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党课教案: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

时间:2019-05-13 22:3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队党课教案: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队党课教案: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

第一篇:部队党课教案: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

2012年教育活动教案

警官学院《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

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主席进一步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见,以旗帜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源所在。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武警部队肩负着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使命,任务艰巨、职责光荣。尤其是我们警官学院,作为武警部队两所学历院校之一,应始终坚持政治办学,政治建校,每名学员和教员都应该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和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证在政治信念上不犹疑、不动摇,矢志不渝地作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坚定政治信念必须首先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作为一名武警官兵,要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做到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就必须首先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章。对此,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阶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现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些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现实意义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应当从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从履行武警部队职责使命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增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一是澄清模糊认识的需要。这些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的政治信念发生了变化,有的从根本上动摇了。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之不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认识模糊,对共产主义的前景认识不清等等。这些模糊认识的产生与国内外时局变化关系巨大。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走向低潮;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给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乱;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交往增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疑问;腐败现象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造成的恶劣影响更是不言而喻。针对这些情况,作为军校学员,我们应该学会辩证地分析,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道路上的问题。我们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中国正崛起在世界东方。树立坚定的必胜的政治信念,才能使我们理清前进道路上是是非非,坚持走自己的路,构建美好和谐的生活。

二是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考验的需要。大家都知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前景喜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另一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同样前所未有,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改革进程中比较集中地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比如,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等不确定因素增多,这都给我们金融业带来了严重挑战。再比如,非典、矿难、洪灾、雨雪冰冻、地震、泥石流、贪污腐败„„发展的道路从来没有风平浪静过。面对这些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考验,如果我们不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就会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感到困惑、彷徨,甚至经受不住考验,沦为历史的淘汰者;相反,我们具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就会将矛盾和困难变为机遇,自觉肩负起祖国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完成党赋予的职责使命中,满足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

三是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需要。坚定的信念,是履行使命、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动力,是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一些官兵没能把坚定政治信念和履行使命很好地结合起来,根本原因在于对党的创新理论领会不深,缺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缺乏正确的信念,必然不能从政治上大局上认识履行使命的意义,精神振奋不起来,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斤斤计较个人名利,心浮气躁,作风漂浮。政治信念不坚定,私心杂念作怪,干工作就难以聚精会神,谋打赢就难以全力以赴,就不可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武警部队作为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树立崇高的信念,才能自觉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确保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对于我们警官学院而言,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就是我们的最大的职责,同时,我们学院临近藏区,还肩负着藏区执勤、维稳、处突的任务。坚定政治信念无疑是干好这些本职的基础和前提。

三、革命军人应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不动摇 崇高的政治信念,是共产党人坚实的思想基础,是推动党的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一个人一旦树立了政治信念,就能矢志不渝、自强不息;一支军队有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就能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新形势下对我们坚定崇高的政治信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不动摇,才能忠实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一是高举伟大旗帜,听党话、跟党走。我们经常讲,我军历来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在当前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旗帜是什么呢?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我们忠诚于党,就要忠诚于我们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院校官兵,如何才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我看要把握好两点:一个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一个人要想成长进步,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武警部队有一位在创新理论指引下成长起来的典型,他就是藏族青年西西玛。入伍前,他连一个汉字都不识。

第二篇:部队党课教案

《部队党课教案2011年3月20日》

《部队党课教案》简介: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教学重

《部队党课教案》正文开始>>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教学重点:

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2、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

1、如何理解“问题意识”?

2、党员干部如何制定更高的目标?

