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时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当然,从数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
第二篇: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教师:林成菊
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学生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统计表。我就抓住这一点,把他们的体检表在校医那里给他们借来,完成统计表,进而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学生自己讨论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刚刚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本节课有必要提示下每个统计图都有它们的特点。让学生把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前我让学生在电脑上查了各种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各种统计图都有它的特点。而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播放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有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在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有些拖泥带水,以至于画法环节没有实施,只能挪到下一节课进行。在有些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第三篇: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一、教学小结。
首先利用人们对疫情的高关注度,由当前疫情热点导入,由疫情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引入本课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然后通过大量的疫情相关应用题,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听讲、做练习,提升了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中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生命健康意识。
最后结合课件实例和课堂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道理。
二、今后打算。
讲过本节课后,我感受到了网络课程与与传统课程巨大差异。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许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有备课费时费神,和学生互动、检查方面的不便,以及对学生视力的的影响等不利条件等。
如今后还有网络教学需要,我会尽量课前多思考、多准备,尽量优化教学环节,结合生活特点设计应用题,同时增强语音亲和力,尽量吸引学生听课兴趣,提高网络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多渗生命健康意识及无私奉献意识。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某市中小学生几年来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经过课前调研发现,学生没有集体去过科技馆,对此不太感兴趣。如此看来,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全国刚刚放映完毕,自20xx年1月16日首映以来,首周末票房就突破3000万元,成为有史以来最“牛”的国产动画影片,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我就抓住这一点,把观看本片的近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作为素材,把工作人员统计的人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进而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听到此话题,果然一下子便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刚刚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本节课有必要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把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练习中出示了三个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更合适呢?在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播放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有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在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有些拖泥带水,以至于画法环节没有实施,只能挪到下一节课进行。在有些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3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时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在感知折线统计图特点上运用了比较策略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当然,从数学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老师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4第一课时先主要复习了一下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让学生从统计表中能看出什么信息,学生会说可以看出某一年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有多少支。然而做成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看出某一年参加机器人大赛的队伍有多少支,并且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最多或最少等,这主要体现了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如果画成折线统计图又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自己发现,研究交流发言,其实学生说的非常好,能看出增减变化的趋势,从20xx到20xx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总体呈上升趋势,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学生说的也很好。
然后有练习做一做,记录的陈东0到10岁的身高变化的统计表,让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学生做的非常好。老师又提问了有关陈东身高增长快慢的问题,学生也回答的非常好。以及预测11岁陈东的身高大家也预测的比较合理,说明对单式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的还是很好的。接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一题的练习1,把1到6年级的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学生都画得很对,只有个别同学用钢笔作图,老师再次强调一定要用铅笔作图,错了便于修改。后面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也很好。并且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也很好。接着的练习也都做的很好。
总之,这节课学生学得还不错,自己动手画的也很多,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5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
做到了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点”表示的意义和“线”的陡缓变化趋势,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动态演示画图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明确画图步骤,还掌握了画图的正确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给予,而是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在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接着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了特点、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说过:“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思考”。因此,在本节课中做了几个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而不制成条形统计图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有什么作用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背后蕴含信息的思考,从而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引发了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特点的反思,体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背景来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感受统计的价值。
《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统计活动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中,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心电图、股票走势图、汽车销售情况、沙尘暴天气变化情况、陈东0-10岁身高情况、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变化情况、芳芳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以及让学生根据“四一班第一小组1分钟跳绳统计表”和“王芳6次1分钟跳绳统计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等,这些事例的呈现,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既感到亲切自然,又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一些不足:学生表达能力有差异,个别学生心里明白,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需要老师的不断地提醒;绘图时仍有学生忘记标数据,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白板系统服务教学、是不是能充分放手,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的目标,但这样做会不会跑偏?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有待尝试!
第四篇:《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
做到了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点”表示的意义和“线”的陡缓变化趋势,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动态演示画图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明确画图步骤,还掌握了画图的正确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给予,而是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在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接着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了特点、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说过:“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思考”。因此,在本节课中做了几个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而不制成条形统计图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有什么作用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背后蕴含信息的思考,从而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引发了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特点的反思,体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背景来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感受统计的价值。
《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统计活动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中,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心电图、股票走势图、汽车销售情况、沙尘暴天气变化情况、陈东0-10岁身高情况、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变化情况、芳芳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以及让学生根据“四一班第一小组1分钟跳绳统计表”和“王芳6次1分钟跳绳统计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等,这些事例的呈现,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既感到亲切自然,又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一些不足:学生表达能力有差异,个别学生心里明白,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需要老师的不断地提醒;绘图时仍有学生忘记标数据,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白板系统服务教学、是不是能充分放手,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的目标,但这样做会不会跑偏?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有待尝试!
第五篇:《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记得有哪些吗?(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首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张来自科技展的图片。(出示情境图)
师:你对科技展有什么了解?
二、揭题示标:
1、师: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把1998~2003年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图中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年参观的人数,以及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参观人数最少?
2、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画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一起来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上面的统计图,思考:(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先独立观察、比较、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小组1:我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
小组2:我们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都是表示年份,纵轴都是表示人数;这两幅统计图都是对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进行统计的,所以无论哪幅统计图都能很清楚地看出每年参观的人数。
小组3:我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
小组4:图中的点都用线连起来了;知道1998年—2003年的人数变化情况。师:真好!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了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
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 生1: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另外折线统计图还能清楚地看出人数变化情况。(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用线表示数量增减变化)
2、师小结:通过刚才观察、分析、比较,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之处都能看出数据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还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其实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是通过折线的起伏变化显示出数据之间的变化的)
3、再看这幅折线图参观人数一直在增加,你有什么感想?
4、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04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呢?
四、实际运用,加深理解:
⑴、提问: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折线统计图,如股票分析图、病人的心电图等,根据学生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⑵、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这幅折线统计图和我们前面接触的有什么不同的呢?
(2004年1—8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8月往后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你怎样认识折线统计图?
(生:①、可看出数量的多少;②可看出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折线上升——数量增加 折线水平——数量不变 折线下降——数量减少
师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通过折线的起伏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⑶、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5页第4题。
师:你看,我们通过对一张统计图的分析和研究,知道了这么多。可见,统计图确实能给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当堂检测:
1、以前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又新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判断下面几组数据,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呢?
①、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
()②、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人数。
()③、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
()
④、图书馆各类书的数量。
()
2、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5页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