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11.1《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功》教案
屏山县书楼中学:熊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能用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通过观察ppt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分析什么力做功,什么力不做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并会计算功。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具准备:ppt课件、木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车陷雪地里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从有无成效方面分析力是否做功?。。前面的实例归纳得出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如何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
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2)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得出以上三例中都不做功。
2、功的计算
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所做的功越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2)功的单位:焦耳(J),1焦=1牛〃米。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 1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例:教材P105例题,学生读题后提问:
(1)马运货物时拉力方向、重力方向各是怎样的?
(2)货物运动距离是多少?货物运动方向与什么力方向一致?什么力在做功?
(3)货物匀速运动说明拉力与摩擦力有什么关系? 弄清以上问题后,学生阅读书上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力所做的功只跟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跟拉力方向、物体运动状态(匀速、加速或减速)等其它因素无关。
3功的计算的课堂练习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功,功是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也学会了计算功。
.五、板书设计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11.1功
1、力学中功的含义:“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
2、力学中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W=FS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功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_________()
F----____-----_________()
S----____-----_________()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第三篇: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机械和功教案
南南天教育教师备课专用 天授课教师王金笑
教授课形式一对一个辅导 育
教教育理念: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师沟通理念: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教学习理念:相互学习共享知识 案工作理念:快乐工作有效执行 简单机械杠杆 学法指导:(1)杠杆支点的辨识:杠杆转动时(瞬间)唯一不动的点;
(2)力臂的确定:延长力的作用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量取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3)动力和阻力没有绝对的分别,具体分析时可以认为以使杠杆朝某个方向转动的力动力,反之则为阻力。(4)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前先调整杠杆平衡,注意记录数据,应用表格(P154)分析数据归纳关系得出结论。
(三)教学内容1.认识杠杆。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轴)。(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4.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省距离(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天平5.我国古代的杠杆 杠杆的平衡
1、提问:什么是杠杆的平衡呢?
归纳结论: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作缓慢的匀速转动时,我们说杠杆平衡了。
2、实验探究: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总之,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板书)滑轮
1.定滑轮2.定滑轮的作用: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4.动滑轮的作用: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5.滑轮组
6.滑轮组的作用: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承担动滑轮的绳子的几根,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7.滑轮、滑轮组的应用。
8.现代复杂机械的许多部件老师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小的如手表,大到机械人、大型挖机等。机械功
1.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2.做功的必要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 3.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
W=Fs 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4.功的单位:牛顿·米,专用名称: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1J的大小: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约为1J;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飞,做功约10J;„„ 功率
1.做功有快慢。2.如何描述变化现象的快慢? 3.功率:单位时间做功的多少4.公式: 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的时间 5.单位:
基本单位:焦耳/秒。专用名称:“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辅助单位:千瓦(kW)、兆瓦(MW)换算关系:1MW=1000kW,1kW=1000W 6.功率的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功率越小,做功越慢。7.常见物体功率的大小:(课本P135)
8.机器上都有一个小牌子,叫做铭牌。上面标明这台机器的工作性能和结构特征的一些数据,功率也是其中一项。机械能
1.能源危机与能源
2.能量,能: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3.能量与做功的关系:物体做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量为别的形式的能量就越多。
4.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J)。5.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
6.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8.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统称。
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就是它所具有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
11.实验探究:弹性势能与物体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结论:形变程序越__________,弹性势能就越大。
1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13.人造地球卫星。14.风能、水能的利用。
第四篇: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了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了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认真按照九年制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作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必须注意下面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进行实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还要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本学期,计划进行下列实验: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 声是怎样产生的真空铃骨传声
4.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声波传递能量
6.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7.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9.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0.光的折射规律
11.光的色散
12.透镜对光的作用
1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4.天平的使用方法
15.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6.用天平测量体积 不同的物体的质量
17.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9.3《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用具 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教学演示:1.用定滑轮提拉砝码做功.
2.人用手推小车做功.
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中做功.
4.铁球在木槽中由于惯性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5.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6.用弹簧秤拉小车,演示做功的多少.
教学过程:
引言: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以下我们要通过几个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演示1】 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
【演示2】 人用手推小车做功,如图2(所用的色笔在图中前后要统一,这样容易突出两个因素,也易比较.)
指出:人的推力F对小车做了功.或简单地说人做了功.
【演示3】人的压力将图钉压入木块,人做了功.如图3.(板图的要求同前所述)
指出:人的推力对图钉做了功.也可以简化为推力做了功.
请同学们讨论,做功的两个因素究竟是什么?
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
小结:做功的一个因素是运动物体必须受力或者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因素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必须跟物体受力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说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然后,让同学们看书并用笔画出重点,教师同时板书出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教师强调指出:这两个因素是严格的,缺一不可.
请同学注意以下的物理小实验.看这些物体或者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了?看谁能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功的两个因素.
【演示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滚动了一段距离.如图4.
问:小铁球开始阶段的受力F作用,至A点处撤去外力作用,由于惯性,它仍可经B运动至C,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S的距离,推力是否对铁球做功了?
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
正确的回答明确哪个阶段,在A点之前,推力F是对物体做了功,而在A点之后,推力F已经不存在,当然不会做功.
在此强调指出: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严谨的,用两个因素去鉴别就不会出现结论的错误.譬如,小球从A至C虽有一段距离,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它的惯性,所以推力并没有对小球做功.
记住,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此外如果F跟S方向互相垂直,力F也不做功.
请同学们再注意下面的演示实验,用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来判断外力是否做功了.
【演示5】 手提砝码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地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5.
问:人对砝码的拉力是否做功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
小结:虽然力是作用在砝码上,但砝码所移动距离的方向跟砝码受力的方向垂直,故拉力并没有对砝码做功,或者说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零.
以上我们已经解决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物体做了功,那么需要解决物体做功的多少,也就是我们怎样把物体做功的多少计算出来.
板书:
2、功的计算:
如果我们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请注意演示实验,你是否能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功的计算规律.
【演示6】 用弹簧秤拉小车,拉力做功.比较做功的多少.(教师注意要让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①拉力大小不同,但通过的距离相同.板书.
F1 S1 W1 F2 S2 W2 F1>F2 S1=S2
请同学思考两次所做的功W1、W2,填出“>”“<”“=”的符号,(即W1>W2).
②然后再做第二次演示实验:使拉力相同,距离不相同.
板书:
F1 S1 W1 F2 S2 W2
使F1=F2,S1>S2,则W1>W2.
(让学生比较W1,W2的大小,并填入比较大小的符号).
通过以上两次实验,你是否能得出功的计算公式.我们定义:
板书:W=FS
指出:利用此公式可以计算出功的多少来,但必须注意它们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板书在公式的旁边.
【例题】 请阅读书上的习题.讨论如何计算出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
讨论中教师应着重指出为什么在计算中跟G箱重无关
注意板书的规范要求.
已知:F=50N、S=10m、G=100N.
求:W
解:根据W=FS=50N×10m=500J.
答:水平推力对箱子所做的功为500J.
讨论:根据上题如何改变条件,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与物重G有关,而与水平推力F无关.
纠正同学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次突出做功的两个因素.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做功的两个因素及功的计算公式.
自编两道“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物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