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算乘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案例
冯瑞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8~69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材简析: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法,在这儿,以表内乘法为基础,过渡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而这些口算又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如12×3就要用到10×3和2×3的口算),在估算和笔算的过程中又同时巩固了口算。在学习方法上,不再出现算理叙述和直观操作,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
学情分析: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最为紧密的。尤其是计算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牢记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口算的方法已经掌握,这样,在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彼此促进,相互启发,对于学生参与经历方法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P68主题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游乐场。
师:你最喜欢游乐场里的什么项目呢? 生1:激流勇进 生2:过山车 „„
师:你能不能在这幅图上收集到有关数学的信息? 生看图回答。师:(出示小黑板)老师把同学们收集的信息整理到小黑板上,你能根据以上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提个要求:你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同学们计算。
【意图:教师在此提出的问题实际包含两方面的要求: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且要便于计算。这样,要求学生学会用耳朵审题,注意倾听要求,而且在以下学生的发言中,做出对他人回答的正确评价,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生:坐过山车的价钱是坐旋转木马的几倍?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有不同意见。师:这个问题合适吗?
生:不合适,因为老师要求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而他提出的问题用除法计算。师:请同学们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谁还能提出问题? 生:5个人坐碰碰车,需要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合适吗?谁能列式计算? 生:3×5=15(元)
师:15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
师:很好,谁还能提出其它问题? 生:一个同学玩3次激流勇进,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可以吗?谁来列式计算? 生:3×6=18(元)
师:这道题我们依然根据乘法口诀就能很好的解决。谁再来提问? 生:1名同学玩3次过山车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可以吗?谁来列式计算? 生:3×10=30(元)
师:这个算式与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个算式不能直接用口诀算结果。
师:那么,这个算式是否正确?(学生回答不够肯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意图: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回顾了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乘法计算的问题,又利用了迁移的方法引出新的内容,在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刚刚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给老师个机会提个问题好不好?(大屏幕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谁来读题、列式? 生:2×9=18(元)
师:这道题用乘法口诀来算难不倒大家,那么来看下一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0人要多少钱?)谁来解答? 生:2×10=20(元)
师:你是怎么算的,说说想法? 生1:10+10=20 师:把乘法转化成学习过的加法来算,真好,你很会思考。生2:2×9=18,18+2=20 师:我们依然借助乘法口诀,在加上多余一人的钱数,可以,你很有想法。生3:用竖式计算
方法可以,但是它不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所以,不太适用。生4:2×1=2,2×10=20 【意图:当问题抛出,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给予所有有想法的学生一些肯定。让更多的学生在思考探索中体验求索成功的喜悦。并且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这种方法行不行呢?说说道理。(学生说不清楚)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黑板板书
举例:2×30)谁会算? 生:2×30=60 师:说说想法?
生:2×3=6,2×30=60 师:你选择了第三种方法,这么算行吗?谁来用其它算法验证? 生:30+30=60 师:好的,看来对于这道题来说,第三种方法也是合适的。可是,说服力还是不够,请同学们每个人都在练习本上举出这种类型题的例子,用不同的方法算一算,得出一个结论。
生各自举例后汇报。
生1:4×30=120.4×3=12,4×30=120;30+30+30+30=120 生2:60×4=240.6×4=24,60×4=240;60+60+60+60=240 „„
生:90×90=8100.9×9=81,90×90=8100 【意图: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此环节要得以突破。我想把看似简单不易深入思考的口算方法不是拿来死记硬背,而是通过一个有待验证的结论,让学生主动去创造求知的过程。无论是有想法的,在他人的启示下有了想法的,甚至是只看懂了结论还没有想法的,在他试图去创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收获都是巨大的。】
师: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那么最后这名同学举的例子,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呢?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验证。下面,我们进行一组口算。
大屏幕出示一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口算,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口答,说想法。师:同学们在口算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第三种方法,看来这种方法相对这种题型很适用。
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书中P69—做一做 生汇报:20×4=80;200×4=800;2000×4=8000 师:这组算式与我们刚刚研究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1:计算上有规律
生2:刚才的算式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这里出现了整百数、整千数 师:200×4=800,你是怎么想的? 生:2×4=8,200×4=800 师:你依然采用了我们刚刚研究的第三种方法,可以吗?谁来验证? 生:200+200+200+200=800 师:的确适用,那么,2000×4=8000呢?谁来说想法?并且验证。生1:按规律,一个比一个多一个0 生2:8÷4=2,8000÷4=2000 生3:2×4=8,2000×4=8000;2000+2000+2000+2000=8000 师:看来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我在2000的末尾再添一个0呢? 生:积是80000 师:我们来小结一下,对于这种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意图:口算乘法方法的提炼,不是学生意识中的想当然,而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最终得到最真实的验证结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习惯。】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大屏幕出示方法)同学们齐读一遍。师:口算竞赛,完成书上P71—1 生完成后,开火车式汇报
师反馈结果,举出有争议的一题“500×6” 师:500后有2个0,所以得300,不对吗?
