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歌 鉴 赏 教 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22:4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 歌 鉴 赏 教 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 歌 鉴 赏 教 案》。

第一篇:诗 歌 鉴 赏 教 案

诗 歌 鉴 赏

—解意象,品诗歌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学会鉴赏诗歌。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定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一:导入

由柳永《雨霖铃》FLASH导入。让学生体会诗歌美好的意境。

二:解意象,品诗歌

1、解:(认识意象)通过诗句找出意象。请同学们回忆学过诗文中出现的意象,体会它 在诗文中的作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教师总结:在诗歌中富有深情而又生动形象,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事物称之为意象,诗人常常用他们表示相似或相通的情感。

2、品:(意象归类)请同学们看以下几首诗歌,找 1 出典型意象,体会作者情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刘禹锡《石头城》 今宵酒醉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雨霖铃》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中人。

—李白《苏台览古》 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对月相思—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请同学们对比下列诗词中出现的意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高贵圣洁的品格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孤傲清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坚定达观、高贵纯洁3

教师总结: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比喻性意象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象征性意象

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 4 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由此可见:

意象之情感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思念正在远方的亲人。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解析: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烛熄灭,披衣步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湿衣,寒意袭人,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亲人。但是月光又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 5 睡吧,也许能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审美的习惯: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3、再现:学生联系本册书,品味《长亭送别》中意象的具体内涵。

当堂有学生找意象,品意象。进行描述。

4、实践:思考讨论(练笔)。将自己熟知的一首诗的意象找出汇成意境,细细品味。

三:欣赏《梅》(FLASH)

西宁五中 语文组

郭晓梅

解意象 品诗歌

西宁五中

郭晓梅

联系电话:***

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本人在教授高一第一册书时,有感于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而作。并结合高考要求适当加深内容。将课本和课外的诗歌结合起来,做到难易结合使学生们容易接受。加深学生对诗歌主体(意象)的认识。

意象是诗歌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基本切入点,抓住意象对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意象的认识,归类对学生鉴赏诗歌作用很大,我认为这次课中解决所有意象是不可能的,但也能由一斑而窥全豹。希望对学生学习诗歌带来益处。时间仓促,能力有限,本人愿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最好。

西宁五中 郭晓梅

第二篇:《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时间:23日下午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诗歌鉴赏》教案。

分组:引用李商隐,辛弃疾,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贾老师:我们讲诗歌,诗歌是个什么东西呢?看这个字,诗: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用语言建立起来的寺庙,放了几尊神,都是什么样的神呢?思考,人类为什么要祖祖辈辈写诗,读诗,欣赏诗歌?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 苏轼

一女生朗读 读的很有感情

贾老师提示: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开始讨论,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鉴赏》教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孤独。

贾老师:同意不同意?

学生:还有悲凉。

贾老师: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 内容方面

体裁和表现形式 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 不同。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贾老师:诗歌意象方面的把握,方法是找意象,第一首诗里面的意象有什么?什么意象?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孤雁;2:云;3:野鸭

第二首 1:缺月;2:疏桐;3:幽人;4:孤鸿;5:寒枝;6:沙洲

贾老师: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重新描述。

投影仪 画面

贾老师启发: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野鸭呢,

第三篇:诗歌鉴赏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把握思想情感

王雪梅

教学目标

1、巩固诗歌情感类型和读诗方法.2、掌握诗歌鉴赏情感类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诗鉴情感类题型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把握思想情感就是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的、具体的、全面的概括和分析。

二、考情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中,全国卷

1、全国卷2及天津、山东、四川、安徽、江苏等省市直接考查该考点,其他省市几乎都间接考查了该考点。

三、自主合作探究——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1、温故:学案“从题材把握情感”

2、方法:读标题、读注释、读作者、读情感词、关键词句、读意象及其修饰语、读典故

3探究

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柳 梢 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①。[注]①银屏,作者故乡所在地。

