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22:5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

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

我县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还存在城中村、城中街道,环境卫生保洁参差不齐,环卫设施配置不足,长效化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整体城区环境卫生,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环卫配套设施不完善。城中村环卫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以来,城中村都配备了卫生保洁员、配置了垃圾箱,但是目前存在保洁人员数量不足,保洁质量不高,垃圾箱(池)少、破旧不堪,垃圾收集不及时,清运设施落实后等问题。二是卫生保洁标准低。由于保洁措施不到位,背街小巷得不到清扫,大部分城中村卫生死角依然存在,垃圾池内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现有设置的垃圾箱多为垒砌垃圾池,普遍存在运输设备落后,运输达不到密封运输。三是村干部认识不到位。城中村相对中心城区而言位置隐蔽、偏僻,属于要新农村改造的,因此,不少干部就会认为做好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不切实际,还为时过早,或者认为村环境卫生吃力不讨好,只有付出,没有收益,这些观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表面应付、得过且过,不愿意真正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四是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差。随着这几年我县城市建设加快,大量县外及乡镇农民涌入县城打工、经商、居住,大多数都聚集到城中村租房,由于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陋习较多,导致出现垃圾乱仍、乱倒现象严重。

二、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规划先行,综合治理。结合城区交通秩序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城中村卫生保洁工作按照城市标准,统一委由住建局环卫处管理,科学确定规模和布局,体现功能分区合理,适度超前,设施完善,提升城区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二)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城中村生活垃圾统一无害化处理。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已投入使用,县环卫处管理后城中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完全有条件实现无害化处理;县环卫处统一调配环卫工人,对城中村日常保洁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城中村保洁员工作及时监管,真正形成长效管理。

(三)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明确卫生保洁标准。参照城区道路清扫、垃圾清运保洁标准,结合城中村保洁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一尺到底的新的管理体系;改变垃圾清运模式。淘汰城中村垒砌或搭建的敞口式垃圾池,统一改为密封式环保垃圾桶,用城区垃圾做直运模式进行清运。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根本在于加强管理。城中村尤其如此。环境卫生管理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抓好建章建制,制定“村规民约”,严格依章依法管理。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对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充分运用行政、教育、经济、纪律的手段促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落到实处。

第二篇: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治理

“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治理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特殊的地域现象,是历史遗留和现实发展交织的产物。由于“城中村”自身的特殊性及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其环境卫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及政府部门的关注。因为“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污水、垃圾、虫害及鼠患泛滥等危害的发生,不仅对城市形象产生了影响,也对“城中村”居民的生活造成直接危害。虽然目前有专家学者已经关注“城中村”问题,但更多是在对其综合整治改造的措施上,并未对环境管理问题作出具体的研究与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环境卫生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性建议,为“城中村”的环境卫生治理提供参考性意见,以期改善“城中村”的环境,促进城市整体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

一、对“城中村”环境卫生现状的探析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及资料处理方法。经过资料的初步查阅与收集,笔者选取浙江省临安市东门村、北门村与马溪村的当地村民和暂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对其中22名被调查者进行访谈式调查,通过沟通与交流,了解其内在的心声,从而收集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对本次访谈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访谈顺序对22个访谈对象依次编号,再对其进行整合。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对“城中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归纳出影响因素。

(二)“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基本状况。从本次调查来看,临安市“城中村”的环境现状是地面上垃圾很多,在村中小巷内路面上和路面旁随处可见垃圾。垃圾主要有4个种类:一是最常见的生活垃圾,如烟头、果皮及一次性的饮料杯和饭盒等;二是施工垃圾,主要有废弃的砖头、水泥渣等;三是商业垃圾,主要有商业广告小宣传单等;四是绿化垃圾,包括枯枝树叶和杂草等。同时,地面上还存在大量的积水,并且水沟都表露在外面。积水来源主要有雨天后留下的雨水,而更多的是当地村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

(三)“城中村”内活动主体的环境卫生行为状况。“城中村”内的活动主体包括当地的常住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出入“城中村”的各类行人。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当地村民都会把每天产出的垃圾自觉倒入垃圾桶中,有些甚至还要帮暂住在自己家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倾倒垃圾,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但仍有一部分村民存在乱扔垃圾行为,很大一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随手将垃圾扔在地面上、把痰吐在地上、把污水倾倒在水沟里,不在乎其行为是否会对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

(四)“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状况。调查发现,“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的措施仅有环卫工人的清扫,从卫生效果看投入的人力是明显不够的。就调查的东门村来说,由于临安市是山地地形,道路比较曲折,村内的道路面积比较大,清扫比较困难。目前仅配2名清洁工人负责村内的环境卫生,显然对环境卫生的治理不到位。

