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岳》《春望》教学一得
望”出杜诗的豪放与沉郁
——《望岳》《春望》教学一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诸多诗词版本(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课本)在选杜甫的诗时也有意无意把这两首诗并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从“望”字切入,我们会开拓出这两首诗词教学怎样的境界呢?
经过尝试,我紧扣“望”字,以五问推进课堂教学,感觉流畅而深刻。
一问:老师想把标题“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
这一问是“迷惑问”,我希望以次激发起学生整体探究全诗的兴趣。孩子们的理解让人振奋。他们说,“望”有一种距离感,作者主要不是近看泰山,而是远观;有的说,被“望”的泰山定然是巍峨壮伟之山,如果是细小琐细之物,一般不用“望”。有的说,“望”的主体的心境不一样,必定是满怀敬仰和向往,那才能去“望”;更有孩子说得独到,泰山在诗人的一“望”当中,形象更加高大,生命更加蓬勃,因为诗人的主观情感而被赋予了更多生机和活力。
在这“望”和“看”多重比较的过程中,我更着力于让孩子扣紧原诗中关键词语有理有据地来应证自己的观点,诗人行踪的变化,心中的感慨惊叹之情,泰山壮美旖旎的风光,都是这翻探究中自然展示,朗读背诵更是融会其中,痕迹不露,推波助澜。
二问:你通过《望岳》,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
这是本诗的卒章显志之问。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一“望”的解决如花之盛开,如水之东流。学生说,我们望到了一个青春勃发的杜甫,望到了一个乐观向上的杜甫,望到了一个满怀壮志豪情的杜甫,望到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杜甫,望到了一个迎难而上的杜甫,望到了一个善于发现自然和生活之美的杜甫,望到了一个中流激水浪遏飞舟的杜甫„„
这时候,老师抓住最佳时机,扣住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巧妙渲染,画龙点睛,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的杜甫形象便跃然而出,勃勃于学生眼前了。
三问: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望春之心境和望岳之心境却有天差地别,请扣紧最能打动你的词语作析。
这是过渡之问,也是故意置障之问。当然问之前有多遍的朗读作为基础。既然前诗中孩子们也感悟出“望”中有崇敬,望中有憧憬,如何第二首诗中又是如此痛断肝肠,缠绵悱恻呢?当然,你还得要先激励孩子们以关键词语作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有几个孩子的发言让我难忘。
“溅”字激起的共鸣最多。孩子们说此字颇奇,言说人心中悲痛,至多说到“泪流如海”已是极度夸张了,泪如何能“溅”?只能这样想吧,不仅是泪多如倾盆之雨,更是心中有万千激愤,泪来得突然而猛烈,才能以“溅”形容吧!一个孩子说他想到了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主人公泪如泉涌,泪水滴到几案上,滴到地上缓缓飞溅开来营造出的的让人伤心断魂的场面。这个孩子的发言掀起了课堂讨论的高潮。
没有想到还有不少孩子也感受到了“国破山河在”中那个并不起眼的“在”字,他们说他们读出了压在“在”字下边的凄凉和无奈,在“破”与“在”的鲜明对比中,国将破家将亡的痛苦无言可以述说。我没有替孩子们分析太多,我只是情不自禁和大家一起背诵了张煜的《虞美人》,当背到“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时候,从大家静穆的表情中,我读到了他们心灵的震撼。
还有孩子以“庭院深深深几许”来和“草木深”相对比,有孩子探讨了“搔更短”时诗人的心里活动,甚至还有孩子建议诗人把“抵万金”改成“胜万金”„„就在这些绝不浅薄的探讨争论和朗读中,《春望》中“望”的内涵已经呼之欲出了。
四问:既然诗人眼中的春天是凄凉的,那么在文题中用“望”,是否辜负了该词的美?
没有!面对这个“悬念之问”,孩子们的回答非常肯定。他们说,杜甫是在望啊!他在望爱妻,望女儿,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国与家的真正的春天。一个孩子站起来画龙点睛,他说,这里的望,是望穿秋水之望!教室里掌声雷动。
五问:从《春望》中,我们又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甚至还望到了一些别的什么呢?
