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散文教案:花瓣鱼
中班散文教案:花瓣鱼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感知理解散文的美妙遐想和优美的语言。
2、尝试与同伴合作用水粉画和撕纸贴画的装饰手法再现散文中美丽的树林和小溪,体验散文的意境。
3、能与同伴友好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散文:花瓣儿“鱼”
教师:春天到了,你知道哪些花开放了?
教师: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一阵大风吹来,吹落了桃花、杏花和梨花。它们乘着风儿飞呀飞啊,它会飞向哪里呢?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图画,幼儿欣赏散文。
二、感知理解花瓣儿“鱼”
教师:花瓣儿“鱼”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为什么说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
三、幼儿再次欣赏散文。
教师出示图画,幼儿欣赏。
教师:为什么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了彩色的小溪?
教师:为什么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了香喷喷的小溪?
教师: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后来花瓣儿“鱼”到哪里去了?
教师:你喜欢花瓣儿“鱼”吗?为什么?
四、幼儿合作装饰:花瓣儿“鱼”
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儿“鱼”》的背景图,启发幼儿用桌子上的材料,描绘或撕纸片装饰桃花树、杏花树,描绘花瓣儿飞舞、飘落在河里变成花瓣儿鱼的情景。(此环节可放入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花瓣鱼
中班语言活动:花瓣鱼 活动名称:《花瓣鱼》: 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李芳辉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体味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1、鱼缸、花瓣儿“鱼”
2、故事ppt、背景音乐
3、知识储备:已观察过桃树、杏树、梨树等开花的树,并进行过捡花瓣的活动。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昨天去看桃花了,捡来了许多漂亮的花瓣,请小朋友说一说这些花瓣像什么?(自由想象、表述)老师还带回了一件很美的礼物给大家(出示:花瓣儿“鱼”),这是什么?花瓣在水里游好像什么?有一天,花瓣飞到了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件奇妙的事情吗?下面李老师来讲给你们听:
2、倾听第一遍散文(配乐朗诵)
花瓣儿“鱼”是什么变得?花瓣儿“鱼”为什么比小溪里鱼还漂亮?
3、看课件,朗诵第二遍
有了花瓣鱼,小溪为什么变成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了?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花瓣儿“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又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们再来看一遍:
4、再次闭上眼睛聆听散文
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所以们要用很美的语气来读,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着散文,想象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美好的东西?
5、体验活动
请小朋友把事先捡来的花瓣撒进容器里,变成一盆漂亮的花瓣儿鱼,然后请小朋友把花瓣儿“鱼”拼摆成一条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
6、延伸活动
今天们读了一篇很美的散文,叫做什么?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今天听到了、看到的、想到的美丽的东西都画出来吧!教后记:
今天实习生代的课,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孩子们也很喜欢这节课,当花瓣三栽树盆组坡的小河里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兴奋,整节课效果非常好。
第三篇:中班散文:花瓣儿鱼
中班散文:花瓣儿鱼
中班散文:花瓣儿鱼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增强,引导他们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很有必要的。《花瓣儿“鱼”》是一篇语言丰富而生动、意境优美而纯真的散文,适合中班的幼儿欣赏。“花瓣儿一沾到水面,扑楞楞,就变成了一条桃花儿鱼、杏花鱼、梨花鱼。”,“花瓣鱼”有趣的变化过程充分吸引幼儿;花瓣鱼的无限魅力及花瓣“不舍得”树的散文情境设计,更是引发了幼儿奇妙的遐想,拓展了幼儿思维。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遐想,感受散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2、合理想象,以移情体验的方式生动地描述。
活动准备:
1、观察过桃花、杏花、梨花等开花的树或图片,玩过花瓣。
2、春天里各种花的课件、一段舒缓的音乐、小溪图,玉兰花、茶花、迎春花的图片及相应的花瓣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略看春景,发现美
1、引题: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欣赏春天里各种花的PPT。
3、提问: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觉?
二、细品散文,理解美
1、有趣的花瓣鱼
①讲述故事:“春天来了„„香喷喷的小溪了。”
②提问:是谁把花瓣送进小溪的?花瓣儿是怎么变成花瓣儿鱼的?花瓣儿鱼漂亮吗?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鱼,小溪就变成了一条怎样的小溪了?
假如你家旁边也有一条香喷喷的、彩色的小溪,你会怎么做呢?
2、“舍不得”捕的花瓣鱼
①讲述故事:“好多人都知道„„谁也舍不得捕捉它们了。”
②提问:捕鱼人有没有捕走花瓣?为什么捕鱼人不把花瓣鱼捕走呢?
3、想回家的花瓣“鱼”
①讲述故事:“经过了夏天、秋天、冬天,„„今年的花儿开得真早啊。”
②提问:花瓣鱼又重新回到了哪里?
为什么花瓣鱼要重新回到树上?
花瓣鱼回到树上又变成了什么?
三、聆听散文,感受美
1、幼儿完整欣赏散文。
2、提问:欣赏这首散文时,你有什么感觉?
