头脑里都有了一个印象,从而写在自己在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当中,每课一个小反思,每个单元一个大的反思,这样在课下的时候我们翻开来看看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一点一滴的去改正。才会尽快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增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我们的任务不是讲完课就算是结束任务了,如何去讲、怎么样才能讲好这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通过教学反思,使我们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日积月累,改进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还是教师在追求更高层次教育教学方法的一种良好习惯和必要途径。刚刚踏出校门的我们年轻气盛、富有朝气,可就是这种气盛、这种朝气往往会害了我们,人无完人,人不光要谦虚,更要学会从自身出发寻找自身的缺点并加以改正,而教学反思恰恰对我们起到了这样的一个作用。
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可以使我们对教学有了更自觉的认识,对教学活动中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的方法和教学技能也有了相应提高,从而加强了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在我们目前的所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以及学生理解能力上的欠缺。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的教学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学生不能全部的理解和接受这节课所讲授的内容,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还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及时保持有意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改正问题。
教学反思是我们教师不断成长的阶梯,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迷茫,见证了我们洒下的汗水,更奠定了我们坚实的脚步。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菜鸟”,但是我坚信在我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在一点一滴中,我会尽快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