生:5×6=30,在30的后面再添2个0,所以是3000 师强调:要用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在积的末尾再添上几个。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前后经历了两次试教,呈现的这节教研课让我很有收获。我在教学中有以下的优势体现: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是很紧密的,计算教学更是如此。
1.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2×10=20这个算式,10+10=20; 2.验证口算方法的过程
3.知识的迁移:例如:2×9=18,18+2=20,想到9个2是18,10个2就是20.再如:从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运用到到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
以上的设计使学生自主的借助旧知,解决新知。
二、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策略。
二班的学生聪明、思维活跃,很善于提问。在本节课,学生出现了五种解题策略。1.用加法算;2.竖式计算;3.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4.分解法;5.运用口算方法 我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在解决2×10=20这
个算式时,前两次试教中,在这个环节没有出现用口算方法解题的策略,而这次学生直接提出了用2×1=2,再在2后面添一个0的口算方法。我大胆的改变了教学环节,设计在例1中的问题二才出现的,引导学生经历并发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就学生思想的提前而提前处理了。我觉得尽管变动了教材,但是更大限度的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扎实,学生掌握较好
尽管本节课的习题量很少,还有两道准备的习题没有时间处理,但是,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的很好,所以在练习中以及课后作业的反馈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以体现。四、三维目标的达成,使知识呈现有了深度和广度
本节课上暴露出的问题:
1.问题处理,还不够灵活
本节课有几处突发事件真的是我始料不及的。两次试教中从没出现的问题居然接踵而至。例如:在情境导入环节,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前两名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口诀出现,第三名学生就提出了3×10=30,我没有抓住机会,遵从学生的认知,而是又回到教材的原点。
2.对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有限,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不够
刚刚提到学生出现的五种解题策略。学生出现用竖式计算,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其实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契机,我简单、生硬的否定不仅仅抹杀了学生的一腔热情,更暴露了我对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能宏观的把握知识点,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并完善的。
3.难点的突破还有些牵强
口算方法的提炼有些突兀,如果分步骤引导,多给学生自主的机会,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会有很好的锻炼。
我们一直在学习新课程,在第一节试教前,我也在网络上查找了以上关于计算教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可是,只有在上课之后,认真反思之后,我才真正对以上标准中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把计算学习活动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这正是我在这节课上真正要体现的。
“生成的课堂是灵动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高标准的。”为此,我还需不懈努力。
第二篇: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洞市完小资小芬
口算乘法是三年级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另一方面口算乘法是为后面学习笔算做铺垫的。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以下是我对于这节课的反思:
一、做的好的方面
1.我是借助情境,利用小精灵和游乐场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化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导入和巩固练习用闯关形式呈现,使数学充满趣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学,创设情境之后,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并且突出重难点。
3.准备比较充分,对算理,计算方法,计算技巧的讲解到位,通过提问题使学生体验由清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4.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学生已有乘法口诀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在口算方法的探讨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先用十位上的数或百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两个0或三个0,进而掌握快捷的口算方法。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引导学生通过小棒图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在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总结算法。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还可以,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在探究算理和巩固算理上花的时间较多,导致没有给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巩固练习,而是在后面讲解巩固练习题时比较匆忙,没有关注的学困生,直接用优生的正确答案带过。
2.在对学生问题的处理上不够机智,在我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时,有个学生直接提出了问题,当时我并没有对这位学生给予肯定和提问,如果我能发现其实她是找到了数学信息并且提出问题,能及时肯定她的数学思维会更好。另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我由于着急,听了两遍没明白学生的意思,就让学生下课再找我交流,其实当时如果我在耐心点,抓住这个好问题,是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的。
3.对于学生有争论的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巩固练习中,有个题目学生的看法不统一,我应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4.对于数学专业术语不够数学,在说算理的时候,我把算理说成了原理。
5.在让学生理解20×3=60和12×3=36的算理我只是借助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如果这个设计一个摆一摆的活动就更加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经历计算过程。
总而言之我应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
第三篇: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口算。
新课程指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就是应该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
在新课之前,我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让学生会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延伸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生找出方法之后,我又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虽然孩子们说的都是比较通俗的总结语,但他们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
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今天的尝试我发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像这样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孩子,他们就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第四篇: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以班班通课件邮递员送信为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猜猜我是谁、开火车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学生已有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先用十位上的数或百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两个0或三个0,进而掌握快捷的口算方法。在练习中,我也让学生在组内核对,有不对的地方先在组内说说原因,而后再全班分析,这样的错例来自于学生中间,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能更好的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口算正确率。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现象。二是讲解时个别语言不够精确。在以后教学中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是自己的课堂上出高效、实效。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呢?执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第一关闯过之后,我设计了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环节。去游乐园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我提出:“看着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的联系。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孩子们感觉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就很乐意解决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习中来。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在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三、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的知识很容易弄懂,但是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可以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提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其中官佳怡同学说120×2=240时,同学们就大声说“错了,120不是整十数”。我反问:“真的不是吗?想一想,120里面有几个十?”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错。
在看价格表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一环节中,胡昕宸同学刚说出“玩三次旋转木马和……”我知道他可能要提出乘加的问题提了,为了不影响上课的节奏,我打断了他:“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胡昕宸立即领会了我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玩旋转木马5个人要多少钱?”我不经意间就葬送了这一次数学学习的好实例。如果我让胡昕宸说完,肯定有学生会提出异议,并解决掉。课堂就是一个让学生犯错改错的地方,我们要让孩子真正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尽管是善意的点拨。
课的最后拓展环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我为了节省时间,就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填空算式:口0×=240,同学们很快就都写出的是几十乘几等于240的算式,当官佳怡说出120×2=240时,同学们想都没想就都说“错了”,因为按照惯例,方框中只能填一个数字。正是因为我的一个点拨,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就只顾填空了而没有考虑到题目的愿意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估算。在这个环节,学生一共想到了4种方法,分别又起了名字叫做大估、中估、小估和四舍五入估,然后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题目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本节课,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也让学生体会到:估算时,要看情况来定大估还是小估。适合大估就——(大估),适合小估就——(小估),或者中估合适也可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面对。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单位,还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第五篇: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乘法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反思《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挖掘身边的生活字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因此,教学中我首先借助教材的主题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设计“我会填”、“谁大谁小”、“数学小博士”,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使数学材料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