3、党员干部如何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还明确指出: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可见,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正确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今天就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观的正确性。我们现在讲党员干部作风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因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正确的实践观来完成。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实践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做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时髦,这种时髦追溯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

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有一种崇尚空谈名理的风气,开始时候品评人物,后来转向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主要内容),专门谈论一些抽象的玄理,以此抬高、标榜自己。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科技、管理创新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干部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及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位科学、管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单位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然而,如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的划分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见下: 类别

对待问题的态度和策略

一流单位机构

能使用统计技术综合分析,有问题改进,没有问题也改进。

二流单位机构

有潜在的问题,能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损失的产生。

三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的问题,能正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四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问题,就事论事纠正,应付了事。

五流单位机构

有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你看不到问题,那就请自己提高标准。标准一提高,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追究到根本的原因,要系统地看问题,“人”这个汉字提醒我们,对待事物至少要有三维思考。

2主动承担责任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增加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在参加学习和总结分析会时,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多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不要怕承担责任,你多承担一点责任,代表你将多一些改进的机会。

3、做好一件事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记得美国曾经有一位总统在得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做好一件事的实质是我们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QC旧七大手法、新七大手法,SWOT分析法、素质模型法等工具和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目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除问题意识较弱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建议组织、人事等部门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今后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通过培训去提高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件事,还提醒我们,做一件事,要一次就要做好,否则将会产生无谓的浪费甚至损失。

4、客观地审视并加以完善

党员干部要想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观察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不仅从个人角度,还要从你领导的团队及你所在团队角度去观察。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5、党员干部制定更高的目标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总是密切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为单位及部门及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树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目标是发挥团队潜能、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出发,订立合理先进有挑战性的部门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都特别善于思考。优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部队战斗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科技发展改革和建设任务繁重,新问题、新情况比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2009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确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观念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没有观念的更新,也就不会有改革和发展。因为,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创立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制,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思路,工作也就没有出路。创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思想禁锢,能及时地突破思想的“重围”,走向新的天地。从当前的工作看,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仍按过去那一套旧的思维定势处理现实问题,不但不能做好工作,还可能处于被动、落后地位。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确立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

2、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着眼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员干部水平的重要体现。时代不同了,每个

人工作面临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再不能停留在“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无所作为状态上了。对于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关键是我们能否主动去找,并且找到它、掌握它。

3、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一个党员干部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能力的高低与占有知识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而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在于后天的学习。党员干部要提高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应充分认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把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展到世界高新技术知识的前沿。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死抱书本是不行的,只有把勤于学习和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抓工作落实的能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学习作为党的基本特征,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范文网【http:///55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部队党课教案

授课对象: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教学重点:

1、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

2、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

1、如何理解“问题意识”?

2、党员干部如何制定更高的目标?

3、党员干部如何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xx在xx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他还明确指出:既要大力提高理论水平,更要大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理论修养,增强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面。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关键。可见,衡量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要看能不能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有效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要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努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正确的实践观,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今天就是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已经证明了这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观的正确性。我们现在讲党员干部作风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就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因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都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正确的实践观来完成。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实践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有的以工作繁忙为由,主观上放松自己,不愿意读书学习,尤其不愿意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交往与娱乐上。二是把学习理论当做装潢形象的工具和自我炫耀的资本。这是一种时髦,这种时髦追溯起来也有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魏晋时期有一种崇尚空谈名理的风气,开始时候品评人物,后来转向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主要内容),专门谈论一些抽象的玄理,以此抬高、标榜自己。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学习理论时喜欢高谈阔论,不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三是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理论指导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自然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好不好也是因人而异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关头,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束手无策。这些都是树立正确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从思想上树立如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科技、管理创新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党员干部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干部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三、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行为上提高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科学研究及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单位科学、管理发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一个单位的持续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稀缺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价值创造过程才能获得。传统的竞争优势如自然资源、技术、规模经济等,日益变得易于模仿。然而,如何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的划分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准见下:

类别

对待问题的态度和策略

一流单位机构

能使用统计技术综合分析,有问题改进,没有问题也改进。

二流单位机构

有潜在的问题,能采取预防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损失的产生。

三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的问题,能正视,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四流单位机构

有明显问题,就事论事纠正,应付了事。

五流单位机构

有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你看不到问题,那就请自己提高标准。标准一提高,许多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象,要追究到根本的原因,要系统地看问题,“人”这个汉字提醒我们,对待事物至少要有三维思考。

