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科学《我从哪里来》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我从哪里来》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我从哪里来》活动反思
幼儿对生命的起源充满了好奇,“我从哪里来?”经常有幼儿会问到这个问题,那我们如何既科学又简单的为幼儿解答这个问题呢?怎样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的生长过程?怎样让幼儿感受到妈妈孕育自己的辛苦从而加深自己对妈妈的爱呢?这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显现了它独有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数字化技术,把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结合起来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让幼儿可以身临其境“立体”的认识事物。
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思维是形象的,他们对于抽象的知识或是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却能摆脱这种困扰,它能巧妙地解决教学难点,把抽象变为形象,化虚为实,把原本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具体可观事物,从而使幼儿进一步形成概念,较快地掌握知识。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幼儿看清楚爸爸的种子如何与妈妈的种子相结合的,结合后又变成了什么,然后住在什么地方了,接着有了这个小圆球之后妈妈要干什么?看妈妈可以把营养输送给我,我可以健康长大。在讨论“我在妈妈肚子里会做什么?”问题时,幼儿观看了一段录像。录像里的宝宝,安静的舒适地蜷在妈妈肚子里,时不时的动一动,偶尔还会轻轻地伸伸腿、伸伸胳膊。幼儿一个个好奇的盯着大屏幕,为自己的惊奇发现感到兴奋。在随后的讨论中,幼儿积极地发言,说了许多自己在妈妈肚子里做的事情,有的说:“我在妈妈肚子里会跳舞,因为妈妈在听音乐我也喜欢。”有的说:“我在妈妈肚子里睡觉,因为妈妈的肚子里很舒服。”还有的说:“我在妈妈肚子里游泳,妈妈肚子里有好多羊水,像游泳池一样。”随后在舒缓的音乐中,幼儿能大胆、有创意地表现各种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
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是不可见的,幼儿对此也没有已有经验,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如果仅依靠几幅图片和教师的解说,幼儿不仅不能全面正确的感知而且很容易失去兴趣,当然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认知环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感受,而且有效的调动了幼儿观察的积极性,使学习更加主动,有效扩大了幼儿视野,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的重点是:让幼儿简单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难点是:怎样让幼儿对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状态有直观的感受。在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时,多媒体动画功能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幼儿通过动画演示,对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有了直观的感知,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像这样的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多媒体的作用很大,但是也不容忽视科学活动中的体验活动。在本次活动汇总,我应用了两次体验,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妈妈怀孕的辛苦与自己的由来,让孩子更能够理解一些抽象的东西。如何能够更准确的把握认知型的科学活动重难点,将是我不断探索的方向。
第二篇:五年级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我从哪里来》
2、我从哪里来
教与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学会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活动,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和亲情教育。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体验活动的学习指导,了解母亲的辛苦,感悟亲情、珍爱生命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如图书馆查阅资料、对母亲、专家、医生等访问、上网查询等获得的文字、图片相关资料。学生从小到长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体验活动用)。
教师准备:前多方面搜集关于人类生长、繁殖的资料,相关。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
教师与学生谈话,创设学习情景,展示《西游记》孙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导学生互相看看从小到大的照片,猜测“他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产生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想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入本次学习活动内容。
二、了解人的生育方式:
师:人也是动物,只不过人是个高等动物,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题)对于这个问题你们知道些什么?
(1)交流信息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前搜集获得的信息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前搜集关于人类生命怎么来的资料,教师巡视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互相鼓励、加强交流,积极肯定其他同学的发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观点发现。
教师展示图片、,下发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起源,使学生科学直观的认识生命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的父母相爱,因此他们结婚了。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充分结合后,在母亲的子宫里形成了一个受精卵,经过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受精卵在这段时间不断发育,最终形成了小宝宝,在医生帮助下,子宫收缩,小宝宝送出体外,我们来到人间。”教师语言结合图片,语言力求通俗易懂,易与儿童接受。
(2)提出问题
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问题,教师给学生方法上指导,引导学生多交流、勤思考,对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进一步查阅资料等。
三、体验妈妈怀胎的辛苦
(1)小组内分别做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将沙袋放置腹前,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引导学生前了解交流母亲怀孕时的心情感受和身体感受,如吃饭呕吐等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爱母亲的亲情教育。
(2)交流活动体会
设计生命手册
指导设计制作一份生命手册,内容涉及从新的生命的诞生开始,到现如今自身的体征变化。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手册要进行多方面的设计,如颜色、花边、图案等,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进一步调查研究,延伸后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从哪里来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约十个月
