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3则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一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桃花心木》这一课,我没有按照课文顺序来教,而是直奔文章主题: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很快能找到在第十四自然段中的中心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通过反复朗读,我拎出不确定一词让学生理解。通过不确定这个词再回过头学习桃花心木是怎样在不确定中生长的。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对种树人的哪些做法感到奇怪,都出现了几个奇怪。学生通过读书去发现去探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首先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其次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我觉得,语文课程在这方面作用更显著。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第一题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教者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三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非常感动。另一条是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不确定——不定时,不定量,补树苗。这样引领学生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方法,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
一、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如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自学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适时的评价起到了激励和点拨的作用。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适当加入点评,从写法上,阅读方式上,字词理解上都给予明确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思维积极,课堂里涌动着一种积极创造的氛围。
四、把写法渗透到阅读中。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并在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这里面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
这个问题引得学生再一次陷入了认真的思考,最后,一名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很少的养分指生活中有限的有利条件,巨大的能量指的是克服困难的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大树,才能长成栋梁等道理,听着学生的感悟,我觉得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更深地体会了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教学相长吧。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也一定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师不必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如: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朗读指导不到位;有两个环节探究感悟拓展练习没能按照预设完成等。
第二篇:3《桃花心木》
3、桃花心木
一、《桃花心木》作者(台湾作家 林清玄)。
二《桃花心木》的体裁是散文。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
三、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生长,比喻人要在生活中经历风雨和磨难,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四、中心:本文说明了人要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五、重点句理解:
1、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经得起生活中的风雨和磨难,才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如种树人所愿,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六、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莫名其妙——没有人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2、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形容种树人了解树苗的生长,对树苗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慌张。
3、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谊深长。文章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谊深长。
七、近义词
优雅——高雅汲取——吸取锻炼——磨炼依赖——依靠
八、反义词
优雅——庸俗模仿——创新枯萎——茂盛依赖——独立
莫名其妙——恍然大悟从从容容——慌慌张张
语重心长——轻描淡写勃勃生机——死气沉沉
九、正音 空地()膝盖()模仿()汲取()扎根()拧()瓶盖拧()毛巾
十、笔顺笔画
1、枯萎的“萎”字第八笔是()。
2、锻炼的“锻”字第十笔是()。
十一、组词
番()锻()雅()()()翻()缎()勃()()()
十二、多音字
空散
第三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桃花心木》这一课,我直奔文章主题: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很快能找到中心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通过反复朗读,我拎出“不确定”一词让学生理解。通过“不确定”这个词再回过头学习桃花心木是怎样在不确定中生长的。于是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对种树人的哪些做法感到奇怪,都出现了几个“奇怪”。学生通过读书去发现去探究,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了起来。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理解。
首先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其次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
岗赵小学冉会萍
第四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在上《桃花心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本课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五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文/暴旭彩
今天我讲的是《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在课堂上,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种树人浇水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而且我惊喜的发现,上午讲完本课后,下午就有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向我借针线缝衣服,其中还有几个粗线条的男生呢。刚开始我还觉得诧异呢,心想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这些平日里一有点小困难就想退缩或者过来缠着我给父母打电话的小懒虫们,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一下子都长大了似的?看着他们笨拙的缝衣动作,不放心他们,禁不住上前去想帮助他们,可是却被他们微笑着拒绝了。
又到了晚上检查日记的时刻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日记本递到我面前,看到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翻开了这一本本透着馨香的日记。在日记上,很多同学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同样的主题:“今天老师给我们讲过《桃花心木》一文后,我猛然间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尽管没有妈妈陪伴在身边,衣服烂了我也要学着自己缝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看到学生们的心声,我不由自主的感叹道:“一篇好的文章,一节成功的课,真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啊!”
真的,我们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书与育人要达到和谐统一。
2011年3月25日上午第1节办公室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