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来源:恩施州政办
【摘要】
●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新农合,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2元,一般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城镇居民医保,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40元。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
●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级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2010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150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2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省部属、州属医院)与县级医院(安排9家,含中医院1家)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
●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再补种9.8467万人。.在2009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5万人;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16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正文: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的通知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
《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州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十月九日
恩施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责任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50万人,新增参保人数2.1万人,参保率达到90%。重点抓好中小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普通居民和外籍常驻人员的参保工作,建立参保组织工作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州人社局负责)
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职工的参保问题。(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国资委负责)
3.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州卫生局负责)
(二)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4.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新农合,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2元,一般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城镇居民医保,县市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40元。(州卫生局、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分别负责)
5.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在新农合统筹地区实行门诊统筹,恩施市统筹地区实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州人社局、州卫生局)
6.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确保所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7.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对其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州民政局负责)
(三)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8.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确保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州人社局、州卫生局分别负责)
9.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6个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从卫生部颁布的112种临床路径中选择当地开展病种,按属地原则,各县市开展的临床路径不能雷同。(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10.积极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开展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在全州范围内实现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11.逐步提高医保统筹层次,统一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统一管理标准。(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12.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级增补的非目录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州发改委负责)
13.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配送,落实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省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州卫生局、州食药监局负责)
14.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州卫生局负责)
15.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监督检查抽验;对进入我州市场的基本药物,全过程监控并检查抽验;对抽取的基本药物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全项目检验;对辖区内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部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配送企业全部实施电子监管。(州食药监局负责)
16.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17.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以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州物价局、州商务局分别负责)
(五)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18.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保障其正常运行。(州财政局、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19.*鼓励地方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20.*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补偿办法。(州卫生局、州财政局、州人社局负责)
21.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按照中央财政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县市给予奖励补助。(州财政局、州发改委负责)
(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22.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卫生局、州人口计生委负责)
23.实行能进能出的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州人社局、州卫生局负责)
24.按照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州编办、州卫生局、州财政局、相关县市分别负责)
(七)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25.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州卫生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八)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6.建设2个县级医院(恩施市、利川市);建设5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恩施市1个、利川市1个、来凤县1个、鹤峰县1个、建始县1个);建设82所村卫生室(恩施市22个,利川市12个,建始县9个,咸丰县8个,巴东县11个,宣恩县7个,来凤县7个,鹤峰县6个);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恩施市);以上项目要确保地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时竣工投入使用。(州发改委、相关县市负责)
(九)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27.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2010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150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州卫生局、州教育局负责)
28.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24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16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名)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州卫生局负责)
29.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省部属、州属医院)与县级医院(安排9家,含中医院1家)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安排25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30.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9人,其中:建始县3人、鹤峰县2人、来凤县3人、利川市1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68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150人次;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66人次。(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3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地方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十)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32.发挥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方面力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政府重点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技术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州发改委、州卫生局负责)
33.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村医的合理收入。*鼓励地方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州财政局、州卫生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一)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4.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开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州卫生局负责)
35.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及考评标准,开展督导考核,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在2010年底前基本兑现到位。(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十二)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6.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再补种9.8467万人。(州卫生局负责)
37.在2009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5万人;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州卫生局负责)
38.为16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其中:州中心医院400例、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200例、恩施市200例、利川200例、建始县100例、巴东县100例、来凤县100例、咸丰县100例、宣恩县100例、鹤峰县100例。(州卫生局负责)
39.完成2009年1.6万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任务。(州卫生局负责)
40.完成2009年度1万户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做好利川5000户、来凤2000户卫生厕所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州卫生局、相关县市负责)
41.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州卫生局负责)42.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州卫生局负责)
(十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43.启动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州发改委负责)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十四)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44.按照省、州卫生区域规划,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州卫生局负责)
45.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州卫生局负责)
4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州卫生局、州人社局负责)
47.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探索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州卫生局负责)
48.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州卫生局负责)
(十五)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49.在建始县人民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推行全省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医院电子病历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州卫生局负责)
50.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州卫生局负责)
备注:带*号的条款均属自选项。
第二篇:巢湖市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任务
巢湖市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0主要工作任务
(征求意见稿)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皖政办„2010‟32号)要求,经省医改领导小组同意,确定你市2010年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如下: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81万人。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
