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说课稿
《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早》(板书课题、作者吴伯箫),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3篇课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都是本文鲜明的写作特色。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但受年龄限制,学生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平和能力仍有限。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早”的来历,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3.学习作者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 “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其中,教学重点是: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多媒体出示三味书屋的图片,以及鲁迅青年时期的肖像,让学生了解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2、提出导语:鲁迅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与他小时候的刻苦努力和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找寻鲁迅先生儿时的身影。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砚、哪、瓣。字形易错的字,如酿、瓣。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还没进三味书屋便闻到了一阵清香,令作者无限欣喜。这清香到底是什么花的香味呢?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会感悟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作者看到这些想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2、再次出示三味书屋图片,学生看图向同桌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联想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叙述严密的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第二部分:4—6自然段。教师出示主话题:课文只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吗?还写了什么?由此,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1、让学生说说第4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了解过渡段作用。
2、学生画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含义。
3、指名学生读所画句子,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句子给你什么印象。
4、小组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领悟作者的用意。
5、展示梅花图片,学生美读第5自然段。深入体会梅花的含义。
6、回顾课题,思考:早字有什么来历?它与写梅花有何联系呢?使学生达成共识,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第7自然段)
教师引读,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使学生理解“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的意思。激发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早
梅花 早 鲁迅 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本说课稿将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二、以学定教说教学目标
三、把握整体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整合资源说教学策略
五、多向互动说教学过程
六、以诗学文说板书设计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以学定教说教学目标
二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加上前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5个生字分别是“帝、朝、辞、岸、舟”,并能运用组词,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方面: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
3、情感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三、把握整体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在学习中,儿童对诗的理解可能是朦胧的,浅层的,希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学习,体验到与作者相一致的喜悦欢快之情,感受景色的美,激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整合资源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是情境再现策略。主要通过PPT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
壹 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是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轻舟疾飞”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从而体会作者欢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拓展延伸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多向互动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6 min)
课始,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板书:李白)谈谈你对他的了解。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这么多呢,大家都背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读一读,背一背?指名背诵李白的诗。[让学生背背说说,意在了解学生课内外古诗学习情况]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大家愿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随即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
齐读课题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白帝城在哪儿吗?李白为什么要到白帝城呢?当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答案时,教师顺势介绍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并讲讲李白获罪遇赦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样,以讲故事的形式相应交代背景,引导学生解诗题、知诗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全诗作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12 min)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师范读古诗,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开火车小游戏检查识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朝”这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辞”的结构。
第三步:检查读诗情况。指名读读,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四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自行解决。重点理解:“辞、还、啼不住”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随即点拨。
(三)、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26 min)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三读”,把全诗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白帝城”图片,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图(从白城巍峨、朝霞灿烂中体会景美人欢;导读第1句)。
贰
接着,出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山水图(从“千里”与“一日”的鲜明对比中体会行船之疾、诗人的心情之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猿猴”照片:古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体会这里的“猿声”,读准第3句)
然后,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轻舟”能否换成“小舟”?说说你的理由。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受(根据青山峭拔、轻舟漂飞的画面体会诗人逍遥自在、快乐如风之情,美读第4句。)
最后,有创意地齐读全诗,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老师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随即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句呢?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努力走进诗人无比欢悦的情感天地。
3、整体感悟赛读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开展“小李白”赛诗活动,把全诗连起来读,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李白的口吻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四)、实践拓展求内化促迁移。(1 min)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这一环节,我分二步走。第一步,作业布置,会背诵全诗,继续收集有关李白的古诗文;第二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正迁移。
六、以诗学文说板书设计
一首美丽的诗足以让人陶醉,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学习诗文,领悟诗境,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缘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叁
第三篇: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泸溪县达岚小学的语文教师刘秋萍。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早发白帝城》。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本说课稿将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二、以学定教说教学目标
三、把握整体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整合资源说教学策略
五、多向互动说教学过程
六、以诗学文说板书设计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S版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早发白帝城》这篇课文,图文并茂,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极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以学定教说教学目标
二年级儿童在学前班就已接触古诗和儿歌,加上前几个学期的学
壹习,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5个生字分别是“帝、朝、辞、岸、舟”,并能运用组词,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方面: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义,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
3、情感价值观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将用一课时完成(不含课外延伸)。
三、把握整体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在学习中,儿童对诗的理解可能是朦胧的,浅层的,希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学习,体验到与作者相一致的喜悦欢快之情,感受景色的美,激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整合资源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是情境再现策略。主要通过PPT课件,图文对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二是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导
