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例
1、例
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过程与方法
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郊游吗?(喜欢)其实在郊游活动中也存在着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分物品(课件示:4个苹果、2瓶水、1个蛋糕)师:能帮他们分分吗?怎么分才能每人得到的同样多?四个苹果,谁先来?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两瓶水生2:把2瓶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一瓶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师:来!用手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这一环节中,从分苹果、分矿泉水、蛋糕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整数”的经验,自然体验由“整数”到“分数”的飞跃,引出“认识分数”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为下面学习分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蛋糕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颜色。这是蛋糕的二分之一,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二分之一又该怎么表示呢?
请看要求: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并用斜线把它的二分之一涂上颜色。学生涂色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这个长方形纸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断:下面哪些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勾”。
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教学几分之一
(1)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生: 1/
4、1/
8、1/
3、1/6……(师板书)
(2)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小组内交流。
展示作品: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表示的1/4(3)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4)展示其他分数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又使“数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在黑板上展示(有的……有的……)让学生这四分之一,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正方形,有的用圆形,问:这些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不管是什么样的图形,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四分之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5、比较分数大小
(1)展示作品:长方形表示的1/
2、1/4 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
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用学生作品验证。
(3)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三、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书上练习)
汇报:1/3 1/6 1/9 1/8
2、看图估一估(书上题目)长方形 1 1/3 先估,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1/6 先估,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的?有什么窍门?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 生说。
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
3、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 巧克力(1/6),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2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生:1/3 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
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
4、播放:多美滋1+1奶粉广告
东东请三个小朋友来吃蛋糕,当他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时,一看又来了四个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一个人,他又该怎么办呢?
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能想到1/4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师: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师:东东在分蛋糕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 生:收获了友谊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们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在看图写、联想说中进一步巩固分数意义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数学并服务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程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
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片断三]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片断四]练习运用,提高能力
完成后习题。
后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在本节中,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四、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
4、1/8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1/32这个分数。又如在片断三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堂练习追求高效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发展性的堂的练习更追求高效,能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我们的追求。为了使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设计了长方形纸条的变化这一题,这个习题集很多知识点于其中,看涂色部分写分数、通过带子的几分之一的估计和验证,初步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联系,追问涂色部分,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其中有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有对估计能力的培养,有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一步步提升难度,学生的思维也真正得到了参与,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的引导、评价及时、灵活。
在整个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我没有用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分数的知识,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强加灌输新知识。还比如再让学生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折出2种或者3种,我没给学生太多时间动脑动手去折,而是我急忙强加给学生另外一种折法,直接让学生去模仿我的折法。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发展性的堂,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有效组织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本节该掌握的知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也是这一单元的核心,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过程:
[片断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师: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个西瓜的一半
(3)一个苹果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6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西瓜的一半、一个苹果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它来表示。
4、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如医生嘱咐每次吃1/2的药片和1/4包的药,让学生说说1/
2、1/4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懂得意思才能正确吃药,不至于吃错药而影响身体健康。
5.折一折:在长方形纸或圆片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片断二]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师: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4.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片断三]类比联想,抽象概括
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师: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3.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片断四]练习运用,提高能力
1、完成课本第100页自主练习第1、2、3、9题。
课后反思:
一、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1/2,1/3,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用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 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等。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四、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如他们也都能用纸折出1/
