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庖丁解牛说课材料
《庖丁解牛》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庖丁解牛》,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做解说。
一、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选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该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在欣赏古代散文的时候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做出正确地理解和阐释,从而准确把握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的不同。
《庖丁解牛》是一篇故事性很强,人物形象鲜明的短文。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一起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为人处世“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了的语言。通过把握庖丁解牛的形象把握全文要阐述的事理。
3、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教学重难点:
1、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主旨。
2、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发掘新内涵。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我确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和点拨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会理解文章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只有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才能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生那里转化为学习的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在高一时已经接受了一年时间的新课改训练,思维较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分钟)
以“庄周梦蝶”“鲲鹏”的故事引出庄子,由此导入《庖丁解牛》。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北海的鲲,“不知其几千里也”,变化成同样“不知其几千里”的大鹏,展翅翱翔,飞向南海,它靠的是六月的“海运”,而庄子向往的是那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有无穷”的真正逍遥的境界,做到“无己、无功、无名”。
庄子的文章都能反映出一个很深刻地哲学道理,“庄周梦蝶”如此,“鲲鹏”如此,今天要学习的“庖丁解牛”也是如此。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的检查(分钟)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完成预习小卷。(设计意图:体现文章自主赏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梳理文章结构。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合作探究 齐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大意。
一、联系第一段,思考讨论
1、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时,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描写庖丁的技术高超的?
作者描写了一个场面:庖丁解牛。作者是以动作、声音描写为主,庖丁的技术高超。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2、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
3、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哪两个拟声词和哪两个两个比喻?
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二、联系第二段,思考讨论
1、这自然就引出了什么话题? 明确:技盖至此乎
三、联系第三段,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明确:解牛之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2、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秘密究竟在哪?目的何在?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全部内容。
第二层:从庖丁多年解牛的感受上谈的。当初解牛,所见皆全牛,与一般人所见的一样;三年之后,未见全牛,说明他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这是至高境界。
第三层:详细说明对这种境界的感受。“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能达到这种娴熟境界的原因是“依乎天理”,即依照牛的天然构造。
第四层:庖丁从用刀的结果谈解牛的娴熟。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而庖丁所用之刀,用了19年,解了数千头牛,其刃却如“新发于硎”,从用刀的结果表现庖丁解牛技艺娴熟。庖丁解释用刀结果不同之原因:良庖是“割也”;族庖是“折也”;而自己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才“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第五层:写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第六层: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那怡然自得的神情:“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明确:突出“道”之重要
第二篇:《庖丁解牛》优秀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把握庖丁解牛的形象把握全文要阐述的事理。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设计(因原来在练习中曾讲解过,故设计为一课时。)
一、导入: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 砉 騞 郤 窾 綮 硎 謋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二、讨论以下问题。
1、课堂练习检测(见课件)
2、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3、实词、成语及难句归纳(见课件)
4、欣赏“解牛之美”
(1)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5、探讨解牛经----生读第三段
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2)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6、合作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7、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找知识而读书,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且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让精神顺其自然。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享尽寿命。
8、延伸拓展:
读庄子的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启示?生写100字左右的启示。
第三篇:特实用优秀说课
关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说课稿
开始: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 《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年级______教材第__单元课题____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_______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情感目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__ ___ 突出重点 难点:通过_____ 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创设了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化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
提
出
问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选用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__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讲解新课: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首先我安排学生阅读课本第__________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提高他们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接着我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手学习,而后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__________与社会的关系、体验__________科学的发展。并且在例题的讲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让学生明白怎样解,更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
在讲解完新的内容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首先是做书本______ 页习题______,要求做完的的同学举手,然后在3分钟后,抽查学生,讲述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从而使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之后我再对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引申题目, 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
6、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下面,我将对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第四篇:优秀说课示例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的空中楼阁》(板书)作者李乐薇(板书)
一、说教材:
《我的空中楼阁》,入编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散文系列,体现了新教材新的特点:《我的空中楼阁》与《荷塘月色》、《我与地坛》都属于抒情散文,主题上都兼备心灵栖息之地,都富有象征性,有利于比较阅读。教材这样编排,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散文的语言,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的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如果说《荷搪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那么《我的空中楼阁》则是托物言志的典范。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新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入下:
1、用本文象征精神家园的“空中楼阁”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充分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
3、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5、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教师若在处理教材上面面俱到,则会显得浅而乱,所以有相对明确的教学重点就尤为重要。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语言美(板书)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鉴赏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当做一个重点。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以它特有的诗情画意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揭示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态度等等。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本文也一样,它使用了托物言志(板书)的手法,言了一个什么“志”是本文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教法方法及依据
1、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以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学时着重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所以整个课堂贯穿着情境陶冶法。
3、本文语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从培养学生语感角度出发,故采用诵读法。在重点品位文章语言时指导学生诵读。
4、这篇文章的画面感很强,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出示适当的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通过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具与课时安排
根据直观、实用,增加课堂容量等原则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应该简洁,既要贴近学生,又要贴近文本,所以我采用的导入是:针对现在隆昌的购房热和人们对内部装潢的讲究,提问:请问同学们你们构建过自己的小屋吗?如果让你自己选择,你会把小屋造在哪里呢?
