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小说教案
儿童小说
教学目标: 1掌握儿童小说的艺术特征。
2通过作家作品链接,了解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教学重点:
1儿童小说的特点
2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教学难点:对特征的把握 教学课型:理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法、赏析法
一、儿童小说的含义和特征
1、儿童小说是小说
①符合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借助于艺术虚构,用典型化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少年儿童的生活真实。
②运用小说创作的技法和各种表现手法。
a、情节结构上:通过故事情节的开展来描绘人物。如
b、文字表现上,以塑造人物为主。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多种手段刻画立体、鲜活的儿童形象,且突出人物的年龄、个性特征。如《米什卡煮粥》
③在环境的展示上,将人物放在现实的环境中加以表现,突出现实感。如《独船》、《草房子》、《三色圆珠笔》。
2、儿童小说是儿童的
读者对象是儿童,因此,从内容到形式必须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和接受心理。①线索设置:单线。
②题材选择: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题材。
③在内容上:表现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表现成长中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对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关怀。
如《小人由由》、《小尼古拉》、《拉拉和我》表现童趣和稚拙美;《我可不怕十三岁》、(常新港)表现内心世界;《独船》、《山羊不吃天堂草》(曹文轩)、《少女罗薇》(秦文君)表现少儿多方生活及反对少儿精神成长的关怀。儿童小说是指少年儿童感兴趣、易接受,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以及他们有能力接受的小说。体现出“儿童的”对象特征,体现出“小说”的问题特征。如《独船》的内容是反映儿童生活和其成长关怀,形式为单一的线索。
二、儿童小说的构成元素
(一)故事:单线明了,集中紧凑。
单线明了——线索单一,故事叙述一目了然,表现的主题明确,人物关系明确。如《独船》,两父子十几个学生,丧妻——结怨——救人——献身。
集中紧凑——故事推进快速,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且充满悬念。如: 《三色圆珠笔》,观笔——丢笔——找笔——还笔——议笔——偷笔。
(二)人物:真实而个性鲜明的少儿典型(小年小说),充满浪漫色彩的人物个性(童年小说)。
①注重对人物个性的刻画。
如《丘克与盖克》中两个孩子。《我的小姐姐克拉拉》中我和克拉拉不同个性。
① 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和展示。
如《女生贾梅》中贾梅、贾里对妈妈约会的心理。③注意体现人物的时代特征。如:
a、贾梅、贾里:开放心态的当代少儿形象。
b、《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安然的时代性。(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定少儿)④注意特定读者群中人物形象的年龄特征,儿童小说与少年小说区别。如:
a、儿童小说中人物的天真、稚气与浪漫色彩,像《小人由由》、《淘气包艾米尔》(浪漫色彩)、杨红樱作品(小学阶段儿童特征)。
b、少年小说中人物要体现成长中少年独有的半幼稚与半成熟相伴随心理特征下的各种行为、举止、态度和成熟感。
如:曹文轩作《山羊不吃天堂草》《弓》作品等。
(三)主题:明朗、积极而有针对性。
儿童小说主题的明朗、积极、有针对性,与儿童的接受特点分不开。由于儿童思想水平、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还未完全成熟,故作品的主题不能过于含蓄、隐晦、模糊,而应是明朗、积极、有针对性的。如《白脖儿》(罗辰生)、《山羊不吃天堂草》(对未来民族性格的呼唤)
如《米什卡煮粥》善意批评儿童身上马虎、说大话等毛病。(个性鲜明、题旨清晰)
三、儿童小说的艺术特征
内容特征:主题明朗而有针对性、人物小、人物性格鲜明;背景具体、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环境。如:曹文轩的唯美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通过乡下孩子进城打工的经历,塑造了独立自强的未来一代形象,揭示歌颂了人情、人性之美。针对性: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商品经济大潮下的都市——地点、环境、时间)
四、儿童小说的分类
(一)从儿童小说的形式分
(二)从儿童小说的内容分
1、生活小说
2、历史小说
3、惊险小说
4、动物小说
5、武侠小说
6、神怪小说:
五、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①读者对象不同
小说——中、高等级以上。故事——小学阶段向下至低幼。②艺术表现方式不同
小说:以塑造形象为主,表现立体的性格,丰富复杂的环境,运用小说笔法陈述故事。如《山羊不吃天堂草》、《汤姆索亚历险记》。
故事:以概括故事为主、人物不是主要的,没有典型性,只作为构成故事的元素,强调的是“事件”的过程。如《一满杯牛奶》。
六、总结:
七、作业:课外阅读曹文轩作品
第二篇:儿童小说推荐
儿童小说——特别推荐《小王子》
强烈推荐秦文君的小说系列,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2002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郑渊洁的:
《皮皮鲁传》、《鲁西西传》
《皮皮鲁外传》、《鲁西西外传》
十二生肖童话系列(十二本哦)
《大灰狼罗克》
《舒克贝塔历险记》(书店有1到100集,好像一共有三、四百集的,后面的比较有趣)
《白客》、《智齿》、《金拇指》、《鬼车》、《病菌集中营》、《生活保姆》、《我是钱》、《谜图》、《仇象》《舒克舌战贝塔》
杨红樱:
马小跳系列(坦白说,很没意思啊)
另外:
《绿野仙踪》
《豪夫童话选》(推荐!很好看)
《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不太确定名字~)
外国儿童畅销读物:
《人间有晴天》
《魔法城堡》
《秘密花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哈利波特系列》
中国儿童畅销读物:
《草房子》
《野风车》
《瞧这帮俏丫头》
《神秘的红丝带》
童话——看梅特林克的《青鸟》吧,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青鸟。
写给大人看的童话。
彼得·潘
哈利·波特系列(暂且归为)
爱丽丝漫游奇境系列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的郑渊洁的童话也很经典.绿野仙踪
长袜子皮皮
第三篇:小说教案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6.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四〉理解标题的含义。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4.以主要人物为题。5.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
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评价——对人、事的看法。〈六〉关于写法的问题。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关于小说阅读
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拼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道:“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地步。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仿膳’,你小时侯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1.对第一段里划线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是又担心儿子会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就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的时候,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忍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不超过20个字)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不超过60个字)
3.阅读第三段,从母亲的言谈举止,分析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4.这篇小说的主旨是什么?
