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迪庆州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方案-迪庆州完善纪检-(写写帮整理)
迪庆州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
统一管理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的重大决策,按照省纪委省监察厅的统一部署,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迪庆州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在迪庆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中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不断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迪庆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务实创新。以积极的政治态度和稳妥的工作方法,推进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认真分析研究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现状,以改革创新的 思路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二)分片归口,集中派出。按照对监督对象的工作性质及领导分管范围等实际,确定纪工委、监察分局的负责部 门和联系部门,集中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
(三)整合力量,统一管理。改变过去派驻机构一组一人、行政监察职能缺位、监督力量分散的状况,将现有派驻机构进行整合,由州纪委、州监察局实行直接领导、统一管 理。
(四)加强领导、增强活力。建立精干、高效、权威的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减少中间管理环节,扩大监督管理面,增强监督活力。
三、目标任务
(一)改革领导体制。州纪委、州监察局对派出机构实行直接领导,派出机构的工作直接对州纪委、州监察局负责。
(二)强化监督职能。派出机构受州纪委、州监察局的 委托,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加强事前、事中监督。
(三)理顺工作关系。分离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使派出机构和所负责、联系的单位、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四)完善机制制度。健全完善派出机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明确派出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增强派出机构工作 的独立性和监督的权威性。
(五)全面统一管理。派出机构的人权、事权、财权全部由州纪委、州监察局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工作统一 安排、后勤统一保障。
四、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
(一)收回原州委批准派驻到州直部门纪检组的24个人员编制,归州纪委、州监察局统一管理。将收回的纪检组及人员进行重新整合,由州纪委、州监察局集中派出6个纪工委、6个监察分局。派出的纪工委与监察分局合署办公,履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职能,同时履行州委巡视工作职能。保留州属企业、州直部门设有党委的纪委以及州检察院、州中级人民法院的纪检组,其人员编制、职级、职责不变。详见《迪庆州纪委州监察局派出机构设置方案一览表》。
(二)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核定人员编制7名,其中行政编6名,工勤编1名,内设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目前保证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5名,不足部分待条件 成熟后逐步解决。
(三)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设纪工委委员6至9名(含兼职),均按1正2副配备领导班子,设书记1名(正处级);副书记2名(副处级),其中一名副书记任监察分局局长;设专职工委委员1名(副处级或科级)。综合办公室、纪检监察室分别配备正科级室主任各1名;工勤人员1名(兼驾 驶员)。
(四)州直各部门应根据部门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内设纪检监察部门,明确分管领导,配备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今后 成立党委的部门应设立纪委,并配备专职纪委书记。
五、干部管理
(一)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纪检监察干部实行双重管理的有关规定,新任纪工委、监察分局处级干部人事工作,按迪办发„2006‟28号文件执行。现有派驻机构的处级干部,原则上人随事走,需要调整安排 的由州委决定。
(二)干部的交流。派出机构的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在州纪委、州监察局机关及派出机构范围内进行交流。原则上在同一岗位任同一职务满3年以上的,要有计划地在州纪委、州监察局机关、其他派出机构等范围内进行交流。要有一定 数量的纪检监察干部向系统外进行交流。
(三)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州纪委、州监察局按干部培训计划统一安排。
(四)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的党群组织关系由州纪委、州监察局负责管理。州纪委、州监察局成立机关党委,各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党支部;各纪工委、监察分局成立工会 小组,隶属于州纪委、州监察局机关工会。
(五)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的年度考核和奖励,由州纪委、州监察局统一负责。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年度先进集体、优秀公务员、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工会积极分 子等统一纳入州纪委、州监察局机关评选。
(六)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的工资关系、福利待遇、医疗保险、退休保障等由州纪委、州监察局负责统一管理。
(七)纪工委、监察分局处级干部的档案由州委组织部管理,州纪委、州监察局建立处级干部档案副本。科级以下(含科级)干部的档案由州纪委、州监察局管理。
六、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职责
(一)维护党的章程、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监督检查所负责部门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 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定命令的情况。
(二)监督检查所负责部门党委(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 情况。
(三)组织协调所负责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工作。
(四)受理对所负责部门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 的检举、控告及申诉。
(五)经州纪委、州监察局批准,初步核实并负责部门党委(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 参与调查负责部门党委(组)、行政领导班子及成员违反党 纪政纪的案件;负责初步核实和立案调查所负责部门党组织、党员和监察对象中科级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并提出处理意见。