2主动承担责任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秘诀是尽量多地承担工作,并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迫使自己的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作为党员干部,还要注意在工作中增加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在参加学习和总结分析会时,多从本部门的角度多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不要怕承担责任,你多承担一点责任,代表你将多一些改进的机会。

3、做好一件事

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比对很多事情都懂一点皮毛要强得多。记得美国曾经有一位总统在得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做好一件事的实质是我们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水平。(qc旧七大手法、新七大手法,swot分析法、素质模型法等工具和方法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目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除问题意识较弱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方法。因此,建议组织、人事等部门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作为今后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考虑的一个内容。通过培训去提高我们特别是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一件事,还提醒我们,做一件事,要一次就要做好,否则将会产生无谓的浪费甚至损失。

4、客观地审视并加以完善

党员干部要想使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就必须首先正视自己。比如说对照自己做一番客观审视,观察一下哪方面还不错,哪方面值得注意。不仅从个人角度,还要从你领导的团队及你所在团队角度去观察。一定要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须他人指正就能够进行自我完善。有发展前途的人是那些了解自己并能够正视自己的人。具有这样意识的人才能在工作中步步提高。

5、党员干部制定更高的目标

一名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总是密切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发展方向,着眼于未来,确定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为单位及部门及自己设定若干个小目标,并启发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大家工作中有目标,自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会有自我实现的愿望,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树立一个先进合理的目标是发挥团队潜能、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出发,订立合理先进有挑战性的部门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都特别善于思考。优秀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经常面对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工作的方法,在思考中领悟工作的快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思考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就要在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对提高综合国力、国家地位和部队战斗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科技发展改革和建设任务繁重,新问题、新情况比较多的情况下,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更显得十分必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我们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根据XX年的有关分析数据,中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如果中国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意味着要从当前的水平再前进10位,进入世界前20位。目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达到3850万人,名列世界第一;研发人员109万人,名列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最可宝贵的资源。如何才能提高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能力,必须确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观念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没有观念的更新,也就不会有改革和发展。因为,创新是挑战性的工作,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创立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机制,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讲,思想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没有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就没有工作的创造性,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思路,工作也就没有出路。创新者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思想禁锢,能及时地突破思想的“重围”,走向新的天地。从当前的工作看,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还抱残守缺,不思变革,仍按过去那一套旧的思维定势处理现实问题,不但不能做好工作,还可能处于被动、落后地位。因此,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确立与新的形势相适应的新观念。

第四篇:党课教案 坚持群众路线

党 课 教 案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教育,使同志们增强对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用实际行动来提升执行落实力,为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学对象:办公室全体成员

今天这堂课我们重点来探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全体干部职工以更自觉的行动、更严格的标准、更扎实的举措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现在,围绕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我讲三个问题:第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第二,我们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践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缺失和偏差。第三,如何开展好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提升执行落实力。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2013年6月18日党中央部署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新时期中国执政党再次亮出群众路线法宝,重申、重叙、重塑党群之间鱼水之谊、血肉之情用意深远、意味深长。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 1 统和政治优势。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92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就是一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创造史。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外著名的淮海之战,就是群众支持共产党、支持解放军,从而夺取全国胜利的经典之作。陈毅元帅曾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毛主席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观点:“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创造了这令人震惊的奇迹。”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这一时期成功经验时,有学者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与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切为了群众,2 一切依靠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不是紧紧团结人民,真正依靠群众,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不看重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的鲜红手印,就不会有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铺开;如果不尊重广大个体私营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不会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历史启示未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只有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瞄准改革方向,才能提高开放水平,才能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给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本意识的不断深入,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全局性。当前的群众工作不再是狭义上的信访工作,是关系全局、影响全局、决定全局的工作。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小事突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二是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复杂性。当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 3 时期,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种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之广,处理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三是群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创新性。主要是群众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对民主权利也“很敏感”,利益诉求不断延伸和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适应新变化,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方法,改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被动局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党如何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跳过历史周期律,是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我们 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践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缺失和偏差。