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羁旅他乡,对家乡思念而不能归的忧愁。(2分)上片词人带愁醉酒,心烦意乱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1分)下片写词人忘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相聚。(1分)对点练习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样子。④嘈嘈:杂乱的声音。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及归隐乡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诗歌静动结合,以动衬静,通过对夏日燕雀、蝴蝶、蜘蛛、月影、溪水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 夏日乡村景色的清丽宁静。(1分)尾联直抒胸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1分)

例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病起抒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什么复杂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深深感伤。(3)诗人对前途仍充满希望。(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信念。对点练习2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注】 ①该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的第二年。②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③孤光:指独在天上的月亮。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几度新凉”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2)“眉头鬓上”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伤(3)“谁与共孤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4)“被云妨”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小人当道的愤懑(5)“北望”表达了被朝廷理解重用的渴望(6)“愁客少”表达了不被世人理解的孤寂苦痛(任答4点得满分)

4、综合练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该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扣住“望”字来写的?(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具体分析。(4分)

(2)参考答案:①“三城戍”“ 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能报国之憾。

四、课堂小结 诗歌鉴赏无论考什么、怎么考,读懂,即把握诗歌情感是关键。2 审准题。要看分值、看范围、看要求作答,规范作答(书写、分点)。3平时多读诗歌,培养语感和思维,厚积能薄发。

附录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

1.忧国忧民。有的反映战乱离散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揭露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林升的《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的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陆游《书愤》;有的表达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思乡怀人。写天涯羁旅的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亲念友的孤独,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征夫的思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写闺中怨妇的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写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超尘脱俗。写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远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如陶潜的《归园田居》。

5.感时伤逝。写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写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第四篇: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

勉县第八中学 刘懿仁

《中考说明》考点概要:(1)初步欣赏诗词的形象特点、体味意境。(2)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3)初步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诗词的形象:

(一)1、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常用诗歌意象解说: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思乡,怀人)(望月思乡);

明月----团圆或思乡;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笛声----思乡怀远;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夕阳、落日、斜阳、秋天、流水---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失落、消沉、思念或珍惜美好人生)(生命短暂,时光飞逝);

灞桥易水---多怀送别;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红豆----相思;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年华易逝、时光的流逝);

霜----人生易老,环境的险恶,人生的坎坷; 云、秋蓬----游子漂泊不定;

杨柳----送别、伤感(折柳伤别、离别);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杨花----随风飘散,使人想到飘零(离散、漂泊之意);落叶----失意;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坚强、不屈不挠、傲雪;

兰、荷----高洁(坚贞之志);

飞鸟----象征自由;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芳草——离恨;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梧桐细雨----凄凉悲伤,萧瑟冷寂(凄楚悲凉);

菊----隐逸、高洁、脱俗(傲视);

鸦、猿----凄苦、哀伤的象征;

雁----游子的思乡(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

孤雁----孤独、思念;

鸿鹄、雄鹰、骏马、大鹏----理想追求(志向远大);秋蝉——高洁,悲凉; 子规(杜鹃)----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乡愁乡思);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酒----欢悦得意或失意愁苦;

芭蕉——孤独与忧愁; 青鸟----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 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桃花----美人之喻

比翼鸟、连理枝、鸳鸯——表达情爱;

牡丹----富贵、美好; 禾黍----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

西楼----送别、离愁; 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 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

另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杜康喻酒;贾生、屈原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猗顿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二、初步鉴赏诗词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技巧

(一)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2)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3)描写的角度常见的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2、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反复、双关、化用、设问、反问、拟人、借代、比拟、用典、互文。

3、行文结构:分析篇章结构的常见的术语――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起承转合、衔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曲笔入题等等。

4、表现手法:有关表达技巧的关键词――联想想象、衬托、渲染、反衬、抑扬、象征、对比、讽喻、仿拟、隐喻、借代、摹状、通感、赋比兴、托物言志、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直抒胸臆、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明贬实褒、曲笔逆笔、点面结合、跌宕、小中见大、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委婉含蓄、妙用典故、烘托映衬、正面侧面描写、铺陈渲染、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5、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常见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语有:生动、形象、自然、凝练、简洁、准确、质朴、含蓄、新奇、绚丽、优美、清新、精辟、音韵和谐、讲究炼字、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1、清新: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平淡(质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特点: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返璞归真,平易近人)