(六)组织协调督促部门领导班子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执行,检查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展调查 研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七)负责联系、指导、协调和帮助省属驻州各单位的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八)督促部门抓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促进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督促负责部门转变作风,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在全省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决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勤政、廉 洁、务实、高效的行政机关。
(九)根据州委的安排,完成巡视任务。
(十)承办州纪委、州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七、州纪委、州监察局与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关系
(一)州纪委、州监察局对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实行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并建立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州纪委、州监察局成立派出机构管理办公室,设在州纪委干部室,负 责派出机构的日常管理。
(二)州纪委、州监察局办公室、执法综合室负责协调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日常工作,并为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干部室负责纪工委、监察分局干部的任免、交流、廉政档案、干部档案等事宜的管理和廉政勤政情况的考核;其他 职能办公室加强与纪工委、监察分局的业务联系和督促指导;机关党委和工会负责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有关活动。
(三)州纪委、州监察局机关设立有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参加的信访工作委员会、案件调查委员会、案件审理委员会,负责集中力量排查案件线索,加大信访初核力度,查 办重大和比较复杂的案件,联合审理案件。
(四)纪工委、监察分局每季度向州纪委、州监察局报告一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年底报告整体工作情况;纪工委、监察分局领导成员年终向州纪委、州监察局写出书面述职述 廉报告。
(五)设有党委(组)的纪委和州检察院、州中级人民法院的纪检组,在本部门党委(组)和州纪委、州监察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纪工委、监察分局对其进行组织协调、业 务指导和工作监督。
八、纪工委、监察分局与负责部门的工作关系及权限
(一)纪工委、监察分局与所负责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 的关系,是监督主体与责任主体的关系。
纪工委、监察分局是监督主体,负责监督检查和组织协 调所负责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部门党委(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是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本 部门及其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州直各部门党委(组)必须明确具体分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承办人员要保持与纪工委、监察分局日常工作联系;要根据党组织的设置情况,进一步完善党委、总支、支部委员的分工,设立党委、总支、支部的纪检委员,具体承办纪工委、监察分局安排的日常工作。
(二)纪工委、监察分局建立健全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相互协作等制度,加强与所负责部门及联系单位的工作联 系。
(三)纪工委、监察分局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指派人员列席部门召开的党委(组)会议和行政领导会议、研究全局性工作部署的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研究重大问题、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会议,研究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评选先进、评定职称的会议等,对权力运行和决 策实施监督。
(四)各部门向上级机关报送和向所属系统印发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文件,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及整改方案,干部任免、奖惩、选聘文件,实行政府统一采购项目的方案,建设项目招投标方案及预决算执行情况等重要文件材料,必须及时向纪工委、监察分局 报送。
(五)各部门及所属系统发生的重大事故、突发性事件、违纪违法案件;收到的有关对部门及所属党组织、党员和干部的检举、控告;中层及其以上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及其他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纪工委、监察分局报告。各部门任免和调整、奖惩干部,必须事先书面征求纪工委、监察分局 的意见。
(六)对负责部门及所属系统科级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的违纪问题,报请州纪委、州监察局作出立案调查的决定,需要采取“两指”、“两规”措施的,由州纪委、州监察局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对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和监察对象的违纪问题,有权对负责部门党组织、行政领导班子提出处理建议。涉及反映州管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向州纪委、州监察 局报告。
(七)纪工委、监察分局对所负责的工作采取的措施,提出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建议,有关党组织、部门和个人必须执行;对负责部门处理不当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纪工 委、监察分局有权作出改变或纠正处理的建议。
(八)根据工作需要,纪工委、监察分局可组织协调负责部门召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指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九)纪工委、监察分局在了解情况、查阅资料时,有 关部门和人员必须积极配合,如实提供。
(十)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参加所负责部门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时,排名列党委(组)书记和行政领导班 子主要负责人之后,其他人员按级别排列。
九、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工作制度
(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纪工委、监察分局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个人分工负责制,并根 据工作情况定期轮换。
(二)重大事项报告。纪工委、监察分局对所负责部门及所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生的重大问题、重要或复杂 案件及处理结果,要及时向州纪委、州监察局报告。
(三)述职述廉。纪工委、监察分局领导班子成员按规 定向州纪委、州监察局述职述廉。
(四)谈话和诫勉。纪工委、监察分局领导定期与所负责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谈话,了解部门及所属系统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廉政勤政的情况,提出建议和要求。对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出现苗头 性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