2.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新农合县区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5元;城镇居民医保市级财政补助不低于30元,县区级财政补助不低于15元。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地区达到60%以上;所辖县(市、区)全面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参合农民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30%,庐江县、无为县、居巢区实现以村为单位门诊统筹“全覆盖”;探索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
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60%、60%以上,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按35%的比例兜底结算。确保所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4.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农合,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贫困残疾人和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在住院治疗时一律不设起付线;城市低保对象住院治疗,可根据各地情况适度降低起付标准。对救助对象中的大病及重症慢性病患者,视情实施医前、医中或医后救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可给予小额门诊医疗救助。对低保对象、五保户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对有特殊困难的重点救助对象,实施重点救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
5.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引导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70%以上的县(市、区)参合农民实现持IC卡就诊、刷卡报销。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完善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监控医院、即时审核结算、及时监测分析、按时汇总信息。在90%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80%以上的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与有病人来源的县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覆盖2/3以上的县(市、区)。
6.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改进和完善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工作,有条件的统筹地区探索实行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7.积极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各统筹地区选择5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的试点,庐江县、无为县、居巢区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总额预付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巩固和完善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政策,探索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科学论证、积极探索城乡基本医疗保障的统筹和衔接,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8.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 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所辖县(市、区)科学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加强日常管理,实行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员聘用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建立完善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的两级考核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对所辖县(市、区)绩效考核工作的督导及考核结果的复核,复核比例不少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5%。推进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制度改革,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等有关规定,监督检查中标目录在本地区的执行情况;组织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报送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采购信息,签订并落实药品购销合同,保障药品质量和及时供应;全市范围内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办法,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其正 常运行。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探索将非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制定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
8.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市场价格与供应变化。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和基本药物推广使用工作;检查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监督检查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非基本药物情况。强化对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和质量抽验,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和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全额给付;城镇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提高8个百分点。积极开展基本药物制度监测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积极引导企业重组、组建药品流通联系体。
10.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1.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抓好居巢区人民医院、庐江县中医院等县级医院项目建设,建设5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1个乡镇卫生院、396所村卫生室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保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按时竣工投入使用。
12.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为乡镇卫生院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本科生35人;落实国家全科医生制度相关政策,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47人。加大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力度。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及按照三级医院管理的综合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完成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项目人员选送任务。探索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
13.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继续组织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和招聘执业医师到 乡镇卫生院工作,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3人。积极督促庐江县做好公开招募医学卫生类专业毕业生的相关工作。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其中在岗培训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137人次、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74人次、一般卫生院管理人员103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1111人次、县卫生局长4人次,培训社区全科医师骨干20人次、全科医师70人次、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20人次,并组织参加全省统一考试。
14.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技术支持力度,落实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探索并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落实乡村医生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乡村医生的合理收入。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5.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20%以上,积极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逐步提高信息化水平。16.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17.继续组织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全市补种148932人,其中2010年补种147933人,2009年追加999人。
18.在2009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30000人,乳腺癌检查2000人;对36000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
19.为7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20.完成2009年90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21.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2.自主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开展公立医院基本情况调研,摸清所辖公立医院布局、数量、结构、功能和床位规模,研究、探索公立医院区域规划设置,按照省下达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合理配置、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 群众就医等候时间,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就医环境。逐步推广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3.实现全市8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有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
24.完成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任务,实现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
25.按期完成中央扩大内需计划县级中医医院项目建设任务。
第三篇: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0主要工作安排
2009年4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协调配合,精心实施,五项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取得明显进展。为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扎实推进改革,现提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三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主要工作目标:
(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4.1亿。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
(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3)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卫生部负责)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主要工作目标:
(1)提高筹资标准。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分别负责)
(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到60%的统筹地区,新农合门诊统筹达到50%(力争达到60%)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探索、总结经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
(3)提高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所有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对其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办法。(民政部负责)
(5)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卫生部、民政部、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主要工作目标:
(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医疗费用结算。在80%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医疗费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2)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5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积极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开展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负责)
(4)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科学论证、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4.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主要工作目标:
(1)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发展改革委负责)
(2)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配送,落实基本药物以省(区、市)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省(区、市)统一价,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卫生部负责)
(3)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适时调整零售指导价格。(发展改革委负责)
(4)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
(5)全面提高和完善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系。(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6)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负责)
(7)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5.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主要工作目标:
(1)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多渠道补偿,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保障其正常运行。(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2)鼓励地方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探索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4)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综合改革,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成效好的地区给予奖励补助。(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6.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主要工作目标:
(1)落实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负责)
(2)实行能进能出的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制定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分别负责)
(3)研究拟定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7.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主要工作目标: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卫生部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8.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主要工作目标:
在2009年基础上,再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1900个左右中心乡镇卫生院、1256个左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00个以上村卫生室建设。(发展改革委负责)
9.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主要工作目标:
(1)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积极引导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
(2)启动首批全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安排1.5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研究出台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文件。(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3)巩固和完善900个三级医院与2000个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6000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
(5)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地方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
(6)制定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和国家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全科医生职称评定办法。完善全科医生培训大纲和配套教材,研究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办法。
10.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主要工作目标:
(1)发挥政府、集体、个人等多方力量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政府重点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技术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卫生部负责)
(2)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村医的合理收入。鼓励地方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1.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工作目标:
(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并提高信息化水平。(卫生部负责)
(2)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效益。(卫生部负责)
1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工作目标:
(1)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再补种2810万人左右,累计补种5688万人左右,占应补种人群的83%。(卫生部负责)
(2)在2009年基础上,再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4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卫生部负责)
(3)为35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累计完成三年任务的55%。(卫生部负责)
(4)完成2009年87万户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任务,做好55万户改炉改灶前期准备工作。(卫生部负责)
(5)完成2009年411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做好347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到65%。(卫生部负责)
(6)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卫生部负责)
(7)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卫生部负责)
1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主要工作目标:
启动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年中央投资重点支持100所左右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发展改革委负责)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国家重点在16个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省(区、市)可自主选择1至2个城
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4.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主要工作目标:
(1)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研究探索将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卫生部负责)
(2)出台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3)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交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卫生部负责)
(4)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卫生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5)研究拟定公立医院编制标准,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负责)
(6)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公开,探索多方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7)研究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地方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负责)
15.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主要工作目标:
(1)探索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使试点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卫生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2)指导试点地区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的价格,推进按病种收费试点改革,改进医疗服务收费方式。(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负责)
16.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主要工作目标:
(1)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推广预约诊疗,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缩短群众就医等候时间,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就医环境。(卫生部负责)
(2)拟定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卫生部、(3)修订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财政部、卫生部负责)
(4)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用药行为,制定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继续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卫生部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2010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与各省(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签定责任状,各地区也要与基层实施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军队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的具体措施由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协调落实。
(二)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将2010年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落实到位。要积极调整医改资金支出结构,完善补偿办法,将建立机制与增加投入有效衔接起来。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三)强化评估考核。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桐油关部门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督导评估,建立定期考核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并组织开展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效果中期评估工作。
(四)正确引导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主动向社会公布医改进展情况,对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回应,调动各方参与和推进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四篇: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共)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范围
(二)继续巩固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三)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四)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五)进一步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制度
(六)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七)继续加强基础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八)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九)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全面开展十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十一)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十二)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十三)做好自治区确定的试点项目
五、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四)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十五)深化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十六)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十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十八)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2011.10
第五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XX省“十二五”医改规划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川办发〔2013〕5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全市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如下。
一、加快健全全民
医保体系
(一)继续做好扩面提标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6%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0%和75%以上。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力争达到65%以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排在第一位的部门为牵头部门,分别负责的部门为分别牵头部门,下同)
(二)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做好开展大病保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医保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各类保障制度的衔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三)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全市疾病应急救助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统筹建立市级疾病应急救助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疾病应急救助。(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结合门诊统筹推行按照人头付费,结合门诊大病和住院推行按照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分别负责)
(五)提高医保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基本医保经办服务和发展其他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保险行业协会分别负责)
(六)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按照中、省部署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职责整合,做好整合期间制度的平稳运行和管理的衔接。(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负责)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七)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严格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稳固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动公立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达35%,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达50%。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政策力度。(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八)完善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全面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奖励性绩效工资向技术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分别负责)
(九)巩固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效。全面落实村医政策,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创新村医各项补助考核发放办法,推动乡村医生养老待遇政策落实,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十)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进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现乡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