一是少数干部职工责任意识淡薄、服务观念不强。少数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淡薄,不能真心诚意地为民解忧,存在对办事居民群众态度生冷、推诿扯皮,出工不出力等问题,使一些居民群众的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成为信访矛盾的重要导火索。做干部的要学会与老百姓交谈,学会做宣传解释工作,要把老百姓合情合理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即便不合理的事也要作好解释,让老百姓理解支持。有的同志作风涣散、不恪尽职守,履职不到位,遇到难事只说不好办,不说怎么办,碰到难事,担子一撂,就不闻不问。机关部门或多或少地存在办事程序的公开程度 4 不够,老百姓来办事在一次性告知方面还存在问题。

二是少数干部思想不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调查研究、不善于吸收新知识、单凭老经验办事,因循守旧、机械照搬,习惯于按部就班走程序,甚至推诿拖沓,缺少敢闯敢试的勇气,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反映。有的干部工作思路不清,思想观念保守,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有的干部全局观念欠缺,本位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全局出发,而处处以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为重。

三是少数干部作风漂浮、落实意识不强。有的同志对一些问题有计划、有部署,但推进落实的力度不够大,抓落实的检查制度、考核制度没有严格贯彻实施,在推进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肠梗阻”现象,致使一些关键的工作举措看得见、摸不着、不落地。有的同志工作中存在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不深入实际的不良风气。有的同志工作缺乏激情、不思进取、拈轻怕重、不负责任,议而不决、决而不办,作风漂浮。少数同志对作风、效能投诉,不是正确认识对待,及时研究解决问题,而是找理由解释推脱,致使一些简单的问题变成疑难问题。

四是少数干部效率低下,办事能力不强。有的同志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同志工作中眼高手低口气大,遥控指挥、一线意识淡薄,不钻研业务知识、光说不干、理论脱离实际。有的同志做事慢在前面,紧在后面,事到临头措手不及,无法交差。少数干部与干部之间缺乏互动和沟通,工作 5 中衔接不到位,降低了落实力。有的同志不能沉下心来做事,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高质量完成,存在讲客观、不讲主观的浮躁心理,缺乏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

可以说,当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能否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坚持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一)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在四个方面率先垂范:一是在深入群众方面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特别是要为弱势群体服务,办好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得到实惠。二是在工作创新上率先垂范。认真切实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思想和新办法,大胆创新,加快发展,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三是在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上率先垂范。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沾的东西坚决不沾,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民。四是在弘扬创业精神上率先垂范。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增强创业意识,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了解群众的疾苦,寻找 6 致富的门路,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严格自律,坚决抵制利益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且特别注意处理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因为社会发展总有个过程,总要经过从少数人富裕到共同富裕的阶段,但这个阶段我们党员干部绝不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而先富起来,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要抗得住诱惑,严格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还要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拒腐蚀、保原色,经受住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三)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从大局出发,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至高无尚的大局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基础,也是我们加强学习和修养的追求方向,使自己真正做到重事业、淡名利、争贡献。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开拓创新,进一步深化认识、理解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积极投身我区的建设事业。三是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 7 于调研。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了解真情、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思想认识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使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加符合加快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四是要坚持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做一个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人。五是要长期保持奋发进取、心平气和的精神状态。在开明开放、舒畅和谐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团结协作、严守纪律、坚强意志、奋发向上,扎实有效地促进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四)狠抓作风建设。要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正确对待手中权利,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可以让人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也可以把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实现个人的抱负,如果滥用或失控,不仅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且会使个人身败名裂,遭人唾弃。慎用权力,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十分重要。第一、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不过是受人民委托,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各种社会事务。但是,有的人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特别是我们党在执政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很容易产生模糊思想,在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掌权、为谁服务、如何用权问题上容易出现偏差。比如,现在有的人认为,权力不是党和人民给的,而是凭自己的“本事”获得的,凭关系取得的等等。它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私有商品和交换的筹码,进行交易。去年以来,全国共查处了多位省部级 8 高官,他们无一不在丑恶思想攻击下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这说明,权力一旦背离了人民群众,就必然走向腐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牢记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观点。第二、掌权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权”只能为人民服务,而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以权谋私。历史上有的干部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为配偶子女服务,为亲朋好友服务,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第三、权力是否等于权威?现在,少数干部有一种错觉,认为手中有了权力,自然就有了权威。特别是当他感到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甚至一呼百应的时候,更加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摆出一副官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是极其错误的。领导权威大小取决于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认可度、接受度。如果群众不认可,不接受,你地位再高,权力再大,也不可能有权威,相反,还会被群众所抛弃。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因此,只要我们一心为民,办事公道,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威信。

