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蚂蚁微教案
19、蚂蚁(微教案)
作者:张艳萍
单位:潍坊市峡山区留戈庄小学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近看黑驴在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师:答案就是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
蚂蚁王国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吧!课件展示 探究活动要求
(1)需要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等。
(2)观察要仔细,小组分工合作,填好观察记录表。
(3)重点观察蚂蚁身体的构造,数一数蚂蚁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上长有什么?
(4)注意不要伤害蚂蚁!
知识
(一)蚂蚁身体的构造: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同学们一起来复述一遍吧。知识
(二)蚂蚁的“家庭”
师:蚂蚁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组织的群体中。蚂蚁群体有严格的等级分工。一窝蚂蚁一般有雌蚁(蚁后)、雄蚁、工蚁、兵蚁,每窝蚂蚁的数量都不一样,少则几十只,多则上万只甚至几十万只,但一般为500—2000只。
1、蚁后
在群体中体型最大,特别是腹部大,与雄蚁在空中交配后,脱掉翅膀,寻找场地建筑蚁巢,主要职责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群体大家庭。
2、雄蚁:头圆小,上颚不发达,触角细长。雄蚁寿命最短,只有几个星期,主要职能是与蚁后在空中交配。
3、工蚁:是没有翅膀的,一般为群体中最小的个体,但数量最多。我们常见的便是工蚁。其主要职责是建造和扩大巢穴、采集食物、饲喂幼蚁及蚁后等,是“家庭”的主体。
4、兵蚁:是由负责保卫他们的“家园”的雌蚁组成。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食物,在群体遇到危险时可保卫群体的安全。
知识
(三)蚂蚁的种类
蚂蚁王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蚂蚁的种类大约有16000多种,单单在我国就有600多种,让我们再认识几种蚂蚁,看看它们的身体特点和你刚才观察到的蚂蚁有没有共同点吧!
课件展示图片:蜜罐蚁、红牧蚁、行军蚁、农夫蚁 师: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知识
(四)昆虫
探究结果展示:课件出示观察记录表
师:通过观察记录,我们发现蜜蜂和蝴蝶有着和蚂蚁一样的身体特征。
师:像蚂蚁、蜜蜂、蝴蝶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做昆虫。
三、火眼金睛辨对错 师:同学们辨一辨这些小动物是昆虫吗?为什么? 课件展示:甲虫、瓢虫、蝴蝶、蝎子、、蟋蟀、蚜虫、蜘蛛、蜻蜓、蜜蜂、蝗虫、蝉、蚯蚓。
师: 只有蚯蚓不是昆虫,因为它的身体不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没有一对触角,胸部没有三对足。
四、课堂小测试:
师: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进行课堂小测试吧!课件展示: 课堂小测试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的身体分为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胸腹部有
对足,像这样的动物我们称为
。2.蚯蚓是不是昆虫?为什么?
3.“昆虫都是有害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看法。
五、课后实践:制作昆虫模型。
我还特意制作了两只昆虫模型呢,(课件展示昆虫模型)它们漂亮吗?同学们想做吗?课后请大家找齐材料,每人做一只昆虫模型,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昆虫模型展览会”好吗?小心别伤到手呦!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一起说一说。课件展示: 课堂小结
1.蚂蚁身体构造
2.蚂蚁家庭成员
3.蚂蚁种类
4.什么是昆虫?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可不少,小蚂蚁可是立了大功。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也该想家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作者:张艳萍
单位:潍坊市峡山区留戈庄小学
第二篇:微课-教案蚂蚁怎么走近范文
微教案
《蚂蚁怎么走最近》教学设计
佛山荣山中学 张丽娟
【教材概述】
● 教材内容: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
● 教材地位及作用:
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一些探究活动具体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观察图形,勇于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强,思维活跃,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
情景1: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从二教楼到综合楼怎样走最近? 情景2: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意图:
通过情景1复习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情景2的创设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效果: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提出问题,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为下一环节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
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蚂蚁怎么走最近”的方法,将曲面最短距离问题转化为平面最短距离问题并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建摸,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效果:
A
’
A
’
A
’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1)
(2)
(3)
(4)
学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线长为:AA’+d,情形(2)中A→B的路线长为:AA’+πd/2 所以情形(1)的路线比情形(2)要短.
学生在情形(3)和(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
如图:
(1)中A→B的路线长为:AA’+d;
(2)中A→B的路线长为:AA’+A’B>AB;(3)中A→B的路线长为:AO+OB>AB;(4)中A→B的路线长为:AB.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 接下来后提问:怎样计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BAAA'B,若已知圆柱体高为12cm,底面半径为3cm,π取3,则AB12(33),AB15.222222
第三篇:蚂蚁教案
蚂蚁
教学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构造。
2.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懂得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教学重点: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蚂蚁、放大镜、白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你们平时在那些地方见过蚂蚁?(草地上、花坛中)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和研究蚂蚁。(板书课题)
二、观察蚂蚁的生活
1、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蚂蚁的生活
(1)明确观察目标和任务:
蚂蚁的生活环境?蚂蚁的身体外形?蚂蚁怎样搬运食物? 蚂蚁怎样交流信息?蚂蚁怎样排队行进?蚂蚁遇到食物时的反应(2)学生光看视频
2、交流讨论
3、汇报
4、师小结
三、观察蚂蚁
1.小蚂蚁为了和我们一起上课,从熟悉的家园来到这儿,我们作为小主人,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学生回答)观察完成后我们应该把小动物送回自己的家。【向学生渗透珍爱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怎样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提出观察要求:(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2)不要伤害蚂蚁(3)认真观察、做记录(4)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3小组合作观察,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1)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2)蚂蚁的头上有什么?(3)蚂蚁的胸部有什么?(4)蚂蚁有几条腿?