4、1/8这样的分数来,从而建立起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理解分数概念的含义,树立起学习上的自信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也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如有的学生在折纸时表示出了1/32这个分数。又如在片断三中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整体判断出?所表示的几分之一等。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五、课堂练习追求高效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发展性的课堂的练习更追求高效,能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最优化是我们的追求。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设计了长方形纸条的变化这一题,这个习题集很多知识点于其中,看涂色部分写分数、通过带子的几分之一的估计和验证,初步感受几分之一与1的联系,追问涂色部分,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其中有对基础知识的回顾,有对估计能力的培养,有对学生思维的提升,一步步提升难度,学生的思维也真正得到了参与,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教师的引导、评价及时、灵活。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比如我没有用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分数的知识,只是一味的给学生强加灌输新知识。还比如再让学生折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大多数学生只能折出2种或者3种,我没给学生太多时间动脑动手去折,而是我急忙强加给学生另外一种折法,直接让学生去模仿我的折法。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发展性的课堂,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认识分数
题 目:分数的初步认识
撰写人:苏专玲
学 校: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商河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苏专玲【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91-P93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第一次接触分数,学生们可能既感觉好奇,又感觉陌生,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月饼”,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月饼”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二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的二分之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分数“几分之一”并了解“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分过)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4块月饼和2个小朋友)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月饼呢?(2块)
2、(课件出示2块月饼和2个小朋友)现在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块月饼呢?(1块)
把每一份分的同样多,数学中叫什么?(平均分)(板书)
3.(出示1个月饼和2个小朋友)师:只有一块月饼,能平均分吗? 生:能。
师:每人分得了多少呢?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引出分数,老师(板书)(分数)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师: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一半是2份中的(生:1份)。其中的一份是1/2。师:这个分数我来读:二分之一 学生们齐读:二分之一
师:刚才电脑博士是怎么写的? 生:先写-,再写2,最后写1.师:观察的很仔细,师一边板书(1/2),一边讲解。-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师:月饼的另一半是不是1/2? 生:是。
师:也可以用1/2来表示。
师: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读出平均分的重要性。
电脑屏幕显示:把一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1/2。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生活中把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谁的1/2。3.动手操作。
(1)每人拿出自己手中的1号纸(长方形),试着折出它的1/2,并用斜线画出来。
(2)全班交流讨论: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1/2 的?(3)汇报成果。
发现问题:不同的折法,折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 探究答案: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跟踪练习,考考大家。电脑屏幕显示练习题。考考你: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 1/2 来表示吗?
(二)发现分数
师:我们学习了1/2,还想学习几分之一?
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拿出2号纸(正方形)想折出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把其中的一份用斜线涂上颜色。
全班交流,让学生们说说: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个()的几分之一。
师:生活中,可以()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个()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电脑屏幕显示练习题。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吗?如果能,请写出分数,并说明理由。3.和
为什么都能用1/4这个分数表示?
[ 设计意图: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认识分数和理解分数的含义过程需充分展开,后面提供练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这些练习也不一定能处理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40分钟,要抓住重点内容充分展开、透彻理解,所有过程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全部展示。]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感觉怎么样?还想对分数说点什么?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总结中结束课程。] 【板书设计】
认识分数
把一个月饼
平均分 成2份
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第五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咱们来做个小游戏,猜一猜纸张后面藏着的数字是几?
学生猜后,师(指着1/2):这是什么数啊?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数有什么不同?
生:有两部分,……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它表示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做个小活动来研究。
师(出示6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称为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接着,师出示2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提问: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师又出示1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提问: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生:半个。
师:这半个能用我们以前学的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分的结果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怎么办呢?正是因为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情况,于是就产生了分数。
2.认识1/2
师:1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实际上是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生:2份)这样的1份也就是一半,可以说是这个苹果的1/2。
师小结:(板书)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1份是它的1/2。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板书:1/2)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板书:1/4)
3.认识几分之几
师:刚才通过分苹果的活动认识了一些分数,如果要得到这个正方形的1/4,应该怎么办呢?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课件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4画上阴影)
师引导学生比较三种不同的折法,学生汇报说是怎样折的。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正方形,阴影部分是它的1/4吗?奇怪了,为什么阴影部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却都能用1/4表示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都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1份都是它的1/4。
师(出示一个不是平均分的图形):老师还折了个图形,它的阴影部分可以用1/4表示吗?
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
师小结:看来一个正方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4。如果老师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这又能用一个什么分数表示呢?涂上3份呢?4份呢?(板书相应的答案)
4.认、读、写分数(略)
三、巩固练习
此环节安排看图填分数,判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对不对,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分数等练习内容。
四、介绍分数的发展历史
师:分数最早可不是这样的,同学们想知道吗?(课件)咱们中国人可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聪明而又了不起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