(五)工作下访。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和平时掌握的工作动态,采取走访、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暗访等方式,深入到所负责部门及所属系统和服务对象中了解、掌握、核实相关情况。各纪工委、监察分局每周固定1至2个工作日集中办公,其他时间根据所负责、联系部门的情况,到部门开 展工作。
(六)函询。对群众反映和举报领导干部的个别问题,经州纪委、州监察局批准,纪工委、监察分局采取函询、发 送责成问题说明书等方式进行质询和调查。
(七)责任追究。纪工委、监察分局不认真履行职责,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部署的工作任务贯彻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及相关人员责任。
(八)其他需要制定的配套制度。
十、纪工委、监察分局的后勤保障
(一)纪工委、监察分局日常办公经费和专项工作经费标准参照州纪委、监察局执行,列入财政预算,由州纪委、州监察局统一管理。
(二)各纪工委、监察分局配备公务用车1辆。
十一、工作步骤
州县两级的统管工作同步进行,州级在今年上半年内完成;县级可根据州级推进的情况,在今年十月份内完成。州 级统一管理工作计划分五个阶段实施:
(一)思想发动,统一认识。通过召开各种会议等宣传引导,广泛开展思想发动工作,使全州广大党员、干部的认 识统一到统管工作的要求上来,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二)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以全省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多形式、多渠道地广泛征求对统管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完善我州实施方案,报州委 常委会审批后,下文执行。
(三)选配干部,强化保障。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推荐、考察各派出机构干部人选;州纪委常委会会同州委组织部,按规定确定各派出机构人事安排方案,由州委组织部提交州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落实派出机 构的办公地点、交通工具、办公设施、办公经费等。
(四)全面实施,人员到位。州委召开全州深化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工作会,公布实施方案,宣布州委常委会批准的干部任免方案,各派出机构人员到位,为各派出机构授印授牌。州纪委、州监察局召开派出机构纪检监察干部大会,以会代训派出机构干部。
(五)完善制度,跟踪问效。健全完善派出机构的工作规则、管理细则及一系列配套制度,使派出机构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对各派出机构工作运行的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确保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十二、组织实施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面深化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州委成立以州委书记任组长,州委、州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州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迪庆州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 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统管工作的领导。
(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增强责任意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好统管工作。
(三)组织、人事、编办、财政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认真研究解决统管工作中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 作经费等重要问题,确保统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各有关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派驻纪检组干部的思想工作,同时以积极的态度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解决好各派出机构的办公地点、公务用车、办公设 备等后勤保障问题。
(五)各派驻纪检组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主动参与和支持统管工作,不断推进我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 作。
(六)各县可参照本方案执行,按期完成统管工作任务。
第二篇: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模式(模版)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模式
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其关健是改革双重领导体制,核心是强化监督职能,目的是确保工作成效。当前,县级统一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需要我们加大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力度,不断促进统一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以后,派驻干部在切实转变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如何加强搞好纪检监察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的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一、派驻机构工作现状
开鲁县辖12个镇(场),镇(场)纪委12个,县直部门纪检组18个,专职纪检监察干部54人,科级40人,平均年龄39岁。目前,还一直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派驻机构由纪委、监察局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人员编制、工资、后勤保障都在驻在部门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近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看,客观地说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独立的在驻在单位有效地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充分的发挥其职能作用及与县纪委监察局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关系没有理顺。首先,在现行的领导体制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际上主要对驻在单位党组负责,形同单位的一个内设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派驻机构在人事任免、办公经费、福利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上,对所派驻单位还有较强的依赖性,甚至派驻机构工作人员与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政治、经济、人身依附关系。提拔要靠驻在单位一把手推荐,考核或民意测验要靠驻在单位或单位干部划票,这种现实状况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难以独立地行使职权,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其次,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陷入具体的派驻单位日常性工作,形同派驻单位的工作人员一样,因而,与派驻单位的关系实质发生了变化。第三是权益保障问题。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工资、福利、办公经费等由驻在单位负责。因此,驻在单位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权益有一定的掌控权和话语权,从而影响监督效果。