5.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是以从“平淡”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1、A(B“受不了”,C“无可奈何”,D“受不了儿子„„脾气”均不符合母亲的思想活动。)
2、(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3、希望、焦急――惊喜――兴奋――回到痛苦的现实中。
简析:母亲最盼望的就是儿子能够坚强起来,心中鼓起生活的勇气。但自己来日无多,面对不知这种情况的儿子,她露出“央求”的神情。儿子的同意,使她“喜出望外”,儿子的决定更让她兴奋不已。但是,却又因触动了敏感的字眼,由从兴奋回到眼前痛苦的现实中。
4、本文塑造了一个忍着肝病的巨大痛苦,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5、B(本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第四篇:小说 教案
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古典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雏形于魏晋南北朝,形成于唐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大致可分以下几个时期:
(1)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社会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成为古典小说叙事的源头。神话传说已经具备人物和情节两个基本因素,散见于诸子百家书中的寓言典故提供了借鉴经验,历史著作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山海经》“精卫填海”。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严格意义上说这仍然算不上是小说,只能算是小说的雏形。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和干宝《 搜神记》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里面收集了许多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3)唐朝时期:唐代小说“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有完整的结构,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多保存于宋李昉所辑《太平广记》中。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前朝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有关。
唐代三大爱情传奇(《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是此时期的标志性作品。
(4)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井文化的兴起,给小说创作带来深厚的土壤。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形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话本:说话艺人讲演故事的底本,“话”是故事的意思.话本最初掌握在说话艺人之手,作为自己揣摩备忘或师徒,子孙传习之用,而后随着“说话”艺术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宋代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品为《京本通俗小说》(保存我国最早之白话小说)(5)明清时期:小说开始走上了文人独立创作之路,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增强。《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明清这一段时间内涌现了无数的经典之作流传于世。如:
明代四大奇书(章回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许仲琳《封神演义》、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明的“三言二拍”(冯梦龙:《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均为白话短篇小说。
清代以章回小说为主流:如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李汝珍《镜花缘》石玉昆《三侠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孽海花》,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现当代小说的兴起的标志性事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第一时期为民国时期,即1949年以前,是小说的多元文艺复兴阶段。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各种思潮流行,舶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中国小说的发展出现多元化,各类小说题材涌现,其中现代言情小说的发端鸳鸯蝴蝶派就出现在此时。正统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晚清民国报纸兴起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舞台,报纸通过了连载小说招揽人气,小说家通过报纸赚取稿费。近现代几乎所有著名的小说家最初都是从报纸上连载小说开始,从鸳鸯蝴蝶派的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到鲁迅再到当代金庸。
(2)第二时期为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即1976年以前,是小说的阶级斗争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的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同时,这一时期的大陆文艺青年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变,命运的沉浮、多视角的阅历以及对价值的思考,为下一个时期的辉煌埋下了伏笔(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人生转变就在这一时期)。而在港台,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和武侠小说发展到了巅峰,分别产生了琼瑶时代和金庸时代。
(3)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时期,即2003年以前,是小说的反思和蜕变阶段。
这一时期的大陆小说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文革结束,对外开放,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小说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以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文革后作家,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莫言更是凭借在此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影响力,在2012年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
(4)第四时期为2003年至今,是小说的“表性”网络文学阶段。
随着网络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书写和传播模式,使小说的发展更加多元,80后90后的生力军开始步入文坛并展现了惊人的创作能力。以起点为代表的武侠玄幻小说作者群和以晋江为代表的言情小说作者群(四小天后、六小公主、八小玲珑)的整体出现,标志着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主流文学之外的又一创作主体。
分类:
按照创作年代
1.古典小说 2.现代小说 按照篇幅长短
1.短篇小说:一般认为,篇幅在几千到两万多字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2.中篇小说(三万至六万字)一般认为,篇幅在三万字至六万字之间的小说。也有少数十几万字也被算作中篇而不归于长篇,这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度。通常只是截取主人公一个时期或某一段生活的典型事件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故事情节完整。线索比较单一,矛盾斗争不如长篇小说复杂,人物较少。