二、对“城中村”环境卫生影响因素的剖析

(一)“城中村”活动主体及环卫工作主体的素质。从“城中村”内活动主体来看,一方面,当地村民虽然居住生活已经适应了城市,但是行为习惯还是农村式的。同时,村民们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不懂怎样去进行环境保护,认为只要自家门前没有垃圾就可以了,门外道路的垃圾会有环卫工人来清扫。另一方面,由于“城中村”房租便宜,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暂住在这里,而这部分人群普遍来自边远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根本不顾周边环境如何,更遑论进行环境保护了。

从环卫工作主体来看,主要是指在“城中村”进行清扫的环卫工人。他们普遍是临安市的一些下岗工人或者是外来务工者,文化素质不高,也没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只要每天早晚清扫两次,清扫的内容是扫除地面的可见垃圾,而道路旁边的杂草、垃圾、污水沟都没有进行清理。

(二)“城中村”内的硬件设施。“城中村”的硬件设施主要是指垃圾桶的配备和设臵。就东门村来说,整个村内只有两个垃圾桶,都是普通的塑料垃圾桶,且都没有封闭,对垃圾桶本身也没有进行清洁,垃圾桶周围的地面卫生更是不堪入目。北门村则只有一个垃圾桶,还有一个露天的没人清理的垃圾堆放场。自觉的群众就用袋子装好垃圾直接丢进垃圾桶,不自觉的群众为图方便直接将垃圾丢在村内的路面或露天垃圾堆放场。由此看来,垃圾桶配备的不完善和设臵的不合理,对“城中村”环境卫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城中村”的清洁卫生费用。临安市“城中村”内的卫生清洁管理费都是统一由村里支付的,也就是说当地村民不用自己支付清洁费用。这使大部分村民没有支付清洁费的观念,失去了缴纳费用的压力感,以至于一部分村民对垃圾的处理很随意,对环境污染也持不在乎的态度。同时,由于村委会考虑到经费问题,认为能省就省,并没有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去配备环卫工人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由此产生了上述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

(四)“城中村”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监管机制和宣传机制。临安市对“城中村”进行监管的主要是环卫部门,但对环卫工人及“城中村”内环境卫生的监管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监管人员只是偶尔来村里查看一下,到了市里要来检查时才会进行严格监管,这种应付式的监管根本是不到位的。宣传机制也同样没有起到作用。很少有关于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只有在要创建卫生城市或应对各项检查时,才会对当地村民下发一些宣传单进行环境治理宣传,而暂住的外来人口并不了解情况。

三、对改善“城中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思考

(一)加强环境卫生保护的宣传教育。“城中村”内活动主体的素质和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影响到其行为习惯,所以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对“城中村”环境卫生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城中村”内设臵宣传工作栏,通过各种图片文字进行环境卫生保护与治理的宣传。另一方面,每天定时对村内的环境卫生保护进行宣传,以此强化“城中村”活动主体的环保意识。同时,进一步深入到外来务工人员中,加强环保教育,指出其不合理的行为并要求改正。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临安市“城中村”垃圾桶的设臵对其活动主体的环境卫生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城中村”整体环境状况。因此,在加强“城中村”基础设施建设时更要注重垃圾桶的设臵。首先,要根据“城中村”实际居住的人口和面积来确定所要配臵的垃圾桶数量,尽可能满足村民的需求。其次,要对 “城中村”内不合理的露天垃圾堆放场进行拆除,减少废弃物的不合理来源。再次,要改变“城中村”内的垃圾桶模式,可参考广州市地铁站内的垃圾桶样式。该垃圾桶为衣柜型的垃圾桶,柜子下端摆放垃圾箱,两侧为垃圾扔进口,柜子上端为广告宣传栏,可以进行环保宣传。

(三)清洁费用的支付者与使用者统一。清洁费用的支付者(村委会)与使用者(村民)的不一致性,使使用者产生对环境污染无所谓的态度。村委会应适当向村民收取一定的清洁费用,让“谁污染,谁治理”深入民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样,也可确保村委会的资金投入到环境卫生的治理过程中。为解决普遍存在的收费难问题,可以将收费对象统一为“城中村”内房屋产权所有人而不是村内所有的活动主体。因为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很难定期收费,对于这些人群可以由房东适当进行收费。