目前,人民群众对我们民政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这次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脚踏实地、无怨无悔的干实事,坚持严格秉公用权,依法 9 恪守廉政,在工作方式上敢于创新,有所创新;在工作阻力面前敢于碰硬,善于碰硬;在工作标准上事争一流,永争一流,再创办公室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今天的党课就讲到这儿,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优秀党课教案 坚持群众路线

优秀党课教案 坚持群众路线

前言: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2013年6月18日党中央部署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新时期中国执政党再次亮出群众路线法宝,重申、重叙、重塑党群之间舟水之喻、鱼水之谊、血肉之情用意深远、意味深长。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1、从执政历程看,群众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1)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92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就是一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创造史

(2)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功夺取执政地位。

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外著名的淮海之战,就是群众支持共产党、支持解放军,从而夺取全国胜利的经典之作。陈毅元帅曾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毛主席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观点:“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创造了这令人震惊的奇迹。”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3)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摸索前进,不断校正社会主义建设前进方向。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虽然经受了挫折和坎坷,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些严重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占绝对上风的时间段,我们的事业就会徘徊不前,甚至遭受严重挫折;在那些坚持群众路线、比较注重实事求是、党群关系密切的时间段,我们的事业就会健康发展,就会取得较快进步。

(4)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昂首阔步,创造改革开放辉煌业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这一时期成功经验时,有学者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与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不是紧紧团结人民,真正依靠群众,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不看重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的鲜红手印,就不会有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铺开;如果不尊重广大个体私营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不会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历史启示未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只有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瞄准改革方向,才能提高开放水平,才能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从新的形势看,群众工作具有异常艰巨性。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给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本意识的不断深入,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全局性。

当前的群众工作不再是狭义上的信访工作,是关系全局、影响全局、决定全局的工作。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小事突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

(2)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复杂性

当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种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之广,处理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

(3)群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创新性。

主要是群众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对民主权利也“很敏感”,利益诉求不断延伸和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适应新变化,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方法,改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被动局面。

3.从目前状况看,群众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党如何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跳过历史周期律,是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脱离人民群众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最大危险。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讲的就是要重民爱民安民。古希腊神话中有安泰的传说。宙斯的儿子在与大力神安泰的搏斗中发现,安泰每次被打倒在地,便能立刻站起来投入战斗,是因为安泰倒地时可从地母那里重新获取能量,于是他想办法把安泰举到空中,割断安泰与大地的联系,在空中把安泰打败。安泰离开了大地,失去了力量的源泉,就能轻易被人打倒,这个教训应该深刻记取。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到21世纪初期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再到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这些国家原来的执政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是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基础都是最本质、最关键的一条。只有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才能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的事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不断夯实党的长期执政基础。

(2)改进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大挑战。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其名著《风险社会》一书中指出,在后工业化时代,人类正步入“风险社会”。当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群众工作缺失,核心是群众利益问题。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切实依靠群众、真正发动群众。可以说,能否有效地加强社会管理,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能否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干部面前的最大考验。

这两年,网络上流行一类帖子,叫做“官场雷语”,专门收集官员失态的语言。比如“你们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你现在就是我板砧刀上的肉,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等等,这些雷人雷语,让人惊诧,也令人深思。它除了反应当事官员个体素质欠缺外,也折射出当前我们干部队伍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缺失和偏差。