在学生畅谈了自己理想的小屋后,结合第一单元内容小结,(也是对前一单元内容的复习):
这小屋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那边„„等等。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有一位台湾作家李乐薇想给我们展示一下她的小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导游李乐薇,一起走进课文——我的空中楼阁。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并用多媒体辅之以形象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领略作品的情趣美。
2、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初步体验,融入自己的情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去。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问:为了突显小屋的美,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因为本文层次清楚,学生基本上可以归纳、提炼出来,这样做,目的在于,快速提炼课文的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主要为下面的课堂重点服务。)
(三)直击重点
针对课堂重点,我提的问题是:作者如何从各个方面突显小屋的美?你觉得哪些描写的语句特别的美,结合自身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一问的目的是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拥抱文本,这里我采用的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以提高他们概括、归纳的水平。)但是学生的概括往往不够全面和深入,这时需要再次体现老师“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字词替换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法品味语言,教给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一些基本方法。具体指导过程(略)
至此,通过对语言的品位和诵读,以及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画面美(板书),有了一定深度的体会,这是本文重点的落实,但学生对文章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还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本文,还必须了解寄予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进入另一个层次,这就涉及到下一环节。
(四)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这么美的小屋,那它真正存在吗?作者把我的小屋说成是空中楼阁,是否有其它内涵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前面的分析进行讨论。(这一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再一次拥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之一,也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讨论,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了,“我的空中楼阁”寄予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追求(板书),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五)、课堂总结:
语言和画面美的文章一旦赋予了深层的内涵(情趣美)(板书),文章也就更美了,就像一盘菜一样,现在是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想说不爱,那也难。
(六)、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两个练习题:
1、本文和《陋室铭》在立意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2、本文和《荷塘月色》在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七、说板书设计
语言美 追求自由生活
我的空中楼阁 画面美 托物言志
李乐薇 情趣美 追求独立人格
依据:用链条式图示法,既直观、简洁,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二)教材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3.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
二、说学法(一)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3.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4.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二)学法指导:
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 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 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 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
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
1.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三、说教法
1.课型:自读、讨论、鉴赏。
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1)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流畅地背诵诗词”。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2)情境法。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研讨法。在高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名句鉴赏法。可选择一些名句进行具体分析。将这些名句和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以增强学生内在的比较能力。
语文新大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语文教学主要是主题式探研。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此外还可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2.教学手段: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它既便于学生直观,节约时间,又能利用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快速进入角色。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 步骤:
(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教师可适当提示:《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一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为本课的教学提供比较的材料,让学生很自然的进行新旧的联系与比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二)读 试读:回忆过去所学词的知识,试读本词,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试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
听读:与自已刚设想的比较一下,与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 点拔:词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读法,本词中领字的停顿。此类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而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既是训练朗读,又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三)初步理解 1.推断词义
(1)“寒蝉”“初”“念”“堪”等词的意义。
(2)“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处”应做何解?与“今霄酒醒何处”的“处”相同吗?(3)“此去经年”课本注为“一年”,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质疑:学生互相质疑解疑。高二学生可培养这种质疑的态度与自已通过查找书籍解疑的能力。
2.讨论: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视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相机点拔。结合板书理解此词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感情和结构。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并不是难点。