3.长篇小说(六万字或十万字以上)一般认为,字数在六万或十万以上的为长篇小说,还可细分为小长篇(一般六万到十万字),中长篇(一般十几万到三五十万字),超长篇(一般超过百万字)。如果作者打算表现人生中常见的错综复杂关系,则必须使用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笔调轻松的长篇小说,也会有一个内里的严肃主题,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组织或是零乱。初涉者在写作长篇时最需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性,以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1.微型小说(<1500):比短篇更短的小说完全符合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忙碌的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为这类的小说赋予了许多新名词和新定义。例如极短篇、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由于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练,题材能见微知著者为佳。一个意外的结局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还是要有伏笔呼应,甚至比起给予读者意外、应该更重视能否带给读者感动。注:篇幅长短并非明文规定,但按照情节内容丰富度可能会把部分字数多的划入字数少的类别,例如某些十几万二三十万字的小说会因为内容太过不紧凑而被归入中篇小说,而某些仅有六万多字让人觉得篇幅过短的小说会因为内容情节十分紧凑而归为小长篇。按照内容题材划分
1.武侠小说:
也有叫武打小说,金庸为代表,可看做男性言情和励志小说。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以来,舶来文化的冲击,中国小说发展出现多元化,1930李寿民以还珠楼主为笔名,开始在天津的《天风报》连载一长篇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自此东南亚刮起了一股武侠风,在金庸手中发展到了巅峰。
2.言情小说:以描述恋爱感情为主题。
包括很多,如后宫文,穿越文,都市文,青春校园文等,3.恐怖小说 包含盗墓、鬼故事,灵异故事,以情节或者语言以达到让读者恐慌的目的。4.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是指在故事的描述过程中带有足够的线索让读者可以推理出结局,也可以不加推理由小说中的“侦探”来推导出结局的小说。
5.悬疑小说
悬疑和推理的区别在于,推理小说会描述足够的线索用以推断出结果,而悬疑小说则是遮掩各种关键线索,最后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6.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通常与军事小说不分家,严格说历史小说主要是以史实记录为蓝本,重新记述刻画历史人物和事件。网络上出现的历史小说大多是使用中国古代历史为背景的穿越类小说。
7.军事小说:军事战争为主题。
8.科幻小说: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幻想的小说,并非凭空捏造。按照主义流派划分
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 讽刺主义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按照表现形式划分
书信体小说、日记体小说、对话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创作进度划分:连载小说、全本小说 小说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古代小说
(1)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十大名著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杨家将》、《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岳飞传》、《聊斋志异》
(3)三言二拍
《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4)五大奇书
《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
(5)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白蛇传》
(6)传奇小说:《李娃传》、《说唐全传》、《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7)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8)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
(9)神魔小说:
《西游记》、《封神演义》、《济公全传》(10)公案小说:
《包公案》、《施公案》 《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荡寇志》 现代小说
(1)玄幻仙侠:《诛仙》(2)古代言情:
《后宫·甄嬛传》《云中歌》《还珠格格》《梅花烙》《倾世皇妃》(3)历史传奇:《康熙王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4)民国言情:《倾城之恋》《围城》
第五篇: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教案
tushuguan201 修改 收藏于 2012-01-04
如何标记批注?
原文来源 阅读数:
1被转藏:17 公众公开
小说阅读教案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其考查能力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
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
三、分析环境描写,把握原因 方法点拨:
(一)分点解说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 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 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作者,要求作品和作者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5)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可借鉴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分类解说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小说的情节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小说的人物形象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
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
(三)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五、鉴赏小说艺术特色(1)鉴赏一:题目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雁阵》 以主要人物为题 以特定环境为题(2)鉴赏二:人称
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地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事物。
(3)鉴赏三:结构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4)鉴赏四:表现手法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衬托或烘托可以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5)鉴赏五:情节
曲折跌宕,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制造悬念,借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6)鉴赏六:描写方法 见塑造人物的方法分析(7)鉴赏七:语言特色
朴素、华丽、幽默、机智、讽刺、凝练、隽永、委婉含蓄
常用鉴赏术语,如:意境,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主线(索),脉络清晰,形象生动,含蓄隽永,说服力,感染力,生动具体,细致入微,极富新意,形象化,漫画式,人物性格(广义),典型环境,文眼,文章基调凝重悲凉,激昂明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