这是回应前文之问,我要孩子们的思维回到起点,“望”杜甫的一生,望历史的眼泪的无言的流淌。孩子们说,他们望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杜甫,望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望到了一个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杜甫,望到了一个温柔慈爱的杜甫,他们还望到了历史的烟云,战争的残酷,望到了人生的无常,望到了世世代代人们对于战争的诅咒„„
这是一堂颇有点儿荡气回肠的课。我的感受有三:
1、诗文总有魂,教师如能迅速把握诗魂,往往就能提炼出课之魂。
2、3、整合之功不容小视。在整合中教师提升自己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整合中简化教学头绪,在整合中扩大教学的容量,在整合中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对话之美当然美在自然率真,但是我们应该摒弃漫无边际的对话。课堂教学的时间很珍贵,教师要争取把力用在刀刃上。预设不等于预置,巧妙的设计并不是表演。
因简洁而美,因速度而美,因深入而美,因灵活而美,“一剑封喉”“一拄擎天”确实应该是教学的一种奇美绝美的境界吧!
第二篇:《望岳》《春望》教学设计
《望岳》《春望》杜甫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诗坛有两大巨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二人有着深厚的情谊,但诗作风格却截然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代表,杜甫是现实派的代表。若将这二人的诗作风格做个比喻的话:李白如同开了一辆小轿车,这小轿车上只载着潇洒浪漫的自己。而杜甫呢,他如同开了一辆大卡车,这车上载着国家、载着人民。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两首诗的学习来认识这位诗坛巨星——“诗圣”杜甫。
二、走进诗文《望岳》
看到诗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都有“望”。一首在望:“岳”,一首在 望:“春”。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试着读出“杜甫望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 生齐读诗文:力争读出杜甫所望泰山的特点。生范读诗文:读出泰山的特点。
生分层感情读:首联男生读,颔联女生读,颈联尾联全班齐读。
师1问:读得如此动情,相信大家定能读出此时的杜甫望到一座怎样的泰山。请大家在小组内商讨后做以总结。
生回答,师板书。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
令人激动
看不够(此处着重引导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点及想象画面)师2问:大家通过《望岳》,又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生回答,师板书。迎难而上
积极乐观
师3问:杜甫只是想登上泰山之巅吗?(适时引导:本诗创作于唐朝最为鼎盛的“开元盛世”时期,此时的唐朝就如这泰山一般“高大雄伟”。)24岁年轻的杜甫他想:为国效力,在这样的盛世建立功业!
三、拓展延伸《春望》
《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这两首诗表现诗人的心境一样吗? 生自由诵读诗文,感受此时杜甫的心境。生齐读诗文,读出杜甫当时的心境。生范读诗文:余生想象,如果你就是杜甫,此刻站在国都长安城的曲江池畔,你看到了„„(齐读诗文)
师1问:看到大家都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相信大家定是被诗中的描述所打动。请大家找到最打动你的词语分析你的感受。生回答,师板书。破败
沦陷
感伤
凄凉(此处着重引导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点及想象画面)
师2问:诗人的眼中望到了凄凉的春天,但他的心中会“望”到什么呢? 师3问:那么,从《春望》中你又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 生回答,师板书。忧国
忧民
思家
这忧思背后,我们不难看到杜甫眼中的“凄凉”,更能看到杜甫心中定在望:望妻儿、望家园、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国与家能拥有真正绚烂的春天!
希望大家能在这样绚烂的春天,登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之巅!
第三篇:《望岳》《春望》教学设计
《望岳》《春望》教学设计
情智语文工作室 姚红杰
学习目标:
1、吟读诗歌,读出诗味
2、以诗译诗,读懂诗意
3、比读赏析,读透诗情 学习重点、难点:
在比读过程中赏析诗歌的炼字美、手法美、传情美等。教学设想:
设计吟读----译读----比读---背读四个教学活动,在大量的实践中感悟积累,提升能力。学习过程:
导入:杜甫,一个对诗歌的创作精益求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人;一个不论穷达都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诗人;一个命运虽然坎坷却令人肃然起敬的诗人;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仰慕、敬意走进他的作品,走进他的人生。
活动一:吟读
过渡:自古就有“一章三回读,一句十会吟”的读书方法,鲁迅《从百草到三味书屋》中也提到了老先生的吟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看得出吟读的韵味。
教师提示吟读方法:
声音要有一点起伏(高低、轻重、节奏、拖止)节奏的划分;带一点古人的味道(肢体语言,投入)学生活动:自由的、旁若无人的、自我陶醉的大声朗读课文。学生朗读展示:
生生评价,教师评价指导。以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为引导的切入点,如诗歌的感情基调、高低、节奏的指导。
《望岳》的自信豪放,《春望》的沉郁忧伤。
“造化钟神秀”中“钟”,“阴阳割昏晓”中“割”的重读和拖读;“家书抵万金”中后三字的段读、拖读,“浑欲不胜簪”中“簪”的颤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触目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伤;
教师示范,师生合作,感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吟读。活动二:译读
过渡:吟读读出杜甫诗歌音韵之美,带着余音绕梁的回味,用笔欣赏语意之美。
教师提示译读方法:
把古诗译成现代诗,以诗译诗,保持诗的语言 把有些字解释一下,有些字的意思扩展一 注意力求押韵 教师示范:
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我该用什么来形容你? 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深三月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学生活动:
选择自己最有感悟的一首诗歌以诗译诗。小组交流,展示:
教师结合具体内容适时指导。
“齐鲁青未了”的含义;“国破山河在”中“国”含义;感叹词语的表现力。师生合作译读: 生读诗,师读译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我该用什么来形容你? 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明暗清晰,判若黄昏和晨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小结:一首简短的诗歌我们可以演绎出无数种与之表情达意想附的现代诗文,感受的到诗歌语言的锤炼,含义的丰厚。
活动三:比读 探究提示:
异:诗歌的创作背景;风格基调;主题思想
诗歌的语言(我欣赏„„因为„„)
炼字、修辞、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对比、移情于物、细节刻画)
同: “望”的作用 诗歌的层次 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师据展示点拨引导: 异:
背景:《望岳》开元盛世,年少豪放 ;《春望》安史之乱,饱受沧桑; 基调:《望岳》雄阔深远 ;《春望》沉郁顿挫; 思想:《望岳》抒发远大抱负 ;《春望》忧国悲己;
“造化钟神秀”中“钟”拟人,虚写;“阴阳割昏晓”中“割”夸张,化静为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国破山河在”中“破”的触目惊心; “白头搔更短”的细节刻画。
同:“望”统领两诗;两诗先景后情
小结:理性的比读走入作品,感受炼字美,传情美,人格美,思路美。活动四:背读两诗。自由背读,齐背。
结束语:杜甫,裘马清狂没有消磨他的壮志,十年困守没有沉沦他的赤诚,他的“圣”
不仅艺“圣”亦德 “圣”。让我们带着深深地敬仰走进他更多作品。
第四篇:《望岳》《春望》课堂实录
《望岳》《春望》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
师: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所知道的关于杜甫的知识都有哪些? 生1: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
生2: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代表作是“三吏”“三别”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咱们来看一看关于诗人杜甫的详细介绍(展示课件,学生快速默看)
师: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他的两首诗,首先来看学习目标。(展示课件,教师快速的强调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在开始学习本两首诗之前,关于诗人杜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去了解,那就是杜甫是个创作的分期,咱们俩一块儿看一看(展示课件,教师强调重点内容)
师:下面咱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望岳》)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自由朗读,一会儿请四位同学给大家范读。(学生开始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一位学生开始朗读)师:大家谁点评一下? 生1:他读的太平淡无味
生2:他读的不够抑扬顿挫。
师:咱们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注意刚才其他同学提的意见。(又一位同学开始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还可以,下面咱们来听一听录音。(播放录音)师:录音和咱们读的区别在哪儿?
生1:他读的抑扬顿挫感很强,并且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师:非常好,刚才这位同学提到感情基调的问题,为什么这两首诗的感情会不一样呢,下面咱们就来分析这两首诗。
(展示自学指导一:《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请大家先自己思考,思考好之后组内讨论。(学生开始思考,3分钟之后开始讨论)师:谁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生: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还有连绵不绝
师:对,你从那句话看出来的? 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师:对,这两位同学基本上说完了,那么诗人如此热情的歌颂泰山,是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生1:表达诗人对泰山的赞赏
生2: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生3: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师: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生3:最后一句
师:对,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展示课件,总结本首诗)师:下面咱们来分析《春望》
(展示课件,出示问题,《春望》诗歌的首联、颔联各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开始思考,3分钟之后开始讨论)
师:谁回答一下这三个问题
生1:首联、颔联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花、鸟,这些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凄凉,都是一副破败的景象。
生2:我来回答组成了一副怎样的景象: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已经是春天了,但是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虽然春花盛开,但是却不能让人愉快。虽然到处是春鸟,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悲伤,听了鸟鸣让人惊心。
师:恩,这位同学基本上是把它翻译了一遍。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生:诗人是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师:那谁来总结一下呢?