二是职能定位不准。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有待明确。在工作中,难以超脱驻在单位中心工作之外,不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派驻机构被驻在单位当作其班子成员,各派驻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兼职”的问题,致使派驻机构常常“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荒着自己的责任田”,影响了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另一方面,个别派驻机构干部本身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紧紧围绕驻在部门的中心工作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建设意识不强,无所作为,没有威信,不被重视。加之,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在驻在单位,尤其考察测评都是驻在单位进行,很大程度有受驻在单位影响,县纪委、监察局的业务考核真正对其职务变动起作用微乎其微,从而造成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开展本职工作存在不敢、不能、不会的现象,这方面体现在案件查办工作中尤为明显。
三是监督措施不力。在履行监督职责中,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具体参与哪些工作、重点监督那些环节,用什么监督标准、以什么形式、方法来监督等等都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导致实际工作中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不便开展监督和监督不力。近年来我县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办案工作薄弱。由于受体制或个人因素影响,有的多年都没有办过一件案件。二是监督检查工作薄弱。从我县纪委近几年查处的公车违规、私设小金库等案件看,竟发生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驻在单位,这就很能说明其监督检查工作还不到位。三是源头治理措施和建议薄弱。大多是按照县纪委、监察局的统一部署去做,但创造性的与驻在单位党组研究、部署制订本部门、本系统的源头防腐机制制度不多,向县纪委监察局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更是很少。
四是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近几年我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很多是光杆司令,而且变动较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员力量相对薄弱、纪检监察业务不熟等问题。纪检监察干部整体存在知识面不够宽,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办案方面新手多,办案能手少。其次,系统培训少,培训渠道单一。目前,纪检监察干部本身不是专业出身,纪检监察干部培训渠道相对狭窄。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存在“上岗前没有专门培训、在岗时没有时间参加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更新和补充,由于知识面窄,导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落实举措等缺乏创意、不能有效实施、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派驻机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领导重视是关键。改革方案的制定,机构的设置,干部的进出安排使用以及后勤保障的确定和落实,都离不开市县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改革中还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难点,只要市县领导重视,没解决不的问题,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
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最重要。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如何调动各派驻机构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更重要的是改革完成后,在新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开展工作,是检验统一管理改革成败的标准。因此,笔者认为,在改革的全过程中,调动人的积极性最为重要的,要顺利实现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体制的改革,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十分必要。因此改革中应特别注意体现:一是政治上的充分信任。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表明,一个人得到领导和组织的信任,就会干劲倍增,反之就可能消极怠工。应该负责任的对待每一个干部,在改革过程中充分倾听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要对他们职级进行合理安排,并在现有派出机构干部中,按照干部任用的标准,能提拔的尽量提拔,该重用的大胆重用。让他们感到统一管理后不但没有失落感,而是一种更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工作上的放手使用。在全县纪委监察工作的整体布局中,要同所有纪检监察机关干部一道,定职责、定目标、定任务;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考核。让他们在执规执纪、履行监督职能、查办违纪违规案件中长知识、长本领、长才干,实现新的更大的自身价值;三是后勤保障上的关心支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亘古不变。2009年,中纪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除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外,特别对经费保障、装备设施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做出了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政策规定。这充分说明中央领导、中纪委领导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县级以下纪检监察干部的关心爱护。
3、立足县情,因地制宜是前提。制定改革方案,应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既借鉴外地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又不完全照搬照抄;既能发挥新体制的优势,又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从我县的情况看,派驻机构人员40岁以上的占60%,为绝大多数,这应该是我县的特殊性,他们的进退去留是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是对纪检监察工作地位的肯定,更对以后纪检监察系统干部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的推进改革,是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