4、小组交流讨论观察结果。
5、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四、画蚂蚁,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1、生画蚂蚁。
2、展示交流。
五、进一步观察蚂蚁
1.猜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请在动物王国里寻找谜底。2.请同学们翻开书P35自学最后一步分进一步观察蚂蚁。
思考: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并排成整齐的队伍走相同的路,它们的路线图美不美
3、师: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破环它们美丽的“造型”,那样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找不到家了。
4、教育学生要像蚂蚁那样遵守纪律。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关于蚂蚁的什么知识?
2、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蚂蚁身体。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研究下去?请同学们回家以后继续观察蚂蚁
第四篇:蚂蚁教案
一、导入
1、师;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
2、师:看完了视频,蚂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说:蚂蚁个子小、团结互助、相互关心等等
师: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令人可敬可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蚂蚁的救助》。
3、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齐读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师:(把救助两字打上红点,请问什么是救助? 生:相互帮助、援助、帮助、救援等等 师:蚂蚁的救助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蚂蚁们相互救助……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蚂蚁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相互救助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七课,双手拿着书,请自由的、快速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开始吧!
生:读…….师: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指名说
生:…….三、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又是什么事引起了蚂蚁的相互救助?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边说边出示自学提示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题。生: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小组合作吧!反馈
师:通过你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师: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生: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也就是什么事引起了蚂蚁的相互救助?指名找句子,指名读,女生读。板书:浇水
师:“我”是怎么做的呢?找句子,指名读,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没有施救的原因?着陆什么意思?指名答,请男生们来读读。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师:在作者的心目中,花盆里的水渗下去,就可以自由活动,可是,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发生了,那是什么事呢?指名找句子,(处境危险)齐读
板书:落难
师:过渡,我看到蚂蚁的处境这么危险,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生:找,读句子 师:我准备怎么做呢? 生:找句子,读句子
师:过渡,正当我准备好救助落难的蚂蚁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什么是意想不到?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师:究竟是一件怎样意想不到的事呢?指名找。
师:我放弃了与蚂蚁争功的机会,把机会留给了它们。因为作者看到蚂蚁相互救助的情景后非常意外。作者对自然界那种生命和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精神和敬重之情。静静地当一个旁观者,看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师: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请同学们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板书:救助
生:找句子,读句子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① 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课件)
师:在救助蚂蚁的时候,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被救助者,自己也在努力地逃出险境。极力配合,相当的努力。出示对比的句子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把奋力改成用力,挣出能不能换成爬出?
生: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师:过渡,蚂蚁被救出后,有哪些举动,请你找出蚂蚁动作的词,你从它们的举动,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件)发现两只蚂蚁被救出后不是立即仓皇逃命,而是显得非常冷静和警觉。
生:非常小心、谨慎、生怕有危险等等
师:过渡,按理说,落难的蚂蚁被救之后,应该马上逃离这个危险之地,可是,这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那它在忙着什么呢?指名找----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我”看到落难的蚂蚁,又是怎样想,怎么做的?学生找—读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师: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很小心,认真…..很细心,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当给蚂蚁带来不应有的伤害。
师:当看到被埋在泥土里的蚂蚁得救了,又有怎样的举动呢?出示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动作快、像亲人一样、抚摸等等
师:亲吻触抚、试图、衔、碰,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生:被救的蚂蚁会说:终于得救了,今天太险了,真被吓了一跳,害怕以后再也见不着你们了。。它的同伴又会说什么呢:没事了,我们现在都安全了,脱离危险了,我们胜利了,等等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感受到了蚂蚁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动。可能是在交换信息或是庆贺自己的胜利等等。板书:脱险
师:蚂蚁们的互相救助之举,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为这动人的时刻再来读读吧!
(6)配乐齐读第四自然段。学习第三部分:
(1)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指名读板书:启示(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板书: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归纳板书。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3、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小蚂蚁,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板书:
7、蚂蚁的救助
浇水
脱险
救助
落难
启示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第五篇:蚂蚁教案(精选)
《蚂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映等)。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对学生进行不伤害小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蚂蚁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它们都是黑色的吗?都长的一个样吗?(让学生思考)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蚂蚁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一看蚂蚁倒是是什么样子的。(播放视频)2.问题探究
师:视频播完了,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的是否仔细(出示图片)谁能说一说蚂蚁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还有吗?(学生头上有触角)那胸部有什么呢?(学生回答有足)看来同学们看的都非常仔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蚂蚁的大家庭(出示图片,并介绍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各自的职责)看完了蚂蚁的大家庭,我们在来认识几种其它蚂蚁的种类。(出示图片)师:看了这么多的蚂蚁种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学生回答)下面看蜜蜂、蝴蝶,它们和蚂蚁有什么共同点吗?(出示观察记录表)小组讨论、汇报
师:它们身体都分为头、胸、腹,头上都有触角,胸部都有三对足,像这样的动物就叫做昆虫。3.火眼金睛
师: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昆虫,看看老师找的这些动物,哪些事昆虫呢?(出示图片)小组讨论、汇报
四、拓展
师:(出示昆虫手工作品)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昆虫,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用橡皮泥、卡纸,自己制作一个漂亮昆虫的模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