(四)环卫部门与城管部门联动监管。监管机制是否科学,直接决定“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环境卫生工作必须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应出台相关法律,从法制方面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管理。其次,环卫部门定期对“城中村”日常环境卫生和环卫工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管,对涉及不合法行为的应由城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加强对“城中村”环境卫生的监管力度,促进环卫与城管部门工作上的分工与协调,环卫部门也帮助城管部门解决“城中村”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城中村”的出现,一方面标志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加大了城市管理工作难度。为了让“城中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更有序地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从而提升城市环境整体形象。

第三篇:广州市“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范文

广州市“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调查

根据广州市抗击“非典”爱国卫生突击月中暴露的“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严重问题,为健全和完善市容环卫管理机制,加快“城中村”城市化进程,近期,市市容环卫局组织专题调研小组到有“城中村”的区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对67个“城中村”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城中村”137条,其中荔湾区3条、海珠区19条、白云区44条、天河区26条、黄埔区15条、芳村区17条、开发区13条。总面积3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万,外来人口125万,日产垃圾2100多吨,占全市日产垃圾量的三分之一。

在现有“城中村”中,被城区包围,城市化水平较高的33条,占总数的24.1%;处在城区边缘,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发展的47条,占总数的34.3%;距城区较远,城市化进程较慢的57条,占总数的41.6%。按城区标准进行保洁的村55条,占总数的40.1%;自行组织保洁队伍,保洁标准较低的村72条,占总数的52.6%;无保洁队伍,日常保洁制度处于放任自流的村10条,占总数的7.2%o在环境卫生清洁费的收取上,收费率50%以上的45个村,占总数的33%;50%以下的92个村,占总数的67%。垃圾处理费,除极少数经济效益好的村代交外,尚未收取的,环境卫生状况相对较好的有55个村,占总数的40.1%;较差的82个村,占59.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卫生死角比较多,与中心城区的环卫水平差距较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环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抗击“非典”突击月整治前,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多数村垃圾清扫收运不及时,乱丢乱倒、露天长期堆放垃圾,甚至就地填埋、焚烧垃圾,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出租屋和闲臵工地等,乱搭乱建窝棚、乱摆卖、随地丢弃垃圾、乱堆乱放杂物、乱张贴、乱涂画等“六乱”现象比较严重。在抗击“非典”突击月中,全市每天增加垃圾量1000多吨,这些垃圾大多数产生在“城中村”。有的村清理多年堆积的垃圾500多吨。

(二)环卫经费严重不足。按城市居民标准每户每月应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10元,垃圾处理费5元。但目前只有少数的村收取清洁费,有的村按户收取清洁费仅 3-5元/月,有的村按人收取清洁费1-2元/月。垃圾处理费和外来人员的垃圾清洁费难以收取。以2002年为例,按城区收费标准,全市“城中村”应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8391万元,垃圾处理费2797万元,但实际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3737万元,收费率为44.5%,垃圾处理费基本为零。收费缺口部分只能由村经济垫付,经济效益不好的村却无法垫付;大多数“城中村”的环卫收费只能解决日常清扫保洁的费用,无法承担垃圾的运输费用。

(三)环卫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目前,“城中村”在环卫管理体制上多种多样,有的由街进行管理,有的由村自行管理。在环卫收费上,有的由村统一收取,有的由街收取,有的则由环卫工人收取,还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统一支付。在营运机制上,有的实行由区(街)专业队伍统一保洁清运,有的由街发包给保洁公司,有的由村发包给保洁公司,有的则由区市容环卫局保洁所负责保洁清运。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导致“城中村”卫生保洁水平参差不齐。

(四)环卫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看,“城中村”环卫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有的环卫设施多年失修,破旧不堪,有的村基本没有卫生公厕、垃圾压缩站、环卫工具房等配套设施。

(五)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差。“城中村”居民虽然已经“农转非”,但身份转换后思想观念并没有转换,旧习俗和旧习惯难以很快克服,对有关环卫法规知之甚少,乱丢乱吐,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拒交环卫清洁费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的几点建议 “城中村”环境卫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面广,涉及部门多。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穗办„2002‟17号)精神,加快城中村城市化进程,必须规划先行,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一)规划先行,综合治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中村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制后的城中村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要按照城市标准,纳入城中村总体规划,科学确定规模和布局,体现功能分区合理,适度超前,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的要求。市、区有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支持配合,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各村、街是主力军,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目标一致,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适当增加对“城中村”环境卫生经费的投入。“城中村”的村民已转为城市居民后,“城中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应同等对待,每年市、区两级在城维费预算安排时,要按照城区现行标准和办法执行,尤其在环卫设施配套和垃圾运输经费上给予适当倾斜。“城中村”的居民应按照城市居民的标准交纳清洁费,不足部分由区环卫经费补贴,以解决城中村的垃圾出路问题。