(四)想象画面展现场景描述意境训练:让学生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五)赏析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1)精讲:简要讲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注重其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联系,主要让学生明确在文学鉴赏评价中经常使用一些近义概念。
(2)教学目标: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2.赏析名句:“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问: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学目标:名句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先从语感入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说。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由意象组成。而意(六)背诵
学生互背互检,要求当堂能背诵。“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七)课堂练习讨论:
1.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词中写景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所抒发的感情。
2.作者在写这三个场景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自古以来写离愁别绪的诗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结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者写别前的环境,后者写别后之景,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此词写离别写得这么曲折详尽、缠绵细致,意境深远,试讨论此词在写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点拔:
1.抓住文中的三个场景,“别前”“别时”“别后”,进行分析。
2.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几乎纯用典型景物刻划别前环境氛围,写景为主,而又笔笔含情。
3.引导学生从文体入手,“词”相对于“七绝”来说,篇幅较长,它要求而且允许作者拓展笔墨,大开大合,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八)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1.词的主要内容;2.艺术特色;3.名句鉴赏方法;精讲:可适当补充自己对此词的感悟与认识。从理性的高度整体归纳评价全词,为阅读欣赏提供一个范例。(九)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境制约着其中的每一个意象。一个成功意境中的诸意象几乎是无可置换的。
第五篇:高中英语说课优秀
Unit 1Welcome Back to School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是一堂对话新授课,主要通过老师带新同学加入班级时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对话呈现新句型I’m fom America.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自己是哪里人。
2.教材的地位
本课安排在新学期的第一课,内容紧扣本单元主题Wellcome back to school,既是第一册教材在知识上的延续,也是本单元部分对话学习的基础。因为本课对话发生在新学期师生共同欢迎新同学加入班级的时刻,对于已很熟悉教材中一些主人公的学生来说,Amy这一新人物的出现必将使他们欣赏。本课学习的效果将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新学期中学英语的态度。说目标
1.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新刻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本课对话,掌握句型I’m from…以及几个常见的国名如America,Canada, Englian, China, Japan等的表达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使用句型I’m from…表达自己是哪里人
[情感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自豪感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达自己是哪里人的句型I’m from…,并能大方地向他人做自我介绍。但是根据往常的教学体会,本课重点句型中from的尾音/m/特别容易被学生忽视或遗漏,国名America,England的发音对初学者来说也并不简单,因此语音问题是本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理解Cla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也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通过不同情景反复呈现、积极引导、趣味操练等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本课教学中,我会运用国旗图片、单词卡片、地点图片等直观形象地呈现新语言项目,并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游戏、自编数来宝等活动创设大量让学生练习语言和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在游戏中牢牢地掌握难点单词的读音。
2.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模仿、猜测等,使学生懂得仔细倾听和认真思考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大量语言交流,让学生感悟到英语学习必须亲历参与、大胆表达,并逐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成功感。
3.教学手段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已有英语认知水平,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运用一些传统的直观手段如图片、卡片、头饰等丰富教学内容,并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部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另外,运用动脑筋猜一猜、趣味练一练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说设计
1导入设计
(1)日常对话与游戏
T: Welcome back to school!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my friends.Now listen and show me.Show me your book/ruler/bag…
(2)游戏猜猜猜
教师出示一个新布包,里面装的全是新物品。引导学生根据布包外显示的物品形状对包里的东西进行猜测,逐个拿出实物并说:“I have a new… ”最后拿出一新相片,放于实物投影仪上并介绍说:“I have a new friend.She is Xiaowanzi.”引导学生们想这位新朋友表示欢迎。
[设计思路]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气愤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同时复习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Showing游戏让学生对英语指令和一些单词重新有了记忆,同时复习一些单词重新有了记忆,而猜猜游戏则强调了句型I have a new… 的运用,为新课中的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打基础。樱桃小丸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引入下一环节中表达自己是哪里人这一新句型。
2.展示新知
(1)呈现新句型
出示日本国旗,向学生们介绍:“小丸子is from Japan.” 重复一遍后,教师指点自己摇头说:“I’m not from Japan.” 又指点中国国旗肯定地说:“ I'm from China.” 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新句型,教师体温几个一般疑问句如Are you from Japan? Is she from China?等,让学生回答Yes/No来逐个体会。
(2)学习国家单词:China Japan
(3)教师自我介绍
I’m xxx..I’m from China.Where are you from?引导学生尝试用I’m from…作自我介绍.(4)学说句型I'm from China.分步跟读:China---from China---I’m from China.教师以夸张的口型让学生看清楚I’m 中的两次/ m /音,并通过“谁是最佳模仿手”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地练习新句子的发音。
(5)Where is Sarah from?