生: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师:对,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简练。(展示课件,总结本首诗主旨)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两首诗的感情不一样了吧? 生:知道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因为两首诗描写对象不一样,生:因为两首诗创作于诗人创作的不同阶段。
师:对,这两位同学基本总结出来了问题的答案。(展示课件,总结两首诗《望岳》写于杜甫读书和漫游时期,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而《春望》则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期中包括的是社会的**,中下层人民的苦难,表达的是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完成达标检测上的题目(独立闭卷完成-组内对子交换批改-自我纠错,组内讨论-教师讲解难题))
第五篇:望岳春望教案
《春望》、《望岳》教案
一、导入
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早已为我们熟知。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春望和望岳这两首诗,一起走进杜甫。
二、杜甫简介
大家齐读一遍,然后补充到课本上。
学习诗歌讲究知人论世,杜甫的诗歌能够成为诗史,跟杜甫本人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作者的人生经历。
杜甫的一生,青年时年少狂放、胸怀大志,中年时运不济、仕途坎坷,暮年忧国忧民,饥寒交迫。其中,《望岳》便作于诗人当年意气风发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春望》作于坎坷艰难的长安十年期间。
了解完杜甫人生经历,我们来齐读这两篇诗,读出不同时期杜甫的感情。纠正:注意了岱宗夫如何夫(读fu2声),还有望岳这一首诗的情感重点应放在哪一句,对,最后一句。
《望岳》
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望岳》,先听一段音频,大家注意体会其中的感情。来,我们试着再来读一遍。这一遍就进步多了。
望:诗人望泰山,将所见所感蕴含在这一首《望岳》之中,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内容。思考:
(1)诗人望见了怎样的泰山,又有怎样的泰山美景?请大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欣喜惊叹仰慕的情形,非常传神。这里是远望之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这是近望泰山所见的景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仔细看才能看见。这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
赏: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谈一谈,读一读。可以从用词、修辞、感情三方面任一来谈。
(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用词、修辞、感情)用你的感觉把它读出来。)比如:我喜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一句,因为“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或“割”字用得好,形容泰山就像一把巨斧,将阳光切断,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以这样的形式来说。
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家谈得都很好,理由说得也很清楚。
情:那么从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一个怎样的杜甫呢?以“我从()中,读出一个()的杜甫”这种形式来回答。各小组讨论一下。小组代表来说一下。
师:是的,我们可以读出诗中的杜甫是一个青春勃发的形象。他,是一个胸怀豪迈的杜甫,一个乐观向上、渴望建功立业的杜甫,一个想和泰山融为一体、自信终能有所成就、攀越顶峰的杜甫„„
《春望》
教师过渡:《望岳》是杜甫青年时期写下的名篇,它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自然、积极进取、志向远大的热血男儿;那么,杜甫后来的生活如何呢?我们继续走进杜甫的生活。
我们先来看几句诗:残杯冷炙,疾病缠身,颠沛流离。这就是杜甫进入中年的生活,他被后人誉为“诗圣”,却经历着郁郁不得志的生活。我们接着学习《春望》。
读:大家先齐读一遍这首诗。
题目中的“春”字,点明了季节——春天。春天,什么样子的?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春望》,分析:诗人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是春天?你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杜甫当时的心情?
望中景:放眼望去,国都长安城已残破不堪,只剩下旧有的山河;春天已经来临,可是城中只有幽深的草木。花儿似乎在流泪,草儿也感到惊心,这一切怎不让人悲伤„„情景交融 望中情:破、深、泪、恨别、烽火、家书、白头、搔„„ 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杜甫的痛苦、忧国思家之情。
赏:这么一首感人至深的诗,你喜欢哪一句呢?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读一读。
看来这首诗真不愧为经典,每一句都有人喜欢。
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喜欢的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情:(1)此时,杜甫的豪情已不再有,他的心中充满的是怎样的情感?
是妻离子散的悲愁,是家国沦陷的沉痛。
(2)与《望岳》对比,从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一个怎样的杜甫?
这首诗中的杜甫,已经青春不再。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杜甫,一个感伤时势的杜甫,一个思念亲人的杜甫,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小结,解读杜甫人生:
1.如果说《望岳》表现的是年轻时的杜甫积极入世的冲天豪情壮志的话,那《春望》体现的则是经过岁月冲洗、战争创伤后的杜甫沉重的社稷之思、家国之忧。历经岁月的沉淀,杜甫的诗歌以其饱满深沉的情感,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人生的起落。诗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实践着他兼济天下的理想与抱负。
2.怀着对历史的追忆,对诗人的敬意,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