(三)理顺管理体制,实行分类指导。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根据“城中村”距离城区位臵、建成区面积和流动人口等情况的不同,将现有137条村设定分为A、B、C三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

A类为已被城区包围,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城中村”。对这类村按城区的作业标准进行清扫保洁,由市、区负责环卫配套设施和垃圾运输,街道和村负责收取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在2年内如果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收费不足,则由原村集体经济补贴。

B类为处在城区边缘,城市化进程已有一定发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中村”。对这类村参照城区的标准对建成区进行清扫保洁,由市、区负责环卫配套设施和垃圾运输,街道和村负责收取居民的卫生费和垃圾处理费。在3年内如果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收费不足,则由原村集体经济补贴。

C类村为距城区较远,经济实力较差的“城中村”。对这类村应重点解决垃圾出路问题,由市、区负责村的垃圾运输,由街道和村负责收取清洁费用于清扫保洁。环卫配套设施视城市市政设施及城市化进程情况再作考虑。

二是理顺营运机制,实行管干分离。A、B类村实行环卫作业社会招标,统一由专业环卫实体负责保洁清运。C类村先由村和街道组织队伍保洁,街道统一检查考核。三是理顺监督机制。区、街建立专司监督的管理机构,对“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实行经常性的监督。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渠道和制度,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四)改进现行环卫收费办法。考虑到目前“城中村”环卫收费难度较大,对收费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对设定的A类村的居民和暂住人员的环卫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与水费一起收取;二是对B类村的居民的环卫清洁费和垃圾处理费实行与水费一起收取,对交纳垃圾处理费确有困难的村可给予免收1年的过渡期;三是对C类村居民的环卫清洁费降低标准,逐年提高收取;垃圾处理费给予免收3年的过渡期。争取到2006年“城中村”环卫收费率达到80%以上。

(五)逐步完善环卫配套设施建设。

1.垃圾压缩站。按照城市垃圾压缩站的建设标准,全市“城中村”需建垃圾压缩站177个,目前已建成73个,缺口为104个,可随“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逐年进行建设。

2.公共厕所。全市城中村仅有城建公厕94座,农厕455座。缺口80座。对缺口的部分,根据城市化进程的需要逐步建设;对现有农厕,按照城区公厕的标准进行改造。力争三年内使“城中村”的公厕数量、分布达到规范的要求。从厕所数量、分布及未来城区的需要来看,城中村现有的农厕都应保留并改建为城市公厕。

3.垃圾压缩车。目前用于“城中村”垃圾运输的运力缺口约40辆垃圾压缩车。应在三年内分批分期配足“城中村”的垃圾运输车辆,解决垃圾运输困难的问题。

4.环卫工具房。随着“城中村”环卫作业管理标准的提高,环卫机具将大量增加,“城中村”应按城区标准,适量建造设臵环卫工具房,避免露天当街存放。

(六)加大市容环卫宣传力度。

当今“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首要的问题是农村居民缺乏环境卫生意识。因此,要通过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卫意识,普及环卫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环境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引导农村居民抛弃小农经济意识和落后的传统习俗,培养他们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形成人人自觉关心和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风气。各街(镇)、村还应通过法律、法规、规章的教育,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搞好环境卫生,提高村民自治自管的能力。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使农村居民养成讲文明、讲秩序、讲卫生的好习惯,树立现代农民文明新形象。

(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根本在于加强管理。城中村尤其如此。环境卫生管理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抓好建章建制,制定“村规民约”,严格依章依法管理。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对违法违章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充分运用行政、教育、经济、纪律的手段促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落到实处。

第四篇:关于城中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城中村改造建设”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的供需紧张,旧城改造已成为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改善居民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随着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拆迁改造诱发的矛盾和纠纷也日益增多,拆迁改造也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聚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工作中的难点,媒体关注的热点。拆迁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法律、政策性强,关系着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因地制宜寻找一条推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的新路子。

如何既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又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摆在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基层政府面前的一件难事、大事。立足城市发展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可探索新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即:按照“政府搭台,村组唱戏”的思路,立足于法律和市场两个维度,正确把握公平和效率两个价值取向,挖掘用足政策和强化内控机制,由政府统一规划,切实发挥村民自治优势,实现城中村自主改造、和谐改造