四、仿编散文,拓展美
1、教师出示迎春花、玉兰花等图片。
2、提问:春天里还有哪些花开了?你能帮它们也变成花瓣鱼吗?
3、幼儿尝试用散文里的“* *瓣儿沾到水面,扑楞楞,就变成了一条* *儿鱼。”句式进行仿编。
五、延伸散文,创造美
1、给幼儿一张蓝色纸作为“小溪”,放于幼儿身后。
2、幼儿选择喜欢的花瓣贴在“小溪”中,然后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各样的花瓣儿“鱼”。
第四篇:小班教案(花瓣“鱼”)
精彩教案
活动名称:花瓣儿“鱼”
活动设计:小五班 金燕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
2、通过具体的情境,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活动准备:进行过捡花瓣的活动;用玻璃缸盛水,放入花瓣成花瓣儿“鱼”图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瓣儿“鱼”
1、这是什么?花瓣在水里漂游好像什么?
2、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奇妙的事吗?
二、倾听散文
1、欣赏散文第一段
2、花瓣儿“鱼”是什么变的?
3、花瓣儿“鱼”为什么比小溪里的鱼漂亮?
三、观看图片
1、再次欣赏散文
2、小溪为什么变成彩色小溪、香喷喷小溪?
3、人们为什么舍不得捕捉花瓣儿“鱼”?花瓣儿“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变成了什么?
四、闭目聆听散文
1、听朗诵时,我们好象看见了什么?
五、延伸续编
1、想想花瓣“鱼”还会飘到哪里?
反思:花瓣儿“鱼”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这篇散文既能够以美妙的意境引发幼儿的遐想,又能使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由于有了前阶段的经验,幼儿初步理解了春天是万物苏醒,百花斗艳的好时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当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对花瓣的印象与准确、形象的语言结合起来时,他们的认知及表达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优美的语言,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美化幼儿的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儿“鱼”活动中应该让幼儿注意聆听联想,把引发幼儿的想像和语言习得作为重点。我们班的孩子还很有创造力,后来还续编了很多故事:花瓣儿飘啊飘啊,飘到了草地上,和小草一起玩起了游戏;花瓣儿飘啊飘啊,飘到了泥巴里,变成黑乎乎的花瓣儿,它伤心地哭了,一个可爱的瓢虫看见了,就把花瓣儿捡起来,给它洗了个澡,做成了香香的帽子戴在头上,瓢虫也变得香香的;花瓣儿飘啊飘啊,飘到了幼儿园的滑滑梯上,小朋友们看见了漂亮的花瓣儿,就带着花瓣儿一起玩起了滑滑梯,幼儿园里有了花瓣儿就变得香香的;花瓣儿飘啊飘啊,飘到了地板上,小蚂蚁看见了,就把它变成了花瓣儿床,变成了花瓣儿衣服,花瓣儿裙子„„
第五篇:《花瓣鱼》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美好意境。
2.能在花形卡纸上贴花瓣,创造性的制作仿真鲜花。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花瓣、玻璃鱼缸、花形卡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花瓣。
请幼儿观察,漂浮在水里的花瓣像什么?
2.欣赏和理解散文诗《花瓣鱼》。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花瓣鱼》。
花瓣鱼是什么变的?为什么花瓣鱼比小溪里的鱼更漂亮?(因为花瓣有深红的、粉红的、雪白的……小溪里的鱼没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有了花瓣鱼,小溪为什么变成了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花瓣五彩缤纷,还有香味,所以小溪就变成了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人们为什么不舍得捕捉花瓣鱼?花瓣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又变成了什么?
3.指导幼儿做花瓣鱼。
4.分享与交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
散文诗:《花瓣鱼》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一阵风吹过来,吹落了桃花、杏花和梨花。它们乘着风儿飞啊飞啊,飞向一条清亮的小溪。
花瓣儿刚一沾到水面,扑愣愣,就变成了一条条桃花儿鱼、杏花儿鱼、梨花儿鱼。从这以后,小溪里又多了好多好多的鱼。
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多了,有的深红,有的粉红,有的雪白。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彩色的小溪了。
花瓣儿鱼不但颜色美,还有花的香味儿。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香喷喷的小溪了。
好多人都知道,小溪有了花瓣儿鱼,就带着渔网鱼竿来捕鱼了。
可是,他们站在小溪边,看着花瓣儿鱼游来游去,像水中的花朵,闻着溪水飘散的花香,谁也舍不得捕捉它们了。
经过了夏天、秋天、冬天,花瓣儿鱼在小溪里交了很多好朋友,生活得很愉快。
春天又来了,花草树木又都发芽了。大地泛起了绿色,还飘着一阵阵香味儿。
花瓣鱼很想念它们的树,是啊,离开了那些桃树、杏树和梨树都一年了。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花瓣鱼游出了小溪,跳跳蹦蹦地又回到了树上。
回到树上,它们又变成了一朵朵桃花、杏花、梨花。
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开了。
人们说,今年的花儿开的真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