婴儿
卵子
堂检测
科学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我从哪里来》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导入新
出示
二、了解人的生育方式:
交流信息
提出问题
出示
三、体验妈妈怀胎的辛苦
活动
体会设计生命手册
准备活动器械
三、拓展延伸:
学生选择完善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册
投影展示
第三篇:《我从哪里来》活动反思
《我从哪里》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我从哪里来?”说实话我怕上这节课,因为对性的教育我们是很保守的,我也不例外。在这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在活动准备时首先从网上查到了《我从哪里来》的课件,然后我根据这节课的目标:1.对自我生命的起源感兴趣,知道是妈妈的子宫孕育了自己。2.初步了解胎儿在子宫内成长的初浅知识,了解妈妈的辛苦,加深对妈妈的爱。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引发幼儿的思考,小鸡是从哪里来的?(鸡妈妈孵出来的)小狗是从哪里来的呢?(狗妈妈生出来的。)那我们小朋友是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说是妈妈生出来的。那我又问:你们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孩子们说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我接着问:你们怎么会住在妈妈的肚子里的呢?由此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接着出示课件,让幼儿通过看课件——“我从哪里来?”来初步了解是妈妈的子宫孕育了自己。课件所讲述的是“受精卵到婴儿出世”的过程,爸爸的种子在找妈妈的种子做朋友,爸爸有一粒种子跑的最快,到妈妈的种子里去了,妈妈和爸爸的种子变成了小圆球,这时妈妈变得爱吃东西了,小圆球慢慢长成小月牙了,接着小月牙也开始长大了,先长出来一个小脑袋,再长出手和脚,他的名字就叫胎儿。小胎儿通过脐带不断从妈妈的身体里吸取营养。小胎儿有时在妈妈的肚子里睡觉,有时醒来伸伸腰,踢踢腿。一直待到第十个月时,妈妈的肚子装不下胎儿了,最后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成了小婴儿。孩子们看课件的时候看的特别的认真。此次活动如果纯粹说教的话是很难说清楚并让孩子明白的,而我们在活动时结合了课件,运用动画的演示把科学的道理一步一步展示在孩子的面前,整个过程很清晰地帮助孩子了解生命孕育的整个过程。整个活动孩子们参与性很强,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知道了妈妈是最辛苦的最伟大的。妈妈这么辛苦生下我们,我们要关心并爱护我们的妈妈,从而加深对妈妈的爱。
第四篇:大班科学活动 我从哪里来
大班科学活动
我从哪里来
郧西县城关幼儿园
郑武玲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不少父母被孩子问到“我从哪里来?”都会感到难于启齿,或不知所措。事实上,孩子对于自己的由来感到好奇,是十分自然的,这种求知欲应给予满足和认可。但敏感的话题常常让年轻的父母因为尴尬而回避,甚至拿“街上捡来的”“河里捞上来的”“商店买来的”等答案来搪塞幼儿。因此,为了正面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的回答。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而且还达到了教育孩子热爱母亲、尊重母亲的目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对身边的科学感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探究意识。2 认知目标:通过看、听、讲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能力目标:让幼儿大胆表述操作的结果。
活动重点:了解宝宝的生长过程
活动难点:体会妈妈抚养自己长大的辛苦。活动准备
课件,大皮球若干个,胎儿成长照片。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二〉引出课题,激发兴趣:我从哪里来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到这个幸福的世界吗?有几个小伙伴也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大耳朵图图》
2、幼儿自由讨论,得出结论: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小宝宝在出生以前都住在妈妈的肚子里。(孕妇照片)
〈三〉通过问题“爸爸为什么生不出小宝宝?”引出幼儿对子宫的认识。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间温暖的小房子,没有出生的孩子就住在那里。那里面应有尽有,就像是一座宫殿。因为那个宫殿是给孩子住的,所以我们管它叫‘子宫’----就是孩子的宫殿。小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
〈四〉通过欣赏课件、初步了解:胎儿的形成及成长过程,并讨论:
1小宝宝每天在妈妈的肚子干什么?(睡觉,有时会动一动)2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饿了怎么办?(吃东西)
3小宝宝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脐带图片〉 〈五〉讨论:小宝宝是怎样生下来的。
妈妈打开子宫的门。孩子走出门后,经过一条又长又黑又狭窄的小路,在医生的帮助下宝宝就沿着小路出来了,费尽千辛万苦,终于
来到了这个世界。还有的小宝宝舍不得离开妈妈的肚子,就是不出来,医生只好在妈妈的肚子上开一扇门,把他抱出来,然后再把这扇门关上。这个孩子就是你了。(播放婴儿的哭声)听,宝宝被妈妈生出来了。好可爱哟!(小婴儿图片)
(六)操作活动:请幼儿按自己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生长过程。
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小宝宝喝着妈妈甜甜的奶水一天天长大了,学会了吃饭,可以坐了,学会了爬---走---跑,接着上了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 ——长成我们现在这样了。活动延伸 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四位小朋友将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大皮球,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孕妇妈妈。〈教师按照小心走路----弯腰系鞋带----扶着肚子散步---轻轻坐下---抚摸小宝宝〉 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妈妈为了抚养我们长大,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很辛苦,你们要如何报答妈妈呢?(妈妈生病了,在家怎么关心,干家务活时我们要怎样帮助,不高兴的时候,有好吃的等等)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我们的妈妈。随乐(《感恩的心》幼儿一起来为妈妈祝福。
第五篇:风从哪里来大班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培养幼儿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能够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玩”这一探索活动使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使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风铃、蒲扇、纸条、塑料袋、风车、报纸等。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在小组中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尝试。
幼儿可任意选择材料进行探索活动,在探索中可互相交流也可换着玩。
2、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请幼儿说说刚才玩了些什么?
(2)你是怎么玩的?
(3)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老师刚才也玩了,但是为什么我拿着的纸条它一动也不动,一点也不好玩呢?”
4、请幼儿再玩玩具,和风做游戏,体验风的存在。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找到风了吗?
(2)风在哪里?你觉得风是怎样产生的?
四、活动延伸:
通过再玩活动材料如风车,感
知风的大小与转动速度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