(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建设方案。由政府将城中村改造规划与土地供应计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等相衔接,深入研究不同城中村的位置、特点和问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具体建设性详细规划,采取积极、稳妥、有序的方法推进,尽量减少对城市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二)市场运作,发挥村民主观能动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鼓励村集体成立村民股份公司,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制,以“房权”、“地权”兑换“股权”,集体资产、资金资本化,由村集体商定具体改造方案,让群众由被拆迁人向拆迁人进行角色转换,先安置后拆迁,实施民主监督,全面公开,确保公平合理,消除“官民”对立矛盾,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

(三)集中配套,合理利用政策法规。根据现有的相关政策,正确指导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实施。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以土地出让金和部分城中村改造盈利收入为基础建立“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由政府集中管理,专项用于水、电、路、讯、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中村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避免“新城中村”的出现。

(四)辐射带动,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积极扶持发展集体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大创业支持,多渠道提供劳动就业,本着土地集约化使用原则,配套建设种养殖小区,解决不同人群生活保障。鼓励支持群众到村外租地扩大项目经营,加强与周边村组互动,从而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落后村,实现资源共享、区块合作、共同富裕。(五)强化监督,规范程序阳光化运行。严格管理办法,建立问责制度。村集体财务定期接受专业财务审计,及时公开、公示,接受所有村民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增强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营造公开、公平、团结、和谐的村民组织。

第五篇: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武昌区政协办公室反映:

近几年,我市制订出台了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措施,改造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在产业用地规划、改造安置房建设、村改居人员就业及社会保障、集体经济改制发展、改造项目审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议:

1、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合理布局。按照“规划预定功能、功能引导产业、产业聚集企业、企业促进发展”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完善功能”的原则,市规划部门应充分吸收各区政府、改造村、开发商的意见,科学编制城中村一村一策改造规划,实现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通过有序、有效的重建改造,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推动产业发展、片区繁荣,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2、推进市场运作,多方参与改造。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重建改造,公开、择优选择企业作为意向投资人参与,努力提高重建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为防止改造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可搭建高效畅通的城中村改造信息交流平台,促成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将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纳入法定程序并贯穿城中村转制与规划设计实施的全过程,以调解或避免城中村改造中的冲突和矛盾,尤其是解决村集体资产保值与增值和村民的出路问题。

3、以人为本还建,社会保障先行。在安置房建设上,无论从建筑设计、景观环境布局还是车位配建比例,标准要向高质量商品房看齐,力争将安置用房建造成为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宜居新家,使城中村改造居民真正的安居乐业。遵循“低门槛、广覆盖”的原则,降

低“村改居”社保、医保缴纳费用,统筹城乡社保、医保,使转制居民能充分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4、智力教育补偿,促进角色转变。政府可采用“智力补偿”和“教育补偿”等方式改造村委会及村民,对村委会成员进行现代资产经营管理或MBA培训,通过自身培养或人才引进逐步置换不具备管理能力的原村委会成员,最终将其转化为现代经理阶层。同时由政府建立“资产资金咨询管理中心”,对城中村集体资产运营和征地补偿金使用加以指导,使集体资产持续盈利以加强社区管理和公共福利事业建设。对村民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培训,将村民培训效果及就业与年终集体分红挂钩,激励村民学习工作技能,引导村民参与市场就业。

5、政策措施到位,优化服务环境。切实发挥审批绿色通道作用,简化审批程序,以服务零障碍、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为目标,及时解决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城中村重建改造快速推进提供便利。

(武昌区政协)

下载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建议的提案(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提案的建议

    关于提案的建议。1,声音大。可以给自己更多信心,也给客户信心。2,不要说“你。你们”,要说“我们”。3,这点很重要,对客户尤其高层来说,可以“解释”,但不要“辩解”。认真想想“解......

    职代会提案建议

    山西三建第十一分公司提案建议分为四方面: 1、技术方面:要求加强施工技术的理论培训,并适当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建议月例行检查根据专业、分部分项工程针对性的检查,指导。 2、安......

    2015建议提案工作计划

    武隆县度假区管委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计划 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为切实做好2015年人大代表建议、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2015年,我委承办建议提案共7......

    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建议[精选]

    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建议-以龙华新区为例 摘要:作为国家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的消防安全,一直备受政府的高度重视,它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尤其城中村消......

    建议提案办理总结

    2010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2010年,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有关规定,本着对人大代表、政协委......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工作总结

    建议提案办理情况工作总结X年我委共主办区人大代表建议X件。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委已全部完成建议、提案办理答复工作,办结率、代表和委员见面率、满意率均为X%。现将......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总结

    我局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把认真解决建议提案提出的实际问题作为树立良好形象和推动城市管理能力水平全面提升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永政办函[2015]35号文......

    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大全

    省质监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局长为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办理工作在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分管领导协助做好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