4、提高自身素质很迫切。统一管理后,派驻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重心、工作内容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统一管理前,派驻人员是驻在单位的领导成员,以做好本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为主,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仅为一方面内容。统一管理后,纪检监察工作就成了主要的业务工作。又如,从监督执纪的范围和对象上来看,统一管理前仅对所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监督,统一管理后负责的是一个片区监督检查,范围扩大了,对象增多了。这些都对派驻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素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二是尽快提高政策法规水平。熟悉党纪条规是行使监督职能,反腐倡廉的基础,要做到政策理论水平高、党纪条规熟,运用自如,工作中方能游刃有余。三是尽快掌握查办案的方法和技巧。要注重在实践中虚心学习、积极探索查办案件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质量和本领,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再立新功。
第三篇:2010年迪庆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
2010年迪庆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总结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机关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迪庆州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按照‚以节约促节能、以清洁促文明‛的工作思路,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作为节能减排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到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回顾2010年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组织保障到位
2010年,迪庆州积极向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得到了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主要落实在三个到位上。一是领导支持到位。州委、州政府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公共机构把推进机关节能降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抓好分管科室的节能降耗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正是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二是协调健全机构到位。州委、州政府成立了由州政府秘书长任组长的州直机关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和工作台账。各县区、州直公共机构都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了节能工作联络员和楼层节能
监督员,初步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州政府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科具体负责指导、各级公共机构密切配合、广大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到位。建立了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公示、节能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评比等一系列制度,把全州公共机构分成几个协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交流经验,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将州直各单位每季度上报的能源消耗数据,建成资料档案和电子管理档案,每季度进行公示
二、注重宣传培训,全民节能意识普遍提高
迪庆州坚持把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作为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途径,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节能降耗的主动性、自觉性。在办公区围墙及人员密集场所喷涂‚节能降耗、机关先行、节约每一升油、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人人有责‛的宣传标语;与工信局、团州委联合举行节能知识普及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注重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通过制作专题片、开辟专刊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倡导自觉节约资源能源,抵制身边浪费行为。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能源紧缺体验、节能减排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特别是与州教育局联合,在全州中、小学校开展以‚节能减排从青少年抓起,从小树立节能减排思想‛为内容的‚小手拉大手,做到‘三个不’‛、‚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校园节能环保活动,节能意识深入人心。
三、狠抓规范管理,堵塞能耗漏洞
2010年,迪庆州坚持从规范管理入手,尽最大努力降低能耗。州四大班子机关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加大对机关办公楼及住宅区的节能改造力度,年内四大班子机关办公楼走廊灯开关全部更换为声控开关,把照明灯具全部更换为节能灯;对中央空调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室内温度,大大降低了耗电成本;对机关草坪灌溉系统进行节水改造,比去年节约10%的水资源。在州四大班子机关的带动下,州直各单位更换节能声控灯开关10000余个、节能灯具2万余支,比上节电50万度、折合人民币25万元。各级公共机构在水电气暖保障及维修方面,建立健全了定期巡查、跟踪咨询、维修反馈和24小时值班监控制度;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严格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采购公务用车,积极推广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淘汰高油耗、排放超标的车辆,新购公务用车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实行车辆备案、一车一卡加油和管理制度,严格了车辆维修保养程序。2010年第一季度,全州公务用车油料消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车辆维修费用下降5.3%。坚持办公用品登记、签字、领用制度,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开通政务信息平台,精简会议和会务活动,严格控制文件印发数量,进一步节约
了开支,降低了行政成本。特别是我们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文印管理办法,尽可能实行无纸化办公,确需文印的,文印用纸必须双面使用。仅州四大班子机关文印耗材平均每月比去年同期节约资金近4000元。
四、丰富活动载体,节能效果进一步显现
迪庆州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千方百计抓紧抓好。以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服务效能、创优机关环境为目标,突出抓好用水、用电、用气和办公耗材、办公经费、公务用车的管理,认真做好办公区环境卫生、绿化等工作,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把每季度月末的星期一定为州节约能源日,规定了具体的活动内容和要求,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每年6月10日至16日是我州‚节约能源宣传周‛,也是全州‚能源紧缺体验日‛,当天全州各级公共机构1000多辆公务车辆停开一天,节油1万余升,节约经费8万余元;全州10处公共场所景观灯和6家州直单位办公区亮化灯关闭一夜,近2千座路灯关闭一半,空调关闭一天,节约用电1万余度,合计节约经费12万多元。