多媒体出示人物Sarah 以及China, Japan, Canada, America的国旗,让学生猜Sarah是哪国人,揭晓谜底后学习单词Canada, America。
单词America的练习采用重音击掌法,根据声音、速度的变换达到趣味练习的目的。
(6)接龙游戏
多媒体呈现世界地图,让学生感知已学国家的大致方位,并开展词汇操练游戏---接龙。方法: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代表一个国家名,第一个学生说两遍自己的国名,再随意叫一遍另一个国名,被叫到的同学继续重复该活动。本活动既在趣味中操练了单词的发音,又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设计思路]
新语言项目在情景中自然呈现,通过教师演示、比较,学生判断、选择等达到理解与学习的目的,充分体现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快乐地学,有效的学。
3.操练巩固
(1)击鼓传花
听音乐传盒子,音乐声停时,持盒人从盒中抽出一张卡(卡上的地名为中国各省市),然后引导他大声的进行介绍:Hello, I’from…
(2)小组合作,完成表演
内容:多媒体呈现学生们熟悉的人物:Mike, Jie, John, Bai Ling,请学生四人小组活动,分别扮演屏幕上的四个人并做自我介绍,说说他们分别是哪里人。
(3)抽小组上台展示,互相交流。
(4)根据表演内容编说Chant
Hello, I’m| Mike.| I’m from |Canada|(每小节击掌一次.)Canada, Canada.(每个音节击掌一次.)
Hello, I’m |Chen Jie.| I’m from |China |(按小节击拍.)China, China.(按音节击拍.)(5)学习新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多媒体呈现第一册中的八个人物图,然后点击屏幕出现新人物,教师自然引出导语:This is our new friend, Class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多媒体播放Amy的话:” Hi!, I’, Amy.I’m from America.”
引导学生对新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呼“Welcome!”
(6)呈现课文录音,模仿跟读后进行角色朗读。
[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变化的图中发现新成员-----,从而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击鼓传花游戏和自编的使学生在有节奏的拍拍说说中达到了趣味操练的目的。
4.拓展延伸
(1)小动物来自哪里?
多媒体呈现四个国家最典型的动物,并且播放录音:I’m Panda/Beaver/Kangaroo/Eagle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分别来自哪个国家。
答案交流后四人小组扮演
(2)多媒体呈现中国国地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点击屏幕呈现五个拿着家乡名胜风景图或家乡特产的中国人,请学生小组合作,说说这几个人分别来自哪里。
(3)完成个人小档案
在学生感觉中国真大真美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并过渡到自己来自哪个居住小区的讨论,然后完成个人小档案。
My name is_________
I’M from___________
I’m in Class_________
I’m from____________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小档案。
[设计思路]
本环节拓展了新语言项目I’m from…的使用范围,即不仅可以讨论人,也可以将物拟人进行讨论。不仅 可以表示来自哪个国家,也可以表示来自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的某个地点。个人小档案的填写与交流则给学生创设了真实交际的场景。
课后作业
(1)复习朗读本课对话
(2)扮演伟人
要求学生选择心目中特别钦佩的三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中外伟人,制作伟人名片并且扮演伟人做自我介绍。伟人名片将在班中进行展览。
[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读写作业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意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增强对伟人的钦佩之情,进而产生学习伟人的精神的思想。
说评价
本课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展开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以及
引导学生体会学法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本课教学在延伸拓展与作业安排上较有特色,即充分地从语言项目的意义功能出发,设计多个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练习实践,不断体会,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本课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集高密度与多信息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