党员干部队伍在坚持群众践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缺失和偏差。主要表现为:

一是不愿做群众工作。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

二是不敢做群众工作。嫌麻烦、怕负责,不敢得罪人,遇到矛盾棘手问题,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明哲保身,应付了事。

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正像习近平同志所形容: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

可以说,当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能否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1、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的内容非常简单,表述非常简洁,但内涵却不简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立足理论视角,运用科学思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它的精神脉络、理论精髓和实践要义。

(1)群众路线的由来

群众路线形成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哲学。

群众路线形成的文化背景-----传统民本思想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学思想,春秋时期墨家提出了“兼爱”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汉唐时期荀子提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言,明清时期,早期启蒙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重民思想,千古一脉。传统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后来为毛泽东批判性的继承和运用,经过群众和革命的实践检验,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

毛主席批判性的继承和运用,逐步形成了群众路线,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运动中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认识就十分敏锐,他强调了“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八年后,他又首次阐发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标志着他的群众观点从早期的激进平民主义转向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群众观。

群众路线的提出最早是在1928 年。该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

1943年,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2)群众路线理论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实践任务上,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续沿着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科学轨道前进,结合当前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变化,认真地学习、研究和继承了这份宝贵的理论遗产,创造性地为群众路线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并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邓小平——三个有利于《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是非的标准。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江泽民——三个代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胡锦涛——以人为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中国梦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

(3)群众路线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启示

群众路线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在这部群众路线伟大实践的“史书”中,有许多启示和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吸取的。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

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群众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说:要关心人民生活,给老百姓看得到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多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办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给群众办事。群众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划脚的政治集团,也不需要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事情扯皮推脱的大大小小的官僚。二是执政党要主动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无论从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还是从我国社会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切实主动地将自己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当前,既要加快推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无缝覆盖,又要尽快落实哪里有党的工作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监督、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还要注重建立在各类媒体上开展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增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合力。

三是要注意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既能实现将群众中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能实现将政策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是一种恰当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领导智慧。

2、中央对活动的总体要求

今年6月18日党中央部署在全党开展 “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简称四风)为重点,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民务实清廉是新时期群众路线主要内容

为民: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目的。

务实: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途径。

清廉: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保障。

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 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3、正视存在问题(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

一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吃喝玩乐,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孩子(五子登科)成为了一些党员干部的主要追求和奋斗目标,腐化堕落,贪污受贿数额越来越大,从过去几千到现在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贪腐人数越来越多,贪腐金额越来越大。表哥、房氏家族、老虎、苍蝇层出不穷。老百姓深恶痛绝。

二是贫富差距拉大造成两级分化的问题。

目前我国最严峻的问题是两极分化在逐步拉大。让人民真的富裕起来,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两极分化问题。两极分化问题的出现引发了一些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行业的垄断,比如:汽油的涨价、行业的垄断、还有权力的寻租、公共权力的寻租等等。

三是公民的公平正义权利及民主权益的保障问题。

征地拆迁,企业的改制中对于下岗、还有破产企业改制企业中对于员工的安置问题。部分干部提拔任用问题,如火箭提拔干部。

四是人身安全的问题。

这个人身安全不是说人时时刻刻的防着被人暗杀,而是一种潜移默化慢慢地致人于死地的行为。比如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水污染),这些都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水务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实际调研。在水利建设前期工作以及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导致设计图纸不符合实际,群众不支持、不满意,甚至出现阻工、上访等问题。

2、缺乏群众参与。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没有广泛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与。

3、缺乏群众监督。在水利资金监管中,没有群众参与监督,导致部分水务资金被挪作他用,不少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4、淡忘了优良作风。淡忘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务实奉献的优良作风,表现为贪图安逸、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三、坚持群众路线,推动浏阳水务事业的新发展