五、强化督查指导,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迪庆州坚持把督查指导作为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每季度不低于1次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县区、州直各单位,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
调研,实地了解情况,主动收集和听取各单位意见,并现场解决相关问题,积极为县区和州直公共机构想办法,帮助其健全组织,制定措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持续健康开展。由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牵头,联合州纪委、州文明办、州直机关工委、州政府办公室机关事务管理科、州公安局等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组成督查组,在每季度规定时间、节约能源日当天和平时不定期,采取电视录像、重点路段蹲守、暗中查访等方式,对各单位节能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强化跟踪问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迅速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由州委督查室、州政府督查室和州直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督查通知,要求限期予以整改。把县区、州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州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和创建文明单位考核范围,评选出节能工作先进单位10名予以通报表彰;对没有完成指标,年终考核排名在后两名的单位给予了通报,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落实。
六、2011年迪庆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迪庆州将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着力提高全州党政机关公共机构节能降耗能力,积极推进全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着重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节能改造工作
1.节电改造。从2011年公共机构的办公照明设备一律使用节能型灯具。
2.节水改造。到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对公共机构办公建筑中更换、改造符合节水标准的龙头、冲洗阀、水箱等工作。
(二)抓好节能采购工作。认真抓好节能产品、设备清单内节能产品的采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不再采购能效标识二级以下的办公产品。新购公务用车要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型汽车。
(三)抓好公务用车节能管理工作。
建立公务用车管理台账。建立每季油耗统计制度,结合部门节油目标任务,调整本部门的节油奖惩规定。加大对公务用车的监督检查力度,在节假日和下班后的时间,除安全、保密、外事等方面的重要公务活动确需使用外(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其他公务用车必须停驶。
(四)抓好日常节能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部门日常节能管理工作制度和奖惩办法,结合部门实际,对使用空调、照明、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作出详细规定,切实加强日常节能管理工作。
(五)抓好节能制度建设工作。一是健全能耗管理制度,各单位要制定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对重点用能环节,如水、电、公务用车用油要建立完善的节约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完善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并确定具体分管领导和工作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将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要加强考核评价,做到奖惩分明。
(六)抓好节能宣传和培训工作。各积极利用网络、墙报、宣传标语、温馨提示等形式,开展节能宣传周(月)等活动,广泛宣传节能的重要意义。组织节能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设备运行人员进行岗位节能培训。
第四篇:关于完善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完善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
统一管理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根据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2010年3月,我市进行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立了6个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负责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市纪委调研组一行3人,于2014年6月下旬开始,就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开展专题调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基本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市纪委、监察局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近、归口设臵”的原则设臵派驻机构,其名称为“中共XX市纪委派驻第X纪检组、XX市监察局派驻第X监察室”,派驻机构统一集中办公。改革后,市直各单位、部门不再保留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相关职能由相应的派驻机构负责。
(二)人员配置情况
每个派驻组、监察室设书记(主任)1名,为正科级领导职
检监察体制改革逐步有了正确认识,对纪检监察机关有了深入了解,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开展。
二是制度初步建立。在派驻机构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市纪委监察局机关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出台了派驻机构相关工作制度,详细规定了派驻机构实施监督的依据、对象、内容和方式,为监督与被监督双方确定了工作准则。制定了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和考核办法,明确了职责任务、组织原则、请示和报告、监督奖惩等要求,对干部学习、考勤请假、公物管理、安全保密、公文办理等作出了详细规定,为派驻机构规范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职责初步履行。个别派驻机构大胆创新,结合实际进行了廉政教育常态化建设、分类监控机制、重点岗位监督机制等有益探索。部分驻在单位形成了主动接受派驻机构监督,重要会议、重点工作、“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已经形成惯例,为派驻机构工作开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派驻机构与机关科室协同处理信访、案件查办等纪检监察业务工作模式初步建设,提高了派驻机构业务工作能力和机关科室的工作效率。
三、当前派驻机构存在的问题
各派驻机构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虽然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职责定位不明晰
一是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对派驻机构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派
机关不是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机构不是巡视机构、派驻机构又不是派驻机构的“三不像”机构。