3、绚丽: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特点:直接、明朗、爽快、泼辣)

5、含蓄(蕴藉):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特点:言在此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贾岛的“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三)作品的风格:

1、雄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豪放: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3、沉郁: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婉约: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悲慨: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旷达: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四)作家的个人风格:

复习时要善于总结唐宋两代代表作家的个人风格。如三曹的苍凉雄健,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恬淡生动,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李商隐的清丽俊逸,苏轼的豪放洒脱,辛弃疾的气势雄壮,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柳永的缠绵悱恻,李清照的婉约清丽等。

三、分析概括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从诗词的语言角度分为:(答题语言见三

(四))

1、忧国伤时: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牧《过华清宫》,杜甫《登楼》等。

2、建功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老马行》,辛弃疾《水龙吟》等。

3、思乡怀人: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4、长亭送别: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渭城曲》,柳永《雨霖铃》等。

5、别恨离愁: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商隐《无题》,李煜《相见欢》李清照《醉花阴》

6、生活杂感: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夜喜雨》等

(二)从思想内容可分为:

1、山水诗、田园诗(写景抒情诗)。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瞑》

2、咏物诗(咏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

3、即事感怀诗:如怀亲、思乡、念友类诗歌。

4、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刘禹锡、杜牧等人的咏史诗,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

5、边塞诗(边塞征战诗)。如:岑参的《白雪歌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

回答诗歌的思想内容常用术语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三)抓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 菊花—高雅 莲花—高洁 杨柳—惜别

月光—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浮云—飘零 落日—惆怅 秋雨—忧愁 鸿雁—思念 流水—叹惋 大漠—苍凉 美酒—壮行

红豆—相思

竹林—闲趣

落花—感伤 枯藤—萧瑟 古琴—知音

(四)归纳反映诗人感情或心情的常用语。

1、反映诗人感情或心情的常用术语有:

①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②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③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④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⑤别恨离愁:物是人非的感慨。

⑥生活杂感:怀才不遇的悲叹、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今非昔比繁华不再之叹、借古讽今的情怀、惜时伤春和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闲适恬淡之情、惜春悲秋等等。

2、另外,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写景抒情的诗篇较多)

(一)炼字型题答题方法: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总之,品评语言,练字炼句,从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三方面考虑用词、修辞等的精妙之处。

例如:(1)王维《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 诗中的“闲”字。(2)(宋)孙觌《吴门道中二首(其一)》“一蓑烟雨湿黄昏”诗中“湿”字。(3)王维 《山居秋暝 》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中“喧”“动”字。(4)韩愈《春雪》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诗中的“惊”字。(5)重点关照动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生动而蕴意无穷。(6)关注修饰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意境之孤苦,可由此揣摩作者的心境。

(二)修辞型题答题方法: 对修辞的赏析,应把诗句的含义和使用修辞后的效果结合起来具体回答。

五、阅读方法点拨:

1、注意六看:(1)看 诗 题:或概括全篇内容;或交代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或诗题直抒胸臆。

(2)看作者、看诗句、看小序、看题干、看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2、弄清楚“三问”:

(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

(2)怎样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

(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3、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的方法:

(1)首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明白词语含义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诗词中使用的典故;二是一些词语的语境意义,这些语境意义常和一些修辞手法连在一起。

(2)理清句子结构的方法有二:一是将互相关联的景物组合起来理解;二要理清正常语序,再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3)诗句的语境一般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对上下文有关的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二是要联系作者所写的时间的历史背景来了解。

体会诗句的意境要在脑海中浮现作品所叙之事,所绘之景,能设身处地去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通过想象去理解作者所抒之情。

(4)要善于抓住“诗眼”来理解。形式有两种:一是“字”,二是“句”。以字的形式出现的“诗眼”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问题。如何找到诗眼呢?一般来说,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中心词,找到谓语中心词也就找到“诗眼”了。谓语中心词一般由动词充当,有时动词、形容词活用后,也可充当。词亦有“诗眼”,谓之“词眼”,词眼的表现多以句的形式出现,如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