对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职工来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难答的题,更是一道需要全力答好的题。我们水务人要居安思危,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为民务实清廉 ”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力争浏阳水务事业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1、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找准存在问题。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要征求城乡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水务系统和水务干部最不满意的问题深入自查自纠。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建立问题台账,逐人逐事解决,实行问题销号制度,切实整改落实。

2、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群众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牵涉全局的工作,需要我们把握规律、突出重点。从总体上讲,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发展和共享的关系。

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又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同时更要分好“蛋糕”、用好“蛋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例如解决老百姓保障房、居民与农民养老与医疗问题。今年市政府提高农口系统退休人员待遇问题反映很好。我们水务系统就要首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生产条件、生态需求的民生水利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如:保障群众喝到安全优质的水,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设水系、水域、水景观,使人们充分享受“观水景、游水面、食水鲜、住水边”的生态成果,如万丰山综合治理、长兴湖建设。

二是要正确处理民生和民主的关系。

当前,群众的利益更加多元化。部分群众的诉求,已不再局限于物质利益,局限于吃饱穿暖,而是更多的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群众的民主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既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要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现以民主促民生。特别是水利建设,要做好民生水利文章,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否则好事办不好,费力不讨好。今年下半年在水利建设与管理问题上我们将积极探索,走群众路线。三是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群众工作的活力源于不断地改革创新。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一定要认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多条途径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使群众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实效。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倾听群众呼声和了解群众需求的长效机制;要推动“社会管控”向“社会治理”转变,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如:我们的河道清理和污水井盖管理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不该直接包揽的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等机构承担,从而实现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管理。

3、切实提高五种能力

对我们干部来说,群众工作既是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门大学问。要真正学会群众语言、读懂群众表情、了解群众心理、做好群众工作,既需要感情的培养,更需要实践的磨砺、本领的提高。当前,要突出提高“五种能力”。

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有人说,做好群众工作需要“一二三”:“一”就是一腔热血、为群众着想,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二”就是两角置换、换位思考。注意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三”是深入“三头”、掌握实情。“三头”就是地头、炕头、心头。深入地头,就是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炕头,就是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深入心头,就是与群众进行心贴心的交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做好群众工作,只有到群众中去,才能感化和感动群众,才可化解矛盾和问题,才会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一是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

曹立军书记要求“一线工作法”、“三个一律”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锻炼、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坚持三个一律:部门和乡镇街道一律开门办公、市级领导公开接访;行政审批事项一律限时办结、财政切块资金和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示。

二是要提高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能力

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能否有效地组织群众,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要有效地组织群众,就要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组织群众,党员干部不仅要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感化群众,更要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复杂,部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强调党员干部的形象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领导干部品德高尚、自身素质高、形象好,群众就信服,你说话群众就听,就愿意跟着你干,反之亦然。

三是要提高畅通渠道、沟通群众的能力

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沟通群众,首先要建立信任,然后才能实现真诚交流。党员干部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决不是靠权力,而是要靠工作业绩和人格魅力,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本领,多说群众能懂的话、多办群众认可的事,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同时,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保证群众依法有序地反映意愿、表达诉求。

四是要提高说服感召、教育群众的能力

教育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群众工作的本质说到底就是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从“团结-教育-团结”的愿望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办法,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注重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前进。加强对舆论宣传特别是新兴媒体的正确引导,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牢牢掌握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的话语权,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

五是要提高求真务实、服务群众的能力

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所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入手,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深入体察群众疾苦,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全面掌握群众诉求,把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之处,从各个方面、不同层面增加群众的福祉、赢得群众的认同。

4、在工作思路上,要努力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工作重心要实现由“上”到“下”的转变。

二是工作主体要实现由“单”到“全”的转变。

三是工作内容要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

四是工作方式要实现由“言”到“行”的转变。

五是工作措施要实现由“堵”到“疏”的转变。

结语: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将一事无成。执政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实现浏阳水务事业跨越发展,要实现浏阳挺进三十强的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中国梦,必须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永葆共产党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下载部队党课教案: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队党课教案: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政治信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