二是片面追求“归口”管理,按照驻在单位业务相近便于工作的原则“归口”派驻,基本按照系统确定派驻机构的监督范围,不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量大小进行划分,导致点多面广,较为分散,“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监督重点,不注重工作实效。
三是片面追求集中办公,看似监督力量集中,便于统一管理,实则背离了派驻机构改革的初衷,对一些涉及人、财、物管理的“实权”单位监督乏力,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派驻机构什么都监督,但什么都监督不了。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
一是派驻机构力量分散,难以全面履行职责。调研中普遍反映,近年来各单位实施的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点多面广,参与单位越来越多,使用资金越来越大,但各派驻机构人员少、监督乏力、运行不畅,难以深入开展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等工作。
二是派驻机构缺少“归属感”。派驻机构业务工作没有领导具体抓、具体管,出现多头指挥、统而不管的现象,派驻机构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也不能及时跟进,派驻机构干部找不到“娘家”,导致派驻机构归属感、凝聚力不强。
三是配套制度不完善,工作交流少。统一管理后,如何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缺乏具体办法,对如何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管理和服务,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
局领导请示汇报。市纪委监察局机关要给派驻机构压担子,理清机关科室与派驻机构的关系,做到工作任务合理分配,派驻机构积极配合机关科室的工作格局。着力理顺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的关系。按照上级精神,派驻机构要把履行监督职责放在突出位臵,切实加强对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派驻机构与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驻在单位党组织对本单位及所属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有全面领导责任,派驻机构应积极参与到驻在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而不是只是监督和检查。
(二)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派驻机构的协调管理
一是改革派驻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重点,重新调整派驻机构工作办法,以满足实际需要。取消派驻机构统一集中办公,派驻机构全体干部下沉到驻在单位,具体办公地点建议设臵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重点单位和建设大厦、农业大厦等集中办公大楼,便于就近监督,同时便于及时掌握情况,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威慑力。
二是健全派驻机构纵向联系机制。健全完善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联系派驻机构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派驻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协调解决派驻机构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建立健全派驻机构负责人参加市纪委监察局重要会议制度、派驻机构工作情况通报、季度例会、经验交流等制度规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促进派驻机构相互学习交流。
三要细化监督手段。针对驻在单位实际,根据责权一致的原则,运用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的各种监督方式,落实相关监督权力,以多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确保监督效果。建立驻在单位与派驻机构工作相互沟通和重大事项通报的制度。全程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确保派驻机构对 “三重一大”事项行使否决权,确保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结果能够得到充分运用。
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缺乏可借鉴的经验,派驻机构极易成为定位不准确、管理不到位、作用难发挥的部门,如不清醒认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必将流于形式。当务之急是尽快调整派驻机构运行机制,完善落实派驻机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理顺市纪委监察局机关与派驻机构的关系,努力提高派驻机构创新能力,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用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和破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不断开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四川省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和派驻机构体制改革
四川省积极推进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和派驻机构体制改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更新时间:2011-4-14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和派驻机构体制机制存在的力量分散性、关系依附性、管理同体性等问题,不适应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自2007年以来,四川省积极推进“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探索更加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了“片组+巡查”工作机制、分片区分行业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三中心一室”重组等成功做法。改革后的体制机制大大提升了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能力,更加适应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需要。
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不适应问题,理清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思路
分散的力量不适应繁重任务的需要。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人员编制偏少、监督力量分散等问题的存在,明显不适应新形势下日益繁重和艰巨的纪检监察工作任务。根据2007年四川省县级及以下纪检监察机关数据看,实有干部虽然达到12336人,但分散在181个县(市、区)纪委监察局、2036个县级部门派驻机构、4658个乡(镇、街道),平均下来,县级纪委监察局只有17.6人,县级部门派驻机构、乡(镇、街道)纪委分别仅有1.06人和1.5人。1人纪委、1人科室大量存在,一部分县级部门甚至没有纪检监察力量。
依附型关系不适应有效监督的需要。目前,从省到市(州)、县(市、区),派驻机构虽然实行了“统一管理”,但工资福利、后勤保障等仍由驻在部门负责。在这种依附型关系下,纪检监察机关的独立性、权威性大打折扣,履行职责受到多种因素掣肘,加强监督“开不了口”,查办案件“下不了手”,监督检查效果差强人意。特别是对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不便监督”甚至“不敢监督”。