贰 读,使学生读中感悟,把文本中“轻舟疾飞”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从而体会作者欢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拓展延伸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经验自学相关古诗,把教与学,学与行紧密联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五、多向互动说教学过程
依据课堂教学灵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知诗人
六、课始,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谈谈你对他的了解。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这么多呢,大家都背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读一读,背一背?指名背诵李白的诗。[让学生背背说说,意在了解学生课内外古诗学习情况]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大诗人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大家愿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随即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
齐读课题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白帝城在哪儿吗?李白为什么要到白帝城呢?当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答案时,教师顺势介绍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并讲讲李白获罪遇赦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
叁 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这样,以讲故事的形式相应交代背景,引导学生解诗题、知诗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全诗作了铺垫。
(二)、自主合作读诗句明诗意
当学生对诗题,诗人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读诗,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第一步:师范读古诗,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第二步:检查识字情况。通过开火车小游戏检查识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重点指导“朝”这个多音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记住“辞”的结构。
第三步:检查读诗情况。指名读读,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第四步:交流评价。对不理解的词语,鼓励学生互动学习,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自行解决。重点理解:“辞、还、啼不住”等词语。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说说这首诗的大意,教师随即点拨。
(三)、品读揣摩入诗境、悟诗情
这一环节,我力求通过“三读”,把全诗的意境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图视,达到学生个性化体验,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图文对照导读
首先,出示“白帝城”图片,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图(从白城巍峨、朝霞灿烂中体会景美人欢;导读第1句)。
肆
接着,出示“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山水图(从“千里”与“一日”的鲜明对比中体会行船之疾、诗人的心情之欢,体验读第2句。)
再出示“猿猴”照片:古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体会这里的“猿声”,读准第3句)
然后,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轻舟”能否换成“小舟”?说说你的理由。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受(根据青山峭拔、轻舟漂飞的画面体会诗人逍遥自在、快乐如风之情,美读第4句。)
最后,有创意地齐读全诗,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2、个性体验品读
在老师导读的基础上,学生闭上眼,边品读边驰骋想象。老师随即诱导: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句呢?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教师通过激励评价,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验,努力走进诗人无比欢悦的情感天地。
3、整体感悟赛读
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开展“小李白”赛诗活动,把全诗连起来读,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小李白的口吻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四)、实践拓展求内化促迁移。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知识积累的开始。这一环
伍 节,我分二步走。第一步,作业布置,会背诵全诗,继续收集有关李白的古诗文;第二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自学其它诗文,促使能力正迁移。
六、以诗学文说板书设计
一首美丽的诗足以让人陶醉,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学习诗文,领悟意境
陆
第四篇:《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早发白帝城》 说课设计
说教材: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它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情感欢悦,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朗读古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朝、重、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轻松而又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说设计理念:
通过这首古诗的教学,力求体现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的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同时较好的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抽生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地读,吟诵,背诵。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板书:李白
谈谈你对他的了解。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揭题: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3、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从背景了解导入,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作品的距离,诗文积累,情感熏陶。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诗,正音,分析多音字,练习组词。
3、打开书本自己读,谈理解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权力。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1、深入读,借助手中的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2、小组交流,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3、随机出示
(1)“白帝城”图片:位于长江三峡最著名的矍塘峡,北面靠山,三面临水,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2)“猿猴”照片:古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体会这里的“猿声”。
(3)“万重山”的夸张手法,联系其它的古诗,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危楼高百尺”
(4)“轻舟”能否换成“小舟”?说理由
(5)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受
4、感情诵读,评价。带着自己和感受读古诗
[设计意图]:古诗的理解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也是重点,如何突破这一重难点是教学的重点,形象的图景可以为理解古诗意思作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在借助图景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理解古诗意思,品味诗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延伸
1、谈话:李白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出示李白的成就资料)了解李白波折多变的一生。不同的心境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会有不同的语言。(出示李白的三首写景诗:《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3、收集资料,下次举行古诗交流会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朗读,课外拓展,学生不仅进一步体会出了诗人当时高兴的心情,对人物的形象也进一步了解,感情升华了。
《绝句》说课稿
【教材说明】
《绝句》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
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再读古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
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 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飞。
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6、采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 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介绍古诗: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许多诗人都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读记。
3、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第五篇:《早发白帝城》说课稿
《早发白帝城》是二年级第四册《远行》这一主题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同时也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2、能够大致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行船途中的喜悦心情。3、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本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大致地理解全诗的含义,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因而,设计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着重完成二、三两个教学要求,第二课时巩固所学生字,并指导书写。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两种策略方法:
一、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X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指导方法——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三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读——识字教学。设计多样形式,分散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扫清诵读古诗的语音障碍。
2、讲——理解诗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借助图画,边读边看边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读——体会情感。简介诗作背景,体会思想感情,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三、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搜集、背诵唐诗,开一次“唐诗”交流会。《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2年级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而课本上提供给学生的肯定不够,所以要调动学生课下自学古诗。这一活动将课内知识有效地拓展到课外,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下自学古诗的积极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