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以内连加教学反思
《10以内的连加》教学反思
——从实际出发结合新教材让抽象的数学课活起来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经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景:如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等。我就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来设计本节课的。
下面是部分的课堂实录:
师:小明家养了许多鸭子,你想与他们见个面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鸭子分3只、1只、2只分别游出河面)(利用了现实生活中生动有趣的鸭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请大家继续来想想你有什么方法能把鸭子的只数算出来? 生1:2+1=3 3+3=6 生2:3+1+2=6 师:通过讨论得出:3+1+2=6的方法是最好的。再引导出连加的含义。(把主权交给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你看上面的3+1+2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通过比较,我发现了这条算式比以前所学的加法算式多了一个加号,还多了一个加数。
师:那么像这样的有3个加数和2个号以上组成的算式,就叫: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连加
师:请同学们看小鸡图,出示挂图,说图意思,观察图里的小鸡分几部分?分别用那些数字来表示。(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分3部分,分别用5、2、1来表示。师:怎样列式子呢? 生:5+2+1 师:引导连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数学书的P72页的“做一做”。(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连加与以前学的加法的不同。)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进行组与组,男与女来计算比赛好吗? 生:好!(利用比赛来促进集体的力量与学习的热情。)师:小结:巩固连加的计算方法,出示:自编的连加计算方法诗歌 跺跺脚,连加方法要记好,点点头,前面得数要记牢,弯弯腰,最好得数别漏掉。(边做动作,边读诗歌,同学们非常的喜欢。这样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下面老师与大家一起来玩“找朋友游戏”。(通过玩“找朋友游戏来反馈学生对当前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
1、请同学出来当一回小老师。(要求出一道得数小于或者等于10的连加算式题。)2、4人小组互相出题做。(小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师: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逛商场,好吗?出示课件。(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帮老师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好!
师:老师身上有10元,你能帮老师选择买什么吗? 生1:能买火腿肠,可乐和薯片。
师:那么我不想要可乐呢?你还能帮我选择其它的吗?
生2:能,再买点果冻和QQ糖。(利用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景,商场买东西,这样的设计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发展同学的思维。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处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连加的含义与计算方法。让数学知识更准确,学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讲究实效。
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动态中感知,在静态领会
低年级教学,首先要创设情景。如: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使学生通过感知说出图意,这样便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 力。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知识相比较,让他们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连加。为了让学生深一层理解连加的意义,我还让学生举出连加算式。同时渗透了相同加数的连加,为乘法初步认识作铺垫。
2、在教学中重视算法,突破知识中的重难点
连加重难点在于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而学生又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这一环节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所以我要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并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如: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必须要把哪个数记住?你又是怎么记的?”一定要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比较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放应用,联系生活。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如:课件出示中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身上有10元,你能帮老师选择买什么吗?”
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通过本节课,我也发现有不足的地方,例如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所答的问题是我没以料到的,我就不敢给予充分的肯定。偏要自己点一个较聪明听话的学生起来讲出我所要的答案;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在教学与听取有经验教师经验之谈的同时,我在不断的思索,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听取好的教学建议,并从中摸索,开拓创新。每一次都是飞跃,都是进取。我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大胆地去尝试就一定能成功。
第二篇:20以内连加教学设计
20以内连加教学设计
刘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
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20 以内的加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10以内的连加.
指名学生口算,说说是如何计算的.
3.看图列式计算.
空中有几架飞机?飞来几架飞机?求一共有几架飞机?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3+4=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架飞机,就要把空中的3架飞机和飞来的4架飞机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连加
二、指导探索:
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出示图片“飞机图”】
空中有几架飞机?飞来几架?一共是几架?你是怎么算的?(3加4等于7)又飞来5架,现在一共是几架?你是怎么算的?(7加5等于12)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空中有3架飞机,飞来4架飞机,又飞来了5架飞机,现在一共有几架飞机?)
要求一共有几架飞机?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4再加5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
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算法.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 再算 .
板书:3+4+5=
学生自己叙述 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图片“树叶图”】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
□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这两道题,要求边摆边叙述题意.
3.看算式直接说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怎样计算连式题?(结合例题来教学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
第四篇: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教学反思《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2、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第五篇:连加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连加》教学反思
解 敏
《连加》是单元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做加数,学生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计算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是把连加的情景图制成动态课件演示小鸡吃米的先后顺序图,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动态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然后讨论连加算式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紧接着引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后提问:第二步怎么算?以此来提醒学生第二步应根据第一步的得数进行计算,这样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
二是练习题的形式设计多样,通过说图意、说算理、进一步加深对连加的理解,特别最后的实践应该题,选择几种爱吃的食品,算一算需要花多少钱?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在连加的意义上讲得不够深刻与细致。连加的意义是把几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在课上我强调得不够,只是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就列式计算,没有深入地去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就是把它们合起来,也就是把3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因为老师引导不够,所以学生也说得不够完整。以后在上这种课时一定要紧扣加法的意义,讲透连加的意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建构知识,再形成自己对知识的表象,从而进行列式计算。
本节课在讲连加的计算方法时,用了三年级同学才需掌握的小结性语句: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同第三个数相加。这样反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这一小结语其实可以省略掉,直接用计算连加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就行了,其他的计算方法我们以后再研究。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这节课还有一点就是学生的完整的口头表达思维过程训练得不够,例如:5+2+1=8,应该让学生完整的口述计算过程,并且有“我是这样想的”这样的语句。训练学生完整的、有序的说话,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一年级是打基础的年级,必须从现在起训练学生多说,养成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在学生动笔方面这节课也做得不够,以后一节课要听,说,读,写都要有,训练学生认真书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使我有很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