同体式管理不适应充分履职的需要。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负责人一般兼任驻在部门党组成员,而所在部门党组较之派出机关领导更直接、联系更密切,事实上形成纪检监察日常工作以同级党组管理为主的格局,由此出现了较为普遍的纪检监察干部“专职不专用”现象。一些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负责人按照同级党组安排,分管了大量其他方面事务,主要精力难以集中于本职工作,“主业”沦为“副业”、“部门意识”强于“派驻意识”等不正常现象出现,影响了纪检监察职能充分发挥。
本着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原则,积极探索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践模式
推行不改变现行机构设置的“片组+巡查”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按照“地域相邻、职责相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对乡(镇、街道)、县(市、区)级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分片设组,实行片组管理,片组在县(市、区)纪委常委会领导下工作,由县(市、区)纪委常委担任片组组长,乡(镇、街道)、县(市、区)级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片组主要以巡查的方式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开展执法纠风、效能监察、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检查和各项监督,办理辖区信访件和查办违纪案件,组织片组成员述职述廉、开展民主测评,协助县(市、区)纪委对片组巡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考核等。“片组”模式没有突破《党章》关于纪检监察组织设置的规定、不改变纪检监察组织现行隶属关系,改革震荡小、成本低、易操作。
推行分片区分行业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模式。该做法主要在成都、宜宾等9个城市施行。主要做法:一是改变机构设置。本着部门“职能相近、业务相关”、乡(镇、街道)“地域相邻、方便工作”的原则,分区划片、分类归口,派出在规格上与部门、乡(镇、街道)同级的纪工委监察分局。同时,撤销部门原纪检组,将原监察室改设为部门内部监察机构;一些地方还尝试将乡(镇、街道)纪委改设为纪检委员。二是改革领导体制。纪工委监察分局由派出的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其领导班子成员不担任部门、乡(镇、街道)党组(党委)成员,不承担部门、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干部人事、组织关系、工资福利、考核奖惩和后勤保障等均由派出机关统一管理,在利益上实现与被监督单位的完全隔离。三是理顺工作关系。纪检监察机构分行业分片区独立派出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由部门、乡(镇、街道)党组(党委)履行主体责任,部门内设监察机构、乡(镇、街道)纪委(纪检委员)负责日常工作。派出机构独立于部门、乡(镇、街道)行使监督检查权,与被监督单位之间为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与单位内设纪检监察机构之间为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与派出机关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受派出机关的委托,派出机构行使纪检监察各项职权,通过查阅单位文件、听取工作汇报、参加相关会议,以及组织巡查、驻点巡查、专项督查、信访调研和案件查处等方式开展日常工作。
推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三中心一室”重组模式。这种模式以宜宾市南溪县为代表。其做法是:将县纪委监察局原11个内设科室全部撤销,按照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预防腐败、惩治腐败和服务发展三大职能定位,重新组建“预防腐败中心”、“软环境建设中心”、“违纪违法行为查处中心”和“综合办公室”,原内设科室职能和人员分类归入“三中心一室”。同时,三个“中心”设立兼职副主任,由县委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县纪委监察局以三个“中心”为平台,通过召开中心主任、副主任联席会议等形式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形成反腐倡廉建设合力。改革后,该县纪委、监察局人员编制总数和专职领导职位数保持不变,做到了“精简、统一、效能”。
认真总结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和经验,以改革成果的巩固提升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整合了纪检监察工作资源,提高了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整体效能。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在不大幅度增加领导职位数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现有人力资源,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点面结合的监督网络和反腐倡廉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专职不能专用、监督力量薄弱等自身建设中的问题,并实现了“单兵独斗”向“兵团作战”的转变,便于集中力量推进重点难点工作,提高了整体效能。以南溪县为例,该县纪委监察局原案件检查室只有3人,现违纪违法行为查处中心达到11人,可组建3个专案组,该中心年查办案件量连续3年达到原纪检监察室年查办案件量的2倍以上,3年来全县片区纪工委监察分局办结信访回复件数是原乡镇纪委同期的2.8倍,查办案件数超过原乡镇纪委5年查办案件总数。就全省来看,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内需促增长监督检查等重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也与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后整体效能提高密切相关。
增强了纪检监察机关履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切实优化了权力监督制约体系。分片区分行业派出和片组巡查等改革举措,进一步明晰了反腐倡廉建设监督主体(纪检监察机关)和责任主体(党政机关)的职责分工,实现了由“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的转变,构建了两者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机构和运行机制,避免了基层党政领导机关以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弊端。改革后的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权行使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大为增强,履职能力和震慑效应大大提高,特别是在面对重大问题上做到了碰硬较真、敢抓敢管、一抓到底。如犍为县实行乡镇分片区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制度当年,全县派出机构自办案件数达到上年同期乡镇纪委自办案件数的3.2倍,并否决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违规决策5项,提出建议意见20项,有效规范了乡镇领导班子决策行为。
强化了党政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有力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后的新体制新机制,一方面激活了纪检监察组织“细胞”,大大强化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职能,使得基层党政机关时刻感受到来自外部的监督压力,从而高度重视防腐拒腐;另一方面由于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内设,党风廉政工作真正成了单位自己的事,从而增强了单位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意识,自觉做到了对反腐倡廉工作抓紧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