(5)体会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是把各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一种氛围、一种情景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品味诗词中语言的现象性和凝练性,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6)领悟词语在诗歌中的作用。一般,这些词语要么道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要么表现出景物特点。

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4、写法赏析。

对诗歌从艺术手法方面进行鉴赏,可抓其抒情方式。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几种。表现手法中有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中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从写法的角度体会诗歌的佳处。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叙述、议论)什么+抒发什么情

(2)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5、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感悟诗情题。

这类题型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心绪?渲染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4)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6、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7、温馨提示:(1)紧扣要求,围绕题旨展开论述;(2)理解准确、合理;(3)适当运用鉴赏诗词的术语;(4)强化书面表达,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L .W

09.04

第五篇: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鉴赏形象

湘东中学 刘琳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2、了解如何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3、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答题的技巧、方法与步骤。【教学难点】教学生如何看懂一首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概念解析: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客观事物的形象。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二、鉴赏指导:

(一)人物形象 ①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②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把握形象。例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例一:(0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参考答案】

1.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例一:(2004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江 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四:注意细节描写 例一:(00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小结】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三、课堂演练

例一: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例二: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参考答案】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例三: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布置练习

《走向高考》B组练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内容

二、景物形象

(一)什么是意象? ⑴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⑵ 常见意象:见资料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例一:(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例二;(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意境的概念

⑴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⑵意境分析要点

①绘景: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

②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⑶鉴赏练习例一:(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例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例三:(05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氛围”“心绪”各2分。)例四:(0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案】⑴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小结】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绘景);

2、概括形象特点(析景);

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悟情)。

【一般表达式】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

三、事物形象

(一)分析思路

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鉴赏方法

①鉴赏的依据——事物形象的自然属性。②鉴赏的角度——事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

(三)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四)答题示例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例二:(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例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四、规律总结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把握诗歌。

对诗歌地整体把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看作者、时代、注释、大致内容、感情基调、主要写法,以求对诗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正确把握诗歌形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回忆作者的相关情况,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品、政治主张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其次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诗歌形象。对于人物形象来说,分析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神情等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感情倾向等等;对于事物形象来说,则要分析物象的具体方面,描写用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创作背景等等。

3、理解形象的意义

⑴从意境的角度来来考虑。

单从一个形象上看,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多个形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意境就较为明显了。同样是写柳,“两个黄鹂鸣翠柳”,形象明丽、有生气,传达出内心无比欢快的感情,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一种凄凉孤寂。

⑵从作者的观点态度上来考虑。

诗歌总要使用一些思想倾向性较明显的一些词语来传情达意,鉴赏形象时,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比如诗中的描写用语、评价用语、反映心情的词语。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把作者的主要感情透露出来。

【教学反思】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形象有较深的理解,特别是对诗歌形象的答题技巧有很好的把握。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有时拿到一首诗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在今后的诗歌专题教学中,在教学生如何看懂诗歌方面还要下点功夫。我相信,学生只要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会有更大的兴趣,得分自然会高。

下载诗 歌 鉴 赏 教 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 歌 鉴 赏 教 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高三语文公开课 教学目标: 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题型和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 1、详细阐述三种基本题型——意境型、手法型、炼字型——对应的答题方法。 2、通过真题解析巩固知识......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分析表达技巧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该类试题的做题步骤 教学难点:表达技巧的确认 教学过程: 一. 二.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

    诗歌鉴赏教案

    《中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沂水县沂蒙中学 庞永红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考点 2、了解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学习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

    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

    诗歌鉴赏教案(5篇)

    诗歌鉴赏教案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的: 1、 基本弄清诗歌的分类 2、 了解诗歌中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诗歌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出发,中国古......

    诗歌鉴赏答题教案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教案1 【教材分析】《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人物鉴赏教案(合集)

    诗歌鉴赏 ——人物形象解题指导 宜四中:金月 指导老师:李玉瑛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诗歌人物形象类别。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要点